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精品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继续教育理念创新、战略定位、继续教育队伍能力建设、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以信息化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等问题作了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理念创新;清华大学;示范基地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高度重视,高校继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继续教育地位得到提升,并被纳入高校事业发展规划。
许多高校把继续教育当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研究生教育一同构成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二是继续教育价值更加彰显。
高校继续教育培养培训了大量人才,据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统计数据,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招生243.96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非学历培训394.84万人,高校继续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人才成长、岗位胜任力提升和拓展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
三是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开展继续教育的既有“985”、“211”院校,也有地方一般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各有定位、各具特色;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既有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也有专业院系培训中心等,其办学定位也各不相同。
如继续教育学院主要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开展管理类培训,重在提高学习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专业院系培训中心则主要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开展有助于专业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专业类培训,拓展高校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网络教育学院则重在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学历教育和一些大规模非学历培训。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继续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者已经获得了学历或者学位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继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它不仅对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还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就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做一些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形成以增加学历证书教育和非学历证书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继续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学历证书教育是指通过学习获得学位或者学历证书,这对于一些职业晋升和岗位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而非学历证书教育则是指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不一定获得学历证书,但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技能。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加强与社会产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继续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薪酬水平。
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和科研项目,为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继续教育模式,既可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继续教育智慧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继续教育智慧化平台,开发各种在线课程和学习工具,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 资源整合与拓展创新 • 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现状
高校继续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广大学员提供了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 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
学生支持与服务
建立完善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包括学术咨询、职业规划、心理 辅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适
应继续教育的学习和生活。
灵活学制与学分银行制度
灵活学制
打破传统学制的限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灵活 性和效率。
学分银行制度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换,使学生在不同课程、不同学校、不同时间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认可 和积累,提高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发展需求,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汇报的目的和结构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和挑战,提出管理创新的策略和建议,为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结构
本文将从引言、高校继续教育现状和挑战、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管理创 新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展望。
能力导向
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评价标 准,而非单一考试成绩。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展示、小组讨论、 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反馈及时
通过频繁的阶段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 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路浅析
力 , 于 高 校 继 续 教 育 丁 作 的 有 效 性 .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对 起
势 的 基 础 上 , 主 动 适 应 市 场 变 化 , 快 内 部 管 理 体 制 的 应 加
改 革创 新 。
用 。所 以 , 校 继续 教 育 工作 者应 认 真 学 习 、 会 《 要 》 高 领 纲
精 神 , 断理 清 发 展 思 路 , 新 教 育 管 理 模 式 . 大 高 校 不 革 加 继 续 教 育 事 业 的 改 革 创 新 力 度 .促 进 高 校 继 续 教 育 事 业
的 健 康 发 展
一
( ) 化 理论 学 习 , 高业务 水 平 。 名教 育 通 高校 继 续教 育 普
发展 思路
管 理 创 新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_ 0 0 2 1_ 2 2 年 )( 下简 称 《 要 》把 教 育 摆 在 了优 先 发 展 的 战略 地 》以 纲 ) 位 .纲 要 》 明 确 指 :继 续 教 育 是 面 向 学 校 教 育 之 后 所 《 “
理 念 。 次 , 理 者 要 不 断 学 习 和 探 索 高 校 继 续 教 育 管 理 其 管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基 础 知 识 ,特 别 关 注 高 校 继 续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及 时 了 解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对 于 高 校 继 续 教 育 的 要
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
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人类社会跨人:二十——世纪,我们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形势逼人,面对挑战,国家人事部于日前发布了《2003年一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为我们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工作指南,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正成为我们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上海继续教育工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不能适应新一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深层次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习惯的影响,尚缺乏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工作力度还不够。
要解决继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工作上的创新。
只有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继续教育工作才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完成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延伸,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上海市民中形成共识。
继续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创新,这是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这里仅提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这是每一个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是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二二是激励机制的创新。
对于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要摆脱以往传统的观念型、经验型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即要对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评价)。
以目标为指导,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在环节中各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既定目标,将继续教育的实施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使之不断地完善,从而体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新要求。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一、社会转型特征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进展(一)社会结构变化与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等“六大结构”的变化。
[1]在这六种变化中,对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城乡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变化。
城乡结构变迁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
近年来,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在亿人城市人口中,约有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
[2]这种变迁将对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促使高校继续教育更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使命,进一步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树立清晰的“兼顾城乡、惠及社会”发展意识,尝试把学校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推进城镇成人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与农业技能教育、城镇社区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等等的融合过程中,创造一个处处、时时、人人皆能学的社会化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社会转型的成果普惠于民。
就业结构变化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开始由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主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进一步深化了推进“职业、行业、事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社会、民众”的服务认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技能教育为重心,把培养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已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亮点、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基点,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使“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民众”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二)社会机制变革与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组织机制、社会资源机制、社会利益机制等社会基本机制正发生革命性变革。
教育创新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创新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教育创新的实践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核心在于利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人才为目的,推动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变革。
教育创新的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探索的热点之一,其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
1.2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而将作业和课后习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意。
1.3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课程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
继续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提升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
下面将就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2.1 由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计划政府的继续教育计划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公共事业。
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计划可以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和完整的教育体系,但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除了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计划之外,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对其员工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和经营需要,制定适合自己员工的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3 自主继续教育在当今社会,自主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我价值和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创新教育的思考3篇
创新教育的思考3篇(一)一、基于社会存有层面的思考社会存有是青年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基础。
无论从创新教育条件、动机或者目的还是最终从对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来看,社会存有都是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的领悟和创新能力获得的重要条件。
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直接和必要的动力就是作为社会存有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因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所体现的基本经济原则,会通过高效的经济体制来显现。
良好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社会存有体现得社会经济状况和青年大学生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物质前提。
进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在创新层面,更多的需要团队来进行协作,更需要过硬的物质基础。
创新教育的展开和组织工作将会变的日益繁杂,创新教育的过程和创新教育成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金援助。
二、基于交往实践层面的思考大学生的活动是高校互动的重要表现,大学生的所有自由自觉的活动都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为大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
从社会哲学层面来讲,单个人的活动同样反映着对社会的影响,是存有有社会活动的意义,内外部的社会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样还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交往对象的影响。
因此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整体社会文化氛围,或者说这种氛围所体现得现实状态,以及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制度,就成为了青年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社会条件。
创新教育需要宽约的社会文化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要严格避免闭门造车、妄自尊大、孤立无援的教训,应该利用开放的态度汲取多元文化的合理因素,以营造有利的适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
如何做好社会文化层面的交往实践,必须对文化有个深刻解析。
首先,文化创新是青年大学生创新的精神动力。
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文化,同样,社会实践的持续发展更需要社会文化的推动和发展。
因此社会文化的创新以及持续提升交往实践活动中的文化蕴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最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精品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力。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校要认识到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继续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高校应该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的现有成果11高校资源的合理运用。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高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高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学生培养计划。
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
高校应该给继续教育分配一定的教学资源,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12高校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认识到继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在高校内部,许多学院都制定了继续教育培养方案。
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高校都对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
许多高校都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全面管理继续教育。
在实际生活中,高校还应该不断改进继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13高校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
在社会上,许多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的继续教育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
许多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能力。
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团队。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高校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
2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21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高校培养学生的模式和继续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
就培养对象来说,高校的学生大多是没有社会经历的学生。
而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这些成人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
学无止境,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就很难再回到课堂学习知识。
许多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高校的继续教育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中推进创新教育的思考
“ 要多层次 、 多渠道 、 大规模地开展 在职科 技人 员的继续 教 育, 加快建 立网络 化 、 放式 、 开 自主性 的终 身 教育 体 系 , 使 广大科技人员 不 断掌 握新 知识 、 技能 , 断 提高进 行科 新 不 技创新 的素质 和能力 ” 。胡锦涛 同志 的讲 话充 分地说 明了 经济全球化 、 信息 网 络化 、 识经 济 时代 , 识更 新 、 识 知 知 知 再造 的必要性 、 重要性 、 迫切 性 。为 了推动继 续教育 发展 , 加快创新 型专业技术人 才培养 , 国家推动 了“ 5 程” 指 63工 , 从 20 0 5年到 2 1 0 0年 6年 间, 现代农业 、 在 现代制造 、 息 信 技术 、 能源技术 、 现代 管理 5个 领域 , 开展 专项继 续教育 活 动 , 点培训 3 0万名 紧跟科技 发展前沿 、 重 0 创新 能力 强的中
一
继 续教 育的涵义 及 其作用
面、 准确 , 不能完整 地表 述继 续教育 的深 刻 内涵和时 代背 景, 更没有突 出经济全球化下继续教育的发展 和变化 。
笔者认 为 , 继续教育是指 不 同的专业技术人员 区别于 以往的学 习教 育阶段 , 在新 形势下 , 应经济社会发展 , 适 通
某些人 ( 或某个人 ) 在某 阶段接受 的正规教 育( 如攻读 学士 学位 、 士学位) 在某一 个新 领域进 行 知识 的更新 、 博 ; 知识
二
新 世纪 继 续 教 育创 新 的经 典 之 作— — 国
的补充和知识 的探 究 ; 某方 面或特 殊领 域知 识、 能 的 对 技
探究 、 创新 和学 习; 了适应 职业 的转换 和提 高能力 而 学 为
继续 教育 的开展 由来 已久 J 。继续 教育 作 为一 个概
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精品10篇)
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精品10篇)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精品10篇)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精品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继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篇1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
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
”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
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
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
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
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
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
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
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
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
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
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教育创新的思考
教育创新的思考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基石,民族振兴之希望。
在当今时代,科技飞速进步,社会日新月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教育创新,首先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
过去,我们常常将知识的传授视为教育的核心,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然而,这种理念已经过时。
如今,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更为关键。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创新需要关注教育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节奏。
因此,我们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
课程设置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在当今社会,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划分,而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例如,可以开设一些综合性的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数学、科学、语文、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
此外,还应当增加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如创新思维课程、领导力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创新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自我学习和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营造出充满创新氛围的课堂。
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
长期以来,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创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探索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探索标题1: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因此,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以及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而言,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有利于他们规划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高校而言,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校制定更合适的教育政策提供支持。
从应用方面来看,本文重点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包括评价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等。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方面,本文阐述了评价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等。
对于评价方法,本文提出了能力评价、学习态度评价和个性评价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旨在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对于具体操作流程,本文提出了先制定评估任务,然后确定评估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评估并总结等多个步骤。
其中,收集相关资料是评估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根据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如问卷调查、面谈、课堂观察等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普及,许多学校和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其次,评价的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这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正有效性。
此外,评价结果应该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方向,而非仅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
总之,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其意义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希望对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标题2: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网络学习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学习逐渐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创新思考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教育创新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实践素养等。
教育创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核心素养意识教育创新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
我们要树立核心素养意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改革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体验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整合,将核心素养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3.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育创新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创新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创新。
1.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精品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创新思考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所谓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掌握了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并把所掌握的的知识运用到从事专业工作中的群体,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大、分布广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的继续教育,是指对于获得了一定学历的在职人员进行再教育,使其学历教育进一步得到延伸,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知识,以便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通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创新,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积极补充、更新、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技能,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素质,切实增强其工作创新能力。
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应随着社会生产形式和发展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化,其形式比较灵活,学制和课程设置不固定,专业划分也不明确。
这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主要特征。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一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管理理念要进一步树立全新教育管理理念,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把继续教育真正作为一项重大工程。
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建立在一定学历教育基础上的高层次教育,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只有真正创新教育理念,讲求教育培训的方法和技巧,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培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具体实施中,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
同时,在当前市场化的背景前提下,要有效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继续教育资源,积极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要深入分析把握社会环境对人才需求的影响,以实际需求来确定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品牌。
二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当前,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拓宽其知识层面,进而提升相关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
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考(7篇)
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考(7篇)一、继续教育的界定范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的定义:“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肩负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在英国,“继续教育”一词常与“成人教育”混用,指对已离校者进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在美国,“继续教育”指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成人不断获得个人职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加深对邻近职业的了解;在德国,“继续教育”则被认为是大学之后的教育。
我国于1986年正式引进“继续教育”概念之后,一般认为也是对已受过一定学历教育的在职成人进行的教育[1]。
文献[2]将继续教育定义为:继续教育是对完成相应学业、取得一定学历后的所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与领导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继续教育包含的内容比较广,它既包含传统的以获得学历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也包含为获得资格证书或短期技术培训的非学历教育。
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相比,起步比较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中(特别是近2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迅猛发展的阶段,起初我国高等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国家大力提倡高等教育,现在高等教育建设已经到了成熟期,而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经济转型,因此这一阶段继续教育将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我国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现状考察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可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以下特点[3]:(1)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少,极大限制了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出现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变化难以适应,力不从心。
(2)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来看,应用型人才偏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探讨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探讨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的意义(一)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
传统的教育改革忽视了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使得教师明显不足,多数学校在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上缺乏创新性,这与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具有直接关系。
继续教育是目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如何根据教学需求促进教师继续教学积极性的发挥,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践证明,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充分考虑了学生需求,对于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
就业是高校扩招、发展的重要目的,为提高就业率,高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继续教育体系创新从教学自身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具体上,基于就业率提高的高职教育体系创新强调以下内容。
首先:教育体系创新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职业能力。
其次:基于教育发展现状的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培养了“双师型”教育人才,从而对于高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继续教育符合教育体系创新需求。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高校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学的发展,然而新的科技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其发展,这使得教师的再教育成为必然。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随着高校对教育改革的重视,针对教师的再教育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的实践中,一些教育机构缺乏正规性。
高校教师自身意识薄弱,知识体系更新速度慢,教学创新能力差等都影响了其继续教育的效率。
因此,文章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如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一)培训内容与教学目标偏离,实用性不高。
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往往重理论、轻实践。
为满足部分人员的需求,继续教育培养将职业证书的获得作为主要目标,这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无法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一、社会转型特征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进展一社会结构变化与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等六大结构的变化。
[1]在这六种变化中,对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城乡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变化。
城乡结构变迁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
近年来,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28,在74283亿人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
[2]这种变迁将对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促使高校继续教育更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使命,进一步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树立清晰的兼顾城乡、惠及社会发展意识,尝试把学校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推进城镇成人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与农业技能教育、城镇社区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等等的融合过程中,创造一个处处、时时、人人皆能学的社会化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社会转型的成果普惠于民。
就业结构变化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开始由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主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进一步深化了推进职业、行业、事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社会、民众的服务认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技能教育为重心,把培养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已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亮点、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基点,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使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民众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二社会机制变革与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组织机制、社会资源机制、社会利益机制等社会基本机制正发生革命性变革。
其中,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革故鼎新,将对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运行机制变动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远景发展目标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运行机制战略性转变已成潮流,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优先,注重公平转化。
这种转变所提出的,在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国家财政要不断向民生倾斜,要提高人民接受各类教育的机会的社会诉求,不仅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历史意义,更对高校继续教育远景发展目标创新具有重大影响。
它使高校继续教育进一步明确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目标趋势,坚定的以服务社会、服务城乡、服务学校、服务群众目标宗旨,确定了推进社会进步、经济贡献、教育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建设同步的目标内涵,使高校继续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转型发展的长效能源。
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变革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现实发展目标创新。
近年来,我国社会资源配置机制转变已然雏型,由单一依靠政府的行政指令、行政计划和行政审批,发展为确立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了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3]这种变革将对高校继续教育现实发展目标创新作用巨大。
更加明晰了高校继续教育规模、质量、效益三统筹的办学目标,描绘了立足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目标取向,坚定了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目标路径,设置与政府、与市场、与学校互动的目标方式,从而使高校继续教育成为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社会价值变更与高校继续教育行为创新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我国社会转型最具现代意义的跨跃,从传统的一元化价值观向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道义价值观、功利价值观的同存并行,基本上构成了我国社会转型的价值意识体系。
其中,厘清主流价值观、多元价值观的意义与内涵,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行为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主流价值观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行为创新。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流价值观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放首位。
[4]我国主流价值观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行为创新提出了根本性要求,高校继续教育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出发,要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核心社会价值理念,把办学行为与推进社会发展、经济贡献、科技进步、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以往带有随意性、迷惘性、功利性的办学行为,锐变成公益性、社会性、集体性的主导行为,衍化为文化行为、服务行为、社会行为的具体行为,蜕变为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事业单位、企业的合作行为,进而使高校继续教育成为社会转型发展的促进者、推动者。
多元价值观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育人行为创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地位与作用的认同与尊重,也是对每个人的个体意愿的尊重。
这种认同与尊重本质上是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思想的传播与推进,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育人行为创新意义重大。
它深一步明确了高校继续教育的育人行为要满足国家、社会、市场、行业、个人的多元需求,不再以培养单一性的人才为目标,而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社会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自我成才理想为途径,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是其逻辑起点,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是其行进空间,技能型、应用型、实用型是其育人诉求,以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发展常态,在不断满足社会多元价值需求的过程中,彰显自己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二、社会转型问题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缺憾勿庸置疑,社会转型问题也凸现出高校继续教育创新的种种缺憾,尽管这些缺憾生成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现实因素,表现出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缺憾正是社会转型迫切要求高校继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面。
一转型取向问题突出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定位缺位当下,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定位失据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顺应社会转型潮流,绝大多数高校继续教育都制定了新的发展定位,尽管这些创新定位都有可取之处,但把这些定位与高校继续教育整体创新发展要求对比,就会发现,这些并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的顶层设计,只是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原点的底层筹划,基本上都是以松散的经济效益目标定位为主,诸如追求市场热点的社会培训每年创收多少,如何做大高层次与高收益的高端培训等,而对于如何实现以全面发展的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定位,则表现出整体性缄默。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定位缺位应与社会制度影响社会转型发展取向问题有很大关联。
当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建立,并是向着完善方向发展的时候,但产生于市场转型阶段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弊端就日益显露,比如会导致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等问题,影响甚至制约社会转型发展进程。
这种状况在高校领域则反映为,继续教育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还是学校服务市场的重要窗口的关系上。
尽管社会和政府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由学历补偿教育向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取向,但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构建相对独立又彰显个性的办学实体,拥有必要的教育场所、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教育资源,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和继续教育规律,推进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建设。
而现实状况却是,由于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高校继续教育迄今尚未摆脱全面依托办学的窘况,不仅没有取得相对独立的办学资格,反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高校服务市场的重要窗口,甚至是沦为学校效益创收的渠道,增长经济效益已成为大多高校继续教育创新的基本定位,由此引出的创新定位缺失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转型方式问题突显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缺失目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缺失问题明显,主要表现有二1自主开放办学机制滞后,始终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惯性的制约,尤其是在招生计划、招生方式制订与实施、专业设置的审核与批准等等重要方面,主要还要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以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继续教育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既缺少创新机制构建的社会支持,又缺乏创新机制生成所必要的基础条件。
2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机制陈旧,对理论对创新实践指导作用的认识整体性缺位,特别是对学科建设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对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形成上不可替代作用的认识不足,导致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缺少必要的创新机制构建的理论引领,只能在实践经验梳理和挫折教训总结过程中摸索进行。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缺失与社会矛盾影响社会转型方式的选择问题有重要联系,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决定了中国选择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但在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改革中,出现了市场经济制度与计划经济制度并存,各项工作重心都是围绕经济建设,把追求经济总量当作目的,造成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5]这突显出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焦点是以人为本打造文化基地还是以物为本成为创收机构的选择上。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连接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社会组织,,应以学生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双高同筑的文化基地,以筑就水碧山青学风高地、筑就明丽光阳学科高原为目标来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的健康运行,创立产学研新平台,维护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品牌。
但就目前而言,高校继续教育以提高学历文凭为亮点来扩大规模,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创收机构,这种文凭论必然停留在学历文凭上,导致学校为了让学员拿到文凭而出现管理、教学、评估的松弛,以学历文凭为热点来扩大招生规模,以致粗放式、地摊式办学现象蔓延,从而出现人才培养结构性不足等问题,创新机制缺失的弊端也就应然而解。
三转型行为问题突现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方式缺憾在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应该采用现代教学方式,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很少根据成人教育、技术教育、在职教育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式现场模拟式等教学方法,更没有把现代培训与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同时,项目研发队伍及管理队伍的状况更让人担忧,员工素质低、被动工作,严重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能力和管理能力,显而易见,目前这种现状是实现新颖性、突破性、个性化的创新学习方式的重大障碍。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方式缺憾应与社会规范影响社会转型行为问题有重大关系。
当下,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规范建设往往滞后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由于法制规则系统的强制性调控不健全、道德规范系统自觉调节的失范,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无序行为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