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民族大团结(4)

合集下载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入新课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 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 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是第四届全国少 数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会会歌。当 那优美的旋律在 运动场上回荡的 时候,在场的每 一个人都深深地 感受到中华民族 大家庭的团结和 兴盛。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民 族大团结》一课。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 民族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为实现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 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 会。 ②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建设。 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成立时间 1947年5月 1955年10月 1958年3月 1958年10月 1965年9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材料三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是
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 和不利因素。” ——江泽民
(1) 根据材料一 , 你能说出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多民 族国家吗? 56个民族。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 治”,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吗?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7.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实施纲要》的内容被载 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C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 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宗教信仰自由
历史解释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 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解放独立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政治认同。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民 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 展的兴边富民行动,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
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5.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 的历史性跨越。
易错易混 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新中国成立前成立的,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自治区。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自 治前提是维护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4.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 族共同繁荣。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返回
此寨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 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堪 称世界建筑奇观。
瑶族文化历史悠久,薪传不绝,内涵丰富,风情浓郁,瑶 族同胞能歌善舞,瑶族“耍歌堂”“长鼓舞”“瑶族婚俗”接连被列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瑶族婚俗、排瑶民歌、瑶 族刺绣均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谢观看
——中国网
(1)观察图一,“宣政院辖地”指的是今天哪个地区?根据图 二,概括清朝管辖西藏的措施。
地区:西藏地区。 措施:设立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2)2020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依据材料二,归纳西藏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
69周年。 原因:①西藏获得和平解放;②平叛;③进行民主改革(或 废除农奴制);④西藏人民的努力(或西藏人民的生产热情); ⑤建立西藏自治区(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体现了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C )12.“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 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 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 B )6.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 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 D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重点内容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重点内容

第12课民族大团结重点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按照民族聚居的人
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3. 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
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
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
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通过人员、资金、技术、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三、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了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1教学目标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2学情分析我校大部分学生是汉民,只有少数回民,其他少数民族较少,需要学生多学习少数民族知识,体会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优势3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活动2【讲授】承上启下,讲授新课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活动3【讲授】新课内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 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表格式)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中的专题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关系国家团结安定的重要问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重点介绍了两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港澳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扩大的事实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认识。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迁移。

但是,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概括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时空坐标轴,梳理民族大团结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史实,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研读史料,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识记“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原因、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精品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精品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有力维护了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
利益,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遗产,在理
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
源流。它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改革开放国策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D)5.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 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A )9.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 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C )10.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 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 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A )3.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 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
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首页
末页
能力提升
( B )4.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
首页
末页
谢谢观看
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提纲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提纲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内容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性质/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 制度确立过程: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6.数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多个自治县。

7.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共同繁荣发展1.原因: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各民族发展不平衡;2.举措:①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体表现:建设大批项目,如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等)。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17张PPT)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17张PPT)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内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
文成公主入藏
成吉思汗
张骞通西域
努尔哈赤
元朝宣政院 清朝驻藏大臣
①历史特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 灿烂的中华文明。
各民族在共御外 敌中建立了休戚与 共的亲密关系,在 根本利益上完全一 致。
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B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措施(文化方面)
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 《玛纳斯王传》
二、共同繁荣发展--措施(政策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
巩固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 基础
③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 保障各少数民族自治
二、共同繁荣发展--原因
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藏族人民 1949年的北京街景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 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 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 水平十分落后。
1979年,时任山东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 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 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共18张PPT)

7.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 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1)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使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 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 等。结合所学知识,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 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自学书本第一目,解决相关问题
1.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
3. 我国民族自治地分成哪几个级别?有哪几 个民族自治区? 4.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 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 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 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其作用包括(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巩固祖国统一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实行“资金援疆”“智力援疆”体现了( ①同步富裕原则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玛纳斯》
藏族
蒙古族
柯尔克孜族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④ 案例
a.西部大开发
极大地带动了少 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
b.青藏铁路通车

民族大团结12课教案初中

民族大团结12课教案初中

民族大团结12课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难点:1. 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2. 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教学准备:1. 教材2. PPT3. 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五、观看视频(10分钟)1.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民族团结的意义。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学生提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教师引导并总结。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思考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掌握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初中历史课件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初中历史课件第12课:民族大团结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 题:
国家采取哪些措施 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民族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长期融合 形成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利于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 维护国家统一。
左边是青藏铁路线路图,读图并 回答:
1、20世纪末为了促进民族共同繁 荣发展,中央做出了什么决定?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022年3月20日
思考并回答:
1、我国为解决 民族问题制定了 什么制度?颁布 了什么法律?
2、我国民族自 治地方有哪些行 政级别?现在有 哪些自治区?第 一个自治区是哪 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 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 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 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请标记出青藏铁路起始点的城 市A、B分别是哪个城市?
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哪一年? 有什么重要意义?
4、国家为了促进青海、西藏共同 发展还采取了什么行动?
5、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流交 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3、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的作用? 意义?
思考并回答:
1、中华人课堂笔 记上。
民族区域自治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的政治制度,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 族人民当家作的主 权利,有利于维护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结;有利于民族平 等、团结、共同繁 荣。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意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各民族共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知识与能力: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步骤】导入1、欣赏《神奇的九寨》,讨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歌手、艺术家、杰出人物。

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3、引入课题,朗读课题。

思考:这个课题说明什么?探究新知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2、朗读政策P86的话。

看看它表达了几层意思?然后归纳为: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机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核心:自治权3、他们是如何行使自治权的?指导学生阅读P86-87小字。

发言后强调“报请批准”4、是否有55个民族自治区呢?设有哪些?每个自治区是否只有一个民族?[地图]5、四川省是否有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是否有民族自治区域?[地图]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讨论、归纳、回答。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阅读教材,思考: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实行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方面]2、你还知道哪些具体的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3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否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听听我们国家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外所知发言,教师展示。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4)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4)
史料2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见课本62页表格)
史料3 近年来,国家斥巨资对西藏拉萨 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 和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了修缮。1989年 至1994年,国家投入5 500万元,1 000千克 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2001年开 始,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 期维修。
前提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
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
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权力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 一项_基__本__政__治__制度。
本质
民族区域自治 经济特区
地区
不同点
相同点
本质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经济特区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在 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 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 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行使自治权。
实行特殊经济政 策和经济管理体 制,用减免税收 等优惠条件和提 供良好基础设施 吸收外商投资和 促进出口。
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独立主权 地区;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 共产党领导。
民族自治区是享有自治权地区;经济 特区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体制的地区。
本课小结 背景
内蒙古
民族区域 含义
新疆
自治制度

5个自治区 广西
意义
宁夏 西藏

背景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我们来学习第11课《民族团结》
二、新课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想一想:我国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56个民族
教师:列举你所熟知的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活动、歌舞等
学生:傣族——泼水节
学生: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学生:朝鲜族——道拉基
学生:白族——火把节
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教师:根据PPT图所示: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样的特点?
学生:特点: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思考:面对如此多的少数民族我国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学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各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动
学生:各族人民共御外敌,在民族独立解放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教师:我国建立哪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
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学生: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生:宁夏回族自治区
学生:西藏自治区
多媒体展示分布情况
教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作用?
学生: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所以说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各民族发展情况
教师:党中央从解放初期就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拂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90年代后期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多媒体展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
教师:对于西部大开发你知道什么?
学生:西电东送。

教师: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学生:西气东输
学生:西油东送
学生:青藏铁路的修建
教师: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的了重大的成就与发展。

教师:如果没有我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就不会有民族地区今天的巨变;如果没有那些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默默工作的支边干部,也不会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好生活,同学们知道优秀的民族干部有谁吗?
学生:孔繁森
教师: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他生前两次援藏。

他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多媒体展示孔繁森的图片
教师: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儿。

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的总理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就是这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他们为国家,为少数民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为大家,舍小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动脑筋: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作出的贡献?除了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学生: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学生: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

三、课堂总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D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3.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政府对西藏的重视。

下列举措对
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C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4.今天,西双版纳自治州是我国的( D )
A.五大牧区之一
B.国家的商品粮基地
C.汽车工业基地
D.第二大橡胶基地
5.连一连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道拉基》蒙古族
《阿诗玛》 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 彝族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发展
民族地区发展典型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优秀援藏干部
【教学反思】
《民族团结》一课,课的知识容量并不大,但课程内容涉及政策理论,较为枯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而补充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课程资源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