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2022届高三生物人教版教师用书-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师用书]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分析与比较,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社会责任通过归纳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考点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常见调查方法的归纳比较: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 范围植物、个体较小且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虫卵、幼虫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酵母菌等微生物要求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按“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及夹角的原则计数[如本题第(1)小题]调查期间没有较明显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不能过大、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不能脱落等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计数 方法所有样方内个体数之和÷(样方面积×样方数)(N 1捕×N 2捕÷N 2标)÷调查面积(或体积)若计数室体积为0.1 mm 3(以16格×25格的血细胞计数板为例),则1 mL 样液中菌种数=(100小格内菌种数/100)×400×104×稀释倍数注意 事项样方数量与样方大小要适中,调查个体较小的草本植若标记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更难捕吸取前需要振荡试管、摇匀培养液;先盖后滴防止产生气泡;物时以1 m2的正方形样方为宜;调查高大的乔木时一般以100 m2的正方形样方为宜捉或易被天敌捕食,则N2标减小,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等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2018·全国卷Ⅰ,T5A)(2)调查种群数量较少的陆生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并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2017·全国卷Ⅲ,T5B改编)(√)(3)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2017·江苏卷,T24A)(×)(4)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5)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6)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7)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数量一定能增加(×)(8)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展示]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其概念为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⑤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密度估算。

③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初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2)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3)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取逐个计数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4)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5)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提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9.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9.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 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 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 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 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 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 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6.渔业捕捞中,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的原因是: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 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若 实 验 结 束 后 停 止 人 工 管 理 , 低 密 度 处 理 小 区 将 经 历 __________ 演 替 , 时 间 足 够 长 , 最 可 能 演 替 为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 若 实 验 结 束 后 除 去 福 寿 螺 和 杂 草 ,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__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 度,A 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80×100)/(2×140) =100(只/hm2),B 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 量,而非某种群数量,C 错误;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可知,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 少,D 正确。 答案:C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第九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诱杀雄性个体一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解析: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 2 月底到 6 月逐渐增多,从 6 月到 12 月逐渐减少,至 12 月变为 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因 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 2 月底到 6 月,到 12 月成熟, 10 月份出生率可能为 0,A 项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 密度。(×)
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 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 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6.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 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 显降低,使种群密度减小,B 项错误;由题干图可知,该 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 项正确;引入的 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D 项正确。
答案:B
2.(2019·衡水金卷)下面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种群属于生命系统,具有性别 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科学思维——建立模型:构建 种群增长数学模型。 3.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
案: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 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 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数量动态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诊断辨析] 1.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 特征。(×) 提示: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 量特征。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 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决定的。(√)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

积为 100 m2,灌木为 16 m2。
K12课件
14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对公式成立的条件和标记的
要求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公式成立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
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②标记的要求。
a.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
11
[深度思考] (1)据图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K12课件
12
提示: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迁入率高时,种群数量增加; 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 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 势的重要依据。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和种群数量。
重 计捕 数、捕标获记数数NN20 ↓
计算种群密度(公式)
(NN1=NN20)
K12课件
10
注意事项
① 随机 取样 ② 样方 大小适 中③样方 数量 不宜太少④宜选 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 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的概率 相同 ② 调查期间没有大规 模迁入和迁出,没 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K12课件
K12课件
13
(2)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①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
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②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
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③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






个体总数(N) 初次捕获标记数(M)

再重次捕捕标获记个数体(数m()n),可计算出该鹿群的总数,D 正确。]
4.(2016·全国甲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 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 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如图 B。 ①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
②曲线特点种 种群 群数 数量 量达 达到 到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
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③应用
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

保护大熊猫←提高环境容纳量
2.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 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内因 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 ②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 。 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 (2)外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②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5)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 ①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②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 成的。 ③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④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⑤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9单元 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9单元 第1课时 种群的数量特征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1.根据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 415.27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 相比,共增加113.355 2万人,增长4.92%。平均每年增加628 141人,年 平均增长率为2.45%。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981.65万 人。如图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2.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个体数 就是种群密度。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 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 较小 、个体 较大 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如 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 (2)估算法
√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D.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1234
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 计数法,A正确; 题干中信息只能说明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 不能说明新生个体只有26只,故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B错误; 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则不能 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活动,C错误;
D.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减小样方的面积
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的监测,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 密度,A错误; 跳蝻活动能力较弱,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 某草本植物在野外分布较少,调查时可以适当增大样方的面积,D错误。
2.下列有关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都要采用标记重捕法 B.选取的样方一般呈长方形,样方面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大小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2.B 图: “S” 型曲线 (1)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敌害的制约。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 K 值)后,将停止增长。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影响因素:气候 、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4)应用: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提高 环境容纳量→保护大熊猫。
K/2 值
K值
原理
K/2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即环境容纳量,K 值是可变
资源再生能力最强
的,与生存环境有关
灭鼠后,防止鼠的种群数量在
应用 举例
灭鼠 K/2 值左右,若在 K/2 值左右, 降低 K 值,改变环境条件, 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法达到灭鼠效果
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调查程序
样方法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注意事项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取双子叶植物
标志重捕法 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 死亡 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 无影响
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种.群增加K 迁值入的率大降小低主迁要出与率资可源增、加空本间种、群气的候K等值环境条件有关,与迁入率和迁出 B率.无调关查,种A群错密误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 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2.据图回答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课件

种群密度 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数
迁出率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答案:新生产或死亡 个体总数 迁入或迁出
定义
年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 组成 数目的比例
性别 种群中________个体数目的 比例 比例
特点或意义 类型:增长型、 ________、衰退型 意义:可________种 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 ________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_________。 (2)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________分 布、________分布和________分布。 答案: 4.(1)位置状态或布局 (2)均匀 随机 集群
[判断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 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 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4.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5.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 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 天敌等。(√)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 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分 析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 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 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 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 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 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 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 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答案] D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Word版含解析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 m 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 2,灌木约为16 m 2。

(3)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如图。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 只,第一次捕获B 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 只,其中有b 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 A =b a ,得A =aBb。

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 偏小,则A 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 偏大,则A 偏小。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配套课件

【优化方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配套课件
随机分布 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②__________ ③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J”型曲线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数学公式: N =N λ ③特点:增长率保持不变
t 0 t
①产生原因: 食物和空间 条件充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S”型曲线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下降 。 (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______ (2)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以及人类活动。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 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 重要意义。
[ 解惑 ]
渔业捕捞上要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
③K值:又称 环境容纳量 ,一定环境条件下 所能维持种群的最大数量
①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②特点:种群增长速率 先增大后减小
[提示]
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时,若不适应环境,
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种群密度
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2015高考导航
最新考纲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及应用Ⅱ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递Ⅱ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9.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Ⅱ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Ⅰ 考纲解读 1.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分析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 条件及特征 4.列举“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5.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 系探究 6.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 7.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8.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 究 9.尝试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作用的探究 10.说出生态农业的设计原理和特点 11.尝试合理利用物质循环的特点设计 生态瓶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九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__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知识梳理| 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种群的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 =M ×n /m (N 为种群数量,M 为标记个体数,n 为第一次捕捉并标记数量,m 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4.种群的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均匀分布—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如草地上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集群分布—如瓢虫的空间分布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1)A 图为“J ”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③数学模型:N t =N 0λt(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 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B 图为“S ”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的制约。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 值)后,将停止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
,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
发生改变。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
(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
、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m 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m 2,灌木约为16m 2。

(3)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如
图。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设种群数量为A 只,第一次捕获B 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 只,其中有b 只被标记,根据公式
B A
=b
a ,得A =aB
b。

由上式分析可知:
(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 偏小,则A 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
)造成b 偏大,则A 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种群密度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分析
[技法归纳]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据图分析,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
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种群数量
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