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_以徽州文化为例

合集下载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形成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徽州文化主要以徽菜、徽州民宿、徽州民俗、徽州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黄山和婺源等地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的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些条件为徽
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姓氏文化:徽州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徽州地区,姓氏文化浓郁,如黄山市的徽州张、徽州李、徽州赵等姓氏;
3. 理学文化:徽州文化中的理学文化是徽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的内容之一。

徽州理学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徽州工艺文化:徽州工艺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陶瓷、徽州石雕、徽州木雕、徽州剪纸等。

这些工艺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5. 徽州民俗文化:徽州民俗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婚礼、徽州祭灶、徽州过年等。

这些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6. 徽州文化传承:徽州文化传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授、保护和传承,如徽州谱系、徽州古建筑保护等。

徽州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徽州文化之定义、成因、传承的再思考

关于徽州文化之定义、成因、传承的再思考

是社 会 主义初 级 阶段 现 代 中国文化 的缩影 , 共 同点都是 区域 优 势+ 先进 理 念 。 最 先进理 念 “ 科 学发 展 观 ” 正在
给 曾经创 造 过徽 州文化 的徽 州故 地 带 来创 造奇 迹 的新 机遇 ,我 们 应 充分发 挥 自然 生态和 文化 生 态优 势 , 在
第 1 6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a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1 6 . NO. 1 F e b . 2 01 4
关于徽 州文化之定义 、 成 因、 传承 的再 思考
无 一 不 代 表 当时 文 化 的 中 国水 平 。仿 照 当下 时 髦
及 过 去 与 现 在 的 徽 州 本 土 和 本 土 以 外 的徽 州 人 所
创 造 的 以物 质 、 制度 和 精 神文 化 为 主体 的既 有 区域
性 又有普 遍性 的典 型 文化 。 _ 3 ] 该 定 义从主 体 、 内容 、 时 间和 空 间 等 四个 要 素加 以 说 明 ,可 谓面 面 俱 到 。
念 的内涵和 外 延 的确切 而 简要 的说 明 。要求 既 言简
意赅 , 又 有区别 性 。什 么 是徽 州文化 , 徽 学 专家 已有
不少 定义 。 赵华 富 认为, 徽 州 文化 是 中 国封建 社会 后
期, 特别 是 封建 社 会衰 落 时期 徽 州 的物 质 文 明史 、 制 度 文 明 史和 精 神 文 明史 。 朱 万曙认 为 , 徽 州文 化 是 指 历 史 上 徽 州 区 域 的 富 有 特 色 的 文 化 积 淀 和 文 化现 象 。[ 2 上 述两 个定 义语 言简 明 , 区别 性却 不够

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德治”和经济活动中讲求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州宗族。

徽州宗族在中华氏族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徽州宗族的来源、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徽州宗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以及徽州宗族制度给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累了深刻的影响。

徽州宗族制度是是一种世袭的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管理制度,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约束族众。

徽州宗族历史悠久。

大禹时代前后,徽州氏族多属三苗族和古越族土著先民。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闽粤越人和部分中原华夏族人先后迁居徽州。

到汉末时期,史称徽州居民为“山越”。

晋永嘉之乱,北方人口纷纷南徙徽州,当地土著越民同北方华夏族友好共处、通婚融合,逐步统一融合为汉族,山越之称即告消亡。

从徽州族史考证看,徽州除本土氏族外,多为北方迁徙而来。

特别是在晋、唐、宋时期,形成了三大迁徙高潮。

第一次迁徙高潮源于两晋“永嘉之乱”,来徽的有程、鲍、俞、余、黄、谢、詹、胡、郑等九族。

第二次迁徙高潮行于唐代的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来徽的有陆、陈、叶、孙、洪、罗、舒、姚、赵、戴、康、施、冯、夏、李、朱、潘、刘、曹、毕、王、江、许、廖等24族。

第三次迁徙高潮起于两宋“靖康之乱”,来徽的有柯、宋、张、周、阮、杨、蒋、刘、饶、马、滕、孔、徐、吕、韩等15族。

当然,入“徽”为官不归和文人学士慕恋新安大好山水栖此不回,也是外姓留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从朝代上看,明代以前可考的大族有57个,主要大族有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姓,洪、余、鲍、戴、曹、江、孙、毕、朱、巴等姓次之。

外地大姓迁徙徽州主要在汉、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等朝代,迁徙最多是在唐代,共有24个姓氏家族;其次为宋代,有15个氏族。

如何评价徽州宗族制度的历史作用

如何评价徽州宗族制度的历史作用

如何评价徽州宗族制度的历史作用徽州作为朱熹传播理学的重要场所,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特别是朱熹亲订的《家礼》对徽州氏族影响尤深,“人们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疏,无不井然有序”。

而徽商的成功则为强化宗族的凝聚力提供了物质条件,通过建祠堂、修宗谱、置族产、建书院、办义学、兴学田等,宗族文化得到更加认同和强化,宗族制度更加完善。

同时,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外来氏族为了生存,也需要借助宗法制度和宗教文化来强化宗族的凝聚力。

这二者的结合构成了徽州社会超强的封建宗法制度,成为徽州文化的一大特点。

历史上,徽州几千年的稳定的社会形态充分说明了徽州宗族社会和谐的管理机制的创立、完善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可以归结为程朱理学思想感化、徽州文化的传播、宗法制度的约束、文会乡帮组织的网络化管理四个方面的整体作用的发挥。

在徽州传统的宗族制度中,宗法制度作为促进人们之间协调的规则,它的重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框架或模式,在这个框架里,人们可以相互影响。

它的运作体现了伦理的作用或对伦理的依靠。

通过依靠世代相承的血缘系谱关系来界定族内严格的社会规范和权利与义务,长幼尊卑各司其职,默守着本家族的道德规范和清规戒律,皆不得逾越本分。

若有逾越或违背,就要受到家族的制裁,所谓“正以家法”,就是通过族长和其他长老的权威,通过非正式的规则包括伦理规范、价值取向、道德、习惯等文化性因素的作用有效地协调和控制着族内的摩擦纠纷,实现对家族成员的行为约束,因而宗族这种特殊的制度适应了特定的经济关系和人文环境,铸造了超稳定的社会系统,它培育了一种社会的人格,体现了一种“熟人社会中”的管理模式。

关于它的历史意义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宗法制度中建管公益,惠及村民的文化理念对徽州村落文化和族人道德培养熏陶影响甚深。

古徽州许多学堂社屋等公建、公益设施是以宗祠为纽带,通过各姓氏、各宗支的长老牵头,以宗祠公共义仓为基础,加上民间募捐众家钱物劳力筹集办成的。

徽州古村落文化景观中蕴涵的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体现

徽州古村落文化景观中蕴涵的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体现

徽州古村落文化景观中蕴涵的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体现徽州古村落文化景观中蕴涵的人地关系思想及其体现在古村落文化景观中,最基本的因素还是群山环抱的,疑似桃花源的自然环境。

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中原望族前来避难。

山重水阻,闭塞的环境迎来避乱世的人们,然后秀美山河使这些人在徽州留下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提到: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经济、宗教关系都是受其支配。

宗族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一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徽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正是由于避难的人们多为整族迁来,屯聚成村,因此宗族观念很强烈,籍贯的归属对每一个徽州人都很重要。

即使不是在徽州出生也不忘原籍在徽州。

朱熹生在福建,而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徽州人都认为他祖籍徽州歙县;胡适寓居他乡几十年,写自传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

宗族制度的重要在徽州宗祠的修建中也可见一斑。

徽州各个宗族对祠堂的修建都很重视。

宗祠是徽州最高大、最辉煌的建筑,也是各个村落的心理中心。

用于祭祖、商议大事、也做娱乐活动等,呈坎的罗东舒祠更是以大而精闻名。

随之而来的是中原的文化,也把风水等观念带人了徽州以及中原地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这些来自中原的观念不断地同化着这里的原著居民――山岳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原人也慢慢被同化,最终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徽州人,徽州的文化也就此产生。

徽州的古村落都是按照风水在布局的,不仅村落的整体布局如此,民居中也有很多体现风水的细节,比如呈坎村中的“泰山石敢当”“辟邪镜”“内八字的聚财墙”等等。

在潜口我们也看到了民居的宅门斜开,以斜辟邪的说法等等都有所体现。

中原人的人迁带来了文风鼎盛的徽州,徽州人坚信读书是天下第一等要事,“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的男孩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往异地求学或经商。

考中功名,继而入朝为官,被徽州人认为是成才的重要途径。

在屯溪老街的三雕店铺做访谈的时候,很多都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景象。

还有三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的高,包括在西园的砖雕上也有见到,就是姜太公垂钓,文王访贤,三顾茅庐的故事,很显然在徽州人们的心目中为朝廷做事、为社稷出力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也是光大门楣的很好的途径。

基于传统地理文化视角下的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解析

基于传统地理文化视角下的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解析

基于传统地理文化视角下的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解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徽州古村落发展的历史背景,而后立足于中国古代传统地理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从村落的选址、水系、入口、道路和建筑几个方面分析了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的基本特点。

为更好的保护和研究传统村落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为发掘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村落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借鉴思路。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空间布局风水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ncient village development in Huizhou,and then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ancient village from village location,water system,entrance,roads and buildings based on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geographic and cultur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and ideas for protecting and studying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other non-traditional villages.Keywords: feng shui space layou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一、徽州古村落发展的历史背景徽州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余年。

先秦时期的徽州处于山越时代,这时期形成的村落属于原始定居型村落,在历经中国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之后,徽州村落从定居型村落转变为迁徙型村落。

从南宋到明中叶的300多年是徽州社会经济文化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是徽州古村落稳定发展时期,农耕社会、习尚知书是这一时期徽州古村落的基本特征。

古代礼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徽州礼俗为例

古代礼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徽州礼俗为例

Ma y , 2 0 1 5
Vo1 . 4 3.NO. 3
【 文化研 究 】
古 代 礼 俗 与地 域 文 化 的关 系研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以徽州礼俗为例 木
曲 晓 红
( 黄山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 安徽 黄山 2 4 5 0 4 1 )
摘 要 :徽州 以其与众不同的 区域 文化特 点使其礼俗文化也具有着地 域性的特色 。 徽州礼俗 以朱熹的 ( 《 家 礼 为
为“ 风水 之 说 、 徽 人尤 重之 ” , 而徽 州 的风水 不仅 与 亡 者 有 关 ,以经 商 和仕 进 为 主要 发 展 道路 的徽 人
徽州是 中国古代最 典型 的宗族 社会 之一 , 在几
收稿 E l 期: 2 0 1 4 . 0 7 - 1 0
基金项 目: 安徽 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 点项 目“ 明代徽州进士文 学研 究” ( S K2 0 1 4 A3 9 1 ) 作者简介: 曲晓红 ( 1 9 7 9 一) ,女, 辽 宁大连人,黄山学院文化 与传播 学院讲 师, 从 事中国古代文 学与徽州文化研 究。
文本, 极大程度地将地域文化 中的诸多元素融入儒 家礼俗 的规定 与仪 式中。 而在徽州具有较高社会地位 的宗族则 有效地运用各种 礼俗模 式管束和制约着 族众的各 项社会活动。同时徽 州礼俗也 凸显 出深厚的伦 理思想 , 体现 出了
与儒 家传 统礼俗 文化的一脉相承性 。
关键词 : 礼俗;徽 州;朱 熹;管 束性;伦理
在社 会 发 展 的进程 中 , 徽州 “ 山限壤 隔 ,民不
染 他俗 ” 的文 化特 点逐 渐 被打 破 ,与外 界各 方面 的 交 流 也活 跃 起来 ,以徽 州 独 特 的 自然 和人 文 环 境 为基 础 , 积淀形 成 了具有 地域 特色 的礼俗 文化 。 这 种 礼俗 文 化 在具 有 相 对稳 定 性 的 同时 ,也 随着 社 会 的更 迭 与变 迁发 生着 演 变 。作为 一种 地域 文化 , 徽 州礼 俗 源 白原始 的农 耕 型社 会 ,又 服务 于不 同 时 代 和地 域 特 色 的 当下生 活 ,不仅 涉 及 面广 ,而 且仪 式 隆重 、 奢华 、 繁琐 , 是 深厚 的徽 州烙 印 的直

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自古以来,徽州地区就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美的工艺品上,更融入到徽州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活之中。

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徽州文化是徽州地区的精神财富,对于激发地方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徽州文化传承的深入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徽州的传统工艺品,如木雕、石雕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能够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此外,徽州文化传承对于地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徽州文化强调孝道、忠诚、诚信等传统美德,通过这些价值观的传承,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同时,徽州文化也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传承下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徽州人才,为地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徽州文化传承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新兴文化的冲击,使得徽州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人们对徽州文化的认同度和了解程度也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保护。

为了促进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徽州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人才,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等。

综上所述,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徽州文化的概述可以看出,徽州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更是徽州地区社会、经济和精神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努力,以确保徽州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2 文章结构为了清晰地演绎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徽州传统聚落的布局成因与保护

徽州传统聚落的布局成因与保护

40撰文/周园园1,杨晓双1,方梦圆2近年来,传统聚落面临着威胁,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特色的乡土建筑慢慢消失,人们对传统聚落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在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让传统聚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并与新时代文明相互交融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聚落地理的研究直接影响聚落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聚落是一种独特却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历史、建筑、美学等多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不仅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利于研究人类活动空间规律。

适度开发,不破坏其原始格局,探究其布局的形成原因也显得尤为必要。

樊绯等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对国内外聚落分布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有效的分析,在村庄的选择上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薛力则对江苏省农村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也是从自然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方面着手分析,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人口以及生产方式,并预测未来的农村发展一体化。

周国华等对影响农村传统聚落演变的驱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这些驱动力的了解,有利于我们研究聚落。

孙静以徽州农村为例,对人地关系的规律和土地制度在聚落定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张乾以湖北东南部为对象,开始研究聚落空间的不同特征和气候的适应性。

乔家君从村域这一微观概念着手进行研究,总结出不同文化背景和空间结构下聚落的发展形态。

金其铭以江苏省为例,深入研究了多个古村落,并对其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是如今大多数村落整治的参考。

郭鹏和周国华深入研究了农村聚落的模式以及建设,得出了农村聚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对传统聚落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对构建研究框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意义。

这些学者从多元化的视角出发,为分析不同因素对聚落布局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徽州和其他地区传统聚落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

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

_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_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

_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_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1&ZD09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徽州文书分类法与元数据标准设计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为例”(项目编号:12CTQ007)和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明代徽州宗教地理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4D59)研究成果之一徽州族谱(徽州谱牒名目繁多,有家谱、家乘、家典、家记、家传、宗谱、统谱、统宗谱、会谱、会通谱、世谱、支谱、族谱等数十种名称,为叙述方便,本文以“族谱”统称)是徽学研究的基础文献之一,其中蕴含的海量人物和地理信息对构建中国传统社会的地域成长史具有多方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王开队摘要蕴含于徽州族谱中的人物和地理信息数量巨大,对深入了解徽州地域发展史及构建中国传统社会的地域成长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目前这一潜在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学术研究的现实价值。

文章以构建区域成长史的学术研究问题意识为导向,借鉴C DBD 和CHG IS 处理人物和地理信息的技术路径,探究存世徽州族谱中人物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化,推动徽州地域人口史、历史地理学、社会关系史以及区域成长史的研究。

关键词徽州族谱人物信息地理信息数据化引用本文格式王开队.徽州族谱数据化相关问题———以人物和地理信息为中心[J ].图书馆论坛,2017(2):10-17.The Digitalization of Huizhou Genealogy———Focusing on the Information of Characters and Geography WANG Kai-duiAbstract Huizhou genealogy contains a huge amount of character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which is valuable for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Huizhou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grow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But this potential advantage is not fully converted into the real value of academic research.Oriented by academic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regional history and armed with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character and geography ,it becomes possible to digitalize th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characters and geography from Huizhou genealogy ,thus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n the population history ,historical geography ,history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history of Huizhou.Keywords Huizhou genealogy ;character inform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igitalization面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影响徽州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彩的特点和独特的历史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地域范围,更是在社会各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徽州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脉流传。

徽州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徽州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徽州的地形多山,交通不便,由此造成了封闭的独特性,促使了徽州文化在封建社会时期的长期保存。

同时,徽州作为一个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精英人士聚集于此,他们的思想交流和文化碰撞使得徽州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徽州地区以其严谨、勤劳和勇敢的民族精神而闻名于世。

这种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徽州地区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徽州处于边远地区,受到各种战乱和灾害的考验。

在这样的环境下,徽州人民逐渐形成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观念不仅表现在徽州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上,更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中得到体现。

徽州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

徽州人非常重视家庭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重孝道和家族纽带,这使得徽州文化在家族和社区中的传承非常深入。

在徽州的很多山村里,人们依然遵循着古老的礼仪和传统习俗,例如祭祀祖先、弹奏古曲等。

这种传承的力量超越了时代的变迁,使得徽州文化一直保持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传统。

另外,徽州文化对于艺术的推动和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徽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徽派建筑、徽州戏曲、徽派文人的绘画等都是徽州文化在艺术领域上的重要表现。

徽式古建筑凝结着徽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被誉为中国建筑的瑰宝。

徽州戏曲则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表演方式吸引了无数观众。

徽州文人的绘画更是精湛而独特,徽派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表现了徽州文化的精髓。

最后,徽州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徽州地区在历史上是商业和经济中心,徽商更是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例谈徽州传统聚落形态演化机制

例谈徽州传统聚落形态演化机制

例谈徽州传统聚落形态演化机制——基于宏村聚落形态调查研究位于长江下游、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徽州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古村落。

这些村落依山就势、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广袤的群山之中。

这些村落多以道路或是水系为空间线索,建立起独立的村落系统,形成了分明的脉络层次。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可见,在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下,在和自然持续的相互作用中,聚落形态、民居形式的变迁渐渐隐含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1历史文化变迁下的聚落形态演化由于徽州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徽州物产的瘠薄。

徽州人只有用当地山产竹、木、茶、漆及新安四宝笔、墨、纸、砚来换取粮食,因而徽州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徽商也被称为“儒商”,他们在外经营有成也不忘造福乡里,兴建校舍,修葺祠堂,也对徽州聚落的整体形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宗族关系也进而对村落营建产生了影响。

村落初具规模时期,宅居多围绕宗祠布置,宗祠是整个村落祭祀和心理的中心。

而在宗族扩大发展,分房分支以后,各房的宅居则多围绕本房的支祠布局,支祠成为了本房的祭祀和心理中心,而宗祠则是依旧是整个宗族的中心。

宏村大规模营建约是在一千多年前,汪氏家族定居于此,巧妙利用西溪河水贯穿整个村落,形成了宏村独特的空间文化景观。

明永乐初年,汪氏后代在离村中心(今月沼一带),建立祠堂乐叙堂。

而月沼也是在经过风水相位之后,在那时由人工挖掘出来,以防火灾之用。

后又有“村南山赭不利,潴水以制之”,拟定了开挖南湖的目标。

宏村水系营建也吸引了很多外姓家族入住宏村,并兴建各家祠堂,使得宏村得以生生不息的发展延续。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宏村有近18座祠堂,均集中在村中心,围绕月沼布置。

可以说月沼的开挖,对整个村落起到了稳固中心的作用。

在过去的数千年时间里,徽州村落按照与自然互生互补的关系循序渐近地发展着。

徽文化与徽周地理的关系作文

徽文化与徽周地理的关系作文

徽文化与徽周地理的关系作文徽文化跟徽州的地理关系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今天就聊聊徽州这个地方,看看它怎么跟那儿的文化交织在一起的。

徽州,哎呀,说到这个地方,我总是忍不住想象那种古朴的感觉。

你知道,徽州在中国的东南部,地理上有点像一个小盆地,被山脉围绕着。

对,这种地理位置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它给徽州的文化塑造带来了不少影响。

咱们先说说徽州的山吧。

那边山多,山高,山青,仿佛一副天然的风景画。

山不单是景色的点缀,它还像一个守护神,把徽州的文化圈得很紧。

山里的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人,总喜欢在山间开辟田地,慢慢地发展出了独特的徽派建筑和民俗。

这些山不仅仅是美丽的背景,更是徽州文化的“保镖”,把外面的喧嚣隔绝在外面。

接着说说徽州的水。

徽州的河流不少,水源充沛。

这样一来,徽州的水系就变成了文化交流的通道。

古时候,徽州的商人们就是通过这些水路,把徽州特有的文化和物品带到其他地方。

比如徽州的毛笔、徽墨,都跟水路的便利有很大关系。

而且,徽州还有著名的徽州古街和古桥,这些都是靠水路连接的,历史上这可是个大新闻!再聊聊徽州的人文。

徽州的地理条件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那边的人,生活节奏相对慢,特别喜欢书画和文学,这和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分不开。

徽州的文化,特别是徽派建筑,都是按照山水的布局来建造的。

徽州的老房子,青砖瓦房,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跟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你看,徽州这地方,山水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比如,徽州的建筑,讲究“天人合一”,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建筑师们总是把山水的灵气融入到设计里,房子就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设计理念,可是跟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的。

这还不算完,徽州的民俗也和地理环境有关系。

徽州有很多传统节日和习俗,比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很多就是在河流上进行的。

还有徽州的年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庆祝丰收,这些习俗也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总的来说,徽州的地理环境,不管是山还是水,都在影响着那里的文化。

山把徽州的文化圈得紧紧的,水则让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徽文化与徽州地理环境的关系为题的作文

徽文化与徽州地理环境的关系为题的作文

徽文化与徽州地理环境的关系为题的作文在华夏大地的南端,有那么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孕育了独特而璀璨的徽文化。

这片土地就是徽州,一个充满魅力与神秘的地方。

徽州,被层峦叠嶂的山脉环绕,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它打造的一座天然堡垒。

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就像是大地母亲伸出的温柔臂膀,将徽州紧紧地拥在怀中。

这里的山可不是一般的山,它们高大而雄伟,有的像威严的巨人,昂首挺胸;有的像娇羞的少女,婀娜多姿。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翠绿的衣裳。

由于山地众多,徽州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这就迫使徽州人不得不另寻生计,从而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你能想象吗?在那狭窄的田地里,农民们精心耕种,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每一株庄稼都饱含着他们的汗水和希望。

哪怕是山坡上的一点点空地,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农作物。

那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田地,就像大地的拼图,拼凑出了徽州人勤劳和坚韧的生活画卷。

山多,意味着交通不便。

在过去,出山进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但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让徽州保留了许多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元素。

比如那古老的村落,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村里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徽州人的足迹。

再说那水,徽州的水清澈而灵动。

众多的河流和溪流在这片土地上交织流淌,像是大地的血脉。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新安江了。

江水悠悠,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和古朴的村落。

那水不仅滋养了土地,还为徽州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在过去,人们通过新安江将山里的特产运出去,又把外面的物资运进来。

徽州的气候也是形成徽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春天,满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金黄一片,仿佛是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稻谷金黄,果实累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天,虽然寒冷,但那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村庄,却别有一番韵味。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徽州人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

徽文化与徽周地理的关系作文

徽文化与徽周地理的关系作文

徽文化与徽周地理的关系作文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徽文化和徽州地理的关系。

其实,说起来,这两个东西就像老头子和老太太,一辈子腻在一起,分不开了。

你要是去徽州,没个徽文化的伴儿,那就像去吃火锅没蘸水一样,怪没劲的。

那咱们先从徽州说起吧。

徽州这个地方,地理上是个山多水少的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山山水水一大堆,平原啥的稀少得很。

所以呢,这里的老百姓,哪能像平原地区那样随便耕地种粮,得想办法在山里折腾。

也就是因为这山山水水,徽州的居民们才会有一套特别的生存智慧,啥都得动脑子,生活得特别有个性。

说到徽文化,这里那是丰富得很。

徽州人有句老话:“徽商一动,万里河山皆动。

” 这不是瞎说的。

徽商的聪明才智,真的是把徽州的文化带到了全国各地。

你看,他们的商业思维就跟玩游戏一样,永远想着怎么升级、怎么打怪。

你说他们在山里整天转悠,会有啥商机?嘿,结果他们靠着聪明才智,搞了个“徽商大联盟”,遍布全国,还带着徽州文化走四方。

再说说徽州的建筑。

徽州的房子,你看到过没?那都是白墙黑瓦的。

听说是因为山里的雨多,黑瓦能挡雨水,而且白墙上黑瓦的搭配,看起来也别具一格。

徽州的建筑可有讲究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精心雕琢的。

你去过徽州的小镇,看看那些古老的宅子,感觉像是走进了历史的画卷里。

哎,这不就是山水之中积淀出的文化吗?还有徽菜,嘿,那可是好吃得很。

徽菜讲究的是原汁原味,山里有啥就用啥,绝对不马虎。

像徽州的臭豆腐,那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

可是,要是你尝了之后,可能会被彻底圈粉。

每一道菜都能让你感受到徽州的地理环境——山野之间的自然风味。

你说这些徽文化的东西,哪能和地理环境没关系?徽州的山山水水,造就了这里特有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还有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传统文化。

徽文化就像一杯好酒,地理环境是酿酒的酒窖,缺一不可。

所以,当你在徽州旅行的时候,不要只看那些古老的建筑或者尝尝美味的徽菜。

你得理解,这些都和那山山水水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徽州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道菜,都有着山水的影子。

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为例

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为例

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
化为例
孔翔;陆韬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10()3
【摘要】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徽州文化是农耕文化繁盛时期遗存的典型地域文化。

本文主要结合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

论文认为,自然环境将影响地域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而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则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地域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可以被视为人地相互作用中的关键性链接因素,优化人口结构将有助于区域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页数】4页(P153-156)
【关键词】地域文化;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徽州文化
【作者】孔翔;陆韬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
【相关文献】
1.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徽州文化为例 [J], 曹丹
2.弘扬地域文化推动城乡本土化特色建设——以徽州文化变迁中的徽州建筑本土化为例 [J], 彭志明;钟杰
3.动漫衍产生品设计课程中融入地域元素的教学研究——以徽州文化为例 [J], 梅玉婷; 郝静雅
4.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徽州文化为例 [J], 曹丹
5.地域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以徽州文化为例 [J], 朱国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徽州山灵水秀,人杰地灵,素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美称。

正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明,有着雄厚历史底蕴的徽州,孕育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

然而一种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无数人的发展形成的;它也是随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徽州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它广泛体现在徽州社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各种生活实践中,既有突出的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跨入现代门槛前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徽州文化的生成离不开它独特的地理环境,也缺少不了必要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中原许多人迁徙到徽州,直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

还有徽商和徽州士人的大量外出,不仅使他们自身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这种开放的性格和品质带回了桑梓故里,从而直接为徽州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和推动了徽州文化,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接纳和融合其他地区先进文化的传入和发展,这给徽州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经济基础是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动力。

在徽州这片土地,经济上的实力派便是赫赫有名的徽商。

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如果没有徽商的大规模参与投资与建设,徽州文化有可能就是一片苍白。

徽商对徽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注,直接推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发达。

当然了,一种文化的生成也离开不了它的思想土壤。

扶贫济困、兴文重教、勤俭持家、以众帮众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已成为徽州宗族文化以及乡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鲜明性格,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弘扬和勤俭持家风气的维系,输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徽州文化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而由朱熹所创的新安理学更是徽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

灿烂的徽州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员。

在如今这个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时代里,我们就更要积极地吸收徽州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作为一个安徽的学生,首先我有必要来介绍一下徽州以及其文化现象,再者我也有把它发扬光大,让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徽州文化受到广大人民和文化爱好者以及国家重视的义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了解它,离不开旅游,但旅游,又不一定能让人真正的了解它。

它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但这不是重点,我要通过我的描述让大家更加了解重视它。

一:徽州的一些常识位于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

其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徽州,简称“徽”,安徽的“徽”字就是取了徽州的简称。

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

而现在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县徽城镇古称徽州府,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林7乡以及郑村乡的瑶村置徽州区。

徽州被张冠李戴,“从此黄山不徽州”。

徽州的方言称为吴语或者徽语,又称徽州话。

徽州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值得大家去游玩一下的:徽州古城、牌坊群、呈坎古村落、潜口民宅、新安江山水画廊、花山谜窟、屯溪老街、齐云山、西递、宏村……它也有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的有歙县、绩溪;,省级的有黟县。

还有不少历史著名人物,如汪华、朱熹、胡宗宪、戴震、胡适这些都是值得徽州骄傲的一些历史和文化,它的古老神秘每年吸引着大批游人涉足,作为徽商的发源地且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我想只有当大家亲临其境,正在用自己的双眼看到这些的时候,你们的心灵才会被深深的震撼!二:徽州文化是什么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A Case Study of Huizhou Culture
KONG Xiang, LU Tao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为基础,并逐步成为新安理学和书院文化的繁盛之地。徽州 文化的富贵特征显然与穷山恶水中繁衍生息的原住民关系不 大,但也正因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徽州逐步成为北方世 族移民的聚居之地,并由此发展起特色鲜明的儒商文化和宗 族文化。 2.1 徽商可以被视为徽州文化的代表性特质之一 徽州文化是由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派盆景、徽州 牌坊、徽州教育、徽州刻书、新安理学、徽派朴学 、 徽剧 、 新安画派、徽派雕刻、新安医学、徽派篆刻等诸多文化特质 组成的地域文化综合体[9]。这诸多文化特质既相对独立,又 都与某些代表性特质有着密切联系,共同展示出徽州文化特 有的神韵。因此,徽州文化的研究成果应对代表性特质有着 更多关注。笔者一年多来多次通过中国知网 () 检索徽州文化的研究文献,最近一次的检索结果再次表明, 、徽州古建筑 (30%) 和徽州教育 (12%) 等乃 徽商 (40%) 是最受关注的领域 (表 1) 。 由此看来,尽管徽州古建筑因 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而享誉全球,徽商和徽州教育直接 遗存的物质景观也相当有限,但研究者仍给予了徽商比古建 筑更多的关注。这很可能因为徽商的发展乃是古建筑繁荣的 物质基础,而古建筑也处处显示着徽商的精神追求 。 其实, 不仅是古建筑,而是徽州文化的几乎所有特质都与徽商的财 富和理念有着广泛联系,学者们对徽商的关注某种意义上表 现出其对徽商作为徽州文化代表性特质的认同。 J. R.戈尔德认为,来自环境的信息须经由个人本身的因 素、文化背景的因素和认知处理过程才能形成指导人们空间 行为的地理物象和空间图式[10]。这就说明,学者们的认识可 能与公众的文化感知存在差异。笔者于 2007 年 7 月、12 月 和 2008 年 7 月分别组织本系学生在歙县县城和黟县宏村对 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了徽州文化特质感知的问卷调研与访 谈。三次调研皆表明,尽管公众对于物质文化景观的偏好更 加明显,但徽商和儒学等非物质文化特质仍然得到较多关注 (表 2) 。特别地,从访谈记录上看,年长男性对徽商的认同 度相当高,所有接受访谈时间较长、记录内容较丰富的调查 都认为徽商是徽州文化最显著的特质。可见,无论学者或民 众都将徽商视为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性特质。 “徽民寄命于 商”既是徽州地区移民比例过高的必然结果,也是徽州在明 清时期商业从业人员比例较高的体现。它反映出地域人口的 社会经济结构可能对地域文化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2.2 徽商的形成及其对徽州文化的影响充分反映了传统地域 文化的形成机理 徽商是在北方世族大量向徽州地区移民的过程中形成 的。他们不仅是徽州文化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在徽州社会 经济制度和价值理念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文化交流 的使者,他们还曾为徽州文化的持续繁荣注入新鲜元素和活 力,而随着徽商的衰落,徽州文化的光芒也逐渐褪去,更多 地只是记录着历史的辉煌。徽商的形成及影响表明,地理环 境和文化传统都对地域文化的演进有着复杂的作用,徽商不 仅是某种经济活动或从业状态,更是徽州地区人口社会经济 结构的反映,徽商对徽文化的影响机理也是人地关系作用机 作用机制; 徽州 中图分类号 : K901 文献标识码 : A
基金项目 :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人文地理学) (B4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08AJY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9YJCZH043)
作者简介 :孔翔 (1975—), 男, 湖南长沙人,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化与地方发展。E-mail:xkong@。 收稿日期 :2008-11-28 ; 修订日期 :2009-05-15
提 要: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徽州文化是农耕文化繁盛时期遗存的典型地域文化。 本文主要结合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案例研究, 剖析传统 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 论文认为, 自 然环境将影响地域人口社会、 经济结构的特征, 而人 口的社会、 经济结构则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 文化 关键性影响, 因此, 地域人口的社会、 经济结构可以 被视为人地相互作用中的关键性链接因素, 优化人口 结构将有助于区域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
Abstract: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in Human Geography. Huizhou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regional cultures. So it can reflect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regional culture when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is generally balanc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in the forming of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with a case study of Huizhou culture. The field survey of Huizhou culture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s like ancient villag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legacies of Huizhou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travel, Huizhou merchants are still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Huizhou cultural trait. Th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t was the special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of Huizhou which attracted lots of northern aristocrats to settle in. Moreov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rge population and little land urged Huizhou residents to "make livings on business". Huizhou relied on high quality of population,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continuous cultural communion to form the highly-developed Confucianism business culture in Song and Ming Dynasty.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Huizhou culture indicates that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While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its transcendental culture as well as its character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will determine the developing traits of regional culture. That is to say, the character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orming of regional culture traits. And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ing factor of the characters of population's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can be seen as key connecting factor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e;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mechanism; Huizhou culture
HUMAN GEOGRAPHY Vol.25.No.3 2010/6
153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13 期
人文地理
1 剖析典型传统地域文化有助于深刻认识人地关系 的作用机制
特定地域的文化从来都离不开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人 地关系因而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地关系对于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理念 、 方式与强度都有着复杂的作 用。从畏惧、臣服自然到蔑视、征服自然再到追求与自然的 和谐共处,不仅是人类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 也折射出人地关系理论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文化决定论再到 和谐论的发展轨迹 。 然而,相对于人地关系中因果链的研 究,已有成果对人地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明显不足。斯宾塞 (J. E. Spencer) 和托马斯 (W. L. Thomas) 的人地关系作用 图示可被视为为数不多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它主要分析了自 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人口和技术等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和复杂联系,并强调了人口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中 心作 用 [1]。这一分析诚然为探索人地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 础,但由于缺乏对特定地域文化系统的解析,笼统地谈相互 作用难以充分揭示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系统之间沟通联系的 复杂机理。近年来我国的部分学者也研究了特定地域的人地 关系问题,如周越对贵州 [2]、 陈剑锋对杭嘉湖地区 [3]、 陈忠 祥对宁夏南部回族社区[4]的研究等,但多从经济生产方式的 角度展开,缺少对整个地域文化系统的综合剖析;白俊超对 历史时期中国人地关系与农业生产变迁的分析 [5]、朱国兴等 对徽州文化中人地关系演进的研究[6] 等虽基于更长的时间尺 度,却也缺少对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人地相互作用机制的 探索。笔者认为,对典型地域文化系统的剖析将有助于深刻 认识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更好 地服务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地域文化是人类与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是不同地域人文地理环境差 异的重要表现,也深深镌刻着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痕迹。在 人类文化进步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天平会朝着不同方向 倾斜,而农耕文化时期则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力量大体均衡 的短暂阶段[7],此一阶段遗存的地域文化也因而更能反映出 人与自然力量大体均衡状态下的人地相互作用机制。虽然科 技进步的进程仍在不断加速,但人类已经重新找回对自然力 量的尊重,人地关系的天平也正逐步恢复均衡。因此,对农 耕文化时期人地关系作用机制的解析可能对未来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具有积极意义,这正是本文选择以徽州文化作为研 究对象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