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70例3,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4、5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考,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利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推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正确辨析“鸽巢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趣的生活情境。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猜2只,有的猜3只、5只、7只……师:同学们通过思考,都有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只要认真学习今天的知识,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鸽巢问题”吧![板书课题:鸽巢问题(3)]【设计意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课件出示教科书P70例3。

师:大家来猜测一下答案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猜测出的答案有2个、3个、5个。

师:同学们对答案进行了猜测,你们有什么方法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想一想,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研究。

学生汇报交流,验证答案,课件配合出示。

【学情预设】预设1:至少摸2个球就能保证是同色的。

验证:球的颜色共有2种,如果只摸出2个球,会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如果摸出的2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满足条件。

预设2: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

验证:把红、蓝两种颜色看成2个“抽屉”,因为5÷2=2……1,所以摸出5个球时,至少有3个球是同色的,摸出5个球不是最少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总是的方法和意识;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总是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说教学重点: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有序的思考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领域之一。

在第一学段中,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搭配中的学问”是本册书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

通过这一专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说学情分析: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

同时对身边的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富有创新精神。

因此我在数学广角这一主题中安排了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况,提出搭配中的问题谈话:今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学习,希望在这节课中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今天我们初次见面,我给你们先讲个“田忌赛马”的故事,想听吗?(教师讲故事,大屏幕播放连环画)(学生聚精会神地边听故事边看画面。

)谈话:故事讲完了,你知道孙膑是如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吗?田忌赛马是用到了数学中的什么学问,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揭开这其中的奥秘,也能成为聪明的军事家孙膑。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小球、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师: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游戏要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的组长手中有3个小球和2个杯子,要求把所有小球全都放进杯子里。

同学们看看老师猜的对不对。

请三位小组长上台来猜另外三小组同学小球是怎么放的。

生讲师板书。

师小结:一定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个小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会知道呢?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探究原理:1、动手摆一摆,感受原理。

(1)探究物体个数比抽屉多1的情况。

例1、现在要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会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大家摆一摆,边摆边记录。

全班分小组摆一摆。

各组长边摆边记录。

教师板书,全班同学报数,一起记录。

联系小球放进杯子的游戏,引导学生讲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有2根小棒。

师: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师:A、总有是什么意思?师:B、“至少”又是什么意思?“至少’的意思是2根或2根以上。

师:如此往下想,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10根木棒放进9个杯子里100根木棒放进99个杯子里会有怎么样的结论?要证明这个结论能想出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吗?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想出什么办法?谁来说说。

刚才这样分是怎样分?为什么要用平均分,才能证明这个结论?(边摆边说。

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板书(4÷3=1……1)学生得出:只要小棒数量比杯子数量多1都有这样的结论。

2、探究商不是1的情况。

讨论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想知道结论吗?还要摆吗?那8本书进3个抽屉里。

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又是怎样?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7÷3=2 (1)8÷3=2 (2)10÷3=3 (1)板书:至少数=商+1。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69例2,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三”中第2、3、6题。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渗透模型思想。

3.在探究过程中,经历将具体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鸽巢原理”的一般形式,会运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把多于kn(k是正整数)个物体任意分放入n个空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k+1)个物体”形成一般性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69“做一做”第2题。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把4把椅子看成4个“鸽巢”,把5个人放进4个“鸽巢”中,总有1个“鸽巢”里至少有2个人,即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预设2:我用算式表示:5÷4=1……1,1+1=2,所以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

师:同学们研究了物体数比盛放物体的工具数多1的情况,得出了总有一个盛放物体的工具里至少放有两个物体。

“鸽巢原理”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例1学习的有关知识,并直接揭示课题,为新课学习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1.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2。

师:请你试着证明这个结论。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

)【学情预设】预设1:我随便放放看,一个抽屉1本,一个抽屉2本,一个抽屉4本。

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2:我用假设法来思考,如果每个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最多放6本,最后的1本书一定会放到3个抽屉中的任何一个,可以证明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预设3:我用算式来证明:7÷3=2……1,2+1=3。

师:你能理解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板书算式:7÷3=2……1,2+1=3)【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规范表达:把7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里放2本,还剩一本。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为抽屉原理或者鞋盒原理,这个原理最早是由Dirichlet提出的。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和“存在性”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的存在就可以了,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物体找出来。

这类问题以及的理论就是“鸽巢原理”。

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教材中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

其中,例3是“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也是应用“鸽巢问题”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

【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容易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例1和例2,对“鸽巢问题”的原理已经有所了解和运用,但它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尤其是例3,“鸽巢问题”的逆向应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了解抽屉原理的逆向思考,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能力经历“鸽巢问题”探究过程,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抽屉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运用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利用鸽巢问题进行反向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红、蓝小球个4个),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顾抽屉原理师:同学们,谁来说说,我们之前学习的抽屉原理是什么?生:物体个数÷抽屉个数,有余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没有余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个物体。

2、回顾方法师: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把7本书分进3个抽屉的?生:枚举法,分解法,假设平均分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原理及应用。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难以把握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原理,学会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鸽巢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鸽巢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示。

3.准备鸽巢问题的相关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实例,如公园里的鸽子巢穴,引出鸽巢问题。

提问:“如果有10只鸽子,而只有5个巢穴,那么至少有一个巢穴里有2只或以上的鸽子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鸽巢问题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

如:“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如果有5个小组,那么至少有一个小组有7个或以上的学生吗?”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尝试找出问题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鸽巢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学生探讨和分析。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鸽巢问题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呈现(10分钟)展示鸽巢问题的相关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鸽巢问题,为后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鸽巢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经历“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整合教材,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最终达到深入浅出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

学生准备:小棒、杯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游戏“抢凳子”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动画演示(1)(摆一摆)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会怎么飞呢?请同学们用小棒当鸽子,杯子做鸽巢,试试看!并把各种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2)(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情况,得出结论,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3)(飞一飞):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要使每个鸽巢里鸽子最少,该怎么飞?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方法。

2.以此类推,发现规律(1)6只鸽子飞进了5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你是怎么想的?(2)100只鸽子飞进了99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只鸽子?3.由浅入深,逐层深入(1)(飞一飞)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是怎么飞的?通过演示鸽子飞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后,剩下的鸽子数不能超过鸽巢数,把剩下的鸽子再平均分,才能保证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的鸽子数。

(2)(说一说)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本书?你是怎么想的?4.动画演示,掌握规律14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4只鸽子。

为什么?5.学以致用,总结规律(1)10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4支铅笔,为什么?(2)28本书放进5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本书?为什么?(3)33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9只鸽子?为什么?(4)思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最终得出至少数=商+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也就是原实验教材 抽屉原理》。

设计理念鸽巢问题》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

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

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 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 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 或人)找出来。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问题”。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

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

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掌握鸽巢问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鸽巢问题,这是一种与抽屉原理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实物鸽巢和鸽子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鸽巢与鸽子的关系,从而引入鸽巢问题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学生活动和表现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亮点和不足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时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五、改进措施和展望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是对于存在困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更多与数学广角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

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一、课前引入这是一副扑克牌,今天老师用这副扑克牌展示一下数学的魅力。

当五名同学各抽出一张纸牌,至少有两名同学是同种花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思考与老师进行下面的学习)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把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入2支铅笔,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也就是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符合,那么我们把所有的摆放方法都列举出来。

(学生思考过后,指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4 0 0),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不但满足,还非常满足。

(3 1 0),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不但满足,还很满足。

(2 2 0),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一般满足。

(2 1 1),这个摆放方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符合的呢?这种摆放方法刚好满足。

从以上四种情况中,你认为只要符合哪种摆放方法,就满足了其他所有的情况?2.生活问题与数学建立联系。

这种方法是如何摆放的呢,我们再一起看一看。

他的摆放过程,你们有没有想到一个数学用语---平均分。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摆放方法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就是?板书:4* 3=1.......1 1+1=2你能继续用这样的算式解决类似的问题吗?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支笔?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7个苹果放进5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个苹果?3.通过观察,总结方法。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教学课题:鸽巢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例2,及“做一做”,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把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相信吗?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鸽巢问题。

-------出示课题。

鸽巢问题也叫抽屉原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生读课题:1、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最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

(2)让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及假设探究“鸽巢问题”。

(3)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自学思考: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是一定有,“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鸽巢问题”是一类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难度较大。

“鸽巢问题”实际上是解决生活中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模型,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建立“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思想。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习难度带来的压力,例题的编排关注细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

学生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敢于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并建立“鸽巢问题”的模型。

课前准备:扑克牌,课件。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出示刘谦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他吗?做什么的?喜欢看他玩魔术吗?老师也会玩魔术,你信吗?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王和小王以及花牌,还剩下52张牌。

我请5位同学上来给我当助手,每人随意抽一张,不要把你的牌给我看。

你们抽的牌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信吗?这到底是巧合呢?还是隐藏了什么数学奥秘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我们先从比较小的同类问题开始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玩“扑克牌”游戏,让学生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至少有2张,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用列举和假设法,初步感知模型结构1.理解“总有”和“至少”两个词的含义(1)师:把3支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教材通过展示几个具体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鸽巢模型,促进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现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我试着融入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操作演示、汇报交流、提出发现、总结归纳为主线,根据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施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的设计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问题难度层层递进,要让大部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能找到问题的方向或答案。

比如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表演魔术一样,用“至少”来总结你的发现?”“为什么要进行平均分,平均分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算式揭示平均分吗?”等,每一个问题指向性明确,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线,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是为了解决什么,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由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习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辅之以教师适时地引导和点拨。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义,初步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鸽巢原理模型,我大胆的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10篇

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10篇

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10篇《鸽巢问题》教学反思1“鸽巢”问题就是“抽屉原理”,教材通过三个例题来呈现__知识,“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例1:本例描述“抽屉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例2:本例描述“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例3:跟之前教材的编排是一样的,是抽屉原理的一个逆向的应用。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是课标的重要要求。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本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尽量找到好的方法引课,在网上搜索了一个较好的引课设计,就照搬了:“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叫举手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上台,然后问,老师想叫三位同学玩这个游戏,但是现在已有两个,你们说最后一个是叫男生还是女生呢?”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就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并通过三人“抢凳子”游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根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

借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2《鸽巢问题》就是以前奥数的教学内容《抽屉原理》,新教材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当第一次看到《鸽巢问题》成为必学内容时,老师们都很困惑:什么是鸽巢问题?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也是非常坚深难懂的。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文中对“抽屉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三、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四、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提问: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谁能说说游戏规则呢?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抢椅子”的游戏。

请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一个简单的游戏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顺势引入课题。

2.讲授新知活动一:初步认识鸽巢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至少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结:总有就是一定存在的意思,至少表示最低限度,有最少的意思。

再提问:这句话对吗?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验证。

总结:学生探究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枚举法,将可能的情况都列出进行观察;方法二是假设法。

两种方法都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铅笔换成鸽子,笔筒换成鸽笼,介绍鸽巢问题。

活动二:探究一般形式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提问: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

总结:用枚举法和假设法都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教师利用除法算式7÷3=21,引导理解用“平均分”的思维来理解假设法。

追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呢?组织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继续用除法表示,最后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观察3个算式,发现至少放的本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引出鸽巢问题又叫抽屉问题。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题,将今天学到的整理成数学日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两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抢),并宣布游戏规则。

(老师故意不坐)师:我该怎么坐?生:无论老师往哪坐,总有一把椅子得坐两人师:总有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己见,师板书总有)二、呈现问题,引出探究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课件呈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会有几种放法?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纸杯代替笔筒摆一摆,并在纸上记录不同的摆法学生思考,摆放、画图并记录)。

2.反馈交流:(枚举法)(1)展台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学生会出现4种放法。

针对每种放法,学生描述,教师板书成(4,0,0)(3,1,0)。

(2,2,0)。

(2,1,1)的形式。

引导分析每种放法中,无论怎么放,放的最多的那个笔筒中的支数都不会超过2支。

(2)小组讨论概括、全班交流,重点理解至少2支的意思。

(3)概括总结,得出结论板书: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假设法)师:如果把5支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还用画吗?想一想有没有更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生:先平均分,每个笔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枝铅笔。

(一生上台演示摆放过程)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呢?生:因为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思考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构建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思考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磨课要点:起点:鸽巢问题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数学原理,也是研究与“存在性”有关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部分学生对鸽巢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对原理的内涵不知所以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才能找到“至少数”。

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该内容,所以会以为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至少数是1。

终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最简单情况,初步形成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抽屉原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一、借助具体情境操作,化抽象规律为直观现象。

抽屉原理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规律?本课设计了学生把铅笔放进笔筒的具体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同时直观呈现了“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笔”的现象。

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变数学证明为数学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索发现规律,归纳规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会运用抽屉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抽屉原理模型建立的过程,体会推理思想、模型思想,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3.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灵活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情形下的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鸽巢问题”,是老师们教学时感到比较困惑的内容。

由于目标定位不准,很多老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至少数=商+1”这个数学结论的获取上,关注的是抽屉原理模型建构的表面。

到底学习这个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我们尝试采用“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操作探究,建构模型—综合实践,应用模型—回顾反思,总结方法”这样的学习路径,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直观活动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增强应用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细化为: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抽象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并用其解决相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模型思想;4.灵活应用鸽巢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过程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本课内容的教育价值。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演示“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悲剧必然会发生的原因吗?
二、操作探究,构建模型
环节一:经历鸽巢问题的抽象过程,提高學生思考、推理的能力。

活动:摆一摆
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猜一猜,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个结论究竟是对还是错?
师:别急着回答,先摆一摆,摆完后,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操作学具。

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会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呢?【板书四种摆法的图片(4,0,0)(1,3,0)(2,2,0)(1,2,1)】
师:结合自己的摆放方式,说说为什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总是”是什么意思?“至少”如何理解?
活动:找一找
师:你认为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个结论,与图几联系最紧密?为什么呢?哪种分法能最快找到结论?
活动:试一试
出示练习题:
1.有5只鸽子,飞进4个笼子,至少会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为什么?
2.6个人,坐5把椅子,至少会有几个人坐同一把椅子,为什么?
3.有8只鸽子,飞进6个笼子,至少会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为什么?
环节二: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模型思想。

活动:议一议
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什么结果?
小组合作,完成:
1.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什么结果?把你思考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2.如果有8本书、10本书呢?
3.像这样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如果让你举例,你还能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4.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算式表示出你的发现吗?
活动:理一理
师生交流,分层梳理,引导学生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至少数=商+1(或商)
7÷3=2…12+1=3
8÷3=2…22+1=3
10÷3=3…13+1=4
9÷3=33
多媒体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抽屉原理数学史。

三、综合实践,应用模型
1.扑克牌游戏
教师与学生玩扑克牌的游戏,将扑克牌分发给4个小组,每组5人。

师:把52张牌发给5个同学,会有什么结果?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在这个游戏中,什么是物体?什么是抽屉呢?
2.想一想
师:“二桃杀三士”成语典故中蕴含的抽屉原理是什么?你现在明白了吗?
3.填一填
(1)随意找13位小朋友,他们中间至少有()个小朋友属相相同,()是抽屉,()是物体。

(2)六年级有385人,至少有()人在同一个月过生日,()是抽屉,()是物体;至少有()人在同一天过生日,()是抽屉,()是物体。

四、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活中隐藏着许多与抽屉原理相关的问题,我们在解决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为了有效实现本课内容的教育价值,我实践了以上教学过程。

全课以“二桃杀三士”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之后自然过渡到例1的教学,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将4
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会有2支铅笔”这个结论对错的甄别上,让学生尝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说理与证明,学生体验抽屉原理关于存在性的初步证明过程,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深入理解“不管怎样放”“至少”“总有”这些词语的数学含义,助推学生建立鸽巢原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实际问题模型化。

孩子们通过寻找相似的生活实例及“扑克魔术大揭秘”的活动,在分析和对比中丰富了对鸽巢原理的认识,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实现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