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性”办学是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路径

合集下载

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必要性、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必要性、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参与,只有与企业合作才能真正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才能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供需匹配。

校企“双元”育人项目在我国试点多年,出现了“双元制”、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育人成效显著,培养的学生备受企业欢迎。

但遗憾的是,这些项目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学校局部层面,未能以点带面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学校应该全面推广“双元”育人试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全校层面全面落实“双元”育人。

一、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的必要性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既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寻求发展的需要。

(一)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借鉴“双元制”、学徒制等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1]。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该行动计划为职业学校如何落实“双元”育人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应该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必要性、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谢永东摘 要:职业学校全校推行“双元”育人是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需要、发展公平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合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仍存在“双元”育人机制不健全、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双元”合作过程随意、合作项目缺乏系统规划,双主体属性未真正体现、企业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等困境。

为此,职业学校应坚持“双元”育人项目的立项原则,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从共同培育“双师”教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实施文化育人和共同评价育人质量等六个方面探索“双元”育人实现路径。

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作总结xx年,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之年。

一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各部门紧密配合、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年度八项重点任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科技支撑和智力贡献。

本年度,学院取得十大成果:一是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获好评,进入全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方阵;二是“双元制”人才培养品牌形成,在全省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学院给予高度赞赏;三是以非示范院校身份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四是成功举办吴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学院在国内外影响进一步扩大;五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入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中德中心升格省级综合性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六是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七是依托高职院校建立的全国县域首家大学科技园和市企业联合大学揭牌运行,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八是“两馆一场”(吴陈列馆、校史馆和吴广场)建成开放,形成校园文化新地标;九是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领导力全员培训,管理队伍活力增强,正能量集聚放大;十是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

一、着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xx年是创先争优活动总结阶段。

学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挥,为学院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1.隆重举行创先争优总结表彰活动。

9月份学院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争做党员“师德标兵”“成才标兵”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师生中逐渐形成“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良好风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杨院许晓芹连晓庆[摘要]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

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进;趋势展望[作者简介]杨院(1984- ),男,内蒙古临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许晓芹(1995-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连晓庆(1986- ),女,河南安阳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职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天津30035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国际视域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科研发展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TJJXQN17-008)[中图分类号]G710 []A []1004-3985(2019)19-0026-06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脉络,审视其演进逻辑,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产教融合政策演变的历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其演变的脉络可以分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还要积极建设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助力实现“双高”发展目标。

一、“双高”建设的意义“双高”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一方面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指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创新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需要的岗位。

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则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进行校企合作,加强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结合紧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双高”建设既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的双高建设,无疑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的内涵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2. 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 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社会与校园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三教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三教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三教改革”心得体会■崇州市职教中心校长刘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是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的第二个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磅文件。

“职教二十条”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它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措施,提出了七个方面二十项政策举措,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方向指引。

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职教二十条”中“三教改革”谈谈自己的体会。

所谓“三教”,是指实施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即教师、教材和教法。

它清晰地回答了人才培养“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蕴藏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

“职教二十条”为“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

1.教师,解决"谁来教”。

教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为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体现职教师资的特殊性,“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职教师资的双元性与双师型。

首先,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推动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元育人。

同时,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条件,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全面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为职业院校师资建设指明了方向。

2.教材,解决"教什么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是否适应就业岗位需求,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因此,是否使用对接式教材是考核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

"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教材应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行3年一修订的动态调整,这为职业院校选择或编写高质量教材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双元”育人实践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双元”育人实践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双元”育人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0T00:37:28.40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2月第4期作者:谢静怡陈思宏[导读]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实践双元育人要求的重要途径。

谢静怡陈思宏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实践双元育人要求的重要途径。

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在具体落实中需要结合不同的高职院校学习专业,通过科学组织整体的校企合作的整体流程、优化校企合作的资源条件支持、提高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元育人的实践力度等多个方面发挥出企业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融合力度不足、缺乏沟通协商、合作目标明确性不高三方面典型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方面通过提升合作深度、促进资源共享、合理设置合作目标达到更好的校企合作实践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实践引言:企业与院校的合作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非常充足的实践平台和资源。

基于不同的专业学习,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方法以及长期合作机制的构建都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应当明确现阶段校企合作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不断优化校企合作环境、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使得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在具体落实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一)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引入更多的实践资源企业环境中的实践资源具有丰富性和技术性都非常高的特征。

当校企合作模式融入具体的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时,意味着多元化的资源条件可以直接作为基础资源引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这对于传统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维度的充分丰富[1]。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模拟实践相较于企业环境模拟背景下的真实实践来说,能够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其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和方法的效果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

发展双元制模式是成人教育壮大的必由之路

发展双元制模式是成人教育壮大的必由之路

( )校 内实训 基地建 设 的资金 问题 一 引更多 企业 加入 ,如 已与浙 江省 拍卖 协 会取得 合 作 , 文 化市 场经营 与管 理专业 所需 实践教 学实物 多为 与上海 古今通 宝 的联系 也 日益密 切 。这 些均 充实 了文 艺术 品 ,其 价格一般 较 高 ,特 别是 高质量 的艺术 藏品
( ) 坚持 围绕 “ 学结 合 ”模 式 ,打 造教 学 团队 : 三 工 校 企 师 资人 才 互 功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不能为 工 学结 合 人才 培养 模 式提供 成 熟 的市场 环境 , 因此用 人单位 合作 的积极 性不高 成 为校企合 作的一 大 “ 工学 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 中要 求建 立一支高质 障碍 ,而政府 又没有 鼓励 学校实 施工学 结合 人才培养 量 的具 有实践 能力 的教师 队伍 ,但在 目前学校 办学 经 模 式的 专项经 费 ,所 以学 校实施 工学结 合 人才培养 模 费有 限的情 况下 ,仅靠 自身的力 量是无 法解 决的 。因 式在具 体实施 中尚困难重 重 。 此 ,必须要 有企 业的鼎力 支持 ,校 内专任教 师与 校外 同样 ,在 本 专业拓展 校 外实训基 地 ,实行校 企合 兼职 教师互 为补 充。 作的教 学改 革 中 ,由于 存在着 文化 艺术 品经营管 理类 需 经常化 、制度化地 到企 业对 口实践 ,在真 实的 “ 场 景 ” 中感受最 有价值 的教 学资源 。 2. 对于企业 的兼职教师 ,由于企业 兼职教师本 身 有 自己的工作 ,很难一学 期都在 学校上 课 。可 以采取 在学 校上几 节实 践课的方 式 。这 样 既不耽误 自己的工 作 ,又能使学 生接 受具 体实践 的指导 。

。。 N
发展双元制模式是成人教育壮大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论析

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论析

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论析作者:孙婷婷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2期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职业教育就呈现出教育优先、就业优先的发展趋势,完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文章通过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育人主体,最终达到“知识—技能”“工作—成果”一体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双元”;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391-02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

“双元”协同育人模式旨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前往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和工作,最终达到一种产教深度融合,以企业为开发平台,职业院校为实施平台的校企“双元”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一、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双元”协同育人的必要性职业教育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要求培养出的人才能胜任社会的生产、建设、服务等技能型工作岗位。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培育人才的两个主体,二者有着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这就需要企业以育人主体的身份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之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技术更精、水平更高、技能更硬的专业人才,而这种需求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根本的,这样才能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是平衡高职院校“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的必然选择。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做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工作。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输送能胜任岗位的准员工,而企业需要招收能生产、会操作、懂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2-20T08:25:44.05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月第19期作者:刘清涛[导读] 当前,我国正逐步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并级进人关键期,而以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瓶颈的关键,不仅是经济升级发展的筑路石,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全局的变量。

刘清涛(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摘要:当前,我国正逐步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并级进人关键期,而以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瓶颈的关键,不仅是经济升级发展的筑路石,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全局的变量。

济南市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个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会城市,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

本文章将从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出发,既总结了近三年来济南市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的成就,又提出了双元制产教融合发展思路。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一、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是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提升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的重要基础。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制造业强国的立国之本和成功经验。

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官产学研制,美国的合作办学,都提供了产业发展、就业解决方案,提升了国家综合竞争力。

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比高达75%以上,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被公认为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由此,我们必须从增强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就业稳定、脱贫攻坚的战略高度认识、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本土化育人机制。

(二)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德国双元制大学: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大学: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

21在国际上,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被公认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这主要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核心——“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指大学与企业合作进行的高等教育模式,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负责,学校承担理论教育部分,企业承担实践教育部分,学习者需要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场所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

这种校企联合培养双元学习者的方式,是德国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实用的教育,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职业生涯。

德国双元制大学的由来德国双元制大学是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而来的。

随着公众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009年3月1日,德国正式建立了第一所双元制德国双元制大学: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模式文_ 韩琳 匡瑛大学——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其前身是1974年由戴姆勒奔驰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公司)、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洛伦兹标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与州政府联合创建的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院。

该学院升格成为双元制大学之后,现已发展至9所分校,设有经济系、技术系和社会系等,提供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课程,成为德国“双元制”大学建立与运行的典型范例。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双元制教育体系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融合模式,在继承原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同时,增加了学位授予,本科学制一般为3—4.5年,硕士学制一般为2.5年,学生毕业后可以被授予学士或硕士学位。

除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以外,德国其他的一些联邦州也按照巴登-符腾堡模式将部分职业学院升格为双元制大学,例如格拉-爱森纳赫双元制大Global 环球 222024年03月05日·第5期学就是由格拉-爱森纳赫职业学院升格而来的。

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专业设置双元制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各州根据本州企业和社会事业机构的实际需要在各个领域内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

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左其阳刘益青双元制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它的核心培养内容包含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打造。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早期实施双元制培养模式本土化教育的高职院校。

它在核心能力师资团队建设、平台搭建、课程开发与评价体系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德语中为“”Dual system”。

所谓双元其实就是指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

二者紧密合作。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细则,参与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监督实施方案并检验最终成果。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习相关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又能接收到企业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学生在校是学生,到了企业中就成为学徒工。

“双元制”中的“双元(dual)”具有“二元的、孪生的”的含义。

因此,“双元”的构成要件在地位上应是对等的、相生相存的。

“双元”既指称“学校”和“企业”的二元主体,又指称“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双元制”主要就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把在学校当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在企业中所接受的实践技能锻炼实现紧密的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

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系统的职业教育。

“双元制”模式的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涵义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的培养中对技能的要求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职业能力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是关键能力(Schlüssel Qualifikationen)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

“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重视理论学习,是学科体系,而“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侧重实践的教育形式非常受欢迎,很多年轻人选择“双元制”教育培训,而不是去上大学。

“双元制”教学体制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培训后就业的能力,有利于为劳动市场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材料二:职业教育主要关注点分布(摘自环球网《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点─2019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问题分析报告》)材料三:最近,湖北潜江一所职业教育学院设立了“小龙虾专业”,该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销售一空”,薪酬也着实可观。

细品“小龙虾学院”这道“菜”,不难咂摸出这样的“味道”:接地气、把握市场脉搏的职业教育其实有很广阔的前景。

一直以来,就业市场存在结构矛盾:一边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一边是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错位”。

这恰恰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成为社会共识。

能力是最好的学历,本事是最大的优势。

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需要在劳动观、价值观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

消除偏见和误解的坚冰,让广大青年凭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拥有尊严与荣光,创新、创业、创造的无穷活力必然会竞相迸发。

(摘编自《“小龙虾学院”折射职业教育“大前景”》,有删改)材料四:3月15日,2019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

“双元性”办学是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路径

“双元性”办学是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路径

“双元性”办学是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路径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起步阶段具有艰难性、新生性等特点。

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巨大支持,使新升格高职院校赢得了快速发展。

当前,要实施“双元性”的办学、招生、教学模式,依托投资主体,协调校外资源,打造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高职毕业生。

[标签]高职院校双元性投资主体[文献标识码]A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过渡期存在着“发展瓶颈”和“后天不利因素”等特点,因此,必须用好用活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采取“双元性”办学机制,以求得新升格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一、控制中职规模。

逐渐扩大高职规模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获得高职招生资格之后的一个时期内,还有不少在校中专学生,这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升格而无视中职教育的基础。

中职学校之所以能够升格为高职院校,是因为它们具有传统优势专业、良好的校誉、雄厚的师资以及很高的就业率等,如果完全取消其中职招生,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教育教学维持费、设备新增及维护费等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能解决的。

特别是其优势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级专业人才,解决了不少初中生的就学问题。

因此,对新升格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应当控制其中职招生规模,但不能完全取消其中职招生,而应当控制其非强项专业的招生规模,保证其优势专业的中职招生数量。

考察可知,真正要使新升格高职院校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应该稳定原中职学校优势专业、强项专业、就业率较高专业的招生数量,实行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双元性”并存发展的办学格局。

众所周知,新升格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个渐变积累的过程。

任何新升格高职院校在其升格之初及相当长的过渡期内,因为师资等教学资源的限制,能够获得批准招生的高职新增专业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如果“一刀切”地不准其再招收中职学生,那么学校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就只能靠拼凑新增专业审批的相关支撑条件,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高职新增专业,这样根本无法保证这些高职专业的教学质量、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82神州教育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胡炜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产教融合双元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产教融合是指将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的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互利互惠、持续创新、又能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深刻的分析了这个培养模所带来的好处,并相对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是贵阳的大数据,还是北京的雄安新区,都需要高端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教融合充分的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为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一、高职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教育与产业结合,而是从更深程度的将产教结合为一体,如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规划资格。

目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已经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企业培养人才的方案和目标各有不同,学校注重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而企业更多注重培养高技术技能的学生,因为二者的动机、目标各不相同,所以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的基础。

目前,通过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双元教育模式的经验的学习和探索研究,构建出了“3421”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

“3421”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三个层面”的组织机构为管理基本架构,以“四个中心”协作运营,以“两个主体”为育人模式,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共同利益诉求为“一个目标”,充分的将校企合作办学的利益相关方纳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了教育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有机的联合起来,构成一个良性的人才培养系统。

首先,第一个层面主要是由领导干部来领导的,各个部门的老师都参与到其中,学校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里的资源整合、经费筹措等方面的决策和协调,都是由学校来组织的。

浅谈“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浅谈“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2 0 作者简介 : 徐 燕, 女, 伊春职业学 院讲师 , 民盟盟员。
0 0 0 e
( 二) 职 业技 术能 力弱 。 学 校专 业 设置单 一 、 不合 理 , 对学 生没 有足 够 的吸 引力 , 缺乏 良好 的市 场前 景。 同时对 于学 生职 业技 能 技巧和 工 作能 力等 方面 的指 导缺 乏实 战性 的环 节 , 以至 于进 入就 业 岗位后 明显 表现 出职业 技术 能力 不足 , 工 作效 率低 。 ( 三) 缺 乏创 新 能力 。原有 教育 课程 模式 单调 , 不 适应 职业 教育 培养 目标 的多样 化要求 , 学生 个性 的发展 受 到 限制 , 学 生 的实践 能力 和创 造 能力得 不 到培养 , 教 学 内容和专 业 设置 与现 有经 济 和技 术 的 发 展严 重脱 节 , 学生 缺乏 创新 和适 应变 化 的能 力 。 由是观 之 , 我 国原有 的职 业教 育模 式结 合现 有 的中 国 国情 不够 , 尚不 能适应 在未 来 国际 市场 上 的 综 合竞 争 能 力。
的指导作用。
【 关 键 词】 双元制 ; 高职 院校职业教育 ; 学生就业
双 元制 是 源 于德 国 的一种 职 业 培训 模 式 , 被 称 为职 业 教育 的秘密 武器 。所 谓双 元 , 是指 职 业培 训 要 求 参 加 培训 的人 员 必须 经 过 两 个场 所 的培 训 , 一 元 是 指职 业 学校 , 其主 要 职 能 是传 授 与职 业 有 关 的专 业 知 识 ; 另 一元 是 企 业 或 公 共 事业 单 位 等校 外 实训 场 所 , 其 主 要 职 能是 让 学 生 在 企业 里接 受职 业 技 能方 面 的专 业培 训 。结合 我 国高职 院校 的发 展 现状 , 很 有 必要 借鉴 德 国双 元 制教 育模 式 , 以促进 对 我 国 的高 职教 育发 展 。

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以石家庄外事职业学院为例【最..

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以石家庄外事职业学院为例【最..

以下为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

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

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

“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析

“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析
(2)多维度进行行业调研 立足岗位能力需求,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调 研,对社会的协同行动调研内容见图1。图1显示, 企业调研涵盖企业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及服务标准, 在调研中,教师设计调研方式,划定调研对象,确定 调研内容,了解一线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及毕业生对 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之后对调研内容和所收集建议 进行分类整理,将行动领域内容转换成学习领域的 知识体系。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 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加强实践性教学,其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 数的50%以上⑸。“双元”新形态教材内容开发源 于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适应专业课“教、学、做 一体化”要求,尤其是校本“双元”新形态教材的调研 与开发体现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及对应职业岗 位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要求,逐步将实践性 教学内容提高到政策规定比例。
元”新形态教材编写质量。
关键词:“双元”新形态教材;校企合作;成果导向;立体呈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 作共同开发教材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开发“双元”新形态教材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 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国务 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 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 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 资源”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 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 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对接主流生产技 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 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根据职业院校学 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 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 材”図。“双元”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契合职业教育发 展趋势,是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一个努力方向。分析 “双元”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探索新教材开发路 径,对于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创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具有重要意义。

“双元制”职业教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运作机理

“双元制”职业教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运作机理

“双元制”职业教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运作机理作者:华建玲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22期南京政治学院基础部华建玲摘要:职业教育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其培养的大量高级技术人才成为德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可靠基础。

我国引进推广“双元制”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职业教育产业转型升级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和扶持职业教育,已成为其人才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工匠精神发育的有效载体。

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为粗放的发展阶段,远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必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成功经验,并结合各地实际,走出一条高效、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功不可没。

该模式始于1969年,由多个著名德国工业企业倡议建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双元制”教学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其培养的大量高级技术人才成为德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可靠基础。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双元制”教育则是孕育“工匠精神”的沃土。

其内在机理在于,一方面,“双元制”以年轻学员为主,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注入基于分工细化与深化的职业精神,这一精神将伴随学生的职业生涯,塑造该群体的专业习性和职业品格。

另一方面,“双元制”注重身份角色的贯通,使“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功效得以充分发挥,不仅使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可以无障碍的实现身份切换,其职业能力将在不断的转换中得以精进提升,而且由于这些身份转换始终围绕特定的职业展开,从而使得专业技能不断得以升华,“工匠精神”自然得以体现,形成独特的职业文化和特色竞争力。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校企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双元制”教学是指技能人才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时进行,并且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高职院校“双元培养、三重序化、四项融合”教学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双元培养、三重序化、四项融合”教学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 双元培养㊁三重序化㊁四项融合 教学创新与实践吴悦芳[摘㊀要]㊀ 校企双元㊁工学结合 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遵循的基本路线,有助于激发教学过程的多元改革,为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奠定重要基础,并推动实现教学资源在时间 空间领域的优化配置.文章以 多学期㊁分段式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为基本起点,探讨了 双元培养㊁三重序化㊁四项融合 的经验特色,并提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系统模式和方法.[关键词]㊀教学组织形式;双元培养;三重序化;四项融合[作者简介]㊀吴悦芳,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广东㊀佛山㊀528137). [中图分类号]㊀G71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671-2277-(2016)05-0035-03㊀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合作㊁工学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手段.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导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㊁因势利导,根据培养目标定位㊁专业就业方向㊁专业培养规格的差异,通过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的适应性调整,合理处理刚性和柔性的关系,增加教学运行环节的灵活性㊁自主性㊁适应性,实现时间㊁空间范畴中资源的优化配置.[1][2]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建设直接导向 校企双元㊁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的多元改革为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奠定重要的基础,[3]并实现时间 空间领域㊁人 财 物资源的优化配置,[4]有助于推动专业与产业㊁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系统推进协同培养㊁合作育人,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践行高职教育以人为本㊁服务育人的发展理念.[5]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起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推行 多学期㊁分段式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结合专业培养目标㊁人才培养的系统过程和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适应性地在相关课程编排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实施弹性化的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㊀㊀一㊁ 双元培养㊁三重序化㊁四项融合 的模式和特色双元培养 是建设的逻辑起点.教学管理和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优化教学组织方式,通过系列人本㊁弹性㊁灵活的教学改革,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作用的 双元培养 空间,进一步促进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相结合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㊁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重序化 集中体现改革的推进方法. 序化 包括时间与空间范畴中教学资源和育人过程的重整合与优化,集中开展三项工作:重新序化人才培养方案,调节培养过程中的柔性和刚性;重新序化教学组织方式,以 多学期㊁分段式 教学组织方式改革为引领,激发多重改革;重新序化教学评价方式,纳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四项融合 是改革的根本落点.集中体现在通过教学组织方式的良性调整,实现教学内涵提升,促进多主体融合发展,具体包括:深化 园 企 校 三个主体协同融合,依托园区㊁企业实践空间和技术环境,探索多种模式的协同育人㊁系统培养;深化 产 学 研 三个目标维度融合,推进教学相长,理论创新㊁教学育人与社会服务;深化 教师 学生 企业 三元对象发展的融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㊁学生成才与发展㊁员工提升与教育;深化 学习 就业 发展 三元培养53第5期天津市教科院学报N o.52016年10月J o u r n a l o fT i a n j i nA c a d e m y 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O c t.201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目标的融合.㊀㊀二㊁ 多学期㊁分段式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实施路径(一)树立 双元培养㊁工学结合 的中心思想,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首先,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的层面落实 双元培养㊁工学结合 的工作思路.坚持 双元培养㊁校企联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高职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合作学院与园区校企协同育人联盟的资源积聚优势,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㊁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㊁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为原则,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完善多形式㊁各具特色的 工学结合㊁项目载体㊁能力递进 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模式内涵.其次, 双元培养㊁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落实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教学运行的弹性㊁柔性㊁人本化调节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推进 校企双元㊁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方案㊁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三合一 .以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原则性意见为政策指导,以教学组织形式的系列改革为落点,推进培养过程的系统改革.在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通过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修订㊁编制,落实 双元培养㊁工学结合 的培养思路,形成 双元培养㊁工学结合 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二)推动教学运行环节的 三重序化 ,整合时间 空间范畴的教学资源1.重新序化人才培养方案,调节培养过程的柔性和刚性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序化调整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包括: (1)增强培养计划的可适性,即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在实施计划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结合学院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需要,因应多种招生模式的改革和变化,分别制定普高生源㊁3+X生源的三年制培养方案,制定适应于三二分段㊁中高职衔接㊁现代学徒制培养需求的两年制培养方案;根据学院示范性专业建设需要,针对合作学院㊁协同育人等改革模式的需要,制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㊁光伏应用技术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㊁物流管理四个专业 校企双元㊁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的可适性是教学管理过程中柔性化管理机制体制建设的基础,形成了教学运行的基本路线.(2)增强教学组织的灵活性,鼓励实行 多学期㊁分段式 的教学组织方式改革,从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推行分段教学,鼓励条件适合的专业课程从原三年制六学期的组织方式,调整为三年制六学期十二学段的组织方式,课程组织手段更加灵活㊁多元.这样的组织方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重新序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教㊁学㊁做一体化,同时,有利于教师自主安排授课与提升学习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连续时间安排企业实践㊁社会服务㊁科研开发.在分段教学以外,专业依据校企合作工作发展的成熟度,还开展了 教学工厂 教师工作室 企业工作室 等多元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由实际任务带领,组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提升了能力和效果.(3)形成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学分的等价性,开拓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修学课程,自主构建学习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学分可以充抵学生非核心课程和非专业技能的学分,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更充分的空间.(4)学习时间的可变性.分段教学为学生自主利用课堂㊁课余时间创设了条件,而课程实施的模式调节则为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实训㊁工学交替奠定了基础.学生自主支配时间更加充裕,学习计划可随个人发展需要调整变化.2.重新序化教学组织方式,以分段教学激发多重改革(1)选取聚焦受众面大㊁基础性强的公共课程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例如,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B R T教学模式改革,即 固定内容㊁固定教室㊁固定时间㊁循环讲授 的模块式滚动教学方式,供学生自主选学.又如针对体育课程实施俱乐部式教学改革,即 自选项目㊁组合训练㊁平台竞技㊁学时累积 的项目化兴趣教学模式,学生自选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达到强身健体㊁舒展身心的目的.(2)发展预约式教学模式,即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预约进行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教学管理中, 实训室预约管理平台 为预约式学习提供了管理手段上的可行性.学生可以自主利用课余时间预约实训室参与实训项目,完成实训作业,并获得相应素质拓展学分,这有效促进了学生灵活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操作课堂中的试验,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践㊁反复试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此外, 实训室预约管理平台 功能版块的进一步拓展,形成了不同系部㊁专业之间教学实践资源的协同应用.2015年开始实施 创新创业㊁协同育人 特色实训室开放活动,鼓励各系主动开放优势特色实训室供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学习.不同类型的预约式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活泼㊁主动㊁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3)引入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根据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需要,以企业为主组织教学的形式. 多学期㊁分段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㊁工学结合人6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分段教学组织的推动下,学生有更多灵活的时间参与实践,逐步发展出 半天授课㊁半天实践 , 一学段学习㊁一学段实践 , 2+1 培养模式改革, 1.5+0.5+1 工学交替学习模式等多元方式,更好适应了企业生产规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介入学生学习的过程,推动学生自主走向工业园区,实践产学合作.3.重新序化教学评价体系,纳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学院改进教学管理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为起点,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微观来看,教学设计中给予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更多的改革空间;而从宏观来看,学生㊁教师㊁企业发展成为评价的多元主体,并可以因应主体身份㊁评价地点㊁评价时间的转变实施动态的㊁多次的评价,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的多重改革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 (1)把教师评学纳入到正常教学工作中来,让每位从事教学的教师参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促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点关注学生集体评价,将教师评学的结果纳入优良学风班的评比,促使学生关注班级的学风状况并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团队荣誉与自己行为休戚相关的行为意识. (3)积极听取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到对学生学业考核的总体评价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水平,并形成对职业岗位的正确认识. (4)教学考评的综合性,充分考虑学生受益程度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及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开展教学考评的多元改革.除了针对每门课程的具体评价之外,结合应用校内自评与第三方评价的多元视角,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评价,并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发布制度,进行专业建设和内涵建设的自查自评,提高教学管理的系统质量.(三)实现培养目标 四项融合 ,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发展1.深化 园 企 校 三个主体协同的融合依托园区㊁企业实践空间和技术环境,探索多种模式的协同育人㊁系统培养.依托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出发,深化 四个合作㊁五个对接 ,在微观的教学组织领域深度推进校企合作㊁工学结合,以教学组织方式的调整为起点,建立与校企合作㊁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过程.2.深化 产 学 研 三个目标维度的融合推进教学相长㊁理论创新㊁教学育人与社会服务;通过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打破传统三年六学期制的约束,从教学管理的组织中释放教学资源㊁师资㊁学生等方面的潜能,推动产 学 研三向互动的良性循环.3.深化 教师 学生 企业 三元对象发展的融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㊁学生成才发展㊁员工提升教育.为促进教师㊁学生㊁企业实现发展的融合和相互促进,教学组织过程中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1)教学编排中根据课程性质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鼓励专业聘请能工巧匠㊁技术专家等校外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师资队伍.(2)提升校内专任教师职教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从2012年开始,教务处联合人事处共同组织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活动,包括境外培训㊁省培㊁国培㊁企业实践等,为教师更好地融入行业㊁企业,加快发展实践技能奠定基础.此外,从2013年开始启动全院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邀请教育部专家㊁省外专家进校开展专题教育,推动教师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职业教学能力.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纳入行业教师共同成长.2012㊁2013年末分别召开了校外兼职教师茶话会,听取兼职教师意见;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4.深化 学习 就业 发展 三元培养目标的融合为学生持续发展和成长构筑上升通道,促进学生长期发展和提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为深化 校企双元㊁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设了时间和空间,学生从弹性㊁灵活的教学生活中获得了自我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企业实践㊁课外活动㊁社会服务㊁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进一步走出课本知识,融入真实的社会环境,更快地与就业的身份和自我定位相接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㊁校外实践积累技能,锻炼社会生存能力,获得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参考文献:[1]郭江平,张远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柔性化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7):73-75.[2]潘绍来.澳大利亚T A F E教学组织形式分析与启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5(3):49-53.[3]徐春梅.德国双元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36-38.[4]洪贞银.浅析德国 双元制 对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0(5):147-149.[5]罗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2(S3):135-137.责任编辑:金锡萍7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

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

基于“双高”建设,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构建“双高”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双高”建设是指学校和企业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展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

目前,高职教育在开展“双高”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实际推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比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程度不够深入、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灵活等。

构建“双高”建设成为了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构建“双高”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使学生更容易顺利就业。

3. 促进产学研结合。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使科研成果更容易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构建“双高”建设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元”育人体系的内涵及构建要点“双元”育人体系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具有高质量的育人体系。

它是基于“双高”建设的具体实践,旨在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育人、共同发展。

构建“双元”育人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教学体系创新。

学校和企业应合作开发新的教学体系,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这不仅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还需考虑实践教学的深入,赋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2. 师资力量合作。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师资力量合作,共同培养一批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也可以通过企业专家授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3. 实践环节丰富。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搭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元性”办学是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路径[摘要]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起步阶段具有艰难性、新生性等特点。

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巨大支持,使新升格高职院校赢得了快速发展。

当前,要实施“双元性”的办学、招生、教学模式,依托投资主体,协调校外资源,打造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高职毕业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元性投资主体[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63-03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过渡期存在着“发展瓶颈”和“后天不利因素”等特点,因此,必须用好用活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采取“双元性”办学机制,以求得新升格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一、控制中职规模。

逐渐扩大高职规模新升格高职院校在获得高职招生资格之后的一个时期内,还有不少在校中专学生,这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升格而无视中职教育的基础。

中职学校之所以能够升格为高职院校,是因为它们具有传统优势专业、良好的校誉、雄厚的师资以及很高的就业率等,如果完全取消其中职招生,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教育教学维持费、设备新增及维护费等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能解决的。

特别是其优势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中级专业人才,解决了不少初中生的就学问题。

因此,对新升格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应当控制其中职招生规模,但不能完全取消其中职招生,而应当控制其非强项专业的招生规模,保证其优势专业的中职招生数量。

考察可知,真正要使新升格高职院校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应该稳定原中职学校优势专业、强项专业、就业率较高专业的招生数量,实行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双元性”并存发展的办学格局。

众所周知,新升格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个渐变积累的过程。

任何新升格高职院校在其升格之初及相当长的过渡期内,因为师资等教学资源的限制,能够获得批准招生的高职新增专业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如果“一刀切”地不准其再招收中职学生,那么学校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就只能靠拼凑新增专业审批的相关支撑条件,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高职新增专业,这样根本无法保证这些高职专业的教学质量、就业质量。

对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新升格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保证学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双元性”办学模式,稳定优势专业的中职招生规模,停止弱势专业的中职招生,逐步扩大高职新增专业及其招生规模。

二、初中毕业生“直通车”和高中毕业生招生并举一般来说,新升格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很难与老牌知名高职院校相匹敌,这是由新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师资教育资源、学生的教育需求等因素所限制的。

尤其是不少新升格高职院校,其校名与原中职中专学校的校名相去甚远,导致新升格高职院校的知名度、社会认可度等都不及原中职学校,其生源质量与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必然受到限制。

学校缺乏知名度也就缺乏生源的吸引力,一所缺乏优质生源、缺乏吸引力的高职学校,要依靠优质的高职毕业生来打造学校的品牌和特色是相当艰难的。

因此,为了重新塑造品牌和打造特色,新升格高职院校应实行“双元性”招生模式,即招收相当比例的相近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

普通高中毕业生按照国家统招方式招收,中职毕业生可采取择优和“直通车”模式。

所谓直通车模式,就是中职中专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学校,成熟的经验有“广东顺德模式”、“上海模式”、“江苏模式”等。

只要中职毕业生愿意就读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就可单独组织考试,招收相当比例的中职毕业生;新升格高职院校原中职、中专相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可直升本校高职相近专业。

实行“双元性”招生模式,既可以保证新升格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又能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不同层次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

通过实行“双元性”招生模式,可提升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美誉度,为快速实现真正意义的“升格”获得有效的推动力。

三、实行中职和高职“双元性”教学模式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教学,在学校升格之初的两三年中,由于还保留有中职未毕业班级,其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双元性”的。

不少教师既要教授中职学生,又要教授高职学生;不少实验实训设备既要保证中职学生的需要,也要保证高职学生的需要。

目前,还保留有中职教育的新升格高职院校一般实行两种教学模式:其一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师严格分离,不跨层级任课;其二是“双元性”教学模式,教师既承担中职的教学任务,也承担高职的教学任务。

实行“双元性”教学模式对锤炼新升格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新进教师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行“双元性”教学模式,不仅是新升格高职院校的主打教学模式,也是所有新升格院校(包括本科、研究生)的主要教学模式。

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实践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速度是大大高于相关专业技能技术指导能力的。

因此,针对新升格高职院校而言,原来教授中职、中专的教师来指导高职学生,其专业理论的提升应该不是很难的问题。

相反,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要能做好中职生、高职生的专业技能课指导教师,就必须有一个专业技能技术的再熟练、再凝练过程。

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理论课占了绝对大的比例,普通本科、研究生毕业去做理论课“讲师”是得心应手的,但要做技能技术指导的“师傅”就还得有一个再磨砺的过程。

不少学人都提出“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或脱产学习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事实上针对整个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数量和教学任务而言,又有多少学校能实现这一策略?对新升格高职院校的原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技术教师而言,只有既指导中职生又指导高职生,才会真正清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从生源来源的角度而言,目前高职学校的班级形态有混班和分班(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与录取的普通高中学生混合组建班级或各自独立分班)两种形态。

混班、分班各有利弊。

对学生而言,混班教学可实现“替代性强化”——普通高中毕业接受理论的能力和中职毕业生的技能技术基础能力可相互影响;对教师而言,混班教学可迫使教师在专业技能技术的指导上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化”。

分班教学要有针对性,不论是混班还是分班教学,如果教师没有对中职技能教育目标有一个感性和实践的先期积淀,相关专业技能技术指导的教师就有可能出现分化,即成为纯理论的“讲师”或纯技术的“技师”。

对此,新升格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中职教育的特色特长专业,以便通过“双元性”教学模式来锤炼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技术指导能力。

否则就完全有可能培养出专业技能不如中职生的高职毕业生,这将违背高职办学目的和学生、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四、实行学校与行业“双元性”的实践实训实习指导模式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工巧匠型的高端型技能人才,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而高端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既需要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更需要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

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不少学者都提出“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挂职,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思路。

但新升格高职院校办学底子薄、起点低、条件差,原有设备、仪器陈旧,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无法满足培养高端型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需求的现状。

对此,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实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策略。

这些策略似乎具有科学性,但就本文作者的调研和实践而论,不少行业、企业很少愿意接收学生到该单位实习,许多工程师也不愿意或得不到单位批准到学校兼课,企业根本不可能把高端实验实训设备让在校学生使用。

一些企业领导直截了当地说:“挂实验基地的牌子可以,要让学生来用先进设备免谈,即使交费也不行;让师生来公司做杂工可以,单做前沿的实验实训免谈。

”究其本质,就是因为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紧密,学校不可能为“工程师”、“专家”提供优厚的课酬,也提供不起先进设备的耗损成本;企业不仅要考虑高端人才与设备创造的绝对利润,更要考虑成果、专利的保密,等等。

对此,有必要实行“投资主体协调下的学校与行业和谐发展的‘双元性’实践实训实习指导模式”。

所谓投资主体协调,是指新升格高职院校的主办者——地方政府,必须协调好学校和相关下属职能部门,如卫生局、药监局、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局、地属医院等相关单位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实践实训课教学。

因为这些单位的实验实训设备、耗材都是由地方财政支付的,而且相关设备在大部分时间上都是闲置的。

与其重复建设或设备闲置,还不如实行学校和相关部门共建、共用、共管、共维护。

同时职能部门的相关高级人才也应在学校适当兼课,并折算工作量。

如果新升格高职院校的投资主体是行业、企业,也可参照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的这种“双元性”实践实训模式,要求行业下属相关单位或部门必须在人力(技能型教师)、实验实训设备及其耗材上予以积极支持。

同时,投资主体应划拨一定经费并明文规定由学校师生员工和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联合的专业技术研发、开发,这也是解决目前不少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举措。

目前,仅靠学校领导的私人关系签署的“实习实训基地”,绝大部分对教学而言都是有名无实的“牌子基地”。

实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绝大部分学校的投资主体都是企业或集团,其实验实训就是在该企业或集团内,毕业生也就在该企业或集团就业,相关的实验实训设备就是企业相关部门和学校共建、公用,很少有重复购置的情况。

行政学上有一条箴言:仅靠私人关系来办公家的事情,这是要打折扣的;只有基于公事公办和私人感情相结合来处理公事,其效率才是事半功倍的。

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是不相隶属或平级关系,这种平级或不相隶属关系的学校与单位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的直属上级来协调,谁都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靠私人关系来维系,也最多是敷衍搪塞而已。

对此,投资主体真不仅要协调和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关系,更要协调相关部门直接参与学校的实践实训课的指导,使“双元性”实践实训指导模式落到实处,这才能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绩”高端型应用人才来。

(责任编辑:袁海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