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
职业中专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
职业中专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职业中专校本课程开发与建立实施方案一、背景新的课程改革给根底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进展和教师专业的进展,以及每一位学生共性的进展,供应了新的舞台。
我校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校”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依据国家课程实施规划和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走绿色办学之路”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仔细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讨论与试验。
二、目标总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立“科研兴校”与“特色办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进展为核心,以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为灵魂,积极进展学生共性,全面落实素养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详细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标准化,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2、为学生全面进展供应新的平台学生的自主选择力量、主动进展是学校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们规划通过开设丰富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主动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共性特长的培育。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供应新的载体基于学校的区域优势与自身实际,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专业潜能。
三、校本课程设置内容详见附件: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1)选课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两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相关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
为了便于统筹安排,允许每位学生选报两个课程工程,分第一志愿和其次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展统计汇总。
规定凡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数缺乏30人的暂不开设。
(2)排课校本课程应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
一般每周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开学初下发到每个班级及同学。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总结词
课程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的方法。
详细描述
模块化设计有利于课程的灵活组合和调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模块化设计还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职业教育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03
02
01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历史回顾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技艺传承到现代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详细描述
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评价标准明确
总结词
制定明确的课程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详细描述
多维度评价
总结词
如何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从多个维度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
总结词
学生参与评价
详细描述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结果反馈
总结词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促进课程质量的持续提高。
详细描述
如何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06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案例研究
总结词
系统化、模块化、实践导向
详细描述
该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开发中,注重系统化地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聚焦于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实践导向,通过实训、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设置与优化
如何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 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优化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之一。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如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未来研 究的重点之二。
教育资源整合与共
享
如何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打破 资源壁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三。
案例三
总结词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践中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旅游企业的 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旅游服务技能和 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 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旅游行业
输送了优秀的人才。
05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挑 战与对策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 程的开发及其实施课件
目录
•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概述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流程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手段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案例与效果分
析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展望
01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概述
定义与特点
课程价值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竞 争力、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 不够完善等。
国外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方面已经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 式。
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T4 P2
典型工作任务 (professional task)
(职业行动领域) (10-20个/职业)
学习领域2
学习情境 教学项目
描述学习情境 (学习/工作任务)
赵志群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维修电工的学习领域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中 职
初中级 技师、高级技师
• • • • • • • •
赵志群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初学者到专家
(R.J. Havighurst, H.Dreyfus/S.E.Dreyfus, F. Rauner)
初学者 /新手
生手 学习范围 典型工作任务 活动特点
定向和概 括性知识 关联性 知识
职业定向性 任务 程序性任务 蕴含问题的 特殊任务 无法预测结 果的任务
职业能力是个体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 是理 解、反思、评估和完成职业任务以及在承担社会、经济 和生态责任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设计技术和社会发展的 能力。
赵志群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综合职业能力的构成与评价指标
(同样遵循公认的“领域特殊性原则”)
能 力 层 次 评 价 指 标
应 用 性 本 科?
实现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
赵志群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IV+AE)
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最初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 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 学活动。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 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
沦为课程的亦步亦趋的被动执行者,而学生更是受到课程与教师的双重
控制。在实践的课程模式中,师生双方都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
是课程的合法主体和创造者。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或者可以在执
行课程的实践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则有权对于那
些学习和体验是有价值的以及如何完成这种学习和体验等问题提出怀疑
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当时他们界定校本课
程开发的意义时,把其范围限定为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对课程的计
划、设计和实施。从此,校本课程开发一词不胫而走,成为这一
时期课程革新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性术语。
其实,真正为当代校本课程开发奠定思想基础的是以美国的
约瑟夫·施瓦布(Jeseph Schwab)和英国的劳伦斯·斯腾豪斯
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共同奠定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的思想基础。
(一)施瓦布“实践的课程模式”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和生物学家,曾与布鲁纳
等教育家一道领导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
改革运动——“新课程运动”,他的《自然科学的结构》一书与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样对结构主义的课程理论产生了重要的
标和过程统一起来外,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
开发合为一体,响亮地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
他认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探究过程,课程编制
过程就是由教师确定研究任务,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情景之中收集
和分析资料,进而确定课程内容及其实施问题。课程编制者不再
是提供解决办法的人,因为各个学校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学校
是课程的中心,所以必须让教师从事课程研究和编制工作,在实
践中发展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反思自己教育过程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建设管理办法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建设管理办法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仅是有利于解决高职教育资源的措施,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实质性落实就业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了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是办好高职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
高职院校要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开发与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就必需有企业的参与。
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
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相应地,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加强我院企业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一、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思路与目标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要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以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为依托,制订一个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开发方案,在实践中修改、完善。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形式,结合我州州情和我院多年的课程开发基础,确定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模式、步骤与具体要求。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在确立课程改革方案时,必须进行战略思考、战术研究,系统设计、重点建设,进而协调与课程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
使开发的课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达到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五个目标:1.开发主体多元化。
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是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明确的就业定位指向。
同时,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必须随时做出应变。
因此,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应当由“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由“社会需求主导”,其开发主体必须坚持多元化,即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组成,在课程开发的不同环节中三部分人员的作用各有主次。
职业教育(中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张钰洁
职业教育(中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张钰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及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渗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邀学网平台、慕课、微课质量显著提高,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内涵的必然需求,也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在线教育得以衍生并有效应用,世界范围内正发生开放教育的重大变革。
在互联网+教育形势下,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开启了在线教育热潮。
基于此,教育部提出并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社会参与、政府支持、高校主导”的方式,结合学校教育目标及学生学习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在线开放课堂平台与课程体系。
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一、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现阶段在大规模网络开放教育引起的全球高等教育深入变革的形势下,我国各高校也纷纷展开了在线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探索工作。
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下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013年进行了多年教学及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逐渐展开了传统精品课程的升级转型[1]。
为了确保在线开放平台及课程建设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加强组织管理,促进课程应用,201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考察课程教学资源与内容、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方法与设计、教学影响与效果、团队服务与支持等要素,通过先建设应用、后评价的方式,我国在2017年认定了49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PPT课件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 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课程和学习方案。
跨界融合
未来的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 同开发课程,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为课程建设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推进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 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 体验。
Hale Waihona Puke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将进一 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 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资 源,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 争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总结词
个性化学习推荐
总结词
技术支持完善
详细描述
该在线教育平台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和升级,为学生提供稳 定、流畅的学习体验。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设备,方便学生 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平台还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04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未来 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利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强化师资力量
详细描述
该职业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 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定期组织教 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学水平。
案例二:某企业培训课程建设实践
总结词
以需求为导向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10个步骤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10个步骤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那么,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发应该如何进行呢?接下来,我将共享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10个步骤,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步:需求调研在开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研。
这包括对目标学生群体的需求、行业需求、就业岗位的需求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只有了解了这些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目标确定在进行了需求调研之后,我们需要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与行业发展趋势相匹配。
在确定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课程的整体定位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我们需要根据前两步的调研结果和目标确定,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
这些内容应该包括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第四步: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课程的开发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教材的定制和开发,以更好地满足课程的需求和特色。
第五步:教学内容设计在确定了教材之后,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这包括教学大纲的编写、课时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
我们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六步: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好教学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一项必要工作。
我们需要对课程所需的实验设备、教学软件、教学场地等进行准备和整合,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七步: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阶段,我们需要按照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们也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课程(二)修读方式:公共必修课(三)学时:36学时(四)学分:2学分(五)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生(六)适用对象:大三本科学生(七)考核方式:考查课(八)先修课程: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师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以学生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培养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出发点,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学生专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立足于本专业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程序,熟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典型范式,能够灵活运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参与或组织开发专业课程,为日后胜任职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研究模块一: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任务一:了解课程任务二: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任务一: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任务二:掌握当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模块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任务一:技术知识论任务二:知识论任务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任务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要求: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的概念;熟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能够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解释职业教育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教学难点:掌握技术知识论、知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职业中专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
职业中专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1. 背景和目的职业中专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
本方案旨在帮助职业中专学校制定系统完整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方案,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2. 方案的目标•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适应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改革和社会需求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3. 方案内容3.1 课程开发•制定课程开发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设立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的需求;•设计课程开发的流程和时间表;•建立课程开发的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
3.2 课程建设实施•根据课程开发结果,制定课程建设实施计划;•确定教材选择和使用的标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跟踪,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
3.3 教师培训和发展•设计教师培训和发展的计划,包括培训课程和讲师安排;•确定教师培训的重点和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注重教师的反馈和评估,及时改进培训方案;•提供培训后的教学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所学。
4. 方案的实施步骤4.1 课程开发1.制定课程开发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任务;2.成立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3.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和社会对课程的需求和意见;4.设计课程开发的流程和时间表,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5.建立课程开发的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开发方案;4.2 课程建设实施1.根据课程开发结果,制定课程建设实施计划;2.确定教材选择和使用的标准,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4.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5.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跟踪,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
第六章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第一节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综述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涵义课程开发一词以往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课程编制”,它是从英文curriculum mak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building等类似的词翻译而来的。
这些词的原意是课程制作、建构。
1935年,卡斯韦尔和坎贝尔在出版的《课程开发》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开发(development)一词后,这个词很快被普遍采纳,因为这个词包含着开发、发展、形成等涵义,它意味着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对职业教育来说,经济、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也必须不断发展。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唯有不断革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才具有生命力。
因此,“开发”一词的采纳,对职业教育课程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要注意区分两个词,即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有时这两个词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但在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仅仅指课程目标的确定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等环节,不包括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也就是说,课程设计仅仅指文本层面课程的获得过程。
因此,课程开发的外延要比课程设计广泛。
一般地说,每一个环节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都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开发什么,由谁来开发和如何开发。
开发什么即课程开发希望获得的产品,由谁来开发即课程开发的主体,如何开发即课程开发的方法。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课程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其课程编制必定要遵循某些基本原则。
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传统的课程编制随意性很强,很少考虑编制的策略。
另一个问题是职业教育课程很容易过时,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动力在于其适应性,其成功要靠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他们在劳动世界的成功来证明。
课程编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基于数据的原则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编制,如果不是建立在足够的数据资料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难以想象的。
课程是否有必要编制,需要查找与学校、社区有关的数据来论证;课程内容的取舍,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特性及它们的匹配程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考察;课程内容质量的高下,同样需要到老师、学生那里收集信息来证明。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探讨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课程建 设与开发 ; 过程 ; 问题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8 8 ( 0 J4 0 4 — 2 1 0 — 8 12 1 — 0 5 0 00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是 学 生 所 获 得 的相 应 的 职 业 能 力 结 构
纳为行 动领域后再进行转换 配置的结果 , 因此课程的建设 与开发 首先要进行 职业 工作分 析 , 即由对职业 岗位精通 的
摘要 : 断建设 与开发新课程 , 构理论 与实 践一体化 的 不 建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 能使 职业教育 所培养的人才 的资格 才 水平 与社 会体制 、经济体制及相 应的职业体 系的需求 匹 配, 使我 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融人世 界经 济一体 化和企业生产现代化 的需要 。
3 课 程建设与 开发 过程需要 两次任务 分解 :典型子 、 任 务和 小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 职业 岗位工作 中相对独立 的、 系统的 、 关联 的一个个工作 , 每个典型丁作任务都有 自 身 的工作流程。对于完成产品或服务项 目起重要作用 , 具 有代表性 和完整性的工作 。 职业 环境 中有 的真 实典 型_ T
发, 选择 相 应 的教 育 内容 并 确 定 相 应 的技 l作任务成为学 习情境设计的 T
载体 , 载体对工作过程导 向课程开发非常必要 , 原因在 于能
作任务 周期 较长 、 表现多样 , 同的任务在 不同地域不 同 相
企业呈现不同的状态 , 为满足职业 教育培养 高技 能人 才的 需要 , 客观上有必要对典 型T作任 务进行分解 。在课程开 发 中通常要进行两次分解 : 典型工作 任务分解 为典 型子 将 任务 , 将典型子任务分解为小任务 。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第一章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1.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基础的相关资料,为课上研讨做准备;答:学生可以5人为一组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分享、讨论等方式确定本小组上课发言时的内容为课上研讨做好准备。
2.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答: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国,近年来也被我国学术界接受并广泛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
主要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任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组成。
第二章课程开发思路1.以小组为单位,找寻一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答:学生可以5人为一组,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分享、讨论等方式,结合中职教育特点,设计课程开发路径。
2.什么是课程结构。
答: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第三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后自测任务一分析职业分类与学校专业分类的关系1.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如何设置的?答:职业教育的专业是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规律与培养的可能所设置的培养人才的学业门类。
2.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规律及趋势?答:(1)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规律受到经济、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制约。
(2)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呈现目标多样化、内涵更新化、专业复合化的趋势。
任务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流程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流程?答:(1)开展社会调研①区域宏观经济分析。
②劳动力市场分析。
③职业领域需求总量预测。
(2)职业—专业分析①职业分析。
②职业归并。
③导出专业。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①培养方向,通常指该专业培养人才所对应的职业门类;②使用规格,指同类专业中不同的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③规格要求,即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人才在德、智、体(或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开发与建设
程系统进行调试; 掌握万用表 、 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等常用仪表的使用 ;掌握单元 电路的调试 ;掌握现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1 0
机械 、电气识 图知识 ; 常用 电工 、电子元器件基 础 知识 ; 基础 电工基础知识 ; 知识 模拟 电路基础知识 ; 与先 脉冲数字 电路基础知识 ;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 修课 电工 无 线电测量 基础知识 ; 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 电子设备基础知识 安全用 电基础 知识。
试 ( 报告 三 ) 。其 中 ,报告 一 的任 务 是 , 自行 选 择 合 适 的仪 器 仪 表 和 检 测 方 法 ,对 有 源 音箱 各 个 元 器 件散 件 进 行检 测 , 判 断 出元 器 件 的 好坏 。 报 告 二
与检验课程 的先修课之 间的关系 ,如表 l 所示。在 先修课的基础上 ,课程补充介绍常用 电子测量仪器
国家 职业标 准 ,确定 电子 产 品调 试 与检验 课程 的课
、
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
职业 资格 标准 是在 一定 的技术 发展 与经 济 发展 阶段 ,对 某一 具体 的职业 或 岗位 的工作 内容 、 技能 水平 及知 识水 平 的明确规 定 。根据 职业 的工 作 内容 和 工作难 度 ,职业 等级 常分 为 中级 、高级 、技 师和 高 级 技师 等 。高职 教 育 的课程 标 准 是从 课 程 定位 R I 硎
职 业 时 空
基 于 职 业 资格 标 准 的课 程 开发 与建 设
勾 荣 ,刘伟彦 ,姜春 艳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1 9 )
摘 要 :探 讨 了基 于 国家行 业职 业资格 标准 的高 职课 程建 设 中关于课 程标 准 、教 学内容 、实 践技 能、 考核 评价体 系 以及 教 学团 队等主要方 面 的建 设思 路。 并 以江 苏城 市职业 学院应用 电子技 术专业 的技 术 应用课 程—— 电子产 品调试 与检验 为例 , 阐述 了该课 程基 于 国家 行 业职业 资格标准 开发 与建设 的 具 体情 况 。 关键 词 :高 职教 育 ;国家行 业职 业标 准 ;课 程开发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兴起、意义、原则、方式、思考、成效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有利于加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一、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起了一场旨在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防力量的全国性课程改革运动,标志着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兴起。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是专业工作者,而专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专业权,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正是回应了这种专业自主权的需求。
我国过去实施的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模式。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地方政府获得了部分教育管理权限。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部分省市实施地方课程建设与开发,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而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是从21世纪初才全面展开的。
二、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意义高职院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地方、行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是学校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
它体现着国家的意志,是专门为培养未来国家公民的各项素质而专门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而开发的课程。
从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来看,传统的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多层次教育、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教师自愿、自主、独立或与个人合作开展,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XIB IZ I I O西北职教期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应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形成新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以教育部“四项改革”中的“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以课程改革和开发为突破口,借鉴发达国家中职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最终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
这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十一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主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观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目前在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根据能力观而开发的课程结构模式:一、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美国能力标准的开发多采用这一模式,其能力标准来自对优秀从业者素质的鉴别。
在课程上,多为开发一些普适性的课程模块。
教学中,注意系统性与整体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以职业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加拿大、德国的职教课程体系多采用此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能力标准来自细致的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
体现的是一份罗列得十分详细的任务表即行动明细表,其课程设置直接与能力标准挂钩,通常是对应某一专项能力开发一个学习包。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学习包,近似我国现行的学分制的教学运行机制。
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其能力标准多是采用功能性分析法,比较侧重于职业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职业活动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上用能力标准代替课程。
澳大利亚、英国的课程改革多循此思路,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整合的评价方法,重视对学习者原有学习能力的评价。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和专业课程;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课程;以应用为目的多元示范型单元课程;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以对口升学和高职教学需求设置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课程(二)修读方式:公共必修课(三)学时:36学时(四)学分:2学分(五)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生(六)适用对象:大三本科学生(七)考核方式:考查课(八)先修课程: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师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以学生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培养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出发点,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学生专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立足于本专业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程序,熟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典型范式,能够灵活运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参与或组织开发专业课程,为日后胜任职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研究模块一: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任务一:了解课程任务二: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任务一: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任务二:掌握当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模块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任务一:技术知识论任务二:知识论任务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任务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要求: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的概念;熟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能够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解释职业教育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教学难点:掌握技术知识论、知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望职业教育未来十年发展
将是中国职业教育巨大发展的十年
将是中国职业院校重新定位和全面成长的十年
将是中国职业教育真正走向世界的十年
要求我们:把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放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去思考, 放到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环境中定位 放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去展望
站在课程之外看课程,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
专业建设面临重大转变!
(专业发展维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是专业建设理念的转变
诸多问题的造成源于理念认识的偏差,观念更新是关键 专业建设建设什么? 专业建设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品牌专业的途径是什么?
服务国家战略,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支撑 •一是适应需求,对接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改造提升专业。 •二是服务当地,为区域经济带等发展作贡献。
2、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印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 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 陆桥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 运输大通道
2、职业教育结构层次发生变化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前,职业教育包括:
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包括:
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本科阶段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谁来办?
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引导独立学院转设为应用技术大学。鼓励探索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举办。
源动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国际产能合作
2025
供给侧改革
亚投行
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调整!
(职业教育发展维度)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更应主动对社会变革作出回应,关 注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技术变革的 重要力量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 找到应对之道”,那么就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中找不到方向
全球金融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组织(WB)和亚洲开发银行(ADB)
4、中国制造2025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 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美国提出《制造业行动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欧盟提 出“未来工厂计划”,日本机器人计划,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抢占 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规划纲要。 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实施、五大工程、十个领域 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两化融合,即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 三步实施,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 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五大工程,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对经济社会: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必须有同步发展的职业教育 相随相伴。
职业教育重要的历史发展与转折期
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指导思想面临新的提升与转变 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面临新的要求与转变
需要确立更高、更远、更深、更实、更好的发展与建设目标
这次转折(转变)比前五年的转折(转变),意义更加深远!
在产教融合上: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 组建了新一届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了新高职专业目录
在终身学习上:
《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意见》,《老年教育规划》
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已具雏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也就是实质上 的内涵建设提高期。
建立新机构,制定新规则,引导新发展,形成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世界金融 新格局,重建世界金融新体制、让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受制,使全球经济进入 新常态; 使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再次拉升了一个档次,带动中国产业升级,消 化我国过量外汇储备与过剩产能,服务“一带一路; 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改革发展和国际化接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 障,方便人民币“出海”,与美元欧元三分天下;
要密切产学研合作 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 相适应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经济,还是民生;
对职业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才有生命力;
模式一
中国提供非洲无息低息贷款 非洲作为买方招标铁公鸡,但是投标人资格往往由中国审核 然后非洲用木材矿产来还贷款
模式二
中国要买非洲的木材、矿产,非洲有矿,但非洲没有运输的路和港口 中国投资建设路和港口而区别于模式一,投资打包在矿产开采成本里
全球经济舞台上,中国亮出的另外一张牌!
经济新常态
中 国 互 制 联 造 网 +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实现五通:政策沟 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涉及65个国家全球的60%人口, 约30%的生产总值。马歇尔计划(1948欧洲复兴计划)。
3、亚洲基础投资银行
2013 年10 月提出筹建倡议, 15年 6 月 57 个创始成员国,签署投资协定。其中,联合国 五大常任理事国4席,G20占14席,金砖四国全部加入,西方七国占四席,法定资本为 1000亿美元,中国初始认缴500亿美元占50%。
在生产手段上: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在生产模式上: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模式的新趋势;
在生产组织上: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 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专业关注)
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国际市场 开拓有关国家火电和水电市场 提高信息通信行业国际竞争力 推动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
继“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之后,全球经济舞台上,中国亮出的一张新牌!
8、非洲三网一化
2014年5月中国与非洲联盟签署“三网一化”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三网一化”是指建设非洲高速 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及基础设施工业化。
在国家制度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 《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设立了职业教育周
在内涵培养上: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GDP(%) 11.3
12.7
14.2
9.6
9.2
10.4
9.3
7.8
7.4
7.5
经济下行压力大,原有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原有的投资拉动不能满足;原有的发 展方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绝非简单制造新的词汇,是对改革开放 30多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
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将 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补课) 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 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 过程中的应用等。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 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 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使需求方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重新定义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 职业教育结构发生变化 职业教育任务发生变化
1、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
1998年,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
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2000年,正式将高职高专教育目标统一确定为培养“高等技术应
用性专门人才”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提出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 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4年,《决定》明确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
刘海波 2017.7
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前所未有!
(经济社会发展维度)
1、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2014年11月,APEC峰会中全面阐 述和解读
增长速度的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十个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