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看不见手”经济思想解析
看不见的手名词解释
看不见的手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是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经济中自发运行的力量和机制,它能够引导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在没有任何中央规划或指导的情况下,自动实现经济的优化和有效。
看不见的手是通过个体的自私行为来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利益最大化。
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会受到市场反馈的影响,如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价格的变化等等。
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市场能够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并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看不见的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机制:1.资源配置: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自动将资源从低效的领域转移到高效的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从而鼓励生产者增加供给;反之,当需求下降时,价格会下降,促使生产者减少供给。
这种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适应市场需求。
2.竞争机制:看不见的手通过竞争机制来促进创新和进步。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不断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
这种竞争驱动的机制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带来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3.分工与合作:看不见的手通过分工与合作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每个个体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合作与交换,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分工与合作使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能够实现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
尽管看不见的手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例如,市场经济可能导致资源不均衡分配和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公平。
此外,看不见的手也无法解决某些市场失灵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
总之,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经济中通过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的力量和机制。
它能够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和调节来解决市场失灵和公共产品供给等问题。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它是指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一种秩序和协调机制。
这个概念源自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他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自私追求最终会促成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现象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市场经济的运转,使得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来解释。
首先,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体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当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时,它们就会不断地寻求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种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整个经济更加繁荣。
其次,“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也体现在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通过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商品的价值和稀缺程度。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从而激励生产者增加供应;反之亦然。
通过价格机制,资源会自动流向需求最大的领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还可以解释为市场经济中的分工与合作。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形成了分工。
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互相合作,最终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这种分工与合作的模式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也使得经济更加繁荣。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市场经济中一种自发的秩序和协调机制,它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分工合作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正是这种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和作用,使得市场经济能够自发地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市场机制,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doc
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导读:摘要:1776年,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200多年,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腾飞。
它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
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看得见的手”1001-828X(2013)06-0-01一、“看不见的手”含义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推动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推动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推动社会效益时所得的效果为大。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异物,因为“看不见的手”公开承认: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
但是,公开承认人的合乎理性,仅是“看不见的手”的前提,其核心和实质是要利用人的合乎理性特性,推动社会福利,达到给他人、给社会谋福利。
利己是手段、动力,为他人、为社会是目的。
二、从我国市场转型去理解“看不见的手”我国在50年代以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
在推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经历了长期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困难时期。
占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几乎完全受国家的主导力量制约,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企业管理人也同样受政府行政任命,因此既不持有公司股份,对企业不具有所有权,同时也不享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红权,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利益去刺激去激励他们为把公司业绩搞上去而辛勤工作。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背后的残酷真相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背后的残酷真相“看不见的手”是现代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被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支撑基础,更粗暴一点说:没有看不见的手的假设,就没有市场经济。
那么,“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呢?现代社会主流的说法是:所谓看不见的手,就是用“价格、利润”等市场工具,把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生产资料和货币)等资源进行最高效的配置,使之生产价值最大化。
再简单理解一点,就是:如果苹果的价格是10元/斤,龙眼的价格是100元/斤,更多农民就会把更多土地和资本投入到龙眼的种植中;如果苹果和龙眼的价格置换,更多农民就会把更多土地和资本投入到苹果的种植中,这就是所谓用价格工具,把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进行高效的配置。
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龙眼价格高了,农民一定会转种龙眼,这一切发生的前提又是什么?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农民不转种龙眼,他的收入消减,生存就变得困难,同时他又得不到外界的社会保障,逼的他们只能“哪些植物价格高,他们种啥”。
也就是说,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能够进行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核心前提是:让99%的人,每时每刻时刻处于生存挑战状态,每时每刻不得不为活着而服从高效配置,“自由流动”。
这也是为什么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却很少具体解释“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的原因。
因为“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是血淋淋的双手,这双手:一只手握住“原教旨产权制度和私有制度”,强调自由奋斗,强调政府不要干预,让市场的人无外在的社会保障可依靠;同时,另一只手只给予99%的人生存上下的资源,多一分都不多给,因为给多了,你安逸了,就不服从“看不见的手”的高效配置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企业主给工人的工资就是参照当天的面包价格发放。
这血淋淋的双手和残酷的真相,是写出《道德情操论》的西方圣人无法明言的,同时一旦明言,也就暴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肮脏发家史”,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之前:英国的土地是公有的,所有权归教会和封建贵族,使用经营权归农民。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在封建经济背景下提出的,是市场不发达条件下,斯密富有远见地揭示了市场的作用与运行规律,指出分散个体的决策优于国王或政府的安排。
在理性原则和自由原则下,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每个个体利益最大即集体利益最大。
自然推论为纳什均衡。
政府各类无效管制的退出,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成长。
达尔文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源于对生物界观察而受到的启发。
即,同样在理性和自由原则下,由于沟通成本,排位效应等,个体利益可能与集体利益一致,也可能相悖。
一致时,符合市场经济学规律;相悖时,市场机制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罗伯特建议市场和政府的权利界限,以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性来划分,并利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机制设计,来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
以小弟愚见:将公有制经济改革进行到底是达尔文经济学的一种可能途径。
不是化公为私,也不是侵占私产。
而是,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中国道路。
1、全民所有资产,产权法治化,明确所有制,建立公有资产账户,明确到人均,以取得广泛的改革支持!2、国有企业资本化,逐步取缔国有企业,积累公有资本,建立公有资本投资制度与体系,才是真正的盘活存量。
3、健全法治,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使公有资本运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保护之下,建立公共诉讼法,使专业调查公司能够发展,公有资本监管社会化,公众利益维权市场化。
扬公有利全民之长,避公地无主之短。
4、在明确公有资本收益归属全民之后,名正言顺地确保公有资本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命脉行业占据绝对优势。
进而,构筑对立竞争,创造出自由竞争,垄断市场之外的第三市场状态,对立竞争。
既提高企业效率,又确保公有资产收益。
5、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有资本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出地支撑跨代技术发展。
跨代技术,如核聚变,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必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来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
斯密认为,个体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整资源配置,使资源高效利用。
具体来说,看不见的手原理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利润机制激励了个体的创新和竞争,从而导致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改善和创新。
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供需双方通过竞争来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反而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大利益,因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地调整资源的分配,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看不见的手原理还指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信号和利润机制可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使得生产活动更加符合个体需求和社会利益。
价格上升时,供应商会增加供应,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价格下降时,供应商则会减少供应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这样的调整过程可以实现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避免了中央计划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低效性和浪费。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认为,自由市场机制和竞争可以自动地调整资源的分配,使经济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
个体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市场自发地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指引资源流动和分配,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原理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原理
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的,它是指市场经济中的自发调节机制。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却被一种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使他促进了全社会的利益。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利益追求最终会被整个市场所调节,形成一种自发的秩序和平衡。
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市场自由。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企业可以自由竞争,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市场资源会自动流向效益最大化的方向,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消费者会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自由市场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就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看不见的手原理还体现了市场的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通过价格来传递的。
价格的变动会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调整资源的配置。
当某种商品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生产者会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相反,当某种商品需求下降时,价格会下降,生产者会减少产量。
这种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正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然而,看不见的手原理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是完美的。
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各种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外部性问题是指市场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受到交易影响。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调节,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加以干预和调节,以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手原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自发调节机制,它体现了市场自由、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功能。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政府加以干预和调节。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的局限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
揭秘看不见的手工商管理三班韩晓宇2009811128摘要:“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富论》中提出的对市场调节作用的形象比喻,它的本质是自由竞争,其作用是调节资源配置,是市场主体利益最大化。
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弊端,要把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资源配置、利益最大化正文:“看不见的手”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说明为什么对进口或对使用自己的资本进行限制为不必要时,使用了“看不见的手”一词:″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
”②“看不见的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它以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为前提。
首先,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理性经济人,获有完全信息,生产者才能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根据市场反应而不是指令来决定生产计划,消费者也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商品,不受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其次,完全竞争排除了垄断和寡头的情况,这样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丰富的可替代品。
比如小麦是生活必需品,销量随价格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如果市场有数量可观的稻米的话,小麦价格和销售量受到市场调节作用影响较大,即“看不见的手”发挥了作用。
“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渗透到了市场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其实质是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是市场机制,能使资源配置最大化,市场主体利益最大化。
竞争是一种压力、一种约束,只有在自由竞争下,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才得以实现。
如煤炭、石油、邮政等方面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其供求关系是非自由竞争,价值规律不发生作用,即“看不见的手”不存在。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作者:王冲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03期[提要]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
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交换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一、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本意及其分析框架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话,分别出现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每个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一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是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以类似的话提到“看不见的手”。
他讲到,“骄傲而冷酷的地主”,并不想同胞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消费,人们也不能指望从地主那里得到友善心。
但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比如,张志军曾归为5种: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利己心、价值规律、自由竞争。
聂文军则指出:“‘看不见的手’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专业术语广为流传,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美国经济学家伯特·L·海尔巴布罗纳认为,‘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中是用来比喻说明过程的有益结果的;米尔德·弗里德曼认为,‘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对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的设想,在这一方式中,千百万人的自愿行动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来协调而无需一个人为的指挥中心;还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资本主义竞争的自发力量或自发势力;也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价值规律;另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调节,而与之相对的‘看得见的手’就是计划调节,等等。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是指,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和个人自利行为会自发地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即使在没有中央计划或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这一原理强调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认为自由市场能够自主运转,不需要政府干预。
具体来说,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自由市场能够自行调节价格,通过供求关系让商品和服务的
价格自然达到均衡水平。
这样,生产者会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消费者也会获得更多的选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 自利行为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因为人们总是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这种追求会激励人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样,经济就会自然地增长,人们的福利也会得到提高。
3. 自由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在市场上,每个人
都会依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产方式。
这样,社会资源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总之,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是市场经济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利行为的积极作用,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 1 -。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刘清平内容提要在西方道德哲学有关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影响下,斯密试图诉诸“看不见的手”解答只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人为什么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增进社会利益的难题,结果将它变成了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理念。
然而,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他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斯密在通过揭示交易通义自发地指认了交易者兼有利己和利他动机的时候,已经看见了那只被他命名为“看不见”的手,我们则可以凭借这只手说明市场交易行为何以既有可能增进社会利益、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利益的复杂机制。
关键词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人利己利他〔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4-0051-10“看不见的手(无形之手)”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经济学思想的一个标志性理念,不仅引发了后世学者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大量探究,而且还从中衍生出了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看得见的手”的理念。
不过,人们在从各种角度阐释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神秘存在和神奇效应时,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斯密在有关交易通义的经典论述中,已经自发指认了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样的一只手了。
本文试图通过研读斯密的原初文本,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出发,揭示他在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误导下如何将自己业已看见的这只手命名为“看不见”的自败悖论,以及这只手又是怎样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具有增进或损害社会利益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内在机制。
一、“看不见的手”的理念内涵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里讨论资本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的自觉目的和实际后果时,两次提到了“看不见的手”,原文如下:尽管他们的天性自私贪婪,尽管他们只图自己便利,尽管他们雇用千百人劳作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永不餍足的无聊欲望,他们还是与穷人分享了他们所做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他们,……在既没有意愿、也不自知的情况下增进了社会利益,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生活资料。
①他通常既不打算增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正在什么程度上增进公共利益。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一、引言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的鼻祖,他的著作《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这个概念被誉为经济学的基石。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详细解析“看不见的手”的含义、作用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体现。
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与含义“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
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倡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为了获得最大的受益或提高效率,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进行社会协作。
这种社会协作体现在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商业化(促进交换、同行间的竞争也提高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有利)等方面。
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及实例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
当某种资源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者进入市场,增加供应量,使价格回落。
反之,当需求量小于供应量时,价格下跌,部分生产者会退出市场,减少供应量,使价格回升。
这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资源配置,使得社会资源得以较为高效地分配。
实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家电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家电价格居高不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家电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使得家电价格逐步降低,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2. 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
这种追求利润的动机,驱动着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例: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具有创新功能的产品,如全面屏、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这些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推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技术进步。
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
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亚当·斯密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
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亚当.斯密也是一个伦理学家,以《道德情操论》为代表作。
也正是这两部著作,留下了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即“亚当·斯密问题”。
一、何谓亚当·斯密问题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最早是由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
他们认为,斯密的两部传世著作存在着相当大的对立和不一致性。
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同情或利他,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利己或自私,由此造成了对立和分歧。
具体来说,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利己的命题,“各个人不断的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各自的打算。
”也就是在斯密看来,发展或者需要是出自于利己,既然凡事要出自利己的思考,那么在行为前势必要盘算,要比较,要衡量,“经济人”的假设则自然而然,尽管现时的学者们提出“自私”和利己是不同的概念,在这里我们不想纠缠于对此的分辨,从斯密的行文来看,“经济人”意味着主观上要以自我为中心当不会有异议。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人是什么这一命题,并加了下面这样的副题:“通常情况下,人们首先对他周围的人们的行动及性格,而后对自身下判断时的原理,以及旨在分析这一原理的讨论”。
斯密提出,“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
”而且,“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人人应当随时地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
经济学基础原理: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基础原理:看不见的手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这一命题的含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更大。
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1787年,亚当·斯密到伦敦与他的忠实信徒、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皮特见面。
斯密是最后一个到达会面地点,当他一进屋时,所有人都起立欢迎他。
斯密说:“诸位请坐。
”皮特回答说:“不,你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
”皮特对斯密如此恭敬,原因在于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为当时各界名流奉为经典。
即使到现在,斯密的观点仍然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
对于每个人而言,市场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当一个人进入超市买东西,可以说,他进入了一个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学就是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市场,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们该如何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如食物、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
有人可能会问:“我天天去市场,包括菜市场、服装市场等,但我不大明白为什么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什么类似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市场它到底好在哪里?”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人们相互进行交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价格和利益的激励引导着它们各自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就好比一只无形的手,而价格就是无形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例如,市场上的白菜卖2元1斤,而萝卜只卖5角1斤,那么农民们就会纷纷决定要种更多的白菜,原来用来种萝卜的地也改来种白菜了。
3个月后大量的白菜流入了市场,而萝卜却无人供应了。
过量的白菜供给导致其价格一下狂跌到了两角钱一斤,而萝卜却因为供给不足大幅涨价。
这下子农民便会想,再种白菜不但已经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而种萝卜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
看不见的手 名词解释
看不见的手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
其中,他使用了“看不见的手”这个比喻来描述市场的自我调节性质和价值分配方式。
本文将对“看不见的手”的含义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
“看不见的手”所指的是市场机制的自发性。
亚当·斯密认为,当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时,自由市场便能通过供求关系和竞争的机制来调节资源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利行为被引导为整个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写道:“他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常常使社会为他不曾打算的目的提供了资本。
他的劣等品、庸俗和困难情况都为社会的需要提供了就业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市场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我纠错和均衡。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供与需是通过价格机制达到平衡的。
价格起着引导资源配置和调整供需关系的作用。
当某种物品供应过剩时,价格自然下降;而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则会上升。
这种价格信号和调整反馈机制承担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将会促使他们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互动,市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自发地寻求价值最大化。
“看不见的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亚当·斯密相信,市场优于中央计划,因为市场是一个集中了大量个体智慧的机制。
市场中众多参与者的信息汇总和交互作用,使得资源能够在各个领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配置。
与此相对的是中央计划经济,其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和规划来指导资源的分配,但这种方式无法充分考虑个体和企业的特殊需求和优势,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然而,尽管自由市场经济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首先,市场对于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
市场的参与者往往有不对等的信息,导致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出现偏差。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真的是个妙哉的概念,简直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品,给经济这道大餐增添了无限风味。
你想想啊,在一个繁忙的市场上,买卖双方就像一对舞者,各自有各自的节奏,互相影响却又不需要专门的指挥。
就像你在超市里挑水果,心里想着“今天要买点儿新鲜的”,结果不小心被一个特别诱人的苹果吸引住了,嘿,这就是市场上那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
斯密的理论就是想告诉我们,大家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时,竟然能让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率。
是不是感觉有点像魔法?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些“以小博大”的游戏吗?把一根小棒放到水里,哗啦,水就溢出来了。
这种简单的原理和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有点类似。
每个人在追逐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意外地促进了整体的利益。
想想看,咖啡店老板为了吸引更多顾客,精心调制咖啡,结果不仅自己生意火爆,还让顾客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成了赢家,哎呀,这可真是经济的奇妙之处啊。
再说说价格,价格就像是市场的晴雨表,随着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不停摇摆。
你知道的,今天苹果涨价了,明天可能又便宜了。
消费者们就像水中的鱼儿,价格一变动,他们就得立即作出反应。
这种变化可不是人为操控的,而是那看不见的手在背后默默推动的结果。
就像人们常说的“天上掉馅饼”,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得看时机。
这里面蕴藏着的智慧,真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斯密的理论可不是完美无瑕的,经济这场游戏里也有可能出现失控的情况。
比如说,一些大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能就会出现垄断,嘿,这可就把市场的平衡打破了。
大家想买个东西,结果发现价格被抬得离谱,心里不禁想:这可真是“山高路远”啊!这种时候,相关部门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得给市场上那双看不见的手加点儿力,让它不至于失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合作的重要性。
市场上的每个人都像是一根小小的线,织成了一张大大的网。
没有合作,这张网就会破裂。
看不见的手原理
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它是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自私追求最终会促成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个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每个个体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这种自私追求在整个市场中形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引导着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促使市场在竞争中不断优化,最终实现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核心是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价格又引导着资源的配置。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者投入这个领域,增加供应量,最终使价格回归到一个平衡点。
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中央计划和指导的情况下自发发生的,正是由于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市场资源才得以有效配置。
看不见的手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
在计划经济中,由于资源配置是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的,往往会出现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
而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个体的自私追求,资源会自发地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除了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看不见的手原理还在其他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市场竞争会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和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市场自由竞争也会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然而,看不见的手原理并不意味着市场可以完全自我调节,也并不是说市场就一定能够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存在着各种不完美和失灵,例如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都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纠正市场的失灵,保证市场的公平和有效运行。
总之,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了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市场自发调节的重要性。
看不见的手经济学原理(3篇)
第1篇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其核心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看不见的手”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出发,探讨其经济学原理,并分析其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概述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能够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优化。
具体来说,以下三个原理构成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1. 利己心原理: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发地产生竞争,这种竞争促使人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2. 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 社会利益最大化原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人们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看不见的手”经济学原理分析1. 利己心原理利己心原理是“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基础。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竞争。
这种竞争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消费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会进行理性消费,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2. 资源优化配置原理资源优化配置原理是“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价格反映了商品的稀缺程度,进而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资源配置。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吸引生产者增加生产,降低供给;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跌,促使生产者减少生产,增加供给。
如何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
如何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在这部道德哲学论著中,斯密对“看不见的手”有着更为清晰的表述:尽管富人天性贪婪自私,雇佣劳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与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在此,斯密的意思是通过“看不见的手”,财富会从富人手中分流到穷人那里,从而实现社会在经济上的公平。
因此,有人说这是不同于《国富论》里的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国富论》那里,“看不见的手”指的是“自利”;而在《道德情操论》这里,“看不见的手”说的是“道德”。
其实,斯密的两处“看不见的手”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个人对自身欲望满足的追求。
这是人类共同的天性,在苏格兰启蒙思想中,遵循这一天性是符合自然秩序的。
这就是“自发秩序”的道德:每一个人依自利的原则相互交往,促成各种社会规则,而正是由对规则的遵从中,产生了道德的规范,约束我们的自利不至沦落为自私与贪婪,损害社会的公正。
在斯密看来,人的利己之心本就蕴含着道德的力量,这是一种比任何道德说教更为强有力的影响,它使得自我施行的社会秩序成为可能,而此时的社会不仅是有效率的且是符合道义的。
“对财富的追求⋯⋯对芸芸众生来说,是道德改进最重要的源泉。
”——这就是斯密非凡的智慧。
而斯密在紧接着“看不见的手”之后的一个提醒或许更值得我们谨记:政治只有遵从这种“自发的力量”才能得到尊重,如果政府中掌权的人“认为他能够像用手摆布一副棋盘中的各个棋子那样非常容易地摆布偌大一个社会中的各个成员⋯⋯这盘棋就会下得很艰苦,而人类社会必然时刻处在高度的混乱之中”。
■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情操论》中,在解释追求财富和奢侈的欲望怎样促使人们去从事巨大的工业和生产时,斯密指出,通过所有这种努力而变成富有的人们,在真正重要的尘世物品的享受方面,并不比为生产这些物品而劳动的穷人处境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解析
摘要:1776年,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200多年,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腾飞。
它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
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看得见的手”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看不见的手”含义
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的效果为大。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异物,因为“看不见的手”公开承认: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
但是,公开承认人的合乎理性,仅是“看不见的手”的前提,其核心和实
质是要利用人的合乎理性特性,促进社会福利,达到给他人、给社会谋福利。
利己是手段、动力,为他人、为社会是目的。
二、从我国市场转型去理解“看不见的手”
我国在50年代以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
在推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经历了长期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困难时期。
占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几乎完全受国家的主导力量制约,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企业管理人也同样受政府行政任命,因此既不持有公司股份,对企业不具有所有权,同时也不享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红权,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利益去刺激去激励他们为把公司业绩搞上去而辛勤工作。
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呆板,行政职能混乱,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
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斯密在数百年前所倡导的市场机制应该是我们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
我国通过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把那些传统依赖于政府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员工剥离出去,把它们推向市场,在市场中搏杀,在市场中成熟,最终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人都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其他的人公平的竞争,如果你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向市场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那么你就会在和其他竞争者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上风,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相反你的成本更高,效率更低,质量更差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亏损甚至被
逐出市场。
三、“看不见的手”的局限性
(一)存在垄断的情况下
在垄断的市场中,垄断常常会导致资源缺乏效率,会带来产品高价格和低产量,并且在垄断市场中,存在寻租活动,就单个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否则就不值得了。
但是在寻租市场上,寻租者往往不止一个,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等于所有的寻租者寻租活动的代价总和,而且这个总和还会随着寻租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增大。
(二)存在外部影响的情况下
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如果单纯的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然会出现众多投资者纷纷进入煤炭行业,从而产生大量的小煤窑,可是小煤窑的存在不但会影响全省的煤炭开采效率,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经常出现的事故又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这一行为如果只靠市场的调节,对于个人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它存在着严重的外部成本,影响了公众长远利益,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管制。
(三)存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情况下
在公共物品方面,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免费乘车者”。
在公共资源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公地的悲剧”,它是由于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差别造成的。
当个人决定增加奶牛的数量时,他仅仅是把个人所可能得到的收益和奶牛的成本做了比
较,他忽略了他增加奶牛的社会代价。
由于每一个都会忽略他个人行为的社会代价,结果就是公地上的奶牛放牧量增加的太多,公地将会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
(四)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情况下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降低某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是当消费者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这是就会出现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保险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不仅会“扭曲”保险市场中供给者即保险公司的行为,而且也会“扭曲”保险市场的需求者即投保人的行为。
投保人的败德行为或者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道德危险会进一步造成市场机制的困难。
四、如何解决“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看不见的手”尽管对我们的现代经济极为重要,但是我们不能过分迷信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寻求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发挥作用,在斯密那个年代,社会经济还不够发达,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整个经济的运行机制也较为简单,他所倡导的市场机制可以较好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种种问题。
然而我们现代的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已经不是数百年前的斯密所能想象的了,如果仍然推崇市场的自发调节,排斥政府的有效干预,必然会由于不完全竞争以及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导致社会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从而要求我们寻求一定的政府干
预。
对于垄断,政府可以指定相关法律法规,如反托拉斯法,对于外部性,政府可以进一步明确产权,对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可以制定委托代理机制,增加市场透明度。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政府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而忽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如果那样,就像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状况一样,出现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俊青.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深层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04).
[2]姜达洋.读懂亚当·斯密[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01).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