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漫谈
漫谈读书作文(精选31篇)
漫谈读书作文漫谈读书作文(精选3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漫谈读书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漫谈读书作文篇1读书,讲求入情入境,读出一定的境界。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或许就是对这种境界的最好诠释吧!古人读书很讲究读书环境。
《红楼梦》中的贾政曾说过,如能于月夜在清幽的潇湘馆中读书,就不枉此生了。
的确,在皎洁月光下,在披着银光的墨绿色的竹林旁设一书案,沏壶清茶,端坐案前,借着烛光,静心读着经史子集,该是何等惬意!尘世的喧嚣嘈杂、官场的名利争夺全被抛开,心底只剩一片宁静与坦然。
如果再清雅一点儿,可以在湖边建一小亭,在细雨绵绵之际,闲坐亭中,倾心读书。
任凭淅淅沥沥的雨声萦绕耳旁,淡淡的荷香沁人心脾,都无法扰动读书人专注的心绪。
不过,我更欣赏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读书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天地虽浩浩无边,万物虽千奇百态,但唯有书是知音。
在读到入神的那一刻,忘却自我、忘却世界、忘却生死,将心灵与书合为一体,心中有书,书映真心,任凭外界或是月色清幽,或是风声阵阵,或是细雨绵绵,甚至风起云涌、天崩地裂,始终色不变,目不瞬,心醉其中,神迷其内,心无旁骛地在书中遨游,这种书人合一的境界,可谓读书人的至高享受。
在艰苦的环境里读书,最能体现读书人执著的精神和顽强的求知欲。
我国有许多苦心读书终成大器的佳话,例如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用囊盛数十萤火虫映照读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衡乃穿壁引光而读之……若想达到上述境界,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摆正读书的心态。
若为功名利禄读书,便把书当成工具,时刻琢磨着如何用书铺就一条飞黄腾达的道路;若为消磨时日读书,便把书当成消遣;若为彰显自己的才学读书,便把书当成装饰品,图其表面浮华……如此读书,自然不能读出美的意境。
学法漫谈(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学法漫谈(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学法漫谈(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一个高层次的读书方法天天读书,但是这书究竟该怎么读,谁又能说得清?说不清,不等于不说;恰恰相反,正因为说不清,谈怎么读书的文章才特别地多。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有一篇文章《谈读书》,题目大得很,文字却很少,仅640来字,是举世公认的好文章。
培根说:“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增趣暂不说,这“长才益智”的事想补充说几句。
为什么读书?各人有各人的一本经,但是有一条是共同的,无非想投靠书──这个不见面的老师,使自己变得聪明一点。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书也是一柄双刃剑,可以使人聪明,也可以使人愚笨。
举个例子吧,《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兵,置之死地而后生。
”项羽用这句话,“破釜沉舟”,取得钜鹿之战的伟大胜利。
马谡用这句话,丢了街亭,落得一个斩首的下场。
古代又谁个不念四书五经,苏东坡读了,成为千古流传的大诗人、大学问家;孔乙己读了,除了记住几个“之乎者也”,就只知道“回”字原来还有四种写法。
所以,书全在你会不会读,读了会不会用。
如果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书上的一些教条,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怎样读书才可以“长才益智”呢?现在,算是就地取材,以《动物游戏之谜》为例,具体说说这个问题。
读《动物游戏之谜》,至少有四种读法:第一种读法,只是记住几个生字难词,记住几个新鲜的名词术语,也了解一些闻所未闻的有关动物游戏的知识。
这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只能算是长一点小才,无益于开智。
第二种读法,深入一步,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体会文章的写作思路及其说明事理的方法;对重要的语句细细推敲,认真琢磨,探求遣词造句的规律。
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义,也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语感,但仍然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读书的要义。
第三种读法,在上面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文内,读出文字背面的东西,从中学会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叶圣陶谈读书方法
叶圣陶谈读书方法
叶圣陶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对于读书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一些叶圣陶先生谈读书方法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1. 读书贵精不贵多: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并不在于读的数量多少,而在于读的精不精。
他主张“精读”,即对每一本书或每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 读书要与思考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机械运动,而应该与思考紧密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思考、质疑、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3.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而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
因此,他主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读书要有恒心和毅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是一种长期的行为,需要持之以恒。
他主张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坚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5. 读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他主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顺序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总之,叶圣陶先生的读书方法非常注重精读、思考、实践和恒心,
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阅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漫谈读书方法
,
避 免 片面 化
,
、
简单化
,
3
、
有的 作 品由 于 作 者的 局 限性
,
,
难 免有 这样 或 那样
, 。
的疏 忽和 失 误 之分
通 过 比较
可 以 发现 问 题
,
,
明辨 是 非
,
扬长避 短
。
4
、
不 同种类 书 的文 笔有 优劣 少走 弯路 也可 以
详简 之 别
水平 有 高有低 之 异
通 过 比较
,
。
例如
:
自得
;
并提 出
,
:
“
君 子深 造 之 以道
,
欲 其 自得 也
。
。
自得 之
。
则居
之安
居之 安
,
则 资之 深
,
,
:
资之 深
“
则 取 之 左 右逢其 原 读 书法
。 、
故 君 予欲 其 自得也
,
”
近 代 学者 也 曾 总
……
结了 许多读 书 方法 此 举几 例
“
例如
审题
”
“
三遍
”
读 书法
“
多思
”
”
读 书最 重要 的 方法 就是 特 别强 调 的是
因 斯坦 曾说 过
:
:
“
多思
”
。
清 代 学者 王 夫 之 说过
, ,
“
” 致知 之 途有 二 日 学 日 思 “
。
“
思
“ “
”
。
一 切有 成 就的人 他 们能 从 书 中获 取知识 恐 怕都离不 开 一 个
名人的读书方法简短
名人的读书方法简短
名人的读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阅读一本好书,仔细消化,思考深入。
1、选择好书
要想出类拔萃,必须先学会挑选好书。
名人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书单,他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2、坚持阅读
名人们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阅读的坚持。
他们把阅读当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阅读。
他们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乐趣,坚持不懈地探索知识的深处。
3、思考深入
从书中获取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记住一些数据上,名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将书中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并用它来激发自己的思考。
4、仔细消化
名人们在阅读时也会非常认真,他们不会匆忙浏览书籍,而是会仔细消化每一个知识点,去理解作者的意图,认真思考每一句话的内涵。
5、多多练习
名人们阅读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他们会把阅读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应用中,多多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总之,名人们的读书方法就是:选择好书,坚持阅读,思考深入,仔细消化,多多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了解书中的内容,将书中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加出色。
01读书方法漫谈之一
01读书方法漫谈之一读书方法漫谈之一——读书方法简述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读的能力也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单就从学习需要或阅读时的思维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来说,阅读方法种类甚多,这里择其八种较有普遍意义的方法作简要介绍。
一、浏览法就是一种大略地看,泛泛地读的读书方法。
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包括速读、略读、跳读和细读等方法。
已有阅读基础而善于学习的人并不是逐字逐句仔细精读的,通常是对整本书或一篇文章作快速阅读,了解大概内容,遇到有价值或所需的内容时,才停下来细读。
一般来说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小标题、段落的起句、结句、特殊字句、文章的结论等,都是浏览应注意的目标;而书中的引文、推理过程、叙述经历等,则采用略读、跳读的方法。
浏览完毕,应合上书回忆浏览所得,形成总体印象,如果发现其中有值得深究的信息,应及时捕捉,或做好笔记,或进一步阅读。
浏览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多读些好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二、精读法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地读。
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
精读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理解得精深、细致,达到“纤屑不遗”的程度。
精读训练是其他几种阅读训练方式的基础。
精读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的能力,其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
三、扩展阅读法是指围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某方面,去“读更多的书”(朱熹语),以巩固和加深原有知识,并取得新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
进行扩展性阅读首先要从读过的读物中选择要扩展的目标,确定扩展的范围和方向。
扩展性阅读大概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为加深理解而扩展阅读。
如,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而参阅有关评价性的文章,为了解读物而参阅节选的全文、原文;为加深对作者的认识而参阅原文作者的另外一些文章等。
其二是为满足兴趣而扩展阅读。
用扩展法读书,要充分利用文章的注释或附录所提供的索引解决扩展所需资料的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多种读法,对扩展的材料可精读、可浏览、可通读、可选读,视材料的价值而定;还要归类整理,以积累和储存。
读书的乐趣: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读书的乐趣: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读书的乐趣,特别是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一种享受,它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情商和智商,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和启示。
但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一些特定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在本文中,我将会和大家探讨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享受读书的乐趣。
方法一:培养阅读兴趣首先,让我们先聊一聊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能是一项挑战。
然而,只要我们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就能够更轻松地读懂这些作品。
那么,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呢?1.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首先,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时代和地点,了解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者查找一些文学评论来获取这些背景知识。
2.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并非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对每个人都适合,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如果我们对某个时期的历史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读一些以此为背景的作品;如果我们对哲学思考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读一些哲学小说。
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会让我们更有阅读的动力。
3.加入读书俱乐部或者参加读书活动最后,加入读书俱乐部或者参加读书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和讨论读书的乐趣,不仅可以交流心得,还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
而且,在读书俱乐部或者读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
方法二:运用解读技巧一旦我们培养起了阅读的兴趣,我们就需要学习一些解读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解读技巧。
1.解读主题解读主题是解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核心。
一个好的作品往往有一个或者多个深刻的主题,通过解读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经典常谈读书方法
经典常谈读书方法经典常谈读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阅读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人喜欢独立阅读,有些人喜欢借助电子设备阅读,有些人则更喜欢在阅读中做笔记。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阅读都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拓宽视野、增强思维能力等。
阅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书籍。
1. 确定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
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为了提高技能?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明确阅读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快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 制定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进度。
我们可以将阅读计划写下来,以便更好地跟踪自己的进度。
计划中可以包括阅读的时间、书籍名称、阅读目的和预计阅读的页数。
3. 阅读前预热在阅读之前,预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
我们可以先浏览一下书籍的目录、章节标题和作者介绍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书籍的主题和内容。
4. 做笔记做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籍的内容。
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比如写下自己的想法、问题、疑惑等,以便在后续阅读中更好地回顾和理解。
5. 提问和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和交流。
比如,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想法、问题、疑惑等,然后与作者或其他人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
另外,我们也可以寻找相关的书籍或论坛,以便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 总结和回顾阅读结束后,我们需要总结和回顾阅读的内容。
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笔记、思考和理解,然后总结书籍的主题和思想,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读书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书籍。
读书方法和技巧
读书方法和技巧读书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够让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更好的利用。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阅读兴趣首先,阅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所以我们需要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很难保持长久的阅读。
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呢?其中一个方式是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并且选择经典的著作去阅读。
此外,对于一些较难懂的经典著作,可以先尝试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是轻松的小说,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环境阅读是需要静心的活动,所以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对阅读的效果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选择一个能够专注和放松的阅读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集中精力去阅读。
三、善于使用标记当我们阅读一份文献或书籍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重点内容需要记录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标记来帮助我们标记出来,并且方便后续查找和快速回顾整个文献或书籍的内容。
现在的数字化书籍也可以导出标记的内容,让您可以随时拿到您的笔记并做出相应的修改。
四、善于提问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我们应该发现问题、探究未知的问题,自我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回答自己未知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自我学习和巩固,可能比较有效地学到东西,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摘要和笔记,并且通过思考来整理和梳理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掌握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多层次、多角度地去阅读同样的一本书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所以采用的阅读方式都可以不同。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样的内容,可以全景地去读书。
六、不要过度笃信某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是一种个体差异很大的活动,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只有适合个体的方法。
所以,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并自我调整改进,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漫谈读书的方法和乐趣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标题: [转贴] 漫谈读书的方法和乐趣
壹、读书的方法一、SQ3R
的读书方法美国俄亥俄州心理学家罗宾逊教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美军特种训练设计了一套有效的读书方法,称为SQ3R 法。S
代表了Survey,即是综览;Q代表Question,即是提问;第一个R代表Read,就是精读;第二个R
二、读书时要注意四到
(一)眼到:在阅读时,眼睛对书中的字要看个分明、不可草草跳过,如果读完之后仍维持在「有看没有到」的境界,代表你「眼到」的工夫落实得不够彻底。
(二)口到:坐在书桌前念书的时候,有时不妨开口大声地将文章内容念出来,一方面藉此提振自己精神、另一方面则一字一句帮助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此、进入状况。而口到又可细分成朗读和默读;朗读多半为的是让精神和注意力集中,或者是为了欣赏文句的优美流畅,还有一种情形,实在不了解该句子的句义,因此反复念出来,以求明了字句间的联系。默读方面的好处是,阅读的速度较快速,快速阅书的目的重在吸收知识,只要理解、看懂就足够,并不需要一字一句念出声欣赏或练习语气。
[ 本帖最后由 dm142 于 2008-7-28 08:58 编辑 ]
2008| 订阅主题 | 收藏主题
- 学习方法 - 漫谈读书的方法和乐趣 - 我学网(开复学生网) 快速通道智慧宝藏
十万个怎么办 | 精彩文章 | 资源下载 | 希望泉杂志
成长顾问
博客文章 | 顾问列表
互助论坛
论坛导读 | 社区专家
实习实践
要闻公告 | 活动信息 | 在线交流 | 志愿者组 | 网站调查
我的主页
就个人而言,书是窗户、让生命看到更丰富的风景;书是镜子,让我们观望到别人的思想;遨游书海,享受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喜悦,与思想碰撞的愉快,用纸本中飞舞的文字,构筑出生命的华光,与世界灿亮接壤,这就够了。就国家社会而言,迈入二十一世纪,一个知识经济决胜的时代,国家与社会必须在学习中成长,所以读书求知成为一辈子的事,离开学校之后,拒绝读书的人,是一种心灵的死亡、更是社会责任的放逐。
古人读书方法漫谈
古人读书方法漫谈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里介绍几位古人从不同的角度就勤读书、会读书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1“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
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
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
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
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
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
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会意”读书法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八面受敌”读书法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
名家读书方法论与经验谈
名家读书方法论与经验谈1. 秦牧的读书法:秦牧提倡的“牛嚼”与“鲸吞”,将读书比作牛群进食,通过反复多次咀嚼,细细品味,让知识的营养渗透到每一个细胞。
这是一种勤奋与智慧的读书方法,帮助我们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的甘露,不断丰富自我。
2. 蔡元培的读书法:蔡元培强调专心与勤笔的重要性。
他提倡每次阅读都要用心投入,不分心,不浮躁。
同时,要及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便于对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
3. 鲁迅的读书法:鲁迅曾提到自己的读书方法在于“翻、看、读”。
即对于任何一本书,都要先翻一翻,了解大概内容;再细看目录和序言,深入了解书的整体结构;最后选出其中精彩的章节深入阅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中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书中的所有观点。
4. 林语堂的读书法:林语堂认为读书是一种优雅和风味,需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他主张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过程,而不是一种任务或负担。
只有抱着这种心态去读书,才能真正领略到书中的精髓和美好。
5. 冰心的读书法:冰心认为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她从阅读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些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6. 钱钟书的读书法:钱钟书追求的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
他提倡要注重理解和感悟,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
他认为一本书不论有多么经典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和思想那么读再多也没有用。
他的读书方法让人感受到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拓展阅读的广度。
7. 杨绛的读书法:杨绛认为读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她主张将阅读视为一种自我救赎的过程通过阅读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她认为阅读可以让人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素养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的。
她的读书方法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并从中汲取智慧。
经典常谈读书方法(一)
经典常谈读书方法(一)经典常谈读书导言阅读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获取方式,它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提供新的见解,促进个人成长。
经典常谈读书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旨在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典常谈读书方法,希望能够对读者在阅读经典时有所帮助。
方法一:背景研究在阅读经典之前,进行背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
通过对背景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动机和意图,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方法二:注释阅读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可能存在较为深奥的语句或文化隐喻,这时候进行注释阅读是非常有帮助的。
注释可以包括文字解释、解释相关文化背景等。
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细节和意义。
方法三:与他人讨论与他人讨论是一种非常富有启发性的经典常谈读书方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能够听到不同的解读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路。
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借鉴他人的见解,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方法四:亲身体验有些经典作品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如果读到了一本描写自然环境的作品,我们可以亲自去感受自然,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作者的描写和意图。
方法五:多角度解读在阅读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例如,可以通过历史角度、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等来审视作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结语经典常谈读书是一种全面而深入地阅读经典的方法,它要求我们进行背景研究、注释阅读、与他人讨论、亲身体验和多角度解读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究经典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启发。
希望读者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能够尝试以上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在读完经典作品后,可以尝试进行创作延伸。
这包括写作、绘画、表演等形式的创作。
通过参与创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创作过程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化和表达。
对读书方法的认识
读书方法是指在阅读书籍时所采用的科学、系统的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
抓住重点:在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将重点内容划分出来,以便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这可以通过快速浏览、略读或精读等方式实现。
注重理解:阅读时应该认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目的,注重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善于提问:在读书时,可以不断地自问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例如,可以问自己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使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他的观点等等。
笔记记录: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做笔记记录,这样有利于记忆,便于后期复习和总结。
笔记可以包括重点内容、关键词、个人感悟等等。
多角度思考: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本书籍,这样有助于发现更多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例如,可以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或解读等等。
经常反思:在读书过程中,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读书方法是否合适,有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可以及时调整读书策略和方法。
总之,读书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书籍和读者。
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使用,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
质量。
名家读书方法论与经验谈
名家读书方法论与经验谈读书是人类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和拓宽眼界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个人兴趣,读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高效地阅读、理解和吸收书籍的内容,一直是读者们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名家的读书方法论与经验谈,希望对大家的阅读能力有所助益。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小文提到了他的读书方法:有计划地读,有目的地读,有方法地读。
他认为,读一本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不要盲目翻阅。
在阅读之前,应该提前了解这本书的背景、作者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
此外,李小文还强调了读书的方法,他建议读者在阅读之前可以提出问题,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籍,提高阅读效果。
另外,心理学家杨子兴认为,读书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
他建议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杨子兴认为,读书是一种与作者对话的过程,通过思考和解答问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同时,他还强调了读书的系统性,建议读者在读书之前要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以便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除了以上的方法论,还有一些名家在读书过程中注重的一些细节和技巧。
例如,文学评论家陈丹青在《我们是怎样读书的》一书中提到,要想高效地阅读一本书,关键在于掌握好“略读、核心阅读和追究”这几个环节。
即在开始阅读一本书时,先快速浏览全书,抓住重点和眼前的问题;然后再针对书籍的重点章节进行核心阅读,逐渐深入理解和思考;最后,在思考中追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理解书籍。
此外,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也分享了他的读书经验。
他强调读书要有耐心和时间,不要匆忙和草率。
他认为,读书是需要慢慢品味和消化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阿尔贝·加缪还建议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并重视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
漫谈读书方法
漫谈读书方法文/老夫子说到读书,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说:“我喜欢读书!”的确,我也是。
因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通晓古今,深明大义,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精神内涵。
但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哪些呢?就我目前而言,我仅知道略读,圈读,和细读等。
有些人读书喜欢略读,也叫一目十行,指大略地读。
比如文学巨匠托尔斯泰。
可能因为他本身就是在这方面有很高成就的人吧!所以,他读书的时候,一般只需要大致德略读一遍就可以了,故事情节便可知晓,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而鲁迅则喜欢圈读和细读。
细读也叫深读,是指深入的阅读一本书,反复阅读每句话。
鲁迅读书,总喜欢慢慢地读,细细地品,遇到好的语句或不明白的地方,就圈画起来。
然后再去请教别人。
这种不耻下问的净身,也为他以后的发展成就打下了基础。
其实,略读,圈读和细读各有各的好处。
略读,可以使人快速地了解书籍报刊内容,有助于快速增长知识。
而圈读和细读,则能使人深入地了解一件事物的发展顺序乃至本质内涵,以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
对我而言,则方法并不局限。
读报刊杂志时,我喜欢略读,大致了解一下事物或情节就可以了,如不是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无需细读。
而读散文和古典诗词名著等的时候,我则喜欢圈读和细读。
仔细慢慢地阅读,深入的中心,遇到好的语句就圈画起来,摘抄在自己的百家集里。
而诗词还要边读边思考,代入当时的环境,了解诗人的品质和诗的精神内涵,有时要读上四五遍还不罢休。
其实不论用什么方法读书,关键是要适合自己,有助于自己的学习。
读书方法有许多种,但如果你不去用,那么再好的读书方法也是空谈的话,终无用。
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漫谈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积极思考,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从而使他们愿意主动地读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生动有趣的课文和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推广、朗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阅读技巧,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帮助他们掌握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也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联系经验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形成全面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定量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积极参加各种阅读活动,扩大阅读范围等。
也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习惯,只有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终身。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
阅读品味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悟、思考、审美和道德品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生、思考人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解析、情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方法漫谈
每个人都想学会读书,这里我把我的做法说出来,让朋友们参考。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
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
强记理论不仅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
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意,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
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
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
理解越深越准确,记忆就越清楚,而应用起来就越能得心应手。
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连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
他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
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得不偿失。
我肯定这是一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
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二百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着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
(1)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
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
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
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
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
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
(2)在课上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
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什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点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千里。
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
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
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
学得越精,所知的就越基本。
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课动听的老师。
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它一切都不重要。
跟一
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之八、九。
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
理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
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二)思想集中才有兴趣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
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
只有思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
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
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
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力。
就算是读大学,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也已足够。
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
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
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
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
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
要记着,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
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
若你发觉能常常在三十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
能于每次读书时都完全忘记外物一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
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
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
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
学术上的进展往往要靠盲拳打死老师傅。
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
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不胜枚举。
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什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
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
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
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
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
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A,“是什么”(What?);B,“怎样办”(How?);C,“为什么”(Why?)。
学生要先断定问题是哪一类。
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
问题一经断定是哪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哪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
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
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
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越尖越好。
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
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
时间。
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骤发问,答案是自己可以轻易地找到的。
若仍须问老师的话,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笔加底线及其它强调记号。
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
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什么问题。
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
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
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
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它底线或记号却不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
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
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在大学里,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
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在研究院的一流学生,选读物的时间往往要比读书的时间多。
虽然我在以上建议的读书方法是着重大学生,但绝大部分也适合中小学生学习。
自小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养成这些读书的习惯,你会发觉读书之乐,难以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