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
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
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
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
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与朱元思书-上课优质课一等奖
工作经历
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对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学术研究
教师个人经历
05
课程亮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效果
... function
st core hasst. ...声道 crediting ,一问
core is I th
课程效果
P声道
st诚 16一问 ... ... ...` st IO tax
课程效果
课程效果
C事儿
04
教师风采
严谨认真
教师注重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以身作则,展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 ... I限制 on ()*锭 on ,切实 驮
1
2
3
..., st驮
限制 on
,,... ...
课程效果
\ 1... on ... ...,
课程效果
01
U
02
...
03
... thatU ... ... ... ... is... ...
课程效果
it ...... ,的确,一点儿
课程效果
风趣幽默
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强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风格
全面发展
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4篇
3、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以(天人对话)为主题展开,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有关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教学难点是:目标3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
2、学法针对学情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发、讨论法和圈点勾画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导入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上课前先让学生把目标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对目标进行解读。
《三》检查预习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能加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情况,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美丽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的感情。
【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另种文体,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杰出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肯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
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解释,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
〔同学分组活动〕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沟通。
〔二〕神游佳境本文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很多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同学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三〕体情品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索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同学商量〕整理同学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喜爱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同学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肯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主动性及消极性。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4.背景链接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2.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líng 嘤嘤yīng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___经纶lún窥谷kuī3.朗读展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 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xuān 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 ān]飞/ 戾[lì]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 世务者,窥[kui] 谷/忘反。
横柯[ke]/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文言知识及翻译(1)重点实词①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②从流飘荡(跟,随)③水皆缥碧(青白色)④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⑤泉水激石(冲击,撞击)⑥横柯上蔽(树枝)⑦疏条交映(互相掩映)(2)通假字①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叫声,这里指蝉鸣)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3) 一词多义①天下独绝(绝妙)(1)绝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①负势竞上(向上)(2)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②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5)重点句子翻译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教学难点:1.对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呢?(学生自由回答:长江三峡、桂林漓江,……)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仪,投影出: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
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
(板书作者,课题)二、释题:学生解释:“与……书”是什么意思?教师补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
(语言要简洁)三、检查预习效果:(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学生之间互动:1.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2.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教师小结。
四、初步感知课文:1.放录音,先欣赏课文。
(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2.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清澈、急猛)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4.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树——竞上、争、直指泉水:鸟:猿:5.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明确后,教师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①
②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③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山水之“绝”,“绝”在水之急, 你看,两岸山势变窄,水流奔涌向前,一泻千里
,气势磅礴。身处其中,不禁心潮澎湃。“甚箭
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③
④
②
①
④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③
②
相互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④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③
① 好鸟相鸣,② 嘤嘤成韵。
④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③
① 疏条交映, ② 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 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吴均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3.理解联想与想象,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和方法:1.熟读并背诵美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
2.理解联想与想象,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并背诵,积累文言词汇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
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诵折腰。
中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其中富春江就是一处名胜。
有诗为证: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了解作者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
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 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 心就平息下来;哪些治理政 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 谷,就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 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 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全文思路
总 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异水 分说
奇山
赏析品味--意境美
1、请找出文中描写 “水”的语句,思考:文章从哪些角度来 写水之“异”的?水“异”在何处?
缥碧-- 色
千丈-- 深
见底-- 清
南朝(梁) 吴 均
学习目标:
1.诵读体会本文语言特色,进一步 培养文言文语感。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梳理常用的文言词汇。 3.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 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读准课文
读准加点字音:
水皆缥( piǎo )碧
●
互相轩邈( miǎo )
唐代韦庄称富春江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 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
扬顿挫。
c.语速-- 应慢一些,以便品味、欣赏
d.情感-- 流露出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文言现象的词语
通假字: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同“啭”鸟叫声 同“返 ” 归、还
词类活用: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12《与朱元思书》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与朱元思书》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2. 作者通过山水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和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2. 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1)展示富阳至桐庐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山水之美。
通过提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初步印象。
(2)简短介绍吴均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 课文初探与情感铺垫(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同时注意生字生词的发音。
(2)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通过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是你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讨论课文中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让学生谈谈对这些描写的感受,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情感铺垫。
(二)新课呈现1.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味朗读指导:首先,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可以请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美。
情感体验: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通过朗读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2. 逐段讲解,理解课文内容段落解析:(1)开篇描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案01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把握文意。
(重点)2. 美读课文,把握景物特点,欣赏美景。
3. 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陶冶性情。
(难点)02一、复习常识,导入新课: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形式多样,它们不断融合、发展、创新。
每个朝代有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秦汉之前是诗歌,以四言为主;汉代是乐府诗,汉赋;三国是五言诗;南北朝是骈文;唐诗宋词,元杂剧元曲,明清小说。
前面一课,我们读了骈文《答谢中书书》,我们提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双璧,同学们还记得这双璧指的是什么吗?(《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我们学了《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学双璧中的另一璧《与朱元思书》。
03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同为骈文,合称双璧,请朗读《与朱元思书》,本文与《答谢中书书》,有哪些相似之处?预设:1. 体裁上,都是书信体。
“与朱元思书",意思是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 内容上,都是写山水之景。
用书信的方式,与朋友分享山光水色。
3. 结构上,都是总分写法。
先总写景的特点,再分写景物的特点。
(1)《答谢中书书》中开头用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括山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哪句是对景色的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普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致,是在哪里的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
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在富春江的上游,这一百多里的富春江景色,非常美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作者用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
(2)作者是在哪里欣赏到这“奇山异水"的呢?(坐在船上游富春江。
)“从游飘荡,任意东西”意思是(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它随意地漂向东流向西。
作者是驾着一叶小舟,任意飘荡,赏玩风景,一幅天下独绝的山水画卷慢慢地在我们面前展开。
(3)作者如何把这山水画卷铺展开来的呢?这画卷上有哪些景物?预设:先画异水,再画奇山。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色 ——形
(视觉)
山之奇 三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鸣千转,猿则百叫
——声
(视听觉)
一、整体感知:
三段文字各写了什么内容? 3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
1段:总叙富春江从富阳 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到桐
2段:具体写富春江水“异水” 的特点。
仿佛,犹如
见日。
同“现”,显现,显露
互相掩映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 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 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 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 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 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 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 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 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沟,那些忙 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 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
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 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 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 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 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使人看了感到有“高山”凭依(高峻
上,互相轩m邈iǎo;寒凉争之高意的直树指的 上,)的千形势百,争成着向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 随着江流飘浮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 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背景介绍朱元思书是一种以美化汉字为特色的传统书法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朱元思书艺术,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准备了一项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并荣获教育局评选的一等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朱元思书的历史渊源,认识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美的审美能力,增强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通过展示朱元思书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朱元思书的概念、特点和历史渊源。
让学生在观赏中感受朱元思书的独特魅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解读朱元思书的艺术特点和技法,包括选用素雅的纸张、墨色的运用、书写的力度、结构的处理等。
通过解读经典的朱元思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其艺术之美。
3. 创作实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朱元思书的创作过程。
首先,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本朱元思书练习册,让他们了解书写规范和基本技法。
然后,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进行朱元思书的书写练习。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朱元思书的魅力和乐趣。
4. 作品欣赏与评价学生完成朱元思书作品后,教师组织作品展览和评价活动。
每位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通过欣赏和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从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5. 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朱元思书的兴趣和热爱,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朱元思书艺术展览,听取专家的讲解和分享经验。
此外,可以邀请朱元思书艺术家来校进行交流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能。
四、教学评价1. 书写成品的评价:对学生的朱元思书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字的工整程度、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画的美感等方面。
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包括课堂提问、练习册完成情况、作品展示等。
与朱元思书栗子作品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写景次序
写景次序上先“水”后“山” 由近及远 ,逐级展开,符合“从流浮荡”的观景习惯, 条理清晰。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
奇山异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浮荡,任意东西。
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觉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 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 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 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 露出爱慕美妙的大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比较下面两组句中A、B两句, 说说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直描写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间接描写
不以疾也。《三峡》
富春江全貌 写景角度
清 (静)
水 急 (动) 形奇 (视)
山 声奇 (听) 色奇
(语言,构造,立意,体现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
构造美 短小精美
空灵澄澈、清新深幽、
意境美 开阔
志趣美
蔑视功名利禄,爱慕 美妙自然,纵情山水
语言美 骈体文,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
如何来赏读写景状物的文章?
抓特性 理次序 找角度 析办法 得详略 品语言
背景: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
段话,写的是
浙江 境
内 富春江 的秋景。这看似随兴
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 得上一篇_山__水__小_品_。。
配乐朗诵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浮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
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 直视无
《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授教养设计进修目的1.控制并积聚主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2.品读赏析文章,感触感染其天然美.情面美.3.领会文中作者“寻求自由”的情怀,懂得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掌控课文的宗旨.4.才能方面:深刻文章意境,领会文章的说话美.意境美.志趣美.构造美,获得美的享受.重点难点:说话美.意境美.志趣美.构造美教授教养进程一.导入:前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故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堪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教养,谁就会醉于山川.同窗们,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景致区?(学生答复)同窗们知道的还真许多,今天先生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景致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路观赏.请求看完后说出本身的感触感染.(学生谈感触感染)富春江的风景真美啊.南朝有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不由自主写了一篇描述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路来进修这篇文章.标题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手札”.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成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手札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一般的写景小品文.二.赏读1.仿例读:教师引入:先请同窗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留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留.听完请同窗们模仿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光去咀嚼文中美的意境.必定要以“乐山川”之心去读,吐字清楚,音韵协调.要留意停留,节拍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留,如许才有光鲜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合的画面交织在一路.还要留意肯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以为形象光鲜.如许,才干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1)理清课文构造---构造美朗读:采取个体朗读办法,其他同窗斟酌:文中哪句话归纳综合了课文描述的山川的特点?为什么?评论辩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归纳综合课文所写风景的特点?为什么?(请1~2个学生(程度稍差的)谈本身的意见,请求:自圆其说,说话完全)(明白:“奇山异水,世界独绝”是风景的特点,全文都环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评论辩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展示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程度较好的)谈本身的意见,请求:应用板书上的症结词句,教师留意肯定.填补)小结:教师在学生答复基本上,应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白──总──分异水奇山(2)研读课文,领会心境──意境美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若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提醒: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方夸大的手段,写江水之急,勾画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如许描述,静中有动,动静联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不雅之美,凸起地表示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若何抓住“奇”来写山的?提醒:A起首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发奋向上的性命力,它们仿佛要摆脱大地,直上彼苍,欲上不克不及,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性命的颂歌,把这僻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烈.协调.欢快.详和的世界.山包涵了这些性命,这些性命给这山以无穷朝气.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固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气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日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气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联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宗旨──志趣美朗读:全部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应用板书内容测验测验背诵.评论辩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说话很少,但历来优良的诗文都讲求情景相生,水乳融合,请重复咀嚼课文,看看作者描述景物时吐露出如何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谈话,如:A“从流飘扬,随意率性器械”一句,让我感触感染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舒服,吐露了作者安静的心境.展示了作者奔放的情怀.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付与了山川情感.性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示了作者对天然.自由的酷爱,对性命力的赞扬.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但从正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富贵荣华的鄙弃,对宦海政务的喜爱.教师总结:文章表示了作者文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应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涯情趣和躲避实际的高傲隐逸的思惟.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惟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吐露的高傲隐逸之情恰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示.从本身的生涯阅历来看,因为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平常讲求门庭的南朝时期,宦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回避实际.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述相得益彰,作者用大天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比较,肯定前者而否认后者,也加倍反衬出桐庐山川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伟大魅力.板书:志──无拘无束.率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灵活: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共性.不但越职私撰汗青,并且偏实录梁武帝的把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风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率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发奋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豹隐的思惟情感.(4)领会说话特点----说话美提问:读到如今,你以为本文说话上有什么特点?(摊开答复:留意引诱学生存眷句式“两两相对”骈散联合整洁简洁等特点)灵活:填补骈文常识朗读:全部朗读.测验测验背诵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但有词采隽永.音节协调的诗一般的说话,更洋溢着清爽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但有特点光鲜的景物,更有晴明潇洒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刻,我们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眼不雅天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邪念顿然消失,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故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天然的旖旎风光.三.入境1.感知辞意:教师引入:经由过程美读,我们初步感触感染了文章的各类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刻懂得辞意.请同窗们对比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2.进入佳境:教师引入:请同窗们随大屏幕的风景,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窗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述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划子,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激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颂,蝉儿在枝头鸣叫??)四.述美1.教师引入:同窗们,跟着这位同窗的导游,我们在咀嚼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路交换感触感染.之后小组代表采取“我读 ,以为”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换.(评论辩论.交换). 或者: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我感触感染到作者____的心境,不信你剖析____请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本身表达.3.再读领会.五.体情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不雅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川间的情感是如何的呢?(学生如不克不及懂得则联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示:本文抒写了富春山河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宦海和寻求利禄之徒的鄙弃之情,含蓄地吐露出爱慕美好的大天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六.品辞章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挚的说话功底,他还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段写就了这篇至文?(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1.可启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咀嚼:⑴构造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⑵动静联合摇曳多姿.写山川动静联合而又有变更.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触感染.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竭,猿啸无绝,构成了一部美好的大天然交响曲,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向往.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但为我们描述出在“天”这个壮阔布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风景.“从流飘扬,随意率性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点,也表示了作者沉醉于大天然美好风景的闲适心境.“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段,把静止的山写活了,付与了它们以性命和动感??)⑷巧用修辞.比方.夸大.对偶句式的应用使读者沉醉于奇山异水之中.七.赏析骈文之美1.与其它句子类比练习,懂得本文说话的清爽流利,精于锤炼.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邻近的句子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熟悉骈文的特点.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评论辩论交换.4.再次有情感朗读,进修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八.总结: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以为作者在这幅幽美的山川适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明白: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宦海和寻求利禄之徒的鄙弃之情,含蓄地吐露出爱慕美好的大天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情感)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说话的特点,再读课文,可以或许让人心动之感.3.其其实古代像吴均如许寄情山川,表达志向的人许多,下面请大家回想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春联的下联.(文化内在)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欧阳修倾慕酒徒亭唱闲置之情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悲凉之意九.观赏(多媒体)1.请观赏历代文人诗人对富春江美景的赞扬.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川,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世界佳山川,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世界独绝”.【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联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志──无拘无束.率性自得高傲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情况分析】1、文本分析: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极佳的美文。
所以将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侧重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这样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欢朗读多于理解。
学生基础较好,平时课堂气氛较活跃,部分学生敢于发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作品表现出的音乐美。
教学内容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活动课前轮流值日,一学生讲故事,其余学生从内容的选择、表达的流畅方面评价。
常规活动,训练学生胆量;知识积累。
导1分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然而,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间。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读6分钟1、教师范读,配画面、音乐。
要求:记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听教师范读课文。
2、朗读:个人读,再齐读,侧重注意句读。
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6分钟放幻灯片。
讲解重点词句。
自由朗读,对照课文解释,理解文章大意。
就词句和文章内容提出疑问。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
析20分钟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①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本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②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山奇和水异?(小结,投影:景奇山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四读:明辩课文主旨。
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这封书信藏着最美的山水,作者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特征,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以及自己“独绝”的感受。
文章骄散相间,简练隽永,历历如绘,是一篇情景兼美的六朝山水小品佳作。
学情分析:本文与《三峡》同属写景的文章,有了《三峡》做铺垫,这篇文章应注重让学生诵读涵咏,情读品析。
学习的侧重点要放在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目标:1.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
(重点)2.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
(重点)3.整合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重点、难点)教学创意:定为诵读型与主题型的复合型文本。
从“独绝"切入,一、读山水:文中山水为什么独绝天下?二、读书信——这封书信为什么独绝天下?三、读类文——山水文为什么独绝天下?活动一: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活动二: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活动三:整合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
阶梯式推进,通过诵读、品析、比读,通过一篇文章,一个人,走近一类文,一群人,打通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作家、山水与文人、教法与活法,升华学生对课文的体悟。
教学过程(一)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1.读出句读:根据PPT竖版无标点《与朱元思书》断句。
2.读懂大意: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放声朗读《与朱元思书》。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
读第一遍时,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疏通;读第二遍时,争取把文章念通顺,不要有破句和意外的停顿;读第三遍时,争取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
注意:课文诵读中穿插字词读音与含义的教学内容读懂大意基础上:此文后世广为流传,书法作品众多,请你根据文意,选择最适合书写本文的书法文体。
再次把握文意。
行书:行云流水,飘逸舒展楷书:规矩方正棱角分明隶书:大方庄重,雍容典雅草书:狂放不拘,遒劲肆意3.读出层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总领全文,二段写江水之美,三段写群山之美;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1、与朱元思书的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
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
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
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
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
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二、课文简介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师归纳:本文的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
“书”是“书信”。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1、仿例读: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
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
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
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
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美读。
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总──分异水奇山(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第二段写“异水”。
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提示: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如: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从社会根源来看。
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
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
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机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
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机动:补充骈文知识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入境1、感知文意: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
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学生描述并展示)2、进入佳境: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
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
水是青的,天是蓝的。
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
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
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四、述美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
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感到”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
或者: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要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
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⑷巧用修辞。
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1、与其它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感情)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3、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
(文化内涵)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九、欣赏(多媒体)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