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3绿色蝈蝈word教案(5)

合集下载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重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重点)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难点)一、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

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本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绿色蝈蝈?2、在文章中找出对绿色蝈蝈外表描写的句子。

3、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蝈蝈的哪个方面的习性?四、品味探究。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的?有什么作用?五、小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和小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并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看谁能猜到你写的是谁或哪种动物。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大颚()吮取()低劣()篡夺()喑哑()()窸窣()()gōu ()火 shu()猎贪ln()哀ho()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体会文章富有的文学笔法特点。

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小动物,像起舞的蝴蝶,鸣唱的知了,可爱的蜻蜓,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也许你已经从不同文章中体会到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三、感知内容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提示:“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明确: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3、有很多同学对蝈蝈的叫声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提示:“窃窃私语”,拟人手法。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比喻。

“喑哑、尖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四、细读课文1、大家在阅读课文时是否发现,课文中的蝈蝈有很多的称呼?请大家熟读课文,找到关于蝈蝈的不同的称呼。

2、在蝈蝈那么多的称呼之下,你读出了作者对蝈蝈怎样的情感?这些称呼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课文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绿色蝈蝈教案适用学科初中语文适用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分钟知识点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2.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复习预习选自《昆虫的故事》。

(又名《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本书的问世被看做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者介绍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岁,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

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三、知识讲解考点1 注音:扰乱rǎo luàn哀鸣āi míng狩猎shòu liè哀号āi háo喧嚣xuān xiāo吵闹;喧哗。

喑哑yīn yǎ沉寂chén jì静谧jìng mì篡夺cuàn duó劫掠jié lüè酷爱kùài妒忌 dù jì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感知课文语言的美。

运用比较、讨论、分享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生命奥秘的探究欲望。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蝈蝈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蝈蝈这一生物。

提问:“你们对蝈蝈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外貌特征。

通过提问:“蝈蝈的外貌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通过提问:“蝈蝈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蝈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对蝈蝈有什么新的认识?”5.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6.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以“我眼中的蝈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蝈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

《绿色蝈蝈》教案《绿色蝈蝈》教案篇一(邮编:518052广东深圳荔香中学萧明光e-mail:正文2008字)“探究”性学习,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

对于阅读,无论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抑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

因此,对于本篇的阅读教学,尽管课时分量可能要略轻,因为它是略读篇目,但探究教学的方式当要强化和突出。

如何演绎成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呢?窃以为,可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探究内容,整体感知。

这一步即是探究文本写了什么?它是任何阅读教学方式都离不了的基础,没有学习主体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其它方面的所谓探究缺乏立足之点,难免变成空中楼阁。

因此,基础要牢,学习主体的阅读时间要给足。

本文表达生动,富有童趣,足可让学生引起共鸣。

只要提供了相应的阅读时间,学生主体功能多半能被激发,逐段引导,大体可把握基本框架。

文本先从声音起,续写通过回忆,描写绿色蝈蝈的形貌,再根据作者自己的所见和喂养经历,陈说它的勇敢善斗与食物需要及范围,最后介绍共居在一起的特点。

略加点拨,即可板书出探究的结果——即整体框架:夜闻:其声(柔和)日见:其形(漂亮)其斗(勇敢)生活习性常喂:其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同类相食)常见:其居(和睦宽容)第二步:探究成文之因,了解写作依据。

美国《国家科学标准》如是说“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本课作者所用的方法及种种活动是怎么写成的,它的丰富翔实、精确细致、生动形象的材料是怎么来的,根源在哪?无法外找,本文中可找到。

问题是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的引导。

这一点的教学如果成功,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自主意识、积极发展兴趣的培养。

为什么呢?首先,就作者及其巨著《昆虫记》而言,他是花了近20年的时间(1870—1889)写成的,此时正是法布尔人生中年到老年的漫长二十年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童真而又仔细地观察了大量昆虫的活动,用富足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而生动的向我们揭示了昆虫王国的别样景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5篇绿色蝈蝈篇一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运用比喻)暗哑类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④比照: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比照(作者对蝈蝈的喜爱)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3、按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1)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

如指出蝈蝈也有怎么的一面。

(2)“以人性照顾虫性,以人情照顾虫措〞,充满了对这种水生命的热爱。

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

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

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

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假设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布置作业这篇文章这么有趣,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绿色蝈蝈篇二目标:1、法布尔及其《昆虫记》。

2、本文文体特点。

3、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4、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字词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的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绿色蝈蝈》教案新人教版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语文综合能力锻炼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写作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绿色蝈蝈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课文中提到了绿色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关系。
2.修辞手法分析
-拟人:课文中将绿色蝈蝈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情感,如“蝈蝈唱歌”、“蝈蝈快乐”等。
-比喻:课文中将绿色蝈蝈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如“蝈蝈的叫声像一首美妙的乐曲”。
-排比:课文中有时候会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蝈蝈喜欢吃水果,喜欢吃蔬菜,还喜欢吃花蜜”。
2.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并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线教学平台:利用教学软件和在线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进行课堂讨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随堂测试:在随堂测试中,学生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出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对其观察的方法等知识点。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大多数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描写和分析。他们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我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也提醒学生们在课堂讨论和作业写作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长环境及观察、研究绿色蝈蝈的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了解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扩展对绿色蝈蝈的了解。

(3)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欲望。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

(2)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绿色蝈蝈的生长环境及观察、研究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录音。

(2)绿色蝈蝈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绿色蝈蝈》。

(2)查阅有关绿色蝈蝈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绿色蝈蝈》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查阅的绿色蝈蝈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书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生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1. 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课文《绿色蝈蝈》的剩余部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3《绿色蝈蝈》《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讲义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篇饶有风趣的小品文,作者选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稠密的爱好,也有喂食小动物的阅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一般、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阅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了解课文内容,归纳蝈蝈的日子习性。

2、品尝言语,品析美词佳句,领会言语特征。

3、学习法布尔的探求精力和调查办法,培育科学精力和探求不知道国际的爱好。

1.培育阅览才能——全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尝言语——品析美词佳句,领会言语特征。

经过比较、剖析,引导学生感触文章的笔法特色;感触、学习法布尔的探求精力和调查办法。

一课时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调查漫笔,是一篇美丽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力与人文精力高度结合,描绘生动,饶有风趣,在重复吟诵中体会生动逼真的言语特色,如拟人方法的运用及表达作用。

研讨指点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风趣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讲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在探求的积极性,为深层掌握辞意供给宽广的活动空间。

榜首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喜欢哪种动物或昆虫?把它介绍给咱们。

看来咱们对事物的调查是很翔实的,介绍了中较好掌握住事物的特征,今日咱们就来知道其间的一种小动物——绿色蝈蝈。

二、了解作者法布尔,法国闻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人家中,从小迷上大天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完结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居处------“荒石园”里完结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以很多科学陈述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作,文体根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不只翔实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讨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讨的动因、生平志向、常识布景、日子状况等等,无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材料。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国际的维吉尔”的称谓,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谓他是名副其实的。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

从小迷恋大自然。

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绿色蝈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

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

“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局部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式]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

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

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

今天,我求将接触到厂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儿他就是法布尔。

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假设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
外貌:漂亮苗条匀称
不喜欢吃莴苣叶
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喜甜食(蝉)
(3-11段)食物偶吃水果、青草
品尝死尸(贪婪)
居住:共居、不争吵(和睦共处)
生动传神的语言;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拟人手法: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
11、学完本文,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
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写作特点方面总结。
三.语言运用:造句练习:
扰乱沉寂静谧隐隐约约连绵不断夜色苍茫津津有味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习题。
4、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
蟋蟀果酱狩猎篝火和睦雌雄糖浆篡夺姊妹干涩
2、问作者;本文作者()是()国()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
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及其()。
《绿色蝈蝈》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数
2课时
课型
新授
课题
绿色蝈蝈(法布尔)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2、学习法布尔潜心研究小生命的可贵品质,借鉴其写法上的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生命。字数在500字左右的观察性说明文。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

【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3绿色蝈蝈》word教案 (5)】

【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3绿色蝈蝈》word教案 (5)】

《绿色蝈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用具:PPT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猜谜:(课件展示)谜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二:“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2、作家简介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

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二)整体感知,认识蝈蝈1、对照幻灯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篝(gōu)火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大颚(è)喙(huì)嗉囊(sùnáng)窸(xī)窣(sū)吮(shǔn)吸喧嚣(xiāo)喑(yīn)哑(yǎ)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找找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有关蝈蝈的哪些方面?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哪方面的习性?在文中划出要点词句。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蝈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蝈蝈吗?知道蝈蝈有什么特点吗?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蝈蝈的文章,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对蝈蝈的喜爱。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蝈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教师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绿色蝈蝈》,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蝈蝈的特点?2.作者为什么喜欢蝈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课堂讲解1.教师继续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蝈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我们应该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熟背课文。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与书写,词义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蝈蝈生活习性的描述。

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理解作者的观察与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蝈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猜谜:(课件展示)
谜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二:“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2、作家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

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二)整体感知,认识蝈蝈
1、对照幻灯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
篝(gōu)火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大颚(è)喙(huì)嗉囊(sùnáng)窸(xī)窣(sū)
吮(shǔn)吸喧嚣(xiāo)喑(yīn)哑(yǎ)
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找找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有关蝈蝈的哪些方面?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哪方面的习性?在文中划出要点词句。

示例:外形:嫩绿、漂亮叫声:微弱、柔和食性:杂食
居住:和睦
叫声、食性、居住是蝈蝈的习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蝈蝈的食性。

作者是怎样发现蝈蝈的这些特点的呢?(实验和观察)
只有观察,实践,研究,才能写出这样的长篇巨著。

(三)语言赏析
1.老师用大屏幕给出摘自辞海的对蝈蝈的介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与课文相比,更喜欢读哪一个?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

螽斯的一种。

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

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也有称之为“哥哥”。

2、让学生找出这篇文章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四)探究品味
1、找出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方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归纳总结:(写法角度)
(1)生动传神的语言。

对蝈蝈充满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2)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可读性强。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突出蝈蝈的特征。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六)拓展延伸
模仿法布尔描写蝈蝈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昆虫或其它小动物。

(七)布置作业
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绿色蝈蝈
附板书设计:
蝈蝈——蝉(叫声)
对比蝈蝈——鹰(捕食)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身材优美、苗条匀称”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