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与实验的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学生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和能力。
2.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分类法简介(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 和 ,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和 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2)常见的分类方法分类有一定的 ,根据不同的 ,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2.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理解应用](1)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碳元素的 。
氧元素也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分别是 和 。
(2)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 ;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 2O 和H 2O 2;H 、C 、O 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举例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如: (写化学式)。
3.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1)树状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指出上图中序号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① ; ② ; ③ ; ④ ; ⑤ ;(2)交叉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即分类标准)对物质分类,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不同的 ,如碳酸钠的交叉分类:[理解应用]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3)氧化物的分类(1)K 2CO 3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2)Na 2CO 3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 ) (3)树状分类法各级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 (4)CuSO 4·5H 2O 属于混合物( ) (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6)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7)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8)单质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 )氧化物分类中的“n 个”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
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7、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ΔH=- S(g)+O2(g)=SO2(g) ΔH=-297.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D ) ΔH>A.S(g)+O2(g)=SO2(l) ΔH>-297.3KJ/mol ΔH<B.S(g)+O2(g)=SO2(l) ΔH<-297.3KJ/mol 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 1molS和 C.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 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 1molS和 D.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H3 = c kJ/mol )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 、 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 B、b>d>0 、 C ∆H4 = d kJ/mol 。
∆H=QP
焓 生成物 △H>0
焓 反应物 △H<0
吸热 反应物 反应过程
放热
生成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 ∆H<0或 ∆H为“-” < 或 为 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 ∆H>0 或∆H为“+” > 为
反应热.焓变. 反应热.焓变.键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1)概念 (1)概念 反应热 化学反 应中吸收 或者放出 的热量。 的热量。 焓变 恒压条件下的反 应热 符号:Δ H 符号:Δ H<0:放热反应 Δ H<0: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Δ H>0 :吸热反应 键能
例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H— N-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 生成NH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92KJ/mol 生成NH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质子(正电) 原子核 原子 (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 电性 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 (负电) 与物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2020/10/26
18
能层与能级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 同的能层。
2020/10/26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问题: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那 么原子是怎样诞生的呢? P4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大爆炸宇宙理论
宇宙大爆炸
2h后 诞生
大量的氢 大量的氦 极少量的锂
原子核的 熔合反应
合成
其他元素
2020/10/26
4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4
2020/10/26
5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 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 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 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 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 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 事物的本质。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 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理论, 还会随着人类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而不断地深入 和发展。
19
能层与能级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2020/10/26
20
能层与能级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1)各能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新教材 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能层与能级 基态与激发态
2.能级 (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 能量 也可能不同,将它们 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 s、p、d、f 等表示,如n能 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s、 np 、 nd 、nf等。 (3)不同能层中的同种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例如:
子数 2 8
18
32
…… …… …… 2n2
由上表可知:
(1)能层序数 等于 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 3 个能级。 (2)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1 、 3 、 5 、 7 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n为能层的序数)。
判断正误
二、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光谱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基态原子:处于 最低能量 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 吸收 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
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
吸收能量
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
释放能量 ,主要形式为 光
2.光谱 (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
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2.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3f
B.2d
√C.4s
D.2f
3.第N能层所含能级数、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A.3、18
B.4、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5、32
√D.4、32
4.K层有__1__个能级,用符号表示为_1_s__;L层有__2__个能级,用符号分 别表示为__2_s、__2_p__;M层有__3_个能级,用符号分别表示为__3_s、__3_p_、__3_d__。 由此可推知n能层最多可能有__n_个能级,能量最低的两个能级其符号分 别表示为_n_s_、__n_p_。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到的物质:
1.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上述四种物质属于哪类物质?
提示:四种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其中泥水属于悬浊
液,食盐水属于溶液,而豆浆和血液属于胶体。
2.有些液溶胶从外观上难以与溶液直接区分,该如何区别它
们?
提示:分别用激光笔照射两种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能
三种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析,其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不同,这种
氧化物的化学式及其所属类别为(
)。
A.Fe2O3 金属氧化物 B.CaO 酸性氧化物
C.N2O5 碱性氧化物 D.N2O5 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解析:Fe2O3和CaO都是金属氧化物,同时又都是碱性氧化物。
N2O5是非金属氧化物,同时又是酸性氧化物。
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因此所制得的分散系是胶体。
典型例题
【例题2】 FeCl3溶液、Fe(OH)3胶体以及Fe(OH)3悬浊液是
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不同于另外两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它具
有丁达尔效应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2.多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从组成来看,化合物Na2CO3属于盐;从其组成的阳离子
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含氧酸盐、碳
酸盐;从溶解性来看,Na2CO3属于易溶性盐;从反应中酸与碱
的中和程度来看,Na2CO3属于正盐(正盐是酸与碱完全中和的
【变式训练1】 根据某种性质,可将CO2、P2O5、SO2归为
一类。下列物质中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了解周期、族等概念。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其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编排原则[学生用书P1]阅读教材P4,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元素按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现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①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的编号。
②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周期表中元素名片3.编排原则1.判断正误(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就是现行元素周期表。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3)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4)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答案:(1)×(2)√(3)×(4)×2.请画出周期表中钠、硫、氮元素的名片(相对原子质量用近似整数表示) 答案:11Na 钠2316S硫327N氮143.下列各组原子序数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纵行的是()A.2、3、5B.6、14、32C.7、16、32 D.15、16、17解析:选B。
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用书P2]阅读教材P4~P5,思考并填空。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常见族的元素的特别名称第ⅠA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1.判断正误(1)元素周期表有7横行18纵行,包括7个周期18个族。
()(2)每个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由1到8。
()(3)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为第ⅡA族的元素。
()(4)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长度的单位和长度的测量)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 第1课时 长度的单位和长度的测
量
•1 •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标较准的量
• (2)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一际套统一
的单
位,叫国际单位制。我国现在的法定单位
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
• (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测量长度的基本刻工度具尺是
• (有千2)米长(度km的) 国、分际米单(d位m米)是(m厘)、米(cm,) 常毫用米、(单mm位)还 微米、(μm) 纳米(nm)
• 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A 记为 ()
• A.2.36cm • B.2.357cm • C.2.35cm • D.2.4cm
• 5.(2016怀化)小明同学在参加今年物理实
验考査时,用如图1-1-2所示的方法使用刻
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1 刻度尺的分
度值为 mm,物体长度为
cm。
3.25
• 1.下列仪器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D的是 ()
• A.卷尺
•B • C.千分尺 • D.机械停表
• 2.(2016南宁)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 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A 个 单位应是( )
• A.cm • B.km • C.m • D.mm
• 3.下列是小明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练习 估测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A中正确的 是( )
• 9.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 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D种最合适( )
• 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 B.量程10m,分度值1dm •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 D.量程3m,分度值1mm
• 10.在学校组织的“运用物理技术破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
到这尺一面位);测量结果由
和
下一位
数值 单位
• 1. • (1)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左
• (2) • (3) • (4)
• 2.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②平移法;
• ③重合法;④滚轮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 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 圆锥高度;用重合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 A.常见自行车车轮直径大约是70cm A
• B.普通教室门的高度都超过3m
• C.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20dm
• D.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
• 4.下图所示的几种长度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 的是( )
D
• 5.用如图1-1-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 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 (2)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 dm 。 m
• 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 A.23.5m=23.5×100cm=2.35×10 • B.2.4×107nm=2.4×107×10-6=24m • C.3.8km=3.8km×103m=3800m • D.6.03m=6.03m×100=603cm
、
、
、
、
•
、
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3)刻度尺使用之前要观察 量程和 分度(值为了选择合适
的刻度尺), 紧贴
是否被磨损;使用过程中要让刻度线
;读数零时刻度线要与
垂直,估读到分
度值的
(初中物理中被只测有物长体度测量有明确要视求线估读
•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 例1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反应热第1课时课件(50张)
解析:由图可看出,B 和 C 的焓之和高于 A 的焓,则反应 B+C→A 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 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根据 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D
技能素养 提升点一 中和热的测定
[例 1] 某实验小组用 50 mL 0.50 mol/L NaOH 溶液和 30 mL 0.50 mol/L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数据如下表。
2.某试管中盛有 Al 粉和稀盐酸,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Al 粉、稀盐酸及发生的反应可看作一个体系 B.除反应物、生成物及相关反应外,其他均看作环境 C.Al 与稀盐酸反应导致体系温度升高,且向环境中释放热量 D.Al 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量热计测量
解析:
反应 2Al+6HCl===2AlCl3+3H2↑放出热量,体系温度升高,热量由 温度高的体系释放到环境中,C 项正确;通过量热计中的温度计可测量反 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变化,根据有关物质的比热容及反应物的量来计算反应 热,D 项正确。
答案:A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焓大于反应物焓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石灰石烧制石灰
D.在生石灰中加水
答案:C
4.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和 B+C→A 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 ΔH<0 C.A 具有的焓高于 B 和 C 具有的焓的总和 D.A→B+C ΔH>0,则 B+C→A ΔH<0
(3)ΔH 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①表示方法:放 吸热 热反 反应 应, ,ΔΔHH为 为“ “
- +
”或ΔH ”或ΔH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课时训练附答案解析第1章第1节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1.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2.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胜过健步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
”在学习实验操作规范时,我们要学会融入生活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③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⑥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先放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大的砝码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全部3.(2019·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OH溶液B.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C.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D.用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5.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6.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
湖北省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教案
2.过滤和蒸发操作时均使用到玻璃棒,二者的作用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而蒸发时玻 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3.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将蒸发皿中 液体直接加热蒸干?
提示: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 蒸干;不能。
过滤后,下面
烧杯中溶液 _澄__清__,滤纸
上有不溶物 (泥沙等)附着
CaCl2、MgCl2、硫 酸盐等可溶于水, 但含量较少。因此, 澄清的滤液中除含 有NaCl外,上述物 质仍存在
水有出分___不_固逐断体渐蒸析发,当多热体蒸固,蒸发体利干皿时用中,余出停热现止将较加液
3.粗盐中 SO24-的检验
4.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1)除杂原理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Na2SO4)
MgCl2
CaCl2
Na2SO4+BaCl2===
BaCl2 溶液
BaSO4↓+2NaCl
NaOH 溶液
MgCl2+2NaOH=== Mg(OH)2↓+2NaCl
Na2CO3 溶液
CaCl2+Na2CO3=== CaCO3↓+2NaCl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Cl2、MgCl2、Na2SO4 及泥沙,得到纯
净的 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
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 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 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 溶液
A.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④②⑤③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第一节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第1课时)
解 (1)“高个子”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不能构成集合.(2)
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
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
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3)“一些
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
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
(2)
不能
所以所给对象不确定,故不能构成集合
“比较接近 1”的标准不明确,所以所给
(3)
不能
对象不确定,故不能构成集合
(4)
能
其中的元素是“16岁以下的学生”
要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 2 所给下列关系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①-12∈R;② 2∉Q;③0∈N*;④|-3|∉N*. 答案 ①② 解析 -12是实数, 2是无理数,∴①②正确.N*表示正整 数集,∴③和④不正确.
求实数a的值. 解 ∵-3∈B,∴-3=a-3或-3=2a-1. 若-3=a-3,则a=0. 此时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 若-3=2a-1,则a=-1. 此时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a的值为0或-1.
规律方法 1.由于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3∈B,本题以-3 是否等于a-3为标准,进行分类,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 性对元素进行检验.
确定的 不同的
(2)记法示大符写号拉丁字母
定义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记法 N
N*或 N+ Z
Q
R
2.元素
(元1).定义: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
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
(2)记法,常用 小写拉丁字母 表示.
2021-2022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 第1课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燃烧热教案
第一节反应热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正确认识燃烧热的概念,学会利用燃烧热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2)燃烧热的概念2.难点:(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燃烧热相关计算【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化学反应一般都有反应热,那么什么是化学反应热?如何表示?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2.新课讲授[板书]一、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有何意义?书写原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明什么?(让学生回答,并归纳小结)[获取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师]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 °C、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符号及单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投影]1.概念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H2(g)·mol-1,表示在25 ℃、101 kPa时,1 molH23.书写原则(1)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可以用整数也可以用分数。
(2)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ΔH的“+、-”和单位。
[师]同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种形式的热化学方程式?[生]不是的,化学计量数不同,热化学方程式也会不同。
[强调]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而ΔH的值与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故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同时,ΔH也不同,一个化学反应,可有多种形式的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完成随堂小练,练习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 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1.吸热反应一定是(
①释放能量 量
)
③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产物的总能
②储存能量
④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1.(2011·灌云高二质检)下列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Al+稀盐酸 C.NaOH与盐酸反应
)
B.Ba(OH)2·8H2O+NH4Cl(s) D.CaO+H2O
答案: B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2.量热计直接测出的是( A.质量的变化 C.温度的变化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解析:
由图分析2C(g)的能量高于2A(g)+B(g)的能量,且物质的
能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所以 2A(g) + B(g)===2C(g) 为吸热反应, ΔH>0,其逆过程为放热反应,ΔH<0。
答案: C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4.下列关于ΔH的说法正确的是(
焓一定不同 D.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答案: C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
正确的是( )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1 mol CO(g)和1 mol H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O2(g)和1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 要放出41 kJ热量 名师解析: 由能量变化可知,反应产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
栏目导引
[记一记]
(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
化反应;④原电池反应;⑤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⑥大多数化合反 应;⑦大多数置换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分解反应;②以H2、CO、C等为还原
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③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等固态铵盐与碱的反 应。
工具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记一记] 影响焓变的因素有: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参加反应物 质的物质的量。 [练一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焓相等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ΔH大于
零还是小于零?________。 (3)若已知2H2(g)+O2(g)===2H2O(g) ΔH1=-Q1
2H2(g)+O2(g)===2H2O(l) ΔH2=-Q2
则ΔH1________ΔH2,Q1________Q2(填“>”、“<”或“=”)。 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 (1)反应热等于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能 量差。 (2)物质由气态转化成液态要放出热量。 (3)比较ΔH的大小,要连同“+”、“-”号包括在内。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J·mol-1 。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2)含义 放热 。 ΔH>0,反应_______ 吸热 ;ΔH<0,反应_________ (3)与反应热的关系 全部转化为热能 _______ 时, 等压 条件下,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Q P 焓变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相等,数学表达式为Δ ____________ 。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填一填] 1. 焓 能量 的物理量。用符号 H 表 (1) 概念: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 _______ 示。 (2)意义: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___________ ,其 不同 焓_________ 。 不同 2.焓变 (1)表达式及单位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练一练]
1.化学反应在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哪些能量变化?(至少 列举三类)
答案: 热能、电能、光能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若一个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Q>0
C.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若一个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说明该反Leabharlann 不需要加热 答案: C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5.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键能(kJ/mol)
Cl2 243
Br2 193
I2 151
H2 436
HCl 431
HI 298
HBr 36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3)题。 (1)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HCl C.HI ) B.HBr D.HF
A.①③
C.①④ 解析:
B.②③
D.②④ 吸热反应过程中储存能量,使反应产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
物的总能量。
答案: B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化学键变化及物质能量的关系 1 已知: 1 mol H2(g)与 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H2O(g)的过程中 2 能量变化如下图,问: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2)X2 + H2===2HX(X 代 表 Cl 、 Br 、 I) 的 反 应 是 ________( 填 “ 吸
热”或“放热”)反应。
(3) 相同条件下, X2(X 代表 Cl 、 Br 、 I) 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 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放热反应的 Q或ΔH小于零,放出的热量越多, Q或ΔH越小,但 它们的绝对值越大。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B.反应体系能量减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 反应放热,ΔH为“-”
) B.能量的变化 D.电流的变化
解析:
由反应热计算公式Q=-C(T2-T1)可知量热计直接测出的
是温度的变化。
答案: C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3.根据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2A+B===2C ΔH<0 B.2C===2A+B ΔH<0 C.2A(g)+B(g)===2C(g) ΔH>0 D.2A(g)+B(g)===2C(g) ΔH<0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填一填] 1.概念: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 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反应热的表示符号:用Q表示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kJ·mol-1 3.单位: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 J·mol-1 4.反应热的测量
消耗1 mol H2,与Cl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431 kJ-243 kJ-436 kJ= 183 kJ;同理与Br2、I2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103 kJ、9 kJ,故与Cl2反
应放出的热量最多。
答案: (1)C (2)放热 (3)Cl2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高效作业 返回目录
答案: (1)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生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反应热 放热反应 小于零 (3)> <
(2)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
因。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总和-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 时放出的能量总和。
(2)焓变与物质能量的关系: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1)仪器——量热计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栏目导引
(2)原理 -C(T2-T1) 。 Q=_____________ 热容 , 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________ T1、T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 。
工具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解析:
(1)拆开1 mol HX中的化学键,HI吸收的能量最少,HX最
ΔH = (243 + 436 - 2×431)kJ·mol - 1 =-
不稳定。 (2)Cl2 + H2===2HX
183 kJ·mol-1<0,同理计算 Br2+H2===2HBr、 I2+H2===2HI的焓变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