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1.课文内容概述:本课主要是讲述了古人对于读书的态度和观点。
通过引用各个古代文化名人的名言警句,课文向我们传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2.孔子的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应该注重实际应用,有所取舍。
他说:“适可而止,则知止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只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做出选择。
3.孟子的观点:孟子认为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能只追求知识数量的增加,而要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
他说:“名学之路,贵乎实,用乎治民为本,自身为基。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并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
4.王羲之的观点: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他认为读书要关注文字的艺术表现和情感的传递。
他说:“文不过饰辞,实则化繁为简之妙。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关注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要欣赏文字背后的艺术价值。
5.韩愈的观点:韩愈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他认为读书要注重实际应用,不能只追求口头的理论知识。
他说:“读书万卷如蜻蜓点水。
常常读书的人,蜻蜓点水,点完一点就飞走,过了很快就飞离水面。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注重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要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
6.杜甫的观点: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他认为读书要注重思考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文字。
他说:“读书时,随便读,越读越穷。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深入思考,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才能真正受益。
7.白居易的观点:白居易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他认为读书要善于总结和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被动的接受阶段。
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善于总结,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
总结起来,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通过引用古代文化名人的名言警句,传递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品德修养,注重实际运用,关注文字的艺术价值,深入思考和理解,善于总结和运用。
统编版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知识点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必备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古人谈读书必备知识点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字与读音1. 耻(chǐ):如“雪耻”、“耻笑”、“羞耻”。
2. 诲(huì):如“教诲”、“训诲”、“诲人不倦”。
3. 谓(wèi):如“所谓”、“无谓”、“谓词”。
4. 诵(sòng):如“背诵”、“传诵”、“诵读”。
5. 岂(qǐ):如“岂不”、“岂敢”、“岂能”。
6. 识(zhì):在本文中特指“默而识之”的“识”,意为记住,另读shí为“识别”。
7. 矣(yǐ):如“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二、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
好:hào(爱好)、hǎo(好人)。
识:zhì(附识、默而识之)、shí(识别)。
三、词语解释1.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2.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3. 默而知之: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4.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四、课文内容与理解1. 《论语》中的读书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可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2. 朱熹的读书方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部编版】
六、课文主题 这 篇 课 文 主 要 讲 了 古 人 谈 读 书 的 方 法 和 益 处 ,告 诉 我 们 要 从 小 养 成 好 读 书 、读 好书的习惯。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 就 不 会 仔 细 看 ,心 和 眼 既 然 不 专 一 ,却 只 是 随 意 地 诵 读 ,那 一 定 不 能 记 住 ,即 使 记 住 了 也 不 能 长 久 。三 到 之 中 ,心 到 最 重 要 。心 已 经 到 了 ,难 道 眼 和 口 会 不 到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 勤 勉 而 喜 好 学 习 ,不 以 向 比 自 己 地 位 低 或 不 如 自 己 的 人 请 教 为 耻 。知 道 就 是 知 道 ,不 知 道 就 是 不 知 道 ,这 才 是 真 智 慧 啊 。将 知 识 默 记 在 心 ,学 习 时 不 感 到 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八、教材课后习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 读 指 导 : 朗 读 文 言 文 ,首 先 要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文 言 文 句 式 长 短 不 一 ,意 思 也 相 对 不 容 易 理 解 ,因 此 为 了 正 确 地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我 们 除 了 理 解 字 词 句 的 含 义 之 外 ,还 应 掌 握 一 些 简 单 的 语 法 知 识 ,如 辨 别 词 性 、划 分 句 子 成 分 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谈读书》知识清单
《古人谈读书》知识清单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古人对于读书有着诸多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方法,这些智慧结晶至今仍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读书的目的古人读书,目的多样。
有的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有的为了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升华;有的为了增长见识,博古通今;还有的为了经世致用,造福社会。
在古代,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是许多读书人改变命运的途径。
他们日夜苦读,期望能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这并非读书的唯一目的。
修身养性也是古人读书的重要追求。
他们认为,读书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增长见识则让古人能够了解世间万物的规律和道理,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经世致用的读书人,希望将书中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社会问题,为百姓谋福祉。
二、读书的态度1、勤奋刻苦古人强调读书要勤奋刻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
匡衡幼时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都是勤奋读书的典范。
他们不畏艰难,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持之以恒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
古人常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
3、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读书过程中,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向他人请教。
即使是学问渊博的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4、专注认真读书时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只有专注认真,才能深刻理解书中的含义。
三、读书的方法1、循序渐进古人主张读书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深入。
先从基础的书籍读起,积累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后,再去研读更深入、更复杂的著作。
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课文主题: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注解]一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写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
2.东南西北用表达方位的词语,突出鱼儿在水中畅快地嬉戏的情景3.五句鱼戏莲叶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
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蓬的情景,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①句子解析1.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写孩子们用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表现了小娃娃的聪明可爱。
3.快活的脚印印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指孩子在沙滩上行走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沙滩是黄色的,踩出的脚印也是黄色的,所以说是金色的项链。
②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雪白的浪花涌向金黄的沙滩带来了大海礼物海螺和贝壳,小娃娃在沙滩上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项链挂在胸前的场景,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送给大海当做项链。
句子解析1.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
下个不停、一连说明雪下得很大,下的时间长。
为下文写堆雪人做好了铺垫。
2.这天早上,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去。
小白兔嚷起来:妈妈,妈妈,我也要去!嚷写出了小白兔要跟妈妈出去的急切心情。
3.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读书的目的:古人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增长见识、开拓思维,而不仅
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他们强调读书要以修身为本,通过读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2. 读书的方法:古人认为,读书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他们提倡“三读”和“三思”的
方法,即多次读书,反复思考,深入理解。
同时,他们还强调要善于引申和联想,对
于读到的内容要进行思考和运用。
3. 读书的态度:古人认为读书应该抱有虚心、谦逊的态度。
他们认为读书是一种学习
和探索的过程,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同时,他们还
强调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读书。
4. 读书的选择:古人认为读书要有选择性,要有所取舍。
他们认为读书要注重选择有
益于自己的书籍,要重点阅读经典著作,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琐碎和无用的书籍上。
5. 读书的效果:古人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来提升自
己的人格和素养。
他们认为读书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修养人的情感与情操,使人
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的人。
这些是古人谈读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古人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和应用读书的方法和意义。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书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书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笔记
一、文章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人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孔子对读书的认识,他认为读书要广泛涉猎,但也要专精;第二部分是朱熹对读书的方法的阐述,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第三部分是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的建议,强调读书要有恒心和毅力。
二、重点词语
1. 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2.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3.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4. 学而不厌:学习永远不感到满足。
5.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6. 造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思考题
1. 你认为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 在你的学习中,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3. 你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
四、感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古人谈读书》的资料
《古人谈读书》的资料
《古人谈读书》是一本关于读书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古代智者和文人对于读书的见解和体验。
以下是关于《古人谈读书》的一些资料。
1. 作者,《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是清代文人王国维。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受后人的推崇和研究。
2. 内容概述,《古人谈读书》主要以王国维对于读书的心得和体悟为主线,结合了古代文人的观点和经验。
书中探讨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态度以及读书对于人的修养和思维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3. 观点和主题,《古人谈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和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书中也提到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内容等问题。
4. 影响和意义,《古人谈读书》通过对古代智者和文人的思想
和经验的整理和总结,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读书指南和启示。
它不仅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阅读建议,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古人谈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智慧,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读书经验和方法。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态度,以及如何将读书的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起来,《古人谈读书》是一本以王国维为主导的关于读书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古代智者和文人对于读书的见解和体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智者的思想和智慧,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读书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这本书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上册第25课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25课知识点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叫《古人谈读书》,内容:《古人谈读书》是包括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对青少年朋友的读书求学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生字组词和译文等知识点。
古人谈读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生字组词】耻:chǐ,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huì,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wèi,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sòng,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qǐ,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héng,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kuī,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jiē,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quē,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总结
读书是古人修身养性、开拓智慧的重要途径。
古人对于读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总结,他们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博大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读书智慧。
本文将从古人的角度,总结古人谈读书的知识点并进行分析和概括。
一、读书的目的古人认为,读书的最高目的是求得真理,探索人生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读书是士人的一种修养,是塑造个人品格和开拓智慧的重要途径。
古人认为,读书能够让人心智开阔,能够激发人的思维,能够丰富人的情感。
读书可以使人心胸开阔,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读书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充实人的知识,开阔人的眼界。
二、读书的方式古人在读书过程中,注重的是慧眼识书,慎思明辨。
古人强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认为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品质。
古人认为,要读好书,首先要有慧眼识书的能力。
要能够辨别是非,明辨是非,看懂书中的真谛,把握书中的精髓。
其次,要保持慎思明辨的态度,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思考。
古人认为,读书要有所得,不仅是要读懂书本,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启发,得到领悟,要把书中的智慧和学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
三、读书的态度古人认为,读书要有虚心,不断进取。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虚心,古人强调要以虚心的态度去读书,才能真正领悟到书中的精髓。
古人认为,读书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磨练出坚韧的品格。
古人认为,读书不仅要有虚心的态度,还要不断进取,不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水平。
四、读书的效果古人认为,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能够使人的心胸开阔,思维活跃,品德高尚。
古人认为,读书能够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素质,能够使人更加成熟,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意义。
古人认为,读书还能够激发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慧,使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五、读书的意义古人认为,读书的最终意义是为了求得真理,开发人的智慧,提高人的修养。
古人认为,读书是人生的一种修养,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人生的一种意义。
古人认为,读书是为了给人生注入新的活力,是为了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1. 古人谈读书是指古代文人学士对读书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的探讨和论述。
2. 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古人认为读书是修身养性、增长才学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品德修养和智慧的基石。
3. 古人对于读书方法的讲究:古人强调读书要有目的、有选择,要注重文心雅正,要经常进行反思思考,同时也要有适当的阅读速度和节奏。
4. 古人对于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古人认为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书籍来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塑造人生态度,增长智慧和见识。
5. 古人对于读书的心态和态度:古人强调读书要保持谦虚、虚怀若谷的心态,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要勤奋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6. 古人对于读书的影响和启示:古人认为读书能够拓宽眼界、开阔思维,能够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人谈读书》 知识清单
《古人谈读书》知识清单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古人对于读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这些智慧结晶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读书的态度1、勤奋刻苦古人强调读书要勤奋刻苦。
匡衡幼时勤奋好学,却因家中贫困晚上点不起灯。
他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这种刻苦的精神令人敬佩。
“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更是用极端的方式来克服困倦,坚持读书学习。
他们深知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
2、持之以恒读书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陶渊明在《杂诗》中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持续学习。
朱熹也说:“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
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
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
去尽皮,方见肉。
去尽肉,方见骨。
去尽骨,方见髓。
”读书就像层层剥茧,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领悟到书中的真谛。
3、虚心求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请教。
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虚心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二、读书的方法1、循序渐进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
他认为读书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先读基础的书籍,打牢根基,然后再逐步深入,攻读更复杂的经典。
就像登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登上顶峰,领略更广阔的风景。
2、熟读精思“熟读精思”也是古人倡导的读书方法。
熟读就是要反复阅读,将书中的内容烂熟于心。
只有熟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含义。
而精思则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用心揣摩作者的意图,理解书中的道理。
3、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真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岂:qǐ岂不、岂敢、岂能恒:héng恒星、恒久、恒定窥:kuī窥视、窥探、窥测皆:jiē皆大欢喜、有口皆碑、比比皆是缺:quē缺少、缺乏、缺点二、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三、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四、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释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二注释①谓:说..②漫浪:随意..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六、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七、课外知识点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八、教材课后习题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译文: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C.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下等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率..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总结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总结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
古人们对读书的态度和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人生都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古人谈读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从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境界和读书的效果等方面展开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人的读书智慧。
1. 读书的重要性古人们对读书的重要性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认识和重视。
他们认为,读书是人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和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旨在告诫人们,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思考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才能不断地得到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修养。
而在《庄子》中,庄子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说:“吾喜一日之阴雨,若虚常处也。
”这句话意味着,读书可以让人开阔思维,增进智慧,从而使人变得更加深沉和睿智。
古人们还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更加有文化修养。
在《史记》中,司马迁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意味着,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可以使人的文采和才华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读书还可以让人更加善于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对于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古人们还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说:“不学则无以知道,未知则无以行。
”这句话表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和智慧,从而更好地了解道德和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同时,读书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和人生的意义,从而使自己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2. 读书的方法古人们对于读书的方法也有着一套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认为,读书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意味着,学习需要不断地温习和反复思考,才能够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牢固和深刻。
五年级《古人谈读书》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古人谈读书》知识点梳理
1. 《古人谈读书》是一本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书中记录了许多古代文人学者对于读
书的理解和体会。
2. 书中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修养和智慧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读书可以丰富人的思想和
见识,提高人的品德和素质。
3. 书中提到了古人对于读书方法和态度的探讨。
古人认为要有正确的读书态度,要抱
着虚心好学的心态去读书,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或者应付考试。
4. 古人在《古人谈读书》中也提到了读书的技巧。
他们强调要有选择性地读书,要善
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书中还提到了读书的时间安排和读书的环境要求。
古人认为要有规律地安排时间来
读书,要选择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来读书。
6. 古人还强调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
他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
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人。
7. 《古人谈读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古人的读书心得和体会,以及他们推荐的一些经典
著作和名家名篇。
总结起来,《古人谈读书》主要涉及到读书的重要性、方法、态度、技巧、时间安排、环境要求、目的和意义,以及古人的读书心得和推荐书目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五
年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读书的重要参考。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5 课《先人谈念书》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耻: chǐ(雪恨、讥笑、羞愧)诲: huì(教诲、训诲、不厌其烦)谓: wèi (所谓、无谓、谓词)诵: sòng(背诵、传诵、朗读)岂: qǐ(岂不、岂敢、岂能)恒: héng(恒星、长远、恒定)窥: kuī(窥视、窥伺、窥测)皆: ji ē(欢天喜地、交口称誉、俯拾皆是)缺: quē(缺乏、缺乏、弊端)二、我会认组词识: 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 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三、多音字为: wéi (以为) wèi (为什么)好: hào(喜好) hǎo(好人)识: zhì(附识) shí(辨别)四、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勤学 , 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不厌其烦。
【说明】①敏:勤恳。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讨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着,这里读zhi 。
⑦厌:知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勤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讨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静静地记在心中,勤劳学习而不知足,教育他人而不疲倦。
二【说明】①谓:说。
②漫浪:任意。
【译文】我以前说过念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籍上,那么眼睛就不会认真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不过任意地朗读,那必定不可以记着,即便记着了也不可以长远。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莫非眼和口会不到吗?三【说明】① 士人:念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贱:低等,低等。
【译文】士人念书,第一要有理想,第二要有见解,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理想就必定不会甘愿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有了见解就能理解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解的人;有恒心的人就必定没有做不行的事情。
《古人谈读书》笔记
《古人谈读书》笔记
《古人谈读书》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的言论。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笔记:
一、作者简介
1. 朱熹: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尊称为朱子,是理学集大成者。
2. 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二、字词解释
1. 敏:聪敏。
2. 好:喜好。
3. 耻:以……为耻。
4.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5. 是知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6. 漫浪:随意。
7. 急:重要、关键。
8. 岂:难道。
9. 谓:说。
10.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11. 盖:表示推测,大概。
12. 士人:读书人。
13. 恒:恒心。
14. 下流:下等,劣等。
三、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古人对读书的言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恒心、用心和勤奋,不能随意、懒惰和自满。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则):写读书要有谦虚的态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第二部分(第 2 则):写读书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部分(第 3 则):写读书要用心,不能心不
在焉。
五、读后感想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
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品格和智慧。
我们应该像古人说的那样,谦虚、勤奋、用心地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故人谈读书课堂笔记
故人谈读书课堂笔记
一、课堂笔记重点
1.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论语》中了解古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解读,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读书方法:学习朱熹的名篇,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包括心悟、眼观、口读等方面。
3.读书的志向、见识和恒心:通过曾国藩的文章,认识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的重要性,以及三者对读书人的影响。
4.课文主题思想:了解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培养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课堂笔记内容
1.《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通过学习《论语》,了解古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解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2.朱熹的读书方法:学习朱熹的名篇,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包括心悟、眼观、口读等方面,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3.曾国藩的读书三有:通过曾国藩的文章,认识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的重要性,以及三者对读书人的影响。
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志向,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恒心。
4.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学习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培养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堂笔记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包括学习方法和态度、读书方法、读书的志向、见识和恒心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 址(地址)诲(教诲) 悔(后悔)诵(背诵) 涌(汹涌)恒(恒心) 桓(盘桓)皆(皆大欢喜) 旨(旨意)缺(缺少) 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课文主题:
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注解]
一
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
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生字组词:
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
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
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
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
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
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
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
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
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
多音字:
好:hào好奇hǎo好看
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
形近字:
耻(羞耻)址(地址)
诲(教诲)悔(后悔)
诵(背诵)涌(汹涌)
恒(恒心)桓(盘桓)
皆(皆大欢喜)旨(旨意)
缺(缺少)缸(水缸)
课后习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