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教案

合集下载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理解原子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解释原子构成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

2. 讲解原子定义:解释原子的概念,强调其在化学中的基础地位。

3. 强调原子构成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说明原子构成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作业:1. 学生自主研究原子构成的意义。

第二章:原子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

2. 让学生理解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和中子。

2. 解释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

2. 讲解原子核结构:介绍质子和中子的概念,解释它们在原子核中的作用。

3. 强调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讨论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

作业:1. 学生自主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功能。

第三章:电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结构和性质。

2. 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子的概念和电子云。

2. 解释电子的性质和电子云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原子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电子的角色。

2. 讲解电子概念:介绍电子的概念,强调其在原子中的重要性。

3. 解释电子云的意义:讨论电子云的概念和其在原子中的作用。

作业:1. 学生自主研究电子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章: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2. 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

2. 解释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物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相互作用:介绍原子间的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

3. 强调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通过实例说明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核外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原子的构成,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理解原子构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构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

2.难点: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概念,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构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模型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原子的构成有何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的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原子结构模型,介绍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

同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原子内部结构对元素性质有什么影响?
b.电子排布规律对化学反应有何作用?
2.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原子结构。
3.小组分享: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与原子结构相关的日常现象,如肥皂泡、静电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形象地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从原子核、电子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逐步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气球吸附在墙上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上?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原子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原子已经了解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而原子的内部结构对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2.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教师寄语: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探索原子的奥秘,为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强调学习化学对生活、环保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填空题:请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以下填空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基本认识。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2. 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3. 能够描述原子的电子排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原子结构;2. 利用实验和观察,探究原子内部构成;3. 运用思维导图,总结原子的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对原子世界的认识和好奇心;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原子的定义和构成;2.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3. 原子的电子排布。

难点:1.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2. 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教具:1. 模型和图片;2. 实验器材;3. 思维导图软件。

学具:1. 笔记本;2. 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模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2. 新课导入:介绍原子的定义和构成,讲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原子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特点;4. 知识拓展:介绍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原理;5. 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原子的构成;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原子的定义和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电子排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对原子构成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认识;3. 学生对电子排布的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堂提问和回答;2. 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3. 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4. 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展示。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原子的同位素和原子序数的概念;2. 探讨原子内部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3. 引入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理论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

2. 采用演示法,通过模型、图片等展示原子的结构。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原子的结构模型、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图。

2. 教具:模型、图片等。

3. 学具:笔记本、笔。

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的发展史,引入原子概念。

2. 讲解原子核的构成:讲解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概念,介绍原子核的构成。

3. 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介绍电子层、电子亚层、轨道等概念,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 讲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示例,讲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巩固知识: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掌握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让学生了解原子光谱的产生和应用,掌握原子光谱的线系和光谱类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包括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教学难点:原子光谱的产生和应用,原子光谱的线系和光谱类型的区分。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一、前置知识在讲解原子的构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金属铁、非金属氧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组成的。

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各种化学性质。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心中包含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而电子则绕核心旋转。

1.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在中央位置,具有正电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2. 原子壳层原子核外围的电子形成了原子壳层,其中最外层的电子被称为价电子。

原子可以根据它们在最外层壳层上的价电子数目被分类。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基于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设计和命名的化学元素表。

它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之一。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可以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其中质子的数量通常被称为原子序数,由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编号来表示。

2.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取决于原子的壳层中价电子的数量。

最外层壳层上的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不同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数量不同。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而氧原子则有八个电子。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有两种类型: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是有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共价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四、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心中包含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而电子则绕核心旋转。

原子的电子结构取决于原子的壳层中价电子的数量。

最外层壳层上的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形成化合物。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原子的构成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

原子象一个乒乓球。

原子象一个气球。

原子是一个空心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

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

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

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原子的构成教案A原子的构成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点评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⒈原子的构成[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积极性,增大学生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的参与面,暴露了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掌握原子的内部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和性质。

3. 理解原子的不同部分对于元素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电子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离子、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的概念。

2. 理解电子的能级和排布规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引入原子的概念,与学生交流并引发思考问题:“你认为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Step 2:讲解原子的构成(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或幻灯片,讲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重点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Step 3:讲解原子的性质(10分钟)讲解原子的性质,如原子的质量、电荷、稳定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原子的不同部分对于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Step 4:讲解离子、同位素和同质异能(10分钟)讲解离子、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的概念,并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Step 5:讲解电子的能级和排布规律(10分钟)讲解电子的能级和排布规律,包括费米能级、泡利不相容原理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电子的排布规律。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原子的构成和性质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意义?”Step 8: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相应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等工具,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对原子的构成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和时间。

原子的构成教案.doc

原子的构成教案.doc

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引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引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3. 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即质子和中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构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难点:1. 原子核的组成,即质子和中子。

2. 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三、教学准备教具:1. 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原子核和电子。

2. 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实验。

学具:1. 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2. 彩色笔,用于绘制原子结构图。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利用问题引入:什么是物质?物质由什么组成?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步骤二:原子概念的讲解1. 讲解原子的定义,即物质的基本单位。

2. 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原子的构成。

步骤三:原子构成的讲解1.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即质子和中子。

2. 讲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步骤四:原子结构实验1. 进行简单的原子结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构成。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子的构成。

步骤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原子构成的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原子结构图,标注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

2. 写一篇关于原子构成的短文,阐述对原子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实验和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构成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或模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子的构成》教案《原子的构成》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 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构成。

2. 原子核的组成。

3. 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原子核的组成。

2. 电子的运动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重点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原子模型,加深对原子构成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的作用,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原子构成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的组成。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原子构成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原子核物理学,了解原子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原子模型。

3. 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动画,以形象展示原子内部结构。

2. 准备一系列关于原子构成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 准备实验材料,如模型原子、电子轨道模型等,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概念和重要性。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原子的构成》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的组成,即质子和中子的概念。

3.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与元素的关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核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原子的构成相关图片和动画。

2. 实验器材:模型原子核、电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原子的概念,介绍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介绍质子和中子的概念,讲解质子数、中子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4. 讲解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5. 相对原子质量的讲解: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讲解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6.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组成、元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7.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9.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原子的构成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如原子序数、同位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构成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如核能、核技术等。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核的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与原子构成相关的问题。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原子的构成相关知识。

2. 搜集有关原子构成的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原子研究的历史。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原子组成教案全套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定位
教学内容:
1.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壳
3.原子的运动规律:电子在轨道上运动
教学重点:
1.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元素周期表的利用
教学难点:
1.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规律
2.元素的定位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验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引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
1.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作用
2.原子核和电子壳的结构
3.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规律
三、实践
根据学生分组,在元素周期表上定位不同元素,分析其性质和特点。

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笔记。

五、作业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组成和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定位,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Z2.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展示图片:原子结构图引入新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1)收集材料:结合初中所学的有关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填写下表: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质子;一个质干带一个单也正电荷原子核;i中干;不芾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栉一个单位负电荷交流讨论: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z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⑷质量关系整理归纳:1.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⑴A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A:X q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A「质量数;Z:质子数;q:原子个数;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Z)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Z)二核内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Z)二核内电子数一电荷数⑶质量关系:质量数(A)二质子数(Z)+中子数(N)2.元素、核素、同位素学生活动:阅读书本第31页内容,得出:⑴核素、同位素的概念;⑵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哪些基本粒子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构成及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知识。

2. 运用对比法,分析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运动,电子云呈球形分布。

4.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可以不同。

5. 运用实例讲解原子知识: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学习的原子结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内容,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的结构。

3. 分析:分析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原子构成的理解。

4.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原子构成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原子核、核外电子等。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

原子的构成教案文档第一章:原子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使学生掌握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原子基本性质: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展示原子结构。

分组讨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原子概念:向学生介绍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1.4.2 展示原子结构: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展示原子的结构。

1.4.3 讨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第二章:原子核和电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2 教学内容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展示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4 教学步骤2.4.1 介绍原子核和电子:向学生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4.2 展示原子核和电子: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展示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原子的化学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元素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和排布。

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展示原子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元素的关系。

3.4 教学步骤3.4.1 介绍原子的化学性质:向学生介绍原子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元素的关系。

3.4.2 展示原子的化学性质: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展示原子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元素的关系。

第四章:原子的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其区别。

4.2 教学内容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重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相对质量的计算3、原子的构成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

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设问: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原子很小,那么原子有没有质量呢?
不同的原子的质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仪器把他们给测定出来。、
[展示并质疑]
1.67×10-27Kg一个氢原子;2.657×10-26Kg一个氧原子
大家觉得这样的表示方法在书写、记忆和计算时方便吗?
[讲叙]这就如同让你用吨作单位去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为了便于研究,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
通过课件中的图片以及学生的亲身参与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总结计算公式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碳原子质量*1/12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和真实原子质量是相同的么?他们有什么区别?
[练习]试计算一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657×10-26 kg一个氧原子,1.993×10-26千克一个碳原子)
观察、发现、归纳:相对原子质量和中子数、质子数有关
学生阅读课后材料,对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有所了解
由学生总结、交流,教师点评
利用问题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很快引到本课重点
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
学生中有很多正确或者错误观点让他们产生冲撞,这样获得的知识会更牢固
培养学生从
图表中析、
归纳相应的
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学生自己找到关键所在印象深刻
体会计算过程的困难,为下一内容准备
使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表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练习巩固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2、结构规律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④.原子的质子数不同,院子的种类也会不同
二、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碳原子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讲叙]大家可以感觉到用公式区去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比较麻烦,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知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呢?
[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表格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关系。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通过动画学生回忆前面的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
学生踊跃回答
……
将微观世界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识
为本节课做准备
2.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3、活动探究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练习巩固
第二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活动探究
练习巩固
教师小结
[提问]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那么它是不是这个世界最小的微粒呢?
[投影]:P68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
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呢?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17
[归纳并板书]
1.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也会不同
[播放动画]
[练习]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②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③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④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部分:原子的构成
[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展示]
原子的结构模型
[提问]
原子是一个实心的,还是一个空心的球体?
[讲叙并播放动画]
十九世纪末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有核,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在具体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3、活动探究,交流讨论4、练习巩固,加深印象5、教师小结,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
温故知新
[展示]
水分解的动画
[提问]
通过动画的演示,你可以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去解释水的电解么?
通过观看动画对
刚才的知识有更
深层次的认识
学生完成填空
阅读课本发现氢、氧原子的质量
回答:不好,不方便
学生观察,参与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记忆
分组讨论
交流(从单位,比值的角度)
利用概念进行计算
请学生翻开书本153页、75页教学生查表:
将氢、碳、氧、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查出并写在表格的对应原子后面。
[提问]
为什么阿尔法粒子会有极少数反弹回呢?
展示图片,了解原子核与电子的空间关系
[提问]原子核还可以在分吗?它由哪些粒子构成?
[小结]板书
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提问]
质子、中子、电子有什么特征?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原子核并不是一剖为二,一半是质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质子、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质子、中子数目不同。)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关于原子结构的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和猜想
可以不做回答
观察,分析
猜测
倾听
观看动画
讨论交流
观看动画
图片自己总结
学生观察表格,
并从表格分析三
种微粒间有什么
关系,然后小组
讨论、交流
学生的可能回答:
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都相等;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相等;4、原子不显电性;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