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9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听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听课笔记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展示一些老照片或家庭纪念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这些物品让你们想起了什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你们非常珍惜的,为什么?”学生活动:1.观看教师展示的老照片和纪念品,感受其带来的情感共鸣。
2.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家中珍贵的物品以及背后的故事。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老照片和纪念品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对家庭记忆的共鸣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分享个人家庭记忆:教师首先分享自己的一些家庭记忆,如某个特别的节日、一次难忘的旅行等,并解释这些记忆对自己和家庭的意义。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自己的家庭记忆,并分享这些记忆对他们的影响。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家里有哪些传统习俗?”“你最喜欢的家庭活动是什么?”等。
3.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4.深化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传承和延续家庭记忆。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分享,感受家庭记忆的魅力和意义。
2.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记忆,并倾听他人的故事。
3.勇敢地代表小组展示和分享讨论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
4.深入思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意义,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家庭记忆的相关话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家庭记忆的理解和感悟,还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家庭记忆•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意义•分享与传承•分享家庭故事•传承家庭传统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整理家庭照片和纪念品,并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物品,准备下次课进行分享。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说课)-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说课 人教部编版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与本单元其他两课都是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而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我和我的家》这节课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家庭称谓,而三年级教材在认识称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了解家庭构成、家庭历史、家庭文化,从了解家庭基因的角度自然地过渡到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上去。
本课的编写主要针对三年级小学生在家庭认知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及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进行家庭传统与家庭价值观的教育,深化爱家的情感与家的归属感。
教材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称呼抢答器”,教材呈现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
此图包含着教学活动的暗示:1.先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补充。
2. 通过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熟悉不同称呼,然后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发现家庭规模不断缩小的趋势。
教学这部分时,要着重定位于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
第二部分:“家史”小调查。
教材呈现的是两个环节,分别是家庭大事的调查表、我和父母比童年。
本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过去发生了那些大事,初步感受家庭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第三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吃“年夜饭”的图,通过观察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心情,了解年夜饭的含义。
教学这个栏目时要定位于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感受不同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第四部分:语言中的“家”。
此页呈现“猜一猜”的活动是让学生体会字谜中隐藏的家庭观念。
教材以“阖家欢乐”“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和“家书抵万金”三个成语和谚语,引导学生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优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题型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家庭责任感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以及对于家庭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家庭责任感,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有效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文章、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家庭的历史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地方12家庭记忆》10
?家庭的记忆?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本课有意把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家作为开篇的第一课,为孩子们走进学校,进入社区,一步一步走进广阔、丰富、变化的社会生活做了良好的铺垫。
?家庭的记忆?有两局部,第一局部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家〞,第二局部是“我的一家人〞。
这局部主要通过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家人一起做事、共同游戏、妈妈病了全家都很着急等生活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根底,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本课形式活泼,富有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图画,让学生感到亲切感。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家庭有了一定概念,对家庭有了初步理解,这些孩子们在家深受宠爱,不懂得关心关爱家人,尤其在我们农村,本班有54名本班同学,有6名本班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常年不在家,使孩子缺乏亲情和关爱。
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水平目标: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理念: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家庭、学校和社区能够说是他们成长中的三个重要的舞台。
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为学生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合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奠定根底的学科,所以本课我们要协助孩子理解自己成长的舞台——家庭。
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歌曲、学生动手画画自己家,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
通过家庭照片的展示,感受家的亲情,在以教材为范例,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家庭生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 12 家庭的记忆》优课导学案_21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生:我帮爸爸洗脚。
生:我帮妈妈洗碗。
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
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4.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4.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课程标准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中如下条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所以,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家庭成员和“家史”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_5
1.教学设计时,巧妙地把《传统节日中的家》与《语言文字中的家》有机的融合 在一起,在学生交流春节习俗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 家庭的传统观点。 实施策略 2.创设猜灯谜、互相拜年等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活 化,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感受学知识、说民俗、看故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1. 了解传统节日中发生在祖国大家庭的故事。
节日里对社会不同人
谈自己的感受
群的关怀,感受祖国
2.教师小结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大家庭的温暖。、主题四:奉献
使学生感受“小家”
1.学生讲一讲家长过节值班的事情。
与“国家”的关系,
2.教师小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时
《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 课。了解我国传统节日,通过节日 教材分析 里人们的活动,体会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通过了解 与“家”相关的语言文字,体会中国人的家庭观点,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中国人 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三年级学生的性格、世界观处于可塑性阶段,这个时期对他们实行传统文化教育 至关重要。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本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起来学 学情分析 生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烘托,会把孩子们带到节日喜庆 祥和的气氛中来。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他们喜欢看、听、 唱,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感受“小家”与“国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落实“国家 认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点。 2.通过搜集祝福家庭的词语、谚语,学习收集资料的水平,培养问题思考与探究 教学目标 的习惯。落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的核心素养点。 3.联系学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体会传统节日与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中国 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产生尊重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落实“人文积淀”的 核心素养点。 教学重点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7
课题:绘制家族亲情树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程目标指出:中段(3-4年级)1、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的地域风情和习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和人间亲情,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
2、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发展历史、现代生活常识、文化艺术活动和人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我、理解生活、理解人类自身。
一个家族就是依靠血缘和姻亲建立起来的小社会,理解其关系就是对自身和亲人的再次理解,对人间亲情的再次感知;了解其发展就是在了解社会发展历史,感受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品社课本中出现过家庭树。
学生对自己的小家庭非常熟悉,但对和自己没有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人较为陌生,虽然能够叫出部分家族成员的称呼,但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易将父亲家族和母亲家族的成员混淆。
教学目标
1.借助辈分关系图,分清家族成员间的辈分关系。
2.梳理清楚家族成员间的关系,能用树型结构等形式绘制家族亲情树。
3.依据血缘关系针对他人的家族亲情树,发现存有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引导学生发现家族成员间的关系,理清其关系。
2.鼓励学生创新,采用不同的设计装饰家族亲情树。
教学过程。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_0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课程标准内容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教材内容不但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优美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本单元前面两课表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所以,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严重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家庭成员和“家史”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对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1.了解较为繁复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实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二)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_8
12.家庭的记忆.教课目的:1.认识家庭成员的称号,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觉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领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家庭成员的称号,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课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觉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领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谈谈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解活动一:家庭称号抢答赛教师:睁开“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沟通:抢答。
教师:睁开“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沟通: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呼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教师:推行抢答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常常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构成的,人们称之为“中心家庭”。
过去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同的大家庭已得愈来愈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更少。
活二:“家史”小教:跟着我的成,家庭也在生化。
我做一个“家史”小吧!教:你是怎样知道些事情的?你能感觉到持承的家庭美德?在去的几十年,你家生了哪些大事?学生沟通:自主言。
教:比父亲母亲和自己的童年,你了什么?活三;日中的“家”教:每当春来,我都会全家人聚在一同吃“大年夜”。
大家知道“大年夜”的由来?学生沟通:小。
教:“大年夜”有关小知。
教:你家的“大年夜”往常有哪些人呢?当的情况和你的心情。
你家的“大年夜”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学生沟通:自主言。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6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二)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播放全家福照片和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家的温馨,唤起记忆.带领我们一块走进你们温暖的家庭吧.出示课题:家庭的记忆2.新知讲授⑴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理解”核心家庭”.出示四组家庭照片,点名学生说说家庭成员.发现四组家庭结构特点,引导出核心家庭的概念.出示第五六组家庭照片,了解”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知道这种结构的家庭现在很少见.⑵理清家庭结构示意图,完成表格.出示表格,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填完爸爸这边的亲人结构图.点名学生上台贴妈妈这边的亲人结构图.⑶了解家庭结构图中家人之间的关系.爸爸和妈妈是()关系,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妈妈和外婆是()关系,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妈妈和舅舅是()关系?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我还发现……⑷家庭称呼抢答赛。
出示抢答赛题目上.小组内抢答.各组派代表抢答.⑸活动二调查”家史”家庭称呼抢答获胜者作为记者可向老师调查家史.学生交流家庭大事件.①小组交流各自调查的家庭大事件.点名说说.②你是从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③通过这些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④我和父母比童年⑤师作一个小调查:你爱看什么书,爱玩什么游戏,周末回家会做什么家务?父母和你们的一样吗?点名学生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⑥图片比较,体会时代的变化.⑹扩展活动回家和父母聊一聊他们小时候的事,玩一玩父母小时候的游戏.。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0
12、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书面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2、感受家庭的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书面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了解。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从今天这节课过后,咱们就理解了。
我姓孙,你们应该叫我(陈老师)。
真是聪明的孩子,老师,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了,那咱们今天就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能不能和我做成朋友?待会儿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争夺今天的学习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夺得大奖杯,有没有信心?好样的,那我们首先就来听一首儿歌吧。
(播放:我有一个家)一、家庭记忆相册(联系老师准备几幅本班相片)照)想理解我的家人吗?那老师就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家人吧!能找到哪个是陈老师吗?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弟弟......这是我在......时照的合照,多么美好的回忆呀!跟他们在一起,老师觉得非常幸福、愉快。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谁愿意告诉你家里有几口人吗?他们分别是哪些人呢?(生交流)活动二:家庭称呼大讨论(一)教师: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刚才同学说的这个家,是我们天天生活着的小家庭,家庭里有我、爸爸、妈妈,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家庭里除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外,我们还有很多亲戚。
比如我家的亲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等,那你知道你有哪些亲戚吗?生交流师:看来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有很多,刚才孩子们说的这些家庭成员的称呼有些是我们本地口语中的称呼,那我们今天就试着以书面称呼对我们的家庭成员实行梳理梳理,寻找一下家庭里温暖回忆。
(板书课题:家庭的记忆)师:这是一张家庭关系示意图,我们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但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还有兄弟姐妹,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8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的《家庭的记忆》中的“家庭称呼小调查”和“‘家史’小调查”。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中的一课。
对学生们来说,家庭是她们最熟悉的地方,他们与父母和他们与父母和其他家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的联系,他们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课文从家庭结构图入手,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接着展开“家史”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小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手机家中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大事,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的变化。
然后是一个“我与父母比童年”的活动,目的是从生活的细节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1.深化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2.知道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3.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课前准备】1.准备一幅“家庭关系示意图”2.准备家庭称呼抢答题目3.准备音乐《我爱我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播放前:同学们,现在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照片。
教学引入1、播放班级学生全家福(大屏幕轮流播放)师:孩子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和谁在一起?(生:爸爸妈妈、爷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
活动一:说关系1、现在请照片的小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他的家人。
(3个人)师选择典型的人物:A、与爸爸妈妈的合影(这是什么时候拍摄?你们一起去哪里玩?长得像谁?)(师:遗传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的身上总有他们的影子,有时我们的性格也跟家人有几分神似呢!)B、大家庭(什么时候拍这张合照?家人心情怎么样?)师:我们的小朋友一说起家人呀,眼睛里个个藏着笑呢!看来,每个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都是快乐的,都会留下快乐的印记,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的回忆教学计划
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2、学生自做贺卡
3、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老师先讲一些家人的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但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
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PPT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动画)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
(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
(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
五、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