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分析姓名:杨兵班级:汉语09-2班学号:11094828理论导入: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分:第一人称叙述是以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此外还有第二人称即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法国学者热奈特则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事视角。
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250页)选择何种叙述视角表明的是一种叙述姿态,更本质地说,它暗含着作家本人的某种精神立场。
《傲慢与偏见》围绕班特纳家五个女儿的恋爱和婚姻来展开故事,这里有班特纳太太的喋喋不休,吉英的大家风范,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曼丽的矫揉造作,丽迪雅的放肆嚣张,达西的高傲冷淡,彬格莱的温文尔雅,柯林斯的口若悬河……通过频繁的舞会、喝茶、拜访等简单的生活场景把这一切铺陈出来。
小说设置的不再是男性或超性别叙事视角,主要人物形象不仅都是女性,而且在小说中占据了主动的叙事地位。
小说共六十一章,始终是围绕女性人物形象来组织叙事结构的,“小说的前十章主要以班特纳太太的大女儿吉英为叙述视角和叙事中心逐步展开小说叙事,后五十一章则是以二女儿伊丽莎白为叙述视角和叙事中心。
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就小说整体来审视,《傲慢与偏见》无疑选择的是零焦型视角,这是一种传统的全知视角类型。
这种叙述视角下,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
还可以随意的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总之,这种叙述方式因为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叙述者可以对作品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完全控制和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大部分的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常常使小说内容变得通体透明而一览无余,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家的非难。
外国名家名著赏析(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
课程设计论文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潘旭指导老师姓名:王艳课程名称:外国名家名著赏析班级学号: 11134211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4月24日2012年 4月 24 日13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电子工程学院楼宇112 潘旭摘要: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在全知视角下具有限制性的叙述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描绘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风貌,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抗争意识及对当时社会婚姻观的批判。
关键词: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在奥斯汀的著作中,《傲慢与偏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剖析其原因,发现这与奥斯汀高超的叙事技巧是分不开的。
自小说发表以来,其叙述技巧引起了广泛的评论,纵观其评论,发现对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分析还是不够。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颠覆了以往男权统治下的话语权,采用了全知视角下,从女性的有限视角展示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生活,并首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让女性有了话语权。
因而,从女性视角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对于理解和把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丹曾指出:叙事者的性别不同,往往会对叙事模式及其意义产生影响。
把性别和视角结合在一起的女性视角是指从性别入手来审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一种批评观念和批评角度。
本文将从女性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展现女性意识的意义。
叙事视角,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作品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从小说的整体来说,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选择了全知视角,如在交代故事背景,人物首次出场以及在每章节中奥斯汀看似无意的评述,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
”使读者顷刻间就能识别人物形象。
贝内特太太在全知叙述视角下,是作为被叙述对象而存在,她的那句总括式议论,与作者的价值信念是完全不同的,因而造成了读者与她的距离,读者高高在上地评判着贝内特太太,笑她的迂腐和无知。
《傲慢与偏见》中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哓
sness)的普遍性证明,正式进入现代主义写作,由关注观念、 粕
思想及社会生活转为倾心于形式问题。戴维〃洛奇专门探讨
莛
小说艺术技巧的《小说的艺术》,在几个专题里评述了奥斯 坻
丁小说的表现方式,对于其作品的客观叙述、谋篇布局推崇
…
备至。弗吉尼亚〃伍尔夫从不讳言对于奥斯丁的偏爱,她指 诧
出奥斯丁的小说有一种奇特的简朴风格,甚至断言现代小说 蜿
与支配的叙述特权在 运用上却相当谨慎和有节制 ,在《傲慢
与偏见》重新建构了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
揖
格局,对传统的无所不知的叙事角度进行了适度的改造。小
说前十 章,非聚焦型叙事视角明显,叙述者全方位地观照着
宛
觥
事件与人物,但与此同时另一个事实也显而易见——对伊丽 巨
莎白〃班特纳小姐的叙述兴趣愈来愈浓。就在达西不由自主
著称,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二零零五年拥有七百多名
会员的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投票评选出五部英语小说中的
ゎ
经典浪漫作品,奥斯丁的《傲慢与 偏见》位居榜首,其次是 砣
《简〃爱》《飘》《蝴蝶梦》和《呼啸山庄》。近期的英国广
婵
奴
播公司的一项读者调查表明,多数女性认为《傲慢与偏见》 辕
是“最能改变女性对自己评价的一部文学作品”。 掾
稹
成为可能,所以语言是人生存的家园。语言不惟是人与世界 旭
的联结的通道,语 言能力其实隐含着话语权力,失落了对话
董
呒
语的控制就几乎失去了对世界的控制,一个不可言说的世界
就是不可控制的世界。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者罗兰〃巴尔特致力于语言符
号的意识形态研究,写作在他的语言符号理论中有着特殊的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
《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导语《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经典小说之一,在出版后受到广泛赞誉。
这部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不同版本的电影使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
本文将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脉络,分析《傲慢与偏见》适应电影语言的方法和改编带来的变化。
一、小说的独特叙事方式《傲慢与偏见》以第三人称叙事,通过作者的眼睛展现人物情节和观点。
简·奥斯汀利用描写和对话将故事推进,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呈现了社会阶层和女性处境的深层次探讨。
此外,小说的叙事突出了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读者透过她的眼睛来观察社会风貌和众多婚姻。
二、传统电影改编的叙事方式1. 平行叙事传统电影改编常使用平行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多线索剧情,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这种方式在《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观众可同时了解到家庭生活和众多婚姻觅偶的情景,加深了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2. 视觉化叙事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和视觉效果将小说里的画面转化成具体的影像,带来影像奏效的感受。
在《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中,片中出现了许多场景和符号,如大庄园的奢华宴会、角色的着装和道具等,这些都通过视觉化叙事方式来展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背景。
3. 通过演技展示人物特点电影改编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演员的演技进行表演,以展示人物特点。
例如,饰演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女演员在表情和动作中传达了她的独立与机智,而男主人公达西则通过举止和神态展现了他的傲慢。
演员的演技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让观众更加投入故事。
三、新兴电影叙事方式的实验1. 非线性叙事现代电影改编越来越注重对叙事结构的改造与实验。
有些电影改编《傲慢与偏见》挑战传统的线性叙事,尝试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故事元素按照时间顺序打乱,以增加观众的思考深度和情绪的激发。
2. 多角度浮现一些电影改编《傲慢与偏见》采用了多角度叙事的方法,通过切换不同人物视角来呈现故事情节。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
叙 述 者 偶 尔 也 对 达 西 的 内心 世 界 进 行 透 视 。第
四章 中 , 达 西 情 不 自禁 地 陷 入 对 伊 丽 莎 白 的 爱 慕 之 中, 说 到 达西 先 生 , 他开 头 并不 认 为她 怎 么漂 亮 ; 他
之 间 的 距 离 ,使 读 者 与 伊 丽 莎 白 站 在 同 一 立 场 上 , 与她一起观察一切 , 感受一切 , 体 会 并 欣 赏 伊 丽 莎 白的 富有 主 见 、 机 灵 幽 默 与 活 来自 聪 颖 。 如 在 尼 日斐
襄 阳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第 1 4卷 第 5期
d o i : 1 4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6 5 8 4 . 2 0 1 5 . 0 5 . 0 7 3
双 月刊
2 0 1 5年 9月
《 傲慢与偏见》 的叙事视角
祝 燕敏
( 电子科 技 大 学 中 山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 广 东 中山 5 2 8 4 0 0 )
公 开和 隐蔽 的评论 。【 l 1 首先 , 在《 傲 慢 与偏 见 》 中, 叙 述 者 常 集 中透 视 伊 丽 莎 白 的 内心 世 界 , 从 而 缩 短 了 读 者 与 伊 丽 莎 白
总是 一鞠 躬 。l 2 l 卢 卡斯 爵士那 趋 炎 附势 、 急 于攀 附权 贵 的心 理 活 灵 活 现 地 展 现 在 我 们 的 面 前 。在 这 样 的 过 程 中 读 者 越来 越 认 同 、 欣 赏 伊 丽 莎 白的 审美 、 价 值 观 和 判
意, 只有 伊 丽 莎 白为他 们 脸红 , 她“ 觉得 她 家里 人好 像 是 约定 今 天 晚上 到 这儿 来 尽量 出丑 , 而 且 可 以说 是 从来 没有 那样 起劲 , 从来 没有 那样 成功 ” 。又 如 对 于彬 格 莱小 姐 的心 计 , 吉 英 总是 从最 好 的方 面去 理 解 , 几 乎 失 却 了是 非 的 标 准 , 也 还 是 伊 丽 莎 白 敏 锐 地 觉 察 出 她 们 姐 妹 俩 的不 怀 好 意 。在 伊 丽 莎 白与 威 廉・ 卢 卡 斯 爵士 父 女 同 去柯 林 斯 夫 妇 家小 住 时 , 咖 苔琳 夫 人 的千 金来 访 , 读 者 与 伊 丽 莎 白 一 同 感 受 到 威 廉 爵士 的可 笑 。伊 丽 莎 自觉得 好 笑 的是 , 威 廉 爵 士正 毕 恭 毕敬 地站 在 门 口 , 虔 诚 地 瞻仰 着 面前 的蔚
《傲慢与偏见》赏析---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魅力的爱情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女主角伊丽莎白为切入点,讲述多个人物与
美好爱情的长篇小说。 作品里独特的视角和富有魅力的爱情故事,一直是读者对各种影视剧改编讨论的焦点。
本文主要根据从《 傲慢与偏见》 的创作背景、写作特点、独特的视角、爱情因素身与作者创作环境,是赏析一个小
说的基础步骤。 简·奥斯汀在一生写作了多篇小 说,在英国 被 誉 为 将 古 典 与 现 代 主 义 结 合 的 第 一 人。 她的小说以英国田园乡村作为故事背景,将不 同人物的情感性格与所做决定的冲突作为小说线 索,将当时人民生活的日常细节、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爱情的观念展示了出来。 故事情节时而轻松愉 快,又时而细腻忧伤,在作者独特的视角下,用浪漫 主义的表达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给当时无数的读者 带来生活的启迪,为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 辟了道路。 ( 二) 《 傲慢与偏见》 的创作背景与介绍
98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 年
自己的丈夫班纳特先生相处十分和睦恩爱。 虽然 作为配角的出场有限,读者们仍然能感觉到他们夫 妻之间浓厚的爱意。 即使两人人会出现分歧,甚至 闹出过不少笑话,但依旧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深厚 情谊与平等相处的和谐美好。
5. 夏绿蒂·卢卡斯小姐。 这是一个同样有着 主见而智慧的女性,但受到家庭条件与多种因素影 响,使她的处事与行为也与其他人有了区分。 她面 对可能机会敢于主动争取,了解自身的实际需要, 选择了富有的柯林斯。 她相信爱情远没有金钱重 要,而她最后也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 但是对于夏 绿蒂的选择,作者并没有从传统的善恶二元的角度 去批判这个角色,而是将评论的机会留给了读者, 相信不同读者看待这个人物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 傲慢与偏见》 是简·奥斯汀于 1797 完成的 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成功 出版。 在作者的努力与坚持下,直到 1813 年《 傲慢 与偏见》 小说终于成功出版。 作品以一个乡村中 产家庭里诞生的女孩伊丽莎白,以她对爱情的追求 与情节为故事核心,而故事的矛盾以女主角伊丽莎 白与达西因为各自傲慢和偏见性格而影响耽误这 条故事 线 为 主, 最 后 解 开 误 会, 终 成 眷 属 的 故 事[1] 。 在 18 世纪末与 19 世纪初期的英国,女性意 识已经在不少人心中觉醒,但因为当时社会人们男 权思想的影响一直得不到表达与宣传,女权主义总 体处于一个传统与新派共存的阶段,这也为《 傲慢 与偏见》 的创作与出版后获得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研究
《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视角研究[摘要]《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以其精致的生活化细节描写配以纯熟的叙事技巧让这个故事读起来充满自然气息,张力十足。
本文在分析小说零聚焦型全知叙事视角和内聚焦型叙事的切换的基础上探讨这种叙事方式的功能和意义:在小说叙事功能上,内聚焦型有限视角叙事可以制造悬念,曲折展现人物的性格,避免过于平淡;而有限视角最终聚焦在伊丽莎白身上则暗含了作家本人的精神立场,体现出了作者的女性主体意识。
[关键词]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意义一、引言《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以班内特家女儿的婚事为主要线索。
一开头温柔美丽的大女儿简与宾利先生的一见钟情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然而继续读下去却发现简这个角色却渐渐退居幕后,聪慧机智、不卑不亢、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成了主要角色。
故事主体部分以伊丽莎白和“傲慢”的达西先生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与柯林斯的无奈婚姻以及妹妹莉迪亚和军官韦恩的轻率私奔作为映衬。
作者本人曾把其写作题材比作狭小的“象牙”,然而凭借非凡的叙事才能,奥斯汀成为在象牙上雕刻的艺术家,简·奥斯汀以其精致的生活化细节描写配以纯熟的叙事技巧让这个故事读起来充满自然气息,跌宕起伏,张力十足。
戴维·洛奇专门探讨小说艺术技巧的《小说的艺术》,在几个专题里评述了奥斯汀小说的表现方式,对于其作品的客观叙述、谋篇布局推崇备至。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不讳言对于奥斯汀的偏爱,她指出奥斯汀的小说有一种奇特的简朴风格,甚至断言现代小说并不比奥斯汀、菲尔丁等为代表的古典小说高明。
二、视角理论叙事视角是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内视角(叙述者=人物)和外视角(叙述者<人物)。
从小说的叙事性评析《傲慢与偏见》
从小说的叙事性评析5傲慢与偏见6张华伟/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0,其定义表明叙事性是小说艺术的历时性文体特征,也是小说艺术审美活动的特殊媒介。
小说的叙事性特点,即叙事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决定了小说艺术的审美活动必须凭借/叙事0去/还原0生活本来面貌、塑造人物、体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
5傲慢与偏见6作为一部18世纪写实性小说,刻画的是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面貌,尤其展现了女性人物的生活、爱情、婚姻和命运。
奥斯汀对情节和场面的细致推敲、对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以及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使得这部小说展现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而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进一步展现了其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一、空间场景的精巧设计法国学者让#伊夫#塔迪埃认为:/小说既是空间结构也是时间结构0。
此话恰当地诠释了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关系。
许多学者也就此分别阐述了各自见解。
如西摩#查特曼提出了/故事空间0(story-space)与/话语空间0 (discourse-space)的概念;5第二位的幻觉:小说与空间艺术6的作者凯斯特纳指出,小说是时间第一性、空间第二性的艺术,强调了小说中的场景、人物塑造和布局与空间艺术中图像空间、雕塑空间以及建筑空间的对位关系,为读者有效地解读现代小说文本、探询文本意义提供了形象化的感知空间和思维空间;鲁思#罗侬在5小说中的空间6(1986)中提出了表示空间结构的/框架0(f ra me)概念,即小说中人物、物体存在和事件发生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
加布里尔#佐伦在5走向叙事空间理论6(1984)中指出:/总体空间是一种连接不同本体区域的无人之境。
它不仅是文本中重塑世界的直接延续,也是读者真实世界、外部参照体系、叙述行为本身和更多其他领域的延续。
0文中则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场景的分析认为,作为一部写实小说,5傲慢与偏见6为读者展现的有限的空间/场景0真实地还原了18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面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和谐相融的生活画面。
_傲慢与偏见_中叙事艺术分析_王艳萍
2013年第2期总第328期前沿Forward Position No.22013Sum No.328《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艺术分析王艳萍(辽宁医学院外语部,辽宁锦州121001)[摘要]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的婚姻爱情故事,展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采用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叙述方式,重叠功能性人物与心理性人物,通过聚光灯与反射镜来塑造人物,隐蔽作者型的叙事声音,恰当地选择小说书信化,这些都使小说在平凡事件叙述中展现不平凡的艺术特色。
奥斯汀成功地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将小说带离传奇迈向独立,使《傲慢与偏见》成为文学史中一朵奇葩。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叙述声音;书信体[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3)02-0142-02[作者简介]王艳萍(1972—),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教育学。
《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是普通的婚姻爱情故事,但是却具有鲜明艺术特色。
奥斯汀从生活中从最普通的事件中选材,描写叙述的都是普通阶层的人物,每个人都能对此作出评判,依靠这些平凡事件构成这部伟大的小说。
而小说中最常采用的表达方式就是人物对话,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进行叙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奥斯汀常常在叙述中将人物的性格、个性,直接给予定论,完全违背了形式主义理论倡导的陌生化效果,运用最普遍、常见的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展现出来的叙事艺术,运用的叙事技巧,有着创新的意义。
一、人物个性化叙事模式(一)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的重叠所谓功能性人物,是指在作品中情节是首要的,人物从属于情节,在小说中推动情节故事的发展,称为行动者或是行动家。
而心理性人物,则与之截然相反,在作品中人物具有心理实质与心理可信性。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将两种人物观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将功能性人物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塑造曲折离奇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将心理性人物坚持性格独立、唯一的特殊性的优势发挥出来。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叙事艺术
的精 心 之作
主要 描 写 的 是
19
世 纪初 英 国 一 个 普
。
叙 事 方式 反 映 了 人物 的独特 性 格 为聚 光灯 式 叙事
一 个场 景
【 习
、 、
其 叙事 手 法主 要 通 过 一 段 对话
、
通 中产家 庭 的五 姐 妹 的爱情 和 婚 姻 从 女 性立 场 出发
,
整 部小 说 主要
。
每 个人 物都 是 不 可取 代
,
均 发 挥着
内特 家人 在 收到 简 的书 信 后
同
,
,
每个 人 的反 应 均不 相
。
鄙视
”
… …
这 些语 句 直接 体 现 了 莉 迪亚 的 性格
并
。
于 社 会性 别 意识 形 态的 内 容 为 此 在 小 说 中 简 奥
了 小 说的 艺 术性
针对 传 统叙 事 模式 而 言
,
,
要 求从
且 可 以直 接 进入 读 者脑 中 进而 形成 莉 迪亚 的 形象
斯 汀 的思 想 观念 多 是 由女 性展 现 出来 言 展 现 自己 的看 法 现 作 者思 想
;
简
·
奥斯 汀
;
叙 事 艺术
分 展 现 了 此种 手 法
突 出 了 人 物性 格
。
在小说中
,
太 过 明快
轻松…
…
其 需要 增 添 一 些 阴 影
然而
、
,
多处显示 了 对莉迪亚性格的评论语句
《 傲慢 与 偏 见 》 创 作 于 9 1 世纪
2田
,
如
”
“
她即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揭示19世纪英国社会上对婚姻和社会地位的偏见为主题。
小说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叙述,通过她对身边人物的观察和内心感受,展现出社会上的傲慢和偏见,并对之进行批判。
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给了读者深入了解伊丽莎白内心世界的机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伊丽莎白是一位聪明、有主见的年轻女性,她对社会的偏见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因此她的叙述更加客观和真实。
通过她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人物们的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社会背景,揭示出社会上的种种偏见和虚伪。
这种叙述视角也使得伊丽莎白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密切的亲近感,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她的情感和行为。
伊丽莎白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她善于辨别是非,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
她不被社会的偏见所左右,坚持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她的思考、观察和判断,引导着读者从一个独立的角度来审视社会和人性,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
另外,第一人称视角还让读者通过伊丽莎白的心理变化去感受她从偏见到理解和认同的演变过程。
在小说中,最初伊丽莎白对达西抱有傲慢和偏见,认为他自以为是、看不起自己的人,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了解到了他真正的人品和内心世界。
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伊丽莎白放下了对他的偏见,并最终与他走到了一起。
总之,《傲慢与偏见》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成功地展现了伊丽莎白对社会偏见的抵制和自由的追求。
这种叙述视角使读者更加贴近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到社会的偏见和虚伪,促使人们对社会思潮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通过伊丽莎白的故事,读者也能体会到对偏见的批判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所需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经典小说,被誉为英国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绅家庭为背景,通过
对社会关系和个人心理的描写,展示了“傲慢”和“偏见”在人际交往中
的消极影响,并最终以婚姻的形式实现了主人公的人生转变。
本文将从叙
述视角和写作意义两个方面,探讨《傲慢与偏见》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小说的叙述视角是第三人称,通过旁观者的观察和评述,展现
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叙述方式使读
者能够客观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同时也让读者参与其中,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思考故事的发展。
同时,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现了伊丽莎白·班内特和
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描写了姐妹们的成长和婚姻选择。
通过多个
角色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每个人对于傲慢和偏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并
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此外,小说中各个角色的描写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伊丽
莎白·班内特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达西先生在表面
傲慢的外表下,实际上有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简·班内特忍辱负重,最
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些角色的塑造不仅增添了故事的情节,
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启发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
相处之道。
解读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
解读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叙事艺术摘要: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作者在叙述人称上使用全知叙述的独特性,力求在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中,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最大限度地把读者带入作品世界。
另外,作家在叙述方式上大量使用场景,通过运用场景对人物进行形象塑造,以此突出作品主题,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
关键词:简·奥斯丁叙事艺术作品人称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她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运用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讲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彼此间消除傲慢与偏见,最后终于结合的爱情故事。
小说使用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念,以及女性对人格独立的追求,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开辟了小说叙述的新领域,带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
一叙述人称的独特性英国小说的历史顺序可分为回忆小说、书信体小说和第三人称小说三种。
简·奥斯丁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有了自己的创新,她使用客观化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即她通过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与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整合,在《傲慢与偏见》中,把客观性与真实感充分体现出来,使小说耳目一新。
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背景、通过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增强了作品的客观性,并使叙述呈现出秩序化。
1 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在19世纪的英国小说中,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在维多利亚时期是常见的小说叙述方式,当时的小说家为了反映现实主义,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与书信体都不足以表达其内涵,而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则使作家能充分地描写小说全面的背景,而且能够使小说脉络发展通过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进行调整。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就使用了全知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从旁观者的角度非常公正客观地来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塑造的人物类型及性格,虽然在文章的任一部分都没有显示出作者的踪迹,但却将自己对于故事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中。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艺术手法研究
《傲慢与偏见》的写作艺术手法研究《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于1797年8月完成,是简奥斯汀最早作品;《傲慢与偏见》把客观性强的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真实感强的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结合起来,作品呈现出一种客观反映的冷峻面貌,而又不失文学作品的真实感。
一、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
奥斯丁运用了全知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同时,她拒绝像菲尔丁那样无所顾忌地在作品中露面,公开发表对事件与人物的评论。
奥斯丁选择做一个幕后的全知者。
她从旁观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介绍故事的背景与人物,把自己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
在文章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不到她的身影。
叙述立场的客观体现出一种新的创作趋势。
这种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介绍人物及故事背景。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刻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叙述者把人物放在场景里让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不做任何主观判断与评价。
这种叙述方式拉开了叙述者与作品之尚的距离,叙述显得全面、客观而冷静。
读者在不受叙述者的主观影响下,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人物进行判断与评价,如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陌生人的了解一样。
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仿。
同时,叙述者关于作品中人物的年龄、外貌、身高、体态特征等具体信息的省略,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塑造自己心目中的伊丽莎白与达西。
这一过程激发了读者阅读的主动性,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满足了读者的想象力。
第二、提高叙事速度,增加叙述距离。
《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如果按照现实生活本身把每一件事都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其平淡琐碎必然会淹没作品的主题,削弱作品的感染力,作品的情节性与生动性会被一系列无意义的细节覆盖,使读者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傲慢与偏见》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因叙述者的异故事性与超故事性,可以任意提高叙述速度,增加叙事距离,使叙述更客观、更全面、更公正,既不至于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也不失生活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珍奥斯汀的文笔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
珍奥斯汀的文笔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珍·奥斯汀的文笔: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珍·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作品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而闻名。
其中,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傲慢与偏见》被广大读者誉为经典,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奥斯汀对于社会阶层、人际关系的洞察力,同时也体现了她独特的叙事手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珍·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文笔傲慢与叙事技巧。
一、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珍·奥斯汀以她无可辩驳的文笔,以及她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展现了独特的描写技巧。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通过多维度的描写来呈现人物形象,使读者对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深入了解。
她将细腻的情感、微妙的表情和行为细节融入到描写中,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例如,在小说中,奥斯汀对于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描写是非常典型的。
她通过笔画勾勒出伊丽莎白的聪明、机智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同时又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她内心的柔软和渴望被爱的一面。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使读者对伊丽莎白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读者产生与她产生共鸣的情感。
二、独特的叙事视角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了独特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通过这种视角,她将故事展示给读者,同时又以自己独到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判。
她既是故事的旁观者,又是参与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点评,展现了她的文笔之傲慢。
这种叙事视角使得小说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故事节奏更为流畅。
同时,奥斯汀通过她的观察和评判,向读者透露了一些人物的真实性格,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各个角色。
三、对话的巧妙运用在《傲慢与偏见》中,珍·奥斯汀以她独特的文笔,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她巧妙地运用对话来推进剧情,展示人物的思考过程和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对话在小说中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人物之间的较量和心理的碰撞,通过对话,奥斯汀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和见解。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界的杰作,也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小说和电影之间,叙事策略的差异常常被人们所讨论。
本文将着重探讨《傲慢与偏见》小说与电影在叙事策略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首先,小说和电影在叙事时所侧重的角度不同。
《傲慢与偏见》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通过作者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来展现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
小说通过文字的描述,能够更加详细地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更多的空间去想象。
而电影则通过镜头、音乐、演员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叙述故事,强调视觉和声音的表现。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体,更注重通过画面和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氛围。
其次,小说和电影在叙述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小说可以通过回忆、倒叙等手法调整故事的顺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
而电影通常采用线性的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要求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所呈现的情节和人物。
因此,电影往往需要删减或简化小说中的一些细节,以达到节奏紧凑的效果。
另外,小说和电影在角色形象的展现上也有一些差异。
小说通过详尽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心理,读者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角色的独特魅力。
而电影则借助演员们的表演来呈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观众可以直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感受到角色的特点。
虽然电影有着视觉的优势,但常常因为篇幅和时间限制,无法展现小说中的所有角色,而只能着重展现主要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最后,小说和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节奏上也有所差异。
小说可以灵活地调整节奏和章节,以适应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展示。
作者可以通过对话、事件的安排等手法,精确地掌握叙事的节奏。
而电影则受限于片长和观众的注意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展现情节和角色的发展,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综上所述,尽管《傲慢与偏见》小说和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也是由文学和电影两种艺术表达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
《傲慢与偏见》_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受到广泛赞誉的经典小说,也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2005年,由乔·赖特执导的同名电影上映,再次引起全球观众的热议。
小说与电影作品虽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但都运用了精妙的叙事策略,与读者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得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首先,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傲慢与偏见》都以家庭为起点,通过交待主要人物,其特色以及彼此关系的方式引发读者和观众的兴趣。
小说以“五姐妹”为起点,通过对班纳特家庭成员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性格。
电影则通过画面和音乐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呈现,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角色。
这种叙事策略使读者和观众很快对故事产生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物的命运和命运。
其次,小说和电影都运用了对话和心理描写,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简·奥斯汀的小说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视角来展开,通过对话以及伊丽莎白的内心独白,揭示她对社会和个人情感的观察和理解。
乔·赖特的电影则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技巧和镜头的运用,将人物的内心情感直观地呈现出来。
这种叙事策略使读者和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想法和感受,增加了情感共鸣。
另外,小说和电影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作品的幽默和讽刺。
小说中,奥斯汀通过对比来凸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例如,达西先生和班纳特家人就是鲜明的对比。
他们贫穷却自以为是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社会规则的不关心和追求物质利益,与达西先生的高贵和自信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电影则通过演员们的演技和剪辑的手法,将这些对比和夸张的元素生动地展现出来,增添了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叙事策略中的转折也是小说和电影共同运用的手法之一。
《傲慢与偏见》的转折点在班纳特家五姐妹的姻缘问题上。
小说中,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在小镇上的一次偶遇,彼此开始了解对方。
电影中,通过音乐的变化和镜头的运动,切换到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对彼此的吸引力。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 叙述视角 叙述学人物观 书信体
《傲慢与偏见》论文:《傲慢与偏见》叙述视角叙述学人物观书信体【中文摘要】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亨利·刘易斯把奥斯丁比作“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当代闻名的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说:“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奥斯丁的成就获得了世人的公认。
自从1813年《傲慢与偏见》问世至今,很多的学者对奥斯丁的这部作品做了广泛的研究。
传统的研究主要关注简·奥斯丁简洁的文笔、生动的形式、道德观、爱情婚姻观以及其反讽艺术。
也有部分学者研究这部小说的主题和语言特征,但是人们对于它的叙事学特点不够重视。
这篇论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的叙事手法,以此加深读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更好地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
本论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三个章节。
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简·奥斯丁及其创作背景,国内外学者对《傲慢与偏见》作出的研究成果,和叙述学的基本理论,还分析了本篇论文的研究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研究《傲慢与偏见》的叙述视角。
首先介绍了叙述学对于叙述视角的分类,然后分析奥斯丁在这篇小说中使用的叙述视角:把客观的全知叙述和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相结合,使故事叙述既客观又可信。
两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和结合开创了叙事艺术的新领域。
第二章主要从叙述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即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并且还分析了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在刻画人物时,奥斯丁结合了这两种叙述学的人物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有吸引力,令读者难以忘怀。
第三章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的书信体形式。
本部分介绍了书信体小说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书信在整篇小说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描绘人物特征、构成完整情节及交代突发事件。
最后是结论部分,强调了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使用的叙述艺术。
通过采用独特的叙述手法,奥斯丁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真实世界,赋予这部小说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视角转换的赏析
视角转换的赏析视角转换是指通过改变叙述的角度或者观察的视点,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事物。
视角转换可以为作品增添新鲜感和独特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人物或者事件。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视角转换进行赏析,探讨其意义和效果。
一、《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转换,展示了英国小乡绅家庭的生活以及婚姻的种种问题。
首先,在故事开始时,我们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来了解一个偏见严重的社交环境。
她对达西先生持有负面看法,认为他傲慢自大。
然而,当作者改变视角,以达西的角度来叙述同一事件时,读者可以看到他的真实内心世界,了解到他对班内特家庭的困惑和误解。
这样的视角转换让读者得以更全面地认识两位主人公,理解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其次,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其他角色视角的切换,来展示不同社会层面的观点和观察。
比如,通过班内特姐妹的视角,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阶层的女性在当时英国社会中的生存压力和婚姻观念。
通过这种视角转换,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通过视角转换,奥斯汀成功地展示了社交阶层的问题、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婚姻观念的局限性。
这种转换不仅让作品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读者能够在多个角度中思考和理解故事情节。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杰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多重的视角转换,描绘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腐败,以及人们对于美国梦的追逐和失落。
这本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年轻的男子尼克·卡拉威,他通过自己的视角来呈现故事。
然而,菲茨杰拉德巧妙地利用视角转换的手法,将读者引入到不同人物的世界中。
其中最重要的视角转换是通过对盖茨比的视角来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和真实身份。
在卡拉威的视角下,盖茨比是一个富有而神秘的人物,为了追求他心爱的女人而创造出种种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中叙事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摘要:《傲慢与偏见》围绕着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中五姐妹的爱情与婚姻展开。
小说从女性的立场出发,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可谓是爱情主题的典范之作,语言轻松幽默。
然而,随着叙事学研究的深入,奥斯汀独特、精湛的叙事技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视角的转换艺术效果
这位女作家在叙事视角上微妙的转换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
传统的叙事模式要求从始至终的叙事者,但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在小说中一改传统的叙述方式,叙事视角从全知视角转变为伊丽莎白的限制性叙事。
在这个意义上,奥斯汀打破了传统,显示了她精通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叙事视角的转换。
帕西·路伯克说过小说创作技巧中全部复杂的方法问题都要受到视角问题即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支配。
由此可见叙事视角十分关键。
在《傲慢与偏见》中,全知视角和有限性叙事视角的转换和结合开创了叙事艺术的新领域。
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景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
作品中的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他还可以随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限制性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有不知道全局之处。
《傲慢与偏见》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的真实呈现,不仅仅是因为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更主要的是因为女作家对于叙事技巧的微妙运用。
在运用全知视角的时候,叙事者主要是交代故事背景,介绍首次出场的人物,做一些公开的评述。
例如:小说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通过贝内特太太总括式的议论“有钱的单身汉总是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公认的真理。
”在小说前十章简生病之前,叙事者站在小说之外讲述故事,他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
有时他的声音与人物是一致的,有时他与人物不一致,有时他有仅仅是做一些公开的评论。
就在达西不由自主地爱上伊丽莎白而难以自拔之后,小说的叙述视角悄然发生了转换,伊丽莎白成为了小说的中心人物,在焦点转移到伊丽莎白身上之后,作为读者,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伊丽莎白的所见所闻,她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与她的感情距离更近了。
在小说的第十章:“伊丽莎白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饶有兴致地听着达西和他伙伴的对话。
宾林小姐一会儿夸达西写的字漂亮工整,一会儿又夸他信写得很长,压根不理会对方是否吃她这一套。
两人的对话十分滑稽有趣。
”叙事者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伊丽莎白的潜意识,人物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合二为一。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使同样的叙事内容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故事和讲故事的角度背后常常隐藏着丰富的内涵。
关于谁的故事和从谁的
角度讲述故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富有深蕴的寓意。
在《傲慢与偏见》中全知视角自然地展现了伊丽莎白的全部外在活动,有限性叙事视角让读者进入了人物内心的感情世界。
当叙事者不断地转换视角时,给读者制造了大量的悬念。
在达西登场的时候,先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来描绘达西,有人认为他年轻富有、风度翩翩,有人则认为他贪婪自私,伊丽莎白最初觉得他傲慢无礼,读者对于达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不同的叙事视角创造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转换在促成读者期待,制造悬念以及达成戏剧性反讽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全知视角和限制性视角对于整个小说的组织结构都是必不可少的。
达西爱上伊丽莎白这一事实只有全知的叙事者才能告诉读者。
读者要知道达西是否值得伊丽莎白去托付终身。
叙事者在一开始就暗示读者“人们发现达西很傲慢”英文中的被动语态可以暗示读者是邻居们认为达西很傲慢,那么达西有什么不可以让伊丽莎白托付终身的呢?尽管叙事者越来越多地注意伊丽莎白,甚至采纳她的视角缩短读者和她之间的距离,使读者站在她这一方。
但是,有经验的读者依旧能够走出她的主观世界和判断,期待她能够发现达西的真实性格。
这种强烈的期待正是源于之前全知视角的叙述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叙述者更多地选择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视角叙述,更多地展示其内心世界而对男主角达西的刻画则倾向于外在观察,其目的就是通过刻意回避达西的视角达到隐瞒其某些内心活动的目的,从而为男女主人公之间
产生误解和隔阂创造条件以期制造悬念来吸引读者同时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叙事视角的转换对于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有选择性地通过叙事视角的转换来掌控读者所了解的信息,调节读者和不同人物的情感距离,既可靠又可信。
在叙述伊丽莎白和达西二人的情感纠葛,制造故事高潮和揭示结局的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通过转换叙事视角,使真相大白。
读者领略到了戏剧性反讽的艺术魅力。
反讽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性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三种反讽无处不在,是奥斯丁小说创作突出的艺术特点。
戏剧性反讽主要是读者的无所不知和故事角色的有所不知形成的。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的叙事视角从全知性叙事视角转变为伊丽莎白的限制性视角,让读者跟随伊丽莎白随着误会的升级逐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也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伊丽莎白成了戏剧性反讽的中心,读者更是时而同情伊丽莎白,时而嘲笑她对于达西存有偏见。
故事情节的开端,达西和伊丽莎白彼此持否定态度。
从厌恶到吸引到相爱,戏剧性反讽不断出现:最初蔑视伊丽莎白的达西最终向伊丽莎白求婚,最初觉得达西傲慢无礼的伊丽莎白最终自责自己误会了达西。
他们既是“智者”又是“愚人”。
达西与伊丽莎白的最终结合合情合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画上了等号,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不再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男性随意选择的物品。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有限性视角突出展现了奥斯汀作为一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
在那个时代,女性无法享受到财产的继承权,没有任何经济背景,只能依仗嫁个好丈夫来保证日后的生计,由于叙事视角聚焦在伊丽莎白身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不仅成为了主人公,还成为了观察和评判一切事物的“眼睛”。
长期处于边缘和失势地位的女性被推上了前台,这是对传统男性叙事方式的一种反叛,张扬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展现了女性的话语权。
伊丽莎白聪慧、大方、幽默、反叛能够主宰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是知性女性的代表。
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这一独立女性形象的塑造,发起了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呼吁。
参考文献
[1]奥斯汀著.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朱虹编.奥斯汀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3]李英.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评析”[j].时代文学,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