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王廷相诗文校注2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1.【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
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
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
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
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果奏捷。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
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
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
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王守仁、王廷相诗文校注2
王守仁守仁字伯安,餘姚人。
弘治己未進士,授兵部主事。
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旋複官。
歷仕至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平宸濠,擢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
贈侯,諡文成,從祀孔廟。
登泰山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
①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②雲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1。
③長風吹海色,飄颻送天衣。
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
⑤振衣將往從,淩雲忽高飛。
⑥揮手若相待,丹霞閃餘暉2。
⑦凡軀無健羽3,悵望未能歸。
(太白)⑧解題:這是一首五言古詩,載《泰安縣誌》。
詩題為登岱,分兩層寫,前半着眼在“登”字上,寫了登山的沿途景色,描寫逼真,讀之如身臨其境。
後半是登上山頂的情況,聽到笙樂,遇到青童,但又欲即不得,有爽然若失之感。
注釋:①曉登兩句:曉,天明。
行行,前進不止。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煙霏,煙雲。
言天一明就登上了上山的道路,行進不止,逐步走入煙雲中。
②陽光兩句:岩,山崖。
壑,山谷。
秋容,秋天的景色。
輝,映。
言陽光散落在岩壑間,同秋天的景色,淡淡地輝映着。
③雲梯兩句:雲梯,指盤路。
青壁,指蒼青色的山崖。
言仰觀上山的盤路,盤路高高地掛在青壁上,象蛛絲一樣的細微。
④海色兩句:海色,碧海之色。
天衣,天人所著之衣,這裡指仙人。
言長風從海邊吹來,飄颻地送來了仙人。
⑤峰頂兩句:笙樂,傳說仙鶴從空而降迎接仙人,在天上的笙樂聲中,仙人乘鶴升天而去。
校注:1在《王文成公全书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隆庆刊本)中《登泰山五首》篇里多出此行诗句2在《王文成公全书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隆庆刊本)中《登泰山五首》篇里多出此句3在《王文成公全书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隆庆刊本)中《登泰山五首》篇里多出此句這裡指寺廟的音樂。
青童,即仙童。
此句言峰頂上奏著笙樂,又看到兩個仙童相互依傍。
⑥振衣兩句:振衣,振拂衣服。
忽,匆匆,匆忙。
言我振拂一下衣服,想往青童那裡去,可是兩個青童匆忙地淩雲高飛了。
⑦揮手兩句:揮手,招手。
丹霞,紅色的彩霞。
王陽明全集9
王陽明全集9王陽明全集9【明】王守仁撰●悟真录之十二世德纪附录○辨忠谗以定国是疏陆澄刑部主事时上臣切见巡按江西监察御史程启充,户科给事中毛玉,各论劾丁忧新建伯王守仁,似若心迹未明,功罪未当者。
此论一倡,一二嫉贤妒功之徒固有和者;而在朝在市,冤愤不平。
臣系守仁门生,知之最详,冤愤特甚,敢昧死一言。
谨按守仁学本诚明,才兼文武,抗言时事,致忤逆瑾,杖之几死。
谪居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独悟道真。
荷先帝收用,屡迁至于巡抚。
其在南赣,四征而福建、湖广、广东、江西数十年之巨寇为之荡平。
因奉敕勘事福建,道由江西至于丰城。
适遇贼变,拜天转风,舟返吉安,倡义督兵,不旬月而贼灭。
人但见其处变之从容,而不知其忠诚之激切;人但见其成功之迅速,而不知其谋略之渊微;人但见其遭非常之构陷,而祸莫能中,而不知其守身无毫发之可疵。
当时张锐、钱宁辈以不遂卖国之计而恨之,张忠、江彬辈以不遂冒功之私而恨之。
宸濠、刘吉辈以不遂篡逆之谋而恨之,凡可以杀其身而赤其族者,诛求搜剔,何所不至。
使守仁而初有交好之情,中有犹豫之意,后有贪冒之为,诸人其肯隐忍而不发乎?迨皇上龙飞,而褒慰殊恩,形于诏旨。
天下方快朝廷之清明,不意功罪既白,赏罚既定,乃复有此怪僻颠倒之论,欲以暧昧不明之事,而掩其显著不世之功,天理人心安在哉!论者之意,大略有六:一谓宸濠私书,有“王守仁亦好”一语;二谓守仁曾遣冀元亨往见宸濠;三谓守仁亦因贺宸濠生辰而来;四谓守仁起兵,由于致仕都御史王懋中、知府伍文定攀激;五谓守仁破城之时,纵兵焚掠,而杀人太多;六谓宸濠本无能为,一知县之力可擒,守仁之功不足多,而其捷本所陈,妆点过实。
然究其本心,不过忌其功名而已。
宸濠私书“王守仁亦好”之说,乃启充得于湖口知县章玄梅者。
切惟刑部节奉钦依:“原搜簿籍,既未送官封记收掌,又事发日久,别生事端,委的真伪难辨,无凭查究,着原搜获之人尽行烧毁。
钦此。
”今玄梅之书从何而来?使有之,何足凭据?且出于宸濠之口,尤其不足取信者。
第九章 心学大师:王守仁
二是扬善。即必须知善而行善,知善 体现、落实在行善的过程中,“不成 只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 悌?”
3、知行工夫:生知安行(圣人)、学知利 行(贤人)、困知勉行(常人)。“如欲 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落实 尽孝而已;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 务要依此良知尽孝而已;至于困知勉行者, 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 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一己百、人十己 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
“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 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传习录下》)(心外无物)
“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 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心外无理)
二. 知行合一
1、何谓“知行合一”?所谓 “知行合一”,在 王守仁那里,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意念显发。因此, 知行关系,也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和思想意念和意念显发的关系。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 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去立个心去好;闻恶臭 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 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2、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论的目的:一是除 恶。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 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 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 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 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 立言宗旨。”(《传习录下》)
致良知的途径:一是静处体悟 二是事上磨 砺
思考题
谈谈王阳明的“心即理”思想? 论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谈谈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王阳明诗词》大全集
《王阳明诗词》大全集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明代:王守仁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元夕二首明代: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春晴明代:王守仁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象祠记明代:王守仁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王守仁《答徐成之(壬午)》原文注释与鉴赏
王守仁《答徐成之(壬午)》原文注释与鉴赏王守仁《答徐成之(壬午)》原文解释与鉴赏答徐成之(壬午)王守仁一承以朱、陆同异见询,学术不明于世久矣,此正吾侪今日之所宜明辨者。
细观来教,则舆庵之主象山既失,而吾兄之主晦庵亦未为得也。
是朱非陆,天下之论定久矣,久则难变也。
虽微吾兄之争,舆庵亦岂能遽行其说乎?故仆以为二兄今日之论,正不必求胜。
务求象山之所以非,晦庵之所以是,穷本极源,真有以见其几微得失于毫忽之间。
若明者之听讼,其事之曲者,既有以辨其情之不得已;而辞之直者,复有以察其处之或未当。
使受罪者得以伸其情,而获伸者亦有所不得辞其责,则有以尽夫事理之公,即夫人心之安,而可以俟圣人于百世矣。
今二兄之论,乃若出于求胜者。
求胜则是动于气也。
动于气,则于义理之正何啻千里,而又何是非之论乎!凡论古人得失,决不可以意度而悬断之。
今舆庵之论象山曰:"虽其专以尊德性为主,未免堕于禅学之虚空;而其持守端实,终不失为圣人之徒。
若晦庵之一于道问学,则支离决裂,非复圣门诚意正心之学矣。
'吾兄之论晦庵曰:"虽其专以道问学为主,未免失于俗学之支离;而其循序渐进,终不背于《大学》之训。
若象山之一于尊德性,则虚无寂灭,非复大学格物致知之学矣。
'夫既曰"尊德性',则不可谓"堕于禅学之虚空';"堕于禅学之虚空',则不可谓之"尊德性'矣。
既曰"道问学',则不可谓"失于俗学之支离';"失于俗学之支离',则不可谓之"道问学'矣。
二者之辩,间不容发。
然则二兄之论,皆未免于意度也。
昔者子思之论学,盖不下千百言,而括之以"尊德性而道问学'之一语。
即如二兄之辩,一以"尊德性'为主,一以"道问学'为事,则是二者固皆未免于一偏,而是非之论尚未有所定也,乌得各持一是而遽以相非为乎?故仆愿二兄置心于公平正大之地,无务求胜。
明对联·王守仁(1)
明对联·王守仁(1)王守仁(1472-1529.10),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绍兴府(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人。
父王华为成化辛丑科状元,随父移居绍兴。
少时家教极严,学文习武十分刻苦。
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历官庐陵县知事,南太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
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
时朝廷上下都知其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以文士授兵部主事,心有不服。
一次竟强令其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
不料即提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任兵部主事3年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
故世称阳明先生。
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
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
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其不世之才,荐举朝廷。
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
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
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
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
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
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的说法。
【明】王阳明〔王守仁〕诗集卷一
【明】王阳明〔王守仁〕诗集卷⼀·归越诗三⼗五⾸·〔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告病归越并楚游作。
〕游⽜峰寺四⾸其⼀洞门春霭蔽深松,飞磴缠空转⽯峰。
猛虎踞崖如出柙,断螭蟠顶讶悬钟。
⾦城降阙应⽆处,翠壁丹书尚有踪。
天下名区皆⼀到,此⼭殊不厌来重。
其⼆萦纡鸟道⼊云松,下数湖南百⼆峰。
岩⽝吠⼈时出树,⼭僧迎客⾃鸣钟。
凌飚陟险真扶病,异⽇探奇是旧踪。
欲扣灵关问丹诀,春风萝薜隔重重。
其三偶寻春寺⼈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
飞鸟去边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
溪云晚度千岩⾬,海⽉凉飘万⾥风。
夜拥苍崖卧丹洞,⼭中亦⾃有王公。
其四⼀卧禅房隔岁⼼,五峰烟⽉听猿吟。
飞湍映树悬苍⽟,⾹粉吹⾹落细⾦。
翠壁年多霜藓合,⽯床春尽⾬花深。
胜游过眼俱陈迹,珍重新题满⽵林。
【原注】⽜峰:今改名浮峰⼜四绝句其⼀翠壁看⽆厌,⼭池坐益清。
深林落轻叶,不道是秋声。
其⼆怪⽯有千窟,⽼松多半枝。
清风洒岩洞,是我再来时。
其三⼈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中。
池边⼀坐即三⽇,忽见岩头碧树红。
其四两到浮峰兴转剧,醉眠三⽇不知还。
眼前风景⾊⾊异,惟有⼈声似世间。
姑苏吴⽒海天楼次鄺尹韵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尚残冬。
青⼭暗逐迴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
风暖檐⽛双燕剧,云深帘幕万花重。
倚兰天北疑迴⾸,想像丹梯下六龙。
⼭中⽴秋⽇偶书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池静澄碧,暑⽓亦已收。
青峰出⽩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对之⼼悠悠。
倏忽⽆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鸥。
夜⾬⼭翁家偶书⼭空秋夜静,⽉明松桧凉。
沿溪步⽉⾊,溪影摇空苍。
⼭翁隔⽔语,酒熟呼我尝。
褰⾐涉溪去,笑引开⽵房。
谦⾔值暮夜,盘餐百⽆将。
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
洗盏对酬酢,浩歌⼊苍茫。
醉拂岩⽯卧,⾔归遂相忘。
寻春⼗⾥湖光放⼩⾈,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情深只⾃留。
⽇暮草⾹含⾬⽓,九峰晴⾊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乐,何必兰亭说旧游?西湖醉中漫书⼆⾸其⼀⼗年尘海劳魂梦,此⽇重来眼倍清。
王守仁全集卷十五(3)
王守仁全集卷十五(3)卷十五(3)袁州府宜春台四绝宜春台上还春望,山水南来眼未尝。
却笑韩公亦多事,更从南浦羡滕王。
台名何事只宜春?山色无时不可人。
不用烟花费妆点,尽教刊落尽嶙峋。
持修江藻拜祠前,正是春风欲暮天。
童冠尽多归咏兴,城南兼说有温泉。
古庙香灯几许年?增修还费大官钱。
至今楚地多风雨,犹道山神驾铁船。
夜宿宣风馆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萍乡道中谒濂溪祠木偶相沿恐未真,清辉亦复凛衣巾。
簿书曾屑乘田吏,俎豆犹存畏垒民。
碧水苍山俱过化,光风霁月自传神。
千年私淑心丧后,下拜春祠荐渚苹。
宿萍乡武云观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绝云开远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沮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风雨偏从险道尝,深泥没马陷车箱。
虚传鸟路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远渡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
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义编坐夜长。
长沙答周生旅倦憩江观,病齿废谈诵。
之子特相求,礼殚意弥重。
自言绝学余,有志莫与共;手持一编书,披历见肝衷;近希小范踪,远为贾生恸;兵符及射艺,方技靡不综。
我方惩创后,见之色亦动。
子诚仁者心,所言亦屡中;愿子且求志,蕴蓄事涵泳。
孔圣固惶惶,与点乐归咏;回也王佐才,闭户避邻閧。
知子信美才,大构中梁栋;未当匠石求,滋植务培壅。
愧子勤绻意,何以相规讽?养心在寡欲,操存舍即纵。
岳麓何森森,遗址自南宋;江山足游息,贤迹尚堪踵。
何当谢病来,士气多沈勇。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其一客行长沙道,山川郁稠缪。
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
林壑有余采,昔贤此藏修;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
衡云闲晓望,洞野浮春洲。
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
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
其二林间憩白石,好风亦时来。
春阳熙百物,欣然得予怀。
最新《君子亭记》译注
《君子亭记》译注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2],驾楹为亭[3],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4],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而出[5],遇伏而隐[6],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7],中采齐而协肆夏[8],揖逊俯仰[9],若洙泗群贤之交集[10];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11],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摄[12],处困而能亨[13],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14],虽守方而弗拘[15],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16],其处雍雍[17],意适而匪懈[18],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 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19]。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0],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21]。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
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补充注释】参见《王阳明散文选译》P78。
[1]《君子亭记》:正德元年(1506),刘谨乱政,守仁抗疏忤旨,下诏狱,廷杖上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1508)始至驿,明年三十七岁。
乃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
以为栖迟之地,而寄坚贞之志,旷达之怀。
《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
明代文学家王廷相著名诗词诗句
明代文学家王廷相著名诗词诗句
年代:明朝王廷相简介: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
明朝潞州(今长治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王廷相自幼聪慧,文才显现。
弘治八年(1495)21岁乡试中举,十五年(1508)28岁中进士及第,授庶吉士并被选入翰林院,曾任兵科给事中,辅助处理奏章,后因得罪大宦官刘瑾,被贬为地方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中央执法官)并巡抚四川,后又升为兵部左、右侍郎(兵部副长官),最后升为任南京兵部尚书。
明代文学家王廷相著名诗词诗句1、高手过招,点到即止——王廷相
2、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王廷相《与薛君采》
3、立政之本则存乎农——王廷相
4、技艺千般有,不能样样精——王廷相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王守仁、王廷相诗文校注
王守仁守仁字伯安,餘姚人。
弘治己未進士,授兵部主事。
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旋複官。
歷仕至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平宸濠,擢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
贈侯,諡文成,從祀孔廟。
登泰山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
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長風吹海色,飄颻送天衣。
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
振衣將往從,淩雲忽高飛。
揮手若相待,悵望未能歸。
(太白)登閱江樓絕頂樓荒舊有名,高皇曾此駐龍旌。
險存道德虛天塹,守在蠻夷豈石城。
山色古今餘王氣,江流天地變秋聲。
登臨授簡誰能賦,千古新亭一愴情。
龍潭夜坐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屨濕,松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王廷相廷相字子衡,浚川人。
弘治壬戌進士,歷官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諡肅敏。
《明诗综》中作“廷相字子衡,仪封人。
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以言事,谪判亳州,拜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为镇守廖銮,诬奏下狱,再谪赣榆县丞,稍迁宁国同知历四川按察使拜副都御使,巡抚四川入为兵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使,进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太保,卒谥肃敏,有家藏内室二集”赭袍將軍謠萬壽山前擂大鼓,赭袍將軍號威武,三邊健兒猛如虎。
左提戈,右張1弩,外廷言之赭袍怒。
牙旂2閃閃軍門開,紫茸3罩甲如雲排。
大同來?宣府來?(即空同《內教場歌》意。
)4秋日巴中旅行巴東秋氣早,行客已悽悽。
江險深三峽,雲寒暗五溪。
中原無雁至,異國足猿啼。
况近烏蠻塞,連年尚鼓鼙。
登臺古人不可見,還上古時臺。
九月悲風發,三江候雁來。
浮雲通百粵,寒日隱蓬萊。
1在《明诗纪事》中作“跨”,在《王廷相譔王氏家藏集》中作“胯”2在《明诗纪事》中作“旗”3在《明诗纪事》中作“芸”4在《明诗纪事》中另加“王子衡赭袍将军谣甚古质,与李空同内教场歌意致相同,李诗不明斥赭袍,尤极含蓄”逐客音書斷,憑高首重回。
初見白髮日日風塵色,勞勞簿領身。
不知清5鏡裏,已作二毛人。
宮怨夜輦昭陽月,春筵上苑花。
【明】王阳明〔王守仁〕诗集卷二
【明】王阳明〔王守仁〕诗集卷二·赴谪诗五十五首·〔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答汪抑之三首其一去国心已恫,别子意弥恻。
伊迩怨昕夕,况兹万里隔。
恋恋歧路间,执手何能默?子有昆弟居,而我远亲侧。
回思菽水欢,羡子何由得。
知子念我深,夙夜敢忘惕。
良心忠信资,蛮貊非我戚。
其二北风春尚号,浮云正南驰。
风云一相失,各在天一涯。
客子怀往路,起视明星稀;驱车赴长阪,迢迢入岚霏。
旅宿苍山底,雾雨昏朝弥。
间关不足道,嗟此白日微。
切劘怀良友,愿言毋心违!其三闻子赋茆屋,来归在何年?索居间楚越,连峰郁参天。
缅怀岩中隐,磴道穷扳缘。
江云动苍壁,山月流澄川。
朝采石上芝,暮漱松间泉。
鹅湖有前约,鹿洞多遗篇。
寄子春鸿书,待我秋江船。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之其一君莫歌九章,歌以伤我心。
微言破寥寂,重以离别吟。
别离悲尚浅,言微感逾深。
瓦缶易谐俗,谁辩黄钟音?其二君莫歌五诗,歌之增离忧。
岂无良朋侣?洵乐相遨游。
譬彼桃与李,不为仓囷谋。
君莫忘五诗,忘之我焉求?其三洙泗流浸微,伊洛仅如线;后来三四公,瑕瑜未相掩。
嗟予不量力,跛蹩期致远。
屡兴还屡仆,惴息几不免。
道逢同心人,秉节倡予敢;力争毫釐间,万里或可勉。
风波忽相失,言之泪徒泫。
其四此心还此理,宁论己与人。
千古一嘘吸,谁为叹离群?浩浩天地内,何物非同春!相思辄奋励,无为俗所分。
但使心无间,万里如相亲。
不见宴游交,征逐胥以沦?其五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
孔圣欲无言,下学从泛应。
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
我诵穷索篇,于子既闻命。
如何圜中士,空谷以为静?其六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
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其七忆与美人别,赠我青琅函。
受之不敢发,焚香始开缄。
讽诵意弥远,期我濂洛间。
道远恐莫致,庶几终不惭。
其八忆与美人别,惠我云锦裳。
锦裳不足贵,遗我冰雪肠。
寸肠亦何遗?誓言终不渝。
珍重美人意,深秋以为期。
《王守仁全集》卷二
《王守仁全集》卷二2 《王守仁全集》卷二(2)奖励主簿于旺看得近来所属下僚,鲜能持廉守法;访得兴国县主簿于旺,独能操持清白,处事详审,近委管理抽分,纤毫无玷,奸弊划革,抚属小官之内,诚不多见,相应奖励,以劝其余。
为此牌仰官吏即便支给商锐银两,买办花红、彩缎、羊酒各一事;并将本院发去官马一匹,带鞍一付,备用鼓乐,差官以礼送付本官,用见本院奖励之意。
申谕十家牌法本院所行十家牌谕,近来访得各处官吏类多视为虚文,不肯着实奉行查考,据法即当究治,尚恐未悉本院立法之意,故今特述所以,再行申谕:凡置十家牌,须先将各家门面小牌挨审的实,如人丁若干,必查某丁为某官吏,或生员,或当某差役,习某技艺,作某生理,或过某房出赘,或有某残疾,及户籍田粮等项,俱要逐一查审的实。
十家编排既定,照式造册一本留县,以备查考;及遇勾摄及差调等项,按册处分,更无躲闪脱漏,一县之事,如视诸掌。
每十家各今挨报甲内平日习为偷窃,及喇啼教唆等项不良之人;同具不致隐漏重甘结状,官府为置舍旧图新簿,记其姓名;姑勿追论旧恶,令其自今改行迁善;果能改化者,为除其名;境内或有盗窃,即令此辈自相挨缉;若系甲内漏报,仍并治同甲之罪。
又每日各家照依牌式,轮流沿门晓谕觉察;如此即奸伪无所容,而盗贼亦可息矣。
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同甲即时劝解和释,如有不听劝解,恃强凌弱,及诬告他人者,同甲相率禀官,官府当时量加责治省发,不必收监淹滞;凡遇问理词状,但涉诬告者,仍要查究同甲不行劝禀之罪。
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劝谕,务令讲信修睦,息论罢争,日渐开导,如此则小民益知争门之非,而词讼亦可简矣。
凡十家牌式,其法甚约,其治甚广。
有司果能着实举行,不但盗贼可息,词讼可简,因是而修之,补其偏而救其弊,则赋役可均;因是而修之,连其伍而制其什,则外侮可御;因是而修之,警其薄而劝其厚,则风俗可淳;因是而修之,导以德而训以学,则礼乐可兴。
凡有司之有高才远识者,亦不必更立法制,其于民情土俗,或有未备;但循此而润色修举之,则一邑之治真可以不劳而致。
《王阳明全集》卷十四(1)静心录之六续编二(2)诗
《王阳明全集》卷十四(1)静心录之六续编二(2)诗此书让你看清这个社会人心本质,思索宇宙人生,感悟生命的原动力,改变自我绝对一本启蒙好书。
简明易懂,集知识性、科学性、技术性于一体,内容新,实用性强。
此书是打开幽暗的心理世界大门的钥匙,是洞穿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双冷眼。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
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
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本社《王阳明全集》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本书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本书编者增补的有关王阳明著作或全书的序、跋、题辞之类三十八篇。
这些祭文、传记及序跋的作者,上起阳明门人或友人,下迄清末民初的文人学者,多为一时名家,其文对于研究王阳明的生平、著作与学术、思想是有参考价值的。
本书是我社1992年41卷本《王阳明全集》的修订版,不仅对原92版卷四十、四十一增补的四十七篇传记、祭文、序跋等一些疏误、遗漏数据进行修订,而且纠正了原92版的标点错误和排印错误,同时把字号放大,使版面更疏朗,因而是一个更完善、更便于阅读的全集本。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5
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满分是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共24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一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浸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开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场,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款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假如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那么反映了唐诗在开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交融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理论。
儒学的浸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宏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者辽远壮阔、或者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浸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络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僵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历,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气。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场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王守仁全集》卷四(2)
《王守仁全集》卷四(2)督责哨官牌照得本院见往福建公干,所有调来赣州教场操备宁都等县兵快,虽分四哨,管领已有定规。
惟恐本院远出,因而懈怠废弛,头目人等,亦或受财放逃,必须委官管领整肃,武艺精通。
中间若有拒顽不听约束者,轻则量情责治,重则论以军法断处。
其各兵快义官百长人等口粮,各照近日减去五分则例。
每月人各二钱,义官百长各三钱五分,总小甲各二钱五分,俱仰前去赣州府支给,亦不许冒名顶替关支,查访得出,定行追给还官,仍问重罪发落。
承委各官,务称委托,不得假此生奸扰害未便。
委分巡岭北道暂管地方事据副使杨璋呈:“奉兵部札付题称:‘福建军人作乱事情,请教提督南、赣等处军务都御史王前去处置。
其南、赣等处地方事情,合行兵备副使杨璋暂且代替管理,一应紧急贼情,悉听杨璋径自从宜施行,不许失误。
候处置福建事宁之日照旧’等因。
题奉钦依,备由札仰钦遵外。
今照本职升任本司按察使,启行在迩,缺官管理,合就通行呈详”等因。
看得,本官既已升任,本院不日又往福建公干,南、赣贼情,及该道印信,必须得人经理。
已经案仰江西按察司速委风力老成堂上官一员,毋分星夜,前赴该道,暂且管理去后。
今照前因,为照本院已奉敕书,的于本月初九日启行。
但分巡该道官员未至,所有各处递报一应公文,多系地方事务。
若待议置停当前去,未免顾此失彼,愈加积滞,合行处置。
为此仰仰差人送赴分巡该道议处,径自施行,仍呈本院知会。
其余地方盗息民安缴报批申呈词招由不急之务,就便收候,类赍本院。
仍仰作急备行该道查照施行,俱毋违错。
行广西统领军兵各官剿抚事宜牌先据领兵、参政等官龙诰等禀称:湖兵已至,已经行令相机行事去后,近访得各兵已入深地,利在速战,若旷日持久,未免师老气衰,且临敌易将进退之间呼吸成败。
是以本院沿途且行且访,而传闻不一,未有的报。
为此牌仰统兵各官,公同计议。
若已在进兵之际,则宜遵照旧任提督军门约束,齐心并力,务在了事,方许旋回军门参谒。
若犹在迟疑观望之地,而王受、卢苏等尚有可生之道,朝廷亦岂以必杀为心,则宜旋军左次,开其自新之路,听候本院督临审处。
王廷相
他说“夫圣贤之所以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而已”。“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 矣”。“思之精、习之熟”。
⒊要有独立新思维
他说“若曰‘天下之理,先儒言之,皆善而尽,但习以守之可也’,是不知道无终穷,忽忽孟浪之徒尔,谓 之诬道;若曰‘后世之人,必不能及于古之儒者,’是不知造化生人,古今一轨,中人以下,以己论量天下者也, 谓之诬人。是皆流俗积习,贵耳贱目,任书籍而不任心灵者也,亦何望于圣人大方之域哉”。
嘉靖十二年(1533年),入朝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呈《遵宪纲考察御史疏》,规定御史九项职责并颁行全 国,遂使台政改观,朝野肃然。呈《请议南京外守备军权疏》,疏言南京守备权太重,不应该令魏国公一人担任。 世宗遂解除徐鹏举兵权。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廷相晋升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提督团营,仍管理都察院事务。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两考”(官员初考、再考)满后,被加授太子少保。 针对“团营废坠,兵制侵 驰”之弊,呈《修养团营事宜疏》,提出改革措施。
京郊百姓偷了天寿山皇陵的树,巡按杨绍芳援引盗取大祀神御物的条款判处斩首。王廷相进言道:“大祀神 御物,是指神御在内使用的祭器帷帐之类的物品而言。按照刑律条文规定,盗窃陵墓树木者,最多判他一百大棒, 三年徒刑。现在不按律令判处,不能说是公正的刑罚。”他的意见话违背了世宗的旨意,于是被扣除一个月的官 俸。世宗将去承天府巡视,王廷相等劝谏未果,只得随从出行。嘉靖十八年(1539年)回朝后,因任职满九年, 王廷相再被加为太子太保。 其间,多次充任殿试读卷官。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倒台,王廷相奉命巡按陕西,查抄刘瑾党羽曹雄家产,将庄田分给无地贫民承种。
正德六年(1511年),巡按山西,上疏提出对“筹策绝人,胆略出众”的下层人士予以提拔。正德七年 (1512年),巡视陕西各州县,清查“淹禁狱囚”事,查处司法官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对嫌疑人长期监禁而不判 决,或已判决而不执行等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
守仁字伯安,餘姚人。
弘治己未進士,授兵部主事。
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旋複官。
歷仕至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平宸濠,擢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
贈侯,諡文成,從祀孔廟。
登泰山
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
①
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②
雲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1。
③
長風吹海色,飄颻送天衣。
④
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
⑤
振衣將往從,淩雲忽高飛。
⑥
揮手若相待,丹霞閃餘暉2。
⑦
凡軀無健羽3,悵望未能歸。
(太白)⑧
解題:這是一首五言古詩,載《泰安縣誌》。
詩題為登岱,分兩層寫,前半着眼在“登”字上,寫了登山的沿途景色,描寫逼真,讀之如身臨其境。
後半是登上山頂的情況,聽到笙樂,遇到青童,但又欲即不得,有爽然若失之感。
注釋:
①曉登兩句:曉,天明。
行行,前進不止。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煙霏,煙雲。
言天一明就登上了上山的道路,行進不止,逐步走入煙雲中。
②陽光兩句:岩,山崖。
壑,山谷。
秋容,秋天的景色。
輝,映。
言陽光散落在岩壑間,同秋天的景色,淡淡地輝映着。
③雲梯兩句:雲梯,指盤路。
青壁,指蒼青色的山崖。
言仰觀上山的盤路,盤路高高地掛在青壁上,象蛛絲一樣的細微。
④海色兩句:海色,碧海之色。
天衣,天人所著之衣,這裡指仙人。
言長風從海邊吹來,飄颻地送來了仙人。
⑤峰頂兩句:笙樂,傳說仙鶴從空而降迎接仙人,在天上的笙樂聲中,仙人乘鶴升天而去。
校注:
1在《王文成公全书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隆庆刊本)中《登泰山五首》篇里多出此行诗句
2在《王文成公全书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隆庆刊本)中《登泰山五首》篇里多出此句
3在《王文成公全书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隆庆刊本)中《登泰山五首》篇里多出此句
這裡指寺廟的音樂。
青童,即仙童。
此句言峰頂上奏著笙樂,又看到兩個仙童相互依傍。
⑥振衣兩句:振衣,振拂衣服。
忽,匆匆,匆忙。
言我振拂一下衣服,想往青童那裡去,可是兩個青童匆忙地淩雲高飛了。
⑦揮手兩句:揮手,招手。
丹霞,紅色的彩霞。
餘輝,餘光。
言青童飛去,向我招手,象是在等我的樣子,可是又轉入丹霞之中了。
他們經過的地方閃鑠着留下的光輝。
⑧凡軀兩句:凡軀,凡家的肉體。
言因為我是凡軀,沒有健壯的羽翼,不能同青童同時飛去。
趕不上青童,悵悵地望著,也不想下山了。
登閱江樓
絕頂樓荒舊有名①,高皇曾此駐龍旌。
②
險存道德虛天塹,守在蠻夷豈石城。
③
山色古今餘王氣,江流天地變秋聲。
登臨授簡誰能賦,千古新亭一愴情。
④
注釋:
①閱江樓:今南京下關江邊閱江樓。
據說是先有記,後有樓。
但也有人考證當時閱江樓是存在的。
長江沿岸有三大名樓:黃鶴樓,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詩句;岳陽樓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聞名;滕王閣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句,聞名古今。
三大樓有記有樓,奇怪的是唯獨獅子山上不見閱江樓,卻有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的《又閱江樓記(並序)》。
然而,此句說明獅子山頂之前是有樓存在的,因而,我們可以推之,閱江樓在歷史上是有樓的(估計是簡易的瞭望樓)。
②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龍旌:畫有龍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
朱元璋曾帶兵駐紮於此處。
③此段是說:一個王朝的安危並不在“天塹”、“石城”,只要“道德”建設好了,“蠻夷”並不可怕。
這可以見之于王守仁曾說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
④新亭:在六朝時十分有名,是六朝建康宮城西南的軍事堡壘,新亭壘、白下壘,一南一北,為建康宮城的南北門戶。
南宋時史正志《新亭記》記載:新亭“南去城十二裡,有崗突然起於丘墟壟塹中,其勢回環險阻,意古之為壁壘者,或曰此六朝所謂新亭是也。
”
龍潭夜坐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①
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②
草露不辭芒屨濕,松風偏與葛衣輕。
③
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④
解題:此詩作于王守仁由貶所龍場驛起任南京太僕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時,前三聯寫野外之景,多清淒,表現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當時時政的蕭條不如意,但是最後一聯的無限情則表現作者的積極態勢,並不會因失意而消沉,會繼續努力,因為這片山河寄託著他太多的感情。
注釋:
①何處兩句:此句中的花香暗含於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寄情隱逸,實則是對樓臺深翠微的無奈。
石林茅屋讓人聯想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
當時溫庭筠出長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鬱鬱,作者在此處化含溫詩,有對時政的失望之意。
②幽人兩句:此句用典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年青得志,平步青雲,而後看透政治紛擾,最終隱居終南山看雲卷雲舒,他有很多詩都描寫了隱居的恬靜,這些與其說是享受隱居,不如說是失望與人世間的勾心鬥角,詩人在此處化用王詩,表現的是自己鬱鬱不得志的心境和對時政的心灰意冷。
③草露兩句:辭,在此處有擔心,害怕之意,此句正確的理解順序應是“不辭草露芒鞋濕”,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即使沾濕草鞋,第二句於講“松風吹解帶”,有即使遭人不待見,也要這麼做的意思,表現的是詩人的一種自我堅守。
④臨流兩句:猗蘭,即《猗蘭操》,琴曲名。
傳為孔子所作,說孔子自衛返魯,見到隱穀之中,香蘭獨茂,與眾草為伍,因而感傷自己生不逢時。
後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反用蘇軾《定風波》中“也無風雨也無晴”句,而道有無限情,點明作者不會因失意而消沉,跟前面那些失意隱居之人一樣棄時事不管,獨善其身,而是要繼續做事,繼續努力。
王廷相
廷相字子衡,浚川人。
弘治壬戌進士,歷官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諡肅敏。
赭袍將軍謠
萬壽山前擂大鼓,赭袍將軍號威武,三邊健兒猛如虎。
左提戈,右張弩,外廷言之赭袍怒。
牙旂閃閃軍門開,紫茸罩甲如雲排。
大同來?宣府來?
(即空同《內教場歌》意。
)
秋日巴中旅行
巴東秋氣早,行客已悽悽。
江險深三峽,雲寒暗五溪。
中原無雁至,異國足猿啼。
况近烏蠻塞,連年尚鼓鼙。
登臺
古人不可見,還上古時臺。
九月悲風發,三江候雁來。
浮雲通百粵,寒日隱蓬萊。
逐客音書斷,憑高首重回。
初見白髮
日日風塵色,勞勞簿領身。
不知清鏡裏,已作二毛人。
宮怨
夜輦昭陽月,春筵上苑花。
不成供奉日,枉自學琵琶。
古陵
古陵在蒿下,啼烏在蒿上。
陵中人不聞,行客自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