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自信地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打好基础小学生的数学起点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始教学前先复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例如数学术语、基本公式、计算方法等。
2. 给出生动实例生动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或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知识点。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多种方法的运用能够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强调模型和图形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无法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对图形和拟像能力较强。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图形,或者将知识点转化成模型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5. 强调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掌握一些基本数学概念,但是对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实际情景实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鼓励质疑和思考小学生是非常好奇的群体,喜欢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他们质疑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7. 与家长合作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支持他们的教育。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提供有关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
总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并创造多种教学情景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入趣味活动、实际问题或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这种学以致用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2. 鼓励合作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供学生探索、交流和分享数学思想的机会。
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数学研究的效果。
3.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等多种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提供更生动、多样的数学研究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
4. 个性化教学:了解学生的不同数学研究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研究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数学研究资源和辅导。
5. 注重评价和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关于数学研究的反馈。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调整。
6. 提供实践机会:将数学研究与实际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提供学生实践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参观数学实验室、实地考察或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7. 持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这将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小学数学的活动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策略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1. 研究教材内容,了解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选取教材中的活动,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策略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策略三:设置情境和游戏化教学1.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2. 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策略四: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策略五: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1. 活动课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学生已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与新知识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更广阔和深入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策略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1.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反馈。
2.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的科目,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认真选择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1. 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创造性引导式教学策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或者分组让学生共同出题并讲解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它将游戏和数学教学相结合。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数学知识,或者通过游戏中的数字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通过这种有趣、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3. 视觉教学策略视觉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图片、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用各种图形和组合图形来教授几何等相关的知识点。
再者,与图形有关的数学运算可以用图表来呈现,例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比较大的数字和小数字在图表中的展示和区别。
情景式教学策略是通过创造符合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速度及路程进行计算练习。
个性化教学策略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数学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因此,针对学生的弱项,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应教学。
例如,对于数学表现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类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数学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和挑战性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益,教师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开展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例如购物、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在超市中算账,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学推理。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学活动。
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让他们逐步提高数学能力;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较大的数学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于一些数学概念较难理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用积木搭建几何图形、用计量器具进行数学测量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
通过综合教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授课策略(一)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学目标: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操作要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熟悉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者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表达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给学生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与懂得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与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懂得,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学目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与科学性。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与提升。
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
操作要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回顾学习收获。
(二)策略解读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因此本环节的要紧任务是精心创设数学情境,开拓创新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能够是直观的,也能够是抽象的,但务必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表达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通常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情况境、操作情境与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八项策略
小学数学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八项策略
1.关注时间:把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异化程度和效果,缩短复杂知
识点的教学时间,加强简单、容易掌握的教学时间;2.关注行为:让学生
参与课堂的活动,以观察、反思、建构知识思考方法来操练,在活动中引
导复杂知识点;3.关注内容:尽量减少教学内容,以实际作为引导,把握
好时机,以实例作为引导;4.关注重要性:从学科内容、课堂实践等角度,综合考虑学段、学科重要性,重点传授重要知识点;5.关注学会识别:引
导学生理解问题,以学会识别和解决问题;6.关注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
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模型来强调思维关系,把理论实际结合,
加深学生的理解;7.关注总结:通过问答、演示等方式,在教学结束前强
调运用知识的重要性,以归纳总结的方式结束课堂。
8.关注评价:评价教
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调整,激励其继续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1【教学内容】:版本、章、节【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特点,采用一些策略与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启发式教学法:1. 引导性提问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时使用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思路,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分组探究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与启发,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规律,将分散的知识点归纳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 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调研、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模拟商店购物、模拟工程建设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与反馈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1. 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小组合作评价、作业评定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题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以及解题思维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及时的正向反馈:及时给予学生正确解题和思维的肯定与赞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与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
下面是几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介绍。
1. 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展示实例或引发学生思考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
在教授数学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2. 情境化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在教授面积和周长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在实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3. 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通过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游戏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使用数独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或者使用卡片游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运算。
4. 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级三个层次,给予不同难度的数学任务和问题。
这样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5.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而有效的策略:
1. 清晰的课堂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
生明确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游戏、实验和趣味题目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3.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
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5. 深入浅出的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7.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中,培养他们将所学知
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8. 让学生主动参与:安排一些小组和个体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9. 不断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之处,并提供相关的改进建议。
10.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他
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成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全面发
展。
一年级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一年级数学单元教学策略
一年级数学单元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兴趣: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教师应利用游戏、故事、谜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 强化基础: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运算、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3. 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
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5.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7. 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
8. 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策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一些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和比较图形的边长和角度,帮助他们发现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可以安排学生一起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合作思考、分享和互相学习。
3.情境教学:将数学的概念和方法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设计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挑战和扩展的内容,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帮助。
5.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解题思路。
在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方法和工具,并引导他们考虑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6.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电子教材、互动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可以使用数学动画和互动游戏来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7.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给予反馈和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1. 渐进推进法: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教授运算能力。
可以先从加法和减法开始,逐渐引入乘法和除法。
对于每种运算符号,可以先从简单的运算格式开始,然后逐步增加难度,最终让学生掌握更复杂的运算题目。
2.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和趣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比如计算速度比拼、数独、数学竞猜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运算实践,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反思式教学法:将学生的运算过程可视化,引导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方法。
通过对错误答案和解法的讨论,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运算题目。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可以设计口头计算、书面计算、计算题训练、竞赛训练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掌握。
6. 引导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思路来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和启发式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找到解题入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实际应用结合:将运算能力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运算技能。
在购物、旅行、建模等情境中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运算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教学策略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
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坚持练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运算技能。
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搞好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1. 创设情境:在设计数学活动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班级内物体的大小、形状等特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
2. 引导发现:活动课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和分享。
4. 实景体验:活动课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
可以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价格比较和计算,让学生对数学有更直观的了解。
5.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相关知识。
6. 激发竞争:竞赛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动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多媒体辅助:在活动课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8. 注重巩固:在活动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作业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9. 教师角色转变: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担任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10.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活动课教学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10篇策略一: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
策略二:合作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率。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策略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购物、做饭等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
策略四: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研究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策略五: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和掌握数学知识。
策略六:信息技术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和探索中研究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或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互动和探索来研究和掌握数学知识。
策略七:微课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以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为主,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研究和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策略八:多元智能教学法多元智能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法;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法。
策略九: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研究数学知识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策略十:反思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从错误中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策略怎么写举例
教学策略怎么写举例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一个优秀的教学策略应该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及其特点。
1.直观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拼图等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点。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2.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生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加减运算。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是指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计数和加减法。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4.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数学阅读材料或数学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作业,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总之,以上五种教学策略各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方法研究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丁粉红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
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践了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互动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互动教学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下面以二年级“认识方向”一课,说明运用互动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方向,形成空间观念。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多样,可以是提问式对话,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答问式对话,让学生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在对话中,教师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在本课中,初次认识东北面时,教师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出上面建筑物的方位,学生发现超市无法用以往学习的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来描述方位。
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你们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生1: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
生2: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北面。
生3: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偏北一些。
师:如果从学校走到超市,你认为可以怎样走呢?生1:先向东再向北就可以走到了。
生2:也可以先向北再向东。
教师让学生边说边指出由学校到超市的行走路线。
师:从走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在正北面吗?在正东面吗?(不是)看来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还不能完全确定所有物体的方向。
从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偏一些,同时它也在学校的北面偏一些,即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我们给它一个新方向——东北面。
对于东北面这样的方位词,学生生活中听说过,但并不能正确使用,教师并没有因为有学生会就简单教学,也没有因为有学生不会就直接告知,而是通过让学生感性地“走”路线,让学生感受超市所在的方位,之后告诉学生,这样的方位就称为“东北面”。
这就不仅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
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体与个体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全体学生互动等。
如本课中,在学生认识东北面后,教师出示西南面的公园让大家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同桌的相互交流,学生模仿东北面的认识方法,对西南面的方位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识别方位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出示西北面、东南面的建筑物让学生说出方位,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表达起来就较为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与环境的互动:本节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具体的方位,在教室的南面墙壁上挂了中国结,在西北面放了一个盒子。
让学生说说教室的各个方位有什么东西。
与环境互动的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
二、合作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合作策略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达到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除互相探讨交流外,还可采用分组竞赛、竞答、游戏、实验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对合作教学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
下面以四年级“怎样滚得远”一课为例说明合作教学策略的使用。
编制合作学习小组。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同桌两人成一小组,可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还可根据特殊的合作内容组成特别的学习小组。
师:这个实验我们全班一起做好不好?生:不好,我们分小组做。
师:那你们在小组里商量一下,你们在实验中分别要做什么。
生1:实验要一个人负责滚,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观察看量得是否准确,还要有人记录。
师:一个人测量行吗?生2:不行,要两个人。
师:这个实验过程中要用到一些器材,因此还要安排同学负责有关器材的事情。
这样的分工明确,学生到操场后,就很快进入实验环节,实验进行得很顺利。
合作讨论实践方案。
如在本课中,在实验操作之前,学生先在小组内思考,实验可怎样操作,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讨论实验的注意点。
师:你们认为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斜坡)生1:小棒的两头要一样重,这样才能滚得直。
生2:滚的时候不能推,要让小棒自然地往下滚。
生3:不能有人站在前面,不能挡着小棒滚。
生4:滚的时候要放在同一位置上。
师:为了使滚的时候从同一高度滚下来,我们可以从哪里往下滚?生:从顶部。
师:我们可以从顶部,也可以从同一指定高度往下滚,我们统一从所画的这一条线开始滚。
生:斜坡不能随随便便地移动,这样会影响测量的数据。
师:只测一次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测几次呢?通过这样的对话,既促进学生对实验的前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方法,学生对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实验的操作活动就能顺利开展了。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方案开始活动,教师相机进行观察与调整,适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变监管者为引导参与者,积极提供帮助,促进学生合作成功。
合作反思,深化认识。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分小组讨论分析所得的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并进一步向生活延伸,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同时,师生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着重评价学生实验的态度,合作的态度。
三、参与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由问题产生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说明参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全员参与。
问题的提出、实践的操作、结论的生成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全员参与的活动,可以是个体独立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式的共同参与。
“找规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思考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根据盆花的摆放规律,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
在此基础上,关于彩灯、彩旗的问题都让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进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思考的全过程。
主动参与。
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愿意主动参与。
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教师要加强参与指导,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得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与参与能力的培养。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尤其要给予表扬。
如“找规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接受其他同学关于这种解法的提问。
学生对这种生生对话很感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如:“你的算式中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算下来的7的单位为什么是组?”“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你怎样说明第15盆花就是红花?”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对这个算式的理解。
主动提问,是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结果。
差异参与。
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全员参与。
学生参与的要求和程度应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不同,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解决彩灯的规律问题时,教师提出你可以用你刚才的方法,也可以用刚才其他同学的法,如果你会几种方法,可以都试一试。
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而且易于获得学习的成功。
四、问题引导策略及实施方法教师用问题引导调控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学数学、做数学、生成数学结论。
问题引导策略的重点在于产生问题。
在一节课中要围绕学习内容产生多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从问题产生的先后次序来看,主要有:(1)目标性问题。
围绕教学的重点产生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教学中要解决的大问题,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课,围绕这个大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性子问题。
为了解决目标性问题而产生的子问题。
教师和学生围绕目标性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产生的一系列过程性子问题的思考与对话,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学生的研究过程来看,有观察性问题,通过对一些现象和规律的观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反思性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和知识获得后,都会产生一些以比较、小结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反思学习内容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反馈性问题,学生完成任务后,在汇报时提出的问题,有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问题。
问题引导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关于问题的对话。
通过对话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考的方向。
问题引导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学生更有效地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有方向、实践有方法,探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绝不能用教师的引导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下面以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说明问题引导策略的使用。
产生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牙膏盒和粉笔盒,让学生看是什么形状的,然后让学生从口袋中摸一个长方体,要求摸出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出这是长方体的。
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这时产生问题:怎样描述长方体的特征?这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对话研究产生过程性问题。
围绕产生的大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对话。
在对话中,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有可能又会产生解决大问题的小问题,进而围绕这样的大问题或小问题有效地开展活动。
如本节课产生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大问题后,教师和学生对话又产生了以下子问题:仔细观察长方体,你有哪些认识?(引导学生认识面、棱、顶点。
)长方体面的特征、棱的特征是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研究?通过对话,学生知道了不仅可以用看的方法,还可以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是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是体验式的活动,也可以是验证式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法的内涵,形成能力。
如学生探索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时,学生先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自主独立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发现: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相对的棱是平行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当教师要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长方体面的特征时,学生就自然生成了“相对的两个面相等”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就形成了丰富的体验。
尝试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尝试练习,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