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文字素材1鲁教版必修1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优质学案-word文档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 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 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CO 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CaCO 3+CO 2+H 2O =Ca(HCO 3)2。
(2)淀积作用:Ca(HCO 3)2=CaCO 3↓+CO 2↑+H 2O 。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 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 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 透水性越好(2)水⎩⎪⎨⎪⎧ 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 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 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水文条件 地势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好。
4.生物条件 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知识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情景导入先思考———————材料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1)图示地貌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什么高原?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哪些?提示:云贵高原。
溶蚀、淀积作用。
(2)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这种典型的地貌,为什么?提示:不能。
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原因》1
答案
(1)三叠泉瀑布、漓江山水 石笋
(2)漓江山水
(3)溶蚀 淀积 溶洞
CaCO3+ H2O+ CO2===Ca(HCO3)2 Ca(HCO3)2===CaCO3↓+H2O+CO2↑
6.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地貌是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____作
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________地区常常见到。在 图丙中所示A、B、C、D四地中,该地区在_______地 最常见。 (2)乙图是________地貌,其成因是________岩石(如 石灰岩)受到含有________的水的________作用而形 成,写出此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C.大理岩
D.白云岩
8.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
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
降水较多 C.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 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解析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 山水的形象描述。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 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 候、生物、水文等条件有关。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
3.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
作用的是
( D )
解析
所示地形剖面图中,A项表示风力侵蚀地貌,
B项为冰川侵蚀地貌,C项为流水侵蚀中的冲蚀地貌, 而D项为流水侵蚀中的溶蚀地貌。
4.下列著名风景区名胜地中属这类地貌的有( D ) ①长江三峡 ②台湾日月潭 ③云南路南石林
④广西桂林山水 A.①② 解析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高中地理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1 鲁教版必修1
(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 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桂林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桂林地区东、西、北地势高,中、南地势低,漓江谷 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的流动性好,流水侵蚀作用强 烈
(4)桂林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命活动旺盛, 土壤和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漓江风景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阅读课本P69—70段落和图3-3-2,了解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是由 喀斯特作用 的地貌类型。
形成的一种独特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 的水对 可溶性 岩
石的 溶蚀
和 淀积Biblioteka 作用。CO2 +H2 O+CaCO3=Ca(HCO3)2
Ca(HCO3)2= CaCO3↓+ H2 O + CO2↑
2、 可溶性岩石
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最基本条件
岩 可溶性 石 透水性
水 溶蚀力 流动性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 机酸的数量;水的流动性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 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类型
地面喀斯特地 貌
地下喀斯特地 貌
形态
峰林、峰丛、孤峰;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成因
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 淀积作用
峰林 地下河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A.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B.岩浆作用 D.变质作用
第二十一页,共41页。
解析: 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ér qiě)还需高温多雨的气候。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 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为主。该区常见地貌是峰林。喀斯特地貌为 流水溶蚀或淀积作用而形成,天生桥的形成是流水 溶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1)A (2)C (3)C
第三十九页,共41页。
(3)①北方热量较差,降图水3较少;②北方生物量少, 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 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qīnshí)、溶蚀作用都比南 方弱。
第四十页,共41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来理解 陆地各圈层的整体性。(3)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里(nǎ li)。 量(毫米)
年 气平 温(均℃)年 率 米(/溶年毫蚀)
广西中部
相对均 匀
1 500~ 2 000
20~22
0.12~ 0.3
湖北三峡 中等
1 000~ 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 部
集中
400~ 600
6~8
0.02~ 0.3
第三十五页,共41页。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 (yīdìng)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 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 下坐标图:
第三十页,共41页。
岩石(yánshí)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 图甲中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读图回 答3~4题。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地壳运动(dì qiào yùn dònɡ)中的外 力侵蚀作用 C.d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e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云南省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学案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主备教师:董诗平【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先学】1. 喀斯特地貌:是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作用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
4.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与例题】问题:请你具体说说地球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并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后要求:“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以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观,加之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据报道,在2000年国家旅游“黄金周”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旅游区旅客比199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1999年的两倍,成为该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1)桂林山水的游览价值在于()A.山水的景观美B.野生动物的多样性C.对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学研究D.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
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这一地区在地质史上应属于______环境。
讲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形成,以及化学知识和地球演化史知识。
桂林山水属地质地貌景观,侧重于山水景观。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溶蚀的结果,其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
解答:(1)A C (2)侵蚀(溶蚀)峰林溶洞CaCO3+H2O+CO2=Ca(HCO3)2(3)温暖浅海【课内检测】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波浪侵蚀D.冰川侵蚀3.下列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峰林B.角峰 C.落水洞D.石笋4. 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课堂小结】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2.喀斯特作用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课后作业】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 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5.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6.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 其形态呈柱7.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主备教师:董诗平【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先学】1. 喀斯特地貌:是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作用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
4.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与例题】问题:请你具体说说地球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并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后要求:“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以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观,加之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据报道,在2000年国家旅游“黄金周”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旅游区旅客比199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1999年的两倍,成为该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1)桂林山水的游览价值在于()A.山水的景观美B.野生动物的多样性C.对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学研究D.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
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这一地区在地质史上应属于______环境。
讲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形成,以及化学知识和地球演化史知识。
桂林山水属地质地貌景观,侧重于山水景观。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溶蚀的结果,其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
解答:(1)A C (2)侵蚀(溶蚀)峰林溶洞CaCO3+H2O+CO2=Ca(HCO3)2(3)温暖浅海【课内检测】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波浪侵蚀D.冰川侵蚀3.下列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峰林B.角峰 C.落水洞D.石笋4. 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课堂小结】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2.喀斯特作用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课后作业】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 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5.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6.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 其形态呈柱7.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程标准:运用案例去理解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一、导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一、导与学过程:
㈠情景设置:
桂林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喀斯特地貌游览区。
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桂林山水向以“山清、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㈡认识喀斯特地貌
阅读P70—71教材,结合图3-3-2,思考:
1、“喀斯特”一词的由来
2、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及其分类?
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4、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
条件等密切相关;此外,地形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桂林山水的形成(详
见教材P72)
答案:D
四、系统归纳与整理:札记
信息反馈:。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 岩。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 (3)水的溶蚀力 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正相 关)。 (4)水的流动性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又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 以 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岩石具有可溶性
D
)
课下讨论
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 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
预习任务: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
返回
路南石林
返回
溶蚀洼地
返回
石灰岩、白云岩等
是喀斯特地 貌发育的最 基本条件
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
Ca(HCO3)2=CaCO3↓+CO2↑+H2O
4、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淀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峰林
1
溶蚀洼地
2
3
孤峰
落水洞
4
石钟乳 地下河
石柱
石笋
5、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分类 喀斯特作 用 过程
(地面喀斯特地貌) 峰林、峰丛、孤峰、 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 Ca(HCO3)2=CaCO3↓+CO2↑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作用 +H2O 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共44张PPT)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 “从圈层相互作用分析地貌成 因”的地理思维,来画出“干旱 地区雅丹地貌成因”的思维导 图。 2、典题训练
【典题训练】读下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判断其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2)根据左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 喀斯特地貌 。
老年期,地表出现了溶蚀洼地和孤峰。
材料一
• 云南是全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最广的省份 之一,出露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6% 。全省129个县(市、区)中,115个有喀斯 特分布。云南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 大、构造断裂发育为岩溶景观发育提供了 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材料二
• 云南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 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 星散布其中。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海拔 高差异常悬殊,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材料五
• 云南省幅员辽阔,生物资源丰富,享有“ 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美誉。高等 植物有18000多种,其中热带亚热带高等植 物约10000种。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第五次复查结果知:云南森林覆盖率为 47.5%。
喀斯特地貌的有利影响: ①可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 ②云贵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洼地、盆地,当地称之为
(3)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 油”的现象,这是由水循环的哪个环节造成的?在旱季时对人类生活
生产有何影响? 下渗 地表缺水严重,加剧了旱情
THANK YOU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 ═Ca(HCO3)2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幼年期,地表呈高原状态
青中年期,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同时发育,地表呈山地状态。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喀
岩
斯
石 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
特
本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 白云岩)]
作 用
身 条 岩石的透水性
的
件 (与岩石空隙、裂隙发育的程度有关)
四 个 基 本
水的溶蚀力
水 (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 动 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
条
力 弱)
件
条 水的流动性
件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
【成果检验】
1、该版面景观是〔 C 〕
A、九寨沟 B、鼎湖山保护区C、 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2、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B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3、该景观位于__广_西_壮族_自_治_区___〔省/区〕,这里 广泛分布着__石_灰 _岩,且岩石的__可_溶_性__、_透_水_性 都很好;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是我国的_亚_热_带_湿润___ 区;生物生长旺盛,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_有_机_酸___含 量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2、概念:喀斯特是由喀斯特作 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1)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 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 用。
(2)喀斯特作用
(1)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2)淀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峰林
1 溶蚀洼地
2
3 孤峰
地下河
落水洞
4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5、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 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
含有 二氧的化水碳对可溶性岩石的 和 淀作积用。
溶蚀
(1)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2)淀积作用
Ca(HCO3)2 ==== CaCO3↓+CO2↑+H2O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喀斯特地貌沉积时古地理环境属于 ( D) A、陆地 B、冰川
C、河流 D、海洋
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 C)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二 、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岩石 气候 水文 生物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探究: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漏斗3
贵州兴义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鲁教版高 中地理 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 剖析桂 林“山 水”的 成因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韶关市东北54千米处,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
因岩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
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全世界已发现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区。
丹霞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在两千万年前,丹霞山一带是一个巨大的湖泊。
后来地壳上升,湖水外泄,切割岩层,形成悬崖峭壁、嶙峋奇秀的峰林地带。
因湖底沉积物为数百年厚的钙质、氢氧化铁和石膏等,所以呈丹红色。
丹霞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不属于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形,但外貌相似,地质学上把这种假喀斯特地形命名为丹霞地形。
喀斯特地貌
3、黄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