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录音新闻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录音新闻课时训练苏教版(1)
心声
协会任专业作家。
、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
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
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
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
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
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
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
抽噎了一
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
他
他
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
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你认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
、课文中的“心声”除了李京京渴望表达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外,还含有何种深意?。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1 (新版)苏教版
《录音新闻》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
2、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
3、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参与人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广播稿的特点。
2、注意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到“嫦娥奔月”,我想大家不仅仅会想到那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更会想到2007年10月24日那个令人兴奋的日子。
“嫦娥一号”火箭发射成功。
从电视转播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
感受到当时气氛的热烈。
但是在20多年前,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时,由于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只能通过广播了解当时的情况。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这一盛况的录音新闻。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生字词。
翱硕大悫顷刻停泊锚呼啸2、教师讲解录音广播稿的特点:它与新闻一样,具有鲜明的倾向性、真实性。
但又与新闻报纸不同,它有现场音响,有音乐,有气氛的渲染,内容直接传播给听众。
要求速度快,篇幅短,针对性强。
3、读课文。
根据课文,每个小组组织一个播音小组,在课堂上模拟播音,注意语速、语调。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读课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2、在朗读中,我们注意到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3、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明确: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
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引子,交代通迅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4、,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5、按这一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7 ),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20课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二十《录音新闻》主备人:徐耀祖审核:吉留锋李进朝备课时间:4月26 日上课时间:月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
2.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3.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学习重点】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预习检测】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停泊()áo()翔锚()自力gēng()生shuò()大参数()瞬间()欢呼què( )跃潜艇()瞄()顷刻()2.选词填空。
(1)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________(寻找、搜寻、搜索)着目标。
(2)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________(情况、情景、场景)的实况。
(3)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________(沉寂、沉默、寂静)。
3.录音新闻是一种比较简短,时间性很强,利用现场音响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一类新闻体裁。
它具备广播新闻所具备的一切要求。
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性,必须具有音响场面。
录音新闻是由音响和文字两部分共同来表现主题的。
因而,除了一般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注意文字和音响之间的配合。
【自学指导】1.认真读课文,初步体会录音新闻的特点。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同桌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合作探究】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2.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当堂检测】1.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shuò()大的莲花,怒放在wėi()蓝色的海面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录音新闻素材 (新版)苏教版
录音新闻1.广义地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地讲,新闻就是消息。
最主要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新闻的特点:(1)报道迅速、及时。
(2)简明扼要,语言要高度凝练、概括。
(3)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夸张。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主的火箭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人民的心。
限于当时国内生活条件的制约,电视还未能在家家户户普及,所以录音报道这一火箭发射的盛况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清晰、形象地了解这一过程,电台作了较大规模的实况录音报道,在报道中,现场的声音、解说员的解说、现场观众的欢呼聚为一体,营造了强烈的现场氛围,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
2.现场直播“神六升空”大型直播《再探苍穹》之八:飞船发射神舟飞天,铸就登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惊世伟业问鼎苍穹,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朱江:各位听众,现在“神舟”六号的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还是来看看酒泉发射现场的情况。
现在我们的记者孙崇峰已经来到了载人航天发射场,他能够亲眼目睹发射的壮观景象。
佳慧: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让我们把信号切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听一听记者孙崇峰的现场播报。
孙崇峰:各位听众,我是记者孙崇峰,我现在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场的天气……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即将发射,我们来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现场](发射倒计时:10、9、8……3、2、1——点火!起飞!)孙崇峰:好!火箭已经起飞了,火箭的轰鸣声非常大,我感觉我的脚下在剧烈地震颤,火箭巨大的轰鸣声好像要把天空撕裂了,它向世界宣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了。
各位听众,现在虽然是在白天,但是火箭喷出的烈焰还是特别耀眼,现在火箭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只能看到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刺蓝天……听众朋友,不知道此时此刻“神舟”六号飞船里,我们的两位航天员情况怎么样?相信他们一定能够顺利升空,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祝福!朱江:长征火箭点火,地动山摇;神舟飞船升空,再探苍穹。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20课 录音新闻》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录音新闻》学案(新版)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
3.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作贡献的战斗精神。
第一课时一.介绍新闻的基本知识导入。
新闻,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从狭义上讲,专指消息。
新闻(消息)指的就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
它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新闻的特点就是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
录音新闻,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比一般的广播稿更全面、更具体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
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录音内容的说明。
二。
阅读预习,完成下面的问题。
1.正音辨形翱翔()停泊()硕大()顷刻()参数()经纬()运载()抛锚()呼啸()扶摇直上锐不可当亘古不变从容不迫欢呼雀跃2.整体把握全文。
(1)找找这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分别在哪里?(2)本文分别报道了哪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三部分又有哪三层意思?(3)课文第二段描写了火箭发射领域的环境“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
这个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全文的?请你简要说说安排过程?(5)在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新闻的说明,这些文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第二课时一.语言品析点拨:答题角度: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方法:联系语境,从喻体的特点来分析。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的……特点。
1.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出。
4.人们含着激动的泪水欢呼起来,欢呼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二.归纳总结:本文按照顺序,详细地报道了运载火箭情况和运载火箭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苏教版
《录音新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让学生明白课文清晰的思路。
2.感知录音新闻的特点,品析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3.通过模拟播音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体验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录音新闻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以及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模拟播音,以及在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录音新闻
结构: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楚。
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相结合。
语言:书面语和口语自然结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录音新闻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从录音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激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兴趣,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录音机3.录音新闻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让学生初步感受录音新闻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录音新闻是什么吗?它和文字新闻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录音新闻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录音新闻实例。
三、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录音新闻的特点和听力理解技巧,谁能举个例子?二、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三、拓展活动2.学生分享自己的录音新闻作品,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录音新闻有了哪些认识?二、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取关键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提取到的关键信息。
三、新闻素养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提高新闻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关注到的新闻,讨论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录音新闻有了哪些认识?二、课堂实践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新闻,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取关键信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0课《录音新闻》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20课《录音新闻》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理解报道的安排顺序。
4. 学习本文文字报道与现场录音相结合报道事件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整体把握1. 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
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2. 解释词语:雀跃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眼帘:指眼皮或眼内,课文中指眼内;溅落: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
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入海洋。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器,仪器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扶摇直上:迅速往上升。
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遥测: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对远距离的事物事物测量。
<三>合作探究1. 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书宋字体,另一种是括号内的仿宋字体,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明确:文字部分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 浏览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讨论分析: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明确: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和运载火箭落水情况两方面的内容。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录音新闻课时训练苏教版(1)
心声
年调江苏省作家
、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
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
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
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
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
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
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
抽噎了一跳。
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
他
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
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程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
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
、你认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
、课文中的“心声”除了李京京渴望表达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外,还含有何种深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导学案教学重点一、参试人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
二、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
三、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课时一第一步:朗读课文,疏通文字,整理字词。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翱锚泊顷铎纬雀悫轨屏2、形似字注音组词瞄荧踪倾协锚萦综顷胁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栽参调泊第二步:了解书下注释,解释下面词语出:课文中是播放的意思。
混播:指各种声音的混合录音的播放。
呼啸:硕大:扶摇直上:沉寂:雀跃:小资料:录音广播稿的特色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
它是由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广播稿能更真实、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
丰富的新闻内容,与众不同的稿件特色,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第三步:1、请与第一篇通讯作比较,谈谈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提示:可以从布局形式、语言特色口语、书面语比较分析)2、社会实践:借助媒体辨别一般通讯与录音通讯的区别.作业:练习册P49一、二、三;课时二第一步: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顺序。
理清结构,概括部分大意。
1、《录音新闻》一文中,广播稿的题目《》2、整篇文章报道记叙了3、理清结构,概括部分大意.4、阅读16段,分析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话.这段话有几层,概括层意.5、《录音新闻》一文最大的特色是以时间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合理安排顺序,使事件的报道条理清楚.(1)阅读第三段,概括段意,找出船队进入海区,印入人们眼帘的情境中,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2)阅读3至6段,了解运载火箭水下发射前准备情况,指出表明时间的语言标志性的词语.(3)你还能再举出一、两个例子吗?(4)小结一下,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好处.(5)辨认(1――7)和(8――15)两部分在报道时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完成课本P172二题课时三第一步:完成练习册P50第五题第二步;完成课本P172第三题,并做诵读脚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录音新闻学习导航苏教版
文本需精研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播送本台记者吴善翱、杨振声和通讯员贺安迪从运载火箭发射海区发来的录音报道《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第一层(第1段),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广播时有引起听众注意的作用.(出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时实况:“北京,华山,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各号注意,一小时准备……”)[真实地传达出指挥部下达命令的情况,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接着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此句是对发射船队进入发射海域的描写.]不一会,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是火箭进入“两分钟准备”的一个命令的标志.]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收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溅落]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按预定计划落入海洋.】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第二层(第2~4段),写火箭发射的准备,主要采用说明的方法.因为这并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只是有一定的了解.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沉着冷静”表现了他的熟练和有信心,同时,这样准确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十——五,四,三,二,一,发射!”以及发射时的一声巨响)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扶摇直上]迅速上升.】,腾空而去.[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贴切地描绘了火箭在海水中发射以后以及出水飞向蓝天的情景.“顷刻间”说明时间短,速度快.]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出人们的欢呼声,然后压低混播)[感受现场气氛,增强真实性.]第三层(第5~7段),写火箭的发射.第一部分(第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以时间为序,由海面到水下,再由水下到海面和天空.各位听众,现在播送本台记者刘长乐、麻振铎和通讯员王金中从运载火箭预定溅落区的测量船上发回来的录音报道:刘: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第一层(第8~9段),概括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全文结构上,这一层是一个过渡.麻:刚才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口令,通过强大的电波送到了测量船上.在船体中部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开始工作.它是全船所有测量设备的控制中心,带动着各种电子、光学测量设备,严密搜索着目标.本段写测量船上的各种机器和设备开始工作.(实况:“遥测发现目标!雷达发现目标!经纬仪发现目标!各号注意跟踪……”混播)麻: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沉寂【[沉寂]十分寂静.】.在淡黄色的雷达荧光屏上,一个跳动的亮点很快就被操纵手套进十字线的中心.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本段写雷达很快捕捉住目标,把数据传给中心计算机.(实况:出指挥室音响)麻:在船甲板高处的激光电影经纬仪二操纵手根据计算机提供的数据,从光学瞄准镜里搜索着目标,发现一个火球像流星般地穿过一片白云.本段写甲板高处的激光电影经纬仪二操纵手,从光学瞄准镜里搜索到目标.(实况:突出调度:“弹头入水!通报落点.”实况:出直升机音响)第二层(第10~12段),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刘: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实况:汽笛声、国歌声)[烘托了严肃的气氛.]第三层(第13段),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这一层写得十分简略.这是因为记者对直升机测量的情况没有十分详细的了解.广播稿作为一种新闻题材,必须忠实于事实,不可凭空想像虚构.这一层次是先播录音实况,后由现场记者刘长乐解说.刘: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雀跃]像小鸟那样跳来跳去,形容高兴的样子.】.我们看到不少同志激动得流出了热泪,互相握手,相互拥抱着.(混播)人们含着激动的泪水欢呼起来,欢呼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一声春雷”的比喻,点出了这次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意义.]第四层(第14~15段),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记者既描绘了现场人们激动的情景,也对这次发射事件进行了评论,说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意义.第二部分(第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试验结束以后,我们请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王惠悫谈一谈.他兴奋地说(录音):“这次试验的运载火箭,是潜艇从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发射很成功,飞行也很正常,在预定的海域溅落;各测控站跟踪良好,获得了全部的参数【[参数]表明任何现象、设备或其他工作过程中某一种重要性质的量.】,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指出发射很成功.]这是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也是参加这次试验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的结果.[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为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第三部分(第16段),写对发射海区负责人的采访.学后须品味主旨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文法1.以声夺人,现场感觉强.文中有两种声音:一是播音员和记者的报道;二是现场的声音.真实的现场音响、鲜活的人物语言,加上播音员和记者的报道,把“现场环境”再现了出来.2.描写增强了报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文中写火箭、写气氛、写心情都形象生动.如写火箭发射十分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文中还有很多比喻,如“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如同一条出水巨龙”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探究后争鸣课文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是否多余?有什么作用?“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高手支招3多维阅读“挑战者”号追思郝铭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已经成为“旧闻”,但人们仍忘不了那悲壮的场面.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上,佛罗里达州上空的这一声巨响,将永远发出深沉的回声.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由航天飞机,要联想到早期的飞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美国飞机发明家.他俩设计、制造的飞机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发明的.它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至今还不到100年.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于1908年5月15日飞行成功,10年——.据说乘坐早期的飞机,其保险系数还不及今天的航天飞机哩.在空中飞机随时会发生故障,有时短短的旅程,竟会被迫降落十多次.机舱的密封条件又不好,乘客们不得不穿着皮大衣,戴上皮手套,用灌满热水的瓶子取暖.飞机的引擎声更是震耳欲聋.在人类航空史上,飞机的发明者、驾驭者自是值得大书特书,早期的乘客同样也值得大书特书.如果没有这样一批勇敢者,也许直到今天还不一定有波音747、“空中客车”,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有航天飞机和人类壮丽的太空事业.从早期的飞机到今天的航天飞机,是人类探索精神的物化.虽然“挑战者”号已化为碎片,人类的探索精神却得到了发扬.不仅航天事业,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探索者总是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每前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倍的艰险,因此这种精神既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献身精神.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世界的考察,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实验.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曾打算利用在屋顶上竖铁杆的办法,把空中的雷电引下来仔细研究.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们两个攀上屋顶时,突然一道闪光掠过,利赫曼教授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面对着这些无畏的探索者,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核心提示“虽然‘挑战者’号已化为碎片,人类的探索精神却得到了发扬.”“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读完此文,这些句子也许深深地留在你的心中.“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确实让人无限悲痛.但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勇士的遗志,发扬先烈的精神,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作者从悲剧事件中看出了积极的因素,全文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手支招4素材积累课内素材挖掘形象的比喻句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简析:“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两个比喻生动贴切地描绘了火箭在海水中发射以后以及出水飞向蓝天的情景.素材拓展积累优美的比喻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诗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高手支招5习题探讨一解题思路:这道练习题是让同学们体会课文语气、感情色彩和录音新闻特点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准备的过程就是体会、理解的过程,播得好的说明体会、理解得深.答案:略二解题思路:从语言的形象性这一角度分析.参考答案:1.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既写了运载火箭尾部喷出橘红色火焰的情形,也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三解题思路:首先要准确理解句意,可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来体会.参考答案:1.这个句子是描写运载火箭发射的海域.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以平缓一些,语速也不宜快.2.这个句子描写运载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看到这个场面,人们一定会激动兴奋,朗读时应充满激动之情,但语速也不宜很快,以表现其“过程”,但末两个分句应加快,以体现其速度.3.这句话,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向听众说明要报道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表达.语调应该平稳,“实况”的定语部分应该说得慢一点,重一点,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4.这一句是向听众叙述直升机进行照相测量的情况,带有欣喜之情,语调应该平稳,语速不宜快,“已经”“精度”播音时应读重一点.5.这一句叙述测量船上人们的反应,表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欣喜的感情比上一句强烈,语速应稍快,有节奏,语调高亢.。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20录音新闻
二十录音新闻名师导航内容感知1982年10月,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广播稿。
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
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这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翱.翔(áo ) 悫.(qu è) 铎.(du ó) 下锚.(m áo ) 硕.大(shu ò) 海域.(y ù) 2.多音字二、字形 ⎩⎨⎧胁迫胁协助协 ⎩⎨⎧扭动扭铵钮钮 ⎩⎨⎧瞄准瞄抛锚锚 ⎩⎨⎧伟大伟经纬纬 ⎩⎨⎧戎装戎戒备戒 ⎩⎨⎧晶莹莹荧光荧 三、词义1.重点词溅落:重物从高空落入江河湖海中。
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入海洋。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硕大:非常大,巨大。
硕,大。
遥测: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对远距离的事物进行测量。
沉寂:十分寂静。
2.近义词果断·武断两个词都是形容词。
区别在于:“果断”是“办事干脆,不犹豫,能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意思,是褒义词;而“武断”是凭主观随意作出判断或结论,是贬义词。
3.成语扶摇直上:迅速往上升。
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四、文学常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实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剖析:比较简洁地描写了火箭发射海域的情况。
“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2.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录音新闻》教学设计晋煤集团古矿中学段婷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录音新闻的形式与其他新闻的异同。
2、了解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的盛况。
二、能力培养: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培养祖国的荣誉感,学习参试人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斗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
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以及在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具准备:收音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课前热身:1、给下列字注音:翱硕大悫顷刻停泊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
3、深入赏析课文,从描写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口语与书面语结合入手。
三、合作探究:互动一:朗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教师明确: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互动二: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
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
)互动三:再次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
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教师明确: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
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引子,交代通迅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
互动四:通过比较,了解录音新闻特点的知识。
在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教师明确:这些文字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录音新闻
学习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体会本文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色。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重点: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品味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有关本文文体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本文是一篇录音广播稿。
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2.给加点字注音。
翱.翔( áo) 停泊.( bó) 下锚.( máo) 雀跃.( yuè) 气氛.( fē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打破了机房内的沉寂
..。
十分寂静。
(2)它们从容不迫
....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3)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
形容人非常兴奋,像麻雀一样不停跳跃。
4. 整体感知。
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
5.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第1~7段):以时间为序,写火箭发射。
第二部分(第8~15段):由播音员的播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合作探究
问题一:这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分别是哪些内容?
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
导语: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发射海区。
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实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问题二:本文口语和书面语言是怎样自然结合的?有何作用?
录音广播稿由口语和书面语组成。
这则新闻,在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方面非常成功。
比如:“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
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等都是口语化的表达。
但这样的表达又不是纯粹的口语,而是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
如:“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这便是书面语言,这样的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作用: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的结合,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
如火箭出水升空时的呼啸声,和生动的文字描述相结合,使听众如临其境,效果十分理想。
问题三:本文语言描写优美、富有形象感,试结合句子分析。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实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比较简洁地描写了火箭发射海域的情况。
“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2.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3.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描写火箭刚发射出去的情景。
“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两个比喻生动贴切地描绘了火箭在海水中发射以后以及出水飞向蓝天的情景。
“顷刻间”,说明时间短,速度快。
问题四: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团结协作。
祖国的强大更要依靠团结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