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情境创设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善长)
创设学习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创设学习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6-17T03:52:58.30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6月4期作者:李薇[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其蕴含的知识非常繁多。
随着课程改革,人们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适用于学生学习方法,而创造情景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运用更为生动灵活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喜欢的技术上,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研究,去合作交流,进而更为深刻的去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
李薇百色市右江区迎龙第二小学【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其蕴含的知识非常繁多。
随着课程改革,人们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适用于学生学习方法,而创造情景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运用更为生动灵活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喜欢的技术上,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研究,去合作交流,进而更为深刻的去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学习情景;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方法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6-073-01引言:创造学习情景,要从语言教学课堂作为出发点,语文教师要依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建设有关学习情景。
推进学生主动思考。
进而推进教学课堂的效果。
该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引发小学生的期待和好奇。
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对创设情景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自主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以低年级教学作为例子,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1.确定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的具体信息,确立具体的课程目标,这是构建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要求。
因此,教师必须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材料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介休市绵山镇上城南小学梁永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深入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投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景的选择,一方面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就在学习身边的数学。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是有用的,能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学习数学很有必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创设真实有效的数学情景,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生活细节,从中攫取学生生活的一些精彩片断;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想学生之所想,了解学生的迫切需求,继而方能营造出学生乐学勤思的活动情景。
一、还原学生生活的活动情景教学情景的创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入,学生参与欲望的高低决定了数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有效与否,因而还原学生生活情景不失为创设情景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在三年级《可能性》教学中,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课前先让学生用小纸条写下自己的姓名,并挑选几名学生向大家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学习情况等。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
随后,教师让学生将写有自己姓名的小纸条分别投入不同的盒中,学生的好奇心被这一举动深深的吸引住了。
开始上课时,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么?学生们欢呼雀跃,纷纷举起了手,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现在想玩游戏的同学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到底选谁参加,我们还是抽签决定吧。
课前,老师已让大家把写有自己姓名的小纸条放入盒中,下面,老师就请一名同学来抽签。
随着抽签的开始,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向抽签定同学提出问题:从装有男生名单的盒子里能否抽到你自己?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兴趣、思绪引导到《可能性》教学的主题中。
这样创设情景,以学生自我介绍作为引子,学生的随着游戏的逐步深入,从游戏过程中获得数学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对可能性的初步感知,这样情景的创设,无疑是真实的、有效的。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而有效的数学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以下从几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即数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为此,数学教学应凭供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在生活中找数学。
案例一:如有一位教师在《统计》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五一节快到了,小朋友喜欢到动物园玩吗?生:喜欢。
(多媒体在音乐声中播放动物园猴子玩耍画面)师:你们给猴子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生:饼干。
师:你们带的饼干品种可真多,还有各种形状呢?那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小组中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呢?生:分一分,数一数。
(小组活动:用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统计每种形状的饼干块数)为此,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
创设买东西、分饼干等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探究者《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今天在互听课中我作了近似值(进一法、去尾法)应用一课,下面就本节课设计理念,及成功和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和故事情节学习领悟新知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把学生代入整个故事情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本节课亮点:1、注重基本功训练:计算是应用基础,尤其除法计算又是整个五年级计算中的难点,前些年学生计算能力很强,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学生计算能力下降厉害,因此必须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每节课都应拿出一些时间,采用各种形式加强训练:本节课教师以口算接龙的形式进行大量的口算训练,设计意图提升学生试商能力,提高学生计算速度与准确性,贵在坚持每节课都适当安排些计算基本训练,相信一定能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2、以点连线贯穿全课:以小强过生日这点为线索,精心设计了小强、妈妈、爸爸、小伙伴、等角色,巧妙地把个点用幽默的语言贯穿在一起,让学生扮演了小强的小伙伴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整堂课都是在愉快中度过的。
3、教师语言出彩调动了学生学习胃口:如导入:教师的语言:小强今天也非常高兴,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哎怎么这点会晴转阴了,还焦急看表,难道他有什么心事,这样很自然引出迁移问题|:“我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我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
他的公司离家有70千米。
他下班坐的士回家,的士每小时行驶55千米。
我担心他不能准时赶到。
”你知道小强因为什么着急吗?能帮助他解决吗?又如:新知探索阶段:教师的语言:小强听了学生们的安慰兴高采烈来到厨房他看到什么:(1)王阿姨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上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
看小强妈妈王阿姨也有心事:她遇到什么难题了,从而很自然引出例10 ,“王阿姨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盛0.4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瓶?”在完成去尾法的认识后紧接着教师的语言:“同学们真棒,王阿姨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大家。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总结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我在教学实验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一、选拔并培养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没有组长的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图有虚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况且小学生自制力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教学只能事倍攻半。
因此,为了能有效地使学生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确定智力水平良好的,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能够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的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地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我国教育界的教学模式与过去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就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并且使得知识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过于吃力。
学生要理解相关知识,才能达到掌握的目的,要想能够理解知识,就少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对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研究,学生更多课堂上没有提及到的知识内容。
还能在课后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的时候,要明确好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且将一些新鲜事物与课本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的很好的被集中起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成绩有很多影响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环境或者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这都对学生的成绩带来重要影响,其中,目前许多教师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视,并且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与学习活动中,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就越高,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够有充足的交流机会,加深彼此的了解,这样可以更顺利开展后面的教学活动。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建立情景对学生进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数学情景创设的基本原则1情景创设的目的性教师在进行情景建设时,首先需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设计有关联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有太大的违和感,能更加自然的在教师所设立的情景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另外,在情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题始终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所开展,这样能使得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学生的学习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不会出现很快遗忘的情况。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者:马俊艳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10期实施新课改以来,各校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中仍存在着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断致力于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
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浅谈一下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多深入到实践中,从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加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主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并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师的互动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践行师生融合关系的理念,那就是要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欣赏学生的表现,宽容学生的错误,倾听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需要,赞美学生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体现出师生平等,更有利于学生张扬其个性。
对于这个问题,要作为一条重要要求向教师提出,人人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构建和谐课堂。
老师要倡导蹲下来教学,在课堂上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给老师挑毛病的举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公正、公平、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看法,从而使思维真正得到解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教学,认为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喜欢什么,接受了多少。
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压制,丧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巧创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苗 文 萍 陈 志新
( 陇西 县 城 关 第 一 小 学 , 甘 肃 陇西
在语 文教 学 过 程 中 , 为 了 达 到 既 定 的 教 学 目的 , 教 师 要 从 教 学 需要 出发 , 创 设 与 教 学 内 容 相适 应 的 具体 情 境 , 调 动 学 生 的情绪 ,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 帮 助 他 们 迅 速 而 正 确 地 理 解 教 学内容。 其 实质 是 把 语 文 教 学 的 听 、 说、 读、 写训 练融 于情 境 之 中, 使学生 进入情境 , 培 养 自主 探 究 能 力 、 实 践 能 力 和创 新 精 神, 促 使 他 们 心理 机 能 全 面 和谐 地发 展 , 实 现 高 效 课 堂 。 下 面 就《 跳水》 一 文 的教 学 , 试 从 四个 方 面谈 谈 创 设 情 境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使他们 找} H自主尝 试 、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的 方 法 与 途径 。 设 置 悬念 , 导入 情 境 课 堂 教 学 如 果 不 面 对 全 体 学 生 .没 有 学 生 积极 主 动 的 参 与, 无 法 形成 师生 互 动 的学 习气 氛 , 就 不是 成 功 的 教 学 。 教 师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 , 精心设计悬念 。 以 激 发 学生 主 动探 究 的兴 趣, 为 整 节课 的教 学 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设 置 悬 念 作 为一 种 不 断 吸引 学 生 注 意 力 , 激发学生好奇心 。 从 而刺 激 学 生求 知欲 的具 体手段 , 应 该 贯 穿 教 学 过程 的始 终 。 例 如, 教学《 跳水》 一文时 , 教 师 在 上 课前 应 先 设 置 这 样 一 个 悬 念 : “ 同学 们 知 道 跳 水 是 怎 么 一 回事 吗 ? ” 起初 , 学生 都 认 为 这 问 题 简 直不 是 问题 , 跳 水 不 就 是 一项 体育 运 动 嘛 , 有高台跳水 、 跳 板 跳 水 等 。大 部 分 同学 还 能 说 出 几位 曾在 奥 运 会 上 夺 得 金 牌 的我 国著 名 跳 水 运 动 员 的 名 字 … …这 时 ,教 师 立 即告 诉 学 生 : “ 你 们 刚 才 回答 的 仅 仅 是 体 育运 动项 目的 跳 水 。我 们 下 面 即将 学 习 的 《 跳水 》 是 在 什 么 样 的情 况 下 产 生 的跳 水 行 为 呢 ? 是 一 位 父 亲 用 枪 逼 着 自己 年仅 十一 二 岁 的儿 子 从 轮 船 数 十 米 高 的桅 杆 上 跳 进 大 海 。这 时, 几 乎 所 有 同学 都 满 脸 疑 惑 , 充满学习新课的欲望。 二、 运 用 多媒 体 。 展 现 情境 现代 化多媒体具有直观 、 形象 、 生 动的特点 , 恰 当 地 运 用 电教 首 段 , 能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使 学 生 调 动 多 种 感 官 参 与 学习 , 把 文 字 和 画 面结 合 起 来 , 起到相互渗透 、 相互补充 、 相 互 强化 的作 用 。正 当 同 学 们 对 究 竟 是 什 么 原 因 使 父 亲 用 枪 逼 着 自己儿 子 , 从 数 十 米 高 的桅 杆 上 跳 进 大 海 感 到 困惑 不 解 时 . 教 师 适 时 播 放 视 频 :画 面 上 出 现 了 蔚 蓝 的 大 海 和 一 艘 正 在航 行 的帆 船 。 随着 帆船 越 来 越 近 , 甲 板 上 水 手 们 和 一 只 猴 子 逗乐 的 情 景 呈 现 在 学 生 眼 前 … … 当 学 生 看 到 孩 子被 猴 子 逗 到桅 杆 顶 端 的横 木 上 摇 摇 欲 坠 时 , 教 室里 的气 氛 顿 时 紧 张 起来 。 教 师立 即关 闭 提 问 : “ 同 学 们 设 想 一 下 ,接 下 来 会 发 生 什 么 样 的 事 情?” 至此 , 通 过 环环 相扣 、 层层推进的悬念 , 学生 已完 全 进 人 了 由教 师 设 计 的 氛 围 之 中 。 大 部分 学生 认 为 孩 子 会 掉 进 大 海 里, 然后 被 船 上 的 水 手 救 出 ; 有 的学 生 则 认 为 既然 课 文 题 目是 《 跳水》 , 则 孩 子 肯 定 会 跳进 大 海 , 然后 被 水 手 救 出 。 此时 , 教 师 追 求 的 良好 教学 情 境 的 目标 已经 实 现 了 ,孩 子 的安 危 牵 动 着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心 。于 是 趁 热 打 铁 , 引 导 学 生 学 习课 文 内容 。 三、 感情朗读 。 体 会 情 境 如 果 现代 化 的各 种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意 义 在 于 让 学生 通 过 画面 产 生 身 临 其 境 的感 觉 , 是 全面 、 深 入 理 解 文 本信 息 , 创 设情 境 ,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 活 动 的 一 种 有 效 的辅 助 手 段 , 那么, 通 过 创 设 朗读 情 境 , 引 导 学 生有 声 有 色 , 完 成 新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造成一种气氛,使学生为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所吸引,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课,从而诱发他们产生从中得到发现的心理状态。同时,形成积极的学习志向,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并为有条有理有根据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8、80、8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是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和同桌同学讨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8元=8.0元=8.00元,8米=8.0米=8.00米,……当学生听到老师的热情赞语后,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从而也消除了“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设计了下面的操作活动:把一块底面是三角形的积木在沙上面按一下,就出现了一个三角形;把小圆印章盖在纸上就是圆;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底面描下来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9加几”时,一上课,我就对大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里正在举行数学游艺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首先,我们来到了智慧山,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等同学们解答完后,抽拉掉智慧山的第一题中的1,说:“调皮的小猴子把‘1’偷偷藏起来了,只剩下9和2这两个数了,你们会算9﹢2=□吗?想不想知道怎样算呢?”这时学生兴致盎然,非常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学生有了兴趣,就能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2019年精选文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文献标识码:C随着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下面笔者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 设情境巧导入,激起求知欲望中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再合理的情境中导入新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导入课文《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这样导人“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答道“喜欢”,接着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还特地去看过大海。
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帆点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海天之间翱翔。
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大海海底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那里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深山峡谷,有没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呢?我是多么想知道这一切啊!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想的一样吗?”这样在学生好奇之中,提出问题。
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明显增强。
2 设情境,巧布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的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授新课时,要么是灌入式,一味向学生灌输,要么是教师问,学生答,形成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提问,没有丝毫的创造性,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合理设置情境,巧妙布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教学《阿Q正传》之《革命》这一节。
老师说:“鲁迅的小说中像阿Q这样的人很多。
如果穿着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孔乙己,麻木、迟钝的老年闰土,善良、愚昧、麻木的祥林嫂,把先烈的血当作治病良药的华老栓们,也来到了《革命》的情节中,在‘革命’的现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于是,一组生动热烈的教学镜头出现了。
学生们从鲁迅先生所说的“我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话语出发,详细构想了当辛亥革命波及到这些人以后,他们在革命中的种种“表现”。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马旭光汪静静【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设情境【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108-01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变成真正的学习主体。
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行汲取知识的营养,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乐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诱发剂一个人的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恰当诱导,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前,笔者请8个小组长分别准备一个薯片罐(圆柱型)和一包沙子,然后每个小组挑选一个圆锥。
这些圆锥有与薯片罐等底等高的,也有不是等底等高的。
接着,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子倒到圆柱里。
操作结束后,有些小组发现:把圆锥装满沙子倒进薯片罐中,三次刚好把薯片罐装满。
但有一个小组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
教师这时可以进一步诱导: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前一个结果?学生探索发现:薯片罐和圆锥等底等高的时候,倒三次刚好倒满。
这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制造诱点:你能帮另一组同学调整学具,使实验结果和你们一样吗?最后,诱导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你们会求圆锥的体积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层层诱导,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乐学、愿学,进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二、会学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促进剂会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因此,教师要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省时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就能自主地探究,自主地学习。
就小学阶段而言,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诸如图形的“割补法”、类比法、化整为零、化生为熟等,都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自如地运用。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但学生在被动听取知识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探究的机会。
因此,需要通过创造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概述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个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创造逼真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
情境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情境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同时增强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情境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它需要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多种角度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情境教学还可以将多种资源与信息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逼真的情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创设情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找到合适的主题创设情境的主题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同时,主题还应具有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性。
举个例子,高中语文老师想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他可以选择这样一个主题:“红楼梦中的五十个人物,你是其中的一个,请找出和你有关系的人物,并描述你们之间的关系。
”2.制定合适的任务创设情境不仅仅是指创造一个场景,还需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任务。
任务可以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在情境中自由发挥和探究,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3.提供必要的资源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书籍、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自由探究。
4.进行引导和激励创设情境后,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和激励。
引导是让学生能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走极端,得出正确的结论。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文/李兵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愉悦,才能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适当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和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教师在讲一个知识点时,最好举出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讲加法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在春天的时候会组织学生去农场的大棚里摘草莓,但是学校只能借到两辆车载学生去,而每辆车可以载七十人,但是整个年级一共有四个班,分别有三十二人、三十四人、三十五人、三十六人,如何安排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坐上车去摘草莓。
教师可以把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进行讨论。
在学生说完自己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哪一种方法是最合适、最方便的,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这样,学生就对两位数的加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了知识,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依靠合适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要依靠学生的个人学习,更依赖于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同等机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分工合作,进行讨论学习。
比如,教师在教授对于角的初步认识时,很多学生一度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边长越长角度就越大。
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之后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教学用的画圆工具来演示一下下面几种情况:边长长的角度大,边长短的角度小;边长的长短有区别,角度是相同的;边长长的角度小,边长短的角度大。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人们开始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自己主动研究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过程。
而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则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创设情景是指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转化教学方式等手段,创造一个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的情境。
情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是虚构的场景。
情景的创设需要考虑到学生年龄、学科、教学目标等因素,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
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真实性强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真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教学科学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2.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情景的吸引力和真实性。
例如,在教学语文时,可以通过歌曲、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帮助他们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数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求解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情景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情景的创设还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意义,更加深刻。
但是,创设情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1. 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可能无暇顾及。
2. 情景的创设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否则就会降低情景的效果。
3. 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真实的感觉,或者失去提高表达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机会。
综上所述,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学生自主探索的方式。
合理的情景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2022年暑期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几位老师授课的视频,我不禁想,在我们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感情投注到文本中,主动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是学习语文感悟文本的有效做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授课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积累,我觉得:创设情境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较好作用。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
“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
“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语)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
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者:罗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6期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精彩的课堂氛围,应用教学理念,鼓励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诗意的情境,留有自由的空间,给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成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力量。
教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所以创设适宜的学习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多看、多想,就能够为学生的自主研究提供基本的支撑。
给学生自主观察和研究的时空,就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同时,大量的观察积累,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促进学习经验的激活,更能诱使学生自觉地探究新问题,研究新现象,长此以往,自主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如在“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圆柱体,如茶叶罐、饮料罐、化妆品包装盒等,从不同的实物中体会圆柱体的表面都是由2个一样的圆和1个侧面组成;其次,让学生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尝试着计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第三,通过学习汇报,总结出圆柱体表面积的构成特征,理解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可靠的认知经验。
给学生观察的机会,让他们在看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在比较中发现规律。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数学情境教学提倡运用“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采用以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一是多措并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形象生动,有意识地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时应增加问题情境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创设情景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把含盐20%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3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加浓度更大的盐水。
由此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蒸发多少水?(3)需加浓度多大的盐水,要加多少?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
当加盐时,盐水中的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但当加盐水时,盐和水的重量都在变化。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
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长虹彩电,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孝感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孝武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人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顺应学生爱玩、爱动、好奇、好胜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一)以疑激趣。
以疑激趣,让学生“我想学”。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求解,方可进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一些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用课件演示,把三块同样大小的蛋糕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各吃了其中的1 份,2份,3份,为什么分的份数和吃的份数不一样,可吃到的蛋糕大小却一样呢?有了疑问,便有了解疑的欲望,学生就能集中精神,投入释疑的学习中。
(二)以趣激学。
以趣激学,让学生变“我想学”为“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的内驱力。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使主动地探索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孙悟空用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粮仓装粮食,请猪八戒和沙僧来猜一猜哪个粮仓的装的粮食多?猪八戒说:“圆锥形装的粮食多。
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自主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
一名荷兰学者曾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新知识、新方法。
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之后,在学生初步明白可以用“量”、“滚”等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后,我不失时机,创设“用线球在空中划圈”的情境,问:“这个线球在空中划成的圆的周长,你量得出来吗?怎么办?”迫使学生要去探索出一个较为简便的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实践证明,多让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手脑并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丰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等因素,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采用猜谜、故事、辩论、游戏、讲述名人轶事等活动形式,创设兴趣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乐于自主学习的目的。
1、创设故事性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爱听故事是小学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我教学复习课《名数的化聚》一课时,采用故事《名数家族晚会》贯穿全过程的方法,并在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归纳出化聚的方法等。
故事如下:晚上,俱乐部举行“名数”家族晚会,小时、千米两个调皮鬼随着人群也向门口走去。
“停下”卫士挡住了小时和千米,指着旁边的告示牌读着:“含有计量单位的数叫名数,你俩只是计量单位名称,不是名数,不得入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情境创设能力,促进数学有效教学
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谢善长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在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可以说,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生的感受最深,理解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倍?男生比女生少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创设“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操作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分别准备好直径不同的圆和一些毛线,上课时引导学生用毛线绕圆一周,测出毛线的长,根据测得每个圆的直径和所测毛线的长,让学生分别用“圆的周长÷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从探索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当学生
发现这个现象时,奇怪极了,忍不住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每个圆量出的周长和直径都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却一样呢?”我根据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引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得出的圆周率“π”值,就是一个固定值。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
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促进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三、创设“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1、让学生多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
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
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4、5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4时55分还是5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
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2、让学生多讨论。
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探索,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也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思。
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事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两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分几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每名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
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培养学生听、说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让学生多“质疑”。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显然,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
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四、创设“思”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考潜能。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1、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2、转化。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平行四边形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3、求异。
就是要求学生在“异”中求“变”、“异”中求“新”中学习知识,
获得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说与别人不同的话,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提与别人不同的问题等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习惯与能力。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不同知识去剖析题目,纵横沟通,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求异中创新,选择最佳解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
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
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为了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非常重要。
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而高效的教学情境,从而真正在促进数学有效教学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