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硫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硫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硫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硫磺、硫酸铜、硫化氢等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2)提问:你们对这些物质有什么了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探究硫的性质(1)实验:将硫磺加热,观察其变化。

(3)讲解硫的化学性质。

3.探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1)实验:将硫酸铜溶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观察的硫化铜沉淀。

(3)讲解含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讲解硫与氧气反应二氧化硫的过程。

(2)讲解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亚硫酸的过程。

(3)讲解亚硫酸被氧化硫酸的过程。

(4)讲解硫酸被还原硫化氢的过程。

5.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讲解硫在火柴制造、橡胶硫化等方面的应用。

(2)讲解硫酸在肥料、化工、制药等方面的应用。

(3)讲解硫化氢在mining、化工等方面的应用。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实验。

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训练。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在讲解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

第3课时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3课时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硫的存在及其化学性质,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能够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影响它们转化的因素,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一、硫的存在和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1)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例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2.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化学性质例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答案 D解析 硫单质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应生成SO 2,而不能直接生成SO 3。

【考点】硫的存在与性质 【题点】硫的综合 思维拓展实验室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硫的两种方法: (1)物理法:加二硫化碳(CS 2)溶解; (2)化学法:加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

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硫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例2 下列化合物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 .Fe 2S 3 B .CuS C .SO 3 D .SO 2答案 D解析 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铁、铜化合时,只能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FeS 和Cu 2S 。

【考点】硫的存在与性质 【题点】硫的化学性质 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1.不同价态硫的转化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下图表示(1)H 2S①O 2(不足)④H 2、△S②O 2⑤H 2SSO 2――→③O 2SO 3写出③④⑤的化学方程式(选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作者:胡烨丽包朝龙来源:《化学教学》2013年第09期摘要:通过展示含硫矿物图片、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展示精彩网络图等环节设计并实施―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价态和物质分类两个维度自主构建含硫物质的知识网络,提炼出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教学实录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3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笔者有幸代表宁波市参加了浙江省2011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并获得一等奖。

现将该课堂教学实录整理成稿,与大家交流。

1 设计思想本次评比的课题为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的,缺乏联系性。

教材在本单元内容临近结束时安排了这一内容,不仅促使学生对含硫物质知识进行巩固、概括和整合,更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学设计中至为重要和关键的方面应该是如何建立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突出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观念的着力点,而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决定从氧化还原和化合价变化、物质分类等角度入手,运用二维坐标图、实验等方法,科学、直观、形象地演绎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硫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巩固含硫化合物,如硫酸、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

(3)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的转化。

2.2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以化合价、物质类别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类型反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2)通过实验、分析、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发散等思维方法。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
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教 学内容 学生初 中时就有基础 , 所 以简单呈现 , 主要 起
到温故 的作 用。
[ 生甲】 根据 硫能和汞发生 反应 , 实验 室可以利用 硫粉来处 理温度计不慎打碎时洒落 的汞 。 [ 生乙 】 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也实现 了硫 的相互转
化。
[ 教师 1 请 同学们继续 回顾 酸雨的形成 、 接触 法制
说过 吗? 你们肯定 听说过 , 有一成语 叫信 口雌黄。 知道
什么意思吗?
[ 学生 】 ( 学 生很是 兴奋 , 大声地 回答 ) 表示有些人
( 3 ) 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 间的转化 。
“ 数学化” 的有效探 索。 参考文献 :
【 1 】 宋心琦主编 普通 高中课程标 准实 验 教科书 ・ 化学 1 ( 必修 ) ( 第
( 2 ) 通过 实验 、 分析、 总结 , 使学生逐 步掌握分析 归纳、 类 比推理 、 发散等思维方法。 ( 3 ) 通过 网络图的展示 , 使 学生初步 学会运 用 网
络图整理巩 固已学元素化合物 的知识 , 使知识条理化 。
2 . 3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本次评 比的课题 为苏教 版 《 化学 1 》 专题 4 第一单
听说过 它的用途吗?
[ 学生 ] 雄黄酒。 [ 教师 ] 没错 , 洪七公就是用 它泡酒 来驱赶欧 阳锋 的毒蛇阵。 雄黄 还有一近亲, 那 就是雌黄 ( 见图3 ) , 听
( 1 ) 认识硫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 2 ) 巩 固含硫化合物, 如硫酸、 二 氧化硫等物质的
性质 。
透一种元 素化合物 的学 习方法。因此 教学设 计 中至为 重要和关 键的方面应该是 如何建立含硫物质之间的相 互关 系, 这是 突出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观 念的着力点, 而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 质是学生头脑 中已有的知识 。 在充分研 究教学 内容与化 学核心思想的基 础上 , 决 定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难度 不宜过 大 . 旨在 促进学生在 化学知 识和技能上 的
以“ 温泉 图片 ” 示在 河北省 承德 市避暑 山庄 的汤 展
提高。因此 。 本节课 的主 旨源于“ 力” 能 的提升 。 三维 目 从
标 出发 . 过情 景和 问题 的设计 弦0 通 意呈现原 有 的凌乱 知识 。 师对不 同含硫 物质 开始 不予 总结 , 教 让学 生走 到
进行 分类 . 逐步从 纷繁 的物质 中寻 出清晰 的思路 , 而 从 实现 向图( ) 2 和图 () 渡。 3过
2了解不 同价态 的含硫化合 物间的转 化过 程。 . 过程与方法 目标 : 1 . 通过实践练 习 . 找到 问题所在 , 于发现以化合价 善
为分类 依据 . 总结在不 同类 型反应 中含硫化合 物 的转化 化 学教 与 学 2 1 年 第 7期 01

同时在这一探 究过 程 中获得 了元 素化合 物 性质 的 般分析方 法—— 从化合价 角度 和原 子守 恒角 度分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 9—

教 学设 计 ・
- 2价
0价
+ 4价
+ 6价

豳 U _ 圆 圆
圈 圈
豳 豳 圈 圈 豳 圈



图 1
图 2
图 3

物质性 质及 其转化 : 同价态 的含硫化合物 间通过 酸碱 相 反应规 律来转 化 : 不相 同价态 的含硫 化合物 间通过 氧化
还 原 反 应 规 律 来转 化 3 进 生 活与 体 验化 学 . 走
到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的 目的。如本课 中“ 温泉 图片”“ 、化 学连连看 ” 问题情境 的设 置 . 既有效调节 了学生 的疲劳 . 又锻炼 了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创设 问题教学情境一般 可以从联系实际 、 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 以及 利用化学史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引言在化学教学中,含硫物质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我们身边的很多物质都含有硫。

通过了解含硫物质的不同价态,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本文将就如何设计一堂关于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的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一、探究含硫物质的不同价态1. 硫元素的价态硫元素可根据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中所呈现的氧化态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价态,如+2、+4和+6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含硫物质也有不同的价态。

2. 含硫物质的实验观察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实验观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含硫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转化过程,从而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

实验1:硫的氧化 1. 将一定量的硫粉加入干净的试管中; 2. 加入氧气并点燃硫粉; 3. 观察硫粉的颜色变化。

实验2: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 1. 将一定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3. 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

实验3:亚硫酸钠和氯气的反应 1. 将一定量的亚硫酸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加入氯气; 3. 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变化。

3. 实验结果的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反应条件下,含硫物质的价态转化过程。

可以进行以下讨论:1.硫粉燃烧时,硫的价态如何改变?2.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时,亚硫酸钠的价态如何改变?3.亚硫酸钠和氯气反应时,亚硫酸钠的价态如何改变?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反应1. 原理概述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对含硫物质的不同价态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反应。

2. 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演示:实验4:二氧化硫的氧化 1. 取一只试管,加入二氧化硫气体; 2.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 观察气体和产物的变化。

3. 实验结果的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产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讨论:1.二氧化硫气体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时,二氧化硫的价态如何改变?2.反应产生的产物的性质如何?三、含硫物质的应用与环境问题1. 含硫物质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含硫物质的不同价态及其转化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含硫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周金娣来源:《化学教与学》2011年第07期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7-0079-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7.037一、教学准备(一)课标分析尝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高一学生在完成第一种典型非金属的学习后设立的一节复习内容,体现了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学习方法。

从内容上看,不仅是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的对比,更是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的提升。

(三)学情分析设计背景:传统的复习课以物质为发散点,从单质硫引申到硫的各种化合物,进而形成知识体系,穿插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具体知识点的强调,最后以典型例题拓展。

教学过程流畅,但需学生思维容量过大,教学难度也易出现过大的问题。

新课标中提及:高一学生学习必修时难度不宜过大,旨在促进学生在化学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

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源于“能力”的提升,从三维目标出发,通过情景和问题的设计,刻意呈现原有的凌乱知识,教师对不同含硫物质开始不予总结,让学生走到实践的第一线,在分析、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分类为基础思想开始着手,在方程式的书写中发现规律,提炼方法,找到突破口。

进而总结规律投入运用,最终回归生产生活,将课堂的外延升华至课外。

运用结论时,给予恰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收获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含硫化合物中如硫酸,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

2.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练习,找到问题所在,善于发现以化合价为分类依据,总结在不同类型反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用化学知识联系生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以化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高中化学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要抓住两条主线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要抓住两条主线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要抓住两条主线李万春含硫物质多种多样,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相同价态硫元素的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

为了更好地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中应抓住两条主线。

一、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为学习的主线 硫和硫的化合物及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和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性质规律 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果只从S 元素考虑,H S 2只有还原性,H SO 24只有氧化性,S SO H SO 、、22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这些中间价态的硫元素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氧化性;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还原性。

如S 与H 2反应时生成H S 2,与O 2反应时生成SO 2。

2. 价态归中规律 当高价态硫与低价态硫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一般遵循价态归中规律。

如:S H SO SO H OH S SO S H O+↑++=+2322322422222(浓)∆3. 歧化规律 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中间价态的硫能发生歧化反应。

如:36232232S KOHK S K SO H O +++∆4. 邻位转化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一价态的硫一般首先转化到相邻的价态。

如S 燃烧时总是生成SO SO 22,催化氧化时再生成SO 3。

在H S S SO H SO 2224→→→的转化中,若用氧化剂氧化H S 22,-价硫首先被氧化为单质硫,再被氧化为+4价的SO 2,直到最后被氧化为+6价的H SO 24。

如果浓硫酸被还原剂所还原,则+6价硫首先被还原为+4价的SO 2,再被还原为单质硫,直到最后被还原为-2价的H S 2。

高中化学_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极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极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学习中,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大胆探究,并结合探究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

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高一学生,心理方面,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对问题全面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上从物质分类角度,已掌握CO2是酸性氧化物,从而通过类比可以推出SO2是酸性氧化物;从氧化还原角度,已了解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而通过类比和实验探究可以推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对包括SO2在内的物质性质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形成。

能力上,有一定分析、思考、交流能力,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

硫及硫的化合物教学设计和反思

硫及硫的化合物教学设计和反思

硫及硫的化合物教学设计和反思硫及硫的化合物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通过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导入,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但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抽象的,片面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性。

教材在本单元内容临近结束时安排了这内容,不仅促使学生对含硫物质知识进行巩固、概括和整合,更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学设计中至为重要和关键的方面应该是如何建立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突出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观念的着力点,而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我在充分研究教材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决定从氧化还原和化合价变化、物质分类等角度入手,运用图示、实验等方法,科学、直观、形象地演绎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课标分析尝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反思:硫及硫的化合物这节课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教学:一、含硫物质归类。

从生活中常见的含硫物质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硫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

对含硫物质进行归类。

二、探究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从课本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入手,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图式中填入相应的物质,认识物质分类与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完善图是关系。

三、自然界中硫的循环。

举例生活及生产中硫的转化,拓展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通过学生发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布置研究性作业。

通过来源与学生之间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网络关系图,展开想象,构建一张有自己特色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图。

问题:让课堂留有余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思考

问题:让课堂留有余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思考
题 引入主题 。在课 堂探究环 节 , 共设 计 了三个 实验 , 引导学 生在 实 验 中分析 问题 、 解决问题。课堂小结 时 , 再立足三个 问题 , 延伸学 生 的思维 , 让课 堂教学留有思考 、 留有余香 。 关键词 : 教 学起点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 学反思
教学 的 目的是 促 进学 生 的思 维 发展 , 不
反应是无法进行 的。于是 , 我要求学生写出反
基 于 以上分 析 , 我将 《 硫 和 含 硫化 合 物 的相互转化 》 一 课 的教学 目标设 定 为 : ( 1 ) 通 过实验 、 分析、 类推 , 让 学 生 在 观察 、 推理 的 过程 中理 解 含硫 物 质 之 间 的相 互 转 化及 反 应 条件选择 。( 2 ) 从 学 生 的 易 错 问题 人 手 , 把学生带入积 极思 辨 的状态 。( 3 ) 在实 验装 置设计 、 试剂浓度选择、 反应 条 件 选 择 中巩 固物质 的化学 性质 , 同时 培养 学生 的实 验环 保意 识 。( 4 ) 从 C O 。的 性 质 与 制 取 类 比 S O 。 、 H S的性 质 与 制 取 , 学会迁移, 获 取解 决问题 的程序 性 知 识 。( 5 ) 学 会 以 化合 价 、 物质类别 为分 类依 据 , 归 纳不 同类 型 的反应 中含硫 化 合 物 的转 化 规 律 。教 学 思 路 则 预
首先 出示如下两个 问题 :
问题 1 C O 2 通入 B a C 1 2 溶液, 有什 么现
象?若是 S O 2 呢? 问题 2 写出B a S O 。与盐酸反应 的化 学
方 程 式 。 Na 2 S Oa可 以 与 盐 酸 反 应 吗 ? 用
更 重要 的是整 合单 元 内容并 使之 系统 化 , 但

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通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通过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解析】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本质上看,就是实现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

(1)(2)(3)(4)(5)(6)(7)(8)(9)(10)(11)(12)(13)(14)《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2.写出以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

3.将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在溶液中能检测到硫酸根离子的存在,且溶液的pH减小,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原因。

、4.某火力发电厂所在地有较丰富的石灰石和菱镁矿(主要成分为碳酸镁),若该发电厂以含硫重油作燃料,请就地取材提出两种吸收二氧化硫的方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种:、、。

第二种:、、。

5.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当二氧化硫过量时,生成亚硫酸氢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生成亚硫酸钠。

(1)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过量)+ SO2-;NaOH+ SO2(过量)-(2)某硫酸厂每天排放1.0×104 m3(标准状况)尾气,其中含0.2%(体积分数)的SO2,现欲用2.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每天至少需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升?6.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铁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6.00 mol·L-1。

求此溶液理论上可溶解铁粉的质量。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2019年文档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2019年文档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笔者有幸代表宁波市参加了浙江省2011 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并获得一等奖。

现将该课堂教学实录整理成稿,与大家交流。

1设计思想本次评比的课题为苏教版《化学 1》专题 4 第一单元“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 。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的,缺乏联系性。

教材在本单元内容临近结束时安排了这一内容,不仅促使学生对含硫物质知识进行巩固、概括和整合,更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学设计中至为重要和关键的方面应该是如何建立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突出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和观念的着力点,而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决定从氧化还原和化合价变化、物质分类等角度入手,运用二维坐标图、实验等方法,科学、直观、形象地演绎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

2教学目标 [2]2.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硫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巩固含硫化合物,如硫酸、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

(3)了解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的转化。

2.2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以化合价、物质类别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类型反应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2)通过实验、分析、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发散等思维方法。

(3)通过网络图的展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图整理巩固已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使知识条理化。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并从中使学生领悟物质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实录环节一展示含硫矿物图片,归类含硫物质[ 教师 ] 展示图片。

硫和含硫化合物古人早已熟知并有所应用,比如朱砂(见图 1),红色晶体 HgS,古时有些炼丹士把它作为仙丹献给皇帝。

高中化学4.1.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4.1.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苏教版必修1

一、学习目标1.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一样含硫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变,初步认识影响它们转变的要素。

2.经过抓住硫元素化合价同样或不一样物质间的转变,整理概括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依照物质的内在联系整理概括化学知识的能力。

3.经过对含硫物质的剖析 - 综合 - 再剖析 - 再综合的循环过程,学会逻辑剖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

二、教课要点及难点含硫物质的互相转变,建立知识网络图。

三、设计思路本课试图由“认识含硫物质转变规律建立知识网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元素观的角度认识和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教课内容以“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开始,经过“沟通与议论1”依据硫的不同价态列举含硫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沟通与议论2”学习常有的含硫物质转变的化学方程式,议论此中的转变规律,要点重申“不一样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经过氧化复原反响规律来转变,同样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经过非氧化复原反响规律来转变” ,接着提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的问题,对转变规律进行实质运用后,进一步利用教材的“整理与概括1”完美知识网络图的建立。

四、教课过程[ 引入 ] 我们已经学习了SO2和 H2SO4这两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你还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物质中存在硫元素吗?在这些物质中硫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回答 ] 火山喷口邻近、含硫矿物、石膏(CaSO4·2H2O)、芒硝 (Na 2SO4·10H2O)等。

[ 板书 ] 一、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视频 ] 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板书 ] 存在形式游离态化合态[ 发问 ] 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哪些?列举一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并按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类。

(学生达成教材93 页沟通与议论1)- 1 -[ 小结 ] 主要化合价有: -2 、 0 、+4 、 +6-2 0 +4 +6S S S SH 2 SSSO 2 3H 2SO 3 SONa 2SH 2 SO 4Na 2SO 3Na 2SO 4HgSCuSO 4[ 设问 ] 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实质上看,就是实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互相转变,如何 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变呢?[ 板书 ] 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互相转变(学生达成教材 94 页沟通与议论 2,教师赐予适合解说、指导)[ 小结 ] ( 1) S + Hg = HgS硫化汞没有毒性,能够用硫办理散落在地上的汞,这样就能够防备汞中毒了。

“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对“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这一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设计与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观念建构;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38-02一、问题提出新课程高一化学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通过调查,学生感觉并不是难在理解上,而是难在记的太多了。

《化学1》包含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无机化合物知识。

物质性质要记,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记,等等。

学生是记了这点忘了那点。

其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并非都靠死记硬背,它们之间都有规律可循。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一些观念,那将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了。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是针对具体性知识记忆为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而提出的。

在以观念结构为本的教学中,我们也选择和讲授具体性知识,但具体性知识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作支撑观念结构的工作和载体。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在这些具体性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

以下就是我在观念建构思想指导下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二、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初步构建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方式,启发学生在“观念建构”思想指导下学习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归纳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是存在规律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教学过程[提问]你知道含硫的物质有哪些吗?请按要求完成学案【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中的二维图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根据化合价也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分类观”。

【提问】你知道硫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请你说说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例子。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篇一:硫的转化教案一】硫的转化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1、实用性和教育性。

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基于"文本对话"的有效教学——有关苏教版《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基于"文本对话"的有效教学——有关苏教版《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上 超 越 创 新 , 而 发 挥 自身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导 作 用 . 进
促 使学生 的主体 作用在课堂 内得 以彰显 , 实现课 堂 教学 的有效性 。
二 、 于“ 基 文本 对 话 ” 教 学 设 计 的
虽 然基于 同样 的课程标 准 , 但不 同的人对 于教
学 思想 和课 程 标 准诠 释 的方 式 不尽 相 同 。
再结 合物质 分类思 想分别 从氧化 物 、 氢化 物 、 氧 含 酸的角度来认 识含硫化合物 。 但人教版最大 的不同
是 基 于 硫 、 两 种 元 素 的化 合 物 在 性 质 上 具 有 一 定 氮 的相 似 性 , 因此 硫 和氮 的知 识 体 系 是并 行 展 开 的 。 鲁 教 版 则 是 根 据 元 素 在 自然 和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分类 。 及化 合物 的知识 出现在 必修 1 三章《 硫 第 自
的认 知 规 律 . 干 清 晰 。 层 递 进 , 时 又 具 有 一 定 主 层 同 程 度 的 发 散 性 。 外 还 强 化 了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等 化 此
学 用 语 的规 范 表达 . 固 了 基础 知 识 。 巩
2 .与 教 材 对 话
做修订 , 该流程图已变化 为以物质转化为主线。 很显
课 堂 教 学 伊 始 就 以“ 验 窒 和生 产 中硫 和 含 硫 实
化合物 的相互转化 ” 切题 , 设计 了系列问题 。 ( )实 验室 常用 N  ̄ 1 a O 和浓 } S 应制 备 S {O 反 2 二氧化硫气体 . 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相关原理 。
( ) 验 室或 者工 业 上 , 还 可 以通 过 哪些 反 2 实 我们
新课程改革 的推进与深入 , 促使教 师的角色定 位发生着 巨大变化 。突破传统意义 上的传道授业 , 执教者不应再是 简单的教书 匠 , 而首 先应该是一个 善于和课程标 准 、 教材等各种教 学资源展开文本对

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

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实质上是对前两节内容的巩固整合,更向学生渗透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学生已有了关于各种含硫化合物性质的知识,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不相联系的,因此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根据STSE理论和探究教学理论,本节课的具体思路是:先介绍自然界中各种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引出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再从氧化换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角度介绍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学习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的组成:本课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硫单质的性质与应用,以及含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节通过自然界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引出人类对硫元素的应用即实现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对这些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的例举、含硫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出硫单质的性质和应用,并引出了实现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方式——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最后,通过各种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网络图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整理归纳和应用,而硫是高中元素化学中最重要的无机元素之一,对学生之后含氮化合物的学习以及之后其他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有重要的基础和借鉴作用。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有重要作用。

重点:含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与规律难点:含硫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与规律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已有了有关硫及其相关化合物性质的知识,对形成这些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在之前的几个单元中也已经学习过其他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有了一定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为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前学生虽已学习了关于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割裂的、缺少联系的,对形成含硫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图有一定的困难,而在这些化合物相互转化时需要合理选择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这对未很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硫及其化合物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设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提升学生"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存在,熟悉自然界中常见的含硫物质的类别及硫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硫元素化合价会分析含硫物质的性质,并能涉及实验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

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物的角度,预测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在与同学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不同价态含硫物质转化的试剂,基于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主动关心与保护环境,结合不同价态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难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视频素材:【BBC人类星球-采硫人】目的: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游离态硫的真实面目。

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P7“资料卡片”,总结自然界中含硫物质: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1、硫的存在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中就含有硫。

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岩层深处和海底的无氧环境中,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在地表附近,由于受氧气和水的长期作用,转化为硫酸盐。

火山口附近的硫单质会被大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进一步氧化成三氧化硫,遇水分别形成亚硫酸和硫酸。

2、自然界硫的循环有机体中的硫元素可通过生物作用转化为硫化氢进入无机界,以完成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溶于雨水导致酸雨,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除了自然活动向大气输送二氧化硫,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森林火灾是大气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作者:齐艳芸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这一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设计与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观念建构;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38-02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高一化学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通过调查,学生感觉并不是难在理解上,而是难在记的太多了。

《化学1》包含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无机化合物知识。

物质性质要记,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记,等等。

学生是记了这点忘了那点。

其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并非都靠死记硬背,它们之间都有规律可循。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一些观念,那将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了。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是针对具体性知识记忆为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而提出的。

在以观念结构为本的教学中,我们也选择和讲授具体性知识,但具体性知识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作支撑观念结构的工作和载体。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在这些具体性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

以下就是我在观念建构思想指导下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二、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初步构建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方式,启发学生在“观念建构”思想指导下学习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归纳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是存在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教学过程
[提问]你知道含硫的物质有哪些吗?请按要求完成学案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中的二维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根据化合价也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分类观”。

【提问】你知道硫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请你说说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例子。

【学生1】酸雨的形成;硫酸的工业制备。

【教师补充】自然界中的含硫化合物的转化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么多的硫及其化合物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初步构建“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观念。

【学生活动】《神农本草经》记载,硫酸钠具有清火消肿,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等药效。

某地盛产硫磺,若以此制备硫酸钠,请你设计尽可能多的生产路线。

【投影】学生所写的流程图
【评价】同学们都写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将大家的设计归纳一下。

【师生归纳】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初步构建硫及其化和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设计意图:结合展示的“自然界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图片,促使学生自主构建部分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进一步建立“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问】如何将硫酸转化为二氧化硫呢?
【学生1】浓硫酸与铜共热
【学生2】硫酸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
【学生活动】完成书本中的交流与讨论2(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书写)
【讲评】师生共同评析黑板上的方程式
【展示】
【提问】二维图中横向物质要相互转化可以用什么方法?纵向物质相互转化又用什么方法?
【学生3】纵向物质中的硫元素是不同价态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进行转化;
【学生4】横向物质中的硫元素的价态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可以用复分解反应原理进行转化。

【评价】两位同学回答地非常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建立起“物质间相互转化是有规律的”观念。

为今后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

【学生活动】请完善学案中二维图,用箭头标出可相互转化的物质,并在箭头上写上反应物。

【展示】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物质间相互转化是有规律的”观念,现在就用这一规律来完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进一步使学生建构起分类观、转化观、转化规律观等。

【归纳】我们先将物质进行分类,目的是探寻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遵循的规律。

【应用】由于煤燃烧产生的SO2是酸雨的主要成因,因此工业上采用石灰法煤脱硫技术,可得到副产品石膏。

请你写出该途径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学好化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三、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