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与省思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研究
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和社会流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教育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社会流动性则受到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本文将对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展开研究,探讨教育在社会流动性中的作用、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一、教育对社会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教育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推动力量,它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使得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从而实现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教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而且为社会流动性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机制。
首先,教育为个人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平等机会。
通过接受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到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增加了个人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社会流动性的壁垒。
教育不仅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起跑线,还能够培养和提升人们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教育提供了社会流动性的实现途径。
通过教育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教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也为人们提供了向下流动的保障。
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遇到了社会经济条件不利的情况,个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社会流动性。
最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也有助于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现象。
教育可以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帮助个人摆脱贫困和不平等的困境,从而实现社会流动性的提升。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改变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实现。
二、教育对社会流动性的制约和影响尽管教育对社会流动性有着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和影响。
教育的质量、资源和机会不均等、就业市场的竞争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都会对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
首先,教育的质量和资源不均等会影响社会流动性。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不高,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这就导致了教育在社会流动性中的不公平现象,一些人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从而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流动性。
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_陈新忠
第49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Vo l .49 No .3Journal o f Huazho ng N or mal U nive rsity (H umanities and So cial Sciences )M ay 2010 收稿日期 2009-12-01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实践”(DIA 010301)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陈新忠 董泽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研究聚焦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近代新式高等教育和新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流动的关系,注重高等教育机会考察、重视高等教育分流探讨、突出社会影响因素挖掘、强调二者相互关系分析,但在研究内容上,二者有机统一少;在研究对象上,内在机理研究少;在研究方法上,定性定量结合少;在研究视角上,多种学科观照少。
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我们要加强基础理论建设,做好质量结合探究,强化多维视角剖析,致力互动机制构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分流;社会分层流动;和谐互动研究 高等教育分流是指高等教育分流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分流对象的意愿和条件,由分流机构实施操作的对分流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差别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活动;社会分层流动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结构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种地位移向另一种地位,从一个阶层移向另一个阶层的状况。
①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是现代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繁荣。
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的最早研究散见于史书、传记和其他文献资料中,相关的专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急剧分化的背景下成为研究热点的。
2023年成人教育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成人教育行业市场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人教育行业发展迅猛。
成人教育指的是满足成年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培训的需求,包括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提升等方面。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成人教育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挑战,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市场规模与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成人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教育培训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人学历教育在职人数达到1.5亿人,成人继续教育在职人数达到0.8亿人。
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市场规模巨大。
当前,成人教育行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领域: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培训等。
其中,职业培训是成人教育的热点领域之一,与就业和职业提升直接相关,受到了广大成年人的关注。
继续教育则主要面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成人,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市场发展趋势1.个性化定制课程:由于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与传统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因此,个性化定制课程将成为成人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2.线上教育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线上教育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线上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尤其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3.职业培训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培训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新技术、新兴行业的出现,使得职业培训成为成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市场竞争和挑战1.市场竞争激烈:成人教育行业市场潜力大,吸引了众多培训机构和高校参与,竞争激烈。
在同质化的课程和服务中,教育机构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和增加课程特色来脱颖而出。
2.从业人员素质问题:成人教育行业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一些从业人员的教学能力、教育理念和专业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管理。
成人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成人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那些因经济、文化等原因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提供机会 ,帮助他们缩小与他人的差距,实现个人价值。
推动经济发展
成人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 力,促进经济发展。
调查目的和背景
调查目的
本次成人教育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成人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可行的建议和 对策,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发展,成人教育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开设新兴领域 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公平与普及
如何进一步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公平性,让更多人接受高质 量的成人教育仍然是一个挑战。
政策支持和投入不足
部分地区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支持和投入不足,制约 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05
对成人教育的建议与展望
数据收集与处理
要点一
数据可靠性分析
要点二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包 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等,以检验数 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 统计、数据分析等,以得出调查结果 和结论。
要点三
结果呈现
将调查结果以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 呈现,包括表格、图表、文字说明等 ,以清晰地表达调查结果和结论。
线下课程仍受青睐,但网络课程受到 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03
学习时间安排
受访者更倾向于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 学习。
成人教育参与情况与满意度
参与意愿高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成人 教育课程,但实际参与人数较少 。
课程质量评价不一
受访者对课程质量和教师水平的 评价存在差异,总体满意度中等 。
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辩证关系.doc
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辩证关系作者:王萍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2期[摘要]深入研究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成人教育符合社会各阶层发展的需求,扩展了社会各阶层流动的空间与范围;社会的合理流动刺激着成人教育不断调整其内容、手段和目标,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参与成人教育的内在动机,提高了各阶层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会阶层辩证关系[作者简介]王萍(1965- ),女,北京通州区成教中心,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
(北京101100)[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11-02中国城乡的社会流动与教育程度的密切关系表明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时代,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拥有更多向更高的职业流动的机会。
正如毕兰加(Belanger)所说的:“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是否需要成人学习,而是成人学习有多么重要。
”①深入研究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流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各阶层合理流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成人教育的特点符合社会各阶层发展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成人教育的内容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济等学科以及各种生产技能技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其层次又包括扫盲、初等、中等、高等及中学后、大学后等各个阶段,并且有徒工、技工、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等各种技术等级的培训以及各种管理方面的教育。
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成人教育无疑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条件,并且直接在调整社会阶层和职业集团之间的对比关系中发挥作用。
(2)成人教育对象原有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年龄、行业、工种、职位等各不相同,加之对知识水平和知识种类会产生不同的选择和不断的选择,由此,成人教育必须具备较高适应性的能力,能够做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满足成人对知识水平与知识种类的多种需求与选择,使之各得其所,进而提高个人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改变他们与社会阶层、社会职业集团的隶属关系。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
案例名称:社会分层与流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案例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层与流动问题日益凸显。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和原因,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二、案例内容
1. 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和原因
介绍当前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教育、职业、城乡差距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意义
阐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必然选择。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如加强教育公平、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三、思政元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爱国主义精神
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的课题报告
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的课题报告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社会阶层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报告旨在探讨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一、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提供平等的机会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平等,为个体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提供基础条件。
2. 提升个人能力教育培养了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他们的人力资本。
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的个体更容易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从而实现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
3. 塑造个体观念教育对于个体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产生进取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积极追求社会阶层的提升。
二、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因素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1. 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家庭的不同,孩子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机会和资源存在差异。
富裕家庭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增加其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
2. 学校质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对个体的阶层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优质的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技能培养。
这些优势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对个体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某些职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较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能更有利于实现向上流动。
然而,就业市场也可能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使得教育水平高的人群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影响其社会阶层流动。
三、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的机制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之间存在着多种机制:1. 技能积累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具备优势技能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就业,实现社会阶层向上流动。
2. 社交网络和资源获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社交网络对于社会阶层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宋西玲,王华轲(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摘 要: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很少为人关注,知识分子社会流动与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关系的研究更为欠缺。
本文尝试从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现状、对成人教育的促动以及成人教育在知识分子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成人教育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4)02-0054-04 在中国向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社会职业的频繁变换,作为中国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建设中坚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成为反映中国整个社会转型、特别是社会结构重建现状与趋势的重要社会现象。
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状况及其特征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渐摆脱了运用政治力量抑制社会成员正常分化的历史,原来的户籍、人事、单位制度受到根本性冲击,逐步导致传统的刚性职业身份体系的分化与消解。
在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社会流动的停滞期和80年代低速流动后,到90年代,中国呈现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与汹涌的“民工潮”遥相呼应的是知识分子在90年代初的社会流动,其规模之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归纳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状况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建国初期相比,知识分子呈现整体结构性上升流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于国家政治策略等的变化,作为整体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以及作为整体社会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得到重新评价,知识分子整体结构性上升流动随之开始。
从经济收入指标分析,以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大学教师为例,“文革”时期,大学教师工资多年不调整,其基本工资低于当时社会上工人的平均工资。
经过1982年和1985年调整工资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知识分子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教师的工资处于大幅度上升状态,而1995年以后大学教师的工资增长幅度最大。
学校教育与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学校教育为人们提供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人们的竞争力,有助于人们在社会中获得更好 的地位和收入。
社会流动推动教育发展
社会流动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社会流动 也带来了对教育的新需求和挑战,促使教育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育与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
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等方式 促进社会流动;另一方面,社会流动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种互动关系使得教育 和社会流动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校教育与中国古代社会流 动性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概述 • 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分析 • 学校教育对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的影响 • 案例分析:具体历史阶段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流动性 • 结论与展望 Nhomakorabea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历史现象,学校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
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互动关系
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社 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的垂直流动;另一方面,社会的流动性也 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04
学校教育对中国古代社会流 动性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
打破世袭制度
学校教育为平民提供了上升通道 ,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对社会流
教育内容单一
学校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忽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 能培养,导致人才培养的片面性,限制了人们在社会上的 发展空间。
教育与选官制度结合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与教育紧密结合,使得教育成为获取 官职的主要途径。这种制度导致了官场的腐败和世袭现象 ,阻碍了社会流动。
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流动
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流动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然而,过去对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而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流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却被人们忽视。
本文将探讨成人教育对社会经济流动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首先,成人教育对于个人社会经济流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那些已进入职场的人来说,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将有助于他们在现有工作中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或职业进修,成人能够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成人教育也可以帮助那些想要换行业或提升自己技能的人们,为他们提供了重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这些人们通过参加成人教育课程,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提高了自身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因此,成人教育对于个人的社会经济流动具有直接和积极的影响。
其次,成人教育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流动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适应,个人和企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成人教育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对新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帮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这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素质,也有助于改善社会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的创新和进步。
因此,成人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成人教育在我国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成人教育的供给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广大成人学习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教育资源仍被投入到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成人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
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的参与率较低。
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很多成年人无法参加正规的教育培训,造成了成人教育的覆盖率不高。
因此,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提高其供给和参与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了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减税和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教育与社会流动性关系分析
教育与社会流动性关系分析近年来,关于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因素方面发生的变动。
而教育作为社会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教育在社会流动性中的作用不可否认。
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个体能够提高其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进而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薪资水平,从而能够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
另外,教育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整体流动性,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社会中的各阶层都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其社会地位。
然而,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一些弱势群体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富裕地区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各种困难,这导致了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教育过于功利化也会影响社会流动性。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和就业率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而大多数孩子只能面对困难和挫折。
为了解决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到贫困地区的学校,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贫富教育差距的问题。
其次,教育体制需要从功利化的方向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此外,家庭、学校和社会也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性研究
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性研究近年来,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性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社会认可。
然而,教育系统的存在也为阶层流动性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在社会中起到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作用。
通过教育,优秀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发展。
然而,教育系统的机会不均衡往往会导致社会中的阶层固化。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一些贫困家庭往往无法为他们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使得社会流动性受到限制。
即使在发达国家,教育资源也存在差距,使得社会中的阶层仍然难以跨越。
其次,教育的改革也对社会流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是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关键因素。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教育制度能够提供平等的机会。
例如,改革高考制度,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对成绩的单一依赖。
这些举措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育差距,促进社会中的阶层流动。
然而,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教育虽然是一种提高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其他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的继承、经济基础等也会影响个人的流动性。
此外,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如教育内容的偏重、教学方法的单一等问题,这可能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流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的作用,有必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是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分配到各个社会阶层。
其次,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也是重要的。
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和流动性。
同时,学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既能够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然而,教育与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实现更加公平和有活力的社会阶层流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系统,使其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资源流动调研报告
教育资源流动调研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流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教育资源的流动情况,本次调研报告从教师流动、学生流动和教育投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教师流动教师是教育资源的核心,他们的流动对于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教师流动主要集中在城市间、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各个教育阶段之间。
在城市间的教师流动中,一线大城市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教师资源。
这些城市的教育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也相对较高,因此他们成为众多教师的首选。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
与此同时,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师流动中,不少优秀的农村教师选择到城市工作,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欠缺,这种流动加剧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
教育阶段之间的教师流动主要集中在高中到大学的过程中。
调研数据显示,许多高中教师会选择辞职进入大学任教,这与大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校待遇相对较高有关。
然而,这也导致了高中教育资源的匮乏,特别是一些高中重点班级的教师流动性较大。
二、学生流动学生流动是教育资源流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学生流动性较高。
在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流入。
这也导致了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人数少,教学质量低下。
另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学生流动也占据了较大比例。
由于城市的教育条件相对好,生活水平较高,许多农村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也带来了学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现象。
三、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的流动与教育投入有密切关系。
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地区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相对较高,教育设施、教材资源等方面也更加完善。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限,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此外,教育投入与教师待遇也密切相关。
城市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教师资源。
小学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研究ppt课件教案
提倡启发式教学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小学教育方式更加提倡启发式 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 方式也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以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05
小学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互 动关系
小学教育对社会流动性的促进作用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 ,通过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 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意义
探讨小学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理 解,为优化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教育与 社会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揭示小 学教育在个体社会流动中的功能 和作用。
研究问题
如何通过改善小学教育提高社会 流动性?小学教育在个体社会流 动中的具体影响机制是什么?
02
社会流动性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也 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上,需要政 府和社会更加重视小学教育的投 入和改革。
小学教育与社会流动性的良性互动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 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社会应该为小学教育提供更好 的资源和环境,支持小学教育 的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流动 性的提高。
类型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上下流动,水平 流动则是指同一社会阶层内的移动。
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教育
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因 素,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提高
个体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
家庭背景
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对个体的社 会流动性有显著影响,良好的家庭 背景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资源和 机会。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
当前我国农村女性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
刘奉越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女性的社会流动呈上升的趋势且发展迅速,但升迁性流动水平较低,就业结构更多地偏向低职业层,职业流动速度较慢.成人教育是参与社会流动农村女性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是她们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为此,成人教育在促进我国农村女性社会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刘奉越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J], 刘凤存
2.试论我国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流动 [J], 齐明
3.我国女性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 [J], 张景美
4.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流动 [J], 余经天
5.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社会流动现状及成人教育应对 [J], 孔德虹;孔程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前中国城乡人口社会流动与教育之关系
当前中国城乡人口社会流动与教育之关系马和民2011-12-15 11:20:11 来源:社会学研究作者认为,农村改革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市场经济为实现社会流动提供了巨大空间。
80年代以前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受教育程度并无十分密切的相关,90年代这种关系开始逆转,未来农民的社会流动将更多的依赖教育资源;城市职工的各类社会流动均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女性的就业结构偏重于低职业层。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社会流动的主要障碍是教育因素,而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
作者:马和民,男,1964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在讨论社会流动与教育之关系方面,西方社会学界并存着两种相左的结论。
一种观点视教育为社会流动之主因,另一种观点则视教育与社会流动无关。
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会不断地发生重组,遂使社会流动凸现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今天尤其以“民工潮”、“下岗待业”、“白领职业”等现象为焦点而受到学界与民众广泛的关注。
探析城乡人口社会流动的致因,研究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以检视教育在引致社会流动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界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这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与共同现象。
不过,由于中国现代化的赶超型特点,导致西方社会现代化几百年历史中渐显的问题,突显于当前中国的现实中。
农业人口的流动便是今天人们感受最深、影响最广、对社会的压力最大的问题之一。
中国50年代初的工业化曾经带动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唯因受到当时外部条件的限制(如中国初期的工业化未走引进外资的道路,而是依靠薄弱的民族工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内部机制的局限(如主要通过剥夺农业剩余以求得工业积累;严格的户籍制度、口粮制度与工分制度等),而致这种转移十分零星和分散。
《和谐社会观照下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
《和谐社会观照下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成果公报曲阜师范大学何爱霞副教授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和谐社会观照下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课题批准号为FKB060418)。
课题组成员有柳士彬、于莉、孙立新、秦发盈、崔铭香、蒋红、霍玉文、雷丹。
一、内容与方法本成果共包括五大部分:一是社会流动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二是我国社会流动的基本现状;三是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应然功能;四是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实然状况;五是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实现路径。
本成果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
二、结论与对策(1)合理的社会流动:和谐社会的重要协调机制和谐社会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其中,实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第一要点,而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有赖于合理的社会流动而实现。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流动是社会的固有属性,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社会流动现象,只是流动数量多少、速度快慢、合理与否等有所不同。
其中,合理的社会流动是指能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
由上述和谐社会及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本质可以看出,能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合理的社会流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协调机制。
(2)合理与不合理并存:我国社会流动的基本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在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就量的扩张而言,近年来,我国社会流动的数量显著增长,规模持续扩大,而且这种扩张是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
例如,到“十一五”末,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42亿人。
也就是说,我国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职业的转变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催生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三个新的阶层。
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成人高等教育在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学历与职业发展难以有效对接等。
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背景、政策制定以及教育思想的综合性问题。
因此,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为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的现状,分析在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理念、政策、体制、课程设计、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今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2.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3.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理念、政策、体制、课程设计、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4.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是什么?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期刊资料,全面了解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某些地区、某些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结合其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深入探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3.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各地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操作,以进一步梳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相关文献和期刊资料,全面了解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望与省思: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何爱霞2012-8-19 10:19:05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济南)2011年19期第72~74页【专题名称】成人教育学刊【专题号】G5【复印期号】2012年03期【英文标题】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 China's Society Mobility and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作者简介】何爱霞(1973-),女,博士,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山东曲阜273165【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在梳理这些成果于数量、主题和方法方面所取得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有待弥补和改进之处。
【关键词】社会流动/成人教育/进展/省思社会流动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其意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变动。
社会流动是社会的固有属性,是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现象。
只是,在不同社会中,社会流动的流量、流速和流动频率等有所差别。
一般来说,在传统社会、封闭社会,社会流动的速度和频率较慢且流量较小。
而在现代社会、开放社会,社会流动的速度和频率相对较快且流量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催生出了大量的社会流动现象,这些现象也受到社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由成人教育学与社会学交叉而形成的成人教育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使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成为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的进展回望(一)成果数量:从空白到丰实如前所述,在社会变迁与理论探索的双重驱动下,1989年,高志敏刊发了《浅议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一文,论述了社会流动概念的由来、社会流动的不同种类、成人教育对社会流动发生影响作用的理论依据、成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实证等基本问题。
如作者本人所言,该文是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方面的一篇“补白”之作。
自此之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并在数量和形式方面日趋丰实。
据笔者统计,自1989年至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刊发了40篇专门探讨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问题的文章。
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成人教育规导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基于临沂市的个案调查》和《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2篇硕士学位论文。
在著作方面,《当代世界教育科学发展与成人教育》(1997年版)、《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的观察与省思》(2005年版)、《成人教育社会学》(2006年版)、《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2007年版)等著作中都集中阐述了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的相关、我国主要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等问题。
可以说,迄今我国所出版的几本成人教育社会学著作,尽管体系差别较大,但却都无一例外地涉及这一话题,这也足以昭示出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和谐社会观照下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和《成人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等课题的立项,也有助于将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进一步引向系统和深入。
(二)研究主题:从综合到分化在研究主题方面,目前我国有关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的成果呈现出比较清晰地从综合到分化的逻辑脉络,这一特征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视角都可以看出。
1.基于阶层视角的综合与分化研究。
社会学对社会流动的研究是从社会分层研究深化和延伸而来的,社会分层研究尤其是其基本范畴——社会阶层研究自然成为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总体来看,初期的研究多是针对所有社会阶层而展开的,但随着研究的推进,聚焦于不同阶层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而且,这一视角的分化研究还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从“传统”到“新型”的演化特征,即分化初期的研究主要是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传统社会分层结构为依托的,因此,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集中涌现出来。
其中,何爱霞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社会流动的基本状况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成人教育在影响工人社会流动中的具体使命。
而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理论的强势推出,弱势阶层、中间阶层、精英阶层、农民工阶层等新型阶层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也迅速跟进。
例如,秦伟伟撰文指出,目前我国社会已被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很明显现在的阶层结构还不合理,弱势阶层比例偏高。
如何促进弱势阶层流动,优化我国的阶层结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由此,她论述了弱势阶层流动与成人教育的关系、成人教育应如何促进弱势阶层流动等问题。
2.基于性别视角的综合与分化研究。
从性别视角看,除面向所有成人之外,鉴于女性在社会流动中所呈现出的流动频率较慢、流动方向以水平流动为主、向上流动的机会较少等迥异于男性的流动特点,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成为我国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
例如,张景美在《我国女性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女性职业变更以水平流动为主、城镇女性比农村女性的垂直流动相对明显等观点,以及成人教育在改变传统角色定位、增强女性自强意识等方面的使命。
3.基于教育视角的综合与分化研究。
除宏观论述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之外,社会流动与自学考试、社会流动与继续教育也相继成为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如对于自学考试这一我国特有的成人教育形式,林文广认为,它促进了包括城乡流动、地域流动和个人升迁在内的向上流动以及社会流动主体(考生群体)按其自主意志实现其自由流动,并呼吁社会政府应重视自学考试对社会流动的促进功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赵洪波等人则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继续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流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农民工市民化转化中,继续教育提高了农民工在职业分层中的地位,增强了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培养了农民工的公民素养,促进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转化。
4.基于流动视角的综合与分化研究。
从流动视角看,目前的多数成果是以“社会流动”为关键词来展开的,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研究社会流动的核心内容——职业流动与成人教育的成果。
郭彦彬和门素梅分析了成人教育所具有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职业流动的促动作用,进而认为,在社会转型、成人教育蓬勃发展以及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成人教育应扩大自身的教育培训功能,加强成人教育参与的力度与广度,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成人的正常职业流动,进而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与经济价值。
另外,依循流动的方向,社会流动包括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垂直流动又分为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在这种分类视角下,向上流动因最能体现成人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而更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其中,李文基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的代际传承阻碍着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论断提出,成人教育能面向农村、及时实施教育功能转换的优势,为打破代际传承与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必要的教育条件,成人教育的准入制度为打破代际传承与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教育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阶层视角还是性别视角的分化研究中,与很多研究不同程度地忽视社会弱势阶层不同,在笔者所检索到的40篇文章中,探讨农民、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女性、农村女性、弱势阶层的社会流动及其教育培训的文章就达23篇,无可置疑地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重心。
究其原因,一方面,一般认为,成人教育对于社会流动的最显著影响就是其能促进向上流动,而在社会位置中处于弱势或下层的社会成员则是透过成人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典型样本。
特别是,当前我国尚属于底层很大的金字塔形社会阶层结构,为形成合理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就尤其需要通过政策和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路径,为底层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平台,不断培育和壮大社会中间阶层。
另一方面,这也与我国成人教育长期以来所扮演的主要是对失去或缺乏受教育机会的人开展补偿教育的角色有关。
(三)研究方法:从思辨到实证就研究方法而言,前期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成果基本是以逻辑思辨为主,比较注重以逻辑思辨的方式提供“资料与证据”,强调“逻辑推理”。
如有的研究从社会流动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中,得出了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而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也被顺理成章地推导为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这种研究实质就是一种理论推理演绎的过程,其间即便有少量的数据资料支持,也多是援引间接数据。
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注重以实证调查的方式提供“资料与证据”,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方面的代表成果如《成人教育规导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基于临沂市的个案调查》。
该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个案,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现状、成人教育规导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功能的发挥状况展开了实证调查,深入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人教育规导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具体实现途径。
曾荣青、贺义梅则基于对广州、深圳等五个地区所做的2500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女工社会流动的现状、成人教育与外来女工垂直流动的关系。
二、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的几点省思综上所言,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在成果数量、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与此同时,已有研究也尚存在一些缺憾之处,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弥补和改进。
(一)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复的局面有待改观通览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既有成果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在论文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其主要表现之一是标题内容的简单重复。
笔者所检索到的文章,有的是同一作者因一稿多投而造成的简单重复,有的是不同作者在论文的标题以及内容方面基本雷同。
表现之二是结构脉络的套用承袭。
例如,数篇论文基本都是如同套用模板一般如此谋篇布局:开篇阐述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随之引出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的相关关系尤其是成人教育对于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继而探讨成人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任务和使命。
表现之三是关键概念的混淆误读。
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流动和人口流动的解读上。
社会流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本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变动。
人口流动则主要是一个人口学概念,它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因此,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范畴。
其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指社会位置的变动而后者是指空间位置的变动。
其联系表现为:涉及职业及社会地位变更的人口流动属于社会流动,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社会流动也属于人口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