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内容

合集下载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内容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内容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内容医务科是医疗机构中负责管理和监督医疗质量的重要部门。

医疗质量管理检查是医务科的核心职责之一,它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下面将介绍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检查的内容。

1.医疗设施与设备检查检查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如手术室、病房、诊疗区等。

检查医疗设备的完好程度和正常运行情况,如手术器械、医疗仪器等。

检查药品和耗材的储存和使用情况,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2.医疗流程与操作检查检查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是否得到严格遵守,包括病历记录、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

检查医疗服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如临床路径管理、手术风险评估等。

检查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如手术操作、药物计量等。

3.医疗质量数据分析与评估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包括不良事件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感染控制等。

根据质量数据,评估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汇报医疗质量数据和评估结果,向上级管理部门和医务委员会作出工作报告。

4.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检查医患沟通的情况,包括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等。

处理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确保及时妥善解决患者的问题和不满。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5.医疗质量培训与督导组织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医疗质量管理和操作技能。

开展医疗质量督导和巡查,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及时反馈督导结果和问题,促使医疗机构改进和提升医疗质量。

以上是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医疗设施、设备、流程、操作、数据分析、医患沟通和培训等方面的检查,医务科能够全面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这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竞争力和声誉。

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工作

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工作

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工作
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工作是指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医疗服务相关方进行监管和管理的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机构管理:对各类医疗机构的注册、执业许可、审批、备案等事项进行监管,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合规运营。

对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质量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服务符合规范和标准。

2. 医师和医务人员管理:对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的注册、执业资格、职业道德、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进行监管。

对医师的临床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医患关系等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3. 医疗器械监管:对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管。

包括对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检验检测、质量监控和不良事件报告等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标准。

4. 药品监管: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和检验等进行监管。

包括对药品的注册、审批、质量监控、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确保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

5. 医疗纠纷调解和处理:对医疗纠纷的调解、仲裁和处理进行监管,促进医患双方的合理权益保护和纠纷解决。

通过综合监管工作,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保护患者权益,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监督检查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医疗质量监督检查的目标,确定监督检查的任务和责任。

2. 监督检查的范围和对象:确定监督检查的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医生、护士等医疗从业人员,以及医疗设备、医疗用品等。

3. 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确定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医疗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确定监督检查的方法,包括现场检查、文件检查、访谈等。

4. 监督检查的时间和频率:确定监督检查的时间安排和频率,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监督检查的责任和要求:明确监督检查的责任分工,确定监督检查的要求和标准,以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进行。

6. 监督检查的结果处理:对监督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整改和处理。

7. 监督检查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以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制度,通过对医疗机
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优化。

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是怎样实施环境监督检查

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是怎样实施环境监督检查

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是怎样实施环境监督检查
对医疗机构现场检查内容:
(一)检查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二)检查医疗机构落实内部环境管理制度情况。

(三)检查污染治理情况: 1.了解污染治理设施的类型、性能。

2.检查污染治理设施管理运行情况、运行记录,是否存在不正常停运情况,是否按规程操作。

3.核查污水产生量、处理量,观察排放的废水的表现性状有无异常,检查是否有稀释排放,偷排行为,如有异常要采样,特别要注意污水外排前是否经有效的消毒处理,检查排污口计量装置运行情况。

4.检查含放射性污水是否经过了单独处理。

5.检查放射性污染物贮存、处置是否规范。

6.检查医疗废物(特别是传染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是否有集中贮存,贮存场所是否设置明显的标识并采取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是否做好定期消毒和清洁。

7.检查是否将医疗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收运、处置,是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2023年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大检查的主要内容

2023年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大检查的主要内容

2023年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大检查的主要内容
为全面推进中医行业综合监督管理,落实中医医疗机构依法管理责任,规范中医医疗机构(含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行为,根据《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条例》和卫生健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检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医医疗机构组织自查(2月20日-3月10 日)自查内容包括:
1.医疗机构资质、执业及保障管理。

2.医务人员资质及执业活动。

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用血管理。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

5.医疗质量管理。

6.传染病防治。

7.母婴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8.精神卫生服务。

9.医疗文书管理。

10.中医医疗美容。

11.医疗广告。

1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责和遵守的其他要求。

第二阶段为各市县中医药管理部门抽查检查(3月10日-4月10日)。

具体要求: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各级中医疗机构自查基础上,按照一级医院(含未定级)、门诊部、中医诊所全面覆盖, 中医综合诊所、二级、三级中医院不低于50%的比例,对不同类别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特别是将超范围执业、非法执业、违规发布中医医疗广告、乱挂牌匾、投诉举报集中、既往被多次处罚的中医医疗机构作为检查的重点,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肃查处。

第三阶段:重点检查和问题整改(4月10日月30日)主要任务是:
在各县市中医药部门完成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省中医药管理局组成检查组对各地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药品及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内容

药品及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内容

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要点一、许可证照1、有无《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2、《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是否在有效期限内;3、《药品经营许证》许可事项发生变更是否及时办理变更审批手续包括法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经营地址是否发生变更。

二、人员情况1、从业人员是否有培训上岗证,是否每年进行健康检查;2、药学技术人员是否在岗在职。

三、药品陈列储存1、是否严格按“四品一械”分区摆放即药品区、医疗器械区、保健食品区、化妆品区、普通商品区;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是否分开陈列摆放,是否存在处方药开架销售现象;3、内服药与外用药是否分开陈列摆放;4、拆零药品是否集中存放在拆零药品专柜,是否保留原包装,是否提供拆零药品说明书;5、需阴凉或冷藏贮存的药品是否存放在阴凉区(或阴凉柜)中;6、药品是否按剂型或用途分类陈列摆放;分类牌是否放置准确;7、药品是否直接放置于地面上;8、许可证上无仓库的是否存在私设仓库的现象。

四、设施与设备1、有无温湿度计,是否按规定上午、下午各监测记录一次;2、空调能否正常工作;3、阴凉柜或冰箱能否正常工作。

五、药品质量检查1、有无超核准的范围经营;2、有无销售假药劣药;3、有无经营严禁销售的品种如终止妊娠药品、特殊药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等。

六、记录凭证1、是否建立供货单位资质档案;2、购进药品有无合法票据;3、有无在计算机系统中做药品采购记录、购进验收记录、陈列检查记录、销售记录、处方药销售登记记录、拆零销售记录、不合格药品处理记录等。

七、销售管理1、销售药品有无开具销售凭证;2、有无存在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3、是否存在出租出借柜台;八、现场检查场所1、经营场所;2、药库。

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要点一、药品监督检查(一)人员1、是否配备具有药学技术人员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工作;2、药房从业人员有无取得药学技术职称或具有药学专业学历;3、药房从业人员是否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综合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内容

综合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内容




第十九条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 、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 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 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
十二、医疗污水处理情况




是否建立了污水处理工作制度 污水处理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污水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是否有专人负责污水处理 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检测 医疗污水的排放是否符合要求 个人防护情况等
十三、疫情报告情况



是否建立了疫情报告工作制度 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门诊登记 是否有疫情报告卡 是否有网络直报工作系统 疫情报告是否有专人负责 疫情报告是否存在有漏报、瞒报、 迟报现象
七、是否存在无护士开展输液活动


《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 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场所消毒、隔 离及无菌操作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医 疗中的感染。无消毒设备和护士以上 职称人员的,不得开展注射输液业务。
八、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情况


1、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发放、使用 是否有登记记录 2、是否存在使用过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3、是否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4、是否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5、是否存在使用不合格的消毒产品
二、《执业许可证》、《收费目录》 是否悬挂在醒目位置。


以便于卫生监督人员在监督检查工作 时查验。 便于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
三、广告宣传是否规范
1、在新闻媒体上、自己印发的宣传单上 所做的宣传是否符合要求。 2、在街道、建筑物上所做的宣传是否符 合要求。 3、在医疗单位门边、门匾张贴的字、画 和说明是否符合要求。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1.法规制定: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卫生人员执业资格、药品管理、卫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定,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监督检查: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开展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卫生设施的安全性、卫生人员的执业行为等。

3.安全管理: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对卫生设施的建设规划和验收、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备案、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的安全运行。

4.卫生质量监测: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卫生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评审,对卫生人员的执业质量进行评估,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质量进行抽检等,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的质量安全。

5.突发事件应对: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协调医疗卫生行业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包括协调医疗资源、组织救援队伍、制定应急预案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应对和处置。

6.培训和督导: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工作,包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7.案件处理和纠纷调解:综合监管部门负责处理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案件和纠纷,包括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理,对医患纠纷的调解和协调,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的秩序和稳定。

总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是保障医疗卫生行业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其职责分工涵盖了医疗质量监测、安全管理、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等多个方面,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医疗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医疗机构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就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要点进行探讨。

一、资质许可医疗机构的资质许可是医疗监督的基础。

在监督检查中,要重点检查医疗机构的办证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包括医疗执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并核实证照是否有效,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运行。

二、医疗设施设备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是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

在检查中需要关注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保养情况,设施的卫生状况等,确保医疗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符合卫生标准。

三、医务人员资质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资质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监督检查中,要核查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和相关证明材料,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确保医务人员的素质符合要求。

四、医疗过程管理医疗机构的医疗过程管理是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监督检查中需要重点关注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用药管理、手术操作规范等,确保医疗过程合乎规范,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五、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评估是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通过定期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水平,了解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六、突发事件处理医疗机构在日常运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医疗事故、突发传染病爆发等。

在监督检查中,要重点检查医疗机构的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涉及医疗机构的资质许可、设施设备、医务人员资质、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细致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才能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内容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内容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内容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监督。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是指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内外环境卫生状况,包括门诊大厅、病房、手术室、诊疗室、洗手间等各个区域的卫生情况。

卫生监督部门要定期对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确保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符合卫生标准,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其次,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卫生监督。

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防止因医疗设备污染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

再次,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卫生监督。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护理、预防、检查、手术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器械、药品包装物等。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最后,医疗机构卫生管理制度监督。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开展卫生管理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教育,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水平。

总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内容涉及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是保障医疗质量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工作。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医疗机构整改,确保医疗机构的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机构监督检查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机构监督检查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在医疗行业中,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进行探讨。

一、患者权益保护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一项核心制度是患者权益保护。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

监督检查机构应对医疗机构的患者投诉和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二、医疗服务安全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二项核心制度是医疗服务安全。

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确保医疗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可靠,遵守医疗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和维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三项核心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流程,对医疗过程中的瑕疵和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四、医疗人员管理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四项核心制度是医疗人员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医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并对医疗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信息管理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五项核心制度是信息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以及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安全的规定。

监督检查机构应对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六、药品管理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六项核心制度是药品管理。

医疗机构应遵守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配送等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并防止药品滥用和浪费。

七、医疗费用管理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第七项核心制度是医疗费用管理。

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遵守医疗费用管理相关政策,监督检查机构应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管理进行审查,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医保督导检查

医保督导检查

医保督导检查引言概述:医保督导检查是指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对医疗保险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活动。

通过医保督导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医疗保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保督导检查的内容。

一、医保政策执行情况检查1.1 医保政策宣传情况检查:检查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覆盖范围,评估宣传效果。

1.2 医保政策执行情况检查:核实医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包括医保费用报销、医保基金使用等方面。

1.3 医保政策违规行为检查:查找医疗机构和个人存在的医保政策违规行为,如虚报费用、骗取医保资金等。

二、医疗机构管理情况检查2.1 医疗机构资质审核: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人员配备等进行审核,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2 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检查: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等。

2.3 医疗机构费用管理检查:核实医疗机构的费用管理情况,包括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等。

三、医保基金使用情况检查3.1 医保基金收入情况检查:核实医保基金的收入来源和金额,确保医保基金的正常运作。

3.2 医保基金支出情况检查:审查医保基金的支出情况,包括医保费用的支付和结算等。

3.3 医保基金管理情况检查:检查医保基金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情况,包括基金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控制等。

四、参保人员信息管理情况检查4.1 参保人员资格审核:核实参保人员的资格和身份信息,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性。

4.2 参保人员信息更新检查:检查参保人员信息的更新情况,包括个人信息的变更和更新方式等。

4.3 参保人员参保费用核算检查:核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核算情况,确保费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五、医保监督检查结果处理5.1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医保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求其进行整改。

5.2 违规行为的处罚处理:对于存在医保政策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罚,维护医保制度的公平和正常运行。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报告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报告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报告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我们对医疗机构名称进行了全面的医疗质量监督检查。

本次检查旨在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进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二、检查目的本次医疗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目的包括:1、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流程合理性、医疗安全管理等方面。

2、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三、检查内容本次检查涵盖了医疗机构的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建设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审查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包括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等。

2、医疗技术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包括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

考察医疗机构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是否符合其功能定位和患者需求。

3、医疗流程与患者安全管理检查医疗流程的合理性和流畅性,如挂号、就诊、检查、治疗、住院、出院等环节。

评估医疗机构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如感染防控、医疗风险评估、医疗差错防范等。

4、病历书写与医疗文书管理抽查一定数量的病历,检查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审查医疗文书的管理情况,包括处方、医嘱、检查报告等的书写、审核和保存。

5、医务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了解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学习等。

检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和效果。

6、医疗设备与设施管理检查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是否齐全、完好,能否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评估医疗设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病房环境、卫生条件等。

四、检查方法本次检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查看、查阅资料、人员访谈、问卷调查等。

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1. 概述本文档旨在汇报我们在医疗卫生领域监督检查工作方面的进展情况。

通过持续的检查和监督,我们致力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2. 工作内容以下是我们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2.1 医疗机构检查我们定期对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

通过检查,我们着重关注以下方面:- 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和资质情况;- 医疗卫生设施的设备和环境卫生状况;- 医疗人员的资质和执业情况;- 医疗质量管理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患者投诉处理情况。

2.2 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我们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 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合规情况;- 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和溯源管理;- 不良反应和事件的上报和处理情况。

2.3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估我们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估,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医疗技术水平和疗效评估;- 患者满意度调查;- 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评估;-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3. 发现问题及处理通过以上监督检查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下面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 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进行警示和限期整改;- 要求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 向相关部门和机构举报涉及违法行为;-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和患者的法律意识。

4. 结果与展望通过我们持续的监督检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5. 总结我们将坚持独立、简明的原则,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监督检查工作。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定一、总则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定旨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医疗机构分类和等级划分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设施和服务水平,将医疗机构分为三级。

一级为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二级为综合医疗机构,提供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三级为综合医院,提供高级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医疗机构的注册和执业许可所有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注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药品,并按照执业许可证的范围和要求提供医疗服务。

四、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安全。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的设施、人员、药品管理、医疗记录等方面的合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整改要求。

五、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处罚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有权依法对医疗机构进行处罚。

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擅自改变医疗机构级别、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

处罚方式包括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

六、医疗机构质量评价卫生行政部门将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参考指标包括医疗事故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疗技术水平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重要依据。

七、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医疗风险评估等方面。

八、医疗机构的举报与投诉公众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或不良行为。

卫生行政部门将对举报进行调查,并及时处理投诉。

对于属实的举报,将依法给予医疗机构相应的处罚。

九、医疗机构的信息公开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公开自身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服务项目、医师资质、收费标准等。

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

十、附则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卫生行政部门将依法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一、概述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是指针对医疗机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套体系性文件,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流程等,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随着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制度,开展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主要内容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制定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涵盖医疗服务程序、患者就诊过程、医学检验、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和流程规范,确保医疗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

2、质量审核制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审核制度,对医疗服务流程、患者诊疗过程、医疗技术操作、药品使用等方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稳定性。

3、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有效减少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医疗机构要建立事件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制度、风险控制措施等,及时发现和处置质量问题,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医疗服务。

4、医疗安全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安全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收集、汇总、统计安全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产生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人员培训制度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健全医疗人员的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和业务素质提升,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三、推导开展医疗质量监督检查,不能只是空洞无物的制度文件,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完善制度执行机制和推广宣传机制。

具体体现如下:1、落实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项制度的责任人和责任区域,落实管理职责,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2、加强检查力度医疗机构要制定明确的检查标准,确保其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对医生诊疗行为、药品使用、医疗设备高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服务的抽查和检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针对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内容,旨在确保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开展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1. 感染管理制度和规范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设立、感染管理人员的配备和职责、感染管理培训等内容。

监督检查将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并是否按照规范执行。

2. 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包括感染病例的记录、报告和分析等。

监督检查将关注医疗机构的感染监测工作是否有效,是否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并对疫情趋势进行分析。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医疗器械使用等方面。

监督检查将关注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范开展感染预防工作,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安全。

4. 感染事件的处理和处置医疗机构发生感染事件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包括隔离患者、追踪接触者、做好信息报告等工作。

监督检查将检查医疗机构的感染事件处理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及时有效,以及对感染事件的溯源和处置是否到位。

5. 感染管理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进行感染管理质量评价,定期检查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监督检查将关注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结语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感染管理的方方面面,旨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做好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日常监督检查项目

医疗机构日常监督检查项目

医疗机构执业(zhí yè)监督(jiāndū):1、《医疗机构执业(zhí yè)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按期(ànqī)校验(xiào yàn)、变更是否申请。

2、医疗机构牌匾、公章、医疗文书、科室名称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相同。

3、诊疗活动是否超出核准诊疗科目范围。

4、是否存在出租承包科室现象。

5、广告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内容与《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相符。

二、卫生技术人员监督:1、是否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2、毒麻药处方:医师是否持麻醉药品和第一精神药品处方资质证和医师是否持麻醉药品和第一精神药品调剂资质证。

3、药师调剂权:具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4、是否有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

放射(fàngshè)监督:1、是否取得《放射(fàngshè)诊疗许可证》从事放射诊疗。

2、放射诊疗活动是否超出核准(hézhǔn)诊疗项目范围,是否校验。

3、是否进行(jìnxíng)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检测和设备的性能检测。

4、是否为受检者提供(tígōng)个人防护用品。

5、放射工作场所是否设置警示标识和工作指示灯、防护知识宣传栏。

6、放射工作人员是否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7、放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

8、放射工作人员是否佩戴个人剂量剂上岗。

9、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是否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

10、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是否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医疗(yīliáo)废物管理监督:1、制定废物管理(guǎnlǐ)相关制度2、设置负责(fùzé)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专(兼)职人员3、对有关人员(rényuán)进行相关法律及专业知识培训和防护(fánghù)4、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5、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有无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6、医疗废物暂存间的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7、运送工具、暂存间是否及时或定期清洁消毒8、医疗废物登记资料9、医疗废物是否交废物处理中心处理传染病疫情监督:1、是否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并开展工作。

医保督导检查

医保督导检查

医保督导检查
医保督导检查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保参保人员的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本文将从医保督导检查的目的、内容、方式、效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保督导检查的目的
1.1 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1.2 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1.3 防范和打击医保欺诈行为
二、医保督导检查的内容
2.1 医疗机构的资质和规范运作情况
2.2 医保参保人员的资格认定和报销情况
2.3 医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医保督导检查的方式
3.1 定期检查和抽查
3.2 现场检查和数据核实
3.3 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
四、医保督导检查的效果
4.1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2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3 降低医保基金的风险和损失
五、医保督导检查的意义
5.1 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5.2 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5.3 增强医保参保人员的信心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保督导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医保督导检查,才能实现医保制度的良性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保政策,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十条 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 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 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 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 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标准 一、处方内容 1.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 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 份证明编号。 2.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 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3.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 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二、处方颜色 1.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 2.急诊处方印刷用纸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3.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 “儿科”。 4.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 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 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 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 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 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 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 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发布医疗 广告的,按非法行医处罚。
九、一次性医疗用品处理情况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毁行、消 毒、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并进行登记记录。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是否按规定进行分类存放, 是否与生活垃圾混放。 盛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形状、颜色、质量)是否符合 要求,是否有明显标识。 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是否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是 否专车专用。 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用品索证情况,使用、登记 情况。





《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 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 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 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 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 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 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 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二、《执业许可证》、《收费目录》 是否悬挂在醒目位置。


以便于卫生监督人员在监督检查工作 时查验。 便于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
三、广告宣传是否规范
1、在新闻媒体上、自己印发的宣传单上 所做的宣传是否符合要求。 2、在街道、建筑物上所做的宣传是否符 合要求。 3、在医疗单位门边、门匾张贴的字、画 和说明是否符合要求。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 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 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 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 ,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 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 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 案。
十四、病历、处方的管理




病历书写、保存、查阅是否规范 是否使用卫生部要求统一的处方 处方的书写是否符合《办法》的要求 处方的保存是否符合《办法》的要求 药物的使用是否符合《办法》的要求 医生的签名是否符合《办法》的要求 是否存在无处方权的医生开具处方



第五十四条 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 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 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 袋、制剂标签等不得买卖、出借和转让 。 医疗机构不得冒用标有其他医疗机构标 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 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 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
十、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

1、是否建立了消毒管理组织、制度。 2、医疗机构消毒设备是否完善。 3、医疗器械消毒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收、 取登记。 4、消毒产品是否合格、是否按要求索 证。 5、医疗器械是否有消毒监测能力(是 否有“委托监测”或“代检协议”)。
十一、空间消毒情况
1、是否建立了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2、空间消毒采用的设备、购买时间、安 装使用时间是否有记录 3、空间消毒的设备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4、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进行 了空间消毒,并及时进行了登记记录 5、消毒的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2.提前终止合资合作。可将合资合作方投入的资 金转为借贷,医疗机构的借款可参照商业银行的 同期贷款利率逐年还本付息,也可以用医疗机构 自有资金归还合资合作方。合资合作方投入的设 备,可由医疗机构用自有资金按扣除折旧后的价 格一次性买断;也可转为租赁,由医疗机构根据 与合资合作方参照市场价格签订的租赁协议,定 期支付租金。医疗机构用自有资金一次性买断或 归还合资合作方确有困难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 同级财政专项补助贴息等办法解决。


《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二 条 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场所出租或者将 医疗科室承包给个人或者其他组织经营。 医疗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除技术交 流和医疗实习外,不得同时受聘于其他 医疗机构执业或者擅自兼职。

管理条例》第四 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一)使用通过买卖、转让、租借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医 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伪造、变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 疗活动的; (三)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药品经营机构 开展诊疗活动的; (四)医疗机构未经批准在登记的执业地点以外开展诊疗 活动的; (五)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承包、承租医疗机 构科室或房屋并以该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
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境内外社会组织或 个人合资合作设立的非独立法人营利性 的“科室”、“病区”和“项目”等部 分,原则上应分立为独立法人的营利性 医疗机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 方式处理。此项工作应于2002年底前完成。



不宜分立为独立法人医疗机构的,可按 以下方式处理: 1.按双方合资合作协议在2002年底以前 到期的可如期终止。合资合作协议存续 期间,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管理规 定,所得收益按医疗机构财会制度规定, 统一纳入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科室、个 人不得自行分配。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广告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造 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并处一至六个月暂停发布医疗 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医疗广 告经营和发布资格的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 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上 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 、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 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 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内容
驻马店市卫生监督所
吴连海
QQ:23512362
一、《执业许可证》情况



是否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名称与登记的名称是否相符 批准的诊疗科目与实际是否相符 执业地点与登记地点是否相符 登记的法人代表及负责人与实际是否相符 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进行校验 病房实际床位是否与批准设置的床位相符 是否存在违规会诊,义诊是否经过审批


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财务监管的目的是保证 其按照非营利性的性质运行,包括成本核算、收 入分配、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主要内容是:医 疗机构的资产使用是否背离非营利性目标;医疗 机构的结余是否按国家规定使用,有无变相回报 给出资者;医疗机构的分配是否执行国家有关政 策和规定;有无乱摊成本掩盖真实结余;医疗机 构的收费是否严格执行政府价格政策;医疗机构 资产处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国家有关部门 批准等。
六、是否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
1、助理执业医师是否在乡镇以上医 疗机构单独执业 2、实习生、见习期毕业生是否单 独执业(包括开具检查单) 3、是否使用其他无证人员上岗执 业 4、有无无处方权(精神药物、麻 醉药物)医生开具处方







5、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 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 术人员处理。《实施细则81条》 6、取得医师资格但未经注册人员 7、未获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 的外国医师 8、未经注册的护士 9、没有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同位 素、放射线机操作人员
十二、医疗污水处理情况




是否建立了污水处理工作制度 污水处理系统是否正常运转 污水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是否有专人负责污水处理 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检测 医疗污水的排放是否符合要求 个人防护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