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及教学反思(样例5)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及教学反思(样例5)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师: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
..(边看录像边讨论)2.介绍问题并猜想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
(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
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
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1.提出观察要求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
(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昆虫》,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蚯蚓》。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图片、蚯蚓模型、放大镜、土壤、记录本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蚯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并记录下来。
(2)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思考蚯蚓为什么生活在土壤中。
(3)讲解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蚯蚓模型,让幼儿亲自动手触摸,感受蚯蚓的形态。
(2)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的蚯蚓特征。
4. 例题讲解:以“蚯蚓为什么能在土壤中生活?”为例,引导幼儿分析蚯蚓的生活习性。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蚯蚓的外形。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蚯蚓知识。
(2)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关注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蚯蚓》2. 板书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2)蚯蚓的生活习性(3)蚯蚓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画一幅蚯蚓的生活场景。
(2)写一写:用文字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1)画一画: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蚯蚓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观察、比较蚯蚓和蚯蚓的变态,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探究蚯蚓和蚯蚓的变态。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思考蚯蚓存在的意义; 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长度等。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并发问:这是什么动物?我们要知道什么关于它?2. 学习过程(30分钟)•步骤一:让学生自主观察让学生对蚯蚓进行观察,记录它们的运动、蠕动的方式等。
•步骤二:探究蝌蚪和青蛙的关系让学生比较蚯蚓和蚯蚓的变态,引导他们探究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生命的巨大变化,从而认识到蚯蚓的存在不仅可以滋润土壤,也可以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步骤三: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说出产生热或者光的反应的物质。
3. 总结、回顾(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发生的事情,对今天的学习做出评价。
2.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让他们生活情境化地体会科学。
四、板书设计写下蚯蚓的特征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并将所得的结论写在笔记上;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蚯蚓。
六、教学反思1.导入阶段应该更加充分,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者图片创造出丰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2.教学过程中,将问题自己回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在总结环节,可以通过问题、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交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能够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和行为表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4.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物品准备1.蚯蚓3~5只2.盐水3.水杯4.复印纸知识准备本课程所需涉及的知识点:1.蚯蚓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2.蚯蚓的生态作用及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做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什么蚯蚓是好宝宝?2. 导入:介绍蚯蚓的基本情况•展示蚯蚓的图片,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初步了解蚯蚓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实验操作:观察蚯蚓的反应•将蚯蚓放入盐水中,观察其反应。
4. 合作探究: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到校内的草坪或花坛中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行为表现。
5.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解蚯蚓的重要作用•与学生一同总结蚯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作用,如促进土地肥沃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观察和探究为主线。
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蚯蚓的习性和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蚯蚓的反应特点。
这种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然科学素养,并使学习更加有趣生动。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时间有些紧张,还需更加细致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教学方案。
同时,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土壤里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蚯蚓》。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图片、视频、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让幼儿观察并记录蚯蚓的外形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图片,讲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蚯蚓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彩泥制作一个蚯蚓模型,并分享制作过程。
教师评价各组作品,强调蚯蚓的特点。
4. 观察实验(10分钟)教师演示蚯蚓在土壤中运动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记录。
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幼儿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提问幼儿如何保护蚯蚓,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环节明显、有刚毛。
2. 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为食、喜湿怕干。
3. 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找一找有没有蚯蚓,记录下来。
答案:幼儿需在家长的协助下,观察土壤中是否有蚯蚓,并记录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蚯蚓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土壤生态环境,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饲养蚯蚓,观察其生长过程,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第五章第一节《土壤中的小生物——蚯蚓》。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蚯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到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培养幼儿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图片、视频、实物展示。
学具:放大镜、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蚯蚓模型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蚯蚓?它们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内容讲解(1)蚯蚓的外形特征:让幼儿观察蚯蚓模型和图片,描述蚯蚓的外形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讲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的‘小医生’?”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实物,记录蚯蚓的特点,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土壤中的小生物——蚯蚓》2. 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2)蚯蚓的生活习性(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找一找有没有蚯蚓,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蚯蚓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蚯蚓,实地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他们保护蚯蚓和小动物的习惯。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认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2.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和所需生活条件;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大地蚕模型;–蚯蚓的图片资料;–放大镜;–显微镜;–纸板、铅笔、剪刀等辅助工具。
2.环境准备:–教室里安排多个小组讨论的区域;–提前准备好固定蚯蚓的容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幅有关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提问并激发他们对蚯蚓的好奇心。
步骤二:学习蚯蚓的基本知识1.观察实物:展示大地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形状、颜色和特征,触摸探索它的表面,并与图片进行比较。
2.教师讲解:通过图片和模型的展示,简单介绍蚯蚓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环境、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影响等。
步骤三:观察和探究蚯蚓的活动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放大镜和一只蚯蚓。
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容器中的活动,并记录下来。
2.学生实践:引导学生用剪刀剪一小块纸板,制作一个简单的蚯蚓观察器,用来放大观察蚯蚓。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观察结果,并让他们思考和讨论蚯蚓为什么选择在特定的地方生活以及它们的行为规律。
步骤四:进一步探究蚯蚓1.显微镜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显微镜和一只蚯蚓。
让学生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定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蚯蚓的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定义蚯蚓是什么。
步骤五: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讨论有趣的事实和观察结果。
2.听取学生的反馈:请学生提出对本节课教学的改进建议,教师认真倾听,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观察实物、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他们积极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观察和记录蚯蚓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观察和记录蚯蚓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蚯蚓模型或图片。
3.盖子、湿纸巾、水、红虫。
4.观察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探讨(10分钟)1.利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蚯蚓的图片或模型,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询问学生对蚯蚓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蚯蚓的观察和想法。
实践观察(30分钟)1.准备好盖子、湿纸巾、水和红虫,布置实验台。
2.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每组学生分别放入蚯蚓和红虫到盖子中,并向其注入适量的水。
3.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和红虫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4.学生观察完毕后,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蚯蚓和红虫在水中的不同反应,探究蚯蚓的适应性特征。
总结归纳(15分钟)1.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引导,澄清不准确的观点。
3.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和总结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反思与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将观察实验扩展到家庭和社区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更多的生物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次科学优质课以蚯蚓为主题,通过实践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导入与探讨环节,通过展示蚯蚓的图片或模型,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对蚯蚓的观察和想法,为后续实践观察做好了准备。
在实践观察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蚯蚓和红虫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自然》第五章节,主要内容是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蚯蚓、触摸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触摸、记录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理解蚯蚓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图片、视频、记录表格等。
学具:放大镜、小铲子、水杯、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到户外菜地,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2. 观察蚯蚓: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的长度、颜色、环带等。
3. 触摸蚯蚓:让幼儿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感受其光滑、湿润的特点。
4. 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观察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的环境,了解其生活习性。
5. 视频讲解:播放关于蚯蚓在土壤中作用的短视频,让幼儿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性。
6. 记录观察结果:让幼儿用纸巾将蚯蚓放在上面,观察蚯蚓的蠕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蚯蚓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喜欢湿润的环境形态特征:身体长,呈环带状,光滑、湿润作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你观察到的蚯蚓,并写上它的特点。
答案:略2. 调查一下你身边的土壤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是什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蚯蚓,让幼儿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但在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时,部分幼儿对土壤中的其他小动物感兴趣,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对这些小动物的介绍,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土壤中的生物。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蚯蚓》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世界》第三节《蚯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认识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的生长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标本、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放大镜、小铁锹、小桶、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蚯蚓。
2. 讲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10分钟)(1)展示蚯蚓标本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生活在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3. 观看蚯蚓生长过程视频(5分钟)让幼儿了解蚯蚓的生长过程,增强对蚯蚓的认知。
4. 课堂小游戏:蚯蚓赛跑(10分钟)组织幼儿分成小组,用小铁锹将蚯蚓放在小桶里,看哪个小组的蚯蚓先到达终点。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5. 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5分钟)讲解蚯蚓在土壤改良、有机物分解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蚯蚓图片,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蚯蚓》2. 内容:(1)蚯蚓的外形特征(2)蚯蚓的生活习性(3)蚯蚓的生长过程(4)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蚯蚓养殖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优质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优质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蚯蚓》。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蚯蚓”,学习蚯蚓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第二章“蚯蚓的运动”,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和特点;第三章“蚯蚓的作用”,探讨蚯蚓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生活习性、运动方式及其对土壤和环境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外形、生活习性、运动方式及其对土壤和环境的作用。
难点:理解蚯蚓对土壤和环境的作用,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蚯蚓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花盆,引导他们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蚯蚓。
(2)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蚯蚓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观察(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蚯蚓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2)幼儿分组观察蚯蚓,记录观察结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蚯蚓模型,讲解蚯蚓的运动方式。
(2)邀请幼儿模仿蚯蚓的运动,加深对蚯蚓运动方式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蚯蚓对土壤和环境的作用。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蚯蚓》2. 内容:外形:长条形,环节动物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喜潮湿、疏松的环境运动方式:蠕动作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花盆,记录下蚯蚓的活动情况。
(2)思考:蚯蚓为什么能帮助植物生长?2. 答案:(1)观察记录:幼儿需记录蚯蚓的活动时间、地点等。
(2)思考答案:蚯蚓能帮助植物生长,因为它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动物世界》中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的利用价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的利用价值。
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方式及其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蚯蚓模型、土壤样本、放大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色卡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蚯蚓这一动物。
2. 观察蚯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模型,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
3. 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学生分组讨论,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的作用。
4.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5. 蚯蚓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蚯蚓的利用价值:让学生了解蚯蚓在农业、生态等方面的利用价值。
7.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彩笔和色卡描绘出蚯蚓的形态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的利用价值等方面。
七、作业设计1. 描述蚯蚓的形态特征。
2. 简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及其对土壤的作用。
3. 谈谈你对蚯蚓利用价值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的利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演示环节,要确保学生安全,避免蚯蚓模型损坏。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土壤,了解蚯蚓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和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尊重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蚯蚓的认知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观察引入:老师播放一段蚯蚓在土壤中蠕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蚯蚓的动作和特征。
2. 提问引导:老师提问学生,蚯蚓为什么会在土壤中蠕动?能从躯体特征上看出蚯蚓的适应环境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蚯蚓的外貌特征:长形身体、圆锥形的头部和尾部、细长而黏滑的体表。
2. 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壤,可以吃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枯落的植物。
3. 介绍蚯蚓的生态功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机物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
步骤三:观察实验(15分钟)1. 实验目的:观察蚯蚓对不同土壤的喜好程度。
2. 实验材料:几种不同的土壤样本、若干只蚯蚓、玻璃容器。
3. 实验步骤:a. 将不同土壤样本放置在不同的玻璃容器中。
b. 将蚯蚓释放在各个容器中,并观察蚯蚓的行为。
c. 记录蚯蚓选择的土壤样本和行为表现。
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蚯蚓对土壤的喜好程度,并探讨原因。
2. 引导学生认识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如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带领学生观察蚯蚓的蠕动方式,并让学生描述蚯蚓蠕动的特点和方式。
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蚯蚓能够在泥土中自由蠕动,有什么身体特征和生理机制支持蚯蚓的蠕动。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详细内容为“认识蚯蚓”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图片、实物展示盒、PPT。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的自然环境中寻找蚯蚓,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回到教室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2. 教学新课(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蚯蚓为什么会出现在土壤中?”引导幼儿思考、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记录蚯蚓的外形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大认识蚯蚓2. 副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作用3. 内容:外形特征:长条形、环节动物、身体柔软生活习性: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为食作用:土壤改良、循环养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蚯蚓,并描述其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蚯蚓呈长条形,身体柔软,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为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蚯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蚯蚓》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蚯蚓》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识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教育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二、活动准备:1. 实物蚯蚓若干条。
2. 放大镜每人一个。
3. 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
4. 蚯蚓图片若干张。
5. 相关视频或图书。
6. 土壤、湿纸巾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物蚯蚓,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的长度、颜色、环带位置等。
2. 观察: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在土壤中爬行、吃落叶等。
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呼吸过程。
3. 记录: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4. 交流:分组讨论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用蚯蚓图片进行创意绘画,表现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场景。
2. 角色扮演:设置“蚯蚓一家”的情景,让幼儿扮演蚯蚓,体验蚯蚓的生活。
3.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蚯蚓主题的活动,共同关注幼儿对蚯蚓的认知。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蚯蚓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操作、表达、交流等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意和表现。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满意度,以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活动步骤:1. 蚯蚓的家园: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蚯蚓生活的环境,如森林、草地和农田。
2. 蚯蚓的饮食:讲解蚯蚓的食物来源,它们主要以腐烂的植物和有机物为食。
3. 蚯蚓的呼吸:解释蚯蚓如何在没有肺的情况下呼吸,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4. 蚯蚓的循环系统:简单介绍蚯蚓的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
5. 蚯蚓的排泄:讨论蚯蚓如何排泄废物,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体表排出多余的水分。
七、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
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
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
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
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学习蚯蚓的形态结构和习性特征。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2.本领目标:(1)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古怪心,培育察看本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通过察看,记录、思考等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进展探究问题的本领。
3.情感目标:(1)培育幼儿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本领。
(2)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2.难点:启发幼儿对蚯蚓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
三、教学过程1.启发性问题导入(1)放学时,你有没有见到过蚯蚓?你们对蚯蚓了解多少呢?(2)在哪里会看到蚯蚓?我们能不能找到它们在哪里呢?(3)蚯蚓有什么特别的习性呢?老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在黑板上列举与之相关的问题。
2.感性认得阶段(1)老师领幼儿在操场上找寻蚯蚓并进行察看。
察看后,让幼儿体验一下蚯蚓的身体表面,让幼儿通过感官,全身心的感受蚯蚓的形态结构。
(2)让小伙伴进行群体共享,集中讨论他们的发觉和疑问。
3.认知探究阶段(1)让幼儿用放大镜认真察看蚯蚓的身体。
引导幼儿发觉蚯蚓头部的长着一双小眼睛,及身体上环节的特征。
老师介绍蚯蚓头部的小眼睛是仅存的,多用于夜间的觅食。
(2)将一些新鲜的泥土和蚯蚓放在透亮容器里,帮忙幼儿全方位察看蚯蚓。
同时,老师介绍蚯蚓锥形尾部的特点:锥形尾相像一个小管子,内部是泥土和食物,可吸取体内多余水分,排泄粪便。
(3)以日常生活和故事情节来引向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小伙伴自由发挥,探究蚯蚓可能做了那些事情,达到巩固察看结果,推理归纳,加深理解的目的。
4.评价与总结评价小伙伴的察看、表述和共享本领。
并进行总结。
老师引导孩子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内容,巩固孩子的学问结构。
四、教学反思科学讨论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并进行深入思考。
科学幼教的影响应当从培育幼儿的习惯开始,尤其是培育探究问题、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精品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二节《蚯蚓》。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蚯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蚯蚓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图片、实物、观察盒、放大镜。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蚯蚓,让幼儿亲身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它生活在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教师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画出蚯蚓的外形特征。
教师指导幼儿制作蚯蚓手工,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4. 蚯蚓保护教育(5分钟)教师讲述蚯蚓对土壤的好处,引导幼儿明白保护蚯蚓的重要性。
教师与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蚯蚓,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除了蚯蚓,你们还知道哪些对土壤有益的小动物?”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外形特征:细长、环节、刚毛、体色。
2. 蚯蚓的生活习性:土壤中生活、喜欢潮湿、分解有机物。
3. 蚯蚓与人类的关系: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蚯蚓。
2. 答案:幼儿作品,以画的形式展示蚯蚓的外形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蚯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蚯蚓的认识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土壤生物,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以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和蚯蚓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蚯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蚯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如身体长而柔软、外观呈粉红色等。
2.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潮湿的环境、常生活在土壤中等。
活动一:探究蚯蚓的呼吸(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将蚯蚓放在水盆中并覆盖上湿润的纱布。
2.让学生观察蚯蚓在水中的表现,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蚯蚓为什么需要湿润环境呼吸。
活动二: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蚯蚓常出现的地方。
2.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蚯蚓生活环境,并回到教室进行讨论。
教学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思考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和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蚯蚓的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活动一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了蚯蚓需要湿润的环境呼吸,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活动二中,学生通过户外观察,增加了他们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准备方面,我应该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和资料,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方面,我在讲解蚯蚓的特征时,可以采用更生动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此外,活动二的观察环节可以更加细致,让学生对蚯蚓生活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含反思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蚯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来源: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
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
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
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
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活动过程: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聊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
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
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教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碧绿。
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
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
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
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
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
(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
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
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
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
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
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
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
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
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
幼儿
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