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理论,为货币增发注入灵魂
智慧树知到 《货币银行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货币银行学》章节测试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A. 金银的稀缺性B. 交换产生与发展C. 国家的强制力D. 先哲的智慧正确答案是:交换产生与发展2.【单选题】最初的货币所采取的形态是()A. 金币、银币B. 牲畜、皮革、烟草C. 纸币D. 银行券正确答案是:牲畜、皮革、烟草3.【单选题】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是()A. 流通手段B. 价值尺度C. 储藏手段D. 支付手段正确答案是: 价值尺度4.【单选题】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职能可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量。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贮藏手段D. 世界货币正确答案是: 贮藏手段5.【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金币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货币制度B. 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C.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D. 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正确答案是:金币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货币制度6.【单选题】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是()A. 确定货币单位B. 规定货币币材C. 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D. 建立准备制度正确答案是:规定货币币材7.【多选题】金本位制度包含()形式A. 金币本位制B. 金块本位制C. 金汇兑本位制D. 金银复本位正确答案是: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8.【多选题】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 购买商品B. 上交税款C. 银行借贷D. 发放工资正确答案是: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9.【判断题】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A. 对B. 错正确答案是: B10.【判断题】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A. 对B. 错正确答案是:错11.【判断题】货币的产生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
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公考常识经济学中的“陷阱”
【常识】经济学中的“陷阱”考点一、流动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也叫流动偏好陷阱,而“流动性偏好”,指的是对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存储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性陷阱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第一,是为了进行正常交易的需要。
第二,是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第三,是投机动机。
二、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12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2.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三、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四、塔西佗陷阱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五、金德尔伯格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的核心是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内容是没有国家有能力、或者虽然有能力却没有意愿和手段来领导世界,承担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一种状态。
六、卢梭陷阱政治中可能有利益集团政治的存在,搞不好小集团的利益就会决定大多数人的利益。
这种利益集团政治就是卢梭陷阱。
为切实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卢梭陷阱”的解决办法是走群众路线,向人民群众信息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让群众能够有更多的路径来监督政府或监督党的一些重大的决策,使群众能够看得到我们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金融知识专题二:货币银行学复习
I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货币产生的几种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是:(1)货币是国家规定或创造的。
(2)货币是人们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协商出来的。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简单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后期,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各部落在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表现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也是不充分的。
(2)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
但其弱点很明显:①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不完整,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②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③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相互排斥,交换的效率十分低下。
(3)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集中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便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实际上起着货币的作用,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使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但这种商品不是固定的。
(4)货币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最终分离出来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这便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生产者自发的共同交往行为的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又使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使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本质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
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商品本身,也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本质特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它不是普通的商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内部资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3)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3)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7)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0)四、市场结构理论 (14)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8)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9)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1)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6)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28)十、国际贸易理论 (31)第二部分财政 (34)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34)十二、财政支出 (38)十三、财政收入 (41)十四、政府预算 (47)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51)十六、财政政策 (54)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57)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57)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60)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63)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66)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69)第四部分统计 (73)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73)二十三、描述统计 (75)二十四、抽样调查 (77)二十五、回归分析 (79)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80)第五部分会计 (84)二十七、会计概论 (84)二十八、会计循环 (89)二十九、会计报表 (92)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96)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99)第六部分法律 (104)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04)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105)3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110)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115)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119)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干货:索罗斯的投资箴言,看懂少走10年弯路!
干货:索罗斯的投资箴言,看懂少走10年弯路!索罗斯确实无愧于世界上头号投资家的称号。
在投资史上,鲜有人能像索罗斯那样几十年一贯表现出色,索罗斯虽然也曾经历过投资失败,但他总能超越失败,从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而且会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索罗斯的传奇投资事迹吧!1992年,他阻击英格兰央行,净赚6.5亿美元,成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1997年,他狙击港币,又对泰铢发起攻势,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2012年,他做空日元,至少赚10亿美元。
2015年,就在瑞士央行放弃欧元兑瑞郎的1.2汇率下限前,他平掉了瑞郎空仓……关注本人实战技巧QQ群:300261,验证255免费每天发送热门个股总汇、盘面分析、内热点题材、选股技巧、解套技巧;而且不收任何费用。
许多人认定索罗斯对自己的投资技法守口如瓶,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索罗斯一直在向投资者传递自己的投资智慧,只不过这些精妙的投资技法散布于报纸杂志、索罗斯著作、演讲、与朋友的交谈……因此大多数投资者无法领会而已。
今天笔者通过对索罗斯投资生涯及投资语录的梳理,得出了5条来自这位大师的投资启示。
每一条启示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相信每位普通投资者都可以从他的投资理念中获得真正的帮助——因为这些投资智慧来自于索罗斯四十多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真金白银的投资拼杀,而非某些“股评专家”那样的纸上谈兵。
一、市场总是错误的眼下有一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谚语,说什么市场总是对的。
我就持相对立的观点,我能假定市场总是错误的。
乔治·索罗斯——那个被称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出了他对市场的颠覆性的看法。
当前,世界资本市场上最为流行的理论是有效市场理论,即认为市场总是正确的,但索罗斯却认为市场从来没有正确的时候,错误总是存在的,差别只是有的时候错误程度小一些和好像看上去近似有效,有的时候错误程度极端严重,从而形成最大的机会。
请别把它当做是“金融大鳄”的妄言,事实上对于市场的无知性,很多投资大师都有所描述:比如,“股神”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性情不定的躁狂抑郁症患者,今天可能欣喜若狂,明天就可能消沉沮丧;彼得·林奇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因此预测市场是无用的……而索罗斯的“市场错误论”则要更进一步,他的投资理论总是带着深邃的哲学式的思考,因此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理念,在分析索罗斯的市场错误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与之相悖的均衡理论。
货币挖矿知识点总结图解
货币挖矿知识点总结图解随着加密货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货币挖矿。
货币挖矿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算力参与加密货币网络验证交易并获得奖励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货币挖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图解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知识点。
1. 什么是货币挖矿?货币挖矿是指使用计算机算力,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验证加密货币网络上的交易,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挖矿”,是加密货币网络中的核心机制之一。
图解:[图解1:货币挖矿的概念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挖矿的基本概念。
参与者使用计算机算力来验证交易,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获得奖励。
2. 挖矿的原理货币挖矿的原理是基于加密货币网络的共识机制。
在比特币网络中,采用了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PoW)机制。
挖矿者通过不断尝试计算出符合一定条件的特定数值(称为工作量证明)来竞争获得新的区块奖励。
图解:[图解2:挖矿的原理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挖矿的原理。
通过不断尝试计算,挖矿者竞争获得新的区块奖励。
3. 挖矿的过程挖矿的过程包括验证交易和创建新的区块。
挖矿者首先需要验证交易的有效性,然后将这些交易打包成新的区块并通过计算来找到符合条件的工作量证明。
一旦找到,该区块就会被添加到区块链中,并获得相应的奖励。
图解:[图解3:挖矿的过程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挖矿的过程。
挖矿者首先验证交易的有效性,然后通过计算找到符合条件的工作量证明,并获得奖励。
4. 挖矿的奖励挖矿的奖励包括两部分:新发行的货币和交易手续费。
在比特币网络中,每当新的区块被添加到区块链中,挖矿者就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此外,挖矿者还可以收取包含在区块中的交易手续费。
图解:[图解4:挖矿的奖励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挖矿的奖励包括新发行的货币和交易手续费。
5. 挖矿的难度挖矿的难度是指寻找符合条件的工作量证明所需的计算量。
难度是根据网络算力动态调整的,目的是保证新区块的产生平均花费一定的时间。
货币挖矿知识点归纳总结
货币挖矿知识点归纳总结货币挖矿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算法,通过计算机运算来验证交易并产生新的数字货币的过程。
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货币挖矿是数字货币发行和分发的重要方式之一。
挖矿者可以通过参与挖矿来获得数字货币作为奖励,这也是保障数字货币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货币挖矿的概念涉及到很多相关知识点,包括区块链、共识算法、挖矿算法、矿工、挖矿奖励等内容。
本文将对货币挖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货币挖矿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1. 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采用区块连接的方式存储交易数据,每个区块包含了一定数量的交易信息,并通过密码学的方式与前一区块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篡改的链条。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性和共识机制等特点,是数字货币安全性和透明性的基石。
2. 共识算法共识算法是保证区块链网络中各节点对交易和账本达成一致的一种机制。
常见的共识算法包括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权益证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Stake + Proof of Work,PoS+PoW)等。
共识算法的选择和实现影响着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效率和稳定性。
3. 挖矿算法挖矿算法是在区块链网络中用于生成新区块,并验证和记录交易的一种算法。
对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货币,常见的挖矿算法包括SHA-256、Ethash等。
挖矿算法的复杂度和算力要求决定了挖矿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着矿工们的收益和参与度。
4. 矿工矿工是指参与货币挖矿的个体或组织,他们通过运行特定的挖矿软件,在区块链网络上执行计算任务,以生成新的区块并验证交易。
矿工可以通过出售或持有所挖矿的数字货币来获取收益,也可以通过交易手续费来获取收益。
矿工在区块链网络中发挥着维护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
5. 挖矿奖励挖矿奖励是指矿工通过挖矿所获得的数字货币奖励。
pi币赚钱原理范文
pi币赚钱原理范文Pi币赚钱原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加密货币已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数字资产。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加密货币项目,其中之一就是Pi币。
Pi币是一种新兴的加密货币项目,致力于实现更加普惠的区块链技术应用。
与其他加密货币项目不同的是,Pi币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挖矿方式,即通过手机挖矿。
这一挖矿方式为普通用户提供了参与加密货币挖矿的机会,使其能够轻松获得一定数量的Pi币。
那么,Pi币是如何实现挖矿的呢?其原理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信任图形验证码:Pi币挖矿的第一步是验证用户的身份。
为了确保每个用户只能拥有一个账户,Pi币使用了一种称为信任图形验证码的技术。
用户需要每天输入一定数量的图形验证码,以证明自己是真实用户而不是机器人。
这种方式有效地抑制了作弊行为,确保了挖矿的公平性。
2.易于挖矿的算法:Pi币采用了一种名为迪哈尔分布的算法作为其共识算法。
迪哈尔分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的算法,其特点是易于计算和验证,即使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也可以完成。
这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轻松挖矿,不需要过多的计算资源。
3.保护用户隐私:Pi币非常注重保护用户的隐私。
与其他加密货币不同的是,在Pi币挖矿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记录都不会被公开记录在区块链上。
相反,Pi币采用了一种称为“铸币证明”的技术,只将用户的账户余额进行聚合,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4.逐步解锁币量:为了保证Pi币的价值稳定和挖矿的可持续性,Pi币在发行上采取了逐步解锁的方式。
在挖矿的初期,用户可以获得相对容易的Pi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能够挖到的Pi币数量会逐渐减少。
这样可以鼓励早期用户积极参与挖矿,同时避免了大量Pi币的一次性释放。
总的来说,Pi币赚钱的原理是通过手机挖矿,用户通过完成每天输入图形验证码的任务,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Pi币。
Pi币采用了易于挖矿的算法,并通过保护用户隐私和逐步解锁币量的方式,确保了挖矿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发行货币的基础和原理是
发行货币的基础和原理是
发行货币的基础和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课题,涉及到货币的定义、功能和货币供应的机制。
以下是一些关于货币发行的基本原理:
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的资产,通常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
货币具有三个主要功能: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存工具和价值度量单位。
2. 中央银行的角色:在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
中央银行通过执行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3. 货币供应的机制: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
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或出售国债等金融资产)来调整银行体系的储备金,从而影响银行的借贷能力和货币的供应量。
4. 通货膨胀和物价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5.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如税收、开支和债务)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
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货币供应。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些原理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关于货币发行的基本原理的概述。
8国家财政PPT2017.12
1
地铁2号东段线于12月10日上午开通试 运营,2号线东段开通后将与3号线实 现交叉换乘。“十三五”期间,青岛地 铁将开通6条线,在建轨道交通项目总 投资约3495亿元。
2
1
思考: 2
上幅图表蕴含着哪些经济信息? 有市民说,政府的收入越多越好。 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2
2
1
分享 归纳
2
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
供求平衡 稳定经济发展。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税)
减少经济建设支出 增加税收
抑制总需求
物价稳定 经济“降温”
3
分享 归纳
1 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 2 财政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 财政可以调整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
发行国债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因为国家发行国债目的在于弥补财政赤字,增加支出,意味着国家财政向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 金。
答题逻辑
基于经验积淀的生活逻辑
例题1: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第38题第(2)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本题的特殊性在于,材料没有揭示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无事实依 据),设问没有提出可用的具体知识,属于“双无”(无具体材料信息、无 明确理论依据)问题。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积淀的“花 钱”的逻辑:
3
“挖坑理论”:当经济低迷的时候,政府只要 花钱买企业两百把铁锹、雇两百个工人挖坑就 行了,然后再买两百把铁锹、雇两百个工人把 坑填上,经济慢慢就会好了。
讨论 你怎样看待“挖坑理论”?它有没有现实意义?
3
对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税)
《金融学》第三版曹龙琪编章节概念及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概述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
当时只是有了剩余产品而交换,还没有专门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
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凯恩斯主义的“挖坑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挖坑理论”凯恩斯有一个“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挖坑需铁锹,生产铁锹的企业有工开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
工人们发了工资要吃饭,消费也都有了。
这是凯恩斯主义治理经济危机手段的形象比喻,经常被人曲解耻笑!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危机?教科书上的说法是: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以前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一种正常的周期波动,可以消除一些低效率的企业,洗洗更健康,政府不用干预。
但是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危害太大了,美国失业率高达25%,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有了市场!现代经济两大要素,劳动和资本。
由于分配方案偏向于资本造成贫富悬殊,占人口比例很大的穷人没有消费能力,导致资本家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积压卖不掉,而形成经济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凯恩斯主义的思路是改革分配机制,向劳动倾斜。
1、通过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特别是被称为凯恩斯左派的新剑桥学派,主张实行高额遗产税和累进税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
2、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是常态,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公共工程可以增加就业,促使供求平衡。
任何经济理论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可能一劳永逸!70年代,欧美经济遭遇滞涨危机,表面上看是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但凯恩斯主义是内生原因。
凯恩斯主义在分配改革中矫枉过正,偏向劳动,工人福利过高,有人甚至不愿意上班。
这些福利成本全部打进产品成本,推高了物价,造成通货膨胀。
而物价的上涨抑制了需求,资本家也没有了扩大再投资的积极性,造成生产停滞。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罗纳德·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拨乱反正,放松管制给企业松绑、减税刺激投资、削减福利支出“不养懒汉”,使得劳动和资本的利益得到了平衡,走出了滞涨危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说:政客大抵都是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奴隶。
哈耶克关于货币问题的六大洞见
哈耶克关于货币问题的六大洞见题记:商品市场没有自由竞争,质次价低的企业就会鸠占鹊巢;思想市场没有自由竞争,错误的思想就会流毒人间。
(哈耶克)随着比特币的兴起,尤其是几年前达到历史最高值,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被誉为“币圈圣经”;后来比特币走低时,无数人又质疑哈耶克理论的正确性;但是随着比特币的一路走高,以及各国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式的放水,哈耶克的这本书又再次被追捧,以致脱销。
这个现象实在有趣。
其实,比特币无论走高走低,都改变不了哈耶克货币理论的精辟与正确。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下这本《货币的非国家化》中的六大核心观点。
-01-政府垄断货币权,虽渊源已久但未必合理在普通人的观念中,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这种垄断制度的合理性,从来都不是政府将会给市场提供健全的货币,而是因为垄断权对政府的财政至关重要——当政府财政窘迫时,便可以滥发货币,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民众的储蓄便大大缩水了。
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这一制度,具有一切垄断行为的弊端:你即使对于他们的产品不满意,也必须使用。
如果公众明白,他们为了日常交易中的便利,而付出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惨痛代价——财产缩水,经济萧条,他们就一定会去反思这种虽渊源已久但未必合理的制度。
-02-凯恩斯主义是错的公众和经济学家基本上都相信凯恩斯主义:政府有能力靠增发货币来拯救大萧条。
不幸的是,只有从短期看,这才是正确的。
而事实的真相是,这样一种似乎具有短期益处的货币数量之扩张,从长期来看,却是更为严重的失业的根源。
但对于政客来说,如果短期内能收买到民众的支持,他才不会管长远的事情。
凯恩斯主义带来的恶果是:政府超发货币的毒瘾会越来越大——为了维持超发货币所带来的经济复苏,当局不得不加速超发货币,并且其幅度不得不一次比一次增大,以使通货膨胀率能够压过人们的预期。
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停止加速,要么完全放弃通货膨胀政策,则经济将会重新堕入深渊。
最终,通货膨胀将会失去控制,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灾难。
熊彼特《货币论》的主要观点
熊彼特《货币论》的主要观点(实用版)目录1.熊彼特《货币论》简介2.货币的定义与功能3.信用与货币的关系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5.金本位制度与货币稳定6.熊彼特的货币政策建议正文1.熊彼特《货币论》简介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他的《货币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是一部关于货币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熊彼特对货币的本质、功能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货币的定义与功能熊彼特认为,货币是一种社会制度,它具有以下功能:首先,货币是一种交换手段,可以方便商品之间的交换;其次,货币是一种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最后,货币是一种储藏手段,可以用来保存财富。
3.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熊彼特强调了信用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信用是货币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货币。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创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用。
当信用扩张时,货币供应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当信用紧缩时,货币供应会减少。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熊彼特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当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经济需求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维护货币的稳定,熊彼特主张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过度的货币扩张。
5.金本位制度与货币稳定熊彼特主张实行金本位制度,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货币稳定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受到金矿产量的制约,从而避免了货币供应的过度扩张。
然而,在 20 世纪初,金本位制度逐渐被放弃,导致货币供应失去约束,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6.熊彼特的货币政策建议针对当时的货币问题,熊彼特提出了以下货币政策建议:首先,恢复金本位制度,以确保货币供应的稳定;其次,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过度扩张货币供应;最后,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协调各国货币政策,以维护全球货币稳定。
一个经典的谬误——破窗谬论
一个经典的谬误——破窗谬论“破窗论” 的大致思路如下:一个小流氓拿砖块把一家店铺的窗户砸破了。
店主不得不修补窗户,此时玻璃工有了生意。
挣到了钱的玻璃工买了块蛋糕吃,糕点师便赚到了收入。
随后糕点师去买了坛花,园丁又挣到了钱…… 许许多多的工作从此应运而生,经济被激活了。
换句话说,此论认为破坏能刺激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或说得更“专业” 一些:增加就业、激活闲置资源,因而刺激生产,GDP升高了,财富增加了,美哉!然而,这是个十足的谬论。
诚然,修缮被砸破的窗户能给玻璃工带来工作和收入,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动,但这只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 是那不得不被用来修窗户的钱本可用于买一套西装,这样裁缝挣到了收入可买一双皮鞋,而鞋匠也许会将赚到的钱放入银行储蓄,这则能降低创业者贷款所需付的利息,创业者随后……等等这一系列经济活动本来也是可以存在的。
现唯独不同的是,前一种社会相比后一种社会,少了一扇窗户。
破坏摧毁财富,而非创造财富。
这似乎应该是个易于理解的常识,但破窗谬论至今仍以许多形式存在着,而且有些经济学家也犯这种错误。
譬如,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过:“二战的大量工程带领经济走出了萧条。
”“说起来也许很可怕,但它(911世贸遇袭)可以给经济带来些好处。
”克鲁格曼博士可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哦!呵呵。
图注(ii)此图是在讽刺克鲁格曼的凯恩斯主义论调。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美国经济学家。
著名凯恩斯主义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经济学。
我国的一些经济专家同样不甘落后。
在98年洪灾、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后,每次都有人蹦出论调声称这些灾害能刺激需求、拉动增长,对经济发展有益。
更令人咋舌的是,由于近几年全国大力反腐,使三公消费降低、一些行业出现萧条,有专家随即表示消费开支减少产生连锁反应会致经济下滑——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奇葩的破窗谬论的版本了。
这些对破窗谬论有着奇特偏好的经济学家们有两个普遍共同点:一是估计都没读过巴斯夏与黑兹利特,二是几乎皆乃凯恩斯主义的拥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坑理论,为货币增发注入灵魂一、信贷还是挖坑:扩内需的金融抉择实体经济增长,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就像左右脚交替迈进的关系、或者和面时面跟水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过就是左脚迈出右脚跟进右脚迈出左脚跟进、或者面多加点水水多加点面的一个过程。
挖坑,还是信贷,说白了,就是奉行货币增量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奉行信贷增量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加大借贷,用于刺激增长,一般是各国政府都愿意采用的思路,其根本原因是,现在的金融体系是个封闭系统(开放式金融体系,有兴趣可参见我的其他文章),财政上必须“量入为出”为每笔新增投入找到对应的收入支持。
信贷增量推动的增长模式,银行借钱给企业或者个人支持经济增长,即提供了经济成长的动能,又确保了资金的如期回流,基本维持政府财政的“单笔交易”简单平衡,财务上这是最“安全”的,所以被各国放心使用不难理解。
挖坑理论,在逻辑上是非常具备说服力的,但实际财政操作上很少有人愿意用,原因也很简单,试想:一个政府当然可以把一些项目包装成类似直接挖坑往地底下埋钱的把戏,然后让闲置劳动力像“挖金矿”一样去重新挖出来充劳务费,以解决就业问题和经济增长问题。
但是大家必须看到,这种增长,是一种纯货币增量支持下的增长,属于没事找事、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做无用功,而对社会实际财富的生产贡献甚微。
如果放开了用这种“偏门”手法,持续投放比政府实际收入多得多的钞票来制造经济繁荣,会不会导致经济“虚胖”,诱发通货膨胀,弄成自己耍花招糊弄自己?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可惜以往研究太少,本文试图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说法。
原则上,我的看法是:不会!二、挖坑理论原型分析:金矿开采挖坑理论,照样可以做到更大范围内的“量入为出”形成财务平衡,——同时也为社会增加大量实际财富而不只是用货币吹泡泡。
研究清楚这个课题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对整个操作过程要有一个系统把握。
首先理清挖坑理论的思路。
我想让大家理解透彻一个案例:金矿开采众所周知,黄金是货币之王,传统政治经济学有个结论:黄金天然是货币。
金矿开采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一个从地下直接挖钞票的过程。
通过开采金矿为国家增加财富,说实话和政府直接印刷钞票增加财富基本一样。
大家担心政府多印了钞票,但几乎没有人担心国家多采了黄金,唯一站得住脚的理由,可能就是——采金矿是劳动所得,而印钞票是不劳而获,就这么简单。
直接印钞票是“不劳而获”,那么我们就把印下的钞票“和金子一样”也埋在土里,让大家费心巴力地往出挖,不就是“劳动所得”了吗?……理论上讲,挖金矿就是从土里刨钞票,所谓挖坑理论就这么回事,但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哪国愿意真的这么玩的,——太怪诞了!但这不代表这个有趣的理论就真的不能用。
三、挖坑理论应用全案例分析:荒山绿化项目启动贫困县域经济的初步繁荣我上篇文章说过,挖坑理论应用的第一步,就是项目包装,把一个随便什么工作项目经过简单的包装,变成类似往地下埋钱,然后又让大家去挖的一个经济游戏。
比如说呢?我以前也提到过,荒山绿化、沙漠治理,均可循此操作。
就以荒山绿化为例,来个全模型研究吧!看看能不能做到“量入为出”最终形成财务平衡,并一揽子解决不毛的赤贫地区脱贫+就业+扩大内需+繁荣生产+经济稳步增长的综合发展课题。
假设选陕甘宁黄土高原某一国家级贫困县为试点,推行这一计划,以绿化荒山为源头,为当地居民凭空创造一个价值生产点,来循序启动当地的经济繁荣。
我们假设这个县总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东西、南北走各33公里方圆)现有绿化率仅仅5%,人口50万(每平方公里平均500人),年人均收入为200元(按最新的2005年标准,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纳入国家级贫困县,而世界银行规定人均1美元每日以下为划分贫困线的标准)。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个计划,在10年内让它的绿化率达到大于国家平均水平的25%,并且全县脱贫,达到人均年收入360美元(2500元人民币)以上,初步建立起自己的配套经济体系。
我们什么别的花招也不用,就叫大家种树,看看达到这个目标难不难,现实不现实。
粗略计算如下:1000平方公里,绿化25%减掉已有的5%,是1000×(25%-5%)=200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
以人工植树密度5米间隔一棵树(即平均25平方米一棵,1000平方米40棵树)的标准定义土地被“绿”化,则相当于200×1000×1000÷1000×40=8000000棵树800万棵树,用多少人管护呢?进一步假设,每户人家平均人口5人,全县50万人口就是10万户,则平均每户人家种80棵树,相当于让全县五分之一人口有机会挖这个种树的“金矿”为家庭创收。
800万棵树,平均每10棵树总投入给它预算每年1万元的投入,总量也不过就是80万的全县投资而已,对于国家来说,简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但这点毛毛雨可不得了,凭空就给这个贫困县每年每户人家增加了8万元的收入,并且把5%绿化率的不毛之地可靠生态修复到了25%以上的全国平均水平。
刚才说什么?以10年为期,达到绿化25%,人均年收入2500元的水平是不是?看看实际数据:25%应该不成问题,以年均1棵树0.1万元,10年总共1万元的昂贵价格保1棵活树都做不到,那叫没天理,种树人实在该叫他去死了!年均每户8万元收入,每户5人,它的概念就是平均每人年收入将达到16000元,超出了国际2500元标准的五六倍!!!!这不仅仅是脱贫,而且绝对应该是小康了。
这个数学模型里,对挖坑理论的运用是非常露骨的,以年均0.1万元,10年总投资1万元保一棵活树,这种种树法,比直接挖金矿还恐怖,简直就是种金条,但总量上却一点也不恐怖,只是全县区区年投资80万,10年总额800万而已,中国搞扶贫,年头已经很久了,哪年拨款数额都是它的好几倍,但为什么不毛之地依然是不毛之地、贫困县依然是贫困县,投再多钱都是雪花落水,消于无形呢?排除腐败的因素,扶贫的方法可能压根就不科学,不是“科学发展观”。
纵观中国的贫困县分布,自然条件恶劣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而生态修复,也必然是这些地区进行“基础建设”的源头,山上连一棵树都不长的地方,奢言经济繁荣发展,就像用意念在陈佩斯的光头上梳辫子,那是没有现实基础的。
废话不说,进一步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们的这个脱贫计划,时限很短只有10年,10年时间立即让大家进入小康,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以后怎么办?这就要靠本地经济环境自我的供养能力的支持了。
先从每户年均8万元收入意味着什么说起。
首先,它意味着相当旺盛的内需市场被激活,这个当然是政府当下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内需动力充沛,国家大量的过剩产能就能有效消化,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稳步壮大。
其次,它意味当地工商服务业具备了初步发展的生机之源,外部市场嗅到商机,很快就能把触角伸延过来,当地当地经济体很快就能无碍并入到全国大市场之中,并初步诱发本地特色经济开始萌芽;其三,其实任何地方,本地经济的启动都像是发豆芽,没有萌芽之前都是一颗干巴巴的小绿豆各地没有任何不同,而让它焕发生机,所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一点点水的浸泡而已,什么是水?资金。
资金从哪里来?上面的种树项目,不是让他们种下金条了吗?其四,广大贫民种树得小康后,会拿钱干什么?闭着眼睛数,大致不过这几件事:盖房子、买家具、通水通电通网络、供子女上学、发展副业搞特色种植、开乡村小店、集资办乡镇企业……反正大家手上有了足够的钱,总会想着花,哪怕有人坐吃山空,他的钱也一样在花,有大量人花钱,必然就有人想方设法去赚钱让自己更加有钱。
这样自由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本土市场渐成气候,初步形成一个起码的就业及工商服务业环境。
其五,如何确保上述经济培育计划取得最良好的效果?这个跟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密切相关。
大家有了钱,如果不能用在正道,去培植地方产业,而多数被消耗在吃喝嫖赌毒上,搞得社会风气败坏,市场环境乱七八糟,那是非常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育娱乐卫生环境、居住条件、市场秩序、人际关系、社会美誉度……等等都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取决条件。
原则上讲,任何地方但凡把这些该下功夫的地方都搞得很好,它的经济没有理由不得到长足发展,什么地方经济发达什么地方经济落后,说到底一点都不神秘,只在治理之功而已。
其六,有人或许以为,1万元保一棵活树“成本”太高、太疯狂,总想着往下扣巴点,为政府“减点负担”,我要说,那反而是狗屁不通,不理解挖坑理论的意图。
即然是故意“往地下埋钱”让人去挖,还用得着你缩手缩脚惦记省钱往回扣巴?若要“节约成本”,哪比得上一毛不拔,不搞这种把戏更“节省”?——玩这个游戏,你就得把启动资金给够数。
若政府实在是觉得不能让人们钱来的那么容易,也简单得很!无非就是给大家加大工作量而已。
光种一棵树就得1万元太便宜大家,那么附带着把地方修路、建学校、居民住房改造、社区建设等项目捆绑包装几个到这个种树项目里面,除了材料采购不需要他们投资,其余涉及劳务付出的一切活儿全包,总之叫大家钱来的不再那么轻松不就得了?——只要项目包装合理,并规范好排除地方政府胡乱支使民力,通过此途径一揽子解决落后地区基础建设难题,短时间打造良好经济发展平台应该是非常有指望的。
试想一下,通过10年奋斗,不毛之地变得绿树成荫、破烂土坯房变成了整齐漂亮的社区、电也通了、水也供了、网也架了、路也宽了、学校也建了、小店小铺也开了、成规模的工厂也有了、本地特色产业也形成规模了……总之一切该有的都有了,这个贫困县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贫困下去?其七,经济发展,有一个必经的关键阶段是“原始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依靠私人的惨淡经营,通过资本剥削,来完成这个艰难的过程。
你指望美国人搞我说的这套,打死它都办不到,因为他们的政府没有这个权力支持。
但对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政府具有非常灵活和强大的宏观经济权力,原始资本积累,不需要付出任何道德和普通劳动者的血泪代价,只需要付出一点规则变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扯点深刻的:搞公有制,是这世界上最彻底也最干净的原始资本积累方法,其次就是这里所说的“挖坑”策略了)。
上面我们灵活运用挖坑理论,让贫民“种金条”脱贫的策略,说到底就是在巧立名目为民间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一个强有力的规则支持。
它一方面解决了地方基础建设问题,一方面也创造了消费市场让商家和工厂主有条件获得充足的资金流,可谓一箭双雕,非常有助于迅速破解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谜题。
毫无疑问,若能积极发展公有经济,系统布局地方产业、创造就业机会,配合上述消费市场的创造,会令我们的经济启动计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挖坑理论,不要只会算小账,不懂算大账下面进一步探讨,挖坑,能不能在财政方面做到“量入为出”最终达到预算平衡?年80万用来挖坑,对一个县来说,并不是个大数目,若进行预算,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简单估算一下:首先,内需扩大造成的财税创收,这个是立竿见影的入项吧?80万流入消费市场,形成销售额,以10~20利税(木制品为例:我查得的商品增值税率为13或者17,商品生产企业创利也会缴纳企业所得税,加上中间商缴税,个人所得税贡献,总之全过程创造的真实利税水平应该是大于20的)计算,将有8~16万当年回流国家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