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捅马蜂窝》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捅马蜂窝事件的真实感受。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捅马蜂窝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并阐述其作用。

4.情感体验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

5.写作训练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建议。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捅马蜂窝》一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本文作者林清玄,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

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课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捅马蜂窝的过程和作者的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内容浅近,思路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4.朗读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我”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l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说出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作者童年时候的莽撞,懂得这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重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教学难点:懂得童年的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由于我们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1、介绍马蜂知识。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小时侯冒失地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的一段经历。

过渡:“捅马蜂窝”这件事不仅我想做,连奶奶也要做,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节到第三节)交流问题:1、23、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读文4-6小节,(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有趣”、“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4、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5、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过渡: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6、体会朗读过渡: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

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二)理解: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捅马蜂窝》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或黑板3.学生笔记本和文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捅马蜂窝事件给你什么启示?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课文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学生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和大自然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2.收集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握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捅马蜂窝事件背后的寓意,体会作者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和愧疚之情。

《捅马蜂窝》教案:提高学生观察力的认知课

《捅马蜂窝》教案:提高学生观察力的认知课

《捅马蜂窝》教案:提高学生观察力的认知课】《捅马蜂窝》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一个孩子捅马蜂窝后所经历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事。

故事中,虽然孩子有一颗勇敢的心,但是由于没有观察周围,没有考虑后果而导致自己受伤。

因此,这篇故事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学会观察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三个层面来谈谈如何通过《捅马蜂窝》提高学生观察力。

【第一层面:故事赏析】故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通过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故事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捅马蜂窝》就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寓言故事。

通过故事中发人深省的结局,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这篇故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隐藏的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故事中的细节,如孩子和蚂蜂之间的互动,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等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所要告诉自己的事情。

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的方法。

【第二层面:互动体验】除了通过故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互动体验的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去寻找蚂蜂窝,并观察蚂蜂的生活习性。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到蚂蜂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故事中蚂蜂的感受,有助于形成学生有偿观察的理念。

在观察蚂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如细节、形态、行为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从而形成一种自主观察的习惯。

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会更加注重观察周围的环境,并且能够从中深入领悟问题的本质,进行正确的判断。

【第三层面:案例分析】在考试中,经常会有一些类似于案例分析的题目,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观察问题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解决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精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精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捅马蜂窝》。

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一起捅马蜂窝的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训和反思。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1)生字词的学习;2)课文朗读与理解;3)文章主旨及写作特色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与大自然互动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及课文内容的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捅马蜂窝》2. 生字词:捅、马蜂、窝、教训、反思等。

3. 课文主旨: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和谐共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捅马蜂窝的经历。

(2)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2. 答案:(1)作者童年时与伙伴们一起捅马蜂窝,导致马蜂群起攻击,得到教训,认识到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2)示例: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避免自然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4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4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4篇《捅马蜂窝》教案篇一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

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合作学习设计: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不足30人的小班,针对班里学生知识基础不等,思维反映快慢有别,自学能力高低不均但学习态度端正等实际情况,课前组织了四人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1、我为什么又后悔了呢?自渎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我思想变化的句子。

2、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要求:组长安排组员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每个组员针对一句话说说理解。

有不同意见时等同学发言完毕,再说自己的理由。

各小组自行设计汇报的方式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活动步骤:1、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小组交流:1)、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

2)、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题,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学会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生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第一人称叙述经历的能力培养。

难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用第一人称复述课文,将课文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捅马蜂窝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课文学习:a. 学习生词、短语,让学生造句巩固。

b. 分析课文句子,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c.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心情。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如何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捅马蜂窝》2. 生词、短语:捅、马蜂窝、惊慌失措、小心翼翼、教训、尊重生命等。

3. 句型:我用第一人称叙述捅马蜂窝的经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次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关爱自然。

组织一次以“关爱大自然”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做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分享了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构想】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较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

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

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爷爷的后院,“很少人去”,“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

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

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

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文章较精彩较细致的是心量描写。

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

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

五年级语文教案-捅马蜂窝 精品

五年级语文教案-捅马蜂窝 精品

31捅马蜂窝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

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出于好奇心。

"我"捅掉了马蜂窝,被马蜂蛰了;从马蜂敢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使"我"感到毁坏马蜂的家,毁坏它们的生活就像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2、画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反馈所画句子。

2、深入理解我的思想感情变化:(1)爷爷家后院的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奶奶想请人把它捅下来,可爷爷认为捅不得,我有什么想法?(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爷爷奶奶关于马蜂窝的对话引起了我捅马蜂窝的好奇心。

(2)我做好准备工作,要捅马蜂窝了,可这时我想些什么呢?(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内心恐惧,单被好奇心战胜了。

(3)当我鼓足勇气捅下马蜂窝后,扔下竹竿就跑,可是门被妹妹插上了,我无路可逃,恰在此时,一只马蜂凶猛的向我扑来。

此时的我怎样了?(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马蜂窝被捅下来后,马蜂的样子出乎我意料,因此我惊呆了。

(4)后来我的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怎样?(几天里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的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被马蜂蛰了以后心有余悸。

(5)当我得知这只马蜂是因为蛰了我才死的,它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我毁了它的家之后,我又有什么想法?(我听了心理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捅马蜂窝的事情。

2.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中的“捅马蜂窝”和我们平时的捅马蜂窝有什么不同?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捅马蜂窝场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心惊肉跳”等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马蜂的句子,分析马蜂的特点。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复仇”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敬畏”等词语的含义。

2.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捅马蜂窝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经历,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同时,通过课后作文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教学设计
e.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3.教学评价:
a.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b.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c.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我还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关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复习和巩固的机会,确保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捅马蜂窝》这篇课文的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捅马蜂窝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通过写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c.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捅马蜂窝》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
b.理解文中描述的事件过程,感悟勇敢、智慧、团结、友爱等品质。
c.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a.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b.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勇敢、智慧、团结、友爱等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5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学生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学会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

重点: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捅马蜂窝的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捅马蜂窝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马蜂窝吗?知道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吗?”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危害。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结合实物模型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遇到马蜂窝问题,分组讨论如何处理,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结构:蜂王、工蜂、雄蜂;六边形蜂房特点:高度社会化、分工明确、繁殖力强2. 捅马蜂窝的危害伤害自己及他人破坏生态环境3. 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保持距离,切勿自行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列举捅马蜂窝的危害。

(3)如果你遇到马蜂窝问题,你会如何处理?2. 答案:(1)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蜂王、工蜂、雄蜂;六边形蜂房;高度社会化、分工明确、繁殖力强。

(2)捅马蜂窝的危害:伤害自己及他人,破坏生态环境。

(3)遇到马蜂窝问题,应保持距离,切勿自行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捅马蜂窝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7课《捅马蜂窝》。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童年时捅马蜂窝的经历,通过作者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捅马蜂窝过程中的惊险与乐趣,同时教育学生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文中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

2. 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捅马蜂窝的心情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 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的特点,以及如何从中受到启示,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关捅马蜂窝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作者捅马蜂窝的过程及心情。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如何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选取一个事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体会观察细致、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捅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观察不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进一步体会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学生无意中捅了马蜂窝,引来了马蜂的攻击,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故事。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捅马蜂窝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捅马蜂窝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捅马蜂窝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课使用的教材为《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本课讲解的重点为第二单元《阅读与表达》的第一篇阅读任务:《捅马蜂窝》。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稻草人”的形象,并能回答与稻草人相关的问题;2. 掌握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3. 能自主阅读与理解类似题材的文章,并且注重细节把握。

1.3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阅读和理解练习;教学难点为学生表达个人意见,体验情感,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分析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2.认真理解并简要概括小说主题,区分主旨和情节;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水平。

2.2 教学活动与策略活动目标时间特点1. 热身活动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信心5 分钟围绕小说主题,设计课前问答,调动学生积极性2. 小组合作阅读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全文,理解核心内容20分钟指导学生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信息,启发学生思考品质3. 教师示范解析提高学生对于句子意义的洞察力10分钟一次性解析文章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习最具规律性的语言4. 个人分组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20分钟由学生自己提取讨论故事中的冲突点和引人入胜之处5. 展示指导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提高15 学生讲述个人阅读心得,老师进作文和口语表达能力分钟行指导和总结2.2.1 热身活动1.游戏介绍:以《捅马蜂窝》为背景,进行简单的问答游戏,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信心。

2.游戏流程:•第一问:文章中的人物有哪些?(稻草人、小鸟、马蜂、孩子)•第二问:稻草人的特征是什么?(慈爱善良、有颗帮助别人的心)•第三问:故事的背景是?(自然环境中的元素,定时镜头)•第四问: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题?(爱与勇气)2.2.2 小组合作阅读每个学生在听完老师的简要教学之后,开始阅读《捅马蜂窝》的全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篇目为《捅马蜂窝》。

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故事,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捅马蜂窝后的愧疚心情,明白要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的道理。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朗读,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捅马蜂窝后作者愧疚心情的体会,以及对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图片,如树木、花草、昆虫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提示生字词。

3. 课文理解(1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为什么感到愧疚?怎样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4.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

5.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如何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尊重生命和谐相处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了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未能结合实际生活深入思考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实际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课文的理解与朗读,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学生对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202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

202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

202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__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__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__,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温故导新
5分钟
1.听写生字词。学生互相检查,老师巡视。
纠缠、嬉戏、莲蓬、捆绑、捣毁、刹那、沉甸甸、仇恨、捂住、疙瘩、痊愈、粘住、罪孽。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感受小主人公一次难忘的经历,以及他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体会。
互学讨论
释疑问难
(15分钟)
后预习:
1,作者是怎样捅马蜂窝的?他都是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
1.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结果:罪孽深重
拓展延伸
小练笔
写一写你经历过难忘的事例。(提示:200字左右,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2.表现我情感变化的词句。
“那多有趣!”
“但我已顾不得别的。”
“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惊吓得差点儿叫起来,惊慌跳开。”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
“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顽皮、好奇-----迟疑、胆怯------惊恐、吃惊------悔恨、企盼
3,、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多媒体展示)
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2.师: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许多动物不主动伤人,但如果人类威胁到它们,它们也会不顾一切的与人类作斗争。所以,如果人类能爱护动物,能对我们身边的动物多一些关爱,地球便多一份和平安宁。
板书设计
5分钟
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出本课的板书设计,要求条理清晰,简洁,老师相机点评指导。
起因:不敢开窗
5、捅马蜂窝经过:捅蜂窝,挨蛰懊悔不及
自学课文
释疑问难
(15分钟)
后预习:
1.组内交流新掌握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提示:对子成员可以交流讨论)
交流展示
20分钟
1.板书展示自己掌握的生字词,师巡视。5分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展示,其他学生随机点评。10分钟
2,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3找出文本中“我”感情变化的句子读读,找出适当的词语概括。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我”为什么会有一种强烈的罪孽感?
(提示,先自读课文,然后可小组讨论,总结答案,组长把关)
展示交流
反馈总结
(15分钟)
学生自由展示问题,其他学生点评并作补充,老师相机引导点评。
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生字,并积累。
2.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我”为什么要去捅马蜂窝?又是怎样捅马蜂窝的?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出示问题
(5分钟)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了解马蜂
(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
(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
5、捅马峰窝
教学内容
捅马峰窝
教学目标
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利用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进行积累。
3、品读、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过程
听了爷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话,明白了马蜂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这精神令“我”佩服,所以“我”对自己伤害无辜生命、破坏它们的家园的行为感到罪孽深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
归纳总结
情感升华
(5分钟)
1.从文中小主人公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应该伤害马蜂,要爱护动物,要善待生命,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等等,意思相近即可。)
3.小组派代表展示问题三答案,其他同学聆
结果:后悔自责。
事情发展顺序(意思相近即可)
归纳总结
5分钟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了文本的魅力,也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也初步感受到了人物的语言特色,下一节我们再深入的分析文本。
2.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内容不限,自由发言。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可怕、紧张的情景。)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