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浙教版三上第七单元 精品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树叶》、《古诗二首》2.读写结合:《秋天的树叶》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1.课文教学:4课时2.读写结合: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秋天的树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树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古诗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原创】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原创】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要求: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

)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

)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

(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

(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

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三上第七单元教案

三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科学的思想方法二、教材分析: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

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三、教学目标:1、会认19个字,会写41个字。

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的所蕴含的哲理,用事实说明道理,正确看待人和物。

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让学生懂得周围一切都在变化,养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学会从事件的过程与结果的练习中领悟寓意。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①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教师活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第一组: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哗 叽叽喳喳 唧哩哩唧哩哩
第二组: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轻快的山中小曲
热闹的音乐会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3.引导交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借助关键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水 美妙
动物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读不完的大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第 节 周节数:
在朗读中品味词句、想象画面,是感受课文生动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有助于通过画面来帮助记忆、背诵课文。
环节二:词语分类, 感悟写法
1.整体感知全段。
2.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教师活动:
1.自读要求。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词语分类情况,教师点拨。
4.思考: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表现声音的方法?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品读词语,体会“美妙”
1.回顾旧知: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幅描绘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植物是什么?植物有哪些部分?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新知识。

(1)学习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

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词,并学会正确书写和朗读。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老师示范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3. 操练巩固。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和语言的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

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

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教案标题:三年级七单元课文教案上册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七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会使用关键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教学准备:1. 七单元课文教材及相关教具。

2. 单词卡片和图片。

3. 小组合作任务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答或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澄清理解。

三、关键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2. 学生进行词汇操练,通过图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四、口语表达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

五、创造性思维任务(15分钟)1. 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创造性思维任务,例如编写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设计一份海报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练习。

2. 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小短文,或设计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游戏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口语练习和创造性思维任务的成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北京》教案3 浙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北京》教案3 浙教版

北京教学课题: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1.结合地图让学生初步明确北京的具体范围,感受祖国的广阔。

2.通过课前自己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

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读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5.采用“关注兴趣,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教材分析: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从未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特别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且通过直观的画面去了解北京、进一步去认识北京。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也方法(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抓住课文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以课外作品探究神话故事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以课外作品探究神话故事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以课外作品探究神话故事导入环节在审视教科书的教学资源,浙江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语文课本是重要的学习资料。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的第七单元是以课外作品探究神话故事,让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此篇教案,深入探究如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概念和特点,熟悉中国古神话故事。

2.通过读书、绘画、音乐和运动等多种方式,感悟和表现神话故事情节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悉神话的概念和特点,并具体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表现神话故事情节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在教学过程的开始,考虑到学生们对于神话故事的体验和了解比较有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片段,使学生们对于铁扇公主、牛魔王、孙悟空等知名角色热情高涨。

2、学习(1)听故事教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神话故事,同时欣赏神话故事的录音光盘,如《女娲补天》等古代神话故事。

(2)摸索丹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课外阅读资料中选择一则神话故事,使用不同的创意和特色画出该故事的画面或情节,其中可以采用丝带舞、音乐等方式进行表现。

(3)讲神话故事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通过书面形式(报纸、小册子、手抄本等)或口头形式来进行讲述。

可以邀请家长、校外文化名人、校园文艺协会等来进行欣赏。

(4)听说唱通过数种形式的儒雅,重新演绎学生所选的神话故事,如自编流行曲,通过朗诵的形式演绎故事等。

(5)演义神话学生们模拟神话故事中的主角,展示整个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故事情感等,从而理解角色的义务和使命。

3、归纳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神话故事内容进行汇总,总结神话故事的概念、特点、重要人物和其文化意义等等。

四、教师课堂中的反省和启示1、采用多种方式创造教学氛围从本次教学过程可以看到,为了使学生们在学习神话故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展现思想和意境。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从神话中认识传统文化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从神话中认识传统文化

本文将带领读者认识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从神话中认识传统文化。

该单元从传统文化出发,让学生在关于神话和传说的故事中了解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塑造了学生爱国尊崇文化的情感,增加了学生对神话中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神话和传说中有哪些动物形象,认识神话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神话和传说这种文化形式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博览知识的面。

二、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讲解神话和传说的故事,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如何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包括:1.热身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并从中找出动物形象。

2.课文导入:给学生播放神话动画片或朗读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神话。

3.讲解神话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阅读神话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哲理。

4.辅助阅读:配合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给学生展示神话动物形象,激发学生对于神话和传说的兴趣,了解神话中的动物形象,以及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5.听写、默写等练习:让学生从中体会神话故事的情境,并进行相应的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

6.语文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有关神话故事或者传说的资料,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总结与感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神话和传说中的动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神话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认识到神话和传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爱国爱文化的情感。

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对于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0《三味书屋》教案2 浙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0《三味书屋》教案2 浙教版

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1936年逝世。

他是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

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

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

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

(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绍()馆()段()厉()弛()招()管()断()历()驰()(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

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

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

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

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

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

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

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019-2020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北京》教案2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北京》教案2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1《北京》教案2 浙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美丽城市,引发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积累“闻名中外、永垂不朽、川流不息、名胜古迹”等词语。

3.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巩固顿号的用法。

4.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第2自然段中北面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在理解了全段的方位顺序之后,应按方位顺序做再一次的梳理。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主要建筑物的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1.课件播放“50周年国庆阅兵式”的镜头。

谁知道当时这么神圣庄严、激动人心的阅兵式在哪儿举行?(板书:北京)2.谁去过北京?给大家说说你眼中的北京。

谁还通过其他途径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呢?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妈妈的心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

它能使我们更走近北京,更了解北京。

二、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北京,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在交流中理解“中央、造型、新颖、闻名中外、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耷、史、垂、坪、川、胜、峻。

2.校对音序、结构、部首、字典页码。

(1)说说哪些字难写易错,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写3遍:雄、矗、毯、史、迹。

(2)说说在查字典学习时,有什么新发现?3.校对《词语手册》上相关作业。

说说部分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

要求:读准、读通、读顺。

方法:自读、跟读、轻读、比读。

五、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写词语。

2.听写完“首都”后,问问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什么?你知道首都北京举行过哪些重要的会议和活动?3.读第1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新授环节是教学的主体,撰写通过怎样的层层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获得新知识。

巩固环节以设计练习题为主。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切身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儿童和平条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

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

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

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学第一学期三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学第一学期三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018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第七单元思想方法单元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分角色朗读,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理解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25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

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案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案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案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

3、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生)教案时数:两课时训练点:1、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用其他例子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

4、积累好词。

第一课时教案要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案过程: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二、故事引入,揭示课题1、(课件)认识矛和盾,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古时候,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

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坚不可摧。

不管对方使的长矛多么的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锋利无比。

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这时候,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

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2、谈话:就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有更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学习2 5课,《矛和盾的集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教案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2)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0《三味书屋》教案1 浙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0《三味书屋》教案1 浙教版

三味书屋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

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

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

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一、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

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

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

(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通用16篇)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通用16篇)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先让我们来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板书课题,读题。

理解: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如矛头、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

后盾集合——①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我们的教室教学目标:1、体会小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宽敞、崭新、优秀、苗圃”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能用“又……又……”造句。

4、初步知道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认识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重点:学会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揭题二、反馈课前预习情况1、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后对“我们的教室”的了解。

2、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1)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读、记这些字要注意什么?●着重正音:敞崭●重点分析:敞、崭、喇、圃(2)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宽敞、优秀、苗圃、栏目(3)当堂听写生字,校正后请学生将写错的字上黑板订正,再强调。

3、通读课文●给尽量多的学生读的机会。

●及时纠错。

●难读的几个长句重点跟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读“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理解“宽敞”,找找近义词。

2、这句话总的写出了教室的什么?3、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2、交流。

●这一段写了教室中间(方位词,明白是什么方位)的课桌椅。

(板书:教室中间,课桌椅)●“教室里最多的要数课桌椅啦!”这一句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很自然地连起来了。

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积累好词:崭新(反义词:陈旧)整整齐齐、闪闪发亮(写出了教室的“明亮”)4、用自己喜欢的语调读读这段话。

五、巩固练习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1、3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了解读懂这样的段的方法。

2、能自己找出文中的两句比喻句,并明白句意。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自己教室某一处的陈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按什么顺序写的段落?二、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

(1)这一段话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吗?(2)想想每句话在写什么?哪几句是写同一方面的?用“∣”分开。

2、怎样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1)先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用“”划出方位词。

(板书:课桌前面的墙上、黑板的左上方、黑板右上方)(2)再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用“△”标出。

(3)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说这段话写的内容。

(4)读懂写出来的几句话,重点读懂比喻句。

A、让学生自己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B、引导学生质疑:“一方土地”、“播撒希望的种子”各指什么?在学生了解了把“大黑板”比作农民耕种的“一方土地”后,启发学生联系本段第2句,理解“播撒希望的种子”,播撒下去知识的种子通过耕耘者的辛勤劳动,将会发芽、开花、结果。

学生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作贡献,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5)带着这种情绪读整段话。

(6)结合“单元学习提示”小结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①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②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7)把表示方位的几个词写到插图的相应位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分别用“——”和“△”标出方位词和写的内容,交流。

(板书:课桌后面的墙上学习园地)2、找出比喻句,说说意思。

把什么比作“美丽的花”?“优秀作业”与“一朵朵美丽的花”有什么相象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同学们喜欢这些栏目吗?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喜欢?朗读。

4、提供“左边、中间、右边”三个方位词,把这一段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1)自由说(2)指名说(3)同桌说四、学习第5自然段读这一段,再一次感受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幸福。

结合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懂得珍惜这样幸福的学习生活。

五、小结小作者介绍自己教室时,介绍得很清楚。

先写教室中间,再写到前面的墙上,最后写后面的墙上,全文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六、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3—7题。

板书:课桌前面的雪白的墙上我们的教室教室中间课桌椅(宽敞、明亮)教室后面的墙上学习园地20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1、简介鲁迅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

他是谁?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2、简介三味书屋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

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

“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

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

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

“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

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2)学习多音字:兴、几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

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1、完成《生字抄写本》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

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

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

(电脑即时反馈)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20、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

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

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

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

(板书:生活艰难)(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

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