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家书中的说话智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强调重要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担忧
劝诫
期望
家书中的做人智慧
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成才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宁 节学 立 惜 静 俭习 志 时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
意与日 去,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静----俭
俭的本义是约束、不放纵、有节制。这就要求 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并非仅是用简朴 的生活来修身养性,还要通过约束自己的言行来 修养品德,和后文的“淡泊”一词相照应,“俭 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
关于淡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这样表明自己的淡泊名
利的高洁志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三国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 ǎn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 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xi ǎn 躁z ào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七上 默写篇目)一、文常(1)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2)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二、注释(2)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5)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8)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9)广:增长。
(10)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2)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3)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4)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5)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16)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7)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9)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译文(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ǎn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用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静心专一,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培养才干必须通过学习。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课堂总结
对偶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双重否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课文结构
简细 约微 处处 见见 力关 量怀
文章短小精
悍,言简意
赅,文字清 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 雅 致 , 不
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诫子书”,即劝诫儿子的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 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朗读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的这封家书劝勉 了儿子什么呢?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 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 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9)
主旨点睛
16 诫子书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儿子写的一封带有劝 诫性质的信,劝勉儿子勤学立志、静心养德要从“淡泊” “宁静”做起,最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珍惜时 间,坚定意志。信中无不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待。
第24页
结构图解
16 诫子书
第25页
写作借鉴
16 诫子书
1.逻辑严密,结构严谨。 文章逻辑严密,前后相承。先立论,提出修身养德的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16页
16 诫子书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 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 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第17页
16 诫子书
3.第四句话阐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从反面论述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
第29页
第19页
16 诫子书
(3)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 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第20页
疑难突破
16 诫子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那么“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第22页
16 诫子书
2.诸葛亮认为成才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志、学、才三者 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 就无法成就学业。成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16 诫子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篆
隶
楷
简
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言,表示用言语向人发出警 告;戒声,戒也兼表警戒之意,表示“诫”是让人产生 警戒之心而不犯错。楷书写作誡,简化作诫。本义是警 告、规劝,让人有所警觉注意。
新课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汉贼明大义,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 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 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 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 (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淫__慢__则__不__能__励__精___,_险__躁__则__ _不__能__治__性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 彰显“静”的价值。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
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 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青春年少的我们,应 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在日新月异的时 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 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yín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zào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suì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柳州中考)下列对[甲]文(《诫子书》)中画波浪线句子朗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增长才干。
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 文“宁静”相对 而言。险,轻薄。
疾行,指 迅速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振奋精神。 励,振奋。
修养性情。 治,修养。
又怎么来得及。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岁月。
穷困潦倒之 人住的陋室。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句式的节奏 美、韵律美。思考: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文中有许多句子字数相同,句意相对,我 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为对句。对句读起来朗朗 上口,具有韵律感、节奏感。
再读课文
通读全文,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
细读课文
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
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淡泊、宁静,是 一种屏除杂念和 干扰而宁静专一 的精神状态。
节俭、俭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 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背景链接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 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 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 其一生的总结。
2 生难字词
(1)重点实词
【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 修养性情。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16课《诫子书》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的设计也让我意识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们在讨论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搜集案例时较为依赖网络资源,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对比现代社会中的家庭教育现象,分析诸葛亮教育观念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传统文化背景:学生对诸葛亮及其时代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困难。
-现实联系与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教育观念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实现古为今用。
举例:
-难点解释:针对文言文句式,通过例句解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课文中。
-文化背景: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理解其教育观念的形成。
-现实联系:设计课堂讨论或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探讨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诫子书》这篇文言文的学习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诸葛亮家庭教育观念的内涵,我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成效。然而,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仍然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较来解释文言文句式,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共同分析、讨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2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03
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 ④年与时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约束,不放纵2)节省3)少4)短小5)歉收 6)谦逊
来,表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26张PPT)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 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先生。
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作品简介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 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 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 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 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 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
自然成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须学也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 ,(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 歇后语、诗句、对联: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拓展探究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朗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哪一句?)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运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三个条件是什么?请找出原 句,分析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1 、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哪一句?)
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速纪逝随去同 。驰时:光疾而行疾,意志随同岁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指迅速逝去。
月而丧失。 没有用处。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于是, 就。
大多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 之人住的 陋室。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 译 是就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哀地坐 文 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助 句 发词 端首,。,夫用表君于示子品之行行操,守静连 是以词前修,者表的身示目,后的俭者。以养德。非内不慕心淡名恬泊利淡无。,以明明 坚确 定。、
助词,的。 摒除杂念和干 节俭。 扰,宁静专一。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办法。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译 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 文 品德。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界干扰就
新版七年级上册16课《诫子书》
积累单音节字词
夫(fú ) 遂(suì ) 庐(lú )
积累双音节词语
修身
养德 淫慢 (yín ) 励精 险躁 治性
朗读美文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主题归纳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淫慢”“险躁”
感悟文情: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一词多义
行:
夫君子之行 行为操守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品析文意: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1、自译与质疑相结合。
2、补充注释:
行:行为操守;
才:才干
成学:学有所成
遂成枯落:最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才德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 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 俭来培养品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文意理解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文意理解
疾行 迅速逝去
丧失
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又怎么来得及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反复朗读,读出文言的韵味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和语气
(用"/"标注停顿的地方,用“·”标注需重读的字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三国 ·诸葛亮
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 卧龙,琅琊(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 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在 这方面的亲身体会。
仔细品读,读懂人生哲理
你觉得《诫子书》中哪句话对你 启发最大?说说理由。
文言积累
区别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文言积累
老师寄语心中记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 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 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文意理解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诸葛瞻
诸葛瞻生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是诸葛亮之子。诸葛亮 病逝五丈原后,年仅8岁的诸葛瞻承袭了武乡侯的爵位,17岁 时迎娶公主,拜骑都尉。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与辅国 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执掌蜀汉朝政。可诸葛瞻终究不 是诸葛亮,不能挽江山于水火,仅仅两年后蜀汉就灭亡了, 诸葛瞻在与邓艾的决战中战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习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读书修身、静心养德的品质。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思维导图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
致,达到。
明确、坚定。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增长才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 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 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早年隐居隆中,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蜀汉,拜 为丞相。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尽心辅佐, 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共42张ppt)
1.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 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 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第16课 《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拓展
阅读古诗,说一说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中的地位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名句积累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王勃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杂诗》傅玄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李白 6、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诫子书
诸葛亮
新课导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
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 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 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学习目标
➢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 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 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年),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八岁的 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 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 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瞻像
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音
夫( fú ) 淡泊( dàn bó) 淫慢( yín ) 遂( suì ) 穷庐( lú ) 险躁( zào )
文章主旨 论述重点 人生总结
文章赏析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围绕“静”字加以论述, 把失败归结为“躁”字。
教诲儿子发出肺腑之言,告诫儿子 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努力成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就 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快人一步,不但容
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拖延的现象呢?
整理ppt
24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 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 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 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薄自首,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 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整理ppt
14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 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远大的目标就无 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
如何成为君子
整理ppt
17
宁静专一 自我约束 内心恬淡 志向坚定
整理ppt
18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发言,分数计入小组)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 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整理ppt
19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小组内合作解决)
整理ppt
7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
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 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 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 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
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
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
青年积极进取。
整理ppt
8
写作背景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整理ppt
23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
整理ppt
1
猜猜他 是谁?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整理英ppt 雄泪满襟。
2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
赤壁之战
空城计
整理ppt
挥泪斩马谡sù 3
诸葛亮
整理ppt
4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瞻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临终前作《诫子书》 节奏缓慢、语调舒缓、情真意切
整理ppt
9
精通书法绘画,博闻强识,才思敏捷。
公元236年,率军抵抗魏国邓艾袭击。拒 绝利诱投降,率军出战,战死绵竹。
整理ppt
10
检查预习
澹
夫(
)
淡泊( )
淫(
) 慢 半身不遂
险燥(
)
(suí)
遂(
整理ppt
5
诫子书 父亲 诫 儿子
诸葛亮
诸葛瞻
整理ppt
6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 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 楷模。
快速默读,分组讨论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 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 关键。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整理ppt
21
整理ppt
22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
整理ppt
12
疏通文意
翻译文章:
(1)保留原句式特点 (2)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
整理ppt
13
1)约束,不放纵
译文:
2)节省 3)少4)短小
来,表目的
5)歉收 6)谦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 节俭(约束和不放纵自己)来培养品德。
整理ppt
1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 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 么贡献,只能悲哀的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理ppt
16
修 明广 励 身 志才 精 养 致成 治 德 远学 性
君子
俭 静 淡泊 宁静 学 志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 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 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 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 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 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整理ppt
20
)
庐( )
整理
11
读一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