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教案 鄂教版.doc

合集下载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宿建德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诗《宿建德江》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古诗《宿建德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与江河、夜晚、自然景色相关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江河景色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是否听说过古诗《宿建德江》?知识讲解: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古诗《宿建德江》的背景,包括作者杜牧的生平背景和写作动机。

2. 诗歌分析:解读古诗《宿建德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活动实践:1. 合作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古诗进行朗读,并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以体现古诗的意境。

2.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古诗《宿建德江》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进行表达。

总结反思: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他们对古诗《宿建德江》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2. 思考提问: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或者新的发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拓展延伸:1. 探究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例如杜甫、白居易等,让学生拓宽对古代诗歌的认识。

2. 创作古诗: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创作一首古诗,可以选择某个场景或者情感作为创作的主题。

教学资源:1. 古诗《宿建德江》的课文材料。

2. 音乐播放器及与江河、夜晚、自然景色相关的音乐。

3. 绘画工具、纸张、笔等。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合作朗读、情感表达等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估:评价学生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的作品,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反思:本教案通过创设情境、知识讲解和活动实践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古诗《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师朗读《宿建德江》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收集学生的分享,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内容】1. 教师详细讲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主题。

2.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活动】1.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2. 收集学生的分析,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宿建德江》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诗歌解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教学活动】1. 学生积极参与诗歌解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解析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解析和讨论结果,了解他们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师提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表达手法。

《宿建德江》经典教案

《宿建德江》经典教案

《宿建德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宿建德江》的主要内容、诗意及作者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风格。

o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掌握其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o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o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体会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o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宿建德江》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o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o深入赏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o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精神。

三、教学准备•《宿建德江》诗歌原文及注释、赏析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建德江的风光图片、相关音乐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5分钟)1.激发兴趣:展示建德江的风光图片,播放轻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引出课题《宿建德江》。

2.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建德江,对江景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3.简介背景:介绍作者孟浩然的生平与诗歌风格,以及《宿建德江》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自主阅读与初步感知(10分钟)1.自主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宿建德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诗歌的节奏。

2.字词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并理解词义。

3.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诗歌的韵律和感情色彩。

学生跟读,尝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部分:深入理解与赏析(15分钟)1.诗意解读:逐句解读《宿建德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宿建德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诗人情感的表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3)诗歌意境的体会: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野旷”、“江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宁静夜晚。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4)诗人背景与时代特点: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举例:介绍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分析其与唐代诗歌的关联。
2.教学难点
(1)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举例:解析“江清月近人”中的“近”字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和向往。
(2)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朗读、背诵,并主动提问,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诗句的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对偶、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让学生现场创作诗句,以便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修辞手法。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详细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详细版)

2、《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风,解诗题。

1、我们先来猜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唐朝诗人,家住襄阳城,世称孟襄阳,请问他是?孟浩然,孟浩然的古诗,你们会背吗?(春晓过故人庄……)我们不难发现,孟浩然,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写山水田园,所以他被成为哪个派别的诗人?山水田园派。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另外一首古诗,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强调:“德”字,不要忘记中间的这一横2、会读课题吗?我表示怀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我的怀疑是有根据的。

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老师给你们一个小的提示,建德江,是浙江省一条江水的名字,你来读,会读了吗?一起读一读,对了,再读一读。

我们划分节奏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来划分,对吗?读懂题目了吗?我依然表示怀疑你读懂了什么信息?苏轼住宿的意思,诗人的身份是什么?游子二、读全诗,悟诗情。

1、(1)想读一读这首诗吗?PPT出示整首诗,谁来试一试?你可以读得字正腔圆吗?一生读。

师评价:确实是字正腔圆,特别是有一个非常难读的词,他读得很对,这个词语是“烟渚”,谁知道“烟渚”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掌握了一种学古诗的重要方法。

诗经里面是这样说的:“江有渚,之子归。

”“渚”是指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上的注释,“渚”的意思是预备起!看一看图片,那“烟渚”就是,烟雾蒙蒙的水中的小块陆地。

(2)谁还想再读一读。

你能读出节奏吗?确实有节奏,谁还想再读一读?你对自己的读有什么要求吗?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你的要求是?有感情,有节奏,字正腔圆。

学生读,果然名不虚传,掌声送给他!(3)你想表现出什么感情呀?孤独,谁还想再读一读,我想请咱们班同学平常读书,有一点点困难的同学来读。

小学语文《宿建德江》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宿建德江》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宿建德江》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韩愈的生平和作品背景;2.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通过韩愈的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2.掌握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4.进行韩愈的诗歌创作,写作一篇与《宿建德江》相关的作文。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2.品味韩愈的诗歌,感受其胸怀壮志和豪情顿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观看与江河相关的图片,并问学生对江河的印象是什么?二、温故知新(1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宿建德江》,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2.询问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3.导读《宿建德江》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逐段讲解(25分钟)1.讲解诗歌的第一至第三段,帮助学生理解宿建德江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2.讲解诗歌的第四至第六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3.讲解诗歌的最后一段,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抒情情感和自我表达。

四、诗歌赏析(15分钟)1.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景抒怀、形象描写、意象运用等;2.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的感悟和认同。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整理对诗歌的感悟和反思,然后展示给全班;2.组织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评测,选出本组认为最好的一篇,并说明理由。

六、诗歌创作(20分钟)1.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以《宿建德江》为题材,也可以自拟题目;2.要求学生运用诗歌创作中所学的基本功,如形象描写、对景抒怀等;。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宿建德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

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

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以景入情,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以景入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是读,也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通文意-读透文意,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有人曾说我们的汉字音美如歌,形美如画,意美如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古老的汉字,你来猜猜看,这是什么字?1.出示“宿”的甲骨文并渗透字理知识。

2.板书课题:宿建德江3.指名读课题强调:朗读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4.介绍作者:孟浩然设计意图:出示“宿”的字源字形,让学生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不一样的认知体验,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

对于课题的朗读技巧的点拨,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读准字音1.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强调字音泊渚(翘舌音)旷强调“德”的书写,注意不能丢了心上面的一横2.把字词送回句子再读。

3.关注后两句对偶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对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5.补充其他对偶诗句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是学生初步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容,只有充分地朗读,才能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内容的一种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推进,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关注对仗这种修辞手法,有效的资源链接加深学生对这一修辞的理解,进而通过读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读通文意1.回顾理解古诗诗意的方法看插图、参考注释、查阅工具书……2.借助注释自己理解,不懂得勾画出来小组内交流,还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宿建德江》课文教案

《宿建德江》课文教案

《宿建德江》课文教案宿建德江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了解宿建德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国长江的认知;2. 学习阅读并理解《宿建德江》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习描述景色和人物的汉字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4. 培养学生珍爱河流环境的意识,倡导爱护环境的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阅读《宿建德江》课文;2.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投影仪、课文教材、生词卡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一幅长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引出长江的重要性和宿建德江的特殊地位。

2. 学生观看长江的图片,并集体讨论长江的重要性、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长江的特点。

【阅读与理解】1. 教师板书文章标题《宿建德江》,并帮助学生读出标题中的每个字的拼音及意思。

2. 教师导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可以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描述宿建德江的?)3. 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宿建德江》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相关问题的答案。

【情感教育】1. 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宿建德江的河流环境,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2. 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江的美丽景色和与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词汇学习】1. 教师呈现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让学生快速阅读并理解这些生词的意思。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示意图来辅助学生对生词的理解)2. 学生分角色出示所学词汇,并进行默写和猜词游戏。

【拓展活动】1. 学生就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附近的河流进行调查和研究,写一篇类似《宿建德江》的文章,描述该河流的美景和当地故事,并提出保护河流环境的建议。

2. 学生通过手机或相机拍摄自己周围的美丽河流景色,并制作相册或海报展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江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和宿建德江的特殊地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体会诗人抒发的孤独、凄凉之情,培养同理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

2. 表现手法的鉴赏。

3. 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词朗诵音频。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诗词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宿建德江》的韵律美。

随后,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活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宿建德江》,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诗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成果展示: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孤独、凄凉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珍惜美好时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与理解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对比《宿建德江》的写作风格和意境。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要求运用恰当的意象和意境,体现个人的情感。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新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新鄂教版三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案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背诵、默写《宿建德江》这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借景抒发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明确内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充满忧愁的情感。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春晓的作者孟浩然特别喜欢写山水、写风景,《春晓》写的是春天的花鸟,接下来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写的是傍晚江面上的景色。

有一次,在孟浩然41岁的时候,他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外地流浪,经过建德江的时候,天色已晚,他停下了船,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

于是,他的心情很不好,拿起笔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这个情境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积累语言,培植语感。

二、介绍作者背景,初步感悟:1、感悟背景《宿建德江》是一首书写旅途之思的诗。

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

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

公元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漫游吴越。

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2、感悟作者: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

《宿建德江》教案宿建德江,又称温泉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山西省,穿越河北、天津、河南、江苏四个省市,最终在江苏省淮安市入海。

宿建德江流域地区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教师们可以从宿建德江这一题材入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精彩的地理教育实践活动。

一、实地考察宿建德江要想深入了解宿建德江及其沿岸的资源、环境及文化等方面,实地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在考察之前,教师应制定好合理的行程和详细的考察计划,并提前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进行沟通,掌握相关的基础信息和具体情况。

在实地考察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地形地貌特征:运用一些地理工具和仪器,如地形图、高程仪、倾角仪、剖面和钻孔等,对宿建德江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水文地理特征:以江的水质、流量、泥沙、漂浮物等为观测指标,对江水资料进行实地地物调查和采样分析,探究江河水文地理特征。

3. 生态环境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调查,深入了解江的交通情况、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城市及农村环境特征,感受并研究宿建德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4. 历史文化特征:参观和考察江河两岸的文化景点、古迹遗址、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了解宿建德江流域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

二、利用多种教育方式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将实地考察结果、采集数据及文献查阅资料导入到项目研究中,开展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体验到不同的学习乐趣和知识收获。

1. 课堂讲解通过PPT或者黑板的方式,对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

此时,教师可以开设小组活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灵活。

2. 读书会在课外组织学生自选阅读与宿建德江流域有关的书籍,如《江南大雨始终如一》、《江南好看历史第一卷》等等。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的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

宿建德江(孟浩然)教案孟浩然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表达情感为主题,被誉为"诗中有画"。

其中,他的诗作《宿建德江》描绘了他在建德江畔夜宿时的所见所感。

本教案将以宿建德江(孟浩然)的诗词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案一:朗读诗歌活动目标: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孟浩然的诗意,理解诗中的意境。

步骤:1. 教师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孟浩然的背景和他的代表作品。

2. 分发《宿建德江》的诗词给学生,并进行解读,向学生讲解诗中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教案二:欣赏名家朗诵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名家朗诵孟浩然的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步骤:1. 教师选择一位名家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语调、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

3. 欣赏完毕后,学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案三:写作欣赏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其他学生的写作作品,培养学生对孟浩然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步骤:1. 分发孟浩然其他诗歌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与孟浩然诗歌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3. 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案四:小组探究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研究孟浩然的诗词用词、修辞和意象,提升学生对文学的分析能力。

步骤: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孟浩然的诗歌进行分析研究。

2. 学生需对诗歌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并结合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进行探讨。

3.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作品进行汇报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案五:创作演绎活动目标:通过创作演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步骤:1. 设计一个创作演绎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宿建德江》的情境为背景,自行创作一段对话、故事情节或其他形式的表演材料。

山水田园诗《宿建德江》教案

山水田园诗《宿建德江》教案

山水田园诗《宿建德江》教案山水田园诗《宿建德江》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水田园诗《宿建德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的: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

(小组比赛)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先写后说)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难点: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诗文的打印页,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好。

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生字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渚”,后鼻音“旷”。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字吗?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

)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

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是看这里, 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五、全诗回读、情感共和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

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

(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

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

(齐背古诗)【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建德江》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诗歌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相关图片2.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涧泛舟》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洞庭湖寄阎九》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江上别流人》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梅道士水亭》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采樵作》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