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环境概论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变
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可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 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要素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如: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环境学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目录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在宇宙中最适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唯有地球。 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地球是个独立体,不能与别 的星球交流与合作。 目前适于人类生存的只有一 个地球,人类应该庆幸和珍惜 宇宙对我们的厚爱,倍加爱护 地球环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 去了解地球家园的环境和出现 的问题,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去 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广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 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
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
失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 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 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 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二)环境学的内容
(三)环境学的分科
(四)环境学的主要任务
一、 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科学是经过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便从零星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1、情况科学的主要义务:①探究全球规模内情况演化的规律,相识人类情况变化的过程、情况的基本特性、情况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情况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举动同自然情况之间的干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情况保护的干系,令人类社会和情况协调发展;③探究情况变化对人类保存的影响,发挥情况科学的社会功用,探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情况毒理学研究,为人类一般、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情况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情况科学的基本义务:揭示人类-情况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情况系统之间的协调干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情况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情况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情况之间的协调发展。

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改善和维护自然环境的过程。

这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以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还包括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例如防止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或水污染导致传染病。

保护环境的努力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实现,包括立法、政策制定、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

在国际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负责协调国际环境保护活动的机构。

在各国,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特定的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加,保护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气候变化、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其他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这些影响,并为未来的生命和地球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规律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范围及其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

我国第一次环保会议所确定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第一章环境概论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论(一)概念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二)分类1、按主体来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2、按范围大小来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球环境3、按环境要素来分: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旅游环境等)二、环境要素(一)概念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二)特点1、最小限制律2、等值性3、环境的整体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4、环境诸要素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特点三、环境系统(一)概念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关系的总和称为环境系统。

(二)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前者着眼于环境整体,而后者则着眼于生物彼此之间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系统从地球形成以后就存在,而生态系统是生物出现后的环境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出现后的环境系统。

四、环境质量(一)概念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二)环境质量的价值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2、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3、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四种价值。

五、环境保护(一)概念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生存。

环境保护概论pdf

环境保护概论pdf

环境保护概论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环境预测和预警,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综合治理原则:针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复杂性,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3. 科学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对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这些技术与方法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环保产业发展与政策环保产业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产业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名词解释:1生物资源: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构成了一类再生性的自然资源,即生物资源。

2生命延续性:指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类到复杂类,都具有自我复制、繁衍再生的能力。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4生物多样性:指一定时间、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5草地:指草本与木本饲用植物所着生的土地;有天然草本植被着生的称为草原。

6脆弱生态环境:指对环境因素改变反应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较小的环境系统。

7结构性脆弱性:所谓结构型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结构本身存在着先天的不稳定和敏感性。

8胁迫型脆弱性:指由于外界的压力或干扰,易使生态环境系统遭受损失或产生不利的变化。

9水资源:指自然形成且循环再生,并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直接利用的淡水。

10水环境:指自然界各类水体在系统中所处的状况,即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关的诸多环境要素的总和。

11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1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能够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那部分土地。

13土地利用: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照土地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土地进行的开发、使用等活动。

14土地覆盖: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所覆被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

15植物气候生产力:简单说,就是气候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

16矿床: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的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17环境标准: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学概论PPT课件

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 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 素通常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 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由大气组成大 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 组成生物群 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等。
二、人类的环境 人类环境的结构
1、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 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 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 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 素的总和;
➢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环境学概论(PPT57页)
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
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
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
自然环境
地球环境 外围空间环境
岩石圈
土圈
水圈
生物圈 其他圈层
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环境概论期末总结

环境概论期末总结

环境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环境概论课程是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基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环境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旨在对环境概论课程进行总结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二、课程内容回顾环境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学习了环境概念和环境的基本要素,了解了环境问题的定义和范围。

然后,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学习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管理,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了解了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三、课程收获通过学习环境概论课程,我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了解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还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评估和解决环境问题。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可以评估一个发电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

这些工具和技术对于环境管理和决策非常重要。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对环境问题进行沟通和宣传。

环境问题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作为环境科学的学生,可以充当宣传者的角色,向公众传达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我们可以增加公众的环境意识,并促使行动。

四、个人体会通过学习环境概论课程,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一、环境概论环境(广义):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种中心事物有关联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旅览、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其中聚落环境分为:院落环境: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村落环境:农业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其主要的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城市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问题的由来;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三、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调控的科学。

环境保护概论(PPT33张)

环境保护概论(PPT33张)

综合防治
(3)规划管理阶(20世纪80年代以
后)
•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 与发展大会,这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工作又迈 上了新的征途:探求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的协调方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和平、发展与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
和不可分割的”。至此,环境保护工作已从单 纯治理污染扩展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这个更 广阔的范围,“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 保护工作的主题。
硝基芳香酚
硝基芳香化合物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有毒 性,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在哺乳动物体内易被 转化为致癌性更强的亚硝基和羟氨基化合物。 因此,国际上将所有硝基芳香化合物都定为3 级(其中3级表示危害性/毒性最大的级别)
室内空气环境的关注
室内环境污染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在室内的活动产生的,包括 呼吸、吸烟、烹调使用家用电器等;二是建筑材料、 装修材料和室内家具中所含的挥发性和放射性污染物 向室内不同程度释放。
(3)低剂量常暴露污染物的污染机理 (4)污染物的形态与其产生的生物 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5)污染界面动力学。新世纪环境 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 。
目前和将来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对水循环变化规律,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的 进行深入保护概论
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
2009.8
Contents
1


2 环境保护的发展 3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4
热点与前景
一 概述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的意义 •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CAB”登 记的化学物质已经达到600多万种 • 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废弃物向环境当中 • 对生物体的严重伤害。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第二节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第三节环境学及环境科学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周围境——事物及其状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发生关系的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周围相关事物是环境的客体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生态学研究的环境,是生物周围与生物发生关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一定范围,其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辐射半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空间、物质(大气、土壤、水体)、能量(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现象人工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物质(汽车)、能量(电)、精神产品(影视)1)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2)形态多样性陆地: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水域:江、河、湖、海……(3)过程多样性过程性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过程时间:短期过程、中期过程、长期过程(4)功能多样性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废物消纳功能……人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1)人类的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服务需求……(2)人类的创造创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具有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1)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2)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3)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4)效应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应:生理、社会、经济、技术……指构成人类环境系统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4、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生物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
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特点: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简单易行。
5、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一)、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滞尘、消减噪声和杀菌等。(二)、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
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
水资源危机: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1、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2、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3、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
4、 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第二章
1.生态平衡:这里所指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及相对稳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生态平衡包括三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是动态平衡。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环境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名词解释)自然环境: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

(选择或填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

环境的分类(按其范围由近及远):环境的功能特性:(大题+上解释答)(一)整体性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或破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

(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能量流动的不可逆。

(四)隐显性除了事故性的污染与破坏(如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日常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对人们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五)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的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隐患。

(六)灾害放大性某方面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经过环境的作用以后,其危害性或灾害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会明显放大。

环境问题的分类:(选择)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其表现形式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

环境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书P9)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环境保护概论环保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环保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十章 绿色的未来
第一节 绿色浪潮 第二节 绿色教育 第三节 绿色技术 第四节 绿色产品 第五节 清洁生产 第六节 绿色通行证
由于本书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编者水平有限, 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 敬请读者和 有关人士批评指正。
编者 200Leabharlann .7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科学 第四节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 能源应用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前言
本书的特点是: 一、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 在理论体系上不要求完整性, 但有较强 的针对性, 以能力培养为主旨; 二、注重题材的权威性、全面性和合理性; 三、插入 了大量的图片, 形象直观, 可读性强; 四、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典型案例、想一想 小栏目, 引导学生贴近实践,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提高自身环境素质。使用 本书进行教学, 以30~40学时为宜。
环境保护概论
电子教案
主编: 王金梅 丁莹
退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六章 第三章 第七章 第四章 第八章 第五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退出
环境保护概论电子教案前言
前言
本书根据近年来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环境问题 的基本概念、生态平衡基本知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 防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噪声及其它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管理及绿色 的未来等知识。 旨在使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书后, 不仅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有深 刻的认识, 而且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自觉地把减少污染及污染控制放在 重要地位, 因此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环境概论(1)

环境概论(1)
环境概论(1)
二.环境的特征 (一)环境自身的特征
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 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与交换。
环境外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进入系统内部,这个过程称为输入。 系统内部也对外界产生一定的作用,一些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系统外 部,这个过程成为输出。
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若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就出现平衡,成为 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环境概论(1)
二、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 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加剧的
1.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以前,人类活动以生活活动为主,以生理代谢过程
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基本上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的改造环 境。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岁月里,虽已出现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因 规模小,生产不发达,所以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还处于 萌芽阶段。
是比“和”丰富的多,复杂的多。就是说,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 和。环境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是在个体效应基础上 的质的飞跃。
环境概论(1)
4.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
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 现,又先后之别,但他们又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从演化的意义上看,某些 要素蕴育着其它要素。(岩石圈的形 成为大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 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圈的产生提供 了条件,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蕴育 了生物圈,而生物圈又会影响岩石圈, 大气圈和水圈的变化。
环境概论(1)
2020/11/23
环境概论(1)
目标:
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态过程的基本规律、自然界生命 系统与其支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产活动对生 物圈各类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 生态系统的保育,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所开展的生态建设等知 识。

环境概论心得

环境概论心得

环境概论心得环境概论心得篇1环境概论心得学习环境概论,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环境是指围绕着我们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现象,如生物、气候等。

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空间,保持其良好的生态和人文状态。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如空气、水、土地等,还孕育了各种生物和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因此,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学习环境概论,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了解到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如洪水、干旱、飓风等,给人类和生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排放、使用环保材料等,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个人也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节约能源等,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总之,环境概论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深感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环境概论心得篇2环境概论心得通过学习环境概论,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全球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我们也学习了各种环保措施,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明白,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此外,环境概论课程还让我了解到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如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

环境概论(2021整理)

环境概论(2021整理)

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环境保护概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非环境专业学生开设的“概论性〞专业课程。

目的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2. 什么是环境;环境的概念是相对的,环境总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或者说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中心事物周围的〔非中心〕事物就是环境。

环境科学中的中心事物是人〔人类社会〕。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就是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3. 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的主体划分:〔1〕人类为主体。

其他生物体和非生命物质为环境要素,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2〕生物体作为主体。

而非生命物质为环境要素,一般环境生态学中采用此分类方法。

【2】按照环境的范围划分:把环境划分为特定的空间环境、区间环境、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

【3】按照环境的要素划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水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土壤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开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根底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以及所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构成的总和。

包括:聚落环境:人类聚居活动的场所,生产环境:是指生产现场中进行制造的地点,包括生产工装、量具、工艺过程、材料、操作者、环境和过程设置。

文化环境: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标准、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

交通环境:作用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包括道路状况、交通设施、地物地貌、气象条件,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活动等。

4. 环境问题及分类:定义: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了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能源环境问题
第二章 考试重点
9.人类社会能源开发利用经历了生物质能、煤炭和石油天然 气三个历史时期。 10.常规能源资源地理分布区域与主要能源消费区域距离较 远。我国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天然 气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南河西北地区。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地却 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 11.我国能源产量以煤为主,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核能开发利 用比重偏低。
基础知识
1~2章
课程结构
环境保护与宏观策略
3~5章
各行业的发展与控制
6~11章








1
2



工清



业洁



排发



放展



控机
3、4
5

制制
6
7~10 11
能源与环境概论各章考点
第一章 能源系统基础
第一章 考试重点
1. 能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 和生产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表明, 每一种能源的发现和利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章 考试重点
44.(本科)我国人均累计排放仅为71.3 吨二氧化碳,居世界 第89位,美国、英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 排放仍相对较低。
第五章 考试重点
45.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的挑战: 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 低。 ②对能源发展的挑战 包括三方面内容:(1)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与石油、天然气等 燃料相对,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 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 (2)对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提出挑战。 (3)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第五章 考试重点
46.提出碳强度下降目标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努 力。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 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47.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总量中的比重达到 15%。
第六章 排放清单编制方法
第三章 考试重点
33.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从源头减排。通过节能的手段, 少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
第四章 我国节能减排的 政策与行动
第四章 考试重点
52、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采用 太阳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53、光伏发电技术: (1)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 (2)薄膜太阳电池技术 (3)聚光太阳电池技术 (4)燃料敏化太阳电池
第一章 考试重点
8.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 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 源数量的比率。它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 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 工、转换投入量)×100%
④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 改变或转换的能源。 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 利用能源的过程包含了能源的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和终端利用 等多道环节。 4.能源生产总量的含义:(可能简答题) 能源生产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地区)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总和,是观 察全国(地区)能源生产水平、规模、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 (注意不包括二次能源) 5.能源消费总量(可能简答题)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 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 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 气、电力,除了终端消费。
第二章 考试重点
12.煤炭基地开发面临的生态问题 ①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首要的环境问题) ②植被破坏; 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④地质灾害; ⑤煤矸石排放。 煤矸石的危害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煤矸石占用了大量的土 地;(2)煤矸石有毒有害物质和盐分,随着大气降水和风化作 用进入土壤和水环境,从而污染土壤、河流以及地下水;(3) 煤矸石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发生自燃现象,释放大量一氧化碳、二 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并损害居民身体 健康。
第二章 考试重点
27.(本科)排污交易机制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既 能够保证环境质量,又能降低污染治理费用。 28.《京都议定书》要求各缔约方控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 共六种,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 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这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成为各国温 室气体排放清单统计的最主要对象。 29.化石燃料燃烧依然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的决定性因 素。
第一章 考试重点
2. 能源分类方法:(考试列出能源品种,判断属于哪一类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供人类永续利用的 自然界的能源。与此相对的是非再生能源。
②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四项常规能源。
③商品能源与非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是指薪柴、秸秆等农业废 料、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商品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 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
第三章 国内环境保护对 能源环境问题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章 考试重点
30.(本科)《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 防止污染环境。 31.(本科)核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环境 污染的防治问题。《核安全公约》等国际公约内容大致可以概括 为以下几个方面:核燃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后处理;核设 施(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热供汽厂等)运行;放射性环境的 管理;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核事故应急;等等。
第一章 考试重点
6. 能源消费总量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终端能源消费量; ②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 ③能源损失量。 7.能源平衡表以一种矩阵形式的表格将各种能源的供应、加工 转换、传输 及终端消费的数据集中在一起,从数量上揭示能 源的生产、加工转换和终端消费间的关系,直观反映各种能源 在报告期内的流向与平衡关系。(有可能简答,不确定)
第二章 考试重点
20.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大气法,作出了污染企业远离 居民区、加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到远离居民密集区的地方等 规定。
21.光化学烟雾事件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发达 国家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碳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排放 量日渐增长,在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多起光化学烟雾事件。 开发了大量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
1405期能源与环境概论串讲
一、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2014年5月18日 14:30-17:00,请同学们提前 查看考场所在位置。
2、考试题型:
题型 单选 简答
论述
计算题
分值 60×1′ 4×5′
1×10′
1×10′
总分 60′ 20′
10′
10′
一、考试须知
3、题型分析:
✓单选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点记串讲讲义中黄色标注的内 容,那个基本是选择题的选项,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不确定答案 时注意从题干中找信息。 ✓简答题只答要点即可得分,按讲义的内容答即可,注意认真审题, 如果是几选几,一定要选有把握的题题答,千万不要都答,如果 是必答题就要都答。 ✓论述题按讲义中的内容答即可。
24.(本科)1990年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联 邦政府开始实施酸雨控制计划,在全国电力行业范围内实施 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也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排污权交易实践。
25.(本科)日本的二氧化硫污染问题,从1963 年开始采取 对策,先实行浓度控制,K 值控制和总量控制等方法。
第二章 考试重点
26.(本科)国际经验的启示:(可能简答题)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有效削减,并将继续削减。 ②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③采用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是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措施。 ④严格的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目标相结合。 ⑤经济手段有助于以减少的费用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第五章 考试重点
42、气候变化制度的基础(简答题的可能性大)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②《京都议定书》以及其中的三种灵活机制:排放贸易、清 洁发展机制(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联合履约(发达国家 之间,发展中国家不能参与)。
43.《气候公约》指出:注意到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 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 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 满足其社会和发展需要。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 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 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第五章 国际社会和我国应 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第五章 考试重点
40.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简称《气候公约》。《气候公约》明确要求所有 缔约方,在公平的基础上,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 则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不利影响。
41.1997年12月,《气候公约》第三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 定书》,明确了附件一缔约方应该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保 温气体的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量计),在2008-2012年 承诺期内比1990年减少至少5.2%。《京都议定书》还提供 了三种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约机 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为实施《气 候公约》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二章 考试重点
19.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可能简答题) ①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 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火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 化工厂以及具备大型锅炉的工厂和企业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 要来源。 ②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③交通运输过程排放 ④农业活动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