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髓质
大脑髓质
联络纤维
一、短纤维: 弓状维联系相邻脑回 二、长纤维 : 1、钩束 连接额叶眶回与颞叶前部的纤维。 2、上纵束 在大脑外侧裂的上方,连接额叶、顶叶、枕叶与颞叶 3、下纵束 位于半球底面,连接枕叶和颞叶。 4、扣带 联合扣带回和海马回的部分。
上纵束
扣带
弓状纤维
钩束
下纵束
3. 投射纤维
投射纤维由连接大脑皮质与脑干、脊髓的上、下 行纤维组成,与半球表面垂直,呈放射状走行。 在脑底神经核处,集中成宽厚的白质带,称为内 囊.
内 囊
1)经内囊前肢投射纤维:主要 有额桥束和由丘脑背内侧核投 射到额叶前部的丘脑前辐射。 2)经内囊膝部的投射纤维:有 皮质核束,该束纤维是从中央 前回下1/3(躯体运动区头面部 代表区)发出纤维下行到脑干 各躯体运动核。
3)经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经豆丘部的下行纤维束为皮质 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顶桥束 等;上行纤维束是丘脑中央辐 射和丘脑后辐射。 其中皮质脊髓束是中央前回中 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纤 维至脊髓前角运动核的纤维束. 而丘脑中央辐射是丘脑腹后核 至中央后回的纤维束,传递皮 肤感觉和肌、关节的感觉,如 损害波及此区,则有对侧躯体 感觉障碍。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相对 应的皮质,是构成半卵圆中心 的主要成分。 嘴、膝部的纤维连接两侧额叶 的前大部;干部连接两半球额 叶的后部和顶叶;干后部和压 部连接两侧的颞叶和枕叶。 胼胝体连接两侧额、枕二极的 纤维形成“U”字形巨束,分别叫 前剪和后剪,其余纤维呈放射状 至两侧大脑皮质的各部,叫胼胝 体放射.
内 囊
内囊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 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内囊 是一 “> <”字形的白质板,分 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 三部。 内囊前肢(又称额部)伸向前 外,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内囊后肢(又称枕部)伸向后 外,分为豆丘部(豆状核与丘 脑之间)、豆状核后部和豆状 核下部。内囊膝介于前、后肢 之间,即“>” 或 “<”字形转角 处。
断层解剖学考试重点
断层解剖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半卵圆中心:是大脑半球断面内的髓质,是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组成。
以最大断面的半卵圆中心髓质(半卵圆中心中部)层面分为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和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
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是大脑内部结构最为复杂的层面,髓质丰富。
2. 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肺段。
3. Glisson系统(Glissonsystem):由血管周围纤维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形成,三者在肝内的分支与分布基本一致。
4. 颈动脉鞘:颈深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至颅底,下连纵隔,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5. 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及减少颅骨的伪影。
6. 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结处向前微突形成的角,易在体表摸到,与第2肋平对,是计数肋序数的重要标志。
7.门腔间隙: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
8.第一肝门:在肝下面的横沟处,是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肝的部位9. CT值:CT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来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在工作中,通常将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单位为HU。
10. 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于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
11. 肺韧带:位于肺根下方,有前、后两层纵隔胸膜重叠形成的三角形皱襞,呈冠状位,连于肺下叶和后纵隔之间。
12.肺门:是肺纵隔面中央椭圆形的凹陷处,是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支气管动脉和静脉、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肺的部位。
13. 肝段:就是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一般肝分为左、右半肝,5叶和8段。
14. 坐骨肛门窝:在闭孔内肌内侧为耻骨直肠肌,该肌系肛提肌的一部分,起自耻骨内面,肌束向后呈“U”字行环绕直肠会阴曲,其厚度约4mm,两侧充满脂肪组织的三角形区域。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52446
端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 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 10 万个(越 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 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 1 万个藏书为 1000 万册的图书馆,人脑中的主要成分 是水,占 80% 。脑虽只占人体体重的 2% , 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 25% ,血流量 占心脏输出血量的 15% ,一天内流经脑 的血液为 2000 升。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 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四)、传导性失语症(中央性失语)
(1)症状:自发言语流利但混乱; 听语理解及 阅读障碍 不明显; 但复述障碍明显(与 Wernikle 失语不同)。 (2)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 叶语言区。
13,14,15,16
17 18,19
岛叶
枕叶距状裂上下 17区周围的枕、顶、颞叶皮质
岛叶联合皮质
视觉初级感受区 视觉联合皮层
Brodmann分区 (BA)
大脑皮质部位
颞下回
颞中回 颞上回 扣带回皮层,前部为24区,后部为23区 额叶下部眶额皮层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CA1-CA4 颞叶前、内侧部的联合和感觉皮质
(五)、 味觉区嗅觉区
位于颞叶海马 旁回的钩处 (34)区。
(六)、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
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与语言有关的脑区
人类大脑皮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进行思维 和意识等高级活动,并进行语言的表达,所以在 人类的大脑皮质上有相应的语言中枢,它有赖于 听觉、视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功能的 完整性。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大脑的部位不同, 即语言的功能区。损害该功能区即出现不同的失 语症或失写症。
大脑结构-解剖学
在顶枕沟下方有一距状裂, 裂上为楔叶,裂下为舌回。
胼胝体沟绕过胼胝体后端向前
伸至颞叶前端,称海马沟。其腹 内侧有海马旁回,其前湍弯曲成 钩形,称钩。
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三者 连成一环,称为边缘叶, 它是边 缘系统的一部分, 后者还包括:
• 多数男性方向感天生就比女性强。
大脑“吃”什么: • 大脑最喜欢吃糖。因为只有糖能顺利透过脑障碍
而进入脑组织被脑细胞利用。
• 大脑还喜欢“吃”蛋白质中的谷胱甘肽。动物的 肝脏和血肉中有丰富的谷胱甘肽,是健脑的佳品。
• 大脑还要吃一些卵磷脂。卵磷脂在蛋黄,黄豆内 含量很多,人应多吃些蛋黄和黄豆等食品。
3、大脑半球的底面
额叶底面有短小 多变的眶沟,形成 若干眶回。
其内侧有一条嗅 束,前端为嗅球, 与嗅神经相连。
嗅束向后连于海 马旁回和钩等嗅觉 高级中枢。
二、大脑的内部结构
(一)、大脑皮质
一)、概述
约有有140亿个神经细 胞,按照一定规律分层排 列。
分为传出和联络两类神 经元。
总面积为2200平方厘米。
中央沟之后方有中央后回,顶 叶被一纵行的顶间(内)沟分为沟 上方的顶上小叶,其下为顶下小叶。 由于大脑外侧沟和颞上沟伸入顶下 小叶,故又分为缘上回和角回。
在颞叶上,有两条与大脑外侧 沟平行的纵沟,称颞上、下沟,分 颞叶为颞上、中、下回。另在颞上 回中部,有些皮质卷入大脑外侧沟 内称颞横回。
2.大脑半球的内侧面
大脑
大脑被大脑纵裂分为左、右 两个半球。
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
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
皮质和髓质的名词解释
皮质和髓质的名词解释
皮质,又称大脑皮层,是外侧的薄膜,由脑胶质和神经元组成,主要负责从感官接收信息、控制运动、行为反馈以及认知能力等。
它是大脑表面的最外层,也是大脑活动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在人类大脑形成核心。
它与大脑髓质相互联系,成为人类的大脑构成的主要部分。
髓质:
髓质是大脑中最主要的结构之一,位于从大脑下方开始的编织状的组织内部。
它的责任是调控大脑中心的运动和行为,同时也是连接大脑皮质的桥梁。
髓质由三个主要部位组成,包括丘脑、脑干和小脑,每个地方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其中丘脑是控制行为的基础,脑干主要负责控制大脑的感官和运动,小脑则负责调节体内各种平衡。
- 1 -。
大脑皮质功能分区
(四)、传导性失语症(中央性失语)
(1)症状:自发言语流利但混乱; 听语理解及 阅读障碍 不明显; 但复述障碍明显(与 Wernikle 失语不同)。
(2)定位:左脑缘上回,常累及颞 叶语言区。
(五)、皮层性感觉失语症
(1)症状:口语流利;听语理解明显 障 碍;复述正常。
颞叶后部围绕41区的部分
参与听觉过程
额、顶叶中央前后回下部的中央下区
第二躯体感觉区
额叶额下回后部三角区
Broca语言运动区
额叶额下回后部岛盖区
Broca语言运动区
额叶额中、下回前部的上外额叶皮层
参与前额叶的这新执行功能
额叶额下回前下部皮层
参与前额叶的这新执行功能
颞叶内侧的下脚后区
颞叶和岛叶交界处的岛旁区
额叶下部眶额皮层
参与前额叶皮层的整合功能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参与边缘系统的整合功能
颞叶内侧的海马结构CA1-CA4
和短时记忆有关
颞叶前、内侧部的联合和感觉皮质
参与嗅觉有关的功能,嗅觉中枢
扣带回后部和颞叶内侧之间的移行部, 参与边缘系统功能 即压后扣带皮质
顶叶内侧面,23区背侧的上后扣带皮层 参与边缘系统和顶叶整合功能
五叶: 额叶 颞叶 枕叶 顶叶 岛叶
颞叶
额叶
顶叶
枕叶 岛叶
上外侧面的沟和回 额上回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
脑的结构和功能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心沟以前。在中心沟和中心前沟之间为中心前回。在其 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 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 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 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 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心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心小 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心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心沟和中心后沟之间为 中心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 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 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 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 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 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心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体觉区是治理身体上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身体上所有热觉、冷觉、压觉、触觉、痛觉 等,均受此中枢的治理。体觉区位于顶叶的皮质内,隔中心沟与运动区相对。体觉区的功能与身体 各部位的关系,也是上下颠倒与左右交叉的。 • 3,视觉区
视觉区是治理视觉的神经中枢。视觉区位于两个半球枕叶的皮质内,交叉控制两只眼睛。 由视神经通路可以看出:每只眼球内视网膜的左半边,均经由视神经通路,与左半球的视觉区连接。 这说明左半球的视觉区,同时控制左右两只眼睛。同样,右半球的视觉区也同时控制左右两只眼睛。 视野是指在眼不转头不摇的情形下目光所见及的广阔面;只有出现在视野之内的东西,才有可能看 见。视网膜是光线刺激的感受器,其功用相当于照相用的软片。视神经是传导视觉神经冲动的神经 元。视交叉位于视丘之下,是视神经通路的交会点。视神经是两眼视神经冲动会合后通往视觉中枢 的通路。 • 4,听觉区
人的大脑左右半脑是怎么分工的
大脑简介 (1)我们的左右大脑如何分工 (2)右脑的意义 (2)右脑开发的目的 (3)左右脑如何合作 (3)人的大脑左右半脑是怎么分工的 (3)大脑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3)人体的左右脑分工 (4)1.认识我们的大脑 (4)2.开发我们的大脑 (4)3.左右脑功能的作用 (5)4.左右脑理论脑又分为左、右两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脑”,左半球就是“左脑”。
(5)大脑简介大脑,是脑与间脑。
在医学及解剖学上,多用大脑一词来指代端脑。
端脑有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端脑半球)。
将两个半球隔开的是称为大脑纵隔的沟壑,两个半球除了脑梁与透明中隔相连以外完全左右分开。
半球表面布满脑沟,沟与沟之间所夹细长的部分称为脑回。
脑沟并非是在脑的成长过程中随意形成,什么形态出现在何处都完全有规律(其深度和弯曲度因人稍有差异)。
每一条脑沟在解剖学上都有专有名称(nomina anatomica)。
脑沟与脑回的形态基本左右半球对称,是对脑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比较重要的脑沟有外侧沟(lateral sulcus)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中央沟(central sulcus)起于半球上绿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顶枕沟(parietooccipital sulcus)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下向上。
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额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枕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4cm处)的连线;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其他部分不同布满细小的浅沟(非脑沟)。
左右大脑半球有各自的称为侧脑室的腔隙。
侧脑室与间脑的第三脑室,以及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的第四脑室之间有孔道连通。
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脑的液体称为脑脊液。
脑脊液在各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循环,如果脑室的通道阻塞,脑室中的脑脊液积多,将形成脑积水。
大脑的功能解剖[精解]
大脑的功能解剖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
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
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
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
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
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
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
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
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
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积聚的部位。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分布的灰质称为~。
髓质: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2、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
神经: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积聚成团或柱,称为~。
纤维束(传导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称为~。
脊神经节:脊神经的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的膨大部分。
脑神经核:脑干内与第III-第XII对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的神经核。
3、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学基础称为~。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称为~。
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在灰、白质交界处纵横交叉成网,胞体散在其中,称为~。
6、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为~。
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向上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称为~。
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称为~,又称三叉丘脑束。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
脊丘系:即脊髓丘脑束,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称为~。
内侧纵束:7、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隆起称为~,主要由皮质脊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
大脑负责记忆功能的区域
大脑负责记忆功能的区域大脑负责记忆的区域是比较多的,你知道大脑的哪些区域是存储记忆的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大脑负责记忆功能的区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运动区(motor area)运动区是管理身体运动的神经中枢,其部位在中央沟之前的皮质内,身体内外所有随意肌的运动,均受此中枢的支配。
运动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呈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方式进行。
体觉区(somatosensory area)体觉区是管理身体上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
身体上所有热觉、冷觉、压觉、触觉、痛觉等,均受此中枢的管理。
体觉区位于顶叶的皮质内,隔中央沟与运动区相对。
体觉区的功能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也是上下颠倒与左右交叉的。
视觉区(visual area)视觉区是管理视觉的神经中枢。
视觉区位于两个半球枕叶的皮质内,交叉控制两只眼睛。
由视神经通路(neural pathway)可以看出:每只眼球内视网膜(retina)的左半边,均经由视神经通路,与左半球的视觉区连接。
这说明左半球的视觉区,同时控制左右两只眼睛。
同样,右半球的视觉区也同时控制左右两只眼睛。
视野(visual field)是指在眼不转头不摇的情形下目光所见及的广阔面;只有出现在视野之内的东西,才有可能看见。
视网膜是光线刺激的感受器,其功用相当于照相用的软片。
视神经(optic nerve)是传导视觉神经冲动的神经元。
视交叉(optic chiasma)位于视丘之下,是视神经通路的交会点。
视神经(optic tract)是两眼视神经冲动会合后通往视觉中枢的通路。
听觉区(auditory area)听觉区是管理两耳听觉的神经中枢。
位于两半球的外侧,属于颞叶的区域。
每一半球的听觉区均与两耳的听觉神经连接,但与视觉区的特征又不相同。
每一半球的听觉区,均具有管理两耳听觉的功能,其中一半球的听觉区受到伤害时,对个体的听觉能力只有轻微的影响。
联合区(association area)联合区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中枢。
名词解释髓质
名词解释髓质髓质是指神经系统中负责信息传递的部分,包括脊髓和大脑皮层的白质,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纤维髓鞘。
髓质在神经系统中起着传递和加速信号的作用,是神经系统高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髓质的结构1. 脊髓和大脑皮层的白质脊髓和大脑皮层的白质是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的,这些纤维内部有许多包裹着它的突触,英文名为synapse,也就是指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连接点。
这些纤维中有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叫做髓鞘细胞,这种细胞负责在神经纤维的表面形成髓鞘,从而使得神经信号能够更快地传递。
2.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纤维髓鞘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纤维髓鞘也是由髓鞘细胞形成,它们位于神经纤维的表面。
这些髓鞘细胞可以将神经信号快速地传递到体表或肌肉中,从而负责机体的感知和运动。
二、髓质的功能1. 传递和加速神经信号髓质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传递机体的神经信号,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将这些信号加速。
髓鞘的形成可以让神经信号在神经纤维内快速传递,从而提高神经传递的效率。
髓质的存在也可以促进大脑和脊髓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协调。
2. 维持神经功能稳定髓质的形成和维持对于神经系统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髓鞘细胞的损坏会导致神经信号传递速度减缓,进而影响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此外,髓质中还含有一些重要的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它们可以维持神经细胞的稳定和功能正常。
三、髓质的疾病1.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病人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和损害髓鞘细胞,造成神经信号的传递和测量紊乱。
患者会出现肢体无力、视力模糊、平衡难以维持等症状。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障碍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髓鞘的严重损伤。
这种疾病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病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易感染和出血等症状。
3. 亚急性联合变性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会攻击和损坏髓鞘细胞,从而导致机体肢体无力、感觉减退和平衡失调等障碍。
大脑功能结构详解
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心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2)大脑皮质的分区:大脑皮质的构筑虽以6层为基本型式,但各处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别。为了便于进行形态研究和机能分析,学者们根据细胞构筑和神经纤维的配布对大脑皮质进行分区。各家分区的标准和数目很不一致,较常用的是Brodmann的52区,按此分区法,第I运动区为4区,第I感觉区为3,l,2区,第1视区为17区,听区为 41、42区。
大脑半球深部结构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是大脑皮质下的一组神经细胞核团,它包括纹状体、杏仁核和屏状核(带状核)。
纹状体又包括尾状核、豆状核两部分。纹状体是丘脑锥体外系重经结构之一,是运动整合中枢的一部分。它主要接受大脑皮质、丘脑、丘脑底核和黑质的传入冲动,并与红核、网状结构等形成广泛的联系,以维持肌张力和肌肉活动的协调。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连贯分布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
2.皮质:在大脑、小脑的表面形成的灰质称皮质。
3.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4.髓质:在大脑、小脑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5.神经核: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聚集在一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核,6.神经节: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聚集在一起,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
7.纤维束(神经传导束):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一束纤维,称为纤维束8.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神经。
9.脊髓节段:脊髓连接31对脊神经,将每队脊神经对应的那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10.边缘叶:是位于胼胝体周围的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的总称,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和中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等、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11.基底核:为半球髓质深方的灰质团块,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核杏仁体。
12.大脑半球的髓质:由皮质深方的神经纤维聚集形成,包括联络纤维、联合纤维、投射纤维。
13.内囊:绝大部分投射纤维集中在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通过,形成了宽厚的白质纤维板,称为内囊。
是联络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和脊髓间的上、下投射纤维。
内囊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左右略称“><”状,分三个部分: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主要有丘脑前辐射和下行的额桥束通过;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视辐射、顶枕颞桥束、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内囊膝:位于前、后肢的交角处,有皮质核束经此下行。
内囊是投射纤维高度集中的区域,该部位的小动脉破裂或栓塞时,内囊膝和后肢长受累及,可导致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对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的“三偏综合征”。
14.语言区:左侧半球被认为是语言区的优势半球,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阅读中枢四部分。
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的结构与功能(一)一、大脑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
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
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
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二、大脑的结构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
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
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
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
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
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
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
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积聚的部位。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分布的灰质称为~。
髓质: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2、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
神经:在周围部,神经纤维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积聚成团或柱,称为~。
纤维束(传导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称为~。
脊神经节:脊神经的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的膨大部分。
脑神经核:脑干内与第III-第XII对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的神经核。
3、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学基础称为~。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称为~。
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在灰、白质交界处纵横交叉成网,胞体散在其中,称为~。
6、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为~。
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向上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称为~。
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称为~,又称三叉丘脑束。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
脊丘系:即脊髓丘脑束,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称为~。
内侧纵束:7、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隆起称为~,主要由皮质脊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
大脑产生记忆的区域_记忆怎样产生
大脑产生记忆的区域_记忆怎样产生你想知道大脑是如何产生记忆力的吗?大脑的哪些区域是存储记忆的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脑产生记忆的区域的知识,比较复杂,希望大家能耐心点看完。
大脑产生记忆的区域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
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
大脑半球的背侧面,各有一条斜向的沟,称为侧裂(lateral fissure)。
侧裂的上方,约当半球的中央处,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脑沟,称为中央沟(central fissure)。
每一半球又分为四个叶(lobe)。
在中央沟之前与侧裂之上的部位,成为额叶(frontal lobe),为四个脑叶中之最大者,约占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侧裂以下的部位,称为颞叶(temporal lobe);中央沟之后与侧裂之上的部分,称为顶叶(parietal lobe);顶叶与颞叶之后,在小脑之上大脑后端的部分,称为枕叶(occipital lobe)。
以上各脑叶,均向半球的内侧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脑叶区域内,各有许多小的脑沟,其中蕴藏着各种神经中枢,分担不同的任务,形成了大脑皮质的分区专司功能。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髓质——联合纤维
1、钩束Unciform fasciculi 连接额叶眶回与颞叶前部的纤维。
2、上纵束Fasciculus longitudinalis superior 在大脑外侧裂的上方,连接额叶、顶叶、枕叶与颞叶
3、下纵束Fasciculus longitudinalis inferior 位于半球底面,连接枕叶和颞叶。
1、 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
为通过胼胝体联合 两半球间的纤维,它向 大脑半球各个方向放射 到大脑皮质。
膝
干 压部
穹隆
胼胝体
前连合
பைடு நூலகம்
大脑髓质(三)上纵束
联合纤维
Association fiber
联系同侧半球不同部位 钩束 的皮质,有长短之分。
弓状纤维
上纵束
扣带
下纵束
钩束
弓状纤维 下纵束
大脑髓质
二、大脑解剖学(二)大脑髓质
• 大量纤维集成髓质。
半球 同侧半球脑回
脑叶 大脑皮质
半球, 脑回、 脑叶间, 脑干、脊髓之间
大脑髓质的纤维联系可分为三种:
连合纤维 联合纤维 投射纤维
Commissural fiber Association fiber Projection fiber
大脑髓质(二)
4、扣带Cingulum 联合扣带回和海马回的部分。
上纵束
扣带束
弓状纤维
钩束
下纵束
大脑髓质(三)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 为大脑皮质与脑干、脊髓 间的上行和下行纤维。
放射冠:投射纤维在大脑半球 内呈扇形散开形成(或称 半卵圆中心)。
内囊(internal capsule):投 射纤维在豆状核、尾状核 和丘脑间纤维密集靠拢组 成。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背侧丘脑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后
尾状核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听辐射 视辐射
投射纤维(二)
• 内囊: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
前肢
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膝部
后肢
• 内囊损害“三偏征” —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丘脑中央辐射)
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 对侧视野偏盲(视辐射)
内囊解剖图
前
• 前肢:
丘脑前辐射、
皮质核束
额桥束
• 膝:皮质核束
• 后肢: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皮质脊髓束
顶枕颞桥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