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返品管理プロセス
不良品、报废品管理办法
不良品、报废品管理办法1. 总则1.1. 制定目的规范不良品、报废品的管理流程,使之有章可循。
1.2. 适用范围本公司制造、加工、装配、重检等作业中产生之不良品或报废品,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办法执行。
1.3. 权责单位1) 总经理室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 定义1) 不良品本公司之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或成品,不符合品质标准,具有缺陷或瑕疵,未经修复或再加工不可使用或销售的,称为不良品。
不良品又分为一般不良品和报废品。
2) 报废品本公司之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或成品,因具有严重缺陷,不可再修复,因而不可再使用或销售的,称为报废品。
报废品又分为原报废品和作业报废品。
3. 不良品管理规定3.1. 不良品的种类1) 品管部门在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最终检验、出货检验等检验工作中发现之不良品。
2) 制造部门在制造、加工、装配、重检、盘点等作业中发现之不良品。
3) 技术、品管等单位用于试验、测试等工作之良品,试验、测试后产生缺陷或瑕疵而成为不良品。
4) 存货因挤压、摔跌、潮湿、日晒或其他原因而成为不良品。
5) 客户退货重检、拆解、处理等作业中产生不良品。
6) 其他原因发现或产生之不良品。
3.2. 不良品判定依据品管部制定〈〈品质检验规范》、〈〈检验标准书》作为判定不良品的依据,其来源有:1) 客户提供之检验规范、标准或样品。
2)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 设计指标、技术参数。
4) 品质历史资料。
5) 企业品质方针、策略。
6) 同行业或同类型产品样品。
7) 其他可供参考之依据。
3.3. 不良品确认流程1) 各具体经办人员在3.1列及之各项作业中,发现与品质标准不符或不易分辨之物料时,应将其视为异常品予以隔离。
2) 经办人员提请品管人员作不良鉴定工作,以确认隔离之异常品是否属于不良品。
3) 品管检验人员依据〈〈品质检验规范》、〈〈检验标准书》及样品等资料判断异常品是否属于不良品。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1. 引言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保障客户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订立本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不良品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不良品的及时处理和追溯,提升企业内部不良品处理的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部门、质量掌控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
3. 定义•不良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出厂前检验中,无法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产品。
•外观不良品:指产品外观存在缺陷、损伤等导致无法出货或者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技术不良品:指产品内部存在技术缺陷、性能不完满等导致无法出货或者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4. 不良品处理流程4.1 不良品发现与报告生产过程中,任何员工都有责任发现和报告不良品。
发现不良品后,责任人应立刻向质量掌控部门报告,并将不良品移至指定区域。
4.2 不良品评估与分类质量掌控部门负责对不良品进行评估和分类。
依据不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其划分为外观不良品或技术不良品,并进行相应的标识和分类记录。
4.3 外观不良品处理流程4.3.1 外观不良品初步处理:对于外观不良品,质量掌控部门应在评估后,对外观缺陷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洁、修复等)。
初步处理后,将外观不良品移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4.3.2 外观不良品返工:相关部门应依据外观不良品的实在情况,订立返工方案并指派专人负责返工。
质量掌控部门负责追踪和监督返工进度,确保返工后的产品实现合格标准。
4.3.3 外观不良品报废:假如经过返工后仍无法使产品实现合格标准,质量掌控部门应及时确认并进行标识,将报废品进行统一妥当处理。
报废品的处理方式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4.4 技术不良品处理流程4.4.1 技术不良品初步处理:对于技术不良品,质量掌控部门应在评估后,对技术缺陷或性能不完满进行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后,将技术不良品移交至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4.4.2 技术不良品返修:相关部门应依据技术不良品的实在情况,订立返修方案并指派专人负责返修工作。
返品处理管理规定
返品处理管理规定1.目的为规范产品在出货后出现异常的处理,提升公司售后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公司产品市场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品出货后所有返品的处理。
3.职责市场部:负责客户返品要求的受理,返品的接收、确认,返品处理通知单的下达以及返品处理后与客户的沟通、回馈。
品质部:负责返品的处理跟进,维修中的测试配合、异常原因的追踪确认监督、相关返品信息的统计汇总,异常回复客户报告确认。
技术部:负责控制器返品的维修及原因分析,电机维修的方案确定和跟进,技术性问题的改善对策提出。
制造部:负责电机返品维修方案的实施、所有返品的包装、异常中生产原因的深入分析和对策提出。
4.定义无5.作业流程图见附表6.相关规定6.1 返品受理:6.1.1 我公司生产的驱动系统(电机及控制器),在销售合同确认时,应确定好保修周期。
一般我司产品的保修周期为一年,即从发货日期后十二个月内如有产品质量问题,我公司应进行免费维修。
维修方式可分为现场维修或返厂维修。
对个别重点客户或成熟型号的产品维修周期可延长(具体时间待公司高层讨论)。
6.1.2 公司在产品出货时应贴好保修防拆标签,如因客户私自拆装或更换部件而导致的性能异常,则不在保修范围之内,需由销售与客户确认修理方式。
6.1.3 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产品异常后,将相关信息与我司销售人员确认好。
如需改程序或结构等与技术人员沟通的,相关部门也应先将信息反馈到销售部,由销售与客户进行沟通确认,是否符合保修条件。
6.1.4 销售与客户在信息确认时,应将产品型号、钢号、数量、发货日期、异常现象沟通清楚,然后与客户确认维修方式及相关信息。
如超过保修期或客户要求更改或客户私自拆装而引起的返修,则由销售重新给客户报价。
6.1.5 销售与客户确认好相关返品信息后,由客户将产品快递回公司。
销售人员在收到快递后,确认返回的产品与客户沟通的信息是否一致。
如有不明再与客户确认清楚。
返品确认好后,由销售人员入库,并填写返品处理通知单。
不良品管理办法
不良品管理办法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质量的合格要求越来越高,不良品的产生也越来越普遍。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管理不良品,降低不良品产生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成为了一个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不良品管理,就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良品进行分类、评估、处理、追踪和控制的过程,目的是降低不良品产生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不良品的分类按照不良品发生的位置和类型,不良品可以分为3种: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这类不良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例如生产材料不合格、机器故障等。
这些不良品往往会引起生产效率的下降以及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浪费。
2.生产出来的不良品:这类不良品,是在产品生产后发现的,例如生产出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产品不符合要求、外观不良等等。
这些不良品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公司的财务。
3.在送货、使用或售后服务中出现的不良品:这类不良品在产品交付使用过程中出现,例如商品被损坏、存在产品缺陷等等。
这些不良品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并对公司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不良品管理的流程不良品管理的流程包括:分类、评估、处理、追踪和控制。
1.分类:对于不良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统计。
2.评估:对于不良品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处理:对于不良品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案。
如果不良品可以修复,那么尽可能的修复;如果无法修复,直接淘汰。
4.追踪:对于被处理过后的不良品,需要对其进行追踪,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不良品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将不良品产生率降低。
5.控制:对于已经出现的不良品,需要作出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以便已有的不良品不影响下一步的生产和销售。
不良品管理的优点1.对于不良品管理的做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品产生率,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
2.不良品管理可以追踪、分析不良品的发生原因,从而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能得到合理的处置,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如下:1.经检验人员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
2.客户退回的成品。
第二章不良品的处理第一节不良品定义第四条企业不良品包括以下内容:1.不合格品。
判定不符合检验标准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2.返工合格品。
非功能性品质特性不符合质量标准时,经返工处理后符合检验标准的成品、半成品。
3.让步品。
非功能性品质特性不符合检验标准时,经检验被判定可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4.报废品。
凡主要外观、尺寸或者功能性品质特性未达到检验标准的半成品、成品。
第二节不良品判定第五条对于一般不良品,不需要也不必要进行繁琐的评审工作,只需要品质检验人员判定后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即可,并在处理后填写“一般不良品处理单”。
第六条不良品分类:按照严重性程度,可将不良品分为四个级别。
1.A级(非常严重)。
造成部件在使用中运转失灵,并在现场难以纠正;间隙的运转故障,并在现场难以确定其位置,导致不见完全不合用,易于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如接线露出部分有锐利的边缘。
2.B级(严重)。
可能会造成部件在使用中运转失灵,并在现场难以纠正;到时增加保养次数或缩短寿命;大大增加客户安装困难;极严重的外形或涂层不合格。
3.C级(中等严重)。
造成部件在运转中失灵;造成尚未严重到运转失灵程度的故障;导致曾加保养次数或缩短寿命;造成客户安装上的小困难;较大的外观、涂层或工艺不合格。
4.D级(不严重)。
不影响部件在使用时的运转、保养或寿命(包括工艺要求上的偏差)。
第三节不良品的评审第七条评审人员。
对重大产品故障进行评审的人员,由品质主管和品质、技术、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的代表共同组成。
品质主管负责组织和协助评审工作。
第八条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包括不良品的性质、不良品的成都、不良品的损失。
1.不良品的性质,是生产的大批量不合格,还是某个关键或重要零部件不合格?是生产的成品不合格,还是售出的成品不合格?2.不良品的程度,是严重不合格、中度不合格,还是轻度不合格?3.不良品的损失,估计产品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必要时评价其引起的信誉损失。
不良品与良品返仓管理规范
为了满足生产,加强车间MO齐套料管理需要,确保不良品的及时清退并完善物料管理流程。
2.0 范围适用于不良物料收发、良品返仓管理。
3.0 权责3.1 品质部:负责不良品的判定,作出处理方式并跟催客户清退。
3.2 生产部:负责不良品的分类和退仓。
3.3 资材部:负责不良品的对换、管理和退客户。
3.4 商务部:负责与客户协调清退不良品。
4.0 定义4.1 来料不良物料:指物料不良原因是因为来料的问题。
4.2 作业不良物料:指物料不良原因是因为自身在收发、生产过程中机器或人为损坏的问题。
5.0 作业内容5.1 不良品管理5.1.1 不良品的产生,分为生产前IQC检验判定为不良和生产后IPQC判定为不良品。
5.1.1.1 生产前来料IQC判定为不良品,仓库收入库调拨到不良品仓储存,IQC联络客户处理。
MC电脑帐入不良品仓并跟进客户清退。
不良入库参照文件《TQS300-WD-001收料管理规范》。
5.1.1.2 制程发生IPQC判定为不良品,分为来料不良和作业不良。
5.1.1.2.1 来料不良和作业不良需分开退仓。
5.1.1.2.2 来料不良物料需包装完整(最好采用原包装的包装材料),并且有IPQC确认的不良标签,标签注明料号、不良原因等,2A级以上的湿敏元件批量不良品需真空包装,零星散料需用防静电袋包装。
5.1.1.2.3 产线开具《不良品判别/处理单》,按单据上的要求填写完整,注明客户、机型、MO、料号、规格描述、不良原因等,经品质部指定人员和驻厂客户签名确认后交MC,M.C签名确认,确认客户、机型、MO、料号等。
《不良品判别/处理单》实行一单一物。
5.1.1.2.4 控单员进行内部单据编号。
5.1.1.2.5 经确认后的不良品单据不得随意更改或添加内容。
5.1.1.2.6 货仓指定仓管员接收不良品,并对不良品进行管理,来料不良与作业不良分开放置,及时清退或报废,资材部每周一次发出各客户的不良品结存报表给相关部门跟进处理。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之不良品退回实施方案
退货日期:退货部门:责任人:
品名
编号
发生日期
不良率
不良内容
备注
3.外观类的不良品在退回前由质量管理部门给出最终判定。
4.在测定、验证上有难度的可由技术部门来确认。对不良品的判定、处理、技术部门同样负有指导的责任。
5.如果是定期累积清退不良品的话,则需要填写《不良品清退一览表》,同时在每一组相同不良品的实物上,还要贴附《不良品清退明细表》。
(2)B级:产品部分特性偏离质量标准规格(设计上)的要求,但目前使用上无问题,鉴于成本、交货期等方面的考虑,暂维持现状,视时机进行改善。
(3)C级:产品特性完全不符合品质规格(设计上)的要求,需要立即进行改善。
2.在前工序提供加工样品时就要进行判定,运用恰当的检测手段,区分出自责品和他责品。
3.判定时要具体注明他责不良品的内容、程序、比率、发现经过。
4.对于一开始就是B级判定的产品,中途因故无法使用时,需要预先通知前工序,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协调解决。
四、不良品的退回处理
1.核对实物与《不良品清退一览表》所记录的具体内容称、编号、数量是否一致。
2.自责品要退回资材仓库进行报废。生产现场应对所有不良品进行造册登记,即填写《不良品清退一览表》。该记录与实物必须相符。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之不良品退回实施方案
方案名称
不良品退回实施方案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一、目的
为了提高不良品退回环节的管理效率,保证不良品处理工作的准确、有效,防止不良品再次流入生产环节或市场,特制定本方案。
二、不良品定义
不良品是指由于设计、加工、总装配、测量器具、检查方法、规格设定等方面的失误,导致产品在制造过至不良品仓
不良品的管理制度
不良品的管理制度1. 不良品的定义和分类不良品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根据不良品出现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不良品分为以下几类:1.1 设计不良:产品设计不合理或不完善,导致产品性能、功能不符合要求。
1.2 工艺不良:生产过程中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1.3 材料不良: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1.4 流程不良:流程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环节缺失等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
2. 不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不良品的发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不良品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不良品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在不良品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责任倒查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迅速发现和处理不良品。
2.2 不良品管理流程:建立不良品管理的全流程控制制度,包括不良品发现、报告、处理、跟踪和分析,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3 不良品处理方式:确定不同类别的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包括报废、返工、退货等,确保不良品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2.4 不良品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建立不良品原因分析的机制,深入挖掘不良品发生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不良品再次发生。
3. 不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不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不良品的发现、报告、处理、跟踪和分析,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下面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3.1 不良品的发现:不良品的及时发现是不良品管理的第一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不良品检查点、设备自检、质量抽检等方式发现不良品,确保不良品不会流入下游环节或到达客户手中。
3.2 不良品的报告:不良品一旦发现,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包括质量部门、生产部门等,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处理。
3.3 不良品的处理: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包括报废、返工、退货等,确保不良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不良品与退货管理规章制度
不良品与退货管理规章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和统一公司的不良品与退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
二、责任和权限的分配1.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不良品与退货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2.各部门和岗位负责人负责执行不良品与退货管理制度,并通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
3.客户服务部门负责收集、登记和处理客户退货请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三、不良品管理1.不良品的定义:指产品在生产、销售或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质量问题的产品。
2.检测与鉴定:任何部门或岗位在发现不良品时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并提供相关的检测、鉴定和处理材料。
3.不良品登记:质量管理部门会核实不良品的情况,并登记在案,包括产品型号、数量、问题描述、产生时间和责任部门等信息。
4.不良品处理:不良品应按照公司制定的处理流程进行退货、返修或报废,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配合。
四、退货管理1.退货的定义:指客户因产品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申请退货的情况。
2.退货申请流程:客户服务部门负责接收客户退货申请,然后将申请转交给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客户服务部门应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结果。
4.退货处理:质量管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退货申请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退货处理,并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结果。
5.退货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对每一次退货申请都要进行记录,包括退货原因、处理结果和效果评价等信息。
五、绩效评价和改进措施1.绩效评价: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不良品与退货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汇报结果。
2.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质量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出专项解决方案,并推动各部门的执行。
3.客户意见反馈:根据客户退货的原因和评估结果,质量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客户的意见反馈,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违规行为和处罚1.对于故意或严重违反不良品与退货管理制度的员工,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不良品的管理规定
不良品的管理规定
不良品的管理规定
1.不良品卡使用规定
1.1生产现场中发现的不良品,由发现工序及时填写不良品卡贴于不良品上,并送入不良品区隔离存放(返工组),不良品卡的填写必须字迹清晰。
1.2组件类型具体、班次、日期属实,“缺陷”一栏要写清楚缺陷性质,返工组要责任到班次,不得漏项。
1.3进入不良品区的不良品由返工组负责判定状态,即为返修品或为废品,由返工组主管负责废品的责任终判。
1.4不良品、废品要求一卡一物,对同类不良品(例如:边框划伤、背板划伤)可以以托为单位填写不良品卡,但须注明数量。
1.5不良品卡应贴在不良品的缺陷处,若缺陷较为隐蔽,应在缺陷处做出明显标记,将不良品卡贴于明显处。
2.不良品管理条例
2.1各区域内的不良品由当班班长必须做到当班和返工组进行交接,特殊情况须经两方主管同意后可拖延至下班交接。
2.2区域不得出现“三品”混放,即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必须标识清楚,各自入区,隔离存放。
2.3区域内的组件流程卡上工号和信息任何人不得私自销毁、更改。
2.4不得私藏不良品或私自处理不良品。
2.5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或废品必须及时进不良品区或废品区。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
不良品处理作业规范处理方法及管理规定一、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包括产品外观缺陷、功能不全等问题。
二、不良品处理的目的1.确保产品质量:及时处理不良品,避免不良品影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
2.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减轻生产工人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3.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及时处理不良品,确保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三、不良品处理方法1.检验分类:根据不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不良品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处理。
2.返工修复:对能够修复的不良品,进行返工修复,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后再次出售。
3.报废处理:对无法修复的不良品,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4.责任追溯: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不良品,要追溯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
四、不良品处理管理规定1.责任划分:明确不良品处理的责任划分,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的职责,确保不良品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记录管理:建立不良品处理台账和记录,包括不良品数量、处理方法、追溯责任等信息,做到记录真实、及时、详细。
3.检验报告:对于不良品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生成检验报告,以供后续的处理和改进参考。
4.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不良品处理相关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处理能力和质量意识。
5.改进措施: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品,要进行深入分析,从原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五、不良品处理的注意事项1.遵守法规:在不良品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环保处理:对于不良品的报废处理要进行环境友好型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保护知识产权:不良品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需引起重视,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
4.加强沟通协调: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不良品处理情况,并争取相关支持和资源。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
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不良品的处理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不良品的处理管理工作。
不良品是指在生产、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国家标准、合同要求,不能满足产品设计及合同要求的产品。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责任,规范处理流程和程序,加强过程控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第四条企业要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把质量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
第五条企业要严格质量控制,实行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的、全过程性。
第六条企业要建立质量奖惩制度,鼓励质量创新,推进质量提升,严格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守信用,守法经营。
第七条企业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八条企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质量法律法规,做到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不良品处理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九条企业应当制定不良品处理管理规定,明确相关责任人,制定不良品分类标准,确定不同不良品的处理方式。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管理档案,记录不良品相关信息,包括不良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出现位置、责任人、处理方式等。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管理制度的内审程序,对不良品处理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内审。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的追溯体系,对不良品的来源、去向进行追溯,以便进行及时处理和控制。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的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不良品事件,应当及时组织实施召回措施。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管理评估机制,对不良品处理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确定改进措施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不良品处理的具体程序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处理不良品的相关流程和程序,包括不良品的捕捉、确认、处理、处置等步骤。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的分类标准,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良品管理办法
不良品管理办法关键信息项:1、不良品的定义与分类2、不良品的识别与标识3、不良品的隔离与存放4、不良品的处理流程5、不良品的责任追溯与处罚6、不良品的统计与分析7、预防不良品产生的措施11 不良品的定义不良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或客户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
111 分类根据不良的程度和性质,不良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111 轻微不良品: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影响较小,但仍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1112 中度不良品: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有一定影响,需要采取修复或更换部分零部件等措施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
1113 严重不良品: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有严重影响,无法通过修复达到质量标准,需要报废处理的产品。
12 不良品的识别与标识121 生产过程中的识别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操作人员应按照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识别。
一旦发现不良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122 标识方法对不良品应采用明显的标识,如贴上红色标签、标记不良品代码等,确保不良品能够被清晰地区分。
13 不良品的隔离与存放131 隔离措施不良品应在发现后立即进行隔离,放置在专门设立的不良品区域,避免与合格品混淆。
132 存放要求不良品存放区域应具备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不良品受到进一步的损坏或污染。
同时,应建立不良品的台账,记录不良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信息。
14 不良品的处理流程141 评估与判定由质量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不良品进行评估和判定,确定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如返工、返修、报废等。
142 返工与返修对于可以返工或返修的不良品,应制定详细的返工或返修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投入使用。
143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的严重不良品,应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报废品不会再次流入生产环节。
15 不良品的责任追溯与处罚151 责任追溯对产生不良品的原因进行追溯,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不良品管理规定
3.2来料不良品接收:
3.2.1来料检验判定不良时,以《收货验收单》为依据进行处理。
6.记录:
6.1领料/入库单
6.2退货/退料单
6.3收货验收单
7.相关支持文件:
7.1物料储存区域指引
1.目的:对不良品进行识别、隔离和处置,以确保不符要求的库存品没有不当的使用及得到适当的处置。
2.定义:不良品分为两种形式:来料不良与制作不良
2.1来料不良是指供方所送物料存在质量问题,责任归于供方
2.2制作不良是指制作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物料质量问题,责任归于制作单位。
3.所有不良品必须附有适当的包装及适当的标识,其内容包括部件编号、名称和数量、退料日期等。
5.2来料不良品处理:
5.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仓管员填写《退货/退料单》,经仓库主管批准,物资部相关人员确认并联系供方退货。
5.2.2当采购员与供方确认收取退货日期后,便会通知仓管员。供方按采购员通知来收取所批退物料时,可用已填写的《退货/退料单》作交收。
5.2.3仓管员须将已签收的《退货/退料单》存档。
5.2.4如供方通知采购员放弃批退物料,或者未能在1个月内前来处理,则由采购员代签《退货/退料单》,仓管员将已签收《退货/退料单》递送至物资及财务部,并将批退物料转入不良品区。
3.2.2在库存中发现的来料不良,则以《领料/入库单》形式经品质部确认,仓库主管批准后收入退货区。
3.2.3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来料不良,则以《退货/退料单》形式经品质部确认,仓库主管批准后收入退货区。
不良品返工管理规范
不良品返工管理规范(共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目的:对产品返工、返修作业进行指导,有效地控制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作业,使返工返修作业过程更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返工、返修处理.三、定义:返工是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返工后的产品一定是合格品.返修是指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返修后的产品可以满足预期用途,但不一定是合格品.四、职责:品质部:品质部门负责相关不合格的处置方式的判定,返工返修过程品质跟踪,结果品质确认.工程部:依据产品不合格现状,制订返工返修方案,必要时下发临时工艺图纸.生产部:负责返工返修作业管制、调度等,按照返工返修方案负责实施返工返修作业.财务部:负责返工成本核算, 按月统计汇总返工返修费用.五、作业程序:返工返修品的来源:进料检验不合格品直接做全检和退货处理,确实生产所急需,由采购部填写《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组织评审,也可以实施返工返修作业.加工过程各制程发现的不合格品,品质部需依据不良现状实施判定,可做返工返修作业的,需在《过程检验记录》上予以注明.顾客退货品有品质部负责判定是否需要返工返修.所有返工返修实施均需填写《返工返修单》任何场所需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均需单独隔离管制、并在产品标识牌上注明“待返工/返修”.返工返修方案的拟定:对于已判定为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依据不合格原因,若为一些简单原因导致需要返工返修的,可由品质主管直接在《检验记录》上予以确定。
不合格原因不限于外径尺寸大、内径尺寸小、去除毛刺等。
较复杂的不合格原因,有技术部门主管负责制订返工方案。
数量较大(暂定500pcs以上)、返工返修技术难度大的需技术部部长签字确认方可实施.返工返修方案必须注明使用产品数量和批次.生产指令下达:所有的返工返修通知(如联络单、过程检验记录和返工返修方案)都必须提交生产部,由其结合生产实际状况和订单要求,下达返工返修生产指令,安排相关人员实施返工作业.返工返修实施:所有返工都必须有(返工流程表),生产部根据返修流程表排线生产.操作者自己能够返工/返修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返修.单件、简单产品的返工/返修,由检验部门负责开出返工/返修通知单,注明返修方法、部位,交生产部安排人员返修.批量或复杂产品的返工/返修由生产部指定专门人员完成.在作业前,生产单位主管需向员工讲解作业要领、加工和检验注意事项,必要时还需亲自编制和调试好程序和参数。
不良品管理制度
不良品管理制度一、不良品控制原则:当检验中发现不良品后,质检部应以检验报告单通知各相关部门;一旦发现不良品,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标识; 做好不良品的记录,确定不良品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设备、责任人等;由检验员会同技术人员对不良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以确定是否能让步接收或返工、报废或拒收,相关责任部门应严格按处理意见对不良品进行处理; 应将不良品与合格品隔离存放,防止在处理前的误用;根据处理意见,各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处理,检验员监督实施.二、包装材料不良品的控制: 包装材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 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检验室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三、不合格原料的控制: 原料仓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采购责任人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负责通知供方,退换或索赔; 工程部对不良品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评审供方依据之一;不良品严禁进入生产;对于可以让步接收的,生产部要按检验处理意见对原料进行处理。
四、半成品不良品的控制:生产部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要对不良品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生产部按不良品处理意见对半成品不良品进行处理,返工或报废;对于不能返工的不良品严禁包装出公司,返工后还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合格才能包装.五、成品不良品的控制:生产部接到不良品通知单后,按处理意见对可以返工的进行处理,对不能返工的作报废处理,并要查找原因,责任人;返工后的成品必须重新检验;不良品不准进入仓库,不准出厂。
不良品管理制度一、不良品的种类不良品包括:废品(不合格品),返修品和回用品三种。
1。
发现不良品后应由检验员按规定作好不合格品标记隔离存放,并开不良品报告通知单一式二份;一份交仓库做退货依据,一份由品质部留存。
2。
返修品处理返修品由检验员做规定返修标记,并开返修通知单一式二份:一份交责任车间、班组或责任者,一份由品质部留存。
不良品的管理
不良品的管理不合格品的管理不只是质量检验,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为了区别不合格品的和废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人们常把不合格品管理称为不良品管理。
不合格品(或称不良品),其中包括废品、返修品和回用品三类。
在不合格品管理中,需要做好一下几项工作:1.“三不放过”原则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则应:(1)不查清不合格原因不放过。
因为不查清原因,就无法进行预防和纠正,不能防止再现或重复发生。
(2)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
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惩罚,而主要为了预防,提醒责任者提高全面素质,改善工作方法和态度,意保证产品的质量。
(3)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
不管是查清不合格原因,还是查清责任者,其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改进措施。
“三不放过”原则,是质量检验工作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的把关和预防的职能。
2.两种“判别”职能检验管理工作中有两种“判别”职能(1)符合性判别符合性判别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即是否合格,这种判别的职能是由检验人员或检验部门来承担。
(2)适用性判别适用性和符合性有密切的关系,但不能等同。
符合性是相对于质量技术指标来说,具有比较的性质;而适用性是指适合用户要求而言的,一般的说,两者是统一的,但也不尽然。
人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完全合格的产品用起来不一定好用,甚至完全不适用;反之,有点产品,检验指标虽不完全合格,但用起来却能使人满意。
可能是由于用户的需求不同,也可能是技术指标的制定本身就不合理,或者有过剩的质量。
这类判别称为适用性判别。
由于这种判别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因此检验部门难以胜任,而应与不合格审理委员会来决定。
这类审理委员会在国外称为MRB (materialReviewBoard),应由设计、工艺、质量、检验、计划、销售和用户代表组成,重要的产品还应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制度。
3.分类处理对于不合格品可以有以下处理方法:(1)报废,对于不能使用,如影响人身财产安全和经济上产生严重损失的不合格品,应于报废处理。
不良品管理办法
不良品管理办法一、引言不良品指的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设计问题、原材料问题、制造问题等。
不良品的存在会影响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以及客户满意度。
为了有效管理不良品,提升产品质量,本文将介绍一套完善的不良品管理办法。
二、制定不良品管理方针1. 确定不良品标准:根据公司的产品质量标准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良品的定义,并具体化不同程度的不良品分类。
2. 建立不良品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不良品管理团队,负责不良品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跟踪。
3. 制定不良品统计指标: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制定不良品的统计指标,如不良品比例、不良品率等,确保统计数据客观、准确。
三、不良品管理流程1. 收集不良品反馈:建立不良品反馈渠道,包括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等,收集不良品发生的相关信息。
2. 分析不良品原因:对收集到的不良品进行分类、归纳,分析不良品产生的主要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质量问题等。
3. 制定改进方案:根据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例如加强员工培训、更新设备、更换不合格的原材料等。
4. 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方案付诸实施,跟踪改进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确保不良品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5. 设立不良品追溯机制: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不良品,建立追溯机制,以便查明责任和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不良品管理的保障措施1.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重要性,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品问题。
2. 优化工艺流程:不断改进工艺流程,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产生的可能性。
3. 严格质量检验: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最终产品出厂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减少不合格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4. 合作伙伴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质量要求和标准,并进行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不良品管理制度
不良品管理制度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不良品,确保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适用于全部职能部门,包含生产、质量掌控、供应链管理和售后服务等。
2. 定义•不良品:指生产过程中或出货后经检测发现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品或物料。
•管理责任人:依据不良品的类型,相关部门负责不良品的收集、处理和问题解决。
3. 不良品收集和记录3.1 不良品分类依据不良品的性质和原因,将其分为以下四类:1.生产不良品:指生产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导致的产品不良,如缺陷、错误安装等。
2.供应不良品:指供应商供应的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原材料子或产品。
3.质量投诉不良品:指顾客投诉的产品质量问题。
4.上线检测不良品:指在产品上线或出货前进行的检测中发现的不良品。
3.2 不良品收集1.生产不良品的收集:生产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记录生产不良品,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2.供应不良品的收集: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收集供应不良品,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问题解决。
3.质量投诉不良品的收集:售后服务部门负责接受顾客投诉并记录相关信息,同时通知生产和质量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4.上线检测不良品的收集:质量掌控部门负责进行产品检测,及时记录上线检测不良品的信息。
3.3 不良品记录1.不良品收集后,相关部门应建立和维护不良品记录,包含但不限于不良品发现日期、数量、种类、原因、责任人和处理结果等。
2.不良品记录应存档,并定期进行审查和归档。
4. 不良品处理和问题解决4.1 不良品处理流程1.不良品发现后,责任人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将不良品送至指定区域进行集中存放。
2.质量掌控部门应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不良品的初步分析和定性。
3.责任人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深入调查,确定不良品的原因和责任归属。
4.依据调查结果,订立不良品处理方案,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同解决问题。
5.完成不良品处理后,责任人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并及时整理对应的不良品记录。
4.2 质量管理和改进1.依据不良品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相关部门应订立相应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品の返品管理プロセス(試行)
1、目的と適用範囲
本プロセスは不良品をより良い管理し、返品のプロセスを明確するために作成しましたので、本社のすべての不良品に適用します。
2、専門用語と定義
2.1、不良部品:生産現場で発見される品質上の不具合が持つ部品。
メーカーからの
不良品とわが社の組み立て不良両方も含めています。
3、各部門の職責
3.1 品质部
3.1.1パトロル品質マンは、責任を持って、現場で発見された不良品の品質状態を確認し、合格かどうかを判明し、部品不良・組立て不良を識別し、また「不良品」の赤札にサインします。
3.1.2受け入れ検査の品質マンは、不良品の原因解析と責任者の究明することに、パトロールマンに協力を提供します。
3.2 購買部
物資部に協力を提供し、取引先に不良品返品処置の連絡を遅れないように行動します。
3.3 物資部
責任を持って、不良品の類別的に保存、返品します。
3.4 製造部
不良品の標識、隔離,記録及び物資区に返品することに責任を持ちます。
3.5技術開発部
大量の不良品が出てきた時に、技術開発部は大量不良に対する原因解析と是正対策の作成に責任を持ちます。
4 操作順序
4.1、生産中不良品を発見する場合は、まず発見する人によって、不良品に「不良品」の赤札をつけるべきです。
赤札には、ありのままに不良品んの種類、番号、メーカー、また不良内容などの関係ないようを記入する必要です。
そして、部良品を赤箱(不良品箱)に入れて、区別します。
毎日午前と午後の休憩時間は、各ラインの不良品を統一して、各ラインの不良品区に集め、班長と組長が責任を持って、不具合内容を「不良部品統計日報表」に記入し、パトロールマンによって確認し、サインします。
確認する時、部品のメーカー不良・組み立て不良の判定、責任者の究明のために、班・組長は出席必要です。
4.2、各ラインの班・組長は責任を持って、確認された不良品を物資部部品倉庫に持って行く、返品の手続きを取ります。
生産に影響を及ぼさないために、各ラインの班・組長は不良品を倉庫に返品する前に、相応数量の部品を受け取ることが可能です。
その時、「製造部部品領収リスト」を記入必要です。
4.3、部品倉庫管理員は不良品を受け入れる時、不良品の標識がそろえっているかどうか、品質マンの確認サインがあるかどうかの検査が必要で、そうでなければ、受け入れてはいけません。
不良品をもらってから、部品のメーカー、番号、不良内容によって、返品する時より便利で早いように分類的に安置します。
4.4、不良部品入庫してから、取引先は部品をわが社に届けるたびに、不良部品を全部返品すべきで、また月末の部品料金決算する前に、必ず本社に残されたの部良品を全部整頓、返品しなきゃいけないという要求を物資部によって取引先に伝達すべきです。
4.5生産中、作業員の組立て不良によって生じた不良品は、その損失を会社負担になり、不良品を作る責任者に対して、本社の「品質審査の実行細則」の規定によって、対応の審査を与えます。
5関係文書
「品質審査の実行細則」
6関係記録
「不良品の統計日報表」
「製造部の部品領収リスト」
作成:審査: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