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明中总第课时西师版九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2021年秋季最新统编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区分观点与材料,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了解驳论的特点,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
3.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具有逻辑力量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尝试提炼观点。
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论述观点。
2.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特点。
3.习作中,学会用真实充分的论据,符合推理逻辑的形式,对论点进行论述。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等4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带有思辨色彩,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对方的错误论调: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即国民党当局,“自信力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另一方面,又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最后作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缜密。
《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以及中学生都是富有教益的。
《谈创造性思维》由“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作者不是下子就亮出中心观点,而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阐发,体现出纵向深入的思路。
同时,在阐述的每个层次,都依靠材料论证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创造宣言》的作者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在本文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启发青年人去掉在科学创造方面的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五大思想障碍具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龄幼小、能力薄弱、困难当道,鼓励青年人战胜困难、勇敢创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
17屈原(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端午节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屈原》,来了解一下这个著名爱国诗人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屈原》《虎符》《南冠草》《王昭君》等。
2.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皖南事变”。
作者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展示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这部剧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知识链接戏剧文学:概念:“戏剧文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戏剧文学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指话剧剧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
(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九年级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手法的探究也是驾轻就熟,一起看看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的一、学习鲜明的比照手法和高度的挖苦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设想一、使学生理解比照手法和挖苦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第一课时采用以读为主了解大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到达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比照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挖苦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预习。
1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1)了解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挖苦艺术。
2自读排障、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如:进学、烂忠厚、闯将来、权变等。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
如“谨具贺仪〞“华居〞等。
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3结合解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设疑导引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2、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课文是怎样运用比照的比照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试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的比拟。
三、讨论释疑。
小结:这一节课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一、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一课时“练习〞:重点归纳总结比照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通过比照,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比照,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知识内容,如果每个学生达到80分以上就是良好的效果。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时空背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文本理解的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杜甫:题贾谊管仲新乐府》诗歌及其分析。
2. 学习《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及其分析。
3. 学习《白居易:钗头凤》诗歌及其分析。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给学生讲解本单元课题,给予学生可贵的指导,将本单元学习目标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主要教学内容:(1)老师先讲解所学内容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等背景,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师出示课本中的《杜甫:题贾谊管仲新乐府》诗歌,从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分析诗歌的时空背景,总结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3)教师出示课本中的《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从故事的时空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总结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4)教师出示课本中的《白居易:钗头凤》诗歌,从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总结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3. 结课环节:让学生自主性的思考、合作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由此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够把课堂所学的内容系统的结合,达到有意义的结果,并且在课后作业中,小组讨论,针对小组剩余的问题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多设置一些场景,然后让学生自己组织对话来演示。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作为一门初三语文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三语文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创见的能力,尤其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5、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材分析对于人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
这篇文章被选进九年级课本上册,对学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播,随时播种。
这篇课文以小见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对我们中学生是个很好的启发,引领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学方法1.多媒体2.点拨释疑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2、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吗?谁能说说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1. 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课前预习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课前预习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坚信,课前预习教案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好的课前预习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第五单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我将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的认识和体会。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特点和难点。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荆轲刺秦王》。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主旨思想。
这篇文章采用了散文的形式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并在文中交代了荆轲刺秦的缘由、过程与结果。
全文表现出来的是荆轲站在理想和事业的高度,勇气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作为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了解背景、风俗和人物特点,进一步领悟主题和群众性。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难点,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以下课前预习教案:(一)活化前置知识,提高兴趣在引出“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之前,我会提前在教科书上让同学们熟悉“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
在引出故事情节之前,我会让学生画一张“荆轲”形象图,认真捕捉原文中关于荆轲的描写,了解荆轲的生平、性格、工作和历史地位。
这些预习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了铺垫。
(二)解读核心难点,牢固掌握在预习阶段,我会以结构分析和主题阐述为重点,分析全文结构、人物特点和内涵。
在学生开始阅读全文之前,我会先放一些段落,让学生先行预习并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文中领悟主旨思想,并分析构造手法和修辞手法。
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核心难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三)巩固记忆,提高应用能力为了巩固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理解,我会安排一系列复习和联想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口头和书面复述课文内容,采用仿写或补充形式来演绎故事发展;要求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或写作;或者安排课堂游戏或小说表演活动,深入理解和体味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九册第五单元教案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
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8
(3)必答题每题 5 分.答对加 5 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 8 分.答对加 8 分,答
错扣 8 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
9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 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 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
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
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守圉(yù) :守卫,圉通“御” ,抵挡。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文:彩饰。 轩:有篷的车
2.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 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 “虽杀臣, 不能绝也” ,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公输》
一、文体常识 二、重点字词 械(xiâ) 轩(xuā n) 舆(yǔ ) 犀兕(xī sì) 鼋(yuán) 鲋(fù) 梓(zī )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 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罨(tuó)
3.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 “不可谓” ,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臵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 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 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 有成竹, 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 ,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 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 ,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 ,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 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 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 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 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3、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 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课堂小结。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上课素材素材积累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属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本文中物象的象征义,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文中物象的象征义,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写法,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点拨法、朗读法、质疑法。
录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楚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端午节时,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片)这是为了纪念谁呢?(学生答:屈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屈原(节选)》。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2)背景链接《屈原》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
该剧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
2.生难字词(1)字音诡谲.(jué)瘦削.(xuē)睥睨..(pì nì)污秽.(huì) 犀.利(xī) 雷霆.(tínɡ)虐.待(nüè) 哗.众取宠(huá)(2)词义【播弄】摆布;挑拨。
“备课经验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经验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教案是老师教学的规划,是老师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和整理,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写教案是必备的技能之一。
在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的备课过程中,我综合思考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将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下面,我将结合本单元的备课经验,分享一些备课教案的经验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每个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注重了教学目标的明确。
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使用SMART原则,确保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实现、实用性强、具有可评价性。
我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让他们理解并掌握教学目标。
确实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分类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分类和安排是备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分类和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理解学习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分析教材,明确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确定教学内容分类。
2.按照教学目标、知识点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深入分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
这些措施有助于教师制定出合理的备课教案,让教学更加深入、有效、生动。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部分。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我在备课中采用了以下方法:1.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效果性。
2.多种教学思路结合起来,比较喜欢多媒体教学和游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而且让教学更加有趣。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册)教案(非表格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高小五(一)班语文学期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跟上学校工作计划,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制订教学计划如下:一、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全册共计八个单元,三十二篇课文。
在三十二篇课文中,精读课文有二十四篇。
如《我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强烈的爱;《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颐和园的长廊》让我们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此外,略读课文八篇。
本册课文有写景物的,也有写人物的,还有叙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二、全册教学要求(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思路(一)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5.语文S版第九册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21孔子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四、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一、(1.2)孔子的生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班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下册第五单元舞台人生17屈原(节选)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
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西师版九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课:看海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
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
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
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
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
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课件www.5yk一、单元教学目标:.能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同一对象,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克服单一的片面的僵化的思维模式2.能借助于作品评论等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对作品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评价4.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尝试写简短的文学评论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0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课时《雪》课时《〈雪〉四人谈》4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1课时作文及评改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即说从不同的角度看文学作品,其实亦如苏轼所说从不同角度看山会“横看成岭”而“侧成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都会让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
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更易使读者产生多种理解,这也正是为什么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
认识这一点,我们的思维会更灵活,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单元选择了鲁迅先生的《雪》,并选择了四位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性别甚至不同领域的四位作者写的评论,目的正在于让我们意识到,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理解是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要学会读书,正是要读出自己。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一、了解单元内容特点: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结构与前几单元有何不同。
二、确定单元学习方法:结合单元提示,思考学习方法。
教师示例,学生模仿,初步明确本单元学习方法。
三、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等实际情况,师生共同制定本单元学习计划。
第2课时第19课雪学习目标:.结合写作年代和背景,读懂《雪》的文字。
2.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3.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走近文本:师生一起介绍的写作背景及《野草》这部作品的有关资料二、走进文本.读出问题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再读文本后,4人一小组交流、解决困惑2.共解疑惑(投影显现共同疑难)投影显示:(教师就学生问题稍加整理)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有何不同?作者对两者各持什么态度?你能从字里行间找出依据吗?(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4人一小组讨论回答投影上的问题。
第九册第五单元电子备课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要到哪个地方看“莫高窟”呢?
让学生边想边自读第一自然段,再出示地图加深认识。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用半填空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照顾
到了学困生。在潜意识里教学生概括段意。)
(3)你还知道了什么?
(洞窟多学生容易看得出来)
板书设计:
迎客松优美
16、黄山奇松陪客松巨人性格
送客松盆景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17、莫高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尊彩塑。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自然段: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第四自然段: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第五自然段: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段(第2~4节):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再现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唤起学生珍视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17、莫高窟2教时
18、黄果树瀑布2教时
习作5 4教时
练习5 4教时
总课时14教时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7.不平常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4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后记:学生初读课文,找出三封信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10月28日
总第44课时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17.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蒙生妈
悲壮、光荣坚强、伟大
(舍小家为大家)
(六)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学生在来说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封信,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10月29日
18.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诗句意思,体会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总第45课时第一课时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的背景后,让学生朗读诗歌,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再感悟诗歌的意思。
10月30日
总第46课时第二课时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理解课后第二题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 板书设计
耕荒
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革命到底的决心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视死如归的从容
教学后记: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意思,体会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10月31日
19.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及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母爱的伟大及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品质。
2、理解母亲含义深刻的话,体会母亲的伟大。
3、抓住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搜集许世友将军的资料、搜集到的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47课时第一课时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教学后记: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小组学习生字词,找出许世友四跪慈母的段落读一读。
11月1日
总第48课时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19.许世友四跪慈母
一跪:幺妹被卖,心痛人
二跪:母亲受难,痛心间
三跪:母亲受苦,愧疚真
四跪:不能尽孝,难过情
教学后记:学生朗读感悟许世友四跪慈母的段落,进一步体会许世友的孝心和母亲的伟大。
11月1日
20.鸡毛信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斗争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收集王二小、雨来、张嘎等抗日小英雄的事迹。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第49课时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20.鸡毛信
抗日小英雄
海娃
傍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
(机智勇敢)
教学后记:让学生学会默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后,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11月4日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积累名言。
3、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后记:部分学生没有写清楚事情的过程,也没有写出感动的地方。
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