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课程理念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会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体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给教师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面对全然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变得茫然:该怎么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参加唐山市骨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认识了新课程,决心将新课程理念充分落实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要求,课程管理。
下面将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I.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以上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学习山东省茬平县杜朗口中学的经验,作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II.新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但面对过去名目繁多的课程,又何谈减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传统科目占据了较大比重,和日本、韩国的课程计划比较,语文、数学、社会等科目比重高于日、韩两国,而科学、体育和健康则低于这两个国家。
新课程计划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降至20%-22%,将数学由原来的16%降至13%-15%,将下调后积累起来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课程和地方课程。
我们要学习南京东庐中学的经验,采取“学教案一体化”,一张“讲学稿”取代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
学生课下的作业就是预习此“讲学稿”,找出问题,教师上课主要是解答问题,点拨学生不会的问题。
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2012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广泛而深入开展的新课程实验,将我国教育改革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由于课程是学校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核心,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传统型教育转向现代化教育。
新课程的现代性即体现在它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从本质上区别于以科学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传统课程。
为了让人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新课程确立了一条核心理念。
这条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对其本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工具理性,即科学性,“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则突出的是价值理性,即人文性。
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教育的思想,强调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新课程的核心理论看上去内容简短,但意蕴却十分深刻、丰富。
“知识与能力”并非仅仅指明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是告诫教师们,知识是不能直接传化成能力的,这其中必须经过一个中介,即“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训练,(此问题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尚未得以圆满解决),缺此便不能完成这种转化。
因此,要解决好知识与能力的问题,一是传授新知识要以技能训练为途径;二是要向学生传授那些智力含金最高的策略性知识,让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增长能力,以“学而时习之”为途径;三是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体验与探究的方式去自主获取知识而完成知识的建构等。
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
教师应当利用好新课程体系的教材,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受益良多。
“过程与方法”并非仅仅指明教学中传授知识一定要注重知识推理论证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教学,应研究选用与之相应的最佳过程与方法。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提出了以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科实践、语文学业质量为体系的课程规划。
一线教师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课程理念成为当务之急,课程理念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方面来理解,结合已有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现场进行实践创新,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规划和设计;对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提升个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一线教师作为课标精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领跑者”,往往表现得极度冷静,有时就像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课标的精神需要理解,更需要运用,把课标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
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面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挑战,一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尊严和职业幸福。
面对新的课标,教师不应随波逐流地“慌不择路”,也不应本领恐慌地“默默抵抗”,而应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尝试。
教师在教学上的细微改变,学生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1.新版与旧版对比运用的前提是研究,系统看待2001年版、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课标,把三个版本的课标进行比对,就会发现共同的部分,这一共同部分就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在。
这个工作需要一线教师自己来完成。
进行比对的过程就是在探究本质,等比对结束了,对课标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2.理论与实践对比一线教师缺少理论积淀,缺乏研究思维,这是事实;一线教师具备实践经验,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事实。
但是,二者的多与寡不能互相冲抵。
理论是灯塔,能够知道前进的方向;实践是双脚,能够带我们去想去的地方,二者缺一不可。
一线教师不能轻视理论,也不能过于重视实践经验。
理论不切实际,有时候是理论本身的问题,有时候是理论没有被实践者恰当运用。
实践经验是很宝贵的,但是,也要看它是否经过提炼。
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
目前,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长期被这样的尴尬现实所困惑。
一方面:体育教育必须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青少年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和人民,而青少年健康体魄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体育;另一方面:学生们虽然有正规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来保证他们的基本身体锻炼,但日益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全社会追求应试的风尚,使学生们基本的身体锻炼也正在受到威胁。
体育场地、器材是最得不到保障的教学设备,体育课是最容易“混”的课,体育的分数是最廉价的成绩。
在绝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体育是所学学科中副科中的副科,仅仅是因为中考科目中体育还占有一定的分数,不得不重视体育课。
同时,学生也被竞技式的训练课或“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支配的晕头转向了,对体育课已毫无乐趣可言,学生对逐渐失去乐趣的体育教学表示厌倦,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育中的乐趣是独有魅力的,是体育的生命。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四个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
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
新的教学观念倡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弯道跑技术是中学体育课短跑技术教学内容之一。
我们在弯道跑技术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让学生快速跑半径较小的园弧。
(2)让学生快速跑直道。
(3)向学生提问:练习身体的重心有何变化。
(4)学生探究,教师引导。
(5)讲解弯道跑技术的要领。
……这样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动作技术的要领。
如何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内容框架
2009年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课程
思想品德
专题一:
第二讲:如何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内容框架
专家:金利常京娥王文彦
内容
主要内容:
一、课程标准对教学的作用
二、理解与践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分析
提起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思想品德学科老师来说是非常熟知的,因为我们学科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课程标准,是第一用课标代替大纲的学科。
课程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如何看待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首先请常老师谈谈这个问题。
课程标准就相当于教学的法规文件,是教材、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法规文件基本规范质量要求
对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我们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理解的呢?我们请王老师谈谈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对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的作用,我是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的。
虽然我们学科98年就已经使用了课程标准,但由于是统一教材,所以教学基本还是依据教材进行。
但03年颁布新课程标准后,我们发现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思路、阐述的观点、选取的素材完全不同。
那么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确定?这样再来看课程标准,发现课标对教学内容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我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
浅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王光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大家正在身体力行之中,对此的探讨,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各种各样的观念及做法也在激烈的碰撞之中。
本人作为一名实践者,觉得有必要站出来说说我们实践者的想法,以便正本清源,还教学以本来面目。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正在提倡并在逐步实践的理念,它的方向应该是正确的,但具体的实施却需要不断的摸索,不断地改进,没有人能证明以前的那一种做法是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此,应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新课程理念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目前的教育背景,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挑战,但不应该是一种背叛,因为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它是有传统的,因此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不应该摒弃传统的、优秀的一些理念,原先的一些正确的原则及理念,例如“因材施教”、“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等都应该成为新课程理念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新课程理念的直接实施者,本人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有以下拙见与大家探讨。
第一,新课程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能力培养,在结果与过程的评价中,更注意过程的评价,这一点在理念上没有任何问题,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在听了一些教师的展示课及专家的点评之后,发现良好的愿望代替不了残酷的现实,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有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我们思维状态中一边倒的“左”的倾向太过明显了,为新课程而新课程,为过程而过程,为能力而能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这样的公开课展示课往往是好评如潮,这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的严重摧残,会导致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的半途而废。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值得信赖,可以检验的成果。
同样一个知识点,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向能够让学生掌握,而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也能让学生掌握,而且掌握得更好,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就能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谈谈你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课程标准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对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或准则。
它们在制定和实施教育课程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强调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
标准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他们所需的学习体验和发展路径。
它们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 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科知识,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它们鼓励学校和教师将课程与学生的个性、道德品质、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3. 保证教育公平和质量:课程标准具有普适性和权威性,为各个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考框架。
它们确保了教育的公平性,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之间的教育质量有所保
证。
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和评估方式,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并提供有关教育成果的可比较数据。
4. 反映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课程标准需要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一致。
它们应该反映社会对学生所需的能力和技能的期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因此,课程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课程标准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全面素质的发展、教育公平和质量以及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准确理解和正确实施课程标准,将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才华和适应能力的学生。
谈谈怎样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怎样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验稿》和《修订稿》在篇幅上没有大的调整,四条基本理念主旨观点没有变动,只是后半部分文字的细微调整,以致表达的观点更清晰明了。
表述与观点更贴切,论据能更有力的支撑着论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一切活动都应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着力关注人的什么?这是核心的命题。
那么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凡是与这种思想相违背的教学行为都应该避免。
2、课程基本理念之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多年的体育教学表明,不健康的体育教学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学生对体育课的负面情绪是他们成年以后远离体育生活的主要原因。
修订稿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运动兴趣要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学习运动技术与技能有机结合。
真正的体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锻炼习惯的体育。
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都应围绕学生兴趣—锻炼意识—锻炼习惯这条主线有序开展,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夯实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并尝试和体验运动带来的幸福感,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3、课程基本理念之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成为体育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帮助学生领会体育基本知识,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那么我们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要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快”“得”“乐”: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新理解
“快”“得”“乐”: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新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健康理念和体育健身方式。
本文将围绕“快”“得”“乐”的三大关键词,对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进行全面解析和新理解。
“快”:在以往人们对于健身锻炼的印象中,很容易产生一个念头就是“锻炼需要时间”,尤其对于上班族来说,很多人因为忙碌的工作和家庭,很难抽出大块的时间来进行长时间的体育锻炼。
而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中的“快”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认识。
KDL课程的设计注重遵循科学性和高效性,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合理的安排,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无论是瑜伽、慢跑还是游泳,都可以通过KDL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运动和放松,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及时保持身心健康。
“得”:在传统的健身理念中,人们往往追求“得到”更多的肌肉和更好的身材。
但是随着健康理念的更新,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和健身并不仅仅局限于肌肉和身材。
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中的“得”更多的是指心灵和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KDL课程注重全方位的健康理念,通过呼吸调节、柔韧性训练和心理疏导等方式,使人们在锻炼的过程中得到身心放松和心灵安宁。
无论是通过瑜伽冥想、户外徒步还是足球操,KDL课程都能够让人们在锻炼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内心满足和精神享受。
“乐”: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中的“乐”是指让人们在锻炼中感到愉悦和快乐。
传统的体育锻炼往往让人们感到疲惫和枯燥,很难坚持长时间的运动。
而KDL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和新颖有趣的健身方式,使人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
在KDL课程中,人们可以通过集体运动比如篮球、排球等,增加了人们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使训练不再是单调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快乐和愉悦的体验。
这种快乐和愉悦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热爱健身运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
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还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
新课程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日常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在几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本人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愿和同行一起探讨。
一、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农村学校的班额比较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教学时既要考虑同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按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实质不变而程度有深浅”的因材施教和“量力之所能道”的量力施教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获得成功。
比如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侧重点,设置具有不同梯度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程度有差异,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异。
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在上课时注意用目光多注意他们,也不时地走入他们中间,使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
课堂提问时,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就可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科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小学语文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小学语文学知识是提高小学语文科学素养的基础。
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肯定使学生明确,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作风去认真对待学习,对待每一件事,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支持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程理念——精选推荐
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位学⽣的发展:⼀、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1、所谓理念是⼀个⼈所具有的准备付诸⾏动的信念,它既是⼀种观念,也是⼀种⾏动。
理念是⼈们在对某⼀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课程的灵魂和⽀点。
2、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活动;不仅是⽂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学⽣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我建构的过程。
3、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教材、学⽣、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
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种⽣态系统。
(⼆)、教师⾛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理念:为了每⼀位学⽣的发展。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的发展。
价值取向有三种:A、以经济发展为本B、以社会发展为本C、以⼈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句话就是:为了每⼀位学⽣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的发展”的内涵:1、课程要着眼于学⽣的发展;2、⾯向每⼀位学⽣;3、关注学⽣全⾯、和谐的发展。
三、发展的终极追求:⾛向全⼈教育。
(⼀)全⼈教育是新课程改⾰的基本价值取向。
1、这种着眼于全⼈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使学校的课程⽬标表现出新的特点:A注重课程⽬标的完整性,强调学⽣全⾯发展;B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学⽣的基本素质;C注重发展学⽣的个性D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培养;D强调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E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的总⽬标是:以邓⼩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
3、新课程培养⽬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功德;逐步形成正确地世界观、⼈⽣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科学和⼈⽂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代新⼈。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课程理念与特色深度解析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课程理念与特色深度解析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课程理念与特色深度解析在幼儿园阶段,班本课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机会,还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班本课程的理念和特色进行深度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一、课程理念1.1 多元发展:班本课程的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体能等方面。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活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2 以儿童为中心:班本课程的理念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幼儿的反馈和表现,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1.3 联系实际生活:班本课程的理念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幼儿建立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和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特色2.1 循序渐进:班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循序渐进,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
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设计,帮助幼儿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实现学习的渐进提高。
2.2 经验式教学:班本课程的特色之一是经验式教学,即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幼儿的学习。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3 多元智能开发:班本课程的特色还包括多元智能开发,注重培养幼儿的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幼儿在各个智能领域得到平衡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班本课程的理念和特色都非常符合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要求。
它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其特色涵盖了多元智能开发和经验式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全面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课程理念与特色进行深度解析,可以得出班本课程注重多元发展,以儿童为中心,联系实际生活;循序渐进,经验式教学,多元智能开发等特色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的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1、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
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方面的具体措施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
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一、教师认真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首先,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确定一节课在本单元的位置,还要把新知识和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在一定高度把握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引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学化学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
为此,化学课程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学习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供可选择的课程。
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同学生的需求,正视学生的差异,以多种方式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可选择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
孔雀创意课程设计理念理解
孔雀创意课程设计理念理解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孔雀的基本生物特征,掌握孔雀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学生能了解孔雀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孔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3. 学生能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技巧,将孔雀形象与各种元素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方法,提高绘画表现力。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孔雀创意作品的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3. 学生通过了解孔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创意绘画课程,结合生物学、文化等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表现自我,但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同时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孔雀基本知识学习:通过课本第二章《动物世界》中对孔雀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孔雀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及孔雀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中的地位。
- 生物特征:形态、颜色、羽毛特点等。
- 生活习性:栖息地、食性、繁殖等。
2. 孔雀文化探索:结合课本第三章《美术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雀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美好、和谐等。
- 文化内涵:孔雀在神话、民俗、艺术等方面的表现。
- 艺术创作:孔雀元素在绘画、剪纸、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3. 创意绘画教学:依据课本第四章《色彩的奥秘》中的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元素创作孔雀创意画作。
- 技巧学习:线条、色彩搭配、构图设计等。
对历史课程理念的理解
对历史课程理念的理解历史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一门在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
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以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等方面中回顾和探究不同时代文明史。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在定义学生对社会现实和前因后果的认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突出其中的历史规律性。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在历史的背景下横向比较不同的文明,纵向深入的探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对社会发展更加深刻地了解。
关于历史课程理念的理解,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加以探讨:一、历史本身是一门具有价值判断性质的学科,其目的在于了解历史的规律,识别历史的发展脉络,弄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自然规律,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把握历史的规律性,以促进合理的历史思维。
在此过程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也包括必须把握历史的先后顺序,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历史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的风云变幻,并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历史课程以及历史本身,从古至今,都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五文明”观念,对人类历史的认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还包括掌握每个历史时期文明发展的典型特征及其价值观、世界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特征,以及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等等,这些知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内涵。
三、历史课程不仅是以历史为研究对象,而且还是一门以历史学家为研究工具的学科。
历史学家作为一门科学,尤其是现代历史学,需要在某种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探讨历史的如何形成,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历史的某种相对稳定性;最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新鲜的时代观念,并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对历史课程理念的理解。
历史课程虽然具有很多学科性质的专业性,但是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性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深刻地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特点。
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
《探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一、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科目,其课程设计和理念一直备受争议和研究。
本文将以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为主题,深入探讨其核心概念和重要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二、课程理念的定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请先梳理一下这一概念的定义。
课程理念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教学和学习环境所抱有的信念和观点。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课程理念的落实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内容:语文的地位与作用、学习者的需求与兴趣、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这些内容都需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展开。
四、常见的课程理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常见的课程理念包括传统文化传承、学生主体性培养、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等。
不同的课程理念都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并且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条件。
理解和比较这些不同的课程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本质和特点。
五、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文化传承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不同的课程理念都有其着力点和价值,而理解这些理念对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启发,让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理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以上为文章写手按照指定要求所写的《探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准确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
准确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背景】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劳动教育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落实《意见》精神,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就劳动教育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劳动教育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等提出纲要性指导。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版)》,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作为国家课程而独立设置。
教育部同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从《意见》到《纲要》,再到《课程标准》,劳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实施开始有了实施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也有了基本的依据。
随着《课程标准》的发布,如何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切实推进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真正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就成为学校和教师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劳动课程实施必须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此次选题,主要围绕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内容开展。
从文本结构来看,《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要求、课程实施六个方面内容。
其中,劳动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属于劳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理论框架,劳动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则是这个理论框架的具体展开。
从劳动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六个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问题,即总论性的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问题,操作性的课程内容与实施问题以及支撑性的劳动课程建设和管理问题。
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劳动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准确理解和把握如何有效推进劳动课程实施,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应如何基于《课程标准》来进行劳动课程建设和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记实2010年11月8日第一部分:郑州九中课型模式探究情况从2009年的暑假开始,郑州九中强力启动了“博士进课堂”的全新的科研兴校战略。
通过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的多次培训,科研兴校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这一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关注了课堂导入环节和讲评课“九中模式”的探索,直到2010年初学校出台《郑州九中2010年校本课题管理办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同时,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探讨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也是推进新课改构建道德课堂的需要。
课程改革改到深处就是课堂改革,而道德课堂的构建正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面。
课堂革命的本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高效,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是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探索具有九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实现道德课堂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二部分:选项教学实施方案郑州九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实施方案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保证我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这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认真执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并构建具有郑州市第九中学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付诸于实践,使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期间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我校从2009年9月起对高中一、二年级实行打破班级界限的选项教学方案,教师打破年级授课制,实行学期(学年)学分制教学,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学校的基本情况1、教师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校在现有教师体育专任教师8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名大学生,5名特聘教师,共计15名教师。
教师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素质更加理想,为选项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师保证。
下表是各位教师的可任教专项情况:2、班级情况学校本学期教学班有:本部:三个年级共有36个教学班;分部共有24个教学班;国际教育中心共有2个教学班。
合计62个教学班,约3600余学生。
3、场地器材情况(1)学校现有400米田径场一块(内套足球场地),篮球场6块,排球场2块,室外乒乓球台20副(2)有一多功能的体育馆(共有2层),一楼综合馆内设乒乓球台30副,综合活动区1000平方米;二楼球类馆设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健身房,形体室等。
(3)学校能开发校园定向跑的场地。
(4)按照国家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学校的体育器材已达国标并还在继续增加。
三、选项教学规划及选项内容1、根据学校场地、师资及特色等情况,全校62个行政班级中高一、高二年级全部进行选项教学,打破行政班,教师打破授课年级。
高三年级实行行政班授课制度。
2、选项内容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身操、跆拳道、太极拳、传统武术共8大项。
3、把现有的行政班按照一定的原则(高二年级应考虑文理科的问题),5个行政班统一捆绑安排课时进行选项,再分为专项班进行专项授课。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年模块学习计划表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高二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模块1、水平五)和提高班(水平六)。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与健康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的素养。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
建立跨年级、以选项内容的专项备课组,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操作流程由于刚开始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很多工作无法一次到位,因此,我们操作的流程是这样的:1、根据教师情况和场地器材情况,确定学校可开设的项目。
2、根据项目设置、教师人数、场地器材情况,确定教学的方式(年级内分块然后选项分组),即同一课次由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为同时上课时间,并按此排出课程表。
即先排出课表,然后让学生再进行选项,以项目重组专项班的形式。
3、根据两个年级五个班同学的选项情况,在块内编成若干个选项教学班,由各特长教师任教。
在进行选修教学前两个年级先以行政班形式进行必修项目“田径模块”和“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为期一个月(9月份)。
4、向各年级学生公布学校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及可供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模块教学的方案及任课的教师。
5、学生个人填写体育选项学习志愿表,每人填一个主选项,另填二个备选项,以利学校调整选项人数,填写务必要清楚。
6、体育教研组把选项情况输入微机,使用Excel统计处理选项情况,形成在年级块内按模块确定选项教学班,对人数的多少,可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微调,要尽量满足学生和尊重学生的选择。
七、各行政班的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选项指导1、体育选项学习是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有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人生规划,选修学习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同学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2、介绍所设置学习模块(运动项目)的特点与功能,所要学习的运动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及其规则与裁判知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等,让学生对该项运动有一个较明确的完整认识。
3、说明选修该项运动学习的要求,关于完成学习学分后如何换项选修等问题,以及学生规划两年体育选修的初步安排。
并提示学生在高中三年内选择学习的项目尽量不要超过三个,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爱好和特长。
4、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要点,结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确定选项意向,必要时可以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或家长交流想法,征求意见。
八、关于模块教学的评价1、关于学生模块学习评价(学分认定)的设想当学生完成了一个模块的学习我们依据什么给学生一个学分呢?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学习进展和自身潜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呢?对此我们的初步设想是:根据模块学习目标、内容确定模块过程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
知识与技能及模块的具体量化与定性标准,在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身体条件、基础、学力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并参照有关标准,由各模块的任课教师拿出初步又相对公平的评价方案,提交体育组会议讨论、修改确定后实施。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评价,以便使学生在下学期或学年重新调整自我选项学习的水平进度。
同时报学校教学处备案。
如果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未能修满18学时,我们将采取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和双休日的时间由学生补足课时,然后参加知识与技能的相关的测试,或是继续选择此内容进行学习。
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我们将参照体质健康标准中免试的规定执行。
学生修满课时且成绩合格由体育组认定后报学校批准,并记入学生的学习卡。
2、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因此,我校制定出“五看”评价内容。
即,一看执教者是否提供了学生需要的教学,根据需要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确有实效的形式和方法;二看是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积极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三看是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四看是否充分挖掘了教材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教育资源;五看通过教学是否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整体协调发展。
应该说“五看”标准是符合课改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但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九、《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协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课程改革。
2、政策保障:对参与课程实施,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确定教师工作量、职评、聘任、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为课程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
3、经费保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有关需要添置的器材,以及教师外出学习的经费,学校努力满足,为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十、《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1、为了保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又要体现我校的特色,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学校的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等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课。
2、学生选课指导和特长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是同一个内容,在学习中是同一个要求,在评价时是同一把尺子,使很多喜欢体育的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渐而远离了体育课,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个性。
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判断他们的个性,认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其选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又能形成自身特长的并能坚持经常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3、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
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探索适合于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健康的合格人才。
4、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的原则,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县的新课程标准培训以及教材的培训。
学校和体育教研组要有计划的经常性的组织校本培训,即以学校和体育教研组自身的教育教学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在职培训,以充分挖掘学校本身的课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升华理念、解决自身问题为主要内容。
如通过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来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培训要坚持持续性、针对性、主体性、合作性和一致性。
在目标上,要追求“教师即研究者”,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内在需要,鼓励帮助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经验,改进体育教育教学行为;在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在内容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侧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