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式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模式也应运而生,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了不同学习经验。

本文着重论述近年来流行的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原型模式,基本模式和框架模式。

首先,原型模式是一种现代课程设计模式,它的特点是不断迭代,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原型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有能力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多次迭代调整教学内容,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它融合了考试、竞赛、演出等各种形式,可以按照各种特定需求,完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更紧张的环境中学习,以发挥最高的学习效果。

其次,基本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它侧重于基本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基本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性课程,例如英语、数学和物理等,注重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讨论,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和能力提升。

与原型模式不同,基本模式强调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的反复迭代精细调整。

最后,框架模式是一种融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它融合了原型模式和基本模式的优点,以提供更全面的教学。

框架模式主要应用于传统和现代课程之间的结合,既强调基础的概念、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实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见解,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近年来流行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三种:原型模式,基本模式和框架模式。

这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各有优劣,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最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以保证学生受益最大化。

- 1 -。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和装饰器模式);了解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进行软件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设计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软件设计和编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的作用和分类。

第3-4课时:单例模式,包括单例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5-6课时:工厂模式,包括工厂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7-8课时:观察者模式,包括观察者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9-10课时:策略模式,包括策略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11-12课时:装饰器模式,包括装饰器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设计模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模式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分享心得体会。

4.实验法: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践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2.参考书:《大话设计模式》、《深入理解设计模式》。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设计模式相关视频教程。

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模式简介课程设计模式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一种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设计模式的分类1. 传统课程设计模式传统课程设计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讲授知识、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实验等方式来学习知识。

传统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教师主导:教师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

•学生被动: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主动性。

•教学内容固定: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知识,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学习。

2. 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程设计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程设计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多元评价: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项目等。

实施课程设计模式的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因素。

2. 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展示,同时可以引入一些辅助教材和教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学策略。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关于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的定义: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

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

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第01个】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的主流模式。

泰勒基于对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以确定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课程理论。

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如下:1.形成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之初,首先需要回答“达成什么教育目的”的问题,即要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决定需要考虑学生、社会以及学科等的需求,并综合这些需求形成暂时的课程目标。

针对暂时的课程目标从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过滤,进而形成精确的课程目标。

精确的课程目标应当数量少而重要。

2.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经验,即确定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才能达到之前确定的课程目标。

3.组织学习经验在选择了众多的内容或活动后,需要回答“怎样将这些学习经验有效组织起来”的问题,即组织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的过程就是要对选择的内容或活动进行适当的分配、整合,并安排合理的学习顺序,形成指导学习活动的教材。

4.指导学习经验指导学习经验阶段涉及到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即将课程通过教材内容或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开展学习。

三大课程设计模式

三大课程设计模式

三大课程设计模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知识目标:1.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掌握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目标导向、过程导向、混合导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熟悉各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势和局限,并能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运用。

4.能够运用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5.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

6.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目标导向课程设计:介绍目标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介绍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混合导向课程设计:介绍混合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模式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设计模式的运用和效果。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模式的实际应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模式考点

课程设计模式考点

课程设计模式考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XX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使其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并运用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2.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XX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技能。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讲解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以下原则:1.适应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2.突出重点:针对课程的关键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辅导。

3.注重实践: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激发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一、目标模式根据课程设计者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

典型代表人物:泰勒该模式产生于博比特提出的“活动分析”课程设计方法,由泰勒完善,他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这样四个步骤或阶段。

其中,塔巴将其充实成诊断需要、形成具体的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学习经验(活动)、组织学习经验(活动)、评价、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八个阶段。

特征: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他设计步骤都要围绕着预先制订的行为目标来进行。

2.强调目标的行为导向,要求确立明确而不含糊的外显性行为目标,否则设计出来的课程就难于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重视目标的结构性,要求按不同的层次水平将各项目标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主张目标的“价值中立”。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课程设计是一个技术问题,把价值和事实区分开来,不重视课程价值问题的研究,回避对目标进行价值判断。

优势:首先,目标模式强调明确具体的行为目标,一改以往教育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以致难于理解和把握的状况,有助于课程标准的制订,有利于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具体内容。

其次,目标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发展,加快了标准化测验的完善进程。

局限:1.忽视课程结构的整体性,把由多种成分或多种要素组成的课程结构整体分割开来,片面强调目标的特殊性。

2.割裂了教育过程中的事实与价值,看不到教育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和意义诠释的过程,使课程设计局限于技术理性的框架之中,导致课程设计的机械性且缺乏艺术性。

3.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可预期性和行为化,只看到正式课程而忽视了潜在课程。

4.重视了训练的价值,忽视了对教育内涵的真正把握。

这样,就把学校看作是工厂,压抑学生的主体性,故被称为“工学模式”。

二、过程模式指不预先指定目标,而是详细说明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理。

即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

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

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

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学生能运用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3. 学生能了解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在学科中的应用,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问题中心课程,提升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3. 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问题中心课程设计,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培养其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合作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原理与步骤b. 问题中心课程设计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c.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问题中心课程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第一周:介绍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步骤。

- 教材章节:第三章“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 内容列举:问题中心课程设计的基本特点、设计步骤等。

b. 第二周:分析问题中心课程设计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教材章节:第四章“学科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内容列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问题中心课程设计实例。

c. 第三至四周:学生小组合作设计问题中心课程。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是指196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泰勒创立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旨在把学习融入实际生活。

它集成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成果,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Goals(目标)、Objectives (目的)和Inputs(输入)。

首先,Goals(目标)是指课程的长远目标,也是教师的主要和最终宗旨,它的一般性概念被称为总体目标,它涉及教师希望学生获得特定的技能和价值观,以及学习必备的知识和理解程度。

其次,Objectives(目的)与总体目标相关,但是更加具体,它涉及到学习者达到期望水平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也就是指定课程进程,有助于学生完成总体目标。

最后,Inputs(输入)涉及内容,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游戏、教材、讨论、实验等,都可以搭配不同的策略来协助学生实现目标,这样学习才能够有效率地进行。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把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为目标,着重于学习者活动交互,以改善能力和价值观,加深理解能力。

它把课程教学架构设计成三层模式,从总体目标,到具体目的,到实现目标的输入,并且把知识和技能贯穿整个过程,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可以适应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不同学科联系在一起,这样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影响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因素也增多了,如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课堂学习和社会学习等,都可以通过泰勒模式融入到课程设计中,让学习者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总之,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为课程的设计架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它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应用于课程设计,把课程设计成三层模式,使学习者可以有效的掌握课程内容,并适应新的环境和通过新的方式提升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一、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问题解决模式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模式案例分析模式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案例分析模式中,教师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项目驱动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项目驱动模式中,教师将课程内容组织成项目,学生需要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项目驱动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提供问题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合作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六、游戏化学习模式游戏化学习模式是一种以游戏为媒介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游戏化学习模式中,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的规则和挑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游戏化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七、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学科设计

课程设计模式学科设计

课程设计模式学科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技术,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等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实验探究生物学现象、分析生物学数据、撰写生物学实验报告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的概念、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功能等。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DNA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遗传密码和遗传变异等。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进化理论、物种的形成与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与生态调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系统地传授生物学知识和原理。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深入探究生物学问题,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生物学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验证生物学现象,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物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生物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操作。

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方法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方法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方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包括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三种类型;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至少5种常见设计模式(如单例、工厂、观察者、策略和状态模式);3. 学生能了解设计模式在实际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UML类图和序列图描述设计模式的结构和交互过程;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和解决软件设计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编程实践,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设计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软件工程的敬畏之心;2. 学生通过学习设计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信心;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或高职学生设计。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面向对象设计能力。

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和实战,使学生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提高软件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阅读,使学生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演示、编程实践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运用设计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和课后反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设计模式概述:介绍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则,使学生了解设计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设计模式导论内容列举:设计模式定义、设计模式分类、设计模式七大原则2. 创建型设计模式:讲解单例、工厂、抽象工厂等创建型设计模式,使学生掌握对象创建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创建型设计模式内容列举: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3. 结构型设计模式:介绍适配器、桥接、组合等结构型设计模式,培养学生解决类和对象结构问题的能力。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简答题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简答题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简答题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模式,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方法。

它强调课程开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通过评价来检验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下是关于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的一些简答题:什么是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它强调课程开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通过评价来检验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主要步骤?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为什么泰勒认为课程开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答:泰勒认为,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是评价课程的标准。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可能会迷失方向,课程评价也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课程的有效性。

如何选择学习经验?答: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来判断哪些学习经验是适合的。

这些学习经验应该是学生能够有机会实践的,能够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经验。

同时,这些经验也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愿意积极参与。

如何评价教育计划?答:评价教育计划的目标是为了判断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评价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测验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来开发课程,使得课程开发更加科学和有序。

同时,它也强调了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然而,该模式也有一些局限性。

例如,目标模式忽视了目标之外的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而且目标模式强调了预期结果的重要性,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学生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

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

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如下:记忆口诀:“实际职工”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02课程计划的构成记忆口诀:“顺治计划周年分木头”学科顺序课程设置(课程计划)学周安排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培养目标03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记忆口诀:“抢吉普”强制性基础性普遍性04课程设置的特点小学+初中“发吉普”——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高中“选时机”——选择性、时代性、基础性05课程标准的构成记忆口诀:“前课内实录”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0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记忆口诀:“教综老师开生字课”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07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理念记忆口诀:“鸡回去立着言”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着眼创新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08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记忆口诀:“泰目斯(思)过”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09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记忆口诀:“安分严选贵族瓶”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0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记忆口诀:“呵呵简名可可”和谐性简约性明确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1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A.“目的是死李玟”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B.“背书过程师母打PP”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12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民主多数发炭”民主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探究性13儒家思孟学派提出的学习过程“学问思辨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激灵巩运茶”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两小主直接两巴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统一16教学原则8个“寻思找阴凉,冯巩理直发”①巩固性②因材施教③量力性④循序渐进⑤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⑥理论联系实际⑦直观性⑧启发性A.巩固性原则:“该李组长扩充巩固了”理解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B.因材施教原则:“屈才异解”进行有区别的教育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C.量力性原则:“实时量力”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时代特点D.循序渐进原则:“系主任抓住救命稻草循序渐进地游到了对岸”系统性抓主要矛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E.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特提环保”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F.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阿联在乡下训练运球技能”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G.直观性原则:“宣讲语”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言语直观H.启发性原则:“两小主动手独创启发原则”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通过解决实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17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课时”以班为单位按课教学按时授课18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坛论读书”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19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参演”参观法演示法2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练三实”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2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心情”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22讲授法的方式“演述解读”讲演讲述讲解讲读23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科学的语气死板迂腐,不灵活”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语言要清晰简练要有启发性板书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汫授方式要灵活多样24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刘备问计孔明,启用其归入账下"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难易要因人而异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25教学组织形式“自学参道,大小个特”A.道尔顿制(1)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各科的参考书、图标及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2)废除班级授课制,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习,教师担任指导者;(3)实行学分制,年级递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

菜鸟课程 设计模式

菜鸟课程 设计模式

菜鸟课程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软件设
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重复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
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规划代码结构,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
护性和可扩展性。

菜鸟课程上关于设计模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模式的分类,菜鸟课程可能会介绍常见的设计模式分类,比如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
和应用场景。

2. 常见的设计模式,菜鸟课程可能会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模式,比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适配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等,以及它们
的具体实现和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3. 设计模式的原则,菜鸟课程可能会介绍设计模式的一些基本
原则,比如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等,以及这些
原则对设计模式的指导作用。

4. 设计模式的实践,菜鸟课程可能会通过案例或实际项目演示,
帮助学习者了解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总的来说,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和思想,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设计模式在菜鸟课程中的学习内容。

评述课程设计之目标设计模式的特点

评述课程设计之目标设计模式的特点

评述课程设计之目标设计模式的特点
目标设计模式是课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如下:
1.明确目标:目标设计模式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所学的方向和目的性。

2.反复迭代:目标设计模式强调反复迭代,即反复修改和完善课程目标,确保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

3.关注学生个性:目标设计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4.注重测评:目标设计模式注重对学生做出测评,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调整和改善课程目标。

5.要求具备综合能力:目标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将课程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目标设计模式以“目标导向”为核心,突出学生个性需求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求,通过反复迭代和测评,实现课程目标的最佳匹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大单元、项目化、任务群为组织方式的学科课程设

以大单元、项目化、任务群为组织方式的学科课程设

一、概述学科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大单元、项目化、任务裙为组织方式的学科课程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和理念。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分析其优势和实施策略。

二、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学科课程设计1. 大单元的概念和特点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学科课程设计是指将学科内容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学习要求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大单元,并以此为基本组织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

大单元的特点包括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和聚焦、理念统一、目标明确、任务明确和项目化学习等。

2. 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学科课程设计的优势a.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b. 促进学科内容的整合和重组c. 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d. 促进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思维的发展3. 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学科课程设计的实施策略a. 明确大单元的内涵和特点b.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c. 整合学科资源和教学手段d. 建立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三、项目化学习在学科课程设计中的应用1. 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和特点项目化学习是指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

其特点包括任务驱动、跨学科性、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等。

2. 项目化学习在学科课程设计中的作用a.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b.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d. 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3. 项目化学习在学科课程设计中的实施策略a. 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任务b.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c. 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和团队d. 设立项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四、任务裙在学科课程设计中的应用1. 任务裙的概念和特点任务裙是指将学科内容划分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并将其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单位。

任务裙的特点包括任务驱动、相互依存、循序渐进和实践性等。

2. 任务裙在学科课程设计中的作用a.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b. 提高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应用c.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d. 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和持续发展3. 任务裙在学科课程设计中的实施策略a. 明确任务裙的目标和任务b. 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支持c. 建立任务评价的机制和标准d. 推动任务裙的持续发展和升级五、结语以大单元、项目化、任务裙为组织方式的学科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

45 第四章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发展与课程设计经常不易区分,基本上,课程发展比较偏向于政策面、巨观面,而课程设计则偏向属于技术面、微观面。

如同课程发展一般,许多学者也对课程设计的程序与要素,提出了一些见解。

由于观点的不同,由于观点的不同,这些模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这些模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这些模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逐一了解之,我们可以逐一了解之,我们可以逐一了解之,并并且进一步将焦点集中在最常被提及或应用的模式上。

第一节各种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的模式有许多不同选择,归纳之,主要有:目标模式(objectives model)、历程模式(process model)、情境模式(situation model)。

不同模式间主要差异只是立论著重点的不同,并非某一模式即完全专注单一层面,忽略其他模式所强调的层面。

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objectives model),顾名思义,此一学派在课程设计时最重视的便是目标的分析与设定,而且强调以行为目标方式叙述呈现,依据所订定的行为目标来编制发展课程。

此模式又被称为「工学模式」(technological model),显示此模式重视课程设计的技术层面,将课程设计视为中性的、技术性的活动,强调要以合理的、慎思的、系统的方式来设计课程,以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

一般抱持科技主义取向的课程意识型态者,会偏向采取此一课程设计模式。

目标模式者的哲学观,目标模式者的哲学观,偏向属于原子论、偏向属于原子论、偏向属于原子论、决定主义,决定主义,决定主义,其基本主张是教育要预先决其基本主张是教育要预先决定我们希望学生发展的行为特征(以行为目标方式呈现),然后测量预定的行为改变是否达成,亦即学生有无学得我们希望学生发展的行为。

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比特(Bobbitt)、查特斯(Charters)、塔巴(Taba)、布鲁姆(Bloom)、Krathwohl 、Harrow 、Popham 、Kibler 、泰勒(R.W.Tyler)等人,其中最有名的是泰勒。

课程设计模式的优缺点

课程设计模式的优缺点

课程设计模式的优缺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本章知识点;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学习成果:1.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4.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第1-5章;2.主要内容:课程基本概念、原理、解题方法及应用。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展开,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每个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讲解知识点,并通过例题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开展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课程教材及相关参考书;2.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等;3.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及相关设备;4.在线资源: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和学术文章。

以上教学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

评估标准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患1
病患2 病患3 病患4 病患5
成因
病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的特点
课程内容系统性强。 门类众多,各自为阵,缺乏充分的联系; 学科自成体系,缺乏与社会现实的生动 联系; 远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从分科课程到合科课程
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
(二)相关课程设计 correlated curriculum
“数学社会学”(欧美大学)
“社会中的计算机”(欧美大学)
“生物物理学”(大学) “社会生物学”(大学) “地球科学课程”(大学) 大部分环境科学、医学课程(卫生统计学) 所有的交叉学科
“文学选读”的课程设计
文 学 历 史 美 学
“卫生统计学”课程设计
1. 以统计学为基本框架的融合课程设计 2. 以卫生学为基本框架的融合课程设计
情境 女孩子的立场: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妈妈住院 时我悉心看家。我认为弟弟应该接受他的那份家务, 我曾请求弟弟帮助扫地和装盘。他不干,因为他认为 这不是男人的活。 男孩子的立场:妈妈住院时,姐姐看家。她要我帮 助扫地和装盘,但我不会去干,因为我认为这些都是 女人干的活。 作业 男孩:试把自己置于这个女孩的立场上,你会怎么 办,比方说,你会有什么感受?对于这种情境,姐姐 两人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女孩:试把自己置于这个男孩的立场上,你会怎么 办,比方说,你会有什么感受?
① 文化时代核心课程 ② 青少年需求核心课程 ③ 社会问题核心课程
表 3-3 三类核心课程的学习主题
年级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文化时代核心 人类历史的开端及古代 美洲大陆情况 从美洲的发现到现代世界的生活 美国文明与文化 其他现代文明和文化 美国民主问题 青少年需求核心 生命和成长 信念的形成 兴趣的发展 人格的发展 社会观点的构建 生活的竞争哲学 社会问题核心 人们如何谋生 社区工业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 最大效益的花钱 技术怎样改变世界 经济系统的竞争
阿拉伯国家
《尼日利亚理科教师联合会课程研究设计》 《职业理科和数学课程设计》 《学校会议综合理科设计》《英格兰综合理科》 、 《中间理科课程研究》《独立学习综合理科》《理科教学基础方法》 、 、 《综合理科教学计划》
(5)科学-技术-社会课程(STS)
科学 科学
自然环境
学生 学生
人造环境 社会环境
S8:这种人我不会惹她,也不会去理她。
《后果》
有人在朋友开车时用令人发笑的事逗他, 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事?
激发学生超越一对一关系的道德, 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进行思考,以 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象、理解、推 测的能力。
《观点》
鼓励学生在最后道出自己在特定的 冲突情境中会怎么办之前,扮演与之发
生冲突一方的角色。
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 历史、描述社会学、比较 的活动 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 等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 文学、艺术等 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二)核心课程设计 core curriculum
普通理科
普 通 技 能
普通社会科 (统合核心)
保 健 体 育
其它广域学科
“轮形课程(wheel curriculum)”
• 生物 • 化学 • 物理学
表 3-5 综合理科教材 国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德国 印度 日本 马来西亚 尼日利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澳大利亚理科教育设计》 《综合理科》 《理科:认知的途径》 《综合自然科学课程》 《综合理科》 《综合理科课程研究》 《综合理科》
教材名称
《阿拉伯国家中间学校综合理科》
地 理 历 史 公 民 物 理 化 学 其 它 学 科 社 会 生 活
事实性相关
描述性相关
价值性相关
“教育基础理论”的课程设计
史 学
哲 学 心 理 学 社 会 学
特点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但不打破学科之间 的界线,保持各相关学科的特点及各学科 内部知识的系统性。 学科内部知识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一般采取小队教学形式实施,教学的成功 取决于教师的合作; 在无条件实施小队教学的情况下,执教者 须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
学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 按学科的逻辑编制的课程
百科全书式课程
结构课程
结构课程的设计
学 科 演 绎 的 逻 辑 顺 序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具体事例
学 科 归 纳 的 逻 辑 顺 序
“变态心理学”单元设计
型式 1 症状 型式 2
成因 治疗
病患 1
疹断 预防
病征
“变态心理学”课程设计
(1)1914年阿姆斯特学校“社会和经济制度” (2)1923-1925芝加哥大学“广域课程”:由反省思维论、世界 和人生的本质、社会中的人、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等科组成
(3)普通社会科(社会研究、社会常识) • • • • • • 地理学 历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人类学
(4)综合理科(普通科学、自然常识)
“MAYA 三维动画”课程设计
模型
材质
灯光
渲染
合成
二、学生中心设计
◆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经验课程设计 ◆合成课程设计
(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模型
材质
灯光

《生命线(Lifeline)》 ◎《设身处地》 ◎《证明规则》 ◎《你会怎么办?》
广领课程的特点
大范围跨学科设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 线,对现实的反映比较全面,有利学生 形成整体认识。 各学科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 影响。 在确保知识的广度的同时,影响知识的 深度。 对执教者的学术要求高。
(五)过程设计
适用范围 1. 各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 2. 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学科 3. 处理和思考信息的一般方法
S1:我会反击,她挖苦我,我就讽刺她。
S2:我会劝她别这样。
S3:我会生气,但拿她没办法。
S4:我会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这事。
S5:我会问她究竟怎么回事。
S6:我会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无意之中得罪过她,伤害 过她,或者使她难堪。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会设 法向她道歉,消除误会。 S7:有的时候,一个人心情不好,处境不利,甚至看 到自己特别羡慕的人,也会说说风凉话。如果是这样 的话,那就算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工作坊 日
2008年9月1-12
第七讲
课程设计模式
黄向阳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xyhuang@
一、学科中心设计
学科课程设计 相关课程设计 融合课程设计 广域课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学科课程设计
地理 历史 数学 物理 化学 其他学科
(三)融合课程的设计 fused curriculum
地 理 历 史
社会科
公 民
物 化 理 学

生 物

其它的融合 领域、学科
“社会统计分析”:历史与数学结合(怀特海,1912年)
“初等学校数学和科学教学方案”(1930年代美国明尼苏 达州)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融合而成 的(美国中学普通教育的一门学科)
《设身处地(Take Others’ Shoes)》
●《敏感性》
●《后果》
●《观点》
《敏感性》
旨在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 性,鼓励学生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 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 号的观察和理解。
情境:一个你认识的人在你同别人说话时不停地插 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S1: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S2:我才不躲,我会叫他闭嘴。 S3:干脆叫他走开。 S4:还是让他加入进我们的谈话好,看看他到底是 什么意思。 S5: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事,心里非常生气,但拿他 没有办法。 S6: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S7: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 一块聊好了。 S8: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 就不当着他的面说这些了。
三、问题中心设计 1. 生活情境设计 2. 核心课程设计 3. 社会问题设计
(一)生活情境设计
人类的主要活动
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相应的知识领域
生理学等
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 逻辑学、数学、力学、化 我保全的活动 学、天文学、地质学、生 物学、社会科学等 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生理学、心理学等
特点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对现实的反映 比较全面。 综合性比相关课程强,综合范围不如 广域课程。 各学科内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 到影响。 对执教者的学术要求高。
(四)广域课程设计 broad fields curriculum
普通社 会科 普通理 科
普通技 能 保健体 育 其它广 域学科
技术 技术
社会 社会
(6)“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ciety, SATIS
SATIS 7 701 电在你家中 702 燃气供应问题 703 素食 704 电灯 705 运动场上的物理学 706 干电池 707 假肢 708 合适的提水工具 709 选用哪种抗酸药物? 710 什么是生物工程学?
(资料来源: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课程》第 27 页)
作业
1. 编写课程大纲 2. 选择其中一个单元进行课程设计
作业传至 黄向阳(xyhuang@)
《证明规则》
●《规则与个体》
●《你期望什么?》 ●《你认为我是谁?》 ●《为了谁的利益?》 ●《我为什么该?》
《你会怎么办?》
●《生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