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与弗氏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合集下载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分析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分析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在背景和前提假设方面,不同的地方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所以他的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弗里德曼德的货币需求理论旨在解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滞涨”,所以他的理论前提就不再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他做的是短期分析,这意味着价格P是不变的,即在时间长度可观的短期内需求上升是不会导致价格上升的。

相反,弗里德曼长期理论认为,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一个变动的量,是对国民收入有影响的。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涨”的条件下,价格P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此时的货币时没有任何收益的。

而弗里德曼却扩大了货币涵盖的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的层次上,即M2层次。

他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

所以根据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以及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这两个标准,他把货币定义为M2。

相同的地方有: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认为货币是收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在需求函数的建立方面,不同的地方有: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只与两个变量有关,即收入(Y)和利率(i)。

具体分析来说,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需求量主要决定与收入Y,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

所以货币的交易需求量是收入的增函数;第二,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大体上也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由于有价证券的价格和利率是成反比的,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反之则反是。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产生的大背景不同a)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

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是在70年代,简单的通货膨胀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滞胀”的经济大前提下产生的。

, 前提假设不同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1) 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以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不断变化的市场利率就成了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Md与 i之间成负相关系。

2) 无论在时点还时时段上,货币和实物资产时替代品,于是,在收入一定时,公众的投资发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就越少。

3) 生产要素在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投资函数与利润率无关。

4) 短期分析,价格不变。

这主要与当时的现实紧密联系,当时的大萧条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发生的。

凯恩斯的分析说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机是有效需求,经济萧条的魁首也是有效需求。

在有效需求刚刚松动时,若哪个厂商先提高价格,他就会被市场淘汰。

5) 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M1是现金与可开列支票的活期存款之和)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1) 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1)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

(2)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差异: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开始开始的,他将货币1需求的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是通过一定的前提假定和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的,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异同点:前提假设方面:相同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前提假设方面有三个相同点,第一,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第二,无论在时段上还是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不同点:前提假设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凯恩斯的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静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所以凯恩斯假设在短期分析内,需求上升不会导致价格上升,即商品市场上价格是不变的,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是不变的.然而弗里德曼是从长期分析考虑,他假设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其次,凯恩斯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他认为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同时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所以他把货币定义在M2层面上.货币需求理论模型:相同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理论都采纳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他们都是通过一定的理论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从而推导出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各个因素.不同点:(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开始的,他把货币需求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又把交易动机和营业动机统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即Md’=f(Y),而且Y和Md’是正相关的关系.把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统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即Md”=(i),而且i和Md”是负相关的关系.则货币的总需求量Md=Md’+Md”可以表示为:Md=f(Y,i),写成线性关系为Md=aY-bi(a>0,b>0).弗里德曼则是在古典货币数量说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的基础上,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进行逻辑推理.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收益.因此弗里德曼把货币需求理论函数表述为:Md=f(P, Rb, Re, Rm, gp, w, Y, u), 其中,P为价格指数,它与货币需求量Md是正相关的,Rb为债券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Re为股票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Rm为货币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量正相关.gp 为预期物价变动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Y为恒久收入,它与货币需求量是正相关的.w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u为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w和u与Md的关系都是不确定的.(2)凯恩斯模型和弗里德曼模型都和剑桥方程式做了比较,其中凯恩斯模型由Md=aY-bi和剑桥方程式Md=kPY可得k=a-bi\y,但是凯恩斯的K和马歇尔的K不同,凯恩斯的K是由a,b,Y,i 共同决定的函数.在弗里德曼模型中经过简化可得k=f(1/Yr, w, Rm, Rb, Re, gp, u),它也是一个变量,这里的K同样和凯恩斯的K是不同的.它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精密.(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胆的假设,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的假说,就是说当利率已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这时候货币需求量的增加与利率无关了.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在古典数量说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弗里德曼理论强调了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同时首先设置了预期物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立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地位.(5)凯恩斯理论模型没有明确的把名义量和实际量区分开来,但是弗里德曼模型严格地把它们加以区分.。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相同点:1。

弗氏采纳了凯氏理论中视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即在凯氏和弗氏的理论中,都视货币为一种资产。

凯氏假设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而这个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利率就是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弗氏也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收益的影响。

2.在凯氏的需求理论函数中,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在弗氏的需求理论函数中,恒久收入与货币需求也是正相关的。

凯氏认为,在个人偏好、社会局势等不变的前提下,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就越大;弗氏也认为,在长期中,确定收入增加的话,消费者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

3.两种需求函数的最终简化式大致相同。

凯氏需求函数的简化式为Md=f ( Y, i) ,弗氏需求函数的简化式为Md/P=f (Yr, i)。

在两种函数中,收入和利率都是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不同点:1。

两种理论的前提假设不同。

1)凯氏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的是短期分析,假设价格不变;而弗氏的理论是在长期分析的基础上,并假设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2)凯氏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定义在M1的层次上,即假设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弗氏的理论将货币量定义在M2的层次上,即货币量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2.两种需求理论的函数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不同。

1)凯氏的函数为Md=f (Y, i)。

根据凯氏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

2)弗氏的函数为Md / P = f (Yr, w, Rm, Rb, Re, gP, u )。

弗氏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同时还受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w)、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m)、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e)、预期价格变动率(gP)的影响,还有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u)。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比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比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学领域有一场大的观念革命,那就是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争论。

前者创立的凯恩斯学派,一度统领整个经济学理论。

后者代表的新货币学派,在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基础上批评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创立了另一观点。

对两人的货币需求理论异同的对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货币需求的原理。

一,不同点。

1.背景众所周知,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30年代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

当时的经背景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而且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弗氏的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时期。

当时的情况是生产停滞,经济没有增长,但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两者背景完全相反。

2.假设经济学理论中, 假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什么经济学派所作的什么经济理论分析,都离不开一定的假设。

不同的假设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截然相反。

凯氏学派与弗氏学派的分析前提假设就有一定的差别。

首先,凯恩斯假定他所做的是短期分析,这就意味着价格不变。

短期内只要有效需求上升,经济就能上升。

而弗氏的分析基于长期分析,人们的价格预期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其次,凯氏理论对货币的定义是在M1层次上无收益的货币,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媒介功能和贮藏手段功能。

相比之下,弗里德曼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定出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在M2层次上的,这样货币的定义更加广泛。

3.结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必然具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或主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结论可简单概括为,在“流动性陷阱”中,即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而货币政策则基本无用。

弗里德曼的主张是,在经济高涨时期,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控制更加有效。

可见,前者强调使用财政政策,后者主张运用货币政策。

当然,前者针对的是萧条问题,而后者要解决的是滞胀问题。

4.大胆假设与实证分析凯恩斯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胆的假设。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假说虽然在现实中还没有实际发生过,但是他的这一大胆假设对经济学的分析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者间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研究上有所不同。

凯恩斯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开始分析的,可分为四类:(1)交易动机(2)营业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

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商品,所以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

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

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直接成本分为两方面:一是预期损失;二是贮藏费用。

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由于受收入的影响,人们只能购买一部分商品,所以就存在机会成本。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得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得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M=kPYr或M/P=kYr [k=f(1/Yr,w,Rm,Rb,Re,Gp,u)]
无疑是古典货币数量说的重建,即货币需求与收入等比例得增加。虽然此式中的k与剑桥方程式中的V有别,但是弗里得曼认为这些因素一般是稳定的、可测的函数。uo 或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则将货币看成一种商品,而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会受到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收益两类因素影响,在构建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了"恒久收入"(Yr) ,即统计收入的几何加权平均值,不是一般的国民收入,人们不会因为收入的偶然提高或下降而调整自己的消费支付习惯。在其简化的公式中货币需求量是关于利率和恒久收入的函数: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则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量定在M2的层次上--非银行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
(2)分析的长度不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侧重解决那时的"有效需求不足",所以比较注重短期分析,此时的商品市场的价格不变,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也是一定的,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而是产生的背景是通货膨胀、"滞胀"的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
虽然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些内在的联系的。
1、将货币视为一种资本
凯恩斯将人们的储蓄分为两种:持有货币和金融资产(有价证券)。持有货币没有风险,但也没有收益;持有金融资产有风险,但有一定的收益。
弗里得曼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看成一种商品,而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收益。而其货币需求理论函数表达为
Md/P=f(Yr,w,Rm,Rb,Re,Gp,u)
反映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产生的大背景不同a)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

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是在70年代,简单的通货膨胀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滞胀”的经济大前提下产生的。

, 前提假设不同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1) 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以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不断变化的市场利率就成了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Md与 i之间成负相关系。

2) 无论在时点还时时段上,货币和实物资产时替代品,于是,在收入一定时,公众的投资发生额越大,货币需求量就越少。

3) 生产要素在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投资函数与利润率无关。

4) 短期分析,价格不变。

这主要与当时的现实紧密联系,当时的大萧条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发生的。

凯恩斯的分析说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机是有效需求,经济萧条的魁首也是有效需求。

在有效需求刚刚松动时,若哪个厂商先提高价格,他就会被市场淘汰。

5) 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M1是现金与可开列支票的活期存款之和)b)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前提假设:1) 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2)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1)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

(2) 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差异:a)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开始开始的,他将货币1需求的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

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斯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因此,他所说的货币需求既有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也有作为投资资产形式的需求。

这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关于利率与收入的二元函数。

M d=ay-bi。

几即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同时,分析该函数时还必须注意,利率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不能无限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一定不能小于零。

研究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就不能不提一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假说。

即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公民对货币的需求量变为无穷大。

即当I 下降为某一足够小的值时,货币需求曲线与X 轴平行。

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凯恩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个人的需求动机引入经济分析中。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战后经济复苏时期。

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凯恩斯的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不复生效。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持有货币的成本2,持有货币的受益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弗里德曼得出了复杂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打出那个方程式)。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得出: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入Y 和利率有关。

且与Y 成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弗里德曼的主要结论是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即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又极为稳定的相关关系。

一.不同点:首先,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不同。

在凯恩斯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内的经济现象,故凯假设价格是一个定值,在短期内不改变。

但弗里德曼着重于长期分析,在长期内,价格不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有一定的作用。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理解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凯恩斯认为,在未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为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浦斯[新西兰]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这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这就否认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率ū时,通货膨胀率为零。

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就是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一( 两者发展经历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若干发展1936年,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面世,凯恩斯彻底告别了古典学派阵营,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货币需求理论,被后1人称作“流动性偏好说”。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动机有四点:第一为所得动机,即经济单位、个人及家庭为应付商品与劳务支出,在收入与支出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二为营业动机,即企业在支付营业费用及获得营业收益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三为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即为防备意外或不时之需,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第四为投机动机,即为了随时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购买债券进行投机谋利,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四种动机中,由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因为二者均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有关。

由第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预防性货币需求。

由于这种货币需求最终目的主要还是应付交易,因此,也可视为交易需求。

由第四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资产性或投机性货币需求。

这样,全社会的货币需求总量就可以概括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之合。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依存于收入的多少,收入越多,需求量越大。

因为,收入增加,必然会使开支增加,交易数量增多,人们的预防要求也会更多。

因此,交易需求为收入的递增函数。

若以M1表示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需要量,L1表示决定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函数,Y表示国民收入,则:M1=L1(Y)。

资产性货币需求则依存于利率的高低,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小。

因为,债券未来的市场价格是随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的。

现行利率越高,未来下降的可能性越大,那时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因此,人们宁愿在日前购入债券而不愿手持货币。

并且,现行利率越高,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即牺牲的利息收入)就越高,也会促使人们尽量减少手持货币量。

可见,资产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货币需求是当收入一定是,理性人们受便利,习惯,风险和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将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欲望。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理论之一。

而货币理论的基石是货币需求,供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具体阐述,学术界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但不同的理论之间虽有所争议,但也有相通之处。

在本文中,笔者将比较一下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斯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因此,他所说的货币需求既有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也有作为投资资产形式的需求。

这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关于利率与收入的二元函数。

Md=ay-bi。

几即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同时,分析该函数时还必须注意,利率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不能无限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一定不能小于零。

研究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就不能不提一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假说。

即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公民对货币的需求量变为无穷大。

即当I下降为某一足够小的值时,货币需求曲线与某轴平行。

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凯恩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个人的需求动机引入经济分析中。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战后经济复苏时期。

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凯恩斯的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不复生效。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持有货币的成本2,持有货币的受益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弗里德曼得出了复杂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打出那个方程式)。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得出: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入Y和利率有关。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历史似乎有意为凯恩斯创造了弗里德曼这位与他有许多明显相似之处的对手:丰富的学术著作,广泛的兴趣爱好,对货币理论的关注,对既成体系的挑战才能,出众的口才,敏锐的头脑,令人瞩目的个人魅力和国际地位。

这一切都为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长达30年之久的论战增添了许多戏剧性的色彩。

无论如何,凯恩斯的“凯恩斯革命”与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反革命”都将成为交相辉映的千古绝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天才和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的睿智。

一.思想碰撞:不同点:1.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30年代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

当时的经济背景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而且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而弗里德曼的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涨”时期。

当时的情况是生产停滞,经济没有增长,但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两种理论所提出的时代背景完全相反。

2.从理论的前提假设来看:首先,凯恩斯假定他所做的是短期分析,这就意味着价格不变。

短期内只要有效需求上升,经济就能上升。

而弗里德曼的分析是长期分析,人们的价格预期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其次,凯恩斯理论对货币的定义是在M1层次上无收益的货币,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媒介功能和储藏手段功能。

相比之下,弗里德曼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定出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在M2层次上的,这样货币的定义更加广泛。

3.政策含义与结论运用不同: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必然具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或主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在“流动性陷阱”中,即需求并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回复有很好的效果,而货币政策则基本无用,他认为,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就会刺激投资增加,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但是当利率低到一定水平,即流动性陷阱水平时,如果投资还不旺盛,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再通过扩大货币的供给量来刺激投资的话是没有用的,此时就应该用财政政策,即由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直接进行投资,以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都增加。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之比较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之比较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之比较货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最富于争论的理论之一,几乎现今所有的经济学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货币需求理论。

本文以下讨论的是两个经济学重量级大师,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和货币学派领军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一切学术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经济学理论也不例外。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就具有截然相异的大背景。

凯恩斯的分析着眼于解决“大萧条”危机。

也许他也想让他的理论能经得住时间和实证的考验,不想过多受制于所处时代,但大萧条实在是空前的,老凯不得不,或者说是无意识中就被大萧条的旋涡卷了进去。

但是老凯也确实帮助世界经济度过了危机。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一哥,世界经济以美国为龙头经理了20年的“黄金时代”。

直到70年代初石油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美国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胀”并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老凯的威望一落千丈。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相继上台,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再加上第二次石油危机,凯恩斯这个名字已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弗里德曼及其领军的货币学派得到了主流的支持和认可。

理论的时代背景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理论本身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在它们的前提假设中,因为假设是经济学家对客观实际所做的主观简化和理想化。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在做假设时最明显的不同在于价格和货币定义。

凯恩斯基于短期分析而将价格假设为不变。

因为在大萧条时,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的大规模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并有摧毁生产能力,而只是将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

因此,只要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拉动需求增长,就能够恢复生产,刺激经济复苏。

而这并不会使价格上涨,所以没有了名义经济变量和实际经济变量的区分。

恰恰相反,弗里德曼指出在长期中,价格的变化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价格的涨落影响名义国民收入,而对价格的预期则影响消费进而影响总需求。

引入价格变量是为了进行长期分析。

凯氏与弗氏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氏与弗氏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氏与弗氏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古典VS现代)要分析凯恩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说)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或称新货币数量说)的异同点首先要了解他们各自的推理过程以及假设条件。

凯恩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思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下问世的,其理论的侧重点就自然偏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生产力被迫闲置的问题,而其经济思想基本上古典学派的理论体系。

1.假设条件(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在凯恩思看来,即有价证券的收益率是一致的。

(2)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

(3)生产要素有可分隔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

(4)短期分析假定价格不变。

(5)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货币无收益。

2.理论模型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的分析,他将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类。

(一)交易动机。

它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它决定人们进行交易持有多少货币。

(二)营业动机。

厂商在获得下一次营业收入之前,必须持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支付营业费用。

(三)预防动机。

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四)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和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

若当前利率高于正常利率,投机者就会预期利率下降;若当前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投机者就会预期利率上升。

虽然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因人而异,但是从整个经济的发展来看,如果当前利率较高,就会有较多的人预期利率下降,而当前利率较低就会有较多的人预期利率上升。

以上,(一)(二)两种动机使然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M1 = L1 (Y) ,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三)(四)两种动机使然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资产需求”,M2 = L2(r),其中,M2代表为满足货币的资产需求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货币的资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一.不同点:1 前提假设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有效需求充足;金融市场完善,公众面临齐一的收益率;货物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他做短期分析,即假设商品市场P不变,货币市场Ms不变。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是:做长期假设,价格在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即价格变量在长期是变动的,影响着国民收入);货币量的层次是M2,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更广泛的层次上。

2 个人想法不同:凯恩斯认为:A 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越高,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

B 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因此,凯恩斯推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为:Md=aY-bi 认为货币需求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方向变化,而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变化。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收益所影响。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函数比较复杂:Md/P=f (Yr, w, Rm Rb, Re, gP, u)其中,与P,Y,成正方向变化,与gP, Rm, Re, Rb,成反向变化。

简化为:Md/P=f (Yr, I )由此,凯恩斯与弗里德曼有了分歧点。

MV=PY,V=Y/Md/P 凯恩斯认为V=Y/f(Y,I),认为V是频繁变动的,而弗里德曼认为V是恒稳定的,根据是V=Y/f(Yr).区别:3 贡献不同:凯恩斯把货币需求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并由此提出了“流动性陷阱”假说。

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摈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观念。

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

严格地将名义量与实际量加以区分。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之处。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学著作《通论》中。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商品和服务,并保留一定量的流动性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他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 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体为满足正常交易和商业活动所需而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或总产出)成正比,即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动货币需求的增加。

人们持有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交易活动。

2.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应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未来的需求而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疾病、失业或不可预见的支出等。

当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时,会倾向于增加持有的货币量,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3. 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对未来货币价值变动的预期而选择持有或不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期和判断,如果预期货币贬值,人们会减少持有货币的数量,选择其他投资物或财富储存形式,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学著作《货币的数量理论》中。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 货币与偏好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还受到个体的偏好影响。

他提出了货币与偏好理论,即个体对不同储蓄形式的偏好会影响其对货币的需求量。

当个体偏好持有其他储蓄形式(如债券)时,货币需求会降低,反之亦然。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相同点: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

不同点:1、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

在短期内,收入的稳定决定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为利率所影响。

利率经常变动决定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

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小,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2、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因为预期利润率与利率的差额决定投资,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决定国民收入。

此外,未来的竞争形势、技术变革、需求大小、政治情况,甚至资本家的情绪和信心都对投资有影响。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通过利率的作用来影响投资,相对其它变量,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能是间接的、次要的。

货币主义则认为,从长期看,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国民收入,只影响价格;但在短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既引起价格的变化,也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

货币供给增加在短期中的产出效应最后都转化成价格效应。

所以,货币供给是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弗里德曼强调"只有货币最重要"。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变量是利率。

因为,利率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量,他们将此超额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结果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

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反之,人们就反向操作,利率上升,投资和国民收入减少。

货币主义则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比其它资产预期回报率的影响要小,所以货币供给本身就是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变量。

凯氏与弗氏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点

凯氏与弗氏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点

凯氏与弗氏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点首先,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造成了两人所持有的经济理论的不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他分析说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有效需求,经济萧条的罪魁也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上升,经济就增长;不足,经济就后退.而在这之后,大规模经济萧条现象已经不是世界经济的主题,取而代之的是通货膨胀的问题.到70年代,简单的通货膨胀又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滞胀",导致了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反革命",并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其次,两个人货币需求理论的不同还体现在了前提假设.凯恩斯所提出的前提假设有5个方面.而其中的2个地方,弗里德曼持有不同观点.分别为: (1) 凯恩斯假设为短期分析,即商品市场中价格不变,货币市场中供给不变.由于短期内成本不变,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故价格不变.因此,这一假设是将价格因素排除在模型之外;而弗里德曼则是对长期进行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在短期内,价格上升,国民收入也随之上升,但在长期内,只有价格上涨,没有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不变). (2) 两人定义的货币涵盖内容不同.凯恩斯将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弗里德曼则将货币定义在更为广泛的层次,即M2----他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测定.并提出确定最适当的货币定义的标准是:a.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b.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良种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因此,只有满足这两个标准才能够准确定义货币.接下来看两个人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首先看凯恩斯,我们可以简化为线性形式:M d=aY-bi.他将货币需求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而前三种又可归为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则概括来说只有两类:1)货币交易需求M d';2)货币投机需求M d''.前者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后者强调货币贮藏手段功能. M d'与Y正相关,M d''与i负相关.而货币需求总量M d=M d'+M d'' 因此,凯恩斯理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相比之下,弗里德曼的需求函数则较为复杂:M d=f( P, Y, R b, Re, Rm, gP, w, u) 其中P,Y与M d正相关;R b, Re, Rm 都与之负相关;w,u与之关系不定.弗里德曼将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扩展到债券预期收益率,股票预期名义收益率,预期价格变动率,以及收入与财富的比率,和其他随机因素.而通过高等数学的一系列递推,可得出 MV=PY r ,在形式上等同于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方程式,但其中V已不再是常数,而是与( 1/Y r,R b, Re, Rm, gP, w, u ) 有关的比较复杂的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虽然在形式上反映了凯恩斯的影响,但函数的内容则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精密.凯恩斯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即“流动性陷阱”假说----当利率已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时,货币需求会变无穷大。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际金融活动的需要前提上的,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但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提出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同:前者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后者为摆脱经济通货膨胀的困境。

他们的理论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一.学说的前提假设前三点一致。

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2.无论在时段上还是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3.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二.都视货币为一种资产。

凯恩斯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理论的,而弗里德曼又是在凯恩斯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他们的成果敢于继承却又都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而不同的方面:凯恩斯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开始研究,将动机总结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交易需求,营业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其中投机性货币需求受到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后者受到市场利率(有价证券的收益率)的影响。

从货币持有的动机上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是凯恩斯对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继承。

这个继承,也体现在他下面的货币需求函数上。

他的分析是短期分析。

他认为,在短期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变,而且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不大。

他指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决定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个人偏好,社会局势等不变的前提下,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个人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而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

他认为,总的货币需求量为Md = f(Y+,i-),即 Md = aY – bi我们由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看出“马歇尔的k”的影子。

上式联立剑桥方程式 Md = aY - biMd = kY最后得到K = a – bi/Y在这里k不是剑桥方程式里面的那个常数k,而是一个变量,它是一个由a,b,Y,i共同决定的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氏与弗氏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古典VS现代)要分析凯恩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说)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或称新货币数量说)的异同点首先要了解他们各自的推理过程以及假设条件。

凯恩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思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下问世的,其理论的侧重点就自然偏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生产力被迫闲置的问题,而其经济思想基本上古典学派的理论体系。

1.假设条件(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在凯恩思看来,即有价证券的收益率是一致的。

(2)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

(3)生产要素有可分隔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

(4)短期分析假定价格不变。

(5)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即货币无收益。

2.理论模型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的分析,他将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类。

(一)交易动机。

它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它决定人们进行交易持有多少货币。

(二)营业动机。

厂商在获得下一次营业收入之前,必须持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支付营业费用。

(三)预防动机。

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四)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和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

若当前利率高于正常利率,投机者就会预期利率下降;若当前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投机者就会预期利率上升。

虽然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因人而异,但是从整个经济的发展来看,如果当前利率较高,就会有较多的人预期利率下降,而当前利率较低就会有较多的人预期利率上升。

以上,(一)(二)两种动机使然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M1 = L1 (Y) , 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三)(四)两种动机使然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资产需求”,M2 = L2(r),其中,M2代表为满足货币的资产需求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货币的资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综合而言,货币总需求函数是:M= M1 + M2 = L1 (Y) + L2(r)2.流动性陷阱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的偏爱。

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背景是通货膨胀与滞胀的经济大环境,与凯恩思的“大萧条”截然不同。

1.前提假设:(与凯恩思的差异在以下两个方面)(一)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

(二)货币量的层次为M2,即包括准货币。

2.推理弗里德曼对各种情况下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的决定因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一)收入或财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财富可以用收入来表示,但是不能用统计测算出来的即期收入代表财富,因为即期收入受不规则的年度波动的影响,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应该用一个长期收入或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提出来的)来表示。

恒久收入等于过去收入加上现在和未来已知的收入之和,若以年度为权数加权平均,则相当于年度平均值。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human wealth)----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和后天的才能与技术;它的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关系一般是比较密切的。

人力财富转化为现实收入的条件是就业;人力财富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非人力财富(nonhuman wealth)----总财富中扣除人力财富的部分,主要指物质性财富;如,房屋、机器、设备等,非人力财富同样具有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带来的收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机会成本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获得某种收入时丧失的另一种收入,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指因持币而丧失的潜在收益或遭受的损失,具体来讲,持有货币资本的机会成本是指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之差。

货币的名义收益率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为为零,在此可以看作是生息资产,有收益。

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目前的名义收益率,主要指:(1)预期的固定收益率,如债券的收益率;(2)预期的非固定的收益率,如股票的收益率;第二部分是预期的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当通货膨胀时,各种商品价格会随之波动,物质财富会给所有者带来收益或损失。

物价上涨越快,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越高,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小。

(三)效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货币即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不测之需,还可以抓住获利的机会,这就是货币所提供的效用。

这种流动性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嗜好、兴趣等都是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据此,弗里德曼列出货币需求函数:M/P = f (Yr , W , Rm , Rb , Re, gP, U )M——个人财富持有者保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P——一般价格水平;M/P——个人财富持有者保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货币需求量;Yr——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即恒久性收入,其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W——物质财富(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Rm——预期的名义货币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股票)收益率;gP—预期物价变动率;U—收入以外的可以影响货币效用的其他因素,是代表各种因素的综合变数,可能从不同方向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和非人力财富的总和即是人们持有的财富总额,其数值大致上可以用恒久性收入Yr作为代表性指标。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最终简化式。

Md/P = f (Yr , W , Rm , Rb , Re, gP, U ) 经过进一步简化,最后得出Md/P = f (Yr ,i )下面我们开始分析凯氏与弗氏货币需求理论得异同相同之处:弗里德曼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长期结论,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凯恩斯以及后来的剑桥学派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即把货币需求作为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加以考察。

这与凯恩斯继承了现金余额理论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是一致的。

而且,从M= M1 + M2 = L1 (Y) + L2(r)和 Md/P = f (Yr ,i )两式可以看出,无论是凯恩思还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都说明了一定时期的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影响,而且受利率影响。

更进一步来说,他们两人都同样得出以下结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与利率水平成负相关关系。

当然,要真正了解凯恩思与弗里德曼各自的货币需求理论,还得深入分析他们的不同点.我自己就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之处:1.时代背景不同。

凯恩思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下问世的,其理论的侧重点就自然偏重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生产力被迫闲置的问题,在其前提假设中就注重短期分析。

而从5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大规模的经济萧条现象也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而通货膨胀称为经济中的头号问题,到了70年代,简单的通胀又变为更复杂的滞涨。

就是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弗里德曼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理论。

2.短期vs长期,古典vs现代,对价格是否起作用的争议。

正是由于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和面对的问题不同,凯恩思与弗里德曼就价格的作用有不同观点。

凯恩思认为在大萧条的环境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即使需求扩大,短期内厂商都能以同样的成本生产出商品,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变化。

而弗里德曼认为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其分析是长期分析。

他认为如果按照凯恩思经济学指导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行事,必然有总需求的进一步攀升,而一旦社会生产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其结果只会是价格不断上涨而没有经济增长,即滞胀。

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

也因为这,在他的分析模型中,严格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区分,将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区分,可以说这比起凯恩思的理论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3.货币量的层次不同。

在凯恩思的货币理论中,货币是指M1而言的持有货币没有风险,但也没有收益。

但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择时会考虑货币的机会成本,把货币看作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成本,又有收益。

而且,与凯恩思不同,他扩大了货币的内涵,将货币定义在M2层次。

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确定M2是最适当的货币定义标准。

而M2中的Dt就是有收益的。

4.收入的定义不同。

尽管凯恩思与弗里德曼逗人为收入决定人们获取货币的能力,但凯恩思没有就收入多做说明,指国民收入水平;相反,弗里德曼认为应该用恒收入替代一般的国民收入,因为他认为长期的平均收入水平会使个人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消费支出习惯,不会因为某个月的偶然降低或提高而改变,除非那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从此提高或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

5.“二合一”与综合考虑的区别。

凯恩思把货币需求分成交易货币需求与投机货币需求两大块,然后加到一起作为货币总需求量,深入一些来说就是货币交易需求只受收入影响,不受利率影响,而货币投机需求只受利率影响,不受收入影响。

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他注重短期分析。

而弗里德曼并没有这样划分,而是综合考虑Yr , W , Rm , Rb , Re, gP, U 与P这些因素,最后得出最终简化式Md/P = f (Yr ,i ),他认为长期中,i会影响到货币的交易需求,而同样地Y也会影响到货币的投机需求。

而且,在凯恩思推导出的Md= L1 (Y) + L2(r)=ay-bi中,a与b在不同的短期会不一样,不太稳定。

究竟利率与收入对货币需求各自的影响程度如何呢,这个式子并不能详细反映出来。

而弗里德曼对其推导的最终简化式根据1892-1960年的数据进一步得出一个二元回归方程ln(M/P)=3.003+1.394lnYr-0.155lni,并从这式子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货币需求对收入相对敏感,对利率相对不敏感。

当然,其后弗里德曼自己有对式子中的系数作过修正,但并不影响其结论。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谁更有效的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