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的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3、教学内容4、教学资源5、教学评估方式6、教学时间安排11 教学目标111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12 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1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文化的相关知识。
12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现象。
12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体验和看法。
13 教学内容131 文化的定义和范畴1311 解释文化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1312 介绍文化所包含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
132 文化的特征1321 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性、创新性等特征。
1322 举例说明不同文化特征在实际中的表现。
133 文化的作用1331 探讨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1332 研究文化在塑造价值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142 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直观感受。
14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了解更多文化相关内容。
15 教学评估方式15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
15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或实践任务,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53 考试评估,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或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6 教学时间安排161 每周安排固定的课时进行教学。
162 合理分配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时间。
163 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味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共同营造一个活跃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氛围。
体味文化教案(精选7篇)
体味文化教案(精选7篇)体味文化篇1★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体味文化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体味文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教材政治必修本第一单元第1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思想政治中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而本框题作为文化生活中的总览性内容,让学生进行文化生活的学习前,系统的让学生认识文化,了解文化,为学好以后的文化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明确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节的重点内容是文化的概念,作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是掌握后续知识点的理论基础。
因此,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而文化的内涵,因为相对抽象和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情境陶冶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领悟教材内容,强化认知。
3、合作探索法以问题为运作机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问题抢答,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5分钟)联系现实生活,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导入材料,通过阐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背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
让学生在思考“文化”一词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 第一框《体味文化》说课稿
3、总结归纳教学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从对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认识,从而明确了文化的内涵和力量。
返回
(一)导入(3-5分钟) 设置小表演:请班上几位舞蹈爱好者或唱歌爱好 者到讲台上表演精彩舞蹈或歌唱。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文化活动这种鲜活、 生动、直观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体 现新教材重体验、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及乐学 好教的理念。
2、作用: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 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 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从而学生 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
返回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理解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提高归纳分析能力、合作探究和实践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激发对文化与生活的兴趣,增强对本地区、家乡文 化的认同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整个民 族的文化竞争力的使命感。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学生讨论:原始的石笋— 定海神针是文化吗?将石笋定 海神针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 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 者有什么区别? 教师总结:文化是人类社 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 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 “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 得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 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返回
(三)课堂总结与板书设计(3分钟)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具有区域的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三、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体味文化说课稿定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1.本框地位与作用。
《体味文化》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本框题包括“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三部分的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上逐层推进。
是学“文化”的入门课,尤其是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文化生活》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
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掌握好本框题的内容将为学好《文化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力量;依据: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以及文化的力量是学习《文化生活》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考的考试范围,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将其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依据:文化内涵是《文化生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理解文化内涵对于学好文化意义重大,但是学术界对文化的界定多达上百种之多,对于高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来理解文化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将文化内涵的理解界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文化的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多样性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教法学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归纳法。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的讲解归纳,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阅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合作探讨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最终生成新知。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针对初中生的语文课,主题为“体味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文化的敬畏之情,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3)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重要内容和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重要内容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教学评价和作业布置1.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预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通过小组讨论的展示,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量和理解能力。
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文化,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不同类型文化的表现和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避免表面化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理性对待不同文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图片或视频,如传统节日庆祝、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地的建筑风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化。
2、知识讲解(20 分钟)文化的内涵讲解文化的定义,强调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举例说明文化不仅包括书籍、艺术作品等,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等方面。
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如饮食文化、语言文化等,让学生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地域性:介绍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如江南水乡文化、草原文化等,说明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传承性: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例,如民间技艺的传承,让学生明白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创新性:讲述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如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等,强调文化的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文化案例,如某个地区的民俗活动、某一企业的文化建设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体现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小组活动(15 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
人教版高二文化生活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体味文化》,选自《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谈谈对本课的教学构思,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本框地位与作用《体味文化》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是学“文化”的入门课,相关的文化理论,尤其是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文化生活》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掌握好本框题的内容将为学好《文化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材内容本框题包括“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三个部分的内容,在结构上线条清晰,逻辑关系逐层推进,而且教材资源丰富。
3.教材处理紧扣主干知识,充分利用教材经典资源,适当调整补充了一些从时间感和生活感上都更接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的鲜活素材;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说文化”、“品文化”、“析文化”。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了解文化的形式,分析理解文化的力量;(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现象,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多样性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力量;(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四、教法学法《体味文化》可呈现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课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法学法,利用多媒体的图文、音像呈现文化的多样性,融入时代精神、开阔学生视野,使课堂活动有“声”有“色”!(1)教法:情景教学法。
体味文化教案3
体味文化教案3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学设计】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1、收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文化”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文化“万花筒”探究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和价值观;2.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价值观;2.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教学资料:相关文化素材、图片等;3. 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价值观(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依次介绍以下几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价值观:a.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b. 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禅定等;c.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追求长生不老等;d.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e. 传统艺术:京剧、曲艺、书法、绘画等。
3. 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或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网络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整理。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并通过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展示他们所学习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答比赛,出题者提问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
通过问答比赛,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电影片段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探索和欣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通过小组汇报和问答比赛,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体味文化》说课稿共26页文档
《体味文化》说课稿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文化说课稿一、课题背景及教学目标本次说课的课题为《体味文化》,旨在通过学习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认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4)通过文化学习,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文化的体验和品味。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体验和品味。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表现形式?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介绍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文化展示(1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的现代文化等。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所熟悉的文化,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文化体验(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活动,如品尝不同国家的食物、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欣赏音乐和舞蹈等。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5. 文化品味(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对所体验的文化进行品味。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觉得这种文化有何特点?你对这种文化的态度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促进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6.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喜欢的文化的文章,以巩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和思考的质量、文化作品的创作等来进行。
体味文化说课稿
体味文化说课稿引言概述:文化说课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内容的详细解析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味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体味文化说课稿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文化知识的解析1.1 文化背景的介绍1.2 文化内涵的解读1.3 文化的历史演变1.4 文化的特点和意义1.5 文化与学科的关联2. 文化体验的引导2.1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2.3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现文化魅力2.4 进行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2.5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3. 文化情感的培养3.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2 引导学生对文化的情感投入3.3 创设情感共鸣的机会3.4 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体验能力3.5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4. 文化素养的提升4.1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4.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4.3 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4.4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身4.5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5. 文化创新的引导5.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2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实践5.3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5.4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新思维5.5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素养总结:综上所述,体味文化说课稿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文化知识的解析,引导学生体验文化,培养文化情感,提升文化素养和引导文化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味文化内涵。
教师应该在说课稿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的体味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体味文化
体味文化各位同学、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体味文化》,本次说课共分为五个环节: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内容和作用做简短分析)《体味文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三个部分的内容,在结构上线条清晰,逻辑关系逐层推进。
是学“文化”的入门课,相关的文化理论,尤其是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是《文化生活》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掌握好本框题的内容将为学好《文化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从而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即文化是什么(要从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上升为抽象的文化概念,是学生真正去把握文化生活这门课的基础。
而且,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也将直接关系到后面一系列有关文化的知识的理解)难点:文化的作用即文化的力量(文化本质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现象为什么能成为一种力量,这是需要生活的阅历来证明的。
而高二学生相对来说,在这方面知识还比较缺乏,要实现这一转化有一定的难度。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作用: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 由浅 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 自己的 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从 而学生 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热情 。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理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提高归纳分析能力、合作探究和实践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激发对文化与生活的兴趣,增强对本地区、家 乡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 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竞争力的使命感。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 开物质载体。
思考: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 是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举例说明。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静态:思想 理论 信念 信仰 道德 教育 科学文学 艺 术等 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4
……
思考: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电视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教师点拨:综合同学们的观点,文化包括音乐、戏 剧、电视等艺术,但是除此之外文化还有非常多的 形式,所以文化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聊聊: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哪些文化活动? 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原始图腾
现代的信息高速公路
(3)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主 题:“家乡美—城乡文化大家谈” 学生活动: 来自城市、乡镇、乡村的同学畅所欲言,进行不 同地区文化特色对比。 教师归纳: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2、文化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 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启发式提问、合作探究等方 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自主获取新知的 态度和能力。 (1)文化的概念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你们认为文化到底 是什么? 教师点拨:有人认为文化就是受教育程度,也有人 认为文化就是文明,(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 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 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 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体味文化》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地位: 本框是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作为文化生活全书的起始,
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
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因此学好
本课本框,才能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学生讨论:原始的石笋—
定海神针是文化吗?将石笋定 海神针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 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 者有什么区别? 教师总结:文化是人类社 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 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 “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 天习得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 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文化的内涵。重点成因: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 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 就是文化;其次,通过《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 学习,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有助于了解文 化现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 (2)难点: 文化的作用即“文化的力量”。难点成因:把握文化 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 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总结归纳教学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从对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
理性认识,从而明确了文化的内涵和力量。
返回
(一)导入(3-5分钟)
设置小表演:请班上几位舞蹈爱好者或唱歌爱好 者到讲台上表演精彩舞蹈或歌唱。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文化活动这种鲜活、 生动、直观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体 现新教材重体验、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及乐学 好教的理念。
1、体验式教学法: 设置舞蹈表演、最喜欢的文艺节目、参加过的 学校(或社区)活动、家乡美、感受文化的力量等 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利用各种机会去 看、去听、去触摸,了解各种文化现象。 2、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有针对性地提出“原始的 石笋—定海神针是文化吗?将石笋定海神针开辟成 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 什么区别?” 等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 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述说着炎黄子 孙的剑胆琴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李太白《静夜思》 不知引来多少华夏游子回望乡关,报效祖国。一阕 《广陵散》琴曲,一腔《正气歌》豪情,一段《梁 祝》倾诉,一片《离骚》忧思——诗辞歌赋,丝竹 管弦,所有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传递着一个 返回 东方民族的侠骨柔情和勇敢担当。
(二)课堂活动(35分钟) 设置展示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逐步由感 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处理好生活主题与学科知 识的关系。 1、文化“万花筒” 2、文化是什么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以小组的方式分享“我和我的家人所喜欢的文 艺节目”调查情况并进行归类。 序号 1(举 例) 2 3 节目名称 如:快乐大本 营 欣赏方 式 电视 原因 轻松、快 乐 所属类型 影视
(三)课堂总结与板书设计(3分钟)
《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具有区域的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三、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