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横线字注音.教huì ( ) 劝miǎn ( )年与时chí()险zào ( )遂成枯落( ) 淫慢( )淡泊( ) 夫君子之行( )2.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

(1)诫子书(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无以致远(4)非志无以成学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下列句子的画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B .非淡泊无以明志博学而笃志C .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D .将复何及及其家穿井5.下列句子的画横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夫君子之行因往晓之B .静以修身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C .夫君子之行逝者如斯夫D .将复何及白雪纷纷何所似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只要用心,词性区分并不难:“桌子”“头发”是名词;“强壮”“苍白”是形容词;“这”“他”是代词。

B .“令尊”“高寿”是敬辞,“家君”“寒舍”是谦辞。

C .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感彩,如“见异思迁发暴虚荣”是褒义词,“随声附和”“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D .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使句子更具感彩和说服力。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就有两组反义词“虚心”和“骄傲”,“进步”和“落后”。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全文不足百字,以议论为主,论述了修身治学的道理,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B .诸葛亮在信中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惜时。

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C .诸葛亮在文中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静”オ可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心无旁鹜地学习、沉思及反思自己的作为。

D .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晓之以理,先从反面论述了不静之害,又从正面说静理,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新人教版

16 诫子书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 (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一、填空每空1分)《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4、非志.无以成学()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6、非学无以广.才()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8、年与时驰.()9、将复.何及()10、诫.子书.(诫:书.:)四、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6、将复何及:五、阅读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答: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训练题一、默写1. 夫君子之行,,。

2.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3.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

5.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6. 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7. 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8. __________________,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 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

10.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1. 《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是______时期蜀汉的丞相。

2.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______的一封家书。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4.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5. 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有《》《》等。

6. 诸葛亮辅佐的君主是______。

7. 与诸葛亮相关的典故有______、______等。

8. 形容诸葛亮智慧超群的成语有______、______等。

9. 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______”广为流传。

10. 后世常用“______”来称赞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三、字音字形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淫慢()励精()险躁()遂成枯落()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接世()(2)穷炉()(3)明志()(4)治性()(5)静至()(6)广才()(7)驰去()(8)复及()四、解释加点字1. 夫君子之行()2. 静以修身()3. 俭以养德()4. 非淡泊无以明志()5. 非宁静无以致远()6. 非学无以广才()7. 淫慢则不能励精()8. 险躁则不能治性()9. 年与时驰()10. 意与日去()五、通假字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测试卷练习题卷练习题二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测试卷练习题卷练习题二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16《诫子书》同步练习二【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能力】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16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

16.诫子书一、基础知识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安静无致使远()(4)淫慢则不可以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多不接世()....2. 翻译以下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 文学知识:诸葛亮,字,号(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期间蜀汉丞相,优秀的。

其散文代表作有等。

二、语言运用4. 使用句子时,我们常会犯“用词不妥”和“搭配不妥”的错误。

请找出下边句子中没有这两种语病的一项()A、经过一个月的初中生活,我们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良。

B、我们愿意用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为您的孩子效犬马之劳。

C、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垂钓岛及邻近海疆拥有无可争论的主权。

D、《水浒传》这部电影优秀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豪豪杰事迹。

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中美海军在主战舰艇的数目方面对照悬殊,仅驱赶舰方面,美国有60 艘“阿利 ?伯克”级驱赶舰,而中国只有27 艘吨位不一样、性能错落不齐的驱赶舰。

B.过去十年国际乒联决议层堪称苦思冥想,经过改变规则设置了一道道“阻碍”,以期削弱中国乒乓球的优势,事实证明,这一想法也是一厢宁愿。

C.怎样复苏全世界经济,欧美在会前的态度背道而驰: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以为拟订严格的金融看管系统更加重要。

D.《南京!南京!》剧组汇聚了中国多位最具实力的一线演员,但他们扮演的角色与过去所塑的形象天壤之别,其不俗的表演实力获取了酣畅淋漓的显现。

三、课内阅读6.(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看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7.诸葛亮以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8.读了这篇文章,你遇到了什么启迪?四、课外阅读子路见孔子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

16 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C.才须/学也D.险躁/则不能治性2.根据提示填空。

(1)《诫子书》中的“,”,强调安贫乐道、内心澄澈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来劝勉他们。

(3)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失败..之母..乃成功C.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志:明确志向。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振奋精神。

C.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意与日去.。

去:距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人之进道,唯问其志。

取必以渐,勤则得多。

山溜①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②。

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凿,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③也。

(选自孔鲋《孔丛子·与子琳书》) 注①溜:指山崖上流下的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同步分层测评:16诫子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同步分层测评:16诫子书

15 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多不接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5.(2016湖北宜昌中考)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①:勿傲、勿暴、勿怠。

②:宜和、宜静、宜庄。

”学生出入,知所警诫。

A.颜色B.气象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消失,逝去。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8.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9.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6诫子书考点1内容理解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考点 2 典句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2016 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 课《诫子书》word 练习题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淫慢( ),则不能I i,精,年与时ch 1,险 _____z(0,则不能治性SU 1,成枯落,悲守穷_____I d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 __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5)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诫子书课后作业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诫子书课后作业习题 新人教版

诫子书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致.远()励.精()yín()慢险zào() suì()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________________(2)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______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才: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________________(5)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阅读拓展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

人教 7 上 语文:16《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 7 上  语文:16《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

16《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行备课,时间20 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 分钟。

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谈谈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

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

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6诫子书考点1内容理解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考点2典句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淫.慢(),则不能,精,年与时,险,则不能治性,成枯落,悲守穷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部编语文七上第16课诫子书课时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上第16课诫子书课时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上第16课诫子书课时练习含答案16、诫子书一、基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4)淫慢不能励精______ (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6)年与时驰__________ (7)意与日去___(8)悲守穷庐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礼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下列关干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贵右贱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B.宋代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诸葛,字孔明,号卧龙。

在我国历史上,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区别,比如“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家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二、教材核心考点读课文,完成题目。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三、类文拓展特训(2024·浙江宁波江北区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诫子书考点1内容理解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2典句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淫.慢(),则不能,精,年与时,险,则不能治性,成枯落,悲守穷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要求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就是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与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您任意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题目。

6、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就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就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她们就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就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与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就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7、请从文中找出您喜欢的名句,并说说您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9、您在课外也许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会知道其中的很多故事,不妨试试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诸葛亮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化身。

请列举出三个与她相关的故事,注意语言要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今湖北襄阳市有三顾堂,其正门外悬挂着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您知道这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各指什么不?两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只能做您们人生的亲戚,不能做您们人生的拐杖。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材料二:美国某石油大亨就是亿万富翁,但她一分钱的遗产也不给儿子留,她说:“如果她没有能力,我给她钱有什么用?如果她有能力,我给她钱又有什么用?”两则材料中两位父亲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练习题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①于鲁。

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饭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之曰:‘德行宽裕而守以恭②者,荣③;土地博裕而守以俭④者,安;禄位尊盛⑤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⑥睿智而守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此六守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⑦就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注】①伯禽:周公之子。

②恭:恭敬,谦逊有礼。

③荣:荣华显贵。

④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⑤尊盛:位高势盛。

⑥聪明:指明察事理。

⑦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就是个暴君,她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

纣(zhòu):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就是个暴君,她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子无以鲁国骄.士____________(2)又相.天子____________(3)然尝.一沐三握发____________(4)桀、纣就是..也____________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周公提出的六种“俭德”。

用六个字,它们分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