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 害 经 济 学第三章,第五节

合集下载

经济学第三章

经济学第三章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 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 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见图a)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 的影响
lim
Q 0
△TU(Q)/
△Q=dTU(Q)/Dq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
第一节
商品数量 (1)
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表
货币的边际效用 = 2
总效用
边际效用
价格
(2)
(3)
10
10
5
2
18
8
4
3
24
6
3
4
28
4
2
5
30
2
1
6
30
0
0
7
28
-2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不断增加时,其替代 衣服能力不断下降。 O
垂直距离越来越短。
食物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budget line)
一、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
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
x2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
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又称“等效用曲线”或“效用等高线”。它表示
消费者在一定偏好条件下,对商品组合进行选择 时,对不同组合商品满足程度没有差别的点的轨 迹。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5002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概论等二、课程简介《自然灾害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灾害相伴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不仅没有减少,各种灾害反而日趋严重。

目前人类面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成灾机制复杂各异,防灾减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鉴于此,为培养能有效防御各种灾害,普及灾害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减灾技能的合格人才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论述了灾害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了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灾害学研究理论体系,并对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现代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全部课程教学共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灾害概述等内容。

第二部分讲述主要灾害及灾害链、灾害区域分异。

第三部分介绍灾害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灾害应急管理。

第四部分讲述了高新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减灾系统工程与措施。

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disaster. The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its disaster mechanism is complex,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also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effective defens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 populariz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nhance ability of disaster reduction, we set up the curriculum.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disaster theory, principle, method.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ipline 's new prog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research theory system, and the natural law of region difference and system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contemporary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ent of system description. All curriculum schedu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tastrophology and subject system, disasters overview, etc.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ain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measur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自然灾害学研究灾害问题的新兴学科。

第三章___主要灾害及其灾害链案例

第三章___主要灾害及其灾害链案例

2.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震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破坏性地震是受 到一定地质条件控制的。人们把全球地震分布 划分为四条巨大的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 该带在东太 平洋主要沿北美、南美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北 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主要沿岛屿外侧分布。环太 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 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 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该带上。所释放 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地震能量的80%。
第三章
主要灾害及其灾害链
第一节 灾害链的类型 一、灾害链的概念
灾害一经发生,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生连锁效应,由一种灾 害引发出一系列的其他灾害,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 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这种呈链式有序结构 的灾害传承效应称为灾害链。 灾害链S(n)由n个相互关联的灾害要素组成, 灾害链中的灾害要素用SG(n)表示,也是一个灾害 系统,灾害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用R表示,灾害链 所处的环境用E表示。因此,灾害链一般可描述为: S(n)={SG(n),R,E}
(二)地震灾害的特征
1.爆发的瞬时性 地震一般是在平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地震可 以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的顷 刻之间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尤其发生在夜间的地震,后 果更为严重。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当 时人们正在酣睡,事先毫无警觉,结果伤亡惨重,造成的经 济损失在百亿元以上。 2.预报的困难性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目前的地震预报是对地震 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的三要素确定性预报。从目前地震科 学发展的水平看,实现这种预报的难度确实很大,而且在今 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从地震发生的时 空分布上看,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运用自然规律预报某一地区 某一时段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和震级。但往往地震发生前是 没有明显预兆的,以至人们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课程讲稿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课程讲稿
(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影响?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6.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7.请画出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具有下述特征时的无差异曲线图,并解释每一图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1)MRS递减;
所以MRSXY= -ΔY/ΔX = MUX/MUY
也就是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随着X商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而随着Y商品数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反而在增加,所以X商品的边际效用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值将不断减小,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9.答: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一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商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是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购买方式,这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
那么怎样才能使得花费一定量货币所买得的各种一定量的商品的总效用达于极大值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假定:①消费者的嗜好与偏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决定买进各种消费品X、Y和Z,X的价格PX、Y的价格PY和Z的价格PZ是已知和既定的;③消费者的收入M是既定的。还假定他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这几种商品。
14.用图像说明价格下降时,一般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5.用图像说明价格下降时,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型 产 密 品 集 动
为 劳
型 产 品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 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 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 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本 密 集
为 资
K K1 X
E´ X´ E 要素变动 ,X Y两个部门的要 素 不变, OX´ OY´分 两个部门的 产 。
(二)贸易后
B´ C B
X
因为PA<PB,所以A 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Y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A点、B国在A´ 点生产、消费。 开展贸易后,A国生产由 A点下移至B点生产,B 国则由A´点上移至B´点 生产,然后通过贸易, 最终在C点消费。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模式
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进口比率(1979年)
价格定义法
假设工资率(W)表示劳动的价格,利率(r) 表示资本的租赁价格,W/ r则代表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若(W / r)A> (W / r)B,即劳动的 相对价格在A国高于B国,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 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同样,决定一国是否 是资本丰富,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 w/r的大小。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 如前物质定义法所述,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 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两国供给 方面的差异,可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偏向性 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 的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结论: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劳动丰富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

技术经济学第三章

技术经济学第三章
表现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
——货币的贬值
利息与利率
• 利息 狭义的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放弃使 用资金所得到的补偿)。 广义的利息是指资金投入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一 定时间后的增值部分。它包括存款(或贷款)所得 到(或付出)的报酬和投资的净收益(或利润)。
利息与利率
EBITDA-TAX PD
EBITDA-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TAX-企业所得税; PD-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还本金额和计入总成本费用的 全部利息。融资前租赁费用可视同借款偿还。运营期内的短期 借款本息也应纳入计算。 DSCR应分年计算,越高越好 DSCR应当大于1,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
第三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相关概念 二、资金等值计算公式 三、复利系数之间的关系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相关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也称货币的时间价 值,是指资金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增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存在的条件
• 参加生产过程的周转 • 经历一定的时间
3、价格可比 价格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重要的指标和参数。价格可比时, 采用的价格是一致的价格。 • 基价 • 现价 • 将来价
4、时间可比性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不同时间的同样数量的资金是不等 值的,因此对比方案的比较,必须在时间上具有可比性。 • 对经济寿命不同的技术方案作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 采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 • 技术方案在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效益和费用,不能直接 简单的相加,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3)资产负债率(LOAR) 指各期末负债总额(TL)同资产总额(TA)的比率。
LOAR=
TL TA
×100%

微观经济学上课教义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微观经济学上课教义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感吗?
(三)消费者均衡问题的求解
第一步,分别求关于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函数; 第二步,解方程组;

MU PX
X
MUY PY
xPX yPY I
就可以得到消费者均衡 (x*,y*)。
(四)边界均衡点 1、凸的无差异曲线下的边界均衡
有两种情况: (1)消费者全部预算收入不足以消费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
当然,如果能知道所有消费者个人的需求曲线,就可 以将这些个人的需求曲线全部加总,得到商品x 的市场 需求曲线。
P
5
4
3
2
D
1
DA DB DC
0 5 8 13
Q
由个别需求曲线加总得到 市场需求曲线
(二)吉芬商品
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 。
1、该商品是劣质商品; 2、该商品在总支出中占很大的比重。
香蕉 Y
15 M'
10 M 30=4x+2y
20=4x+2y N N'
0
5 7.5 苹果X
价格不变,收入提高
一半
香蕉 Y20 M'
20=4x+y 10
M
20=4x+2y
N(N')
0
5 苹果X
收入不变, 香蕉价格
下降一半
3、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
香蕉 Y15 M'
10
20=2x+y
M
20=4x+2y
线簇中,有一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相切,这个切点才 可能是消费者均衡点。
Y
M
A
Y*
·E
U3
U2

经济学原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经济学原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
(四)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曲线
的移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①区别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 价格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 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D S
P
E
P1
0
Q1
Q Q2
过剩需求:0Q2-0Q1=Q1Q2
2.限制价格的作用
•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消极后果: 造成短缺; 造成过剩需求; 出现黑市和寻租。最终也导致数量管制。
●市场配置商品和要素的过程
产品市场
供给
产品价格
厂商
要素价格
需求
要素市场
需求
居民
供给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四、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一)支持价格
1.定义: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商品 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实施结 果会带来供给的增加。 S
D
P1
P
0
Q1 Q Q2
过剩的供给:OQ2-OQ1=Q1Q2
2.支持价格的运用
许多国家的政府为稳定农业生产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作用:
130
e 20
50
150
P
过剩供给
S
16
E
过剩需求
D
Q
当市场竞争使市场上 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一致时就形成了供求 均衡,处于供求均衡点 上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此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相等即称为均衡数量。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10 1
用为 107 效用单位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效
需求曲线的推导
• 基数效用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 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 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格。 •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 于商品得边际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 商品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 效用在经济学中被用来表示从消费中所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 满足。是商品有用性的主观量度。 • 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商品A的心情甚于要另一单位商品B,原因在于 商品A比B有更多的效用。 • a)它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 • b)效用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 c)在伦理上,这个概念是中性的。 • d)效用以U表示,效用单位是Marshall所确定,称为Util。

MU P2
...
MU Pn
费在各种 且等于货币
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 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 的边际效用。
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 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P1 X 1 P 2 X MU P1 MU P1 MU P1
1 1 1
2
I
2

MU P2
MU P1
1

MU P2
2
,
1

第三章: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需求到市场需求 曲线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丰富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 际间不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 本密集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二、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影响到两国X 和Y两种商品的供给能力,引起两国两种产 品的相对供给能力的差异。 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的差别,可通过考 察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偏向性来直观地 加以判断。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一节
三、要素禀赋
所谓要素禀赋,这里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 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这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 关。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 _ _ 要素禀赋 K/ L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 (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 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 国家。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一节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 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 量。 首先对我们所考察的经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假 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 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均衡与比较优势

图3-6描述了满足 上述三个条件的 一般均衡状态。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均衡与比较优势
在E点,生产者实现了生产均衡,因为生产 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机会成 本并等于X商品的相对价格; 消费者也同样达到了消费均衡,因为社会无 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X商品 的相对价格。 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两种 商品的产量均等于消费量,即市场出清了。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2012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2012

3、非饱和性(多比少好
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仅在于其中一种
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 商品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
X2 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 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 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 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 曲线。 或者说,它是表示对 U 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 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 X1 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MU=dTU/dQ
某商品的效用表
(货币的边际效用λ=2)
商品数量(1) 总效用(2) 边际效用(3) 价格(4)
0
1 2 3 4 5 6
0
10 18 24 28 30 30 10 8 6 4 2 0 5 4 3 2 1 0
7
28
-2
总效用变化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关系 商品的需求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 满足程度。 满足程度高效用就大;反之,效用就小。 如果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感受到痛苦,则 是负效用。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 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 受。效用因人、因时、因地不同。
“最好吃的东西”
MU1 P1

MU2 P2
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
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
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的消 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 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量,增加对商品2的 购买量。
MU1 P1

MU2 P2
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
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 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因此,理性的消 费者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减少商品2 的购买。

灾害地理学第三章地震灾害新

灾害地理学第三章地震灾害新

(四)按震中距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以内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之间的地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
(五)按震级大小
类型 超微震 弱震和微震 震级 震级﹤1 1≤震级<3 类型 强烈地震 大地震 震级 6≤震级<7 震级≥7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感地震
中强地震
3≤震级<4.5
2. 地震灾害几乎遍及全国,但不同地区地震
活动及灾害程度不同
我国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有明显的分区性和分带
性。地震主要发生在台湾、青藏高原和西北的新疆等地区, 华北和东南沿海也有强震发生,但数量少于西部,华南和东
北大部分地区属少震和中等地震区,个别地区曾发生过7级左 有地震。1949—1996年期间,我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9次, 其中西部发生25次;6—6.9级地震167次,其中西部发生154 次;5—5.9级地震973次,其中西部871次。
层学说,近期的观点倾向于板块构造学说。 1910年,德国地 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 · 魏格纳对位于大西洋两岸 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海岸线的相似性从地质学、古生物学 、气候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的推敲,1915 年他在《 大陆与大 洋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 大陆漂移 的概念,为后来的板块构 造学说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20世纪 60年代左右,美国 地质学家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1946.12.21
1948.6.28 1976.7.28 1988.10.17 1995.1.17 1999.10.21 2004.12.26
日本
日本 唐山 加州 日本 中国台湾 印度洋
8.4
7.3 7.8-8.2 7.5 7.2 7.6 8.7

宏观经济学-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学-需求分析-
20
均衡变动分析举例
假设在一个竞争的公寓市场,发生了下列 变化(其他条件不变),试分析均衡变化:
– 消费者收入增加 – 对公寓租金每月征收10元的赋税 – 政府法令规定,每月租金不得超过200元 – 新建筑技术使公寓的建筑成本减半
试从总体上分析如果人均收入提高对汽车、 轮胎和橡胶市场的关联效应。
-1.13 -1.50
0.93 -0.36 0
43
恩格尔定律
由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格尔在19世纪提出。 随着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
比重会不断减小,或者恩格尔系数不断 下降。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收入或总支 出的比重。
44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通常衡量一个国家生活质 量的重要指标。这个比重越高,说明生 活水平越低。联合国按照恩格尔系数大 小,对当代世界各国生活水平有一个划 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 60%,穷;50%-60%温饱;40%-50%小 康;30%-40%相对富裕;20%-30%富裕; 20%以下极其富裕。
40
需求收入弹性
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比。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dQ/dI)(I/Q) =(Q/I)[(I1+I2)/(Q1+Q2)]
41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收入弹性>1:富有收入弹性商品;通常称 高档品或优等品;如高档电器、旅游
0<收入弹性<=1:缺乏收入弹性商品;通 常称正常品或必需品;如一般食物
24
最低限价
此时,供过于 求,若长期下去,则:
– 商品过剩 – 库存商品的处理 成为严重问题 – 向消费者提供不 必要的服务 – 过度投资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 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  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xtYt
Y
xt
xt2
xt2
xt2
xt2
由于
xt (X t X ) X t X nX nX 0
从而
ˆ xtYt xt ( X t ut )
xt2
xt2
23
ˆ xtYt xt ( X t ut )
xt2
xt2
1 ( xt2
xt
14
残差平方和
我们的目标是使拟合出来的直线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佳的, 直观地看,也就是要求估计直线尽可能地靠近各观测点,这意
味着应使残差总体上尽可能地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某
种方法将每个点相应的残差加在一起,使其达到最小。理想的 测度是残差平方和,即
et 2 (Yt Yˆt )2
15
最小二乘法
第三章 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2021/7/22
1
第一节 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第二节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第三节 拟合优度的测度 第四节 双变量回归中的区间估计和假
设检验 第五节 预测 第六节 有关最小二乘法的进一步讨论
9
(3)E(ut2)= 2, t=1,2,…,n 即各期扰动项的方差是一常数,也就是假定各扰
动项具有同方差性。
实际上该假设等同于:
Var( ut) = 2, t=1,2,…,n 这是因为:
Var(ut)=E{[ut-E(ut)]2}= E(ut2) ——根据假设(1)
10
(4) Xt为非随机量 即Xt的取值是确定的, 而不是随机的。 事实上,我们后面证明无偏性和时仅需要解释变量X与扰
是线性估计量。

第三章 第五节 演化博弈模型

第三章 第五节 演化博弈模型
则竞争者群体的复制动态方程FA(x):
FA x
dx x U Ae U A x 1 x 1 2 y dt
打击 A 进入 不进 0 ,0 1 ,5
B
不打击 2 , 2 1, 5
A:“进入”的群体比例为x “不进”的群体比例为1-x B:“打击”的群体比例为y “不打击”的群体比例为1-y
F x
dx x 1 x x a c 1 x b d dt x 1 x 61x 11
当F(x) =0时,x*=0,x*=1, x*=11/61为稳定状态
dx/dt
可知,当F '(0) <0, F'(1)<0, 而F'(11/61)>0,则
F x
dx x a c 1 x b d x U1 U x 1 x dt
当F(x) =0时,
复制动态稳定状态为:x*=0,x*=1,x*=(d-b)/(a-b-c+d)
稳定性定理
F(x)=dx/dt,t↑,则x↑
dx F x x 1 x m z 1 P x dt
稳定状态:x*=0,x*=1,x*=(m-z)/(1-P)
蛙B 鸣 蛙 鸣 A 不鸣
P-z , P-z 1-m, m-z
不鸣
m-z , 1-m 0, 0
F x
dx x 1 x m z 1 P x dt
UB y UBs 1 y UBn 5 2xy 3x
则在位者群体的复制动态方程FB(x):
dy FB y y U Bs U B y 1 y 2 x d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经济学
第三章 五条基本原则
五 标本兼治原理
郑功成著
标本兼治原理
▪ (一)治标与治本的经济学意义
▪ (二)标本兼治原理的内涵与外延 ▪ (三)标本兼治原理的举证
(一)治标和治本的经济学意义
灾害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对致灾环境
的改变和致灾因子的化解来实现的,它们都 需要以一定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从而是灾害 经济研究中必须考虑的内容。古往今来的实 践已经证明,对灾害问题的治理必须既治标 又治本,标本兼治才是解决各种灾害问题的 最佳选择,因此,标本兼治成为灾害经济学
治本
入(包括人力、资金、技术等投入)来建筑各种防灾工程或
化解有关致灾因素,将某些灾害与灾害损失消灭在萌芽或潜
伏状态,以避免或控制某些具体的灾种与灾害损失的发生。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 地方,它灌溉着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 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 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 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 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 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 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 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 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 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 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 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的灾害问题
治标与治本在实践中分工不同,其职责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由 于灾害问题不可避免但可以减轻的规律的制约,治标与治本措施必须
有机结合起来。换言之,在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任何时代,都应当以治
本为长期的、根本的减轻灾害问题的对策,以治标作为短期的、应急 的减轻灾害问题的对策,长期治本与短期治标相结合是灾害经济发展 的内在要求。不仅如此,在对待具体灾种时,也应当坚持治标与治本 的有机结合。
治标
治本
治标
如水灾来临前夕抢修提防,农作物病虫 害初发时喷洒农药,灾害发生后实施救助或 通过保险获得损失补偿等,都可以称作灾害 经济中的治标措施。
因此,治标的特点是临灾应急之策,其 见效快,是解决各种灾害问题的最急切的经 济手段,但持效性差,被动性明显。
如通过植树造林来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 利工程来防止或减轻水、旱灾害等,都属于治 本的经济对策。
能真正从根本上治理长江的水患
问题。
三峡水利工程
黄 河
小浪底水利枢纽
黄河自先秦以来泛滥1600次,平均 每三年一次决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 失和伤亡。自古统治者就对黄河的治理 非常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三 门峡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大型 水利工程。然而,黄河灾情仍然不时出
现,要想真正解决黄河的治理问题还是
因此,治本的特点是具有预先防范性,持效 性好,主动性强,是长期的抵御灾害问题的经济 措施,但投入往往较大,其见效往往较治标之策 慢,且很难即时见效。
治本
上述分析说明,灾害经济中治标与 治本之策,虽然都是以经济投入去换损 失减少,但又各有其特点,它们在实践 中应当实现功能互补。
(二)标本兼治原理的理论界定
1、治标与治本对灾害经济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灾害与灾害损失的不可避免规律,决定 了治标作为临灾应急之策具有必要性。
另一方面,灾害与灾害损失通过事先主动的防范, 又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 事先防范较之事后补救更容易产生持久的、良好 的减灾效果,从而决定了治本同样具有必要性。
2、治标与治本需要有机结合
标本兼治原理的基本理论界定,是治标与治本对于灾害经济而言都是必
不可少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出发点不同、侧重点有别的减轻灾害的系统经济措 施,两者的有机结合与功能互补是促使灾害经济效益得以放大的基本保证。这 一原理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治标与治本对灾害经济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治标与治本需要有机结合。 再次,标本兼治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灾害经济效益的大小。
3、标本兼治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灾害经济效益的大小
标本兼治强调治标与治本措施的有机结合,而治标 与治本措施本身是否科学、可行,结合方式与配合程度 是否得当,对实践效果的影响甚大。如,历史上禹治水 成功,鲧治水失败,以及三峡大坝为例。可见,标本兼 治是否得当对灾害经济效益起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三)标本兼治原理的举证
从经济投入的 时间上划分 从实施效果看 从具体实践的 角度出发
• 治标措施一般用于灾害发生时或灾害发生后 • 治本措施一般用于灾害发生前 • 治标措施可以立竿见影,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灾害问题
• 治本措施不能即时见效却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灾害问题
• 治标措施主要解决哪些无法避免的灾害问题,属于补救性对策 • 治本措施主要解决那些可以通过事先防范措施得到避免或减轻
中的第五条基本原理。
那么,从经济学意义出发,治标与治本到底具有 什么意义呢?
治标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它是通过灾害发生后的经济 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技术等投入)来防止灾害损失的
治标
扩大化,并尽可能地以最快速的速度恢复受灾地区和受灾
人口的正常生产与生活秩序。
治本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它是通过灾害发生前的经济投
自古以来,水灾、旱灾、虫灾
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灾种,其中水灾 更是中国的“众灾之首”。据统计, 从公元206年到1949年,间中国发 生的水灾为1092次,平均每两年就
有一次大水灾;新中国成立后的30
多年间,全国发生大大小小的水灾 达1600多次,年均达50多次。Biblioteka 长 江从左表数据和以
往经验知道,长江的
要改善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 扩大草原。
三门峡水利工程
以上可知,尽管我们对灾害采取了各种治本或治标的措施并取得过很 大的成就,但离标本兼治的预期目标却依然存在这相当的距离,这是灾害 问题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Thank you ! !
水灾是最严重的,每 次长江洪水泛滥都要 给沿江地区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而且呈
现出周期缩短、损失
扩大的趋势。
在治本措施方面,需要上游 地区做好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 作和中、下游地区搞好退田还湖、 疏导分流水道等配合;在治标方 面,继续做好救灾工作、灾区防 疫外还应当建立分洪区与受益区 的利益制衡机制等。只有这样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