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的“寡母恋子憎媳情结”模式——兼谈“寡母情结”的悲剧性内涵

合集下载

刘兰芝——恋子情结的牺牲品

刘兰芝——恋子情结的牺牲品

刘兰芝——恋子情结的牺牲品闵学龙每届高一学生学到《孔雀东南飞》时,都会对焦母的“人品”大加讨伐,十分不理解焦母对待刘兰芝的态度和行为。

老师在解答学生这一疑惑时,也仅仅从焦母的封建礼教思想,封建家长制作风,甚至“婆媳关系难处”等方面进行解释,让学生似懂非懂,疑惑依旧。

焦母对刘兰芝的态度,细思极恐!试想: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里是互文,不是逐一学会),琴棋书画、缝制女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啊!而且嫁到焦家后,用情专一,“守节情不移”;勤俭持家,“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敬老爱幼,“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与小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被遣回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拒绝后,太守又“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县令、太守先后派遣媒人来为自己儿子求婚,足见刘兰芝有多么优秀!这么优秀的儿媳,却被丈夫早逝、儿子仅为府中小吏的焦母硬生生给休掉!如果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作风”这些理由来解释说不通啊!那么,真是焦母的人品出了问题?难道她的人品已经差到不能与任何人相处的地步了吗?这显然也解释不通。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焦母对儿媳刘兰芝怀着那么大的“仇恨”,想尽办法拆散这对恩爱夫妻,逼得兰芝投水、仲卿上吊呢?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刘兰芝太优秀,与焦仲卿结婚后,硬生生把丈夫从焦母那里“抢”了过来,导致焦母的“失子之痛”。

其深层原因是源自焦母内心的“恋子情结”。

“恋子情结”,可以说是“恋母情结”的一个“变种”,表现突出、严重则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也译作“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结,是弗洛伊德主张的一种观点。

该名词源于希腊神话王子俄狄浦斯(Oedipus)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

而恋子情结就是因为母亲缺少丈夫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将这种需求转移到自己儿子身上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而这种需求在儿子结婚之后尤为严重。

独子与寡母的家庭悲剧-2019年文档资料

独子与寡母的家庭悲剧-2019年文档资料

独子与寡母的家庭悲剧摘要:以《寒夜》、《金锁记》、《原野》三个文本为代表的20世纪三十四年代的家庭叙事,充分展现了独子与寡母的家庭模式下的家庭悲剧,这一家庭悲剧实质上反映了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关系的冲突,顽固地坚守传统的家庭伦理最终毁灭了本是幸福的现代家庭,本应长大的独子。

然而那些背叛传统伦理道德的新时代的媳妇们却能找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自由生活的出路。

传统的中国强调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即是家长最大的心愿。

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核心家庭中,一般都有多个孩子,独子现象较少(这里的独子,不一定是独生子,而主要是指家庭中只有一个男孩)。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家庭叙事文本中,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家庭景观,即独子与寡母的现象。

本文主要以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曹禺话剧《原野》三个文本为例,这三个文本和其中的家庭成员关系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而这些一致性或许可以透露独子和寡母的家庭生存状态以及深层的文化隐喻。

一、父亲死去,寡母成了家庭中的国王在这三个文本中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家庭状况,即一家之主的父亲缺席,已经死去:汪文宣的父亲因肺病去世;长白的父亲从小得了软骨病,英年早逝;焦大星的父亲也老迈而死。

父亲在这三个文本中共同死去,这实际上是继承了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开创的传统,它象征着传统的权威逐渐逝去,新的现代的家庭伦理关系正在建立之中,在这个新的转型的时代,它既不完全认同传统,又不能完全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处在矛盾家庭观念中的时代。

父亲缺席,独子尚幼(这里的幼小,不只是指现实年龄幼小,也指心理年龄小,比较脆弱。

当然更指他们支撑家庭的能力弱小),如此情况下,母亲就担起家长的职责,母亲成了家庭的权威,一切决定权都因为子的幼小而转让给了母亲,母亲成了家中的国王。

汪文宣的母亲不仅决定着家庭的饮食,还决定着媳妇的品行,甚至儿子媳妇的爱情;长白的母亲曹七巧更是掌控着家里的一切经济大权,掌控着子女的爱情、婚姻,掌控着子女的人身自由;焦大星的母亲虽然眼睛瞎了,但儿子的经济、出行、媳妇的行动、名声等都由她掌控。

_孔雀东南飞_焦母恋子说_的文献学检讨_兼谈对以理论裁剪实际的治学方式的反思

_孔雀东南飞_焦母恋子说_的文献学检讨_兼谈对以理论裁剪实际的治学方式的反思

江 汉 论 坛 2008.12 115
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 其中 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 另一个词 素只是作为陪衬。” ⑦ 偏义复词的这些特点, 在语言学 界, 没有发生过疑义。 因此, 在偏义复词中, 能够看出 来的是, “复词” 中的一个 “词” 在它所处的语言环境 里不表示意义 (套用黎先生与王先生的话, 是 “不为义” 与 “作为陪衬”), 而不能发现它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存在。 因此, 在 “公姥” 这个 “偏义复词” 中, 我们只能发现 “公”、 “不为义” 或者 “作为陪衬”, 而不能发现这个 “公” 的指称对象的不存在。 所以, “公姥” 这个 “仅指 婆婆” 的 “偏义复词”, 不能提供 “仲卿没有父亲” 这一 信息。
现在, 我们来讨论一下焦母寡居的这些证据能否成 立。
“偏义复词” 这一概念, 最早由黎锦熙先生以 “复词 偏 义 ” 的 名 称 提 出 。 1903 年 , 《女 师 大 学 术 季 刊 》 第 一 卷第一期刊载的黎先生 《国语中复合词的歧义和偏义》 一文, 将 “复合词中之并行词, 有偏用其一字之义, 而 他字则连举而不为义者” 称为 “复词偏义”。 尔后, 语法 学界沿称这种言语结构为 “偏义复词”。 王力先生主编的 《古代汉语》 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指出: “这种复音词
就上下文意而言, 这种推测恰与焦仲卿对母亲的另 一句祝福— ——“四 体 康 且 直 ” — ——相 呼 应 。 正 是 因 为 此 处 的 “单” 不表 “独” 义, 所以, 第二句中的 “令”, 也不 是由焦仲卿之死所使令, 它应该是一个定语, 用以修饰 中心词 “母”, 表示对尊长的美称。 当然, 也有可能是一 个 “反语”。
在焦仲卿的那句话中, 从语义上看, “儿” 与 “母” 两相对待, “今” 与 “后” 两相对照; 从行文的角度来 讲, 上句的 “儿”、 “今” 与下句的 “母”、 “单” 对举, 则 “单” 与 “冥冥” 只能是意义相反。

试论焦母的恋子情结

试论焦母的恋子情结

试论焦母的恋子情结摘要:刘兰芝是一位美丽坚贞、勤劳善良的女子,但是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却不允许她过上幸福的生活,最终把刘兰芝逼上死路。

焦母逼死了别人,更害了她自己。

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黑暗的封建制度,而在封建制度下焦母形成的变态心理——恋子情结是其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关键词:封建制度;悲剧;恋子情结作者简介:刘晶鑫,任教于内蒙古牙克石市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刘兰芝和焦仲卿本是一对恩爱非常的夫妻。

却在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压迫下双双自杀。

他们以死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而作为这场悲剧的刽子手之一的焦母到底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大戴礼记·本命》认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空去。

”焦母休掉刘兰芝的理由就是第一条: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

那么刘兰芝是否真的如焦母所言,不顺父母,没有礼节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兰芝的出身。

刘兰芝嫁到焦家带的嫁妆: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碧绿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从她的嫁妆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她应该出身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也应该是有名望的。

要不然,刘兰芝被休回家后,也不会有县令,太守两家前来提亲。

还有,诗的一开始刘兰芝便自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后来刘兰芝被驱遣回家时刘母也曾这样感慨过。

这样的出身,这样的教育,调教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女子吗?这样的结论,就是到今天,我们也不会相信。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刘兰芝的自身。

刘兰芝每天都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一匹一般相当于五十尺,一百尺不等,我们按最低的五十尺算,一匹五十尺,五匹就是二百五十尺,这应该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这么短的时间内能织出这么多布,刘兰芝不仅仅是勤劳,而且还很能干。

刘兰芝还曾这样表白“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从寡母形象说开去

从寡母形象说开去

从寡母形象说开去摘要:中国寡母文学形象的意象原型,来自于遥远的过去。

中国的上古神话留下了记载,即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

这是我们的祖先重复的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留下的“一块碎片”。

在后来的文学著作中不断的演绎,比如《红楼梦》、《补天》、《女神》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上提及到的艺术作品更能印证荣格的理论。

而这“一块碎片”—补天女娲意象,成为后来中国其他文学作品中寡母形象的来源,一代代的演绎,至于后来形成了一部分寡母文学形象,即弗莱强调的文化原型,带有扭曲变态的情节。

也许是历史开的玩笑,中国的原始原型到文化原型的变迁,却让读者看到的愈带有“寡母情节”的形象。

关键词:寡母形象文化文学形象寡母情结引言:一年来,国内的荧屏上出现了几个收视率很高的身影吧,其他的娱乐媒体上也可能如此--“小沈阳”、李玉刚和俄罗斯的维塔斯。

国内这样的聚焦效果,自然令人想起了梅兰芳当年的情形。

鲁迅在《坟·论照相之类》一文中就提到梅兰芳,而且在文末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 [1]看来,中国的艺术和生活中总愿意缠绕在男人与女人的独特关系上,其中的道理,从文化角度阐释应该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再翻几页鲁迅的《坟》,另一篇杂文《寡妇主义》映入眼帘,看来鲁迅先生对此研究颇深。

实际上,翻开中国文学史,就能发现很多关涉“寡妇”形象的作品。

即使依据不同的文学史观,也许也能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性。

一、众多的寡母形象。

相较于西方文学作品,中国文学中的寡母形象众多,而且塑造得尤为突出,最有代表性古代文学作品的是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而“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数量之多,表现之深刻,是其他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从新文学伊始鲁迅创作《祝福》、《明天》、《风波》、《颓败线上的颤动》开始,蹇先艾的《水葬》、台静农的《新坟》、许地山的《万物之母》、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柔石的《二月》、丁玲的《母亲》、萧红的《牛车上》、老舍的《月牙儿》、《正红旗下》、巴金的《寒夜》、曹禺的《原野》、张爱玲的《金锁记》、苏青的《结婚十年》、梅娘的《鱼》、阮章竞的《漳河水》、沙汀的《淘金记》等,中间有如韦君宜的《洗礼》、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铁凝《麦秸垛》,直到90年代整篇作品均是以此为主题的池莉的《你是一条河》和莫言的《丰乳肥臀》、陈长吟的《野荠青青》等等,有很大一部分作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深或浅地涉及到寡母抚孤这一文学主题。

浅析恋子情结

浅析恋子情结

浅析恋子情结作者:王盈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6年第15期摘要: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都共同描述了一位专制强横的母亲形象。

前者中焦母与儿子焦仲卿隐晦的畸形的母子情深与后者中曹七巧对儿子姜长白的扭曲态度颇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研究可知,社会环境是造成两部小说中的母亲具有恋子情结的重要原因。

当这种恋子情结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就演变成一种“寡母恋子憎媳”的模式。

关键词:恋子情节寡母身份恋子憎媳社会根源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父与女、母与子之间的爱情——是儿童时期原始情感的翻版,’孩子同父母都具有这种性的吸引的关系。

”根据弗洛伊德的论述,如果母亲唯一的精神依托是儿子,在某种程度上她会把儿子幻化成丈夫的角色,这种心理称之为“恋子情结”,这种“恋子情节”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种变体形式。

《孔雀东南飞》与《金锁记》都刻画了一位专制的母亲形象——焦母和曹七巧。

二者虽然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寡母的身份和中国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展现出了相同的命态特征——恋子情节。

这种“恋子情结”放在中国与寡母相衍生的文化语境里,就会总结出一个相同的模式——“寡母恋子憎媳情结”模式。

一、“寡母”的身份无论是《孔雀东南飞》还是《金锁记》中的母亲,她们的身份都可以定义为“寡母”。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一直是以焦家最高的统治者的形象出现的,细读全篇我们发现无论是焦母训斥儿媳,还是焦母对儿子婚姻对象的重新选择,这些影响整个家族利益的重大的决定,几乎都由焦母作为权威来决断。

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焦父是一直没有出现,这似乎与《孔雀东南飞》发生的时代背景——汉末建安中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相违背。

如果焦母并非寡居,那么她不可能以焦家最高的统治者的姿态出现,由此,可以推断她的“寡母”身份。

这与《红楼梦》中贾母的身份是类似的,当贾府最高统治者贾代善去世之后,贾母则取代了这个角色,成为这个家族的最高统治者。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2006年11月15日 李增泓李增泓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三、离婚的爱姑 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伤逝》和《伤逝》和《离婚》《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新女性:子君《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一场由“恋母情结”引起的家庭悲剧,畸形的恋母情结有多可怕?

一场由“恋母情结”引起的家庭悲剧,畸形的恋母情结有多可怕?

一场由“恋母情结”引起的家庭悲剧,畸形的恋母情结有多可怕?前几天,小九在后台收到了一则粉丝的求助私信:“上周,男朋友带我回家见他的父母了,我们交往大概一年左右,但在见到他妈妈的时候,我有点不寒而栗,因为我觉得我跟他妈妈长得有点像……平时聊天他也很喜欢提到他妈妈,说他妈妈对他很好什么的,现在想想感觉很不正常,请问他这种情况是有“恋母情结”吗?”男性寻找和母亲相似的伴侣,真的是恋母情结吗?恋母情结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一、一场由“恋母情结”引起的悲剧01、母亲的美好“滤镜”破碎贵州的曹军(化名),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刚开始一家五口人,虽拮据,但家庭还算和谐。

可后来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母亲每日早早外出打工赚钱,而父亲却整日在家无所事事,净喝酒。

于是,在年少的曹军心里,母亲的形象是十分伟岸的。

就这样到曹军11岁的时候,那天他回到家里推开门之后,撞见有3个人躺在床上: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而另一个人则是他没见过的成年男性。

那一刻,曹军童年时期对母亲的美好“滤镜”破碎了。

02、遭遇家庭和爱情的背叛母亲的事情,除了给曹军带来内心创伤外,还给家庭带来了许多闲言闲语,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身边的人都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使曹军一度将自己封锁起来。

童年的后半段,曹军在孤独和仇恨中度过,加上作为长子,曹军还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这让曹军对父母的怨恨越发深重,性格也变得扭曲了起来。

直到遇到心爱的她,才开始好转,他一心想着两人能白头偕老。

可在他讲女孩介绍给家人后的没几天,她却消失了,听说是跟着同村的另一名男子跑了。

03、濒临崩溃、开始报复因为女孩的背叛,让曹军想起了当年发生的那一幕,这让他直接崩溃。

他选择了爆发,对村里的一个留守妇女进行了威胁,强行发生了关系。

可在当时的农村,女性的名声是很重要的,加上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所以没有选择告发他,而是当吃了哑巴亏。

这让曹军变本加厉,之后又是多次作案。

直到2009年的一天,因和父亲母亲发生了一点小矛盾,让多年来沉积在曹军心中的苦闷和愤怒全面爆发,他直接拿起身边的一把火钳,掐死了父亲。

封建礼制“畸形”母爱体现探析

封建礼制“畸形”母爱体现探析

封建礼制“畸形”母爱体现探析作者:郑奕珂概要:刘兰芝之所以为焦母所不容,夫妻双双殉情,是当时社会封建顽固礼教下的牺牲品,这种由爱及恨,转移到婆媳之间的不容也是其性格特点造成的,畸形的恋子情结延续了上千年。

“中国学者认为,反相的伊迪帕斯情结(即母恋子情结” 或称“ 柔卡斯塔情结” )是导致婆媳不和的心理根源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个残缺的家庭环境中,从《孔雀东南飞》的原文中我们知道,焦家的家庭成员大概是三人,焦母,仲卿以及仲卿的妹妹。

故事中并未出现焦父,而且仲卿事事都要请示母亲大人的意见,我们姑且推知焦父不幸离世或者外出未归。

焦母此时主掌整个家庭的大权,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在那个时代是多么不容易。

刘兰芝未嫁过来之时,母亲与仲卿,小女儿相依为命,母亲严格管教子女,仲卿孝顺,其乐融融,家庭维持着一个平衡。

仲卿的工作是庐江府小吏,每日工作繁忙。

当刘兰芝成为新妇,又与仲卿甚为相爱,习惯了有儿子陪伴的老母亲,本来儿子归家与母亲团聚的时间就少,现在突然间来了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女人夺走了儿子几乎所有的爱,焦母的心理怎么能够平衡。

而且,由焦仲卿这个名字可知,他可能是在家里排行老二,可是,大儿子呢?故事中未提起,甚有可能夭折了,所以仲卿更是母亲多年来唯一的依靠。

再者,儿子归家时间少,小女儿又还很小,焦母自然把刘兰芝当做假想敌来对待,婆媳矛盾自然而然产生了。

这样的家庭矛盾一产生,就越积越多,而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妇人,“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婆婆还故意鸡蛋里套骨头,“大人故嫌迟”,她不敢与婆婆发生正面冲突,于是只能在被婆婆嫌弃之后向丈夫訴苦。

而仲卿此时“堂上启阿母”,为妻子说情,正在妻子这一边。

这更让焦母气愤,平日里唯母是听的好儿子在娶了新妇之后就忘了老母亲,于是焦母“槌床便大怒”,对刘兰芝更加憎恨,由原来或许有恩义尚存到“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一、家庭环境造就的人物性格是家庭悲剧的重要原因(一)焦母:独断蛮横的专制母亲从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焦母是焦家的独掌大权封建家长,多年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拥有刚强果断的性格,在封建家长制度下,焦母与儿子相依为命,视儿子为生命的依靠,有着“恋子情结”。

浅谈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以于连和周萍的爱情为例

浅谈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以于连和周萍的爱情为例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者”。

据此,语文教师可使用当下流行的对话教学法,围绕阅读作品内容与学生展开趣味性、开放性的课堂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理解记忆。

例如,在教授《神笔马良》这一课外阅读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A对学生提出问题:“马良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为大官画画,后来又画了?是他害怕大官吗?”其后,学生踊跃讨论,有的说“是的”,有的说“不是的”。

对此,教师对马良的机智表现进行了拆分讲解,使学生们对马良的行为有了正确的理解。

总结综上所述,将体验式阅读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是我国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分析可知,教师通过明确体验式阅读的实际作用,结合对话教学、以人为本等理念进行教学创新,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情感性和交互性,进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开拓思维视野,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1]郭华.体验:学生阅读能力的生长点———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OL].华夏教师,2017(11):29[2]王平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之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04):35-40.一、引言《红与黑》是一部对法国文学界有着深远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品,这部作品的诞生对于19世纪其他文学作家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这部作品描述的主人公代表了拿破仑时期许多小资产阶级青年的真实生活写照[1]。

于连与市长夫人的爱情故事引发了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展开,通过分析于连内心的精神波动,可以了解到在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现状。

《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整个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描述了我国20年代封建家族式的现实生活。

周萍是这个家族中最有权势的一家之主的儿子,周萍与周繁漪的爱情打破了这个封建家族一直以来奉行的传统思想,引发了一系列剧烈的冲突与悲剧的产生。

论萧红小说中的婚恋悲剧

论萧红小说中的婚恋悲剧







论 萧红 小说 中的婚 恋 悲剧

提 要

,

,

萧 红 小 说 中展 示 的 婚 恋 悲 剧 现 象 凝 聚 了作 家 的 审 美情 感 与 生 命 体 验


本 文 试 图从 男 性 压 迫

女 人 意 识 这 两 个 外 在 和 内在 的 破 坏 性 因 素 来 剖 析 悲 剧 产
生 存权 对 女 人 造 成 的伤 害 与 外 力的 压 迫 程 度

,
达 儿 都 走 着或 将 要 走 着 一 条 祖 祖 辈辈 的 老 路
小 时 候 也 玩 七 彩 的 红 玻璃花 筒 也 对 生 活 充 满 幻想 长 大 了 出 嫁 出嫁 后 独 守 空 房
,
,
只 有过 之 而 无 不 及

,

永 远 难 以 化解 的 被 弃 情 结

被 动 的 在 等待 被 利 用 , 女 人 尽 职 地 完成 了对 其 配 偶 的 服 务 那 么
男 人 就 应 当 以 礼 物 婚 约 或 维持 她 的 生 活 来
回 报她

,




这 一 情 结 一 直左
,
右 着萧 红 的 思 想 和 情 络 甚 至 影 响 了她 整 个 的 生 活 和 创作


在这样 的题 材 选 择 上 作家 也 寄托 了 对 自
,

,
己 不 幸身 世 的忧愤 她 的描 写也更 具有 力 透 纸
向 占 有性 造 成 的 后 果 只 能 是 男 人 才 是 征 服 者 应 该 拥 有 女 人 女 人 的欲 望 根本 不 被 承 认

汪母“恋子情结”的时代悲剧性

汪母“恋子情结”的时代悲剧性

第33卷第3期(总第125期)Vol.33 No.3(Sum.No.125)2019年5月May.201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汪母“恋子情结”的时代悲剧性黄桂波(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谈及《寒夜》,大多会聚焦于汪文宣与曾树生的爱情悲剧。

但作品中汪母的“恋子情结”问题同样不容小觑,从它的形成、表现和文化意蕴这三个维度可以看出其时代悲剧性。

"恋子情结”脱胎于弗洛伊德“恋母情结”概 念,在中国演化为“寡母恋子憎媳”情结模式,其中《寒夜》汪母的"恋子情结”别具特色。

汪母的"恋子情结”由多重因素综合而成,表现为恋子、憎媳和自欺,并建构起“寡母恋子憎媳自欺”的现代表现模式。

因此,汪母的“恋子情结”具有丰富的时代悲剧性意蕴,既有传统文化意蕴又具现代文化意蕴。

关键词:巴金;《寒夜》;汪母;恋子情结;时代悲剧性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70(2019)03-0089-04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寒夜》,是最能代 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长篇力作。

作品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 裂,真实展示凡人小事沉重的悲剧感,揭露病态社会 的黑暗腐败。

作品主要以汪文宣与曾树生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但是汪母这个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也不容小觑,汪母所体现出来的“恋子情结”问题对于 深入理解把握作品时代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题材,恋子情结也被广泛应用到文艺 创作之中,在中外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恋子情结的踪影”。

[1]67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因素的差异,“恋子情结”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 同,由此衍生出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

“恋子情结”的中国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亦即“寡 母恋子憎媳”情结模式。

“这是在中国长期的贞节观念 影响下,寡居妇女特有的深层心理需求的反映”。

[“恋子情结”与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男袜品坊恋袜文学作品

[“恋子情结”与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男袜品坊恋袜文学作品

[“恋子情结”与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男袜品坊恋袜文学作品关键词:恋子情结婆媳矛盾《原野》《寒夜》《孔雀东南飞》《大雷雨》摘要:当仅从社会伦理或社会经济等方面无法圆满地解释文学作品中婆媳矛盾的原因时,我们探究的目光便不得不转向心理的深层、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婆媳矛盾的深层原因,以弥补浅层分析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论述的相关文学作品在人物及其关系的处理上都遵循着共同的艺术表现模式,由寡母、弱子、俊妇与“第三者”构成了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这种处理并不是偶然,它遵循着某种内在的发展逻辑。

这种人物关系,不仅是“恋子情结”得以外化的最佳人物关系,也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结构。

文学作品中婆媳矛盾的主题,人们一般注重了社会与经济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对人物心理做深层次的探讨,因此往往在论及婆媳矛盾的根源时不能切中肯綮。

本文试图通过对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剧《大雷雨》、曹禺的话剧《原野》及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这四部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婆媳矛盾的考察与分析,来探讨它们所牵涉的共同主题――婆媳矛盾的深层原因――“恋子情结”问题。

一、矛盾的浅层原因体现于经济与伦理层次四部作品虽然纵涉古今横跨中外,但有一共同之处,就是在各自所表现的婆媳矛盾关系中,婆婆几乎总是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对儿媳有着某种不共戴天的仇恨。

为了压制与排斥媳妇她们采取了多种方法,首先便是给媳妇扣上种种“罪名”,为其进一步的行动进行舆论准备:1.不敬长辈,举动自专。

四部作品中的婆婆们几乎一致认为媳妇对自己不敬,行动自作主张。

在《孔雀东南飞》中,仲卿的母亲给兰芝的罪名是“此妇无礼节,举止自专由”,并下令其子将之逐出。

《大雷雨》中婆婆卡巴诺娃也深责媳妇的不敬,在其子外出谋事之前,强逼他去“嘱咐”媳妇:“对婆婆不要无礼”,要“尊敬婆婆像尊敬自己的母亲一样”,等等。

另外,《寒夜》中汪母也表示过类似的意思。

她曾对其子汪文宣抱怨媳妇曾树生觉得自己能够挣钱养活自己,而“我却靠着你们吃饭,所以她看不起我”。

丑陋_母亲_走出_母爱神圣_的神话_对中国现代文学一种_反母爱_主题的审视

丑陋_母亲_走出_母爱神圣_的神话_对中国现代文学一种_反母爱_主题的审视

母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古今中外,讴歌母爱神圣的作品可谓不绝如缕。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以母爱为中心,热情歌颂圣洁、伟大、温暖的母爱,并把一般的伦理感情上升到人生理想最高境界的程度,向来也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冰心基于自我体验提出了“母爱济世”的神话,丁玲出于对她的革命母亲的无限崇敬而书写的伟大母爱,都是典型例证。

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有另一条线索也一直时隐时现地存在着:这便是书写“恶魔”般母亲、审视丑陋母爱的主题。

这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另类书写,它打破了“母爱神圣”的神话,提升了女性意识的自觉,其社会历史意义与文学史意义都不可小觑。

一、两个焦母形象早在“五四”文学时期,在冰心们热情歌颂母爱的时候,便已有作家开始了对“崇高母爱”的改写。

女剧作家袁昌英创作的话剧《孔雀东南飞》,从“五四”提倡的人性和个性主义立场出发,对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进行改写,塑造出恶婆形象,审视和展示了母性和母爱中恶的一面,就颇值得注意。

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将表现的重点放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上,对造成悲剧的凶手———以焦母为化身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虽进行了严厉控诉,但只是将其置于幕后作了虚化处理。

袁昌英在改写和重新演绎这个古老故事时,深入人性内核,把改写焦点转移到了悲剧的制造者———焦母畸变的“寡母心理”的揭示上,将一个活生生的女人、母亲在礼教压抑下形成的病态心理、畸变母性与悲剧的关联展示给了读者。

作品侧重描述在男权社会母亲价值体系范式下,焦母20多岁就守寡,长期性爱渴望和礼教压抑下造成的“活死人”生命状态,形成她“一生与心为难”的悲剧。

对焦母而言,她已经失去了“妻子”身份,“母亲”成为她确认自己“生存正当性”的唯一理由,因此,她把全部的感情浇注在儿子身上,而将来媳妇的出现无疑是对自己“唯一性”的极大威胁。

因此,她虽极爱儿子,却迟迟不给成年的儿子完婚,导致儿子相思成疾,她才被迫答应迎娶刘兰芝来冲喜。

儿子与媳妇的恩爱使焦母内“丑陋”母亲:走出“母爱神圣”的神话———对中国现代文学一种“反母爱”主题的审视王嘉良王媚作者简介王嘉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媚,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浙江金华,321004)。

中国“寡母”文学形象研究综述

中国“寡母”文学形象研究综述

中国“寡母”文学形象研究综述
尚学摈
【期刊名称】《南方论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寡母”形象贯穿了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女性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妇女问题便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议题,鲁迅先生就曾疾呼受封建压迫的女性是做了“无主名的牺牲”。

“寡母”一般是妇女中较为弱势的群体,目前学界对“寡母”形象的研究较多,对“寡母”文学形象进行剖析不仅符合关注妇女问题的文化语境,还包含着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本文梳理了学界对国内“寡母”形象的研究,旨在通过文学世界关切“寡母”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尚学摈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中国形象塑造的反恩与跨越——“百年中国文学与中国形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寡母形象
3.国内有关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综述
4.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伶艺人形象研究综述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第七届中国女
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文化下的俄狄浦斯情结_无鸾

中国文化下的俄狄浦斯情结_无鸾

中国文化下的俄狄浦斯情结_无鸾论文导读::夜宴》戏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弗洛伊德和俄狄浦斯情结。

这便是本文旨在探讨的“亚恋母情结”。

太子无鸾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

论文关键词:夜宴,俄狄浦斯,亚恋母情结,无鸾当下根据盛和煜、钱珏的小说《夜宴》改编热映的由冯小刚执导的同名电影在2006年取得了不菲的票房。

《夜宴》戏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反映的是宫廷中争权、夺势、复仇的人间悲剧:太子无鸾的叔叔厉帝谋杀了哥哥明帝,夺取了皇位,霸占了哥哥的皇后婉后,太子无鸾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立即从外地赶回京城,调查事实真相,准备为父报仇,最终同归于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鸾一直爱着婉,由于父亲和叔叔利用权力两次从无鸾手中夺走了婉,使得无鸾与婉的爱恋关系发生了扭曲,这便是本文旨在探讨的“亚恋母情结”。

一、弗洛伊德和俄狄浦斯情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与母亲建立了深厚的强有力的依恋关系和独特的情感关系,而对父亲则产生了叛逆忌恨心理。

在父亲去世后他开始进行自我分析,于1897年,弗洛伊德首次提到“俄狄浦斯情结”,亦称“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此说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

神话中,俄狄浦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指儿子们恋母弑父的心理和倾向。

二、中国文化下的“亚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无意识之中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恋母弑父的心理情结,而且这种情结具有不分种族和文化的普适性,那么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是否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中国文化下的俄狄浦斯情结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受多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塑造,逐渐形成与发展着它自己独有的民族特性和社会风貌。

单说中国的父子关系,中国封建家庭实行父为子纲,父亲对子女的制约表现在多个方面无鸾,比如经济专制、人身专制、思想专制和言行专制等。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刘兰芝聪慧贤淑、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忠于爱情,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里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

生活中兰芝不管怎么做却始终得不到焦母的欢心和认可,最终被焦母所遣,落个自赴清池的悲剧下场。

什么原因呢?除了无子说、门第说等等以外,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焦母的恋子情结直接导致了兰芝的被遣,是焦母亲自制造了这场家庭悲剧。

从全诗描写可看出,焦母是一位中年寡妇,因为诗中始终没有出现焦父的故事情节。

生活中焦母蛮横不讲理,在家中处于权威地位,从和仲卿对话时的“槌床便大怒”的行为、两次自作主张为仲卿许诺求娶秦罗敷的行为、仲卿与母亲诀别时“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的言行和兰芝“十七为君妇”、“共事二三年”的话语可看出焦母是个中年寡妇。

封建社会,由于夫在随夫、夫亡随子的封建观念,母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恋子情结。

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文化修养欠缺的中老年妇女的思想比较保守,她们往往以家庭为生活中心,儿女在她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焦母就生活在封建社会,文化修养在她的身上当然谈不上,在那个不重生女重生男的社会,仲卿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焦母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希望全都倾注在仲卿的身上,仲卿成了她生活的唯一希望,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把仲卿看成是她后半生的唯一寄托,这其中也包涵了对丈夫的思念。

正是因为仲卿是她用青春和全部的爱抚养长大的,所以她对独子的爱是浓厚的,是偏狂的。

这种爱有极端的自私性,仲卿是她一个人的,不允许他人占有,即便理性上允许,感情上也不能容忍.从焦母的心理来分析,这个中年寡妇的恋子情结早已形成。

仲卿结婚了,兰芝贤惠美丽、知书达理,可谓德、才、貌三全齐美,同时又识大体,顾大局,与小姑和睦相处,感情深厚,和焦仲卿两情相悦、情深意厚。

仲卿也是一心一意喜欢兰芝,夫妻恩恩爱爱。

焦母在仲卿面前数落兰芝几句,仲卿竟然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的话语来质问焦母,袒护兰芝。

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的意念表达自己对兰芝的爱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04 69(020—0 80 17 2 A 10—072 1 )108-5 作者简介 : 侯俊贤(99 )内蒙古巴彦淖尔人 , 17一 , 本科学历 , 一级教师 , 中学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 现任教 于 内蒙 古包钢一中。研究方向 : 中学语文教学。 范苗连 (9O , , 古乌兰察布人 , 18一)女 内蒙 本科学历 , 小学高级教师 , 现任教于包头市包钢第
寡母命运时首先涉及的话题 。 干百年来 , 父权一直是社会衍生与发展的中心。 如在 《 唐律 ・ 斗律》 中规定:诸子 孙违 反教令及供养 “ 有缺者 , 徒二年” 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寡母们 的地 , 位和权利 , 树立了寡母们的家庭权威形象。 又如韩愈 《 ・ 唐 虢国夫人( 氏) 何 墓志铭》 中云: “ 元和二年 , 李公 为户部尚书 , 薨。夫人遂去家政 。公之男五人 , 女二 人, 而何氏出者二男一女。 夫人教养嫁娶如~ …・ 御 自古以来 , 母亲都是一个复杂角色。埃利希 ・ 弗
— —
兼谈“ 寡母情结” 的悲剧 性内涵
侯俊 贤 范苗连
( 内蒙古包钢一 中, 内蒙古包头 04 1 ; 10 0 内蒙古包钢第二十小学, 内蒙古包头 04 1 ) 100
摘 要 :寡母 恋子憎媳情结” “ 是一种特 殊的 中国文学现象。 它与积 淀在我们 民族灵魂深 处的礼教观念、 贞节观念相杂糅 。 同酿成 了寡母的悲剧 性命运 。而贯 穿于寡母 悲剧之始终的是人 的 自然本性与礼教 贞节 共 观念 的冲突, 以及 贞节观念对于寡居妇女精神和 肉体 两方 面的摧残。 关键词 : 寡母 恋子 媳 父权 情结模 式
权利。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没有任何东西比这种戒 “
律更与人的原初本性背道而驰了。” ( 可以这样 嘲
低三下四” 的人 , 谁也不把她 当回 说, 在封建社会里 , 丈夫的死对一个妇女的打击 , 无 太太们认为她是“
异于使其陷入 “ 死亡境地 ”。而另一方面, 『的失 爱青 去成为寡母们产生“ 恋子情结” 的基础。因为在女 陛 的深层意识中,她们 需要可依靠的东西 。失去丈夫 后 ,与之相依为命多年的儿子 自然而然就成为这一 情感依靠的替代品, 成为其精神爱 隋的替代品。 对于
了一种家庭角色的承担 ,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社会角 色的承担 , 具有双重 眭。从某种程度上说 , 它对当时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相 当重要的作用。
但从人性扭曲的程度上看 ,它成 为寡母 日 向 后
儿子“ 讨债 ” 和索取的工具和筹码 , 消极 影响也非常
的行为辩护 。而曹七巧则干脆以实际行动来平衡 自
关系,而被视作最危险的故人。西蒙 ・ ・ 娜 波伏娃在
《 第二性——女人》 中也揭示了这种现象: “ 儿子的命是她给的 , 当然欠她一份 隋。但他 他
欠那个直到昨天还是素昧平生的女人些什么呢?她

定用了什么巫术来迷惑他 的, 她工心计 , 怀私心 ,
真是危险极了……她偷偷地侦察媳妇 ,找机会批评

事儿 ; 包办婚姻又使她和丈夫在情感上是隔膜的, 因 此, 精神苦闷一直是她在姜家生活的写照。 从生理上 来说 , 由于丈夫的残废 , 她旺盛的情欲得不到充分的 满足 , 丈夫死后 , 这种来 自生理上的性压抑更不得排 遣, 而封建礼教、 宗法制度又使她在家庭外部不可能 找到宣泄压抑 的对象。于是 , 儿子长 白作为异性 , 一
21 0 2年 1月
语文教学通讯
Bu e n o h n s a g a e t a hn U f fC i e e l n u g e c i g i
Jn , 0 2 a .2 1
V0. 6 o 1 1 6N . 6
第 66卷 6
第1 期
◆文艺评论
中国文学中的“ 寡母恋子憎媳情结” 模式
儿子长大后 , 作为“ 他者” 的儿媳出现 , 导致的直接后
果便是“ 憎媳 ”在正常情况下, 。 这种母子 隋结的存在 所造成的紧张状况可能因丈夫 的存在而得到缓解 ,
使她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所以她把儿子错位成性
爱的对象 ,通过儿子的替代使受压抑的性爱得到了 幻想性 的补偿 ,占有儿子就成了维持她变态心理机
化语境里加以考察 ,我们就会总结出一个相同的模
式, 或者说是一个相似甚至相 同的内容抑 或结论 : “ 寡母恋子憎媳情结” 模式 。 那么 , 什么是“ 寡母恋子憎媳情结” 呢?根据精
祖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并没有相关论述 ,但当我们 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理论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
时就会发现 ,恋子情结”是人性中存在着的一种既 神分析 的相关理论 , “ 笔者认为 , 这是在 中国长期的
洛姆说 , 母亲“ 要求具有 ‘ 给予 ’ 一切 , 而除了被爱者
的幸福外一无所求的精神。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上 , 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母亲没有尽到母爱的责任” 。 嗍 在被考察的几部作 品中的母亲们就是这样 ,孑 雀》中焦母的绝对家庭 《L
权威 , 把一对发誓“ 黄泉共为友 ” 的恩爱夫妻双双送
上绝路 ;金锁记》 , 《 中 曹七巧教儿子长 白抽鸦片 , 在

边和她拉拉扯扯 , 笑笑闹闹 , 而又不失对她尊敬 ,
『8l 8 文学
人 不能掌握 自己的命运 ,这就 是寡 母命运 的悲剧
性 内涵 。
深远 。 在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国社会, 家庭经济关系 的核心是财产管理制 , 依照封建国家法律规定 , 家长 拥有对家庭财产的绝对支配权。“ 家长的这一特权 ,
曹七巧——长 白——长白妻( (金锁记》 妾)《 )
汪 母一 汪文萱一 曾树生(寒 夜》 《 )
媳发号施令 , 施加压力 , 任意宰割他们 的命运 , 最终 酿成悲剧 。 同时 , 也正是这种权威使寡母对儿子和儿 媳的权力合法化。
但是 ,是不是说在这些家庭 中,就不存在父权
呢?如果存在的话 , 又体现在何处 , 这成为我们讨论
烟榻上逼着儿子供 出与新婚妻子的床笫秘闻,又向 亲朋好友传播 , 致使儿媳抑郁而亡, 母爱完全成了私
欲的发泄与报复 。 我们会发现 : 这些母亲都对儿子疼
爱备至 , 但都过了分 , 甚至违背了儿子的本来意愿 。
童仆 , 治居第生产 , 皆有条序。 居卑尊间 , 无不顺适 。 ”
圆 凡此种种都说明 , 在丈夫去世后 , 寡母实际上 已经
文化 以及 寡 母 肉体 和精 神 的双 重压 抑 来解读 作
品 ,从而揭示隐藏在人类意识深层 的斯芬克斯之 谜 : 母们 的悲剧超越 了具体 的社会人 生 问题而 寡 直指人 的生命 本质 ,是 因终极意 义上人 的渺 小及
高雅地、 充满魅力地走在他身边时 , 自己好像她 的 她
姐姐 ; 他若学电影里的英俊小生的模样一边戏弄她 ,
《 寒夜》是四部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 但 是, 如果我们能透过人物关系去观察 , 就会有一个惊 人 的发现 ,那就是在这些作品背后事实上隐藏着一 个极其相似的家庭模式 : 寡母一弱子—丽媳 , 这样一 个三角的家庭关系。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 : 焦 母——焦仲卿——刘兰芝(孔 雀》 《 ) 焦 氏——焦大星——花金子(原 野》 《 )
己的心理 。
文学 f9 8}
事实上 ,这种以母亲之名进行的对子嗣 的独 占,是与封建礼教下妇女在精神及肉体上受到的双 重压迫紧密相连 的。一方面 , 中国的封建礼教( 主要 是 贞节观 ) 没有赋予女性 “ 二次婚姻 ” 的权利 , 它以
“ 从一而终”“ 烈女不嫁二夫 ” 等说教强行剥夺 了守 寡妇女的青春和幸福 。封建贞节观作为一种禁欲主 义的性道德 ,剥夺了妇女尤其是守寡妇女性生活的
她, 反对她理家的新方法 , 还要谴责她侵入了她们母
子的生活。”( I啊D l l 为了实现对儿子的“ 占”, 独 母亲们千方 百计 ,
制的一种手段。 正因为如此 , 儿媳因其与儿子的特殊
但现在丈夫角色缺席 ,所以这种母子 睛结便会因母 亲的长期守寡( 性本能受到压抑 ) 而以加倍的能量发 挥作用 , 使正常的母爱变得癫狂 、 病态。 从《 金锁记》 中曹七巧婚前婚后的变化 , 我们就 可以得到启示。七巧在临死前回忆 ,十八九岁做姑 “ 娘的时候 , 高高的挽起了大镶大潦的蓝夏布衫袖 , 露 出一双雪 白的手腕 , 上街买菜去”。 出嫁 前的七巧是 快活开朗的, 她身上洋溢着春的活力 , 充满着生命 的
众所周知 , 我国古代民歌《 孔雀东南飞》 下简称 (
使得作为家长的他或她获得了支配家庭所有成员的
《 孔雀》 , )现代作家曹 禺的剧作《 原野 》 代著名女 资格” 。正因为如此 , , 现 圆 寡母作为父权意志的体现者 , 作家张爱玲 的中篇小说《 金锁记》 及巴金的长篇小说 她们不仅可以凭借个人意志指定子女与他人结婚 ,
同时又可以在不顾及子女感情的情况下,解除他们
与配偶的婚姻关系。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寡母在家庭中所拥有
的崇高地位与威望 , 不仅与她们一生在抚育子女、 操 持家务、 维持生计等方面 的艰辛劳动分不开 , 而且还 与封建宗法家族社会赋予她们的种种特权有直接关
系。寡母们正是凭借她们手中的父权对她的儿子儿
个母亲而言 , 这显然是一种反常 、 自私 、 不健康的
心理 , 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 , 这显然又是合理的。因
方面可以通过精神上的变形 ,使她获到一种肉欲上
的满足感 ; 男一方面 , 儿子对母亲本能的依恋也可以
此 ,寡母们要求儿子满足其作为女人和妻子的情感 需求 , 这种女性本能的渴望达到某种程度 , 尤其是在
二十小学 。研究方向 : 小学语文教学 。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 、 最纯洁的爱, 它象征着无 她会为之销魂不已。【po l 3)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