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构建
教学策略可以视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学行为时所采用的方法或技能,也可以将教学策
略看做是教育者教学手段实施的程序与步骤,或是简单的将教学策略看成是教育者在学校教
育中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策略为教学目标服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因此教学策略的
制定并非随机的、任意的,而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对象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而设
置的。
一.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社会学科,该学科借助数字、符号、几何图形、文字表达等元素处理问题。该问题带有抽象性,处理方法要求逻辑严谨,而问题的解决过程最终会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抽象性、路畸形和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普遍特征。小学数学在具备数学学科普遍特征的
前提下,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由于小学生其思维欠缺严谨性和主动性,同时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形态并没有完全淡化,仍在
很大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该阶段的数学在具有一般数学特征的同时兼具体验性、生活
性和现实性。
1.体验性
数学教育不应拘泥于教科书的讲解、数学材料的描述或是数学现象的描摹,而是应将学生引
入实践,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进而自主的发现直观问题,教育者适时的介入,引导学
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或是证明从而得出带有一定抽象性的结论。让学生在求索的过程中体验问
题解决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摆脱知识学习的单纯性接受。
2.生活性
个体最先接触的数学环境并非正规教育的数学课堂,而是广阔的生活实践。因此,小学生的
数学学习应视为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就餐时可能会关注桌上四
个人会有八只筷子;一斤苹果有几个和一斤鸡蛋又有几个呢。所以教育者应在教学时关注学
生课上课下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充分的将数学学习融入儿童生活中,使该阶段的数学
学习成为一种生活背景,鼓励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范围能寻找并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
3 现实性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这是各阶段数学的普遍特征,但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最终服务于广泛的
生活实践,回归于生活现实之中,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就是在数学的抽象性与生活现实
间构建连接点。但是受心理发展阶段性的影响,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理论的运用尚欠缺主动性,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的制定应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引领学
生亲身体验生活、发现问题,构建抽象材料的直观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
决途径,促成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内在潜能。
二.实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以及教学环境应采取不同
的“方法”。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所以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兼顾教与学,即注重学生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效果,诱其采取适宜的
学习方式。
1.转变教学环节中的教师角色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学习,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
性格等个体因素很少纳入教师的关注范围,教学过程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在新课程改革的实
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中间,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个体因素,挖掘
个体潜能,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学习。
2.创设适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场景、师生关系和课堂纪律,教学场景是教学实施的场所,师生关系是教
学实施的情感基础,课堂纪律是教学的有力保障。
(1)构建适宜的教学场景
传统的教学场景大都是黑板、讲桌、课桌椅,教师于讲桌与黑板之间辗转,书写必要的文字
于黑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录音、图片等课程辅助材料引入
课堂。但是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创设符合该学科内容的教学场景,比如,平面图形的
教学,教师应准备充分的教具,分发给学生,同时借助“七巧板”让学生们动手拼组,活跃课
堂气氛,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紧张的师生关系虽不会中断正常的教学进行,但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乏情感传递
的课堂更显呆板乏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小学生性情天真、好动,教师应迎合孩子的天性组织教学语言,同时,赏识性教育应在数学潜能教育中适时运用,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构建合乎教学内容的课堂纪律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闹”不喜“静”,在课堂上合理的运用分组教学,会满足学生小群体的生活
习惯,讨论法的引入能够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如何控制课堂
纪律的“自由”是教育现实向教育者提出的“挑战”。自由的课堂纪律不是“散漫”,所以有效的
课堂控制,需要教师工夫用于课堂外,于课堂外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合理划分小组,安排适
宜个人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策略难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方
能达到最优的效果。比如在构建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营造舒缓
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与教师进行情感的沟通与知识的交流,从而实
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达到活跃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的宗旨。
在小学阶段,学生习得数学概念、熟记定义、定理、定律、公式等多数都根据其自己的经验
和已掌握的知识去理解性的记忆,还不能够像成年人一样理性的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因此,为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考量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们创设适
宜理解,便于诱发其想象、联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适宜的情景中开展数学活动,进而培
养其系统而完整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