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
()
A.作者以游山为喻,强调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志、力、
物三要素,缺一不可,“志”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B.文章意在强调,要游山览胜,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
够的力量,同时还须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
C.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
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作者下面说的观察所得,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治学者就要像勇敢的登山队员那样,克服着前进道路上
的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向风光无限的峰巅。
——穆青
2.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王充
3.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
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
4.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即“唐浮图慧褒始于其 址舍”)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即 “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 (三)省略句 1.而卒葬(于)之(省略介词) 2.有碑仆(于)道(省略介词)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宾语)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省略谓语) 5.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
第 17 课
游褒禅山记
本课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从课本中积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同步课件 第17课游褒禅山记
B.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⑧
D.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⑦作者推测洞更深,
到达的人就更少;⑧作者出洞后的心情。
答案:D
4.下列对第一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一 项是
()
A.这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文章的
记叙部分。
B.第1自然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
容上环环相扣。
[环节二 分析文理]
7.下列各句属于作者“所得”的一组是
()
①于是予有叹焉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⑤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⑥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⑧此予之所得也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解析:①发出感叹,②古人所为,⑧总括上文,都不 是“所得”的具体内容。 答案:C
D.第四自然段紧扣首段“仆碑”的伏笔,先批评“古 书之不存”,再正面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取之也”,凸现写作的目的。
解析:D项,作者批评的是“谬其传而莫能名”。 答案:D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 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 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 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 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 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封群牧使时,司马光和王安石曾作下属,同为群牧司判 官。有一天,群牧司里的牡丹盛开,美不胜收。一向严 肃孤僻的包拯见此,竟也有了诗情雅兴,吩咐大家置酒 赏花,并一一给下属们敬酒。领导亲自敬酒,下属们自 然不敢“不给面子”,纷纷仰脖子一饮而尽,连素不喜 酒的司马光,也勉力喝了几杯。但包拯敬到王安石时,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第4单元-17 游褒禅山记
) 何可胜 道( . n miù pū yǎo jiù shēnɡ 【答案】 shè zhǒnɡ chá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1.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始舍于其址 退避三舍 ( ) 2.舍客舍青青柳色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 ) ) ( ) ) ) )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4.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舍 于其址( . ( 褒禅 . 仆 道( . ( 咎 . ) ) ) ) ( 庐冢 . ( 音谬 . 窈 然( . ) ) )
名词,房舍
动词,停止 4.形容词, 名
3.动词,命名
名词,名字
尽 动词,能承担,禁得起 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
形容词,优美的
动词,胜利
5.动词,得到
形容词,适宜,正确
6.形容词词尾,……的样 7.代词,那,指
子 连词,但,但是
代词,如此,这样
形容词,对,正确
褒禅埋葬地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指仆碑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有所收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省略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7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深远幽暗)然 D 既其出,则或咎(jiù,责怪)其欲出者 E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帮助)之
(√ ) (√ )
( xiàng)
F 庐陵箫君圭(guī,人名)君玉
(√ )
G 余弟安国平父(fū,对男子的美称)
( fǔ )
2020/2/19
课堂练习
2、下列句中哪些字是特殊用法?请找出并解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作。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
方是时,予之 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 而予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明,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照 明。
既,已经
极,尽
夫(fú),那
2020/2/19
课堂练习
1.对划线词注音释义是否正确?
A 褒禅山(bāochán 即华山)亦谓之华山
(√)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ǒng,坟墓)也 (zhǒng)
文学常识
[记]:属于游记。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 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 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 以感为辅。
2020/2/19
教学目标:
文1、以读适准、用读为通、本读,懂课
文一、二段;
务2、为体有会王补安于石游世记。的独
议论有根有椐,处处从前面游 山的经历说起。
记叙和议论,前后呼应,紧密 结合。
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ppt
3.特殊句式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判__断__句_,__“__…__…__也__”__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__断__句__,__“__…__…__者__…__…__也__”_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__略__句__,__“__不__随__(_之__)_以__止__也__”_ (4)有碑仆道:_省__略__句__,__“__有__碑__仆__(于__)_道__”_ (5)然力足以至焉:_省__略__句__,__“__然__力__足__以__至__焉__(而__不__至__)_”_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__词__结__构__后__置__,__“__于__其__址__始__舍__”_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译文:_世__上__的__奇__妙__雄__伟__、__瑰__丽__奇__特__、__不__平__凡__的__景__观__,__常__常__在__那__险__阻__、___ _僻__远__,__少_有__人__至__的__地__方__。_
③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十__分__之__一__。_ 今义:数词。 ④而卒葬之 古义:“__终__于__”__或__“__死__”__。_ 今义:“士兵”或“完毕”。
(4)虚词归纳
①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为__、_是__,__表__判__断__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_副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才__”__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转__折__副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却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副__词__,__就__
③以
险以远,则至者少:_连__词__,__而__且_ 由山以上五六里:_和__“__上__”__连__用__,__表__方_位__ 无物以相之:_连__词__,__来__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17 游褒禅山记》(一等奖课件)
深思慎取
• 如何在以上众多观点中还原一个接近真实 的王安石呢?
• “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能保证你发现事情 的真相,但好的思维方式能使你更加接近 真相。”
• ——《批判式思维工具》
审视思维方式,认识思维局限
• 生活实例:信阳高中一老师被学生家长(一名 干部)侮辱殴打,起因是上课时学生手机响了, 老师没收了手机。
• 这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驳论文的典范之作,所 谓“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通过今 天的学习,你能试着分析第二自然段中王安石 的思维方式,指出其思维局限之处吗?
附:《答司马谏议书》第二段
•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 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 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 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 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 也。”
•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 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 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 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 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 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 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 公无渡河。 • 公竟渡河!
• 渡河而死; • 其奈公何! •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
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 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 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 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 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五)
词性活用:
• 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 B、“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 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
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 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 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 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 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 学习这篇文章。
作者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 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 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 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 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 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 川先生文集》。
写作背景
•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 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 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 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 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 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 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 “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 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 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 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 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 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 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5)
址”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4)而卒葬之。/有碑仆道。 死后葬在这里。/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省略句,动词“葬”后省略介词“于”/省略句,动词
“仆”后省略介词“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先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 接着追述山名来历。作者由近及远,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 。
(省略句,动词“随”后省略“之”,指别人)
4.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开头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以古人作 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 人“往往有得”的原因。
B.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
其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这)
②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⑥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⑦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⑧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⑨既其出(助词,无义)
【赏析】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 套著美文,名士风流传千古的典型事件来阐明,要拒绝平庸,
就要不甘于平庸,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
踏出自己的路。结尾引用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对自己的论点作出 了归结。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显大气和灵气,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的优秀样本。
﹒﹒
﹒
(2)至于①幽暗昏惑②而无物以相之:①古今异义,古义,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籍贯
临川(今江西临川)
变法图强,收复五州,拓地二千余里;“唐宋八大 主要成就
家”之一 代表作品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
背景呈现
这篇文章是作者至和元年(1054 年)写的。当年 4 月,王 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 览了褒禅山,同年 7 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3)谬① ②后 盖世 音之谬.谬 也.其传_形__而容__莫词__能,__名错__者误__ _动__词__,__弄__错__,__使__…__…__错__误 ①有穴窈然. 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_…__…__的__样__子_
(4)然② ③然 生.而视其 同左声右,长转_而_折_异_连_俗_词_,_,_教_然_使_而_之__然.也 _代__词__,__这__样__ ④沛公然.其计,从之 _认__为__…__…__对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第 17 课 游褒禅山记
诗海拾贝
郊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 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 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统治者不理民生。诗 的大意是:嫩桑叶采光了,树阴也稀了,芦箔上的蚕茧结得 又密又肥。(你们养蚕人)这样勤劳辛苦,为什么还闹饥荒呢? 暗示苛捐杂税猛于虎,民不聊生。
知识链接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 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 “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 而真正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 问题的观点。
在写法上“记”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 物之中,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 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粤教版语文高二《游褒禅山记》课件00143张ppt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也。
今……谬也:判断句。
译文: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 “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
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 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 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
第二段补充注释
其下平矿 :平坦开阔
有泉侧出:从旁边。 名词作状语
由山以上六七里:上:往上走。名为动。 有穴窈然:然,形容词尾。
问其深:深:深度。形为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形为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连词表修饰。 其进愈难:其进,那向前进(的事) 而其见愈奇:其见:那见到的(景致) 火且尽:且,将要。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志”才能“无悔”、无“可讥”。
译文
对这种情况我有所感慨。古人对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 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入并且 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 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 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 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 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 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向,又不随 从别人而停止不前,但是体力不足的,也 不能到达。
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 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的地方,是人们所 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独:惟独。
犹:还。 识:辨认。
《游褒禅山记》课件5-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5-精品PPT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YJ ·语文 必修5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指仆碑 问其深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盖其又深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他们,指游客 (7)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而予亦悔其随之代词,指自己 既其出助词,无义 视其左右代词,它,指洞壁 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J ·语文 必修5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此予之所得也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5)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连词,但,但是 (6)然 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YJ ·语文 必修5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说出 (3)名操虽托名汉相动词,名义 名门望族名词,名望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名词,名字 何可胜道也哉形容词,尽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能承担,禁得起 (4)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 战胜而得者动词,胜利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5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到的景象 (2)到达的人 (3)流传的文字
第三十七页,共76页。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八页,共76页。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深度 (2)险远的地方 (3)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
第三十九页,共76页。
2.形容词作动词 (1)好游者不能穷.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尚足以明.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尽,达到尽头 (2)照明 (3)尽情享受
第六页,共76页。
3.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 ——选自《省心录》
【译文】 别人有错误,自己必然能知道;自己有了错误怎么反 而不知道?
第七页,共76页。
【解读】 人格成熟的 5 个标志: (1)学会换位思考,具备自知之明;(2)开始关爱他人, 懂得接纳包容;(3)能够控制情绪,张扬转作内敛;(4)乐 观而不抱怨,踏实而不造作;(5)谦恭而不傲慢,稳重而 不妄为。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必修5
人称代词 你(们),你(们)的
代词
我(们),自己(的)
指 代 对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象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表原因又加少副也词,大概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道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独其为文犹可识名词,文字 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路 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乐少
悔:不得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整体感知
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达(某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 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 谓前洞也。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 (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5-精品
(1)名③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写进,记载) ④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名誉、名声)
⑤隳名城,杀豪杰(著名) 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2)道④③深策谋之远不虑以其行,军道用(规兵律之,道方( 法方法) )
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⑥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称说,谈论)
5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褒禅山(chán) 庐冢(zhǒng) 音谬(miù) 窈然(yǎo)
咎(jiù) 无物以相之(xiàng)
何可胜道(shēng) 长乐王回深父(fǔ)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读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6
三、一词多义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称名,命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
12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为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 当于" … … 的原因";今义为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 的连词。
“学者”:古义为泛指求学的人,读 书 人 今义为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⑤于是予有叹焉
( “于是":古义为对这件事。"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
14
⑦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倒装句,应理解为:盖予所至,与好游者比尚不
能十一 ) ⑧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 省略介词"于",应理解为:距洞百余步,有碑
仆于道 ) ⑨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省略"出"字,应理解为:而予亦悔其随之出,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隳名城,杀豪杰(著名) 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2)道④③深策谋之远不虑以其行,军道用(规兵律之,道方( 法方法) )
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⑥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称说,谈论)
5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褒禅山(chán) 庐冢(zhǒng) 音谬(miù) 窈然(yǎo)
咎(jiù) 无物以相之(xiàng)
何可胜道(shēng) 长乐王回深父(fǔ)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读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6
三、一词多义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称名,命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
12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为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 当于" … … 的原因";今义为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 的连词。
“学者”:古义为泛指求学的人,读 书 人 今义为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⑤于是予有叹焉
( “于是":古义为对这件事。"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
14
⑦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倒装句,应理解为:盖予所至,与好游者比尚不
能十一 ) ⑧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 省略介词"于",应理解为:距洞百余步,有碑
仆于道 ) ⑨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省略"出"字,应理解为:而予亦悔其随之出,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游褒禅山记PPT课件(56张)58页文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游褒禅山记PPT 课件(56张)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END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END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中语文 4.17 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慧褒埋葬 在褒禅山的时间)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指代慧空禅院) (4) 其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指代石碑)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一个“其”, 代词,它,称代“有穴窈然”的“穴”。后一 个“其”,代词,那些,指代好游者)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一个“其”,代 词,它,指代后洞。后一个“其”,代词,那些, 指代游客)
提示:没有游离,作者把这一小段放在大段议论之后写是有深意的。“仆碑” 虽“仆”,毕竟是“碑”,但“其文漫灭”,谬音流传,不得识其真面目。学者不应该被表 面现象所迷惑,应追根溯源,求其本质。王安石变法,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 危险,中国向来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说法,一旦变法失败,王安石能否得到一 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呢?王安石壮志未酬,他成了后世毁誉交织、争论最多、分歧 最大、盖棺难定论的人物。仇视王安石的人极尽诬蔑栽赃之能事,欲“漫灭其文”。 由此看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这是多么令人惊心的话语啊!由此而 知王安石洞悉人生。
整合你的思路
《游褒禅山记》
提升你的素养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 (4) 其
自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代
“古人”) 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3.辨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达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5)问其深.(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粤教版 游褒禅山记优秀PPT课件119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
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
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
浅显易懂。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其人
列宁称其为“中 国十一世纪的改 革家”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 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 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 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 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 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 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 “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 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 又称“王文公”。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词类活用
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3、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 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 “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从旁边,名 词活用作状语 窈然,深远幽暗 的样子。 好,动词,喜爱。
穷,形容词活用 作动词,穷尽。
文言知识
余与四人拥 火以入,入 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 其见愈奇。
文言知识
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火 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予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 已少;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记叙和议论,前后呼应,紧密 结合。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半途而返的游览 流芳千古的美文
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fǔ),北宋临 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封 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shì)文,又称王 文公。著作收入《临川 先生文集》。被列宁称 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 革家”。
文学常识
[记]:属于游记。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怠,懈怠 且,将要
俱,一起
文言知识
方是时,予之 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 而予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明,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照 明。 既,已经
极,尽
夫(fú ),那
课堂练习
1.对划线词注音释义是否正确?
A 褒禅山(bāochá n 即华山)亦谓之华山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ǒng,坟墓)也 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深远幽暗)然 (
√Hale Waihona Puke √ √)(zhǒng ) ( )
D 既其出,则或咎(jiù ,责怪)其欲出者
E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帮助)之 F 庐陵箫君圭(guī,人名)君玉 G 余弟安国平父(fū,对男子的美称)
(
)
ng ( xià ) ( (
√
)
fǔ )
课堂练习
2、下列句中哪些字是特殊用法?请找出并解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作。
听读课文
游褒禅山 记 王安石
1、哪几段记游 ? 第1、2段记游 2、哪几段主要 是议论?
第3、4段议论
第5段是补记
文言知识
代 词
“其”字用 法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相当于“它”(他、她、他们)。 人称代词 的”。 们”、 相当于“它(他、她、他们)
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
第 一 段
现名 原名 仆碑 音谬 第四段的议论
第三段: 第三段的议论
第 二 段
前洞 后洞
记叙
平 窈 寒 深
愈 记游者众 深 愈 出 好游者 难 洞 愈 深不能穷 奇
议论 第四段 悔:
尽吾志可以无悔。 学者要深思慎取。
归纳小结
记叙惜墨如金,紧扣游山的经 历,笔笔都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议论有根有椐,处处从前面游 山的经历说起。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而予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 然视其左右
盖其又深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既其出
4、助词,无实在意义。
研读课文
第 现名 一 段 原名
仆碑 音谬
第四段的议论 第三段的议论
第 二 段
前洞 平 记游者众
窈
后洞 寒 好游者
悔
出 洞
深
不能穷
研读课文
文言知识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距洞百 余步,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独其 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 之“华”者,盖 音谬也。
名,名词活用 作动词,称作。
文,碑文、文 字。
文言知识
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而记 游者甚众,所谓 前洞也。由山以 上五六里,有穴 窈然,入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 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 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 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 以感为辅。
教学目标: 文一、二段;
1、读准、读通、读懂课 文以适用为本, 2、体会王安石游记的独 务为有补于世。
特之处:记叙为议论服务,记 叙议论紧密结合。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
词,照明。
6.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
课堂练习
3、请根据所学的“其”字的知识,连线。
1、指示代词,相当于 “那”“那个”“那 些”。 2、相当于“它”(他、 她、他们)。 相当于“它(他、 她、他们)的”。 3、第一人称,相当于 “我”、“我们”“自 己”。
“自己”。 副词,表示反问等语气,可译为“难道”等。
如“其孰能讥之乎”。
助词,无实在意义,如“既其出”。
文言知识
褒禅山亦 谓之华山。唐 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而卒 葬之,以故其 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 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舍,名词活用作 动词,筑舍定居。 卒,副词,最终。 名,名词活用作 动词,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