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执业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效果的影响要点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管理分析与改进医院年度总结PDF版
2020年保护性约束患者管理分析与改进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属于行为干预的一种形式,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能有效限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患者自杀,伤人,毁物和逃逸等行为的发生,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为各种治疗及护理手段提供帮助。
但保护性约束同样属于躯体约束,因而对患者及家属的负面心理影响较大。
国内外很多研究也表明,保护性约束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甚至社会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为提高保护性约束的护理质量,现对2020年下半年精神科各病区保护性约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旨在提高保护约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医疗纠纷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一、2020年各病区保护性约束患者统计病区新入院病人数约束人数有医嘱无医嘱白班中午班小夜班大夜班使用率(%)原因自伤、自杀伤人、毁物扰乱秩序精神科一病区3059191034248533.7%4285精神科二病区2832121010263 6.8%2109精神科三病区26792920528201238.6%52067精神科五病区55011311306210261522.7%73076精神科六病区54885850449211114.3%54139精神科七病区2675252031413432.0%5344精神科八病区34525250172258.0%3517精神科九病区49692920426311318.5%192548精神科十病区7414140606218.9%0410合计31355855850298431737021.5%501403951、2020年精神科各病区约束患者例数统计由上图可见,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中,精神科五病区保护性约束患者例数最多,共约束113人次;其次为精神科三病区、精神科九病区,均约束92人次;精神科一病区约束91人次。
2、2020年精神科不同班次保护性约束患者比例由上图可见,2020年白班保护性约束患者较多,占总约束人次的50.9%;其次为小夜班,占总约束人次的29.6%。
精神科患者约束与保护制度
精神科患者管束与保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障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权益和安全,加强对精神科患者管束与保护的管理,促进精神科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精神科患者管束与保护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法律依据精神科患者管束与保护工作需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规范,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患者入院与评估第四条入院程序1.患者入院需先进行精神科医生的初步评估,确定入院急迫性和适合性。
2.入院前,患者及其家属需签署入院同意书,了解入院目的、治疗方式、可能遇到的风险等相关信息。
3.入院手续需完成后方可布置患者入住精神科病房。
第五条评估程序1.入院后,医院将组织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含精神状态、病史、家庭背景等方面。
2.评估结果将作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确保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第六条管束与保护措施1.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依据需要对患者实施必需的管束措施,如戴手铐、束缚带等,但应遵从医学原则和伦理规范。
2.管束措施的使用需明确目的、方式和时间,并在专业人员的监护下进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
第三章患者权益保障第七条权益保障原则1.医院将保障精神科患者的权益,包含人身权、知情权、隐私权等,不得任意侵害。
2.医院将建立健全患者权益保障机制,及时解决精神科患者的合理诉求和投诉。
第八条患者自主权1.精神科患者有权选择医疗方案,包含治疗方式、药物治疗等,医生需为患者供应认真的治疗方案解释。
2.医生应敬重患者的自主权,听取其看法和需求,在符合治疗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相应调整。
第九条信息保密1.医院将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2.未经患者同意,医院不得向非相关人员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包含姓名、病史、病愈过程等。
第四章医务人员管理第十条专业人员要求1.从事精神科患者管束与保护工作的医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必需的培训和资格考核。
精神卫生法对精神科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影响
精神卫生法对精神科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对精神科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影响。
方法:根据电子病历,保护性约束观察记录,值班护士长查房记录等,对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精神科临床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情况进行回顾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约束的平均频次,约束的平均时长,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约束的使用率由实施前的56.9 %下降到37.5 %,平均每人每次约束时间缩短由实施前的12.51小时缩短到3.96小时,平均每人约束次数由实施前的3.65次增加到5.31次。
结论:精神卫生法的实施维护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合法权益,降低了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对防止和避免保护性约束的滥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卫生法;精神科;护理;保护性约束;影响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紊乱,经常会出现严重的冲动、伤人、毁物或自杀、自伤等危害行为,为了确保患者自身及其周围人员和住院环境的安全,在精神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保护性约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手段[1]。
保护性约束是指精神科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地限制其行为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一项特殊护理操作技术,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2]。
而在2013年5月1日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中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措施。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3]。
本文对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对精神科护理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了2013年3月—4月(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和2014年6月—7月(精神卫生法实施后),我院新入院精神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诊断均符合ICD-10诊断标准,实施前共入组267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92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33.18±10.52岁。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摘要:探讨精神科临床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对病人的身心影响及应用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 2018 年1—6 月,对我院女性患者使用约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
本文旨在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通过科学实施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及制定人性化模式,降低约束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治疗。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护理措施;前言:在住院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受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冲动、伤人、毁物、外走、自杀、自伤、治疗不合作等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从而保障患者本身及他人安全,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
据有关资料统计,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应用率达到 40%。
然而,保护性约束是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此项护理操作不能得到患者本人的认可,患者和家属也容易对采取保护性约束的目的产生误解,同时由于约束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强烈反抗,也会造成患者本身或工作人员的伤害,从而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保护性约束是涉及生理、心理、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复杂课题。
一、临床资料2018 年 1———6 月我院共收治了 512 名患者,使用约束保护 70例,均为女性,年龄 15 -55 岁,由精神科医师确诊:精神分裂症 27例,躁狂症 20 例,抑郁症 18 例,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5 例。
二、保护约束带分析及效果1. 保护性约束用具常用保护性约束用具床档:防止老年患者坠床;传统条索状宽布约束带:约束患者肩部、手腕、脚踝:约束后不影响翻身和活动。
有研究对传统约束带和德国磁扣式约束带进行比较显示,德国磁扣式约束带不易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患者活动度大,更加舒适,给患者及家属的感观好,无论是科学实用性、约束效果、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约束带,但造价相对昂贵。
精神卫生法执行后我院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的应用
精神卫生法执行后我院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的应用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的一种强制的、最大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3年5月1日。
该法第四十条对精神科患者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有了规范的法律规定。
本人就精神卫生法执行半年来对我院实施保护性约束进行了原因分析,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2]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我科自2013年5月1日起严格遵守法律,科学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并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与2012年同期相比,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次数明显减少,护理上以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 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113例,2013年5 月1日~10月31日121例,这两组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2012年113例患者中约束保护71例,占住院人数62.8%。
其中拒绝服药9例(男5例,女4例),占住院人数的7.96%;输液不合作8例(男女各4 例)占住院人数的7.08%;自伤2例(男女各1 例),占住院人数的1.77%;冲动伤人53例,(男25例,女28例),占住院人数的46.9%。
2013年121例患者中约束保护57例,占住院人数47.1%。
其中拒绝服药3例(男2例,女1例),占住院人数的2.48%;输液不合作3例(女3例)占住院人数的2.48%;自伤2例(男女各1 例),(男20例,女19例),占住院人数的32.23%。
精神科住院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护理分析
逃 2例 。
2 . 1 _ 3 约束时间特征
约束 持续时间平均 5 . 1 9 h , 日间约
束平均 2 . 7 5 h , 夜间约束平均 l O . 4 1 h 。 夜 间约束 明显大于白天,
配合 。 因病情影响无法告知的 , 约束后症状缓解 , 应做好解释工 作, 让患者认识到约束是一种护理措施 , 并非惩戒 手段 , 以减轻 其恐惧心理 , 减少反抗行为 , 防止发生敌对情 绪 , 降低患者心理
伤害。
神障碍 6 例,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4 例。
2 保 护性约束分析及效果
因夜 间工作人员少 , 存在预防性保护 。
2 . 2 约束护理 2 . 2 . 1 约束工具 由于我院条件有限 , 所有约束均使用我
文对 2 0 1 1 年7 —1 2月我院住院男性 患者 身体 约束使用状况进 行调查分析 , 旨在为临床更 合适 地使 用和规范约束保护 护理工 作,因此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做 到认 真、 细 致、 精心 , 多观察 、 多询 问 , 及时发现问题 , 解决 问题 。本组病例 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 患者均 取得 了良好 的疗 效 , 无1 例 并发症发生 , 确保了外 固定支架 的正确成功使 用 , 显 示了其在
… 1 钟玲 , 苏晓军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 四肢骨折的护理们. 齐鲁护
理杂志 , 2 0 0 3 , 9 ( 9 ) : 6 8 5 .
治疗效果 , 其手术既不 同于 内固定 , 也不是外 固定 , 对组 织损 伤 小, 术 中出血少 , 骨折断端 固定 可靠 , 还可以进行二次骨折复位 调节 , 便 于手术后伤 口换药及预 防感染 。术后患者能早期进行 功能锻炼 , 使 骨折 愈合 与功能恢复 同时进行 , 减少 了因骨折 引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
)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
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
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
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医院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标准版)
精神科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制度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性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也威胁着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为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制定本制度。
一、保护性约束是为限制患者活动,使用物理方法强制约束患者的一种医疗护理手段。
二、属下列情况的病人,可考虑保护性约束:
①极度兴奋躁动,用药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其躁动者;
②有自伤、自杀、毁物、伤人、外跑行为者,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使用后无效;
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
④治疗需要,如冬眠治疗、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
⑤其他特殊情况需暂时约束者。
三、对须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在遵循上述应用原则的情况下,下达医嘱。
值班医生不在现场时,也可由护理人员先行给予保护性约束措施,再立即通知医生。
四、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应尊重患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
在住院知情同意书中,接诊医生应详细解释相关条款,取得监护人的理解和同意,并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再签署采取措施的知情同意书(情况紧急时可事后补签)
五、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时,应遵照相关流程,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
六、严禁出于惩罚目的对患者实施强制物理约束措施。
精神科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特征临床护理论文
精神科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78-01【摘要】目的:精神科部分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8月我院男病区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
结果:1-8月共收治320例患者,使用约束保护60例、占住院患者18.75%;首次住院约束46例,占约束总数76.66%;入院当天约束21例,占约束总数35%;约束持续时段平均5.25小时,日间约束平均3.75小时,夜间约束平均10.36小时;约束方式均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约束,约束工具均为约束带。
约束原因:伤人、毁物30例,行为紊乱19例,治疗不合作8例,消极5例,意识障碍1例。
结论: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控制重点在于减少预防性约束保护的使用,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关键在于护士明确约束保护的工具和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约束期间的舒适度。
【关键词】精神科病房,约束,身体的,危险评估约束保护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就是限制患者的紊乱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毁,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今年来国外研究显示,身体约束也会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负面结果,不恰当的约束甚至会引起死亡1。
我院于2007年出台了身体约束的护理工作程序。
现在对2012年1-8月我院住院别人身体约束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更合适的使用和规范约束保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12年1-8月我院男病区进行约束保护的60例男性患者,年龄14-60岁,主要诊断: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2 方法采集2012年1-8月共68例约束保护患者,其中8例登记信息不全,有效病例60例,回顾收集所有约束保护患者病历、约束保护记录、护理记录中的年龄、诊断、住院次数、约束原因、时间、部位、持续时段、有无并发症等相关信息。
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损伤 l 2例占 1.% 。结论 : 41 通过分析不安全因素 , 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 规范保护性约束 护理行为 , 减少 纠纷, 确保 护理工作安 全 , 为患者提供
满 意 的护 理 服 务 。
【 关键词 】 精神病; 保护性约束; 不安全因素; 对策
di 1.9 9 ji n 17 0 6 .0 2 1.5 o: 0 3 6/.s .6 2— 39 2 1.3 0 7 s
Vo. 4 F M No. 3 12 H 1
在心 , 机寻找 实 施 约束 人 员 单 独 在 岗的 机 会 打 击 伺
报复 。 3 对策
同室给其 造成 负面 影 响 , 止 被其 他 患 者 伤 害 。杜 防
绝其他患者解 除约束带 , 为 自杀工具 , 作 丢弃或藏 匿 , 加病 区安 全 隐 患 。加 强巡 视 , l 增 每 5~2 O分 钟
不把保护患者作 心 理安慰 、 释 和沟 通 , 申保 护 性 约 束 的 目的 、 解 重 必 要严格按照职业规范来要求 自己, 要 性 。及 时 消除患 者心 中的 疑虑 , 减少 愤恨 、 抗 情 为 自己的发泄 工具 。在 实施保 护性 约束 时 要严 格 按 反
充 绪 。以免不解 释 或 解 释不 到 位 引 起 患 者 不 满 , 机 照医 嘱执行 , 分 考 虑保 障 患者 的安 全 与 权 力 。在 伺 很 寻找机会 报 复 。注 意 清点 约 束 带 、 垫 数 目防 止 遗 约束过 程 中出现 的 问题 , 大程 度 是 由 于发 生 技 术 衬 性缺陷, 主要 原 因是护 士技术 操作 水平 普 遍低 下 , 临 床 经验 不足 J 。有 针对性 的利 用周 二业务 学 习 时间 32 健 全保 护性 约 束 的工作 流程 及 登 记 制 度 健 . 基 基本 技 能 的培 全 保护性 约束 的工 作流 程及 登记 制度 , 保规 范 、 确 正 对 护理 人员进 行基 本理 论 、 本知 识 、 留在病 室造成 严重 危 险事件 。
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体验的质性研究
*108*《天津护理)〉2017年4月第25卷2期精神科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体验的质性研究张靖(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300222)摘要目的:深人了解护士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心理体验,为规范保护性约束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质性 研究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11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根据Colaimi的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
结果:共提炼出认知体验、情感 体验、护士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影响因素3个主题。
结论:临床工作中精神科护士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多感压力大,为确保患者及周边环境安全,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常过多依赖。
护理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循证指南,规范保护性约束的合理使用,鼓励护士积极寻找其他方法替代,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质性研究中图分类号 R472.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 1006-9143.2017.02.005 文章编号 1006-9143(2017)02-0108-03A qualitative research o f protective constraint on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ZHANG Jing(The Anding Hospital of Tianjin,Tianjin300222)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experience of nurses on protective constraint to psychopath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using. Methods:Based on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in-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in 11 psychiatric nurses. And then accordingto seven step analysis from Colaizzi we analyzed the data. Results:We finally abstracted three themes including cognition experience, mental experience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using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Conclusion:The psychiatric nurses are used to relying on constraint to ensure patients safety, but most of them always feel high pressure for it. The nursing manager should develop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encourage nursed to find out the alternative methods.Key words Psychiatric patients; Protective constraint; Qualitative research精神科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常会发生冲动、伤人、毁 物或自杀自伤,外跑等危害行为,为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损,多采用保护性约束限制患者的冲动行为,从 而确保医疗秩序的顺利进行。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适用对象
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精神运动型兴奋、 抑郁等导致的行为障碍,如:
➢攻击行为(冲动、伤人、毁物) ➢自伤、自杀等
各种原因出现意识障碍,如:
➢谵妄状态、朦胧状态、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后意 识模糊、兴奋躁动等
对治疗依从性差
保护性约束的方式、用具
方式:床上约束,椅子上约束,隔离等。 用具:约束带、约束衣等。 约束带制作:纯棉布,斜纹使用(45度角)
境免遭损害。
保护性约束的作用
精神科临床辅助治疗 安全管理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避免患者伤害他人、毁坏物品、或自伤自
杀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
害。
保护性约束应用原则
以人性化服务为指导 以保护患者及他人安全为前提 严格遵守保护性约束的制度 最大限度减少医患双方在约束中的意外
1. 家属签署约束告知书 2. 患者出现危险行为 3. 医生开具约束医嘱 4. 实施约束 5. 约束登记 6.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约束部位状况,完成
患者约束其间的各种治疗、护理 7. 病情稳定后解除约束(不得超过4小时,病情不
稳定续开医嘱) 8. 记录解除时间
护理
安全 基础护理 观察:约束部位、病情 心理支持 正确评估 记录
操作过程有待规范。因此亟待建立一套规范的约 束程序,使保护性约束这一护理技术操作更人性 化,更安全、有效。
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替代方法,降低约束使用率。
谢谢!
《宁波精神卫生条例》第三十二条 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者享 有通信和受探视的权利,因病情或者医疗需要必须对受探视的 权利加以限制的,应当征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因医疗需要或者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 者暂时采取保护性约束、隔离等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 师决定,并在病历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障碍者病情控制后, 应当及时解除有关措施。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方式惩罚精神 障碍者。
精神科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缺陷分析
精神科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缺陷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科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后拟定出相关的整改对策。
方法:选取45例进行过保护性约束病人出现的问题缺点进行解析整理。
结果:出现的问题缺点均与在进行保护约束过程中实施方法不当、责任护士的履职尽责能力欠缺、相关的工作流程落实不对。
结论:提高责任护士履职尽责的能力,增强精神科责任护士护理技术的操作的能力、对病区责任护士进行技术操作量化考核和对治疗性沟通技巧进行培训,做好健康宣教的告知,是减少实施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出现问题缺点和不断完善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有效方法。
【关键词】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缺陷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30-03精神病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存在着自杀自伤、拒绝治疗、擅自离院及暴力攻击冲动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暴发、冲动性及盲目性的特点[1]。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特殊情况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限制病人行为活动的保护措施,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治疗的方法之一。
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诸多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症状所表现的特点直接对着医生护士、病人本身及其他病人的安全存在着威胁,甚至危急着生命安全,也会使病区的设施物品遭到毁坏,严重影响病房的工作秩序。
但是由于实施保护性约束这项护理措施是违背病人意愿的,由此常常会引发病人的不满意及纠纷事件,因此分析实施保护性约束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防止此类缺陷的发生并提高医护的安全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样本选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病区接受45例次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疾病病人,发生的问题缺陷见表1。
表1保护性约束存在的缺陷问题(n=45)1.2 方法通过病人及患者家属的调查询问、调阅监控及查阅护理病历的措施来分析整理。
2.原因分析2.1 落实保护性措施过度,对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责任护士判断能力的缺失年轻力壮的病人,在出现行为冲动时不容易被有效的制止,保护约束时若方法不妥帖,极易形成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PDCA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使用率
评估效果
评估当前约束使用率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当前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约束使用率,了 解现状。
对比历史数据
将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约束使用率的变化趋势。
评估约束使用的影响
分析约束使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 制定改进措施。
找出问题
1 2
分析约束使用的原因
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导致约束使用的主要原因, 如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
02
对约束使用的实施情况 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 发现和纠正不规范操作 。
03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 通和协作,确保约束使 用的决策和实施的科学 性和合理性。
04
及时反馈约束使用的效 果和问题,持续改进约 束使用的流程和方法。
总结经验教训
对约束使用的实施情况进行定 期评估和总结,分析成功经验 和存在的问题。
提高医护人员对约束 使用的认知和操作规 范。
制定计划
组织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约束使用相关 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操
作规范和认知水平。
制定制度
制定约束使用的相关制度和操 作流程,明确约束使用的适用 范围和操作规范。
风险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约束使用 。
制定约束使用标准操作流程
建立约束使用评估机制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明确约束使用的适用 范围、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 规范性和安全性。
建立评估机制,对约束使用的必要性和合 理性进行评估,确保约束使用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
监控执行情况
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定期对实施计划进行检查,了解各项 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 题。
多维度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时长的影响因素
多维度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时长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时长的相关因素。
方法实时收集2020年1~6月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1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保护性约束时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女性患者、精神分裂症、消极应对方式、身体威胁、语言威胁与保护性约束时长成正相关(P<0.05),心理评估频率与保护性约束时长呈负相关(P<0.05)。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0.05,β=3.632)、精神分裂症(P<0.05,β=5.928)、消极应对方式(P<0.0001,β=1.196)、心理评估频率(P<0.0001,β=1.196)直接影响保护性约束时长。
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消极应对方式、心理评估频率少可能增加保护性约束时长,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降低保护性约束时长。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患者;保护性约束时长精神科患者在症状支配下常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危险行为,为了保证患者安全,临床上一般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1],通过强制性约束躯体的方法来防范意外事件发生[2],但长时间约束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严重者可造成患者窒息和死亡[3]。
既往研究关注的是保护性约束的评估、约束流程及约束后的护理[4-6],但对约束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很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进行多维度的评估,探讨影响约束时长的潜在干预点,以期为减少保护性约束时长补充新的证据。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精神科2020年1~6月住院期间的141例保护性约束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ICD-10精神科诊断标准;(2)符合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标准;(3)有一定语言理解表达能力;(4)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无障碍。
排除标准:(1)住院时间过短,信息无法补全的患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所有病人均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
1.2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者统一培训合格以后进入科室发放问卷,采用调查者与研究对象面对面回答方式收集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资料获得,问卷填写完成以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是否填写完成,发现信息遗漏及时补全,对于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由1名高年资护士及护理组长监督管理,问卷共计发放16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93.75%,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88.13%。
精神病患者隔离与约束管理制度
精神病患者隔离与管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精神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精神科患者的隔离与管束管理,包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第三条【定义】1.精神病患者:指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患者。
2.隔离管理:指将精神病患者单独安排在特定的隔离区域进行管理。
3.管束管理:指对精神病患者采取必需的管束措施,以防止其自伤、他伤或逃走等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隔离管理第四条【隔离区域】1.隔离区域应设在医院内具备相应隔离条件的特定区域,包含病房、病区或其他合适的空间。
2.隔离区域应具备必需的安全设施和卫生条件,确保患者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卫生。
第五条【隔离申请】1.医院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行为特点推断是否需要隔离管理,并书面提出隔离申请。
2.隔离申请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情况、隔离的理由和期限等内容,并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隔离程序】1.隔离程序应严格依照规定进行,确保程序合法、公正和严密。
2.隔离程序包含医生的申请、审核、决议、实施、监督和解除等环节。
3.隔离期限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确定,期满后须重新评估是否需要连续隔离。
第七条【隔离措施】1.隔离期间,患者应住院治疗,依照医生的引导接受治疗和护理。
2.隔离期间,患者的活动范围、行为方式等应受到限制和监控,以确保其人身安全和治疗效果。
第八条【隔离期间的权益保障】1.隔离期间,患者的人身权益应得到有效保障,包含饮食、卫生、隐私等方面的合理布置。
2.隔离期间,医生、护士和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关怀和慰问,乐观开展心理疏导和病愈工作。
第三章管束管理第九条【管束申请】1.当患者存在自伤、他伤或逃走等不安全行为时,医生应书面提出管束申请。
2.管束申请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不安全行为的描述和管束的方式等内容,并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影响的分析
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影响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病区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是否会带来负性效果。
方法:对80例精神科患者及30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病区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错误的认识,但大部分患者赞同医疗性保护约束不会加重病情,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论:精神科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精神症状导致的异常行为而出现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的规避患者冲动伤人、毁物、擅自离院行为,降低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不依从行为,为各种护理、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
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精神科医疗性保护约束是不会对患者躯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医疗性保护约干预束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对患者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的目的和作用,便于医患双方达成共同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解,降到消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医疗性保护约束;家属;影响【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31-02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易出现行为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治疗依从性差、擅自离院等异常行为发生,为保护患者本人及其他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以及患者对住院治疗的顺利进行,在精神科护理中经常使用保护性约束[1]。
从医疗角度讲,医疗性保护约束属于行为干预的一种,它能有有效地限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精神症状导致的异常行为而出现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的规避患者冲动伤人、毁物降低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不依从行为,为各种护理、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
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由于对精神科知识的缺失对此表示不认同,常认为患者“病情较轻,不严重”,看到自己的患者被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就认为患者受到了非人待遇与医务人员产生敌意,甚至为此与医院发生纠纷。
住院患者的约束问题综述
•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资料中如 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情 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如实告知患 者及其监护人。
保护性医疗措施的适用条件
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仅应适用于医 疗机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适用。 • 使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前提是 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 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 医务人员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 •
保护性医疗措施现实意义
•
约束不当导致的损伤后果(如患者骨折、意 外身亡)进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在国外是精神科最 主要的医疗赔偿诉讼缘由之一,而且赔偿金额巨 大。美国整个90年代精神科赔偿金额中,近58% 是用于此类赔偿。我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统计数 字,但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实施,这类纠纷及其对 精神卫生机构的影响必然增加。
保护性医疗措施现实意义
•
保护性措施本身导致伤害:
约束时患者常极度反抗、用力不够平稳或过大、过猛导 致骨折; 约束时间过长、局部长期受压且没有做好皮肤护理导致 压疮; 约束时肢体未处于功能位置,长时间牵拉和约束套过紧 造成臂丛神经损伤等。
非医务人员实施操作。
•
医生必须知道,除非法律有规定,任何人不得限制 他人人身自由,医学上的保护性约束,必须是完全处于患 者的利益,同时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因此,约束必须 出于医疗需要(如保证医疗、保护本人或他人的安全), 不能作为惩罚而滥用。在执行前必须尽最大努力地劝说和 避免。必须依照操作常规进行(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但各 医院应当按照以上原则制定),执行前要有医嘱,要告知 患者本人约束的理由,要在病历上记录约束理由和过程,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约束,应在执行后尽快取得医嘱, 并记录紧急约束的理由。 • 《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 唐宏宇
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和防范措施【摘要】本文阐述了保护性约束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可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及社会影响。
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争论、对约束保护的不同态度,激发着精神科医护人员应积极地采取减少保护性约束影响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精神疾病保护性约束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
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
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用具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护性约束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为研究者们所重视,相关的研究也大量增加。
1 保护性约束的概述1.1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
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1.2 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08-23T02:56:32.3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7月7期作者:杜红梅[导读] 本研究是将保护性约束运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分析其应用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611130【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总共在医院病历系统中抽取在精神科住院的78例患者,合理划分为两组:观察组39人,对照组39人。
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工作,将保护措施用于对照组,将人性化护理用于观察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研究。
结果:将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在心理反应、治疗依从性、身体影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伤及他伤情况均减少,两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进行治疗时,采取人性化的措施不仅符合现代护理理念,还可以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确保了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争吵的几率。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精神科;住院患者将保护性约束应用在精神科,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行为,还可以预防患者危及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如伤人毁物、他伤和外走等,其不仅在治疗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可以保证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1]。
这不仅是一种护理保护行为,也是一种强制护理方法。
当实施约束时,可能会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造成伤害,家属通常不理解,这往往会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争吵。
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争吵,本研究是将保护性约束运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分析其应用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所有病例是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保护性约束的住院患者,总共78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47:31。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精神分裂患者有36人,躁狂患者有27人,抑郁症患者有9人,乙醇致精神障碍的有3人,其它类型精神障碍患者有3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教育・依法依规执业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效果的影响徐彬 沈念红 常洁 张月 王东虎223001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通信作者:徐彬,Email:xb9254@163.com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2.030【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在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枟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枠及枟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枠的实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护理管理质量及约束情况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规范精神科约束保护的流程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传统常规的约束保护护理措施(对照组)和严格按照精神卫生法及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执行的约束保护护理措施的落实(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措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的医嘱正确执行合格率、护理程序应用合格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约束率、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平均每人约束次数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约束保护的医嘱正确执行合格率、护理程序应用合格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约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两组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平均每人约束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7.92,47.88;P<0.05)。
结论 精神卫生法及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降低约束率,降低平均每人次约束时间及平均每人约束次数。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约束保护; 精神卫生法; 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Effectsofrestrictiveprotectionaccordingtorelatedlegalregulationsamonginpatientswithmentaldiseases XuBin,ShenNianhong,ChangJie,ZhangYue,WangDonghuDepartmentofPsychiatry,Huai′anThirdPeople′sHospital,Huai′an223001,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uBin,Email:xb9254@163.com【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theimplementationofMentalHealth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ndthe“reviewstandardofthetertiarymentalhospitals”onthequalityofrestrictiveregulationsamonginpatientswithmentaldisease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furtherstandardizationandmanagementusingretrospectiveinvestigationoftheclinicaldata.Methods Thepatientsofcontrolgroupreceivedthenormalrestrictiveprotectivenursingandthepatientsofinterventiongroupwasstrictlycarriedouttherestrictiveprotectivecareinaccordancewiththementalhealthlawandthe“reviewstandardofthetertiarymentalhospitals”.Theeffec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including:qualifiedrateofproperpracticefollowingdoctor′sadvice,theapplicationofnursingprocedures,nursingrecords,basicnursingcare,incidenceoftheadverseevent,patients′restraintrate,averagerestrainttimeperperson,andaveragerestraintfrequencyperperson.Results Thedifferencesofthequalifiedrateofproperpracticefollowingdoctor′sadvice,theapplicationofnursingprocedures,nursingrecords,basicnursingcare,andtheincidencerateoftheadverseevent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restraintratewerestatisticaldifferent(χ2=10.11,P<0.05),aswellastheaveragerestrainttimeandfrequencyperperson(t=7.92,47.88;P<0.05).Conclusions Theimplementationofmentalhealthlawandthe“standardofreviewofthetertiarymentalhospitals”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clinicalrestrictiveprotectivenursingmanagement,andreducetherestraintrateaswellastheaveragerestrainttimeandfrequencyperperson.【Keywords】 Mentaldisorder; Restrictiveprotection; MentalHealthLaw; Reviewstandardofreviewofthetertiarymentalhospitals 约束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合理使用在临床上通常是必需的,但需要有严格的使用标准及操作流程。
因为一旦缺少规范和监督管理,可能就会导致不必要甚至滥用[1]。
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的应用一直得到政治、伦理、法律和临床的广泛关注,其应用依然十分普遍[2-3]。
我国于2013年5月前尚无使用保护性约束统一的规范或临床标准,由之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4]。
2013年5月1日实施的枟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枠(简称精神卫生法)及原卫生部印发的枟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枠(卫医管发[2012]16号),这两项标准在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明确界定了约束保护措施的适用条件及规定。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这项法律及规范的执行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约束保护的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及效果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精神科约束保护的流程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精神卫生法及枟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枠实施前一年(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0日)和实施后一年(2013年8月1日—2014年7月30日)(我院于2013年6月启用该版三级医院创建标准)新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第一诊断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
实施前的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64例,男574例,女,690例;年龄17~72岁,平均(37.22±10.66)岁;精神分裂症884例,双相情感障碍252例,抑郁症16例,其他112例。
观察组1359例,男651例,女708例;年龄20~69岁,平均(33.22±7.66)岁;精神分裂症952例,双相情感障碍271例,抑郁症23例,其他113例。
法规实施前后护理管理人员信息均为:护理管理三级管理组织共28人,其中男2人,女26人;年龄28~51岁,平均(33.14±6.36)岁;护龄为6~33年,平均(10.20±8.53)年;学历:本科27人,硕士1人;职称:主任护理师1人,副主任护理师6人,主管护理师18人,护理师3人;其中编制内26人,编制外人员2人。
前后两年病区的医生信息均为:共12人,男6人,女6人;年龄25~44岁,平均(30.4±9.12)岁;工龄1~20年,平均(9.10±7.65)年;学历:研究生2人,本科10人;职称: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
前后2年护士信息均为:共56人(2个病区,一个男病区,一个女病区,其中有4名护士在两个病区间互调过),其中男140人,女42人;年龄20~53岁,平均(27.61±12.15)岁;护龄为1~37年,平均(5.8±4.52)年;学历:本科22人,大专33人,中专1人;职称:副主任护理1人,主管护理师9人,护理师23人,护士23人;其中编制内11人,编制外人员45人。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医护人员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约束保护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实施常规的约束保护护理措施,是否需要约束保护有一定随意性,约束保护观察记录单不够完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较单一,护理人员法制意识较淡薄等。
观察组严格按照精神卫生法及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评审标准执行,主要措施是:1.严格落实约束适应证并按医嘱执行:由医护共同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或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如果有约束指征,则由医生开长期医嘱:保护性约束,同时开临时医嘱:冲动行为干预。
约束停止也由医护人员共同评估后,由医生下达医嘱停止保护约束,护理人员执行。
2.建立完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制度、规范、流程及应急预案:强调一般情况下,按医嘱执行约束,紧急情况时,有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明确有资质的工作人员可先行约束,约束后立即补开医嘱。
约束期间半小时巡视一次,2h松解保护带一次,4h评估患者病情一次。
建立专用的保护性约束观察单,主要内容是观察记录约束部位、肢端血运、皮肤情况、患者情绪、生活协助等。
建立完善精神科出走行为风险因素评估表、约束保护护理质量督查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单等,进一步强化护理制度落实,同时利用信息化工具规范并简化护理记录。
护士应用多种评估表评估和护理患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严重精神病患者冲动伤人的护理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