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土壤的类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类型》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土壤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对于土壤的分类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名称和特点。
2.难点: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形成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土壤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壤土等。
2.准备放大镜、铲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土壤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并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如沙土、黏土、壤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铲子挖取土壤样本,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土壤的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和表达。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的呼吸和消化》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体呼吸和消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呼吸和消化的具体过程,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呼吸和消化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人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和消化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注自身生理健康的习惯,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呼吸和消化的具体机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的呼吸和消化过程。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和消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呼吸和消化的重要性。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观察呼吸和消化的过程,并进行实验验证。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呼吸和消化的意义,分享实验心得。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呼吸和消化的基本过程,布置拓展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的呼吸和消化1.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消化: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的呼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16课《人的呼吸》,重点介绍了人的呼吸过程和各器官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并认识到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所不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的呼吸过程,明确各器官的作用。
2. 能力目标: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和重视身体健康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各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呼吸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作用可能还不太清楚,对观察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人的呼吸过程,你们还记得吗?为什么人要呼吸呢?学生1:因为呼吸可以让我们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老师:非常好!呼吸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多关于人的呼吸的知识。
你们对呼吸器官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新课呈现老师:请看这幅图片,这是人体的呼吸器官。
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作用。
首先,鼻子是我们呼吸的入口,它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
接下来是嘴巴,我们也可以通过嘴巴呼吸。
然后是气管,它像一根管道连接着鼻子和嘴巴与肺部。
最后是肺部,它是呼吸的重要器官,负责吸进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第三环节:实验观察老师:现在,我将给你们每人发一面小镜子和一个透明的塑料袋。
请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巴呼气,同时将一只手放在嘴巴前面。
观察你们透明塑料袋中的空气变化以及手上感受到的气流。
注意观察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学生2:老师,我发现吸进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更凉爽。
学生3:我观察到吸进去的气体比呼出来的气体更干净,没有灰尘。
老师:非常好的观察!你们发现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颜色、温度和干净程度上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呼吸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吸收了氧气,并排出了二氧化碳。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人的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内容。
本单元以“人的呼吸和消化”为主题,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在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后再认识消化系统,实现学习的迁移,发展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
作为认识呼吸的起始课,本课按照“体验——明示——探究”的思路设计,分四个部分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感受呼吸的存在。
此环节聚焦活动,丰富对呼吸活动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活动奠基。
第二部分,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并了解呼吸器官作用及工作流程,对呼吸系统建立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的不同。
第四部分,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简单认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
二、学情分析因为呼吸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毫不费力地自然完成,通常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呼吸器官作为“人体暗箱”隐藏在身体内部而不易被观察到,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器官及主要功能在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他们不清楚这些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检验的方法,验证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STSE目标:了解人的呼吸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思。
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个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难点:通过实验检验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五、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图片直观演示法,通过推理猜测解暗箱法,通过分组合作实验验证法,来学习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
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
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等等的问题。
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此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留意过这些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二,呼吸器官:些器官在帮助我们人进行呼吸呢?本部分通过视频及图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呼吸器官有详细的认识。
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呢?本部分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试验,吸入的气体也就是空气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验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
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
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主要讲述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体的生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2.教学难点: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模型、图片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食物的旅行》优质教案
《食物的旅行》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呼吸与消化,本节课在内容上与之前的课程并无衔接,内容上涉及消化系统,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
因此,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和合理搭配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
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
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
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教学目标】1.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能有意识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描述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难点: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人体轮廓图、课件学生:小馒头、牙签、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图片:这是老师今天早上吃的食物,那你今天早上都吃了哪些食物?(1、2名学生回答)2.谈话: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意图解析:从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入本课的学习。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出示幻灯片,师生解读学习目标)1.知道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重点)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难点)3.知道保护消化器官的常识。
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一遍。
谁能把目标给大家读读?【意图解析: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和呼吸》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运动和呼吸》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第17课《运动和呼吸》,主要介绍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以及通过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分析与呼吸有关的数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掌握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与呼吸有关的数据。
-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动对呼吸的影响,测量与呼吸有关的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人的呼吸和消化的基本知识,对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对于实验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小学三年级,他们的注意力相对集中,能够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呼吸和消化,你们还记得吗?学生:记得!老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运动和呼吸的内容。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你们运动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举手回答)学生1:我会出汗。
学生2:我会觉得累。
学生3:我会喘不过气来。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很棒。
确实,当我们运动时,身体会变得热,出汗,感觉累,而且呼吸也会加快。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环节:知识讲解老师:那么,为什么运动会让我们呼吸加快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请大家用手触摸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后轻轻地做一下深呼吸。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你们感觉到什么变化了吗?学生:我感觉到胸口在起伏。
学生:我感觉到呼吸变得快了。
老师:非常好!运动时,我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提供能量,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所以我们的呼吸会加快,这样就能吸收更多的氧气,把它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大家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第三环节:实验操作老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实验,看看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 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 又做什么?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 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学生汇报:有,空气
.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 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 由。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 单元第16 课《人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
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
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等等的问题。
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此课之前学生并没有留意过这些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知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第二,呼吸器官:些器官在帮助我们人进行呼吸呢?本部分通过视频及图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呼吸器官有详细的认识。
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呢?本部分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对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进行试验,吸入的气体也就是空气不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验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进一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
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
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
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三年级科学上册《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人的呼吸》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一课。
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各呼吸器官的名称、位置、形状和功能,并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能描述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拓展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除了人需要呼吸,其它的动物也需要呼吸。
而人和动物是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只有爱护好大自然,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了解呼吸的器官,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难点: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
五、教学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
2.分组实验材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
3.教师材料:气球、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起立。
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难受、胸闷、头晕等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呼吸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人的呼吸。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和呼吸》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器官。
本课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认识了人体呼吸器官的铺垫下,进一步探究呼吸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增进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特此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一个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对呼吸有快有慢的初步认识,以此引出测量三种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的活动。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同龄人之间、男女生之间、儿童和成人之间在相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都存在差异。
此活动可以为下面认识肺活量做铺垫。
第二部分,在通过阅读认识肺活量的基础上,实际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中,可以通过比一比不同学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钟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有好处。
最后通过“如何增加肺活量”的问题引出第三部分的学习。
第三部分,读图,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各种方法,通过对不同行为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意义,树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学科认识上没有形成,更无法从谈起科学兴趣,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
故此对学生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学习目标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难点: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教学准备1.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记录表;2.每组学生准备:5L空塑料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软管,记号笔等;教师准备: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18.食物的旅行》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18.食物的旅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8.食物的旅行》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材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主动去探究。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结合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消化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过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食物消化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食物消化的过程。
3.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4.总结与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食物消化过程:口腔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消化系统组成: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唾液腺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方面进行。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课程简介该科学课程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共分为5个模块,包括“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天空之上”和“环境中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自然现象、物质世界、人类活动和现象等的观察、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4.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安排模块一:动物世界- 第一课动物的多样性-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性- 第四课动物的结构特征- 第五课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模块二:植物世界- 第一课植物的种类-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课植物的繁殖- 第四课植物的采集和应用- 第五课植物的适应环境模块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第一课熨衣服- 第二课摇号发电- 第三课过滤水- 第四课凝固和融化- 第五课化学变化模块四:天空之上- 第一课月相- 第二课星座- 第三课日食和月食- 第四课风吹云动- 第五课太阳能模块五:环境中的科学- 第一课空气和环境- 第二课噪声和环境- 第三课水污染和环境- 第四课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 第五课绿色环保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注重激发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通过一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5.1 人的呼吸 教案(教学设计)
吸气和呼气时,有气体进、出鼻腔的感觉。
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学生思考
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2.认识呼吸过程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
3.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
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体进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
实验分析:
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营养物质转化为维持体温的热量和支持活动的能量,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当二氧化碳气体遇到澄清石灰水时,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3、自然界的氧循环。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人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视频通俗易懂,比简单的文字图片阐述讲解更加容易理解。
人体就好比一个“暗箱”,呼吸器官如何工作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解开这个“暗箱”,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呼吸器官以及它们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食物与营养》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食物与营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19课《食物与营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同时学习如何根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的作用。
-了解不同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
-掌握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基本原则。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能够根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均衡饮食的意识和积极的饮食习惯。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
-掌握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基本原则。
难点:-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科学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相关知识。
他们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食物的营养素及其作用可能还不太清楚。
他们对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概念和原则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展示包含不同食物的图片),你们认为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学生A:水果和蔬菜可以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持健康。
学生B:肉类和谷物提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给我们提供能量。
老师:非常好!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会更深入地学习。
第二环节:探究食物的七大营养素老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人的消化过程,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身体的营养很重要。
现在,我将向大家介绍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
你们知道这些营养素分别有哪些作用吗?学生C: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组织的基础,脂肪提供能量并帮助吸收某些维生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9节《食物与营养》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9节《食物与营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食物的概念、食物分类、食物的作用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选择健康的食物并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说明食物的定义和分类;2.知道各类食物的来源,能够说出各类食物的作用;3.能够掌握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4.了解人体机能状态与食物的关系,知道什么是营养均衡,掌握营养均衡的选择方法。
三、教学重点1.食物的定义和分类;2.各类食物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2.什么是营养均衡,如何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和示范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由老师讲授食物分类、作用和选择方法等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同时,通过示范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6.1 热身(5分钟)利用小游戏或热身操,热身学生的身体和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食物?”,并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食物”字样。
6.3 讲授(15分钟)1.讲述食物的分类(1)主食类(2)蔬菜类(3)水果类(4)鱼、肉、蛋类(5)奶类(6)豆类(7)脂肪类2.讲述各类食物的作用(1)主食类:提供能量(2)蔬菜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3)水果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4)鱼、肉、蛋类:提供蛋白质和铁质(5)奶类:提供钙质(6)豆类:提供蛋白质和膳食纤维(7)脂肪类:提供能量6.4 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每类食物中都包含哪些食物。
2.小组代表发言,列出每类食物的来源和作用,并总结出每类食物的特点。
6.5 实践示范(20分钟)1.利用图表,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
2.带领学生到食堂或校外餐厅,选择健康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 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 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 为。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选择能够研究的 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问题进行研究;难点是对问题研究过 程的设计与甄别。 教学准备: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 教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 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 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 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 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 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 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 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 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 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个人增减
等,但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 也不能 。 、会
5、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会 会 、会 6、 水是一种 。 、 、
、
的液体。 。 。
7、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 8、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
9、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 就是 。 10、常见的材料有 二、问答 1、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生物名称 植物 动物 人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 、 和 。
2、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那么水就被 污染了、 通过研究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活动, 你发现了金属有哪些性质?
5、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在玩纸飞机的活动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提的问题中, 哪些是我们可以动手研究的?
厦门市县后小学 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期末考查试卷
班级: 一、 填空 1、通过阅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我明白了科学探究要经历以下 过程: 是 、 、 、 ,科学就 的过程。 姓名: 学号: 成绩:
2、桃树和向日葵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之 所以它们都叫植物,是因为: 3、蚂蚁和金鱼之间也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之所 以它们都叫动物,是因为: 4、 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 、 、 、 ,
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的过程中, 提出 问题。 例如: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
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 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也能提出问 题。
活动: 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
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对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 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例如:金鱼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喂太 多会胀死。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 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 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 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描述性问题,这类问题大多数是 通过观察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4、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 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教后记:
课题:
3、期末考查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笔试,考查本学期学生所掌握的 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发 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探究,学以 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查试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考查学生本学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难点查学生本学期对 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厦门市县后小学 2005——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 末考查试卷》
课题:
1、尽可多地提出问题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与探究,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尽可能多地提出 问题》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怎样才能多提出问题。难点是提出的问题富有研究价值。 教学准备: 观察实物、挂图等。 教 一、导课: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 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 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 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 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 的是《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 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个人增减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 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 3、 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 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 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 2、 3、 „„ 三、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 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