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课例分析上课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在探索物理学的漫长道路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物体的运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这个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接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物体运动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
伽利略是对亚里士多德观点提出质疑的先驱之一。
他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这个实验为后来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最终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里面包含了几个关键的概念。
首先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一种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也不变的运动状态。
“静止”则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个参考系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
而“外力”则是指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力。
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1、惯性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比如说,一辆大货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大货车的运动状态更难改变,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2、力与运动状态的改变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可以是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者两者同时改变。
例如,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的力会使足球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让足球飞出去。
3、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不再适用。
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参考系。
而在加速或者旋转的参考系中,物体的运动规律会变得更加复杂。
四、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安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刹车,由于乘客具有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所以需要系安全带以防止受伤。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分析高一物理余丽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三.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
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
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
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
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15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精选15篇)牛顿第一定律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说明如下: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做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再通过大家熟知的乘车现象建立惯性概念,并通过身边实验体会惯性现象,最后运用惯性原理解释某些常见的惯性现象。
二、教法、学法为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即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目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的学习模式。
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和科学探究实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大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学习新课和回顾总结、重温要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两位同学的争论,让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维持,从学生的课前争论出发,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尽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观点,以活跃思维。
接下来,再简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类似现象的思考认识,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化两种观点的矛盾,激发学生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解析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解析牛顿第一定律
一、引言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知识概述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定义:任何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三、现象与实验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1. 描述摩擦力使得停止车辆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的原理。
2. 使用光滑水平面上的滑块实验,观察在无外力情况下滑动距离是否受到影响。
四、理论解释
详细阐述牛顿第一定律背后的科学原理: 1. 细致描述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2. 分析惯性引导我们理解各种现象,如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五、示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应用的理解能力: 1. 分析小车在停车时为什么乘客会向前倾。
2. 分析卫星轨道上的运动是如何受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支配。
六、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针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课堂练习或活动,以巩固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七、总结与反思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完整内容。
通过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重要性,展示相关实验和现象,并深入讨论背后的科学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对该定律深刻的理解。
同时,通过示例分析、课堂练习和总结与反思环节,加强学生对该定律应用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这个教案将帮助高中物理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8.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法。在上课之初,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乘坐公交车时,为什么会出现前倾和后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会简要解释这个现象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相联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互动讨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我将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并严格把控实验操作过程;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我将提供更多的辅导和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学习反思日记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前置知识主要包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等。在学习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惯性的概念理解不清,容易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混淆;同时,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可能会因为缺乏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经验,而难以理解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抽象难懂,不易激发学习兴趣。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反馈。通过同伴评价,学生能够从他人的反馈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得到改进的建议。
3.教师评价: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实验探究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_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_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会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解的牛顿三定律,提问:当施加给一个物体的净作用力为零时,物体会出现什么情况?2. 学习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为零(或合力为零),则它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即静止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为止。
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请两个学生同时推两个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突然推动者离开物体,观察物体在停下来之前的运动状况。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让学生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牛顿第一定律问题。
例如,为什么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斜?为什么在公路上行驶的一辆卡车行驶一定时间后停下来,车货上的货物不会自动向前滑动?四、巩固请学生回答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选择题和应用题,以检查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拓展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科普视频,加深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和印象。
六、总结教师可通过谈论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和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可能会影响牛顿第一定律的因素,如空气阻力等,以此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等方式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互动教学、板书讲解、参观观察、实验演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思维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提示和纠正。
【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及依据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完整word版)牛顿第一定律讲课稿.doc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讲课人付作佳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班级2010级 1班指导教师黎昌金1.知识与技能(1)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 2)利用实验的方法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 ,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如何从实验中抽象出理想模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教具自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器具、 PPT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新课导入:上课!同学们好!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哪些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包括哪些呢?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起立!老师好!学生回答:位移、速度、加速复习旧知识度。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我们学习了哪些力?学生回答:弹那么力与运动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进入今天的力、重力、摩擦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力。
新课教学: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这里有一个小车,放在我现象演示法们的讲台上,小车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我要怎么做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那么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
提起拉绳拉动小车,这时候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我松开拉绳,小车怎么样了?当我在静止的小车上施加一个拉力,小车运动起来了,当我撤销拉力,小车便立即停止了。
是不是所有物体都是这样呢?同学们现在拿起你们的书(停顿一下)好了,可以放下来了。
刚刚你们拿书之前书处于什么状态?在你们拿起书的过程中,书相对于桌子又处于什么状态?放下过后呢?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力与运动之间有个什么关系呢?施加力在物体上,物体运动了,撤销力,物体静止了。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解析版)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知识点分析】一.牛顿第一定律1.力与运动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伽利略却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前人对力与运动的探究及成果伽利略认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笛卡尔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5.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1.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改变2.当受力方向(现在理解为一个力)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3..当受力方向(现在理解为一个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4.当受力方向(现在理解为一个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例题分析】1.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冬奥知识,体验冰雪文化,很多学校开展了迎冬奥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
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很有观赏性。
某学校在实践活动中安排了旱地冰壶体验项目。
旱地冰壶突破场地限制,在平滑地面即可进行。
如图所示运动员将冰壶甲掷出去,其在水平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冰壶甲与赛道上的冰壶乙相撞,最终均停在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壶甲越来越慢,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小B.冰壶甲和乙碰撞后最终静止,说明冰壶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只要有力作用在冰壶上,冰壶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冰壶甲在离开运动员的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具有惯性【答案】D【解析】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冰壶在冰面上滑行,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B.冰壶碰撞后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冰壶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C.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冰壶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D.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3篇
Any friend is temporary, only interests are eternal.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3篇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反思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内容。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
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
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力与运动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__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
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
8.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力与运动研究发展历程(1)古希腊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后来证明为错误观点)(2)伽利略提出质疑: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实验】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3)笛卡尔又做了相关补充(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利用惯性的实例:锤头套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解释惯性现象的基本步骤:①确认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②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改变;③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相关问题1、教室里面悬挂的电灯如果突然不再受力将会怎样?2、正在做加速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再受力将会怎样?3、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将会怎样?4、速度较快的小汽车与速度较慢的大卡车谁惯性更大?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B.小慧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2、如图8.1-1所示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C.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讲课比赛
2
学情分析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高一学生的思维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 辑思维过度
• 对运动和力的知识有了 一定的掌握 • 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一 定的基础
3
教法学法
启发 引导 法
演示 实验 法
观察 推理 法
合作 讨论 法
4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请您系好安全带!Leabharlann 执勤民警让驾驶员系好安全带
教材地位教材内容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惯性理想斜面实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1 牛顿第一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
1 2 3 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教材地位
教材内容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什么也不铺 桌布
毛巾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暴露 问题
小组讨论 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 物体受到力时,会怎样?
结论
1 2 3 4
实现优 势互补
促进知 识建构 培养团 队精神
运动与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说明物体具有什么性质?
学以致用
(1)如果锤头从锤 柄上脱落,用什么 办法把锤头装牢?
(2)执勤民警让驾 驶员系好安全带, 怎样应用惯性的知 识,解释这一现象?
5
板书设计
§4.1 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内 惯性 状态的性质。 容 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 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性。 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 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的唯一量度。
《牛顿第一定律》 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在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索历史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关于运动的观点。
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一个物体只有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一旦力消失,物体的运动就会停止。
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广泛接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运动的观察和思考逐渐深入。
到了17 世纪,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物体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在此基础上,牛顿进一步总结和归纳,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读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方面:1、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被称为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比一辆小型汽车更难改变其运动状态,就是因为重型卡车的质量大,惯性大。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可能由静止变为运动,或者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三、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无处不在。
当我们乘坐汽车时,如果汽车突然加速,我们会感觉到身体向后仰;而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又会向前倾。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惯性,在汽车运动状态改变时,身体仍试图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再比如,我们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时,衣服受力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与衣服分离。
运动员在跳远时,起跳前会助跑一段距离,这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助跑可以使运动员在起跳时具有较大的速度,从而跳得更远。
四、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关系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共同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一定律讲义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为什么最终会在水平面上停下来?如果水平面铺的材料不同,小车在水平面运动速度减小的快慢一样吗?导致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的本质是什么?建立假设:摩擦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得越快。
设计实验:此实验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放手此实验中,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给水平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此实验中,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小车通过的距离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时间越短,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理:①阻力很小很小,运动距离很长很长,速度改变很慢很慢。
②阻力为0(水平方向不受力作用),运动速度不改变。
③假如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水平方向不受力,你认为小车的运动状态又会如何?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释】⑴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⑶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理想实验模型【例】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一切外力,一定保持静止B.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是受了外力作用C.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这个物体将( )A.马上停下来B.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越来越慢D.不能够确定【例】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A.立即停下来B.仍然做曲线运动C.立即做匀速直线运动D.逐渐停止【例】伽利略等科学家曾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2)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常常注意的是: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所受的_____大,所以运动的距离短,而科学家注意到:小车在较平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持___________,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知识点二: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所以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课例分析桦甸第一中学唐柏慧【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进一步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重、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
【教学原理】启发教学原理,循序渐进原理,知智统一原理。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1.斜面、斜面小车、直尺、木板、毛巾、棉布、玻璃板、长方形木块、棋子。
(每组一套)2.教学课件。
【案例描述】一、引入新课: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学生实验(1):将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木块不动。
用手轻推木块,木块移动,松手后木块马上静止不动。
设问:⑴木块为什么会运动⑵为什么会停下来?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猜想:⑴因为手的推力使木块移动了。
⑵因为不用力了,所以木块不动了。
⑶推力是维持木块运动的原因。
(设计意图:运用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深化力的概念。
)学生实验(2):将木块放在玻璃板上,用手推动木块后放手,木块仍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
师:从实验⑵可以看出木块不受推力作用时,仍运动了一段距离,可见同学们的猜想⑶是否正确?(让每组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设问:推力和木块的运动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猜想:⑴推力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
⑵物体运动可能不需要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知道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也可能运动,那么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作怎样的运动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一阶段:采用“矛盾冲突法”,借助于信息技术媒体优势尽力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有较高的热情支发现问题,为运用矛盾冲突法纠正错误认识,建立的正确认识作好铺垫。
第二阶段:实验探究。
以动画展示斜面小车实验过程,给学生以启示,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的技术关键,让学生自主、合作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探究,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设问:1、静止在老师手中的书,如果不受力了,会怎么样?2、图中正在做曲线运动的过山车,如果突然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会怎么样呢?猜想:⑴静止。
⑵运动速度越来越慢。
⑶……⑷……师:无论哪种猜想正确,必须找到充足的根据,说服对方。
我们最好从哪里找根据?生(齐答):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一定有这种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比如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你们见过这类现象吗?谁来说一说?生:随风摆动的风铃最终会停下来,在地上滚动的小球最终会停下来……师:同学们面前有很多物体,请大家随便玩,仔细观察你看到的现象,看看谁提的问题多。
(让学生动手玩面前的教具,提出问题)生:小车为何会停下来?是谁阻碍了小车的运动?怎样才能让小车不停下来?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问题是顺利探究的开始,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不要否定。
将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直接让学生说出答案,第二类让学生上网或查资料解决,第三类作为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学生猜想回答师:请同学们猜想问题的答案,并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猜想时说理由,是为了防止学生猜想的随意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比如说推桌子,用力推,桌子前进,不用力推,桌子就停止了运动,所以说运动要靠力来维护等等。
(让每组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师:我认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比如说一个小球在地上滚一会就停止了运动,而用同样大的力让这个小球在冰面上滚,过好长时间小球才能停下来。
如果有一个平面的摩擦力为零,小球就会永远运动下去,所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护。
同学们,谁愿意支持我的猜想?(设计意图:由于生活中的错觉,学生的猜想一般是“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此时,教师作为一名“好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是为了调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为引出“牛顿第一定律”做铺垫。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问:利用给你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写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⑴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评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在汇报方案时,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
有的组的方案不太合理,如先让小车在毛巾面上滑过,再在桌面上滑过,最后在棉布上滑过,对于这些不太合理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对比,取长补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产生争论,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辩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因为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想象、设计、创造,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
)生:选用的器材是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毛巾、棉布、桌面,步骤是先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滑下,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在桌面上通过的距离;再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在棉布上通过的距离;最后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在毛巾面上通过的距离。
⑵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相互评价,推荐最合理的表格供全班使用。
师:下面请三个组的代表到黑板上画出你们的设计表格。
师生共同讨论选出最合理的,如表1。
表1表的原则,即需要分析哪些数据,则画出哪些数据的栏目。
学生所设计的表格,并非完全相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让学生自己评判,最后达到自我完善。
)播放斜面小车实验的课件,提供研究范例。
讨论:此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小车每次都从同一高度滑下来?三次实验中水平面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说明了什么。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看看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巡视并作实验指导:本实验分析与论证过程,着重在于比较数据,找出现象中变化的趋势,再从中发现规律。
视情况引导学生讨论。
(说明:教师要完全放手让学生操作,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不做统一指导,只在巡视时给个别小组以提示。
在记录数据时要求学生必须实事求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了方便分析数据,让每组学生将得到的数据写到黑板上。
)5、学生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播放斜面小车实验,启发学生间交流与探讨,引导学生正确地口头表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现象和表上记录,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小组交流,提交结论,评选出完整合理的结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大,运动时间越长,速度减少得越慢。
(出示投影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猜想:(1)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
(2) 如果静止的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
师:我们发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那么请小组合作完成上面的猜想并填表2。
表2(投影)设问:根据上述结论,你能推出什么结果?学生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深化对“小车实验”的认识)设问:现在你知道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吗?学生推理并理解记忆。
师归纳总结:(1)点明上述表述其实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反映的内容。
展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并议论定律中“一切”“不受外力”“或”和“总保持”的含义。
(2) 对定律的理解: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将永远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采用的方法是实验加推测。
讨论:为什么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进行验证?为什么又是正确的?师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该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6.评估交流师:同学们做完实验后,要进行评估,请小组先讨论,再选一个同学说一说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是怎么克服的;也可说一说自己的实验在哪个地方设计得比较精彩。
(设计意图:对于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来说,交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同学来说,则可借此机会向别人请教,最终获得探究的成功。
“交流”它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已经同意我的观点,即运动不需力来维持,那么为什么我们骑自行车要不断用力蹬?学生讨论回答。
三.知识拓展简单介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结论和英国科学家牛顿的研究成果,介绍少年牛顿故事。
并指导阅读:伽利略、笛卡儿、牛顿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思考。
学生阅读、讨论。
(设计意图:价值观教育:科学成果往往是众多科学家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
让学生尤其是暂差生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做游戏,提问题师:同学们用直尺打一摞棋子中底部的棋子,或快速抽掉钢笔帽下面的纸条,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下一节惯性做准备)五、练一练(课件展示)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1.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是()A纯实验方法 B纯推理方法 C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D数学推导法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变。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如果突然失去一切外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是_________。
六、课堂总结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回答: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实验推理过程,适用条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等。
(设计意图:深化概念,加深对第一定律的理解)七、布置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游戏中发现的问题。
2.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物体都不受外力,我们的世界会变成怎样?写一篇科幻作文,描述一下这场灾难的具体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