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国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0张PPT)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 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 掠夺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 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使中国取得了亚非国 家集团的领袖地位,作为一个弱者,中国找 到了一条扭转自己的命运及迅速提高国家地 位的可行性途径,这样北京便成为一些不发 达国家的鼓舞和灵感。
南京军官会外事处处长黄华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会谈,证实了毛泽东的担心,提高了警惕。
1949年6月,毛泽东最终选择了自己政治上将坚决站在 苏联一边,实行“一边倒”政策。
(1)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和封锁。 (2)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
(3)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尽展大国雄姿
1、站稳脚跟--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二、外交成就
1、站稳脚跟----第一次建交高潮
(1)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①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意义: 促进 打破
(2)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年
(与17国建交)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对立 社会 主义 Nhomakorabea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
营的对立和新激中烈国斗外争交形势示意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内容: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8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解决的问题 如何建立 外交关系
与资本主义建交 的时机和条件
如何对待 社会主义国家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打扫屋子再请客”
政治外交领域:取消领事裁判权等 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等 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等 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版等机构的活动等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周恩来
屈辱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决定因素:国际国 内环境、国家利益 和国家力量,社会 制度意识形态等等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 益决定外交政策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最突出的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形势?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 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 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 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综合探究】 学习完了本课,同学们对国际外交有何认识?
1、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的外交)
2、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新中国的外交)
3、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成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4.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教师设计一份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3.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直观地展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重大事件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
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呢 ?”
-------- 周 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与会国 产生矛盾和分歧
“求同存异”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会议出现什么危机?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什么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 是什么?
第23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温故知新: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新中国初期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 1、背景:
国际: 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最突出特点) ⑵美国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 ⑶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国内: 历史原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系。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二、新中 国初期的 外交成就
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建国第 一年
1953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打破帝国主 义的封锁
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
以世界五大国的 身份参加 ▪提出“求同 ▪存异”方针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方针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 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等互惠、和平共处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3、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内容、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原因、意义)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意义)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 问苏联。
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 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访 问 苏 联 期 间 的 毛 泽 东
2、参加万隆会议(背景、意义)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 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 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 存
异”方针,促使会议 获 得圆满成功。这是会 议期间的周恩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同 异 1955年,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 社会制度、 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 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万隆召开。中国 地、半殖民地; 意识形态、 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 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 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 宗教信仰、 结。 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生活习惯等
1954年4月至7月,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 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 议。 1954年4月24日, 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 代表团抵达日内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打扫干 净屋子再
力建先则些和新消具方一的除体 针切平帝表实特等国现行权外主为又,交义哪有再关在些什考系华基么虑。势本意的义巩主独方呢固权立针?了,自呢新奠主?中定。这国了的与独世立界与各
请客”
与西方国家建思交考。讨论
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 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 于孤立地位。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合作探究 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 边倒”,而不走“中间路 线”?既要“独立自主”又 “一边倒”岂不矛盾?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中苏建交的概况
历史纵横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举行中苏会谈。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 好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 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 亿美元贷款。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 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和平共处 提出
三大政策
五项原则 内容
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 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 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有利 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形成 世界体系;
亚非拉民族解 放运动高涨。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毛泽东的声明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0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影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2
3
为什么
资本主义阵营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激烈斗争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是什么?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 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 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 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 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 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09-1101、目的: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后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4、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至今,160多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国际文件中都确认了这一原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将这一原则载入其重要国际文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政策相比有何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准则?因为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适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3、它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三、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①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重要因素)
国内外形势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 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 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 合国力不强
2.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
资本主义阵营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
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3) 完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4)
内容: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两国,在 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 的
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程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 容 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世纪50年代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 、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2.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原则(1)方针:新中国奉行_________ 的和平外交方针。
(2)原则:①“另起炉灶”:不承认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________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__ 一边。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目标导航知识梳理重难聚焦特别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⑴提出: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___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__ ,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原则。
明,一致同意以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2)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________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①为了和平解决 _____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举行了日内瓦会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品课件
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 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 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 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 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 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导读 史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开放性和 平等性。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三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轻巧识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知识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
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
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
大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 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 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
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课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 际 环 境
有利
(1)资本主义阵营 (2)社会主义阵营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不利: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2)国内形势:新中国的成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日内瓦会议
主题 和平解决 朝鲜和印 度支那问 题
成果
中国的作用
达成《关于 恢复印度支 那和平的日 内瓦公约》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 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 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 会议的成功;提高了 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主题成果
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
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树立了 崭新的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 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 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背 景
1953,周恩来会 见印 度代表团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 度、缅甸时 • • • • •
内 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0.2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5日, 任命罗申为第一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图为罗申(前 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 周恩来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 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和尼赫鲁总理会谈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 位参加国际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高一年级 历史
第23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内涵?
① “另起炉灶”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 “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பைடு நூலகம்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 斗争中不致孤立
“打扫干 净屋子再 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 成
参加日内瓦会议
就
走向国际舞台:
参加万隆会议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阅读思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经历了怎样
的历程?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相互互相尊尊重主重权和领领土土完主整、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平等等互互利惠、、和平共处。
意义:
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外交成就3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建国后的外交形势(背景)
(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 烈斗争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不承认、封锁 禁运、包围威胁、外交孤立。
2、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2—5自然段,归纳 总结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基本内 容、含义、及意义,完成下表。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
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谢谢各位聆听指导
处于孤立地位
外交成就1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两国于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外交成就2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旗帜鲜明地站在 “一边倒”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
顿 上述两个材料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 益决定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初期的 外交形势和外交原则、方针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乌苏主第一要中学特点是什么?
(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纵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Ⅰ 20世纪50年代 [一边倒]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Ⅱ 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 外交突破
Ⅲ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无敌国]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 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由于当时 国弱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外交成就4
4、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另起炉灶
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
一边倒
国
初 期
初期实践成果: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的
外
外 交
外交政策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