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

合集下载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第15课《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可以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是内心淡泊的话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勤奋学习。

不勤奋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巩固练习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
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 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第三层层意
• 从反面强调,勤学刻苦, 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 之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设问思考
• 1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 要具备那几个条件?它们是什么关系?
条件一是立志; 条件二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三者关系;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 诸葛亮主张以学广才,志又是学习成才 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有必须珍惜时间。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1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15课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堂笔记一、导入《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主要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语言,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节俭节约,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并强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诸葛亮为了劝勉刘禅,表达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为蜀汉兴复汉室的大业发出的呼声和宣言。

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和传颂,被人们誉为文学巨匠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课文解读1. 文章开头,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这是全文的主旨,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2. 接着,作者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来进一步阐述主旨。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 文章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先从正面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再从反面说明过度追求名利和安逸的生活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4.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静”与“俭”的重要性,并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两句来结尾,鼓励儿子要勤俭节约、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三、重点词句解释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通过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来修养身心,通过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意思是学习需要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才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培养。

四、思考题1. 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这封家书给儿子?2. 文章中的“静”和“俭”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3. 你认为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五、课堂小结《诫子书》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优美文笔的家书,通过讲述修身养性、节俭节约等品德的重要性,传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谆 谆

分析观点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7张ppt)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加强语气。要读的意味深长。
示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教育自己的儿子,要珍惜时间。孩子啊,抓紧时间,珍惜 时间吧!
读出父亲的谆谆教诲:
示例:“Y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面教育。不能贪图享乐,不能懒惰懈怠。用一种比较 沉重的语气来读。
“静”是修身养性的基础,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 界要始终保持宁静,不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也是学习的前提,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 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
要做到“静”,就要摒除名L的束缚和干扰,这就 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 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陷入 “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 不上修养心性了。
积累词语:
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 古今异义: 静以修身:古义: 修养身心。 今义: 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意与日去: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 太阳。
你认为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应该用 怎样的语气来读?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 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砥砺品D。
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 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 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 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 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8)遂成枯落(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词,立志
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五.【字词理解】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忽)(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逝去)
(7)意与日去(日子,岁月)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交流点拨】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七.【深层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三.【注释】
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静以修身”即“以静修身”,“静”是“以”的宾语,提前了,属于介词宾语前置。④淫:放纵,沉溺,无节制。⑤慢:怠慢,懈怠,松懈懒惰,不紧张。⑥励:振奋,振作。⑦躁:急躁,不冷静。⑧遂:终于,最终。⑨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⑩庐:简陋的房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4.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 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 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 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合作探究
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 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 系是如何理解的。
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 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 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 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 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
• 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 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 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儿××”等。
朗读课文
•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 (fú) 淡泊 (dàn)(bó) 淫慢 (yín) 遂 (suì) 庐 (l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 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15《诫子书》(公开课))

15《诫子书》(公开课))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 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点击下面头像进入作者主页
下载本学期其11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 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形作动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 法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 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老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穷困潦倒之人
老志衰,没有用处。
住的陋室。
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将复 何 及!
又 来得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本来用意是什么?
标本新 冠病 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需集中医学观察
的的
的的
14天解除隔离,我们要时刻提防此类传染者。
点击下面边头像进入店铺主页
关注作者可下载其他肺炎周边ppt课件
在这里可以看到关注店铺,点击关注就行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韩愈
3、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 还是有的。——鲁迅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诸葛 亮的人格魅力。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15 诫 子 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正文批注15、诫子书诸葛亮【导入新课】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但读来发人深省。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题解】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字词注释】【1】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行为操守。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明确志向。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使才智广博。

【10】淫(yín)漫:过度怠慢。

漫:怠惰,淫:过度。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12】险躁:暴躁、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与:跟随。

【15】驰:消失、逝去。

【16】日:时间。

【17】遂:于是,就。

【18】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20】穷庐:破房子。

【21】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课文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美德。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 志存高远的厚望。
人生启示
立志
节俭

学习
惜时
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结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 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 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 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 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 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B.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躁”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C.在文中,作者是就学习和修身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D.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着重围绕一个“静”加以论述)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 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 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 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 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 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 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此句应是从反面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他珍惜 时间,有所成就)
将复 何 及!
又 来得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必须从学习得到,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 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 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 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 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句式上看,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对称、匀称的 感觉;注意押韵的字,注意反复的词,可以读 出一咏三叹的感觉,朗朗上口的味道。
对偶句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朗读与其:夫、也读出平和舒缓的语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与时驰, 意与o) (suì)
更正字音
淫(yín)慢
淡泊(dàn
穷庐(lú)

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 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 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 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 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 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 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5 诫子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5  诫子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细研
15 诫子书/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 志存高远的厚望。
第二一课时
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 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Hale Waihona Puke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义:增长 非学无以广才
今义:广泛;宽广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15 诫子书/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年与时驰
今义:奔驰,奔跑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 的时间长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15 诫子书/
意与日去 消失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淫慢”“险躁”。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15 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实社 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它是诸葛亮 告诫儿子的,但对于后人也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第15课《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字词解释】①诫:告诫,劝勉。

②书:书信。

③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④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⑤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⑥俭:节俭。

⑦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⑧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⑨明志:明确志向。

⑩明:明确、坚定。

11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12 致:达到。

13 广:(形作动)增长。

14 淫慢:放纵懈怠。

15 淫:放纵。

16 慢:懈怠。

17 则: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18 励精:振奋精神。

19 励:振奋。

20 险躁:轻薄浮躁。

21 险:轻薄。

22 治性:修养性情。

23 治:修养。

24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5 遂:于是,就。

26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

6.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文言积累】(一)一词多义学①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行①君子之行.:名词,品行、行为②日月之行.:动词,运行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成①非志无以成.学:动词,完成、实现②遂成.枯落:动词,成为、变为去①意与日去.:动词,失去②太丘舍去.:动词,离开③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距离(二)古今异义①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课文
1.注音:夫(fú)淫(yín)慢
2.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

后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词句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4)集体朗读课文。

四、重难突破
1.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
A .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 .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教师强调重点词,学生通译全文。

2.理清层次。

(1)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

(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

(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质疑总结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

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

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五、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子书⎩⎨⎧⎭⎬⎫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
励志
修身养性珍惜年华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总的要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3.求学方法:宁静求学,立志成学。

4.行为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险躁。

二、重难突破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论据略)(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三、拓展延伸
(1)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言之有理即可。

如(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
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总结反思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简短的文字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五、作业布置
背诵积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诫子书⎩⎨⎧⎭⎬⎫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
励志
修身
养性珍惜
年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