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观摩课示范课记录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范文10篇篇一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

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

总体的特点有:1、新课导入各有干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

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

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

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

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

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⑤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

这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课。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像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

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教学实录旨在通过记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探讨有效教学策略,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水的净化”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掌握过滤、吸附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2.探究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并完成水的净化实验。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净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最佳净化方案。

4.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本节课所学的净化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净化水?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了解更多净化水的方法。

5.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收获。

2.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然而,在时间安排上,仍需进一步优化,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层次,族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反应过程需要提供热量。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

放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的温度降低,反应过程释放热量。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化学方程式中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中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箭头前面是反应物,箭头后面是生成物。

2.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是指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方程式中可以通过加上反应条件来表示反应的条件。

四、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为了研究和验证化学理论而进行的实际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和安全知识。

1. 实验仪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有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不同的实验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我们需要了解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包括配制溶液、加热反应、观察反应结果等。

化学教研活动记录初三(3篇)

化学教研活动记录初三(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3月10日开展了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3月10日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三、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伊始,化学教研组长李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参加活动的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2. 课堂观摩本次教研活动观摩了由化学教师张老师执教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

张老师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总结等环节,深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规范,课堂气氛活跃。

3. 教学反思课后,张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张老师认为,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教研讨论在教研讨论环节,各位教师结合观摩课例,就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以下是部分讨论要点:(1)实验探究应与课程标准相结合,确保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实验探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实验探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实验探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实验探究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5. 总结发言最后,化学教研组长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李老师肯定了各位教师在实验探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强调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同时,李老师对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各位教师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

初中化学听课记录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不同原子或分子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O2)。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

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果汁。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例如盐水。

第三课: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用符号表示,例如氢(H)和氧(O)。

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在周期表中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

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例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第四课: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物质、消失原物质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中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第五课: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离子晶体结构。

第六课: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体系。

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第七课: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接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是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或还原。

教研活动记录化学初中(3篇)

教研活动记录化学初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组织开展了以“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3月17日活动地点:我校初中部化学实验室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各备课组进行了集体备课。

老师们围绕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课堂教学观摩观摩课由我校化学教研组长主讲,课题为《化学反应速率》。

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观摩课后,老师们对课堂进行了深入剖析,肯定了教学亮点,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3. 教学反思观摩课后,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大家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4)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4. 经验交流在经验交流环节,老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例如,有的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的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有的老师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收获:1. 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优化了教学策略;2.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3. 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思路;4.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三化学教研活动纪实(3篇)

初三化学教研活动纪实(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当天,初三化学组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针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了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随后,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并就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观摩环节。

本次观摩课由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主讲,课题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李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摩课结束后,全体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认为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值得借鉴。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教研活动进入教学研讨环节。

首先,李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4)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总结与展望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他强调,全体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而努力。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提升。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

初三化学听课记录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初三化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常见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以下是我在初三化学课上所做的听课记录: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

每种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由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电子构成。

2. 元素和化合物: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可以形成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3.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正离子(失去电子)或负离子(获得电子)。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使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也必须满足。

2. 反应类型:a.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包括燃烧和腐蚀等。

b.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c. 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d. 脱水反应:是指通过除去水分子,使物质合成更大分子的反应。

3.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吸热反应是指生成物比反应物对外界吸收热量,而放热反应是指生成物比反应物对外界释放热量。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等特点,常用于制造电线、电器和建筑材料等。

非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较低的熔点,适用于绝缘材料和化妆品等。

2. 酸、碱和中性物质:酸具有酸味,能溶解金属并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碱具有苦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中性物质既不具酸性也不具碱性,如纯净水。

3. 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烃、醇和酸等。

无机物主要是指不包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化物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本文详细记录了一堂初中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以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为主讲教师。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珍爱生命。

2. 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制备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空气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2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化学教研课程活动记录(3篇)

化学教研课程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30日开展了以“探究化学反应原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化学教师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本次活动共观摩了两节课,分别是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带来的《酸碱中和反应》和青年教师李老师带来的《金属与酸的反应》。

(1)张老师《酸碱中和反应》课张老师以生活中的酸碱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在课堂上,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同时,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

(2)李老师《金属与酸的反应》课李老师以金属与酸的反应为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探讨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

李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环节,李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张老师和李老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1)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亮点:1. 课堂导入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环节设计合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足:1. 部分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2. 课堂提问不够灵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亮点: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 实验环节设计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化学示范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化学示范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化学示范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3. 总结化学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20日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四、活动流程1. 课堂观摩:由我校化学教研组长张老师进行示范课展示。

2.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各教研组成员进行评课议课,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 专题讲座:邀请资深化学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

4.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工作要求。

五、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张老师本次示范课的主题为《酸碱中和反应》。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刻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评课议课观摩课后,各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评课议课。

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示范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评课意见:(1)李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2)王老师: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刘老师: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

3. 专题讲座资深化学教师王老师以《化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为题进行专题讲座。

王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如多媒体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初中化学教案听课记录范文
课程名称:化学
授课教师:XXX老师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教学内容概述:
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化学中的常见实验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二、教学过程记录:
1. 老师首先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了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 接着,老师进行了第一次实验演示,展示了铁与硫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3. 老师与学生讨论了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铁与硫反应产生的是硫化铁。

4. 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演示,展示了铁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实验
结果。

5.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指导他们总结铁与不同物质反应的规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6. 最后,老师布置了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实验的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

三、教学反思:
1. 老师的实验演示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方式得当,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

3. 对于某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老师可以在课后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
化学实验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以上为听课记录,仅供参考。

)。

教研活动观摩记录化学

教研活动观摩记录化学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1月10日开展了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教学”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课堂观摩和评课研讨。

(一)课堂观摩1. 课堂展示本次观摩活动,我们邀请了两位优秀教师分别展示了《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的量》两节课。

以下是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情况:(1)教师A:《化学反应速率》教师A以“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教师B:《物质的量》教师B以“物质的量在化学中的应用”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2. 教学反思在课堂展示结束后,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评课研讨在评课研讨环节,全体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对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点评意见:1. 教师A的课堂展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三化学观摩课示范课记录

初三化学观摩课示范课记录

初三化学观摩课示范课记录听课人文字整理:李庆春课题: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3.2 制取氧气授课人:孙永彬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从生活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维【提出问题】1、你知道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吗?学生回答光合作用。

------课本虽未提及,却是事实存在最重要的制氧气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灵活学知识的能力。

2、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你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简单介绍工业制氧气具体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通过对工业制氧气过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展示一瓶氧气)设问:你想不想知道这瓶氧气是如何在实验室制得的?【讨论】如果要通过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制出氧气,反应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发生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怎样的?生成物应具备什么要求?【讲述】结合讨论结果,告诉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便于学生思路清晰,系统掌握三、“我探究,我快乐”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根据装置巧设疑问: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教师做适当点拨。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课记录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课记录

观课记录近期我们认真观看了蒋红莉老师的关于《原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并同时观看了蒋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挖掘较深,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注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从整体上来说,蒋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节优质课,在课堂教学中,蒋老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蒋老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蒋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来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与此同时,从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上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完全的调动起来,有少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的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很好的进行调控,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现就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展情况、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板书设计、做出如下几方面的评价;一、评教学方法设计:在学习《原子的结构》这一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课题一《分子和原子》,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知道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知道分子、原子都很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蒋老师在导入环节用水分解的动漫,有效的复习了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概念和具有的相关性质,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印象深刻,在学生在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真实结构。

首先,蒋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让学生感受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并且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做到开门见山!其次,蒋老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观摩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观摩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课教案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教者:王光锋时间:2014-5-7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 掌握药品的取用基本实验操作。

4.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5. 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重点:药品的取用。

学习难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17—20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四、自学检测(多媒体展示习题,教师指名学生回答)1.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①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不能,不要,不得。

②注意节约药品,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固体只需。

③用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要放入。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以用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即用干净的纸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②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容器以后,再把容器地起来,使药品或金属缓缓地滑到容器的部,以免打破容器。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可把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小纸条折叠成的小心地送至试管的部,以免然后使试管起来.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多量--倾倒法:将瓶塞放在桌面上,标签瓶口容器口.②取定量--用量筒。

用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面的处保持水平,再读取液体的体积。

③取少量--滴加法:可用滴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不要放或放。

防止液体,沾污或腐蚀。

不要把滴管放在或其他地方,以免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冲洗干净。

以备再用,严禁用再吸取别的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冲洗。

五、后教1.学生回答教材19讨论中的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观课记录)二氧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观课记录)二氧化

本节课的基本环节:
用温室效应,低碳环保生活导入新课由已学知识实验室制取氧气引出制取二氧化碳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给出五种反应,学生讨论得出制取原理实验验证探究2装置的选择也是由学生讨论得出结果然后老师对实验做指导要求学生实验总结本节内容练习巩固。

导入新课2分钟,学生实验大约12分钟,中间学生讨论大约10分钟,最后练习大约5分钟。

符合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李建:
课堂组织严谨,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抢着动手做,对实验过程产生的现象积极分析,学习热情积极高涨;老师讲课仪态自然,语言流畅,鼓动性强,课件完整清晰,全面,重点突出,尤其是总结用的知识树新颖而且总结全面。

洪海萍:
用二氧化碳引课自然。

用常见话题“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等引起兴趣。

刘老师通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对比,小组实验等方法推进课程。

探究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使知识的学习逐步深入,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的潜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堂朴实、没有过多花样,但是非常实用,学生实验、思考都能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跟进,学生实验规范,老师教态自然,课程完整,通过课堂巩固提高检验学生学习,圆满完成了本节的学习目标。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观课记录)物质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观课记录)物质的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价标准
权重
评价等级




得分
课堂
重点
环节
自主
预学
①预学内容设计合理,有引领作用;
②学生普遍完成,质量较高。
10
10
8
6
5-1
9
合作
探究
①问题设计合理、有价值,契合教学目标;②学生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展位。
10
10
8
6
5-1
9
达标
检测
①检测题设计数量适中,内容紧扣目标;
①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②《学思导纲》设计科学,有引领和点拨归纳作用,能有效突破重难点,且尊重课堂生成。
10
10
8
6
5-1
9
特色或亮点
课堂环节设计有层次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语言赏析。
合计得分
92
胜利四中“自主学习型”课堂评价量表
②检测形式灵活,学生完成质量好,目标达成度高。
10
10
8
6
5-1
8
学习
小组
的应
用及
效果
小组
表现
①学习小组活动实效性强;
②小组成员态度积极,角色意识强;
③活动形式新颖有效,活动时间充分;
④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深。
15
15
12
9
8-2
14
教师
评价
①教师评价适时、恰当,有激励性;
②评价方式灵活,能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15
15
12
9
8-2
14
课堂效果
学习
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观摩课示范课记录
听课人文字整理:李庆春
课题: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3.2 制取氧气
授课人:孙永彬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从生活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提出问题】
1、你知道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吗?学生回答光合作用。

------课本虽未提及,却是事实存在最重要的制氧气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灵活学知识的能力。

2、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你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即经济又可行?
简单介绍工业制氧气具体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通过对工业制氧气过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展示一瓶氧气)设问:你想不想知道这瓶氧气是如何在实验室制得的?
【讨论】如果要通过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制出氧气,反应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发生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怎样的?生成物应具备什么要求?【讲述】结合讨论结果,告诉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便于学生思路清晰,系统掌握
三、“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根据装置巧设疑问:
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教师做适当点拨。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

(整段老师讲叙过多,学生只是被动听。

缺乏学生互动质疑。


学生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对学生创新性设计给予激励性评价。

四、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师: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通过学生回答,完整有关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时不是太全面,没有按实验操作的顺序去分析,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能力拓展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A、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C、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题的知识,去解答一些问题,拓展学生的能力。

做到当堂训练,讲练结合。

(可否给学生布置点作业?)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