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项脊轩志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上学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③也。
室仅方丈④,可容⑤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⑥,雨泽⑦下注⑧;每移案⑨,顾视⑩无可置(11)者。
又北向(12),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13)。
余稍为修葺(14),使不上漏(15)。
前(16)辟(17)四窗,垣墙周庭(18),以(19)当(20)南日,日影(21)反照,室始(22)洞然(23)。
又杂(24)植兰桂竹木于庭(25),旧时栏楯(26),亦遂增胜(27)。
借(28)书满架,偃仰(29)啸歌(30),冥然(31)兀坐(32),万籁(33)有声;而庭阶寂寂(3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5)。
三五之夜(3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37),风移影动,珊珊(38)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39)喜,亦多可悲。
先是(40),庭中通(41)南北为一(42)。
迨(43)诸父(44)异爨(45),内外多置(46)小门,墙往往(47)而是(48)。
东犬西(49) 吠(50),客逾(51)庖(52)而宴(53),鸡栖(54)于厅。
庭中始为(55)篱,已(56)为墙,凡(57)再(58)变矣。
家有老妪(59),尝(60)居于此。
妪,先大母(61)婢(62)也,乳二世(63),先妣(64)抚(65)之甚厚(66)。
室西连于中闺(67),先妣尝一至(68)。
妪每(69)谓余曰:“某所(70),而(71)母立于兹(72)。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73),呱呱(74)而泣;娘以指叩(75)门扉(76)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77)外相(78)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79)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80)曰:“吾儿,久不见若(81)影,何竟日(82)默默(83)在此,大类(84)女郎也?” 比去(85),以手阖(86)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87),儿之(88)成,则(89)可待(90)乎!”顷之(91),持(92)一象笏(93)至,曰:“此吾祖太常公(94)宣德间执此以朝(95),他日(96)汝当(97) 用之(98)!”瞻顾(99)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100)不自禁。
《项脊轩志》
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 行生动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
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一、当时只道是寻常——寻常情
【任务三】:2、小组分享汇报——诸父
描写语句: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
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 为墙,凡再变矣。
对孙儿的勉励、期待 之情
三处语言、两 处动作,细腻 平凡,把一位 疼爱、赞许、 期盼和勉励孙 儿的慈爱的祖 母形象刻画得 淋漓尽致,惟 妙惟肖。
一、当时只道是寻常——寻常情
【任务三】:2、小组分享汇报——先大母
作者感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仕途:7岁入学,9岁能写文章,14岁应童子试,在乡里颇有才名,其科 举前期还算一帆风顺,但此后却一直科场不顺,32岁写《项脊轩志》35岁才 乡试中举,此后20年8次科考都未中第,直到60岁两鬓苍苍才考中进士。
祀矣。
——归有光《家谱记》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 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 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 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 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 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 祀的境地。
语言、动作、 细节描写
妻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 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矣。”
亲人形象
刻画了一位与 丈夫情投意合、 言笑宴宴的开 朗快乐的少妇 形象
一、当时只道是寻常——寻常情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转载)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转载)《项脊轩志》文本分析一、关于作者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
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
自幼苦读。
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后迁居嘉定,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郁郁不得志。
2、“有光”命名由来:母周孺人十八岁怀有光时,“家数见征瑞,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故名。
3、归有光八岁丧母,十二、三岁时大母逝,嘉靖三年十九岁时作《项脊轩志》,二十三岁娶魏氏,二十八岁魏氏卒,三十岁娶王氏,三十五岁左右作《项脊轩志》补记,四十六岁王氏卒,四十七岁娶费氏。
故《项脊轩志》前半仅悼念母亲、祖母,补记方及于其妻魏氏。
4、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5、归有光的散文源于《史记》,取法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6、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二、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文化常识1、“志”与“记”: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
2、“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宁,安也。
谓问安也。
”3、“束发”,指男孩15岁。
儿童时期,束成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
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一般认为是15岁。
4、“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
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
“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
《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篇一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⒈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亲情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本文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教材地位与作用《项脊轩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归有光对去世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伟大又朴素的情感。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一大亮点,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学情分析1、文言认知(1)小学、初中接触到的古文不少,有一定积淀,但不易挖掘出文言文的文化内涵。
(2)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
2、情感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但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体验的较为肤浅,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
三、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以及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第一课时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点拨启发、个性解读等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把握本文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项脊轩志》读写结合例案
《项脊轩志》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千古美文,要鉴赏它,必须从诵读开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只有读透、读深,通其义,晓其情,品其韵,参悟其中,才能借鉴运用到写作上来。
诵读――入乎其内,解读文本之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习惯。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有的古奥难涩,由此感悟文言文必须从诵读开始。
一读正其音。
一读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谈到古文诵读,清代古文家曾国藩体会深长:“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中体会节奏感。
再读通其义。
再读则要充分借助课本注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同桌为单位,边读边译,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逐一落实,完成文言文基本知识的积累。
三读晓其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项脊轩志》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祖孙相惜情、母儿相爱情、夫妻恩爱到生死两隔的相思情、家族由盛到衰的悲苦情……以喜写悲,以悲写爱,以爱写憾,层层延展,一往情深。
各种情态都蕴藏于文本的情景、对话之中,通过诵读,将情感孕育于声音之中,触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由此三读要品读、精读,尤其要富有诗意地读描写项脊轩周围环境及在轩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的文字,揣摩作者怡然读书的快乐情态;意味深长地读文中“吾”与“老妪”、“吾”与“祖母”对话部分,人物的感怀之痛溢于言外,感人泪下;缅怀伤感地读悼念亡妻的文字,读出以乐景写哀情的惆怅;“庭有枇杷树”一段,要读出“物是人非”无限绵长的思念和悲愁。
四读品其韵。
曾国藩认为古文“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四读切要涵咏,细嚼慢咽,例如归有光在庭院旁种植“兰”“桂树”“竹子”,其中的情韵可以借助“花中四君子”的品性来解读,亦可以链接屈原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清代学者彭元瑞的自题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以及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名句来对比纵横解读,从字里行间可读出归有光心地高洁,立志以发奋读书,成就功名来光复归氏家族的宏伟心愿。
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
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阅读: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全文翻译: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项脊轩志》解析
《项脊轩志》解析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项脊,因归有光先人所居之处—项脊泾(在今江苏昆山)而得名。
将这一书斋命名为“项脊轩”,有怀祖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志”或“记”属于“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其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写“书斋记”(如《项脊轩志》),可以写“书画杂物”(如《核舟记》),可以写“亭台名胜”(如《喜雨亭记》),等等。
在描写对象时,形神兼顾;写法多样,随物赋形,言而有序。
本文第1一3段写于作者18岁时;第4、5段写于作者而立之年,是对前文的补充。
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作者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当年安于清贫、发奋读书的生活和志趣,并引出自己与亲人朝夕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深深的怀念。
与一般的“志”相比,本文较多着眼于生活中的细节琐事,将过去与现今连结记述,融人了作者深挚的情感。
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先后的不同风貌。
这段文字在对闲适清幽对理想书斋生活场景对描绘中,寄托了作者对往日闲适、静谧的生活无限眷恋。
第2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往事。
这段写出了家中变得凌乱不堪,每况愈下,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温柔慈爱以及祖母对孙子对关怀、疼爱和殷殷期许。
第3段再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
回忆自己闭门苦读,以足音辨人的情境,项脊轩四次遭遇火灾的变故。
这一段是补叙,用极富生活实感的琐事写出作者的生活体验,与第1段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人、对老屋的深厚感情。
第4、5段补写作者与妻子的往事。
原文及翻译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放置,动词)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阳光,名词),日(太阳,名词)过(超过,动词)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一《项脊轩志》是一篇著名的记叙性抒情散文。
作者围绕一间十分狭小,仅“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牵出一家三代的人和事,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和离析,抒写了青年主人公的襟怀抱负和祖孙三代人的骨肉深情。
文笔疏淡而情韵绵远,不愧为归氏的压卷之作。
全篇共六段文字,可分为“正文”和“后记”两部分。
前四段“正文”写于作者18岁时。
后二段为“后记”补叙了“正文”写成后十余年间的事。
“正文”和“后记”虽写作的年代相隔久远,但思想情感却一脉相承,文气贯通,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首段与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突出写修葺后环境的幽静美好,抒写了作者的读书生活和情志。
起笔便写轩的来历—“旧南阁子也”。
接着便写轩的特点:小——“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破——“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日过午已昏”,似乎是不堪入居,但作者对它都很有感情,还是“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这样简洁的叙述,作者已把家道败落的情况初步传达给了读者。
接着,作者叙写对轩周围的环境美化:“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使轩有了新境界、新气象。
至此,作者以婉曲之笔墨,将笼罩全篇的这份感情暂作延宕,“为赋新词”且说喜:屋虽破小上不漏,借着垣墙偷头光,兰桂竹木添情趣,小小天地任品赏。
品赏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品赏那“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人与自然的恬美和谐,品赏那“明月半墙,桂影婆娑的”“珊珊可爱”,……悠然自得,其乐无穷。
句句景语皆情语,使主观世界和客观环境互相融合,写全了主人公安贫乐道的情怀,使人不能不想起“一瓢饮,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自己“不改其乐”的颜回。
这样写,用意还在于映带下文,更好地写悲。
二、三、四段是“正文”写悲的主体文字。
二段是承上起下,“多可喜”,是收束上文;“亦多可悲”是开启下文,它统摄之事:叙伯父的分家,一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败衰落,这是一大可悲之事;老妪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勾引起“我”对早逝的母亲的追忆,这是二大可悲之事;“瞻顾遗迹”,先大母对自己的爱抚、教读和殷切希望仍历历在目,“如在昨日”,此是三大可悲之事。
项脊轩志-PPT 优秀全面 完整
06
总结与感悟
阅读感悟
深刻理解了项脊轩的历史背景 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了作者对 家族的深厚情感。
领略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和语言魅力,对文学创作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阅读,对项脊轩及其周边 环境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增 强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人生启示
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是人生的重要使命, 应珍惜家族传统和文化,努力发扬光 大。
践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介绍与项脊轩有关的其他人物, 如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等。
主题思想
文化传承
强调项脊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 价值,以及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阐述项脊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
历史反思
通过对项脊轩历史的回顾,反思人 类在历史进程中的得失和教训。
03
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02
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
01
02
03
开头部分
描述项脊轩的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主体部分
详细介绍项脊轩的历史变 迁、建筑特色、文化内涵 以及与当地居民的密切关 系。
结尾部分
总结项脊轩的历史意义和 价值,强调保护和传承的 重要性。
主要人物
主人公
介绍主人公的身份背景、性格特 点和主要事迹。
其他人物
作品评价
归隐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 的瑰宝之一。该作品集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被 认为是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巅峰之作。
归隐集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它还深刻地影响 了中国哲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该作品集所蕴含的 思想和意义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项脊轩志 赏析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以清淡简洁的笔触,深情地回忆了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沉思念和怀旧之情。
归有光的用笔平淡而不加修饰,使读者能感受到他真挚的情感。
此外,文章中还通过项脊轩这一线索,将家人的生活与变迁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更加突出了主题。
同时,《项脊轩志》的文字自然本色,不事雕饰,没有奇字险句,表现出归有光独特的文风和文学观。
他强调朴素和自然,认为好的文字应该在简洁中见深厚,这种观点在《项脊轩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体来说,《项脊轩志》是一篇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佳作,不仅反映了明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家庭生活和文化的窗口。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始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珍惜家庭、珍视亲情是永恒不变的。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赏析2003-05-12《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
”(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
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
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
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
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
一、结构“关”情。
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
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
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
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
“喜”字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
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二、细节“撩”情。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文的一大特色。
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
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
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
2023最新-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项脊轩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真挚感情的特色。
2.掌握归有光的“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以清淡朴素之笔来抒情的风格。
3.文言文常规知识积累。
二.教学重点:1.文言知识。
2.散文风格的理解。
3.写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三.教学难点:散文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点拔。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归有光的散文风格理解。
2、课文第一部分(正文)串讲、分析。
(一)文学及文体知识介绍: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人,归有光一生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师承“唐宋派”,反对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对清代我国古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影响很大,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他的散文善于抒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有人称赞他的文章是“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文字委婉悽恻,这一特点在《先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及本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著作辑为《震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处,“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二)熟读“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学要点:1、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2、全文共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3、归有光的散文风格体会和理解。
(三)熟读课文,正音正字:葺楯垣偃迨阖笏爨殆扃牖(四)课文第一部分分析:1.第一节串译讲析①指生朗读和串讲。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赏析《项脊轩志》赏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脊轩志》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
”(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
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
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
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
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
一、结构“关”情。
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
轩内积书,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
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
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
“喜”字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断和轩在以后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
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
项脊轩志文本解读
项脊轩志文本解读《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家中项脊轩的经历和感受。
本文以其细腻的描写、深情的笔触,展现出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在描写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项脊轩是作者家中的一处住所,作者在这里度过了许多时光,也有着许多难忘的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展现出了对家庭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祖母、母亲和妻儿,表达了自己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思念。
同时,作者也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经年在中年,回忆过去,感慨万千。
除了对家庭的思念和怀念,作者还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爱情的认识。
作者认为,友情和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温暖。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位好友,两人曾经一同读书、游玩,相互扶持,互相帮助。
这篇文章中的友谊,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情的赞美。
《项脊轩志》是一篇情感真挚、文笔优美的散文,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在描写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这篇文章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拓展:1. 《项脊轩志》中的情感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通过对情感的细节描写,展现出了自己对家庭、亲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
例如,作者在文章中写下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儿的思念和怀念之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同时,作者也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爱情的认识,展现出了自己对友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
2. 《项脊轩志》中的描写不仅展现出了作者的情感,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和珍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展现出了对家庭的温暖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3. 《项脊轩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经年在中年。
《项脊轩志》(超经典实用)
《项脊轩志》简介
《项脊轩志》内容涵盖了官场、家庭、友情、生活等方作风格
1
朴素自然
鲍照作为一位文学家,坚持在写作中保持朴素自然的语言,使得文章更易于被人 理解,也更能打动人们的内心。
2
生动形象
在表达情感和描写生活的时候,鲍照使用了很多生动的形象和比喻,让人印象深 刻。
3
情趣高雅
文章中带有一种高雅情致,尽显人文关怀,让读者能够深刻领略到作者的人文情 怀。
《项脊轩志》的主题和内容
以小见大
作者以身边琐事为基础,引发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文关怀
文章中关怀生活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一种优雅的人文情怀。
情感故事
作者通过生动的情感讲述故事,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的思考和关怀。
道理。"
3 孙犁: "《项脊轩志》是清香和舒适,是一个直率而有力量的人生角落。
"
结语
经典之作
启示之书
《项脊轩志》充满了人文关 怀和情感的表达,气息清雅, 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集中了鲍照宝贵的人生 体验,每篇文章都能带给读 者一些启迪和启示。
文学花园
读《项脊轩志》,犹如走进 一个文学花园,恬静雅致, 引人深思。
经典实用之处
修身齐家
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家庭、生活、处世的经验 和教训,是一本修身齐家的经典之作。
人文关怀
鲍照的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让读者感受到 一种温馨与人情味。
相关评论和评价
1 清代许仲琳: "余读《项脊轩志》十数篇,每篇尚未便读,需要反覆数
次。真有文心与饱经沧桑的情趣。"
2 清代蒋士铨: "读《项脊轩志》者至诚,读者能在文章中领悟千古人生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教案设计。
一、背景介绍《项脊轩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小品文,全文叙述了韩愈在南阳项城的著名藏书楼“项脊轩”生活的点滴,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该文以平易近人、感性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恬淡寡欲、尚贤爱才、崇尚文化等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体结构,了解《项脊轩志》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主旨内容。
2.学习和掌握小品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夸张等,在阅《项脊轩志》时提高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通过对《项脊轩志》的语言、句法、修辞手法、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小品文的艺术特点。
(2)文学鉴赏:通过对《项脊轩志》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美学意义等方面的探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题和启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2)朗读、解读、品味:通过教师的朗读和解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本的魅力,并尝试自己朗读和解读,体验文学的美感。
(3)情境模拟:通过模拟项脊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
四、教學流程和策略1.引入环节:教师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并提出几个问题:(1)文本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3)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析环节:引导学生逐段分析《项脊轩志》:(1)全文共分五段,请各位同学自行朗读每一个段落,并记忆其重点内容。
(2)逐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解读每个段落的重点句子、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3.人生味道的体会环节:引导学生参观学校中一个小空间,如园林角落、书香小屋等,要求他们在这里静坐、品味,并通过自己的笔触,描绘出这个小空间的美好,再回归《项脊轩志》中项脊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情感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文本读写交融
——《项脊轩志》活动实施及教学反思
256603 山东省北镇中学史建筑
[理论背景]
一、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应立足文本,整合设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阅
读鉴赏,而不应把“外围战”作为重头戏,甚至架空虚浮,失去语文课的根基。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搞好“立体读写”训练,将体验落到实处。
三、要冷静对待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以经营的意识运作好课堂,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结合,个别展示与共同提高相结合,表扬激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过程描述]
环节一补写文本
1.教师分发隐去了第二段(过渡段)的《项脊轩志》课文,要求学生利用
注释和查阅工具书通读全文。
2.根据作者行文的情绪变化,确定所隐去的段落的位置。
师问:所隐去段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的学生答:过渡。
有的学生答:
承上启下。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文言补写一个过渡段。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由轩中窥家世沧桑,可见一斑。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然余就读轩中,忧乐在心,爱恨交加。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余静居轩中,如临桃源,然世事纷扰,令痛心不已。
师出示原文(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与学生交流,并提醒学生将课文补充完整。
师问:通过补写这一过渡段,有什么体会?有生答:过了一把文言写作瘾,感觉有意思,也有意义。
有生答:感受到了行文中前后情绪的变化,有利于作品的整体把握。
有生答:体会到了“过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小结。
环节二情境诵读
1.富有诗意地读描写项脊轩周边环境及在轩中“兀坐”“啸歌”的文字。
教师提醒和示范这部分文字中短句的韵味和魅力。
2.意味深长地读文中的对话部分,揣摩人物的情感和心态。
个人揣摩品味
比较到位的学习小组方可分角色朗读,以免破坏文本的情境和基调。
3.缅怀伤感地读悼念亡妻的文字。
教师引导学生体味“枇杷树”一句,读
出“物是人非”的怅然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